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http://202.82.86.97:82/gate/gb/www.atchinese.com/index.php?

option=com_content&t
ask=view&id=10067&Itemid=91

http://www.ccnt.com.cn/music/chwindow/culture/yinyue/other/gdyy-1.htm

http://www.australia-online.net.cn/servlet/Display?Locale=zh_CN&Id=780
http://www.ccnt.com.cn/music/xslt/lt.htm?file=25
http://www.ccnt.com.cn/music/xslt/lt.htm?file=1

中古
音乐的起源

关于人类社会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非常古老的洪荒时代。在人

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

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的

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

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

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
遠古時期

  中華民族音樂的朦昧時期早於華夏族的始祖神軒轅黃帝兩千餘

年。據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餘年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可能已經可以

燒制陶塤,挖制骨哨。這些原始的樂器無可置疑地告訴人們,當時的

人類已經具備對樂音的審美能力。遠古的音樂文化根據古代文獻記載

具有歌、舞、樂互相結合的特點。葛天氏氏族中的所謂"三人操牛尾,

投足以歌八闋"的樂舞就是最好的說明。當時,人們所歌詠的內容,

諸如"敬天常"、"奮五穀"、"總禽獸之極"反映了先民們對農業、畜牧業

以及天地自然規律的認識。這些歌、舞、樂互為一體的原始樂舞還與原

始氏族的圖騰崇拜相聯繫。例如黃帝氏族曾以雲為圖騰,其樂舞就叫

做《雲門》。關於原始的歌曲形式,可見《呂氏春秋》所記塗山氏之女 所

作的"候人歌"。這首歌的歌詞僅只"候人兮猗"一句,而只有"候人"二

字有實意。這便是音樂的萌芽,是一種孕而未化的語言。

管乐器起源的传说

在中国古代,距今五千年前的黄帝时期有一位叫做伶伦的音乐家,

传说中他曾进入西方昆仑山内采竹为笛。当时恰有五只凤凰在空中飞

鸣,他便合其音而定律。虽然这一传说并不完全可信,但把它作为管

乐器的起源也未尝不可。原始时代的人类,他们的劳动生活,可以说
是和音乐为伴而开拓发展,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从这个意义

上来说,音乐是直接从人类的劳动生活中产生出来的。

一、中国古代音乐

黄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君王,他在五千年前就创造了历法和

文字。当时,除了前述的伶伦之外,还有一位名叫“伏羲”的音乐家。

据说伏羲是人首蛇身,曾在母胎中孕育了十二年。他弹奏的琴本来有

五十根弦,但由于音调过于悲伤,黄帝把他的琴断去一半,改为二

十五弦。

在黄帝时代的传说中,还有一位名叫神农的音乐家,据说他是

牛首蛇身。神农曾教人耕作五谷,曾遍尝百草而发现医药,还曾经创

造了五弦琴。因此可以理所当然地设想,当时的音乐用的是五声音阶。

在中国古代,有关音乐方面的书籍不下三百种。孔子是春秋时期

著名的教育家,同时又是一位音乐家,他曾写过许多论述音乐的随

笔,我们可以在论语中看到他对音乐的一些评论。孔子在古琴方面的

造诣很高,他能自己作曲,并把悲哀与欢乐付诸琴韵之中。孔子把琴

艺亲自传授给弟子,在他的三千弟子中,通六艺者就达七十二人。他

的教学内容,可称为“诗、书、礼、乐”。“礼”是谓理天地阴阳之秩
序,“乐”即取得和谐。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

他提倡的是以音乐来提高品德。另一方面,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多为

舞乐,即融诗、舞、音乐于一体,与今天的舞蹈是完全不同的。

  二、夏、商時期

  從古典文獻記載來看,夏商兩代的樂舞已經漸漸脫離原始氏族

樂舞為氏族共有的特點,它們更多地為奴隸主所佔有。從內容上看,

它們漸漸離開了原始的圖騰崇拜,轉而為對征服自然的人的頌歌。例

如夏禹治水,造福人民,於是便出現了歌頌夏禹的樂舞《大夏》。夏 桀

無道,商湯伐之,於是便有了歌頌商湯伐桀的樂舞《大蠖》。商代巫 風

盛行,於是出現了專司祭祀的巫(女巫)和覡(男巫)。他們為奴隸

主所豢養,在行祭時舞蹈、歌唱,是最早以音樂為職業的人。奴隸主

以樂舞來祭祀天帝、祖先,同時又以樂舞來放縱自身的享受。據史料

記載,在夏代已經有用鱷魚皮蒙制的鼉鼓。商代已經發現有木腔蟒皮

鼓和雙鳥饕餮紋銅鼓,以及製作精良的脫胎於石樺犁的石磐。青銅時

代影響所及,商代還出現了編鐘、編鐃樂器,它們大多為三枚一組。

各類打擊樂器的出現體現了樂器史上擊樂器發展在前的特點。始於公

元前五千餘年的體鳴樂器陶塤從當時的單音孔、二音孔發展到五音孔,
它已可以發出十二個半音的音列。根據陶塤發音推斷,中國民族音樂

思維的基礎五聲音階出現在新石器時代的晚期,而七聲至少在商、殷

時已經出現。

  三、西周、東周時期

  西周時期宮廷首先建立了完備的禮樂制度。在宴享娛樂中不同地

位的官員規定有不同的地位、舞隊的編制。總結前歷代史詩性質的典

章樂舞,可以看到所謂"六代樂舞",即黃帝時的《雲門》、堯時的《 咸

池》、舜時的《韶》、禹時的《大夏》、商時的《大蠖》、周時的《大武》。周 代

還有採風制度,收集民歌,以觀風俗、察民情。賴於此,保留下大量

的民歌,經春秋時孔子的刪定,形成了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

經》。它收有自西周初到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入樂詩歌一共三百零 五

篇。
《詩經》中最優秀的部份 是"風"。它們是流傳於以河南省為中心,

包括附近數省的十五國民歌。此外還有文人創作的"大雅"、"小雅",以

及史詩性的祭祀歌曲"頌"這幾種體裁。就其流傳下來的的文字分析,

《詩經〉中的歌曲可以概括為十種曲式結構。作為歌曲尾部的高潮部份,

已有專門的名稱"亂"。在《詩經》成書前後,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根據

楚地的祭祀歌曲編成《九歌》,具有濃重的楚文化特徵。至此,兩種不

同音樂風格的作品南北交相輝映成趣。周代時期民間音樂生活涉及社
會生活的十幾個側面,十分活躍。世傳伯牙彈琴,鐘子期知音的故事

即始於此時。這反映出演奏技術、作曲技術以及人們欣賞水平的提高。

古琴演奏中,琴人還總結出"得之於心,方能應之於器"的演奏心理

感受。著名的歌唱樂人秦青的歌唱據記載能夠"聲振林木,響遏飛雲"

更有民間歌女韓娥,歌後"餘音饒梁,三日不絕"。這些都是聲樂技術

上的高度成就。周代音樂文化高度發達的成就還可以一九七八年湖北

隨縣出土的戰國曾侯乙墓葬中的古樂器為重要標誌。這座可以和埃及

金字塔媲美的地下音樂寶庫提供了當時宮廷禮樂制度的模式,這裡

出土的八種一百二十四件樂器,按照周代的"八音"樂器分類法(金、

石、絲、竹、匏、土、革、木)幾乎各類樂器應有盡有。其中最為重要的六

十四件編鐘樂器,分上、中、下三層編列,總重量達五千餘公斤,總

音域可達五個八度。由於這套編鐘具有商周編鐘一鐘發兩音的特性,

其中部音區十二個半音齊備,可以旋宮轉調,從而證實了先秦文獻

關於旋宮記載的可靠。曾侯乙墓鐘、磐樂器上還有銘文,內容為各諸

侯國之間的樂律理論,反映著周代樂律學的高度成就。在周代,十二

律的理論已經確立。五聲階名(宮、商、角、徵、羽)也已經確立。這時,

人們已經知道五聲或七聲音階中以宮音為主,宮音位置改變就叫旋

宮,這樣就可以達到轉調的效果。律學上突出的成就見於《管子-地

員篇》所記載的"三分損益法"。就是以宮音的弦長為基礎,增加三分
之一(益一),得到宮音下方的純四度徵音;徵音的弦長減去三分

之一(損一),得到徵音上方的純五度商音;依次繼續推算就得到

五聲音階各音的弦長。按照此法算全八度內十二個半音(十二律)的

弦長,就構成了"三分損益律制"。這種律制由於是以自然的五度音程

相生而成,每一次相生而成的音均較十二平均律的五度微高,這樣

相生十二次得不到始發律的高八度音,造成所謂"黃鐘不能還原",

給旋宮轉調造成不便。但這種充分體現單音音樂旋律美感的律制一直

延續至今。

音乐的起源
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表达意思和感情

遠古時期
1986 年—987 年,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新石器遗址发掘出了随葬

的至少 16 支距今已有 8000—9000 年之久

骨笛.证明当时的音乐已发展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夏、商時期
统治者便懂得利用和加强音乐神秘观,以便操纵、控制乐舞,用来加强其统治。
對造福人民的人的頌歌
周代~~??
西周時期宮廷首先建立了完備的禮樂制度
春秋战国
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同时又是一位音乐家。
秦漢時開始出現"樂府"
明、清時期
音樂文化的發展更具有世俗化的特點
民國時期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纷纷远涉重洋
回國後以音乐艺术为手段来开启民智
本世纪
将古老的中国文化与现代的西方文化相互交融在一起
电子音乐的出现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