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城市現代化進程中的南京城市管理

  摘要:經濟日益國際化,有力地促進了城市的現代化,同時,對城市綜合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從南京情
況看,其中量重要的是涉及城市的功能定位、規劃佈局、投資環境、經濟結構、資訊化建設、城市管理體制、綜合服務
功 能 以 及 可 持 續 發 展 等 問 題 。

    關 鍵 字 : 南 京 ; 經 濟 國 際 化 ; 城 市 現 代 化

  經濟國際化是指一個國家和地區與世界經濟融合的過程和程度。其內容主要包括:產業結構國際化、資源配置
國際化、經濟運行和企業行動國際化、開放環境國際化。其實質含義,是指資本在全球範圍內自由流動,快速地超
越一切屏障去獲取最大利潤。近年來,隨著資訊技術革命的發生發展,經濟國際化的進程大大加快,已經成為世
界經濟發展的主流。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則是我國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必須堅持的重要發展戰略之一。加快城市化
進程和推動城市現代化,是實現我國長期發展目標的內在要求,是保持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客觀需要。以“經濟
國際化、城市現代化進程中的南京城市管理”為題,深入研究探討經濟日益國際化、城市發展日益邁向現代化的進
程中的南京城市管理問題,既是理論探索、研究的課題,也是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本論述著重於政府機
能 的 政 策 導 向 研 究 和 相 關 目 標 的 建 立 。

    一 、 南 京 的 基 本 情 況

  南京是中國的特大城市之一,江蘇省省會。下轄 11 區 4 縣,面積 6516 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 2549.35 平


方公里,人口 534 萬。南京的特點,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南京的過去,是一座古老的歷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古都 ;
南京的現在,是一座瀕江近海、開放型的多功能中心城市,朝著經濟國際化、城市現代化的方向邁進;南京的將來
必 將 成 為 以 科 技 為 先 導 、 “ 融 古 都 特 色 與 現 代 文 明 於 一 體 的 現 代 化 江 濱 城 市 ” 。

  南京具有悠久的歷史,是中國六大古都之一。“西元前 472 年,越王勾踐滅吳後,在今中華門西南角長幹裏


築‘越城’”,開啟了南京 2470 多年的建城史;西元 229 年,孫權稱帝並遷都於此,稱建業,為南京建都之始。
此後,共有十個朝代在南京建都,故南京又有“十朝都城”之稱。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南京有著十分重要的
地 位 。

  今天,南京已發展成為一個瀕江近海、對外開放的多功能中心城市,在中國宏觀生產力佈局和經濟社會發展
中居於重要的地位。南京地處中國長江流域與沿海開放地帶的文匯部,是國家對外開放和重點開發的地區,緊鄰
我國最大的中心城市上海,是中國最繁華的滬寧城市帶中的重要城市,具有加速經濟國際化的迫切需要和有利條
件。南京是華東地區重要的交通和通訊樞紐,鐵路、公路、水運、空運、管道、集裝箱等多種運輸方式齊全,內河港口
的年吞吐量是中國最大的;南京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已經建立了以電子、汽車、化工、冶金、建材等產業為主導
的綜合性工業體系,電子、石化、汽車工業規模居全國前列。’南京是長江流域重要的商貿中心和金融中心,2000
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 420 億元。南京是我國重要的教育、科研基地。擁有各類大專院校的數量僅列北京、
上海之後,擁有各類科研機構 571 個,各類專業人才 38 萬多人,中科院、工程院兩院院士 63 位。南京是國家重點
旅遊城市之一,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山、水;城、林融為一體,2000 年來南京觀光遊覽的境內外賓客
超 過 千 萬 人 次 , 旅 遊 收 入 超 過 百 億 元 。

  近年來,南京的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城鄉面貌發生顯著變化,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綜合經濟實力明顯
增強。曾被國家評為“中國城市綜合實力 50 強”第 5 名、“中國城市投資硬環境 40 優”之一,還被國家授予“全
國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稱號。2000 年,南京實現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達到
1020 億元,進入全自 18 個 GDF 超千億元城市行列。“2000 年全市進出口總額和出口總額分別達到 41 億美元和
17.9 億美元”。一批國際上有影響的大企業、大公司、大財團來寧投資,一批高新技術項目、基礎工業項目和基礎
設施項目在寧落戶,‘外貿出口和對外經濟技術合作也迅速增長,目前,外貿進出口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
已達 32.5%。同時,南京的一批大企業也走向國際舞臺,一批重點項目開展了國際招標。南京的一些標誌性建築
如祿口機場、紫金山觀景台、南京火車站站房改建等設計,已與國外著名設計師合作設計。經濟國際化為南京經濟
的 發 展 和 城 市 現 代 化 建 設 提 供 了 有 力 的 支 撐 。

    二 、 經 濟 國 際 化 、 城 市 現 代 化 進 程 中 的 城 市 管 理

  改革開放以來,南京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迅速發展,城市經濟的外向度和城市開放度不斷提高。經濟日益國
際化,有力地促進了南京城市的現代化;城市的現代化,也積極推動了南京經濟的國際化。在這一相互交織、相互
促進的發展進程中,城市綜合管理工作愈發重要,並面臨著新的課題、新的要求。從南京情況看,其中最重要的是
涉及城市的規劃佈局、城市的投資環境、城市的經濟結構、城市的資訊化建設、城市的管理體制、城市的綜合服務功
能 以 及 可 持 續 發 展 等 問 題 。

    1 . 調 整 城 市 規 劃 佈 局

  規劃是政府管理城市最重要的手段,是實現資源合理利用的關鍵,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保證。規劃決定了城
市的格局和發展方向。城市綜合管理首先要落實在規劃管理上。隨著經濟國際化和城市現代化的發展,南京現有的
城市規劃已不完全適應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需要,必須進一步調整城市規劃,優化城市佈局。“南京的城市發展定
位是:科學技術先導、古都與江濱特色鮮明、國際影響較大的現代化中心城市”。因此,南京的城市規劃應著力於
以主城為核心,突出南延東進,加強沿江開發,加緊推進江北地區整體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初步莫定“江在城
中、山在城中”的現代都市框架,總體上形成主城、都市發展區、市域三個層次的城市發展格局,同時與周邊城市
共 同 推 進 南 京 都 市 圈 的 建 設 。

  主城應是發揮南京中心城市功能的重要基地,重點要發展科教、文化、金融、貿易、交通、資訊、管理等第三產業
和部分都市型工業,增強現代服務能力和市政公共管理能力,體現鮮明的時代感和地方特色。主城內第三產業要
逐步形成由三級公共活動中心和若干商業區(街);大市場為主體構成的佈局結構,形成中心商業區,培育中央商
務區,進一步提升中心區品位。主城內第二產業繼續實施“退二進三”,儘快完成各級公共活動中心、歷史文化保
護 地 段 、 風 景 名 勝 區 內 的 工 業 搬 遷 或 用 地 性 質 的 轉 換 。

  都市發展區是由主城及其周邊地帶構成的高度城市化地區,其中主城周邊地帶可以重點佈局製造業、高新技
術產業、高等教育基地以及部分居住區,適當保留農田、山地、水面,用於發展都市型農業。工業佈局和發展的重點
則宜集中在三大開發區和江北化工產業帶。雨花、棲霞、大廠、浦口、江寧等區域要納入中心城市空間發展並統一安
排規劃佈局,以城市新區、產業發展基地和生態環境調節圈為發展方向,逐步建成具有時代特色、充滿發展活力、
與 主 城 合 理 分 工 、 相 互 呼 應 的 現 代 化 新 區 。

  市域是南京全部行政管轄範圍內的地區。其中各縣應以綜合實力提升和農民收入增加為目標,加快培育特色
經濟,培育優勢產業,提高縣域經濟對全市經濟的貢獻牢,使其成為城市產業輻射的吸納地和城市功能輻射的擴
散通道。重點是發展縣城、中心城鎮和各具特色的小城鎮,加速農村城鎮化進程,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鎮體系。

  都市圈是以南京為中心,以長江為主軸,包括省內及鄰省部分地區在內的經濟聯繫密切的城市群。作為這一
區域中心城市的南京,應主動加強與周邊城市的合作,促進區域經濟和社會共同發展。

    2 . 改 善 和 優 化 投 資 環 境

  城市經濟國際化的過程中,與國際交往和聯繫更加頻繁密切,城市發展中資金、技術、產業、經貿、人員、機構
等方面的國際性因素在增多,城市內部基礎設施、流通設施、文化與服務設施等方面要向國際水準靠近,城市經濟
運行規劃也要向國際慣例接軌,這是現代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現代科技進步與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
要通過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改善投資環境,來吸引國內外投資者參與南京的建設和發展,促進南京的經濟國際
化 和 城 市 現 代 化 。

  一是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應以對外交通、城市交通、公用設施建設為重點,強化綜合服務功能,使城市基
礎設施建設由初步適應型向適度超前型發展。要進一步完善區域交通網絡,繼續加快以跨江通道和高等級公路建
設為重點的交通工程建設,形成“跨江成環、內外溝通”的網路格局。進一步完善城市幹道骨架,重視次幹道和支
路建設以及江北地區的路網建設,全面建成主城“一環兩縱”快速幹道系統和“經五緯九”幹道網路工程。集中
力量推進地鐵一期工程建設,積極發展其他軌道交通。加快發展市話、無線、資料通訊等郵電通訊事業。市政公用設
施基本進入適度超前建設、良性迴圈發展的軌道,形成具有全國一流水準的城市保供體系。

  二是加快重點開發區的建設。要迎接經濟國際化的機遇和挑戰,把開發區培育成南京最主要的經濟增長點、高
新技術創新基地及外向型經濟發展的主要基地。要推進開發區的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落實管理許可權,給予更
大的自主權,使其更加有效地配置優惠政策、土地存量、技術成果和人才資源,推進政策優勢向功能優勢轉化。進
一步加強開發區的功能建設和環境建設,改善道路、水電氣供應、防洪排澇、服務設施和生態環境,提高辦事效率
完善“一站式”服務和“紮口”收費,增強對外商的吸引力。從而使開發區建設發展水準不斷提高,實現由一般
性 的 專 案 開 發 , 擴 展 為 環 境 開 發 、 專 案 開 發 、 功 能 開 發 並 舉 。

  三是進一步改善投資軟環境。加快構建與國際接軌的經濟運行機制,認真學習和研究世貿組織及其規則,抓
緊清理地方性涉外經濟政策和法規,儘快適應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要進一步簡化辦事程式,提高辦事效率,
使外商在甯投資更為方便。對已建成的外商投資企業,要進一步加強服務和協調,為外商投資提供良好的軟環境。

    3 . 加 快 經 濟 結 構 調 整

  經濟結構調整既是隨著技術革命不斷向高度化升級的過程,同時也是城市綜合管理的需要。南京正處在由工
業化中期向後期轉變的時期,結構調整的內在動力正在膨脹,伴隨著經濟體制轉軌變型,現在是結構調整升級的
最佳時期。經濟國際化,要求城市的產業結構在國際經濟一體的大背景下作出調整,以適應國際市場和國際分工
的 需 求 , 這 就 為 南 京 經 濟 結 構 調 整 注 入 了 新 的 推 動 力 和 廣 闊 的 市 場 空 間 。

  南京經濟結構調整的總體思路應是圍繞經濟國際化、城市現代化的目標,堅持市場在結構調整中對資源配置
的基礎性作用,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積極扶持支柱產業,調整改造傳統產業,在產業結構升級和優化的基礎
上,重點調整企業結構、產品結構和技術結構,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增強經濟整體實力。

  一是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充分發揮南京科技人才優勢,加強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應用研究,加快實現
高新技術產業化”。要把生物工程與醫藥產業、新材料產業、光機電一體化產業、環保產業作為發展重點,以期形成
工 業 經 濟 發 展 新 的 增 長 點 , 拓 展 南 京 經 濟 發 展 的 戰 略 空 間 。

  二是積極扶持支柱產業。石油化工、車輛製造、電子資訊是南京國有大中型企業最集中、國有資產擁有量最大的
三個支柱產業。應綜合運用改革開放和資本運作措施,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積極運用高新技術,把有規模優勢
的骨幹企業做大做強,把有產品特色的企業做精做專,加快產品和技術結構的優化升級,把南京建成全國重要的
石 油 化 工 、 車 輛 製 造 、 電 子 資 訊 工 業 基 地 。

  三是努力發展都市型工業,在新的機制和技術基礎上,要積極發展適合南京環境要求、市場需求和就業需求
的都市型工業。要抓住國家擴大內需、鼓勵消費的有利時機,加快南京輕工、紡織、食品、飲料、服裝、室內裝潢等行
業 的 發 展 , 加 快 開 發 新 產 品 , 增 強 品 牌
意識;要抓住國家實施“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等重大工程的機遇,大力振興裝備製造業,加快機械、化工、
冶金、建築等傳統行業技術改造步伐,促進產品升級換代,提高經濟效益和競爭能力。
    4 . 加 快 推 進 資 訊 化 建 設

  “資訊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也是我國產業優化升級和實現工業化、現代化的關鍵環節”。
加快推進經濟和社會資訊化建設,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把南京建成全國重要的資訊樞紐和資訊產業基地,促進
城市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對於強化城市綜合管理手段,提高城市綜合管理水準具有重要意義。

  南京要加快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建成規模容量、技術層次和服務水準居省會城市前列的資訊通信網路,完
善和改造現有資訊基礎網路,逐步實現電信網、廣電網、電腦網的“三網融合”。積極推進資訊網路互聯中心建設
形成各類資訊網路的互聯互通,實現資訊資源分享。要推動資訊產業化,促進資訊設備製造業和軟體業發展,把
以積體電路為中心的電子元器件和新型關鍵元器件、原材料作為優先發展專案,積極開發、生產、發展網路與電腦
及相關設備、數位化視聽、移動通信產品、專業資訊處理設備及軍工電子設備為主的電子資訊產業;要採取有效措
施,著力培育以移動計費、網路安全、ERP/PDM、專用晶片設計等為代表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體業和積體電路
設計業發展,積極展開大規模應用系統的開發與集成,建設好國家級南京軟體園,促使軟體業儘快成長。要推動
產業資訊化,積極推進製造業、流通業、金融業、交通業等通過現代資訊技術和資訊資源的開發利用,不斷提高企
業的生產、管理、經營、決策的效率和水準。同時大力發展資訊服務業,加快電子政務工程、電子公務工程、電子商務
工程的建設,規範系統建設,形成一批高效、實用的基礎資料庫,推動網路服務業的發展。

    5 . 建 立 和 完 善 現 代 化 城 市 綜 合 管 理 體 制

  經濟國際化、城市現代化為南京開放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國際舞臺。而開放型經濟的發展也為城市綜合
管 理 提 供 了 強 大 的 物 質 基 礎 , 並 對 加 強 城 市 綜 合 管 理 提 出 了 新 的 更 高 的 要 求 。

  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文明的提高,必然要求城市政府要進一步理順城市管理體制,轉變政府職能,在宏觀
調控強化的前提下,明確關係,重心下移,建立和完善現代化的城市管理體制,以適應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需要,
適應城市現代化、經濟國際化的需要。南京可以採用“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路”的管理體系,合理劃分市、
區、街道在城市管理中的許可權,進一步落實管理責任,增進全民參與城市管理的積極性。要積極探索城市管理的
綜合執法路子,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實現城市管理由經驗型向法制管理型轉變。要建立和完善城市管理的法規體
系,實現城市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為城市管理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要改善城市管理手段,發揮高新技術在
城市管理,尤其是社區建設中的作用,建立統一、高效的城市管理資訊系統。要清理整頓城市交通秩序,加強市容
市 貌 管 理 , 加 強 工 程 建 設 管 理 , 改 革 城 市 維 護 體 制 , 推 進 市 場 化 運 作 水 準 。

    6 . 加 快 培 育 中 心 城 市 綜 合 服 務 功 能

  經濟國際化、城市現代化,要求城市是現代科技高度聚集、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經濟發達的發展中心,具有很
強的吸引力和輻射力。今後幾年,南京要把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提升城市的服務和管理水準作為工作重點來抓,
努力把南京建成國內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商貿流通中心、科技研發中心和現代服務中心。

  一是商貿流通中心。要努力形成多層次的貿易市場體系,合理佈局大型商業設施,大力培育商貿企業集團,
加強口岸建設,大力發展物流產業,建設國內一流的中央商務區,加快把南京建成長江下游的商貿流通中心,進
一步提高南京在國內市場流通和進出口貿易中所占的比重。傳統服務業要運用現代經營方式和服務技術進行改造,
推 行 連 鎖 經 營 、 物 流 配 送 、 網 上 銷 售 等 新 興 組 織 形 式 和 服 務 方 式 。

  二是科技研發中心。要依託和發揮南京較強的科技綜合實力,加快建立集高新技術基礎研究、試驗開發、應用
推廣於一體的科技研發和產業化體系,使南京真正成為知識產品的研究開發、交易轉化中心,高新技術產品和企
業 的 孵 化 中 心 , 高 科 技 創 業 人 才 的 培 養 和 聚 集 中 心 。
  三是現代服務中心。要大力發展與經濟國際化和城市現代化關係密切的現代服務業。依託南京作為央行跨省大
區分行所在地的優勢,大力提升金融、保險、證券業發展水準。充分發揮古都與江濱特色的優勢,高起點、大空間地
規劃旅遊產業,加快旅遊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進一步提高旅遊業的水準。積極發展房地產業,完善住宅社區的物
業管理,提高群眾的居住水準。大力促進資訊、諮詢、技術、法律、會計、審計、公證等仲介服務業的發展,形成符合
國 際 規 範 的 社 會 化 資 訊 服 務 體 系 。

    7 . 高 度 重 視 可 持 續 發 展

  可持續發展是今後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長期戰略,要求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綜合協調。南京是一
個正在邁向經濟國際化、城市現代化的城市,面臨新世紀的挑戰,更要注意立足長遠,實現經濟和社會的長期可
持 續 發 展 , 合 理 開 發 資 源 , 講 究 生 態 效 益 , 注 重 社 會 平 等 , 轉 變 增 長 方 式 。

  一是高度重視土地的集約使用。集約用地,減少對耕地的佔用,深入挖掘現有土地的潛力,切實提高土地的
利用率和產出率,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南京人均耕地 0.62 畝,不到全國平均水準的二分之一,人地
矛盾已經十分突出。因此,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土地市場體系,
運用市場機制搞活土地市場,優化土地資源的配置,為節約用地和保護耕地創造機制條件。另一方面,要進一步
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通過編制和修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立科學的指標控制體系,綜合協調土地供求關係和
各類用地的矛盾,實現土地供應總量的有效控制,調整生產力佈局,從而使土地使用的效益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
減少市場的自發性、盲目性帶來的負效應,趨利避害,保證經濟建設健康有序地發展。具體操作中,可以圍繞控制
建 設 用 地 總 量 、 盤 活 土 地 存 量 、 加 強 基 本 農 田 保 護 等 方 面 來 開 展 工 作 。

  二是高度重視經濟與文化協調發展。世界各國城市走向現代化的經驗告訴我們,歷史是不能中斷的,經濟與
文化協調發展,有利於發揮文化因素對於城市的現代化的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驅動作用。南京豐富的歷史文化遺
存是全人類的財富,保護好城市的古都特色,是城市政府應盡的責任。在推動城市經濟發展的同時,要加強城市
精神文明建設。要特別注意妥善處理歷史文化名城與現代化建設的關係,充分發揮山、水、城、林交融一體的氣度恢
弘的城市特色,從整體上綜合考慮保護環境風貌、城市格局、文物古跡、建築風格和發掘歷史內涵五個方面,建立
完整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要建立 13 個風景與文物古跡相對集中的環境風貌保護區,12 片重要歷史文物保護
地段,以城市風貌為依託,突出六朝文化、明清文化、民國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特點。促進旅遊經濟發展,努力把南
京“建設成一個經濟發達、環境優美、融古都風貌與現代文明於一體的現代化江濱城市”。

  三是高度重視科技和教育的發展。經濟和社會發展包括數量和品質的提高,數量的增長是有限的,而依靠科
技進步提高經濟社會發展的效益,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南京已經把“科教興市”作為城市發展的長期基本戰略,
今後要進一步依託科技優勢,科技興農、科技興貿,提高南京的綜合實力、競爭能力。

  要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加強科技創新。要突出抓好高新技術產業化,大力扶持具有良好成長性的科技型中小
企業和民營科技企業,使之成為南京經濟新的增長點。大力發展以電子資訊技術應用為主要內容的“三金”工程
及生物工程與醫藥等新興產業。積極營造有利於科技進步的政策環境、資金環境、人才環境、輿論環境,促進科技成
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強化體制創新,深化科研機構改革,加速開發類科研機構企業化,推進科技經濟一體化進
程。培育和發展各類技術市場,完善科技仲介服務體系建設,整合存量資源,推動科技創業中心(科技孵化器)、科
技資訊中心、技術市場三大網路體系的建立和完善。要重視技術創新源頭建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要發揮“珠江
路科技一條街”作為高新技術開發區的視窗示範、帶動作用,提升其科技含量和總體形象,實現由貿易型向技工
貿並舉型轉化,把珠江路科技街建成江蘇省電子資訊產業的孵化基地、創新基地、產業化基地和高素質人才的培養
基 地 。

  同時,要加快發展教育事業,構建人才高地。立足于全民素質提高,進一步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全民受教育
程度和勞動者素質。要進一步改革現有教育體制,擴大教育開放程度,大力發展多種所有制辦學體制,實現投資
主體多元化,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升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現代化水準。積極推動教育後勤服務產業化、社會化
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體,義務教育和非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和社會辦學共同發展的新格局。要全面實施面向新世
紀的人才工程,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選拔培養機制和激勵制度,營造良好環境,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四是高度重視環境保護。自然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社會進步的物質基礎。良好的環境,可以提高城市的對外
吸引力,促進城市經濟的持續發展。南京要對環境保護工作給予高度的重視。第一,嚴格控制污染專案。在今後引
進外資專案審批中,堅持把環保標準作為第一標準,達不到國家規定標準的不予批准;在項目的建設過程中,要
求將環境治理和項目建設同步。對老城區內歷史遺留的污染企業,限期搬遷並進行治理。第二,加強城市綠化工作
鞏固提高園林綠化水準,逐年增加公共綠地面積,搞好平面綠化、垂直綠化,廣栽地被草坪,實現城區內黃土不
裸露,進一步建設好市民廣場和一批街頭小遊園,使城市景觀不斷發生新的變化;要完善新建道路的綠化工程,
建成繞城公路綠化帶,形成以主城綠化為核心,以都市圈綠化為城市生態防護網架,以大江風貌帶和道路綠化為
紐帶的高水準的點線面結合、大中小配套的園林綠化網路體系。第三,加強水資源的保護利用。要以保護長江飲用
水源為重點,劃定若干飲用水源保護區,嚴格進行控制;逐步建立較為完善的城市汙水處理系統,主城區要努力
實現“污水不下河、河水變清、死水變活”的整治目標。同時進一步加快汙水處理廠建設,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和綜
合汙水處理率。第四,提高全社會的環境保護意識。要建立健全環境品質監測體系,定期向市民發佈環境品質預報
繼續大力開展全民參與的創建國家衛生城活動,實施市容衛生長效管理,使城市環境、衛生狀況有明顯改善,繼
續保持“全國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的榮譽,努力在全社會形成“愛我南京、建設南京、美
化 南 京 、 繁 榮 南 京 ” 的 良 好 氛 圍 。

  我們相信,在新世紀的征途中,南京將進一步加快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步伐,大力推進經濟國際化進程,
實現城市現代化的戰略構想,朝著建設古都風貌與現代文明融為一體的國際化都市的宏偉目標邁進。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