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我國通訊傳播管理法(草案)管制核心原則

--中高度匯流環境下管制原則

一、邁向中高度匯流趨勢

通訊傳播管理法之規範架構,採中高度匯流之觀

點,以漸進務實的模式進行,以符合現行通訊傳播產

業仍屬二元匯流之現況。

就監管概念而言,中、高度匯流方案比較符合通

訊傳播基本法對於通訊傳播事業管理所 示之管制原

則。通訊傳播服務業者無須自建網路,即可透過契約

關係租用他業者所提供之通訊傳播網路,經營通訊服

務事業,可降低業者經營成本,增加競爭力。對整體

通訊傳播產業而言,亦可避免基礎網路過度建設造成

成本浪費。

二、採層 級模 式之 三層 結構 , 依 水平 層級 功能 別

作差異管理

本法採取 3 層水平管制架構模式,分別為「基礎

1
「營運管理層」及「內容及應用服務層」 等 3 層
網路層」

級,但考量廣播電視之特性,並參採英國模式,因其

基本上採納歐盟 2003 年通訊法的主要精神,如因應

技術匯流發展引進電子通訊之概念(將電信服務通稱

為「電子通訊服務」,但仍保留「廣播電視」);確立網

路、服務、內容三層級管制架構;排除市場進入障礙,

廢除個別執照制度;事前管制僅限於未出現有效競爭

的市場;重視消費者保護問題等。

政府干預通訊傳播政策的模式,可視其水平管制

層級之功能而為差異管理,如:

1、在網路基礎建設方面,應鼓勵業者進行基礎建設,

以達成普及服務,視野放在全球發展。

2、在營運服務方面,降低進入門檻,讓各種創意服

務能無障礙的互跨,但對屬寡佔市場之某些電信

服務得採取許可或特許制,施以不對稱管制。

3、在內容應用方面,競爭者基於利基而出現各種應

用服務,應預防其發生不良影響,目標在糾正市

場缺點。

2
三、通訊與傳播之規範應視其特性分別處理

二元匯流的現象確實存在,規範者應正視現有業

者之轉換過程,通訊傳播傳輸網路(Carrier)層,

在物理及技術上雖可涵蓋所有無線、有線及衛星等傳

輸平臺予以匯流,然從歐盟之實際運作經驗上,通訊

傳播服務層及內容層,仍有區分廣播電視服務層及非

廣播電視服務之必要,針對通訊傳播匯流後,對傳播

內容的管制基準,參酌英國 2003 通訊傳播法將雙向

服務(two way services)排除於「廣播」及「電視」外

之精神,現行網際網路音訊串流、隨選音訊、隨選視訊、

視訊串流均不屬該法所稱之「廣播電視」服務。日本面

對通訊傳播匯流之議題,亦採此觀點,該國要求未來

討論有關通訊和廣播的綜合性法律體系時,應把廣播

概念的維持,作為前提來討論。

廣播電視服務事業之市場進入應經中央主管機關

特許,未取得營運執照,不得營業。為因應未來業者

需求,將參考固網模式於每季或每年定期檢討,以降

低市場進入障礙。通訊服務市場之進入,簡化許可程

序,鼓勵市場參進。

3
四、法案架構採取單一立法(統一式立法)模式

參酌英國 2003 Communication Act、馬來西亞

MCMA 之案例,以中度匯流之模式進行通訊與傳播

規範之整併,基礎網路層按技術中立為原則以傳輸技

術為分類;營運服務層區分為廣電服務與非廣電服務,

並按其特性訂定必要之管理規範,最後再予以整併;

內容應用層則可就個人通訊內容、多媒體內容及廣電

頻道節目內容之性質定其責任歸屬,並依其性質作不

同之規範。

五、以業務執照分類為主,與事業資格分離

未來通訊傳播事業資格將朝低度管制原則,事業

間可互跨,但業務依其性質,可再區分為特許制(如

利用特定基礎網路之通訊服務事業、廣播電視服務事

業、頻道事業)或許可制(如核配用戶電信號碼之語

音電話服務、多媒體傳輸服務、數據接取服務等),政

府依業務執照課予一般或特別之義務,並賦予特定之

權利。

4
六、資源執照依業務需要獨立發給

業務之經營如需要頻率、號碼或路權建設,需另

外取得資源執照、核配或許可,以使資源作最有效率

分配,確保效益極大化。

通訊傳播產業之傳輸方面,係依靠有線、無線、衛星

或其他載具之方式為傳輸之動作。新法就基礎網路之

建置係參考歐盟採取登記制度,以加速業者之進入。

但誠如前述,若傳輸之方式有涉及無線電頻率、號碼

或路權之使用時,因涉及國家整體資源之使用或影響

社會公眾通行,故於本法相關章節訂有稀有資源之管

制及近用章,以規範傳輸業務經營者取得資源之方式

及程序,並考量頻率在符合特定條件下得以轉讓,以

確保資源最有效率之使用。

七、網路、服務分離原則

為充分利用資源,避免重覆投資,廣播電視服務

事業,除自建外,亦得以委託或租用方式建構其基礎

網路。通訊傳播網路事業所建置之基礎網路,僅供通

訊傳播服務事業經營使用。

5
八、廣電模式特殊處理原則

鑑於廣電傳播之特殊性,允許其可維持垂直經營

之模式(如網台及節目製作仍合一),彈性處理有助

於業者之過渡。

九、減少政府干預,市場機制優先

參考歐盟模式,要求市場於無法達成有效競爭時,

才有事前管制的必要。為確保新技術之發展,政府僅

在維護市場機制之正常運作及消費者權益加以介入。

因此本法轉而藉由行為管制,維護市場競爭秩序,減

少原先對於各產業不必要之限制,。

十、落實媒體自律及引進社會他律機制

鑑於民主多元化的社會,政府僅扮演媒體多重監督

角色之一,觀諸歐美先進國家,係由媒體先行自律,

其次為公民社會之他律機制,最後方為政府規範。基

於此方向,未來廣電媒體內容管制,將引進自律(含

自訂製播規範、新聞部門自主公約、公評人機制等內部

6
自律,及業必歸會等外部自律機制),與社會他律

(內容諮詢會議)制度。

十一、經營之無間隙接軌原則

(1) 繼續經營原則:依既有條件及期間繼續經營。

(2) 經營行為之管理依行為時法規。

(3) 施行前設置之電臺,繼續使用至電臺執照期

滿。

(4) 施行前申設案依程序從新實體從舊原則處理。
(5) 信賴保護原則:本法施行後,核准籌設前之

申設案得允許撤回申請,履行保證金之退回。

但不包含以招標或拍賣取得籌設資格,於公

開招標或拍賣程序開始後之案件。

(6) 落日條款:管制射頻器材經營許可執照、社

區共同天線電視設備執照。

十二、專用通訊傳播之定性與管理

專用通訊傳播設備係指供政府機關、公營事業、

法人、團體或個人,設置專供自己業務使用之通訊傳

7
播設備,本法架構下,專用通訊傳播由業務管理性質

變更為設備管理。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