You are on page 1of 13

「非典型弱勢的單親爸爸—

單親性別關懷研討會」

成果彙報

1.會 議 紀 實 (照 片 /圖 說 )

2.紀 錄 摘 要

3.媒 體 報 導

4.網 路 傳 播

附 件 :會 議 資 料 .海 報 .A4 文 宣

指導單位:臺北市政府衛生局
主辦單位:中華單親家庭互助協會
會議日期:95 年 8 月 4 日

1
開幕暨貴賓致詞
主持人: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
系系主任莫藜藜, 中華單親
家庭互助協會理事長朱建

受邀貴賓: 台北市社會局長
薛承泰, 台北市衛生局長鄧
素文

座談一: 單親福利政策性別
侷限的影響 (一) [男性經驗
的弱勢求生經歷]

主持人: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
系副教授王行
講師: 工傷協會祕書長黃小
陵, 北市中高齡失業促進聯
盟理事長蕭忠漢
回應人: 中華單親家庭互助
協會會員陳梓敏
討論主題: 1. 職業變故對男
性身心創傷 2. 單親爸爸失
業的情緒影響

2
單親性別關懷研討會報名
參加人數擁躍, 提問回應熱
烈!

座談二: 單親福利政策性別
侷限的影響二 [機構的限制
與期待]

主持人: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
理事長張德璁
講師: 中華單親家庭互助協
會理事長朱建鋒
討論主題: 單親爸爸對單親
機構的使用情況

愉快的用餐時刻

3
座談三: 單親福利政策性別
侷限的影響三 [女性專業助
人者的擔心]

主持人: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
系講師李憶微
講師: 台北市仁濟療養院精
神科主治醫師莊曄溦
回應人: 前中華單親家庭互
助協會理事長陳時彥, 中華
單親家庭互助協會社工員
鄭雅文
討論主題: 女性助人者面對
男性求助者會遇到的情境

座談四: 綜合座談
主持人: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
系講師李憶微, 中華單親家
庭互助協會理事長朱建鋒
回應人: 中華單親家庭互助
協會資深單爸會員

4
幕後花絮: 中華單親家庭互
助協會三任理事長合照

現任理事長朱建鋒, 第五任
理事長李憶微, 第二、 三任
理事長陳時彥

工作人員/海報設計者(邱孟
麗-左.鄭宜芳-中.鄭雅文-右)

5
非典型弱勢的單親爸爸
單親性別關懷研討會紀實

邱孟麗 ∗

時  間:2006 年 8 月 4 日(五)
地  點:東吳大學城中校區國際會議廳
指導單位:台北市政府衛生局
主辦單位:中華單親家庭互助協會
合辦單位: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前言

2006 年 8 月 4 日由中華單親家庭互助協會舉辦台灣有史以來第一個以單親爸
爸為主題的「非典型弱勢的單親爸爸──單親性別關懷研討會」,會中指出了政府
單親政策的嚴重缺失,國內現有五十七萬多戶的單親家庭已經佔總家戶數的
8% , 其 中 單 親 家 庭 中 的 單 親 爸 爸 佔 有 45% , 單 親 家 庭 福 利 資 源 設 置 在 婦 女 福 利
項目下,直接照顧到的是 55%的單親媽媽,對近乎一半的單親爸爸家庭忽略不提;
單親爸爸家庭不僅是福利政策上的孤兒,也是單親家庭議題中最隱晦不為人 知的
一部分。

研討會的主題企圖描繪一個長期被社會忽略的現象──單親爸爸在生活 、經
濟、情緒、生理與照顧孩子上,比雙親家庭承受更多壓力;在男人應該是強者、男
人有淚不輕彈的社會文化中,壓抑了單親爸爸求助的意願,也使得單親爸爸比起
單親媽媽來說更不被看到。我們認為要全面提升單親家庭的福利水平,一定要 重


中華單親家庭互助協會社工員

6
視 45%的單親爸爸家庭,呼籲政府相關部門與學界,不要只著重在典型的單 親家
庭──單親媽媽,還要看到另外一群「非典型弱勢」的單親爸爸家庭需要被照顧。

此次研討會總計有 120 位來賓,成員有第一線服務單親的社工員、學校的輔


導老師、婦女中心社工督導、研究員、心理師、諮商師與社工系所的學生;研討會以
「單親福利政策性別侷限的影響」為主軸,分別以「男性經驗的弱勢求生歷程」 、 「機
構的限制與期待」、
「女性專業助人者的擔心」這三 個面向來討論,國內單親政策對
單親爸爸福利的影響。

開幕致詞

會議開始,首先由貴賓致詞,本協會理事長朱建鋒 談到國內沒有專門機構為
近乎一半的單親爸爸 來 服務,以台北市提供單親服務的十一家機構為例,有七家
機構名稱含有「婦女」二字;單親爸爸要向機構求助時,很容易自我設限,認定那
裡的單親服務是爲單親媽媽設計 。台北市衛生局副局長鄧素文則提到,在做早產
兒安胎護理研究時 ,主要面對的是婦女,所以關注的是孕婦心理需求,研究過程
中鄧素文 注意到那位丈夫總是咬緊嘴唇,甚至到破裂,一問之下才知道他因為擔
心太太與胎兒的狀況,卻不知如何表達,所以用這樣的方式來面對自己的焦慮,
所以不只孕婦面對早產兒的壓力很大,孕婦的先生也有壓力與情緒的困擾;台北
市社會局局長薛承泰提醒,國內單親家庭數量的統計,會依據不同的資料來源而
有差異,希望各界在引用資料時能更審慎 。薛承泰的建議恰好呼應到實務工作者
的需求,督促國內社會福利學界的研究成果,應該要能回應實務社會工作者的現
狀。

議題一:男性經驗的弱勢求生歷程

主持人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王行引言,他認為專家學者在意單親家
庭數量統計精確性的同時,對專業助人者來說更重要的,是如何解決她們服務單
親家庭的問題 ;公部門一向關心典型的、模式化的社會問題,這在實務工作上無
需區辨的,只要有一個單親家庭陷入困境,無論典型與否,專業助人者都要想辦
法面對。

接著王老師介紹二位報告人,一位是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秘書長黃小陵,一
位是中高齡就業促進聯盟理事長蕭忠漢。兩位都是資深的實務工作者,將分別談
職業災害與中高齡失業男性的求助歷程與經驗,在兩位報告人開始前,先播放一
段探討單親爸爸困境的影片。

7
(影片簡介)

陳先生,是一家連鎖餐廳的經理,六點離開辦公室卸下幹部職務後,還要到總
管理處樓下的直營店打工,賺取每日兩小時的鐘點費,辛苦的地兼職,就為了
要一個月多出的三、四千元收入,來撫養雙胞胎兒子。這是陳先生作為一個單親
爸爸的寫照,也是普遍的單親爸爸家庭的寫照。

五十三歲的陳先生,七年前與太太協議離婚後,帶著雙胞胎兒子過生活;除了
工作之外,回到家還得幫孩子洗澡、做飯;當時孩子才四歲,正是懵懂的年紀;
在工作與家事的雙重壓力下,面對孩子吵吵鬧鬧,陳先生會忍不住動怒;而由
於同時身兼二職,體力耗損極大,也使得工作業績達不到公司標準,不但被公
司減薪,最後還被迫得離職。

他回憶到,雙胞胎之一曾因生病住院,當時他根本分身乏術,幸好當時有幾位
熱心人士的協助,才順利度過難關,所以單親爸爸真的很需要社會資源的介入,
讓單親家庭能夠活得更好。

職業災害的單親爸爸

 黃小陵談到,職業災害的男性勞工,在沒有受傷前多半是家庭的支柱,經常
也是唯一的經濟來源;遭遇到職業災害後,光是身體的治療與復健就曠日費時,
有時在四到五年的時間內,得經歷一、二十次的手術,這都算普通的,有人甚至
無法自行上廁所;這些是醫療的痛苦,可更難的還是重建生活自理能力。

 有位三十多歲的朋友,在維修機器時,受到 3300 伏特高壓電的穿透,肢體都


扭曲變形 ;長達數年的治療,加上沒有經濟來源,身體心裡都承受極大壓力。由
於家人沒有受傷的經驗,很難體會職災者的心情,和家人的關係自然變的緊張 ;
加上他在家苦悶,又難以適應角色的改變,太太迫於經濟壓力要到外面上班,每
天回來又是夫妻吵架的,最後吵到要離婚 ;雖然他很想挽回婚姻,但還是以離婚
收場。 黃秘書長說這位職災朋友覺得自己沒有條件挽回婚姻,因為經濟上沒有來
源,其他社會資源除了像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這樣的互助團體之外,是很少有其
他機構可以來 協助這樣的職業災害的單親爸爸。

  這 位 單 親 爸爸 只能 帶著 小孩 回爸 媽家 ,為 了生 活 他 想辦 法就 業, 例如 :擺 地
攤賣東西,但時常碰到警察來驅趕 ;之後去應徵一個堆高機駕駛,月薪兩萬八的
工作,結果老闆看到他那變形的手,其餘條件也沒問就說:「二萬二你要不要來

8
做?」這樣的應徵經驗是讓他身心受挫的,這對職業災害者來說的確是一個現實 ,
同時也是許多朋友害怕去職場就業的原因。

  黃 秘 書 長 說職 業災 害的 單親 爸爸 ,真 的難 以找 到經 濟的 支持 去面 對小 孩的 教
養;比方說小孩主動提出要補習的需求,對這樣的爸爸而言就是兩難的處境 ;小
孩想上進固然可喜,惟經濟上難以負擔 ;有些父親就是和孩子協商,一個月收入
一萬多得繳房租、水電費和生活費,讓小孩知道家中無法再有多餘負擔的現實狀
況。除了照顧小孩的生活,單親父親還需要給孩子溫柔的關懷 ;但職業災害的單
親爸爸,也缺乏條件顧及這個部 份 分,他們希望小孩趕快懂事、快點長大 ;當小
孩提出「我們來聊天」或是「出去玩、吃大餐」的要求時,這些爸爸是沒有心情想這
些的,他們煩惱的是經濟來源。

  黃 秘 書 長 強調 ,這 些經 歷職 業變 故, 後來 又變 成單 親家 庭的 父親 ,是 沒有 被
社會關注到的一群 ;他們缺乏許多的社會支持,也沒有足夠的社會資源來支撐他
們的生存 ;因為許多社會福利資源是針對天生肢障,像這樣突然遭遇到變故的勞
工,可使用的資源是非常非常少的。

中高齡失業男性

 對中高齡失業的人來說,無論男女,要再度就業都是很困難的。中高齡就業促進聯盟
蕭忠漢理事長提到,一個沒有收入的失業男性,如果要繳交全家四口的健保費,一人六
百元就等於全家兩千四百元,相當於一個月薪四萬八上班族的健保費;沒有經濟來源還
要支出固定費用,這就是一個中高齡失業者的現況。

 蕭理事長說,中高齡失業者不是他們缺乏工作意願,而是工作場域會排斥他們;即
便是勞委會介紹的就業機會,對於中高齡失業者也同樣有排斥。某位朋友打電話應徵時,
對方聽到應徵者的聲音年紀較大,就直接拒絕;蕭理事長問說他爲何不直接去公司面試
爭取機會?這位朋友回應說公車一趟是十五元,來回要三十元;蕭理事長提醒說,對一
般人而言這三十元不算多,但一天跑兩趟也要六十元,足夠買一個便當了。

  雖然政府單位積極推動協助就業方案,但是公家的輔導就業人員,把中高齡失業者
看成是一個個的案例,三個月評估一次;公務員無法設身處地爲失業者著想,勞委會就
曾經呼籲,失業者挑選工作機會時應該「先求有,再求好」。蕭理事長舉例說 明,錯誤的
觀念如何導致政策的失敗,他就曾有朋友被就業輔導員介紹到樹林一家公司,時薪八十

9
元,六小時的日薪四百八;但交通往返就要耗費兩個多小時,最後當然是媒合不成。轉
介工作無法依據失業者的需求考量,媒合不成,反倒成了失業勞工在挑剔。

  蕭理事長本身也是單親爸爸,他提到許多失業的單親爸爸雖然可以想辦法節省自己
的生活費,但是孩子的學費是不能節省的;政府對於失業勞工家庭提供助學貸款,但貸
款也是有限制的,不是全額補助,無法支付所有費用;部分學生貸款的申請還要支付手
續費,一百元對普通人來說並不多,如果以高中九千元學貸來算,利息比例就很高了,
加上固定支出的健保費,對單親爸爸家庭無疑是雪上加霜。

王行老師回應蕭理事長的報告,他認為專家與政府合作的一種助人方式,經常是把
需要幫助的朋友當成是案例。值得注意的是,不應該只把人變成案例擺在這樣的操作流
程中,而是要看到背後的是一個人與一個家庭。

單親爸爸分享求助經驗(影片中的陳先生)

 陳先生表明自己是鼓起很大的勇氣才願意在媒體前曝光,他認為單親爸爸的處境需
要讓社會知道;在會場上,他特別呼籲政府部門與社會福利機構要多了解單親爸爸的需
求,讓那些還在獨自掙扎求生的單親爸爸家庭,有更多的社會資源介入幫助。

 有一對十歲雙胞胎的陳先生坦承,當初蠻後悔為何要離婚的,雙胞胎的撫養比帶兩
個小孩還要累,因為小孩年紀雖小,也還有兄弟長幼的概念,可以大的稍微照顧小的;
可是雙胞胎不分大小,在年紀小的時候照顧要格外費心。大約是四年前,陳先生碰到一
次危機,才扭轉了心情,成為現在知足也開心的單親爸爸;當時老大生病住在馬偕醫院,
可是他沒有親人可以幫忙照顧老二,只得把沒生病的老二也帶去醫院;主治醫師聽到他
是單親,交代值班護理人員與社工室進行協助,讓他可以無後顧之憂地在公司與醫院兩
頭跑,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別人的協助與社會資源的重要。

 陳先生同時也是台北市雙胞胎協會的成員,代表參加一些公部門的會議時,曾詢問
與會官員,目前政府是否有協助單親爸爸的政策?不但沒有得到滿意的答覆,其中有位
男性官員還表示自己家也是兩個孩子,似乎疑惑陳先生的負擔有這麼重嗎?陳先生沉痛
地回憶當時的情景,他表示不是所有單親爸爸都有家人與父母可以幫忙;他就認識一位
有三胞胎的單親爸爸,帶孩子出門時,兩手牽兩個孩子,剩下的那個孩子就拉著爸爸的
皮帶。

 目前社會福利機構關懷的對象也是以單親媽媽為多,陳先生就曾經詢問某婦女中心,
有沒有單親爸爸可以參加的課程;社工員陳述成長團體的成員都是單親媽媽,如果陳先

10
生想要參加也是可以的;聽到這樣的回答,陳先生感覺有些無奈與困擾。兩三年前在網
路上搜尋「單親」二字,出來的字串都是單親媽媽或單親婦女,相形之下單親爸爸的資源
少得可憐,陳先生希望未來能讓社會更重視單親爸爸的需求。

現 場葫 蘆國小家長會秘書長周先生回應,他說葫蘆國小有很多單親家庭的學童,
家長會也想要積極協助這些家庭 ;由於周先生本身也是單親爸爸,所以他覺得單
親爸爸要兼顧工作與小孩的教養不容易,甚至孩子在學校出事,家長也不一定能
趕到學校來,這就是單親的實際處境;有婦女中心社工員反應,單親爸爸的團體
很難招生,因為接觸到的單親爸爸不多,會參加團體的就更少了。

議題二:機構的限制與期待

中華單親家庭互助協會的理事長朱建鋒談到協會曾經以名為「單親爸爸向前
走」的成長團體方案,向內政部申請補助經費被拒 ;理由是內政部說單親照顧是
在婦女福利項下,經費不能給單親爸爸使用,由此得知單親爸爸確實被政府排除
在照顧之外的。政策面如此,在社會救助方面 也少有單親爸爸能適用的救助辦法,
如以一來佔單親家庭 45%的單親爸爸等於是自生自滅。

據報導,單親爸爸出來求助的人數只有單親媽媽的十分之一,朱理事長很同
意這樣的說法,要求那些從小被教育成強者、跌倒不能哭的男性到婦女中心去求
助本來障礙就很大 ;加上男性本來就比較不會去求助,有什麼困難往往會自行想
辦法解決,因此朱理事長強調,幫助單親爸爸的方法必須與幫助單親媽媽的方法
有所差異。

現在政府補助各社福機構輔導單親朋友的方法有演講、成長團體及個案管理 ;
朱理事長認為,單親爸爸會來聽演講與參加團體的很少,而社工員的個案管理服
務,有很多是人生經驗還不是很豐富的年輕社工員,有些還未婚,很難理解單親
朋友心中的苦,而讓單親朋友有依靠的感覺。

因為單親爸爸通常不出來求助,所以需要想辦法找到他們,主動給予幫助。
七、八年前政府還可補助單親團體舉辦戶外 喘息活動;後來被衛道人士攻擊 是 聯
誼活動像婚友社一樣,現在都申請不到補助了。其實戶外喘息活動對單親輔導是
有非常大的功效的,尤其是對單親爸爸來說,這樣的活動,他們比較能接受,不
會覺得在上課,而且活動性質較為輕鬆,單親爸爸心態上是較自在的 ;加上社會
對單親朋友仍有歧視,有很多單親朋友不願意告訴別人他是單親,以避免不必要
的困擾,對好面子的男性來說,參加一般的活動,孩子總會被人問媽媽怎麼沒來 ,
參加單親團體舉辦的活動就不會有這種困擾。

11
很多單親朋友成了單親之後會把自己封閉在家裡,單親爸爸也一樣,透過戶
外喘息活動讓他們有機會出來,因為他也會想帶孩子出來透透氣 ;第一步走出來
就是我們接住他的機會,等他發現走出來真好,自然就會參加其他的講座、成長
團體、談心會等活動而學會如何經營好單親家庭。

一般男性比較不擅於表達自己的感情,遇到困難比較不希望別人管他,而寧
可自己想辦法解決。朱理事長說對於家事及照顧孩子,大多數的男性是比較生疏
的,但是並非學不來,他所接觸到的單親爸爸,只要 是 能夠走出沮喪與混亂,在
一段時日之後,對家事及照顧孩子多半都能得心應手 ;當然男性做家事及照顧孩
子的方式會與女性有些不同,孩子也會被教育成不同的樣貌。

現場有社工員詢問剛成為單親的爸爸需要什麼資源,朱理事長認為在剛成單
親時馬上找到能支持、支援、陪伴的單親團體,會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在團體中,
單親爸爸可以看到別人的做法,包括如何帶小孩、作家事、處理自己情緒等,都可
以讓單親爸爸大大縮短走出沮喪與混亂的時間。

議題三:女性專業助人者的擔心

2005 年 台 北 縣 單 親 家 庭 中 心 的 一 次 個 案 研 討 會 中 , 年 輕 的 女 性 社 工 員 自
述在探訪單親爸爸案家時的緊張 ;雖然家訪時督導一起陪同,督導也坦承,連她
在面對單親爸爸時,也會有不安,特別是在昏暗的客廳中,一直出現想要離開的
念頭。在大多為女性工作者的助人領域中,學習面對男性求助者,就不只事涉「倫
理」與「專業」,更多了因為性別差異所引起的情緒張力了 。

中華單親家庭互助協會資深祕書鄭雅文談到,她在協會工作的六年中,接案
過程中感覺要觸動到單親爸爸心中的那一點,真的蠻困難的,需要一關一關地突
破,不僅有很多的禁忌,還要維持男性尊嚴的顧慮;因為打電話求助的單親爸爸 ,
儘管都是用一種非常希望得到支持的情緒來打第一通電話,卻又經常 是 表現出一
付不在乎的樣子,好像只是來聊聊天或是問問協會在做些什麼,有些人甚至是說
幫別人問 ;所以在接聽電話時,要先接納而不評價這些男性 ;有些男性講話不一
定很尊重,所以偶爾會有被冒犯的感覺,然而只要有機會與他們深入交談,就會
發現他們的處境與情緒比起單親媽媽還要艱難脆弱。

鄭雅文認為引導單親爸爸談話比單親媽媽難,他們的創傷往往很大,經常可
以感受他們的猶豫和不信任 ;畢竟要他們和不認識的女性談話,即便是專業助人
者,他們依然有心理上的障礙。男性單親除了不輕易尋找談話的對象外,他們也
不擅長用言語表達情緒與揭露真實的自我。

12
幾位年輕的女性社工員回應,她們剛開始面對男性案主會很有壓力,也覺得
困難於理解男性的溝通方式。鄭雅文以單親爸爸為例,她說有些單親爸爸真的比
較「有刺」,鄭雅文建議年輕的女性助人者在面對上述困擾時,除了事先「做好自
我心理準備」外,還要記得「情緒不要受影響」;這兩項主要是在專業表現中的自
我要求,另外還要有「有耐性」

「評估案主時需要較久的時間」與「服務態度不能 急
躁」的態度,都是回應男性求助者時的好方法。

無論是專業的自我要求或性別的差異,女性助人者都應企圖使用彈性與多面
向的方式,來降低男性求助者的焦慮與衝動,以便順利進入專業關係的幫助中。

1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