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第 28 卷第 4 期              济宁学院学报 2007 年 8 月

Vol. 28  No. 4            Journal of J ining University Aug. 2007

  文章编号 : 1004 —1877 ( 2007) 04 —0061 —03

论春秋书法义例对欧阳修著史的影响
丁  翌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00 )

  摘  要 : 春秋书法是指孔子著《春秋 》
时所采用的方法和原则 。这一书法到北宋时期随着儒学的复兴 ,得
以发扬光大 。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史学家 ,也是北宋儒学复兴的功臣 ,他以春秋书法为著史的基本
精神 ,对后世史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
关键词 : 春秋书法 ; 欧阳修 ; 影响
中图分类号 : K204. 3 文献标识码 : A

  所谓春秋书法 ,即是孔子著《春秋 》
时所采用 万字 ,《新唐书 》
本纪仅 9 万字 。《旧五代史 》
全书
的方法和原则 。其最突出的特点是讲究“属辞比 150 卷 ,《新五代史 》
仅 75 卷 。对此 , 清代学者赵
事 ”,即通过文辞的表达及对一些人 、 事的扬 、
抑 翼认 为“不 阅《旧 唐 书 》, 不 知《新 唐 书 》之 综
[ 3 ] (卷 21)
来“寓褒贬 , 别善恶 ”。如同是记战争 , 就有伐 、 核” 。就“法 ”
而言 , 在其史著中 , 小到行文
侵、入战 、围、救、取、
执、 溃、
灭、败等 ,同是记杀人 , 用字 ,大到史事去取 ,欧阳修都严格遵从史法 。如
有杀 、弑、尽杀 、
诱杀 、
歼等不同的写法 。这样 , 就 同一用兵 ,两相攻曰“攻 ”; 以大加小曰“伐 ”; 有罪
可以用较少的 、不同的文字表达出更多 、
更复杂的 曰“讨 ”; 天子自往曰“征 ” 。同一归顺 , 以身归曰
历史情况 。这一书法义例到北宋时期伴随着儒学 “降 ”; 以地归曰“附 ”。同一得地 , 易得曰“取 ”,
的复兴 ,得以发扬光大 。 难得曰“克 ” 。同一失败 , 我败曰“败绩 ”, 彼败曰
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杰出的史学家 , 也是儒学 “败之 ” 。几乎一字不差地沿袭了《春秋 》 中的用
复兴 、
经学向理学转变的重要功臣 。他主持编修 字方法 ,反映出春秋书法对他著史的影响 。再如
的《新唐书 》和《新五代史 》
“法严而辞约 , 多取 记述皇帝生平事迹时 , 他坚持的原则是即位之前
[1]
《春秋 》
遗义 ” 。欧阳修非常崇尚春秋书法 , 并 事详 ,即位之后事略 。他认为皇帝“自即位以后 ,
以此作为他著史的基本精神 , 成为中国封建史家 大事则书 ,变古则书 ,非常则书 ,意有所示则书 ,后
[ 4 ] (卷 2)
追仿孔子春秋书法义例的典型代表 , 对后世史学 有所因则书 , 非此五者 , 则否 ” 。也不难看
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 出他遵循《春秋 》 “简而有法 ”义例的坚定性 。
首先 ,他认为孔子作《春秋 》 述文简而有法 。 其次 ,他认为《春秋 》叙事能“别是非 , 明善
所谓“简 ” 指史文简净 ,文省而事明 ; 所谓“有法 ”, 恶 ”,最能实现治史的目的 。他说 :“孔子何为而
指史家取材 、 行文有一定的讲究 。他认为“述其 修《春秋 》? 正名以定分 , 求情而责实 , 别是非 , 明
文则简而有法 , 此一句在孔子六经 , 惟《春秋 》 可 善恶 ,此《春秋 》之所以为作也 。”“孔子患旧史是
[ 2 ] (卷 18)
当之 , 其他经非孔子自作文章 , 故虽有法而不简 非错乱 ,而善恶不明 , 所以修《春秋 》” 。沿
[ 2 ] (卷 22)
也”。 就是说六经之中仅《春秋 》 简而有法 , 着孔子所指引的方向 , 欧阳修在著史时也特别注
其余五经非孔子自作 ,虽有法而不简 。为此 ,在实 意别是非 ,明善恶 。不论是裁断史料 ,还是论赞史
践中 ,他也把“简而有法 ”
作为自己著史的重要指 事 ,都以别是非 , 明善恶为最终旨归 。他认为 , 史
导思想之一 。就“简 ”而言 ,《旧唐书 》
本纪约 30 家明善恶的一个根本前提是立言信实 。“圣人之

收稿日期 : 2006 —03 —12


作者简介 : 丁翌 ( 1980 —) ,女 ,山东济宁人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在读硕士生 ,济宁学院历史系助教 。

— 61 —
于《春秋 》, 用意深 , 故能劝戒切 , 为言信 , 然后善 别是非 、明善恶的叙史原则 ,都是为了申劝戒。欧
恶明 。夫欲著其罪于后世 , 在乎不没其实 。其实 阳修在《新唐书 》和《新五代史 》
中寄寓的劝戒之意
尝为君矣 ,书其为君 。其实篡也 ,书其篡 。各传其 颇多 ,但最集中的还是社会生活中的伦常关系 ,即
实 ,而使后世信之 ,不可得而掩尔 。” “使为君者不 君臣 、
父子、夫妇之间的关系 。欧阳修把孔子所企
得掩其恶 ,然后人知恶名不可逃 ,则为恶者庶乎其 望的“君君 、臣臣 、
父父、
子子 ”的社会关系模式作为
[4]
息矣 。” 因此 , 他在记述历史时 , 时刻坚持孔子 他治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因而他的劝戒之意多
《春 秋 》 “用 意 深 而 劝 戒 切 , 为 言 信 而 善 恶 为君臣 、父子 、
夫妇而发 。《新唐书 ・高祖本纪 》

[ 4 ] (卷 2)
明” 的原则 , 记述历史事迹 , 也尽可能不没 赞语开门见山地指出 :“自古受命之君 , 非有德不
其贤奸之实 ,以达到别是非 ,明善恶的目的 。五代 王 。”
《新五代史 ・唐明宗家人传 》 的赞语中强调 :
累计 53 年的历史 , 其间共有五姓十三君 ,“置君 “君父 ,人伦之大本 ,忠孝 ,臣子之大节 。”
《新五代
[4]
如易吏 , 变国若传舍 。” 后梁最长 , 也仅 15 年 ; 史 ・梁家人传 》
在叙述史之前就先发“呜呼 ” 之叹
后汉最短 , 仅仅 3 年的时间 。对这样一个多变的 于篇首 ,其中说道 :“梁之无敌于天下、 可谓虎狼之
特殊的历史时期的记述 ,他尤其突出“别事非 , 明 强矣 。及其败也 ,因于一二女子之娱 ,到于洞胸流
善恶 ”这一著史宗旨 , 从五代众多的人物中 , 按 肠 ,刲若羊豕 , 祸生父子之间 , 乃知女色之能败人
“忠臣不事二君王 ” 的标准 , 他找出了三个可称 矣 。自古女祸 ,大者亡天下 ,其次亡家 ,其次亡身 ,
“死节 ”者 , 为他们专列类传 , 以志对忠臣义士的 身苟免矣 , 犹及其子孙 , 虽迟速不同 , 未有无祸者
褒奖 。对不能死节而能死事者 , 也选择了 15 人 , 也 。然原其本末 ,未始不起于忽微 。” 如此等等 ,其
其中有 5 人 ,因史料太少而不能立传 ; 于是他专设 劝戒之意 ,伸手可掬。他对史事的取舍裁断 ,仿佛
《死事传 》 详述 10 人的事迹 , 并加注说明另外 5 是仅仅为证他的劝戒之意 ,以至于一部史书的人物
位不能立传者的姓名以及他们的史事见于何篇 。 和事件淹没在连篇累牍的“呜呼 ”中 ,反映出史学
不仅如此 ,欧阳修还唯恐世人不能凭史实别是非 , 的劝戒之义在欧阳修史学中的重要地位。
明善恶 , 于是附加注解 , 堆砌论赞 , 表达他的善善 综上所述 ,欧阳修的“春秋书法 ”显然是在最
恶恶之意 。如《新五代史 ・唐本纪 》 记载唐明宗 大限度地凸现史书的教育教化功能 , 使史学和现
长兴四年十一月壬辰 ,“秦王从荣以兵入兴圣官 , 实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 。欧阳修不仅是一位史学
不克 ,伏诛 。”
他怕读者不能领悟“伏诛 ” 二字的善 家 , 同时他还是一位政治家 , 他通过对历史的叙
恶取向 ,特加注说明 :“君病不伺疾 , 以兵求立 , 罪 述 ,寓褒贬明是非以教育世人尤其是统治上层 ,希
当诛 ,故书‘伏诛 ’”
。此外 ,他在记述历史时还以 望他们从历史的兴替之中得到一些教益 。如他在
尤为鲜明而突出的感情色彩来表达其善恶趋向 。 《新五代史 ・伶官传序 》
中 , 分析后唐庄宗亡国的
《新五代史 ・梁本纪 》 记述太祖开平二年春正月 教训时说 :“岂得之难而失易欤 ? 抑本其成败之
丁酉 ,渤海遣使者来 。“己亥 , 卜郊于西都 。弑济 迹而皆自于人欤 ? 逸豫可以亡身 , 自然之理也 。
阴王 。”他加注 :“弑 ,臣子之大恶也 , 书济阴王 ,从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独
其实 ,书弑 ,正梁罪名 。” 类似这样的例子在《新唐 伶人也哉 ! ”以此告诫当朝的封建君主必须防微
书》和《新五代史 》 中可谓比比皆是 , 不胜枚举 。 杜渐 ,勤劳国事 ,防止骄逸纵欲 。在记述后汉灭亡
这都说明欧阳修旨在竭力追仿《春秋 》 “别是非 , 的史实时 , 他说史弘肇为都指挥使 , 与宰相 、
枢密
明善恶 ”的书法义例 ,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修史 使同执国政 ,“而尤专任 , 以至于亡 。” 并以此联系
手段表达他的彰善瘅恶之心 。 到宋朝制度 , 进而指出 ,“今方镇名存实亡 , 六年
第三 ,他认为《春秋 》之意在于申劝戒。他说 : 诸卫又益以废 ,朝廷无大将之职 ,而举天下内外之
[ 4 ] (卷 17)
“圣人之于《春秋 》, 用意深 , 故能劝戒切 。” 兵皆待卫司矣 。则为都指挥使者 , 其权岂不益重
[ 4 ] (卷 27)
《春秋 》
以后 ,不论是有意仿《春秋 》 的史家 ,还是无 哉 !” 他希望宋朝统治者从后汉灭亡的事例
意仿《春秋 》
的史家 ,都以申劝戒为著史的最高宗 中吸取教训 ,加强法制 ,防止某些乱臣贼子利用制
旨。这也是中国传统史学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 ,即 度的缺陷专权祸国 。这反映出欧阳修对社会现实
注意史学的道德评价和道德教育价值。欧阳修以 的关心 ,体现出他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感 ,这无疑
实践《春秋 》
大义为最高目标 ,他把申劝戒的史学 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欧阳修的这种注重史学教
宗旨表现的更明朗、 更突出。他的述文之法 ,他的 育功能的史学思想 , 对后世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
— 62 —
响 。司马光撰《资治通鉴 》 就非常注重这些方面 。 然 。可是 ,对于同样以弑自立并改元称帝的朱友
他说 :“臣今所述 , 上欲叙国家之兴衰 , 著生民之 g (朱温之子 ) , 则不予作纪而是将其贬入《家人
休戚 ,使观者择其善恶得失 , 认为劝戒 。” 可以说 传 》—遂使五代十四帝变成了十三帝 。这显然是
是深受欧阳修影响的结果 。 不顾客观史实的存在 ,而刻意于讲求书法义例 ,其
然而 ,在欧阳修一味地高扬史学之教育 、
劝戒 结果是不可能记述下真实的历史 , 只能是以义害
功能的同时 ,却又不自觉地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也 史 ,为“义例 ”
所困 。因此后世史家多批评欧阳修
就是违背了史学公正性 、客观性和完整性的宗旨 , 著史 ,专意于“褒贬 ”,“于事实不甚经意 ”,故不得
忘记了史家真实地记录 、考求史实的任务 。对此 为“信史 ”。这也使欧阳修在中国史学上的地位
清代学者王鸣盛指出 ,讲求褒贬书法 ,叙述时以简 大打折扣 ,从而使得后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
严为标准 , 史实必然因此遭到删削而“反令事实
不明 ”
。另一学者钱大昕也指出 , 从借史明义的
既定立场出发 ,史家即使不是有意曲笔 ,也仍然会 参考文献 :
[ 1 ]欧阳修 . 欧阳文忠公集 ・附录 [M ]. 北京 : 北京图书出版
丧失客观立场 , 造成对事实的歪曲 。如“周世宗
社 , 2005.
之才略 , 可以混一海内而享国短促 , 坟土未干 , 遂
[ 2 ] [ 2 ]欧阳修 . 欧阳修集 ・居士外集 [M ]. 北京 : 中国书店 ,
易他姓 , 洪容斋认为失于好杀 , 历举薛史所载甚 1986.
[5]
备 ”, 而欧阳修在《新五代史 》
中 ,却因尊崇周世 [ 3 ]赵翼 . 廿二史札记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2004.
宗而“多芟之 ” 。又如《新五代史 ・梁太祖本纪 》 [ 4 ]欧阳修 . 新五代史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97.

叙朱温的史实 ,欧阳修不象《旧五代史 》 那样始终 [ 5 ]钱大昕 . 十驾斋养新录 [M ]. 卷 6《五代史 》


. 南京 : 江苏古
籍出版社 , 2000.
称其为帝 ,而是先称其名 , 次称为“主 ”, 到其弑君
(责任编辑  杜  华 )  
篡位以后才改称为“帝 ” 。唐 、
晋、汉、 周诸帝亦

A D iscussion on the Influence to O uyang X iu H istory By Chunq iu Style


D ING Y i
( H istory Departm ent of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 inian 250000, China )

Abstract: Chunqiu Style was the method and the p rincip le that Confucius comp iled Confucian classics. This
style was developed in the Northern Song. Ouyang Xiu was the famous historian in the Northern Song, he took
Chunqiu Style as the history basic sp irit and had the p rofound influence to the later generation history develop 2
ment.
Key words: Chunqiu Style; Ouyang Xiu; influence

— 63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