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综合版 ) 第 19 卷第 1 期

Journal of Enshi Technical College 2007 年第 1 期


( Com prehen sive Ed ition) No. 1 Vol. 19( No. 1 2007)

对比《醉翁亭记 》
看欧阳修词中的醉翁形象
唐红卫

(南开大学文学院 ,天津 300071 )

摘要 : 通过对比《醉翁亭记 》,我们发现欧阳修词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他在词中塑造了生动鲜明的自传


性醉翁形象 。本文试图分析其词中醉翁形象的类型 ,揭示醉翁形象系列词的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 。
关键词 : 欧阳修 ; 醉翁形象
中图分类号 : I207. 2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000 - 2011 / ES (2007) 01 - 0049 - 04

  一 、
《醉翁亭记 》
中的醉翁形象 时局的方略 , 范仲淹等上《答手诏条陈十事 》, 仁宗
欧阳修的散文《醉翁亭记 》
是中国古典文学中 据以颁行全国 , 于是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庆历新
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 , 它自从诞生以来就深受人们 政”
。由于“新政 ”
措施触犯了贵族官僚大地主阶级
喜爱 ,不仅为同时代的人争相传诵 ——
—据《滁州志 》 的利益 ,遭到激烈反对 。夏竦 、
王拱辰等制造流言蜚
记载 :“欧阳公记成 , 远近争传 , 疲于摹打 。山僧云 : 语 ,攻击范仲淹等为“朋党专权 ”; 积极参与“新政 ”
寺库有毡 , 打碑用尽 , 至取僧室卧毡给用 。凡商贾 的欧阳修作《朋党论 》
以辨驳 , 正如《宋史 ・欧阳修
来 ,亦多求其本 , 所遇关征 , 以赠监官 , 可以免税 。” 传》
所说 :“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 , 修慨然上疏
后世凡欧阳修文选 、
宋文选 、
古文选等大都将本篇罗 曰 : 杜衍
’ 、
韩琦 、
范仲淹 、
富弼 ,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
入 ; 尤其收入《古文观止 》
与一直选作中学语文课教 贤 ,而不闻其有可罢之罪 。自古小人谗害忠贤 ,其说
材 ,使其普及面更广 ,知名度更高 ——
—仅仅八十年代 不远 。欲广陷良善 , 不过指为朋党 , 欲动摇大臣 , 必
以来有关《醉翁亭记 》
的讨论争鸣文章粗略统计就 须诬以专权 。其故何也 ? 去一善人而众善人尚在 ,
有干余篇 ,由此可见一斑 。个人认为《醉翁亭记 》
之 则未为小人之利 ; 欲尽去之 , 则善人少过 , 难为一一
所以备受历代人们赞誉 , 脍炙人口达到家喻户晓的 求瑕 。唯指以为党 ,则可一时尽逐 。至如自古大臣
程度 ,不仅仅是因为《醉翁亭记 》
在语言上格调清 已被主知而蒙信任 ,则难以他事动摇 。唯有专权 ,是
丽 ,遣词凝炼 ,音节铿锵 ; 结构上全文一线贯串 ,张弛 上之所恶 ,必须此说 , 方可倾之 。正士在朝 , 群邪所
有度 ,呼应和谐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更是因为它 忌 ,谋臣不用 ,敌国之福 。今也 ,此四人一旦罢去 ,而
塑造了鲜明的作者自传性的醉翁形象 , 表现了其在 使群邪相贺于内 , 四夷相贺于外 , 臣为朝廷惜之 。 ’
个人仕途和理想追求严重受挫折的情况下 , 没有像 于是邪党益忌修 ,因其孤甥张氏狱 , 傅至以罪 , 左迁
一般文人那样黯然伤神 ,而是借酒或山水自乐 ,依然 知制诰知滁州 。”
庆历五年三月 , 欧阳修被诬下狱 ,
保持坚强与乐观的个性 , 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丰富 九月赴滁州 ; 庆历六年作者写下了这篇传诵千古的
的人文精神 。为什么这样说呢 ? 我们只要来看一下 《醉翁亭记 》

《醉翁亭记 》
写作的历史背景就明白了 。 平心而论 ,“新政 ”
失败 , 人格受辱 , 欧阳修是不
庆历三年 (公元 1043 年 ) , 宋仁宗鉴于阶级矛 可能没有愤慨之情的 。然而我们读完全文 , 展现在
盾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的窘迫情势而“广言路 , 修 我们面前的的确是一幅幅清新 、
明丽的图画 : 滁州山
政事 ”, 并亲自召见范仲淹 、
富弼等大臣 , 征询拯救 水图 、
四季美景图 、
滁人游乐图 、
众人宴饮图 ……作

收稿日期 : 2006 - 11 - 20
作者简介 : 唐红卫 ( 1980 - ) ,男 , 南开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2005 级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 中国古代文学 。
49
者留恋于滁州 琊山的秀美风光 , 忘情于醉翁亭旁 乐宴席上的另一种黯然心境 。“醉翁之意不在酒 ,
的酣然宴饮 ,文章在轻松的文笔中传递的是活跃热 在乎山水之间也 ”的警句 , 也正表明诗人内心有很
闹的气息 。不过在热闹和欢快的表象背后我们依然 深的悲凉 ,远不是用美酒就可以消除的 。不过不管
可以清晰地感受出作者一丝难以排遣的寂寞和痛 内心有多深的悲凉 ,生活中有多大的挫折 ,醉翁欧阳
苦 。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 ?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文 修都保持着乐观旷达 。
题中的“醉翁 ” 两字 。作者写此文时正是庆历六年 通过以上分析 ,个人认为《醉翁亭记 》中的自传
( 1046 ) ,年仅四十岁怎么就以“翁 ”
自许了呢 ? 对这 性形象 —
——醉翁就是指在遭遇挫折时十分豁达 , 处
个问题作者虽然有两句自白可以用来解释我们的疑 于逆境时非常坦然 , 位于困顿中努力追求的人格形
惑 :“我时四十犹强力 , 自号醉翁聊戏客 。”(《赠沈 象 ,他虽然也会发些牢骚 ,但不像一般文人一旦遭受
遵 》)似乎作者说得很明白 : 他年届四十正当年 , 身 挫折就黯然伤神 ,“戚戚怨磋 ”, 而是通过借酒或山
体还不错 ,未有什么衰老的感觉 ,不过给自己起个绰 水自乐 ,依然时刻保持坚强与乐观的个性 ,以及由此
号开个玩笑 (聊戏客 )罢了 。其实 ,“戏 ”
的轻松口气 引申出来的丰富的人文精神 。
后面 ,正有黯然沉重的心态存在 。我们只要查一下 二、
欧词中频繁出现的醉翁形象
欧阳修三四十岁时的经历 , 就会发现他确实有未老 如果我们读过欧阳修词集就会发现欧阳修词中
先衰的遭遇 : 从 25 岁成婚到写《醉翁亭记 》的 15 年 也有醉翁形象 。比如 :
时间里 ,欧阳修先后经历了两次丧妻 , 三次丧子 , 又 堤上游人逐画船 , 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
加上妹夫病故 ,胞妹无依 , 老母多病 , 他本人更是几 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 。六幺催拍盏频
遭谗诬 ,官职被贬 ,人格受辱 ,精神上接连遭受打击 , 传 。人生何处似樽前 ! (《浣溪沙 》)
其心情可想而知 , 出现未老先衰也就非常正常了 。 此词以清丽精练的语言 , 描写作者春日载舟颍
欧阳修自己在作品中也经常发出感慨 :“到今年才 州西湖上的所见所感 。词的上片描摹春色之美和游
三十九 ,怕见新花羞白发 ”, (《病中代书奉寄圣俞二 人之乐 ,“堤上游人逐画船 ”,一个“逐 ”
字 ,生动地道
十五兄 》)“吾年未四十 ,三断哭子肠 。子割病莫忍 , 出了游人络绎不绝 、 熙熙攘攘 、 喧嚣热闹的情形 。
屡痛谁能当 。割肠痛连心 , 心碎骨亦伤 。出我心骨 “拍堤春水四垂天 ”, 一个“拍 ”
写出了溶溶春水 , 不
血 ,洒为清泪行 。泪多血已竭 ,毛肤冷无光 。自然须 断地拍打着堤岸 ; 天幕四垂 , 水天相接 ,“绿杨楼外
与鬓 ,未老先苍苍 。”…… (《白发丧女师作 》)如果能 出秋千 ”,一个“出 ”
字写出了秋千和打秋千的人 ,秋
透过“翁 ” 之字眼 , 窥见欧阳修当时的内心世界 , 那 千上娇美的身影使幽美的景色更加情意盎然 , 这与
么 ,“醉 ”
字正是他力图排解忧患心情的一种心态和 《与醉翁亭记 》 中的写景类似 。下片写作者画舫中
手段 。除了通过以酒自醉外 , 欧阳修更多的是通过 宴饮的情况 ,“白发戴花君莫笑 ”, 俨然画出了词人
陶醉于读书为文和山水棋琴等来排除忧愁 。醉 , 能 自己旷放不羁 、
乐而忘形的醉翁形象 。“六幺催拍
使人暂时忘却生活中的苦痛 , 处于某种放松状态 。 盏频传 ”则形象地写出画船上乐声飞扬 、 觥筹交错
这对逆境中的欧阳修来说 ,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这也 的场面 。歇拍“人生何处似樽前 ” 的议论 , 是作者感
和他乐观旷达的个性有关 — ——每次欧阳修因言事被 情的升华 , 与“醉翁之意不在酒 , 在乎山水之间也 。
贬都不以为怀 ,且常劝勉蒙冤受屈的朋友勇敢面对 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一样耐人品味 。
现实 ,“慎勿作戚戚之文 ”
。他批评一切因身处逆境 类似这首虽然没有直接出现“醉翁 ” 两个字 , 但
而诉说牢骚哀怨之人 , 就连自己崇敬的韩愈也不放 醉翁形象却十分鲜明的醉翁词在欧阳修词集中我们
过 ,说他“当论事时 , 感激不避诛死 , 真若知义者 。 还可以发现许多 , 例如《朝中措 》(平山 栏槛倚 睛
及到贬所 ,则戚戚怨磋 , 有不堪穷愁形于文字 , 其心 空 ) ,《定风波 》(对酒追欢莫负春 ) ,《浣溪沙 》(堤上
欢戚 ,无异庸人 ”
。他甚至批评并嘲笑屈原说 :“古 游人逐画船 ) ,《夜行船 》(忆昔西都欢纵 ) ,《玉楼
人久困不得其志 ,则多躁愤佯狂 ,失其常节 ,接舆 、屈 春 》(两翁相遇逢佳节 ) ,《玉楼春 》(风迟日媚烟光
原之辈是也 ”;“可笑灵均楚泽畔 ,《离骚 》
憔悴愁独 好 ) ,《圣无忧 》(世路风波险 ) ,《浪淘沙 》(今日北池
醒 。”
或许这是欧阳修对屈原人格的误解 , 但却是他 游 ) ,《圣无忧 》(相别重相遇 ) ,《采桑子 》(画楼钟动
乐观旷达个性的真实反映 。明乎此 , 便可以明晓作 君休唱 ) ,《采桑子 》(十年一别流光速 ) ,《浣溪沙 》
者自号醉翁的内在含义 ,我们再阅读此篇散文 ,就会 (十载相逢酒一卮 ) ,《采桑子 》(十年前是尊前客 )
获得一种新的感觉 。如“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 , 等 ,这些欧阳修词醉翁形象都十分鲜明 。另外还有
太守醉也 ”
中的“苍颜 ”
“颓然 ”, 是表明了作者在欢 一些欧阳修词中醉翁形象并不鲜明 ,而是隐隐约约 ,
50
例如欧阳修的连章鼓子词《采桑子 》 等 。正如王国 好歌喉 ,不醉难休 , 劝君满满酌金瓯 , 纵使花时常病
维在《人间词话 》 中把文学意境分成二类 :“有有我 酒 ,也是风流 ”; (《浪淘沙 》)“鬓华虽改心无改 , 试
之境 , 有无我之境 。 ……有我之境 , 以我观物 , 故物 把金觥 。旧 曲 重 听 。犹 似 当 年 醉 里 声 ”; (《采 桑
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 ,以物观物 ,故不知何者为 子 》)“此去青春都一饷 , 休怅惘 ”,“今日一觞难得
我 ,何者为物 。”
所谓“有我之境 ”
的欧阳修醉翁词 , 共 。聊对捧 。官奴为我高歌送 ”,“莫嫌台榭无花
个人认为就是指醉翁意识流露得比较明显的词作 , 卉 。惟有 酒 能 欺 雪 意 。增 豪 气 。直 教 耳 热 笙 歌
在这类词作中的醉翁形象大多表现为感慨宦海生涯 沸 ”; (《渔家傲 》) 等 , 都显得很通脱豁达 , 塑造了一
坎坷艰险 , 悲叹光阴飞逝人生如梦 。所谓“无我之 个个鲜明的醉翁形象 。另外我们甚至在欧阳修词中
境”的欧阳修醉翁词 , 个人认为并不是指醉翁形象 还可以发现一个《醉翁亭记 》 的翻版 :“一派潺  流
不在意境画面中出现 , 而是指醉翁意识流露得比较 碧涨 。新亭四面山相向 。翠竹岭头明月上 。迷俯
含蓄 ,在这类词作中的醉翁形象大多表现为热爱大 仰 。月轮正在泉中漾 。更待高秋天气爽 。菊花香里
自然 ,寄情于山水湖泊 。 开新酿 。酒美宾嘉真胜赏 。红粉唱 。山深分外歌声
(一 )感慨宦海生涯 ,悲叹光阴飞逝的醉翁形象 响 。”(《渔家傲 》)你能找出它与《醉翁亭记 》中的醉
欧阳修仕宦四十来年 , 经历了一条坎坷崎岖的 翁有什么区别吗 ?
仕宦之路 ,当他终于身处显赫地位时 ,功成名就的他 (二 )热爱大自然 ,寄情于山水湖泊的醉翁形象
却看破红尘毅然辞官 , 人生的艰难 、
光阴的飞逝 、
官 欧阳修词中的另一类醉翁形象对大自然十分喜
场的黑暗 、宦海的沉浮等在他心灵深处留下了太多 爱 ,他既可能是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政治抱负不
的创伤 ,回首往事他感慨万千 :“记得金銮同唱第 , 能施展的苦闷外现为对山水景物的迷恋 , 用自然来
春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 , 十年歧路 , 空负曲 对抗社会 ,以求精神上的解脱 ; 也可能是用吟唱山水
江花 ”; (《临江仙 》)“世路风波险 , 十年一别须臾 。 景物来表现热爱祖国 , 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怀 。这一
人生聚散长如此 ”,“相别重相遇 , 恰如一梦须臾 。 类醉翁形象充分体现在他晚年退居颖州时为歌咏当
尊前今日欢娱事 ,放盏旋成虚 ”; (《圣无忧 》)“老来 地西湖春夏美丽景色而写的《采桑子 》 。它共十首 ,
游旧更同谁 . 浮世歌欢真易失 。宦途离合信难期 ”; 每篇首句末三字皆用“西湖好 ” 领起 , 或写轻舟短
(《浣溪沙 》)“车马九门来扰扰 。行人莫羡长安道 。 棹 ,惊起沙禽掠岸翩飞 ; 或写风清月白 , 一片琼田碧
丹禁 漏 声 衢 鼓 报 。催 昏 晓 。长 安 城 里 人 先 老 ”; 水如浸 ; 或写残霞夕照 , 野岸无人孤舟自横 ; 或写绿
(《渔家傲 》)“当时共我赏花人 , 点检如今无一半 ”, 荷深处 ,画船载酒烟雨霏霏 ……所取景角度不同 ,无
“富贵浮云 , 俯仰流年二十春 . 归来恰似辽东鹤 , 城 一篇重复 ,用疏隽清丽的笔墨 ,描绘了颖州城郊西湖
郭人民 ,触目皆新 , 谁识当年旧主人 ”; (《玉楼春 》) 的秀美风光 ,流露出醉翁欧阳修晚年远离官场纷争 、
“聚散苦匆匆 。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 流连山水自然的恬淡闲适心境和意趣 , 也表现了他
明年花更好 ,知与谁同 ”; (《浪淘沙 》)“画楼钟动君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下面以第一首和第四首为
休唱 ,往事无踪 。聚散 匆匆 。今日 欢娱 几客同 ”, 例:
“十年前是尊前客 ,月白风清 ,忧患凋零 。老去光阴 轻舟短棹西湖好 , 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 。
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 , 试把金觥 。旧曲重听 。 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 ,不觉船移 。
犹似当年醉里声 ”; (《采桑子 》) ……在这些词中 ,欧 微动涟漪 。惊起沙禽掠岸飞 。 (《采桑子 》
第一
阳修对人生的真实体验和宦海生涯发出了深沉的感 首)
慨 ,调子有点低沉 ,但他并没有像一般文人那样黯然 此词紧扣“西湖好 ”
这一主旨 , 以轻舟小桨游湖
伤神 ,而是借酒或山水自乐 ,依然处处反映出其比较 为线索来写西湖幽静之美 。上片突出轻舟短掉游西
坚强与乐观的个性 , 如“白首相过 , 莫话衰翁 , 但斗 湖 ,湖面上绿水碧波 ,长堤上芳草繁茂 。在如此优美
尊前笑 语 同 ”; (《采 桑 子 》) “对 酒 追 欢 莫 负 春 ”; 秀丽的景色中 ,笙乐隐隐 、 歌声处处 , 更令人赏心悦
(《定风波 》)“便须豪饮敌青春 , 莫对新花羞白发 ”, 目 。词人以清丽的笔调将优美的自然风光与人物的
“大家金盏倒垂莲 , 一任西楼低晓月 ”; (《玉楼春 》) 愉悦心情融为一体 , 构成了一个美丽的意境 。下片
“好酒能消光景 ,春风不染髭须 。为公一醉花前倒 , 写湖水平滑明净 ,犹如琉璃 ,船行其上 ,平稳悠闲 ,只
红袖莫来扶 ”; (《圣无忧 》)“十载相逢酒一卮 。故 是稍稍碾出了一道道涟漪 , 却把栖息沙滩的水鸟惊
人才见便开眉 ”,“白发戴花君莫笑 , 六幺摧拍盏频 起 。词人艺术地描绘游湖的情景 ,以动衬静 ,微动的
传 ”; (《浣溪沙 》)“把酒祝东风 。且共从容 ”,“好妓 涟漪却惊起了水鸟 ,突出了水面的平静 ,同时以水面
51
之静衬人的心静与闲适 ,静态的湖水和动态的船 、
沙 造醉翁形象的一系列词中他常把因其仕宦生涯中几
禽相互映衬 ,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表面看来此 经波折而引起的个人身世感慨写入词中 , 抒发人生
词通篇在写西湖幽静之美 , 其实何尝又不是通篇在 不得意的牢骚不平和时光飞逝的哀伤以及互相倾轧
表达自己的旷达闲适的醉翁之情 ? 的官场中所感受到的忧患 , 同时表达了对这种仕宦
群芳过后西湖好 , 狼藉残红 , 飞絮蒙蒙 , 垂 生涯的厌倦 ,对大自然的热爱 , 陶醉于美酒佳人 , 寄
柳阑杆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 , 始觉春空垂 情于山水湖泊 ,并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的作者自画
下帘栊 ,双燕归来细雨中 。 (《采桑子 》
第四首 ) 像 ——
—醉翁形象 ,这是当时词人写得较少的 ,它在扩
本词写群芳过后的暮春季节作者依然兴致盎然 展词的题材内容 、 丰富词的表现手法 、转变词的风格
的凭阑观赏湖景 。上片写群芳凋后 ,残红铺地 ,飞絮 和拓宽词的意境等方面都作出了贡献 , 他的用词来
缭乱 ,一片春光衰残 ; 下片写游春过后 ,笙歌散尽 ,游 强烈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对于当时狭隘的词风有所
人归去 ,一湖暮色沉寂 , 词以“双燕归来细雨中 ” 收 突破 ,为苏轼等的词的诗化导夫先路 ,在欧阳修以后
束 ,和风 、
笙乐 、
游人 、画船一切繁丽热闹都消歇了 , 的词坛也经常可以看见相似的醉翁形象 。正如冯煦
[2]
只剩双燕翩然归来 , 帘外烟雨蒙蒙 。正如刘永济先 评价欧词“疏隽开子瞻 ” ,欧阳修词中疏隽风格最
生所说 :“此词虽意在写暮春景物 , 而作者胸怀恬适 明显得便是塑造醉翁形象的一系列词 , 它影响了苏
之趣 ,同时表达出之 。作者此词皆从世俗繁华生活 轼辛弃疾等人 。
之中渗透一层著眼 。盖世俗之人多在群芳正盛之时 当北宋初期的词坛上还弥漫着晚唐五代柔媚缠
游观西湖 ,作者却于飞花飞絮之外 , 得出寂静之境 。 绵的词风的时候 . 欧阳修却另辟蹊径 ,在塑造醉翁形
世俗之游人皆随笙歌散去 , 作者却于人散春空之后 象的一系列词中抒发豪情 ,风格疏隽豪放 ,感情真挚
[1]
领略自然之趣 ” 。欧阳修能在历尽笙歌宴乐之后 乐观 ,虽然这些清新 、
疏隽的醉翁形象系列词在欧词
觉悟出应该脱却世事纷杂 ,无所牵系 、
清静淡泊地享 中并没有占绝大多数 ,但却如珠光片羽弥足珍贵 ,它
受和体验生命的美好 , 这不正反映了欧阳修的乐观 呈现出一种浑然天成之美和自然工致之妙 , 如一股
旷达的醉翁形象吗 ? 清新的风给一个新时代的词坛带来了一番新气象 。
三、醉翁形象的意义和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在北宋词坛继范仲淹后进一步开启了
文人词从萌芽到晚唐 、 五代以来逐渐把题材限 豪放词风 ,对后世以苏辛为代表的豪放派的创作影
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 ,写作手法也因袭花间 、 南唐 响颇深 。
少有变化 。到了北宋 ,词的自身的发展要求其变革 。
欧阳修正是一位在词史上承前启后的作家 。他因为 参考文献 :
性格乐观开朗 ,甚至有点豪放 , 虽然一生屡遭贬滴 . [ 1 ]  刘永济 . 唐 五代两 宋词简 析 [ M ]. 上 海 : 上 海古 籍 出版 社 ,
1981.
但他本着儒家善处穷通之际的自持修养 ,. 胸怀旷
[ 2 ]  冯煦 . 藁庵词话 [ A ]. 唐圭璋 . 词话丛编 [ C ]. 中华书局 , 1986.
达 ,不因遭遇忧患而愁苦哀伤 、
戚戚哀怨 , 反而因为
责任编辑 : 顾雄声
逆境表现出更坚强不屈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在塑

Com par in g W r itin g on D runkard Pav ilion, F in d in g


D runkard Image in C i Poem s by O UYANG X iu
TANG Hongwei

(Chinese Institute of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A bs trac t: By comparing W riting on D runkard Pavilion, we find a noticeable phenomenon in ci poem s by Ou


Yangxiu —
——He portrayed a vivid and distinct autobiographic im age of a drunkard. Inthis article types of drunkards
were tried to be analyzed, significance and effects on the follow ing generations of series of drunkard im ages in the ci
poem were tried to be revealed.
Key W o rds: OU Yangxiu; drunkard im age

5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