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3

200 6 年高 考地理 模拟试 题

本试卷分第 Ⅰ卷(选 择题)和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 。


总分 150 分。考 试时间 120 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70 分)
一、选 择题(共 70 分)
(一 )单项选 择题:本 大题共 20 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 40 分。在每 小题给出 的四
个选项 中,只有 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 求的。 请将正确答 案的序号 填涂在答 卷卡的相 应
位置。
2005 年 10 月 17 日凌晨 4 时 33 分,在经过 115 小时 32 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我
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
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这是继 2003 年 10 月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后,我国进行
的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据此回答 1-3 题:
1.“神州六号”飞船发射地与返回舱着陆地分别位于( )
B
  A.甘肃-内蒙古        .内蒙古-内蒙古
  C.甘肃-甘肃        D.山西-四川
1.答案:A (此为时事题,考查学生对地理时事热点的关注度。举世瞩目的神舟六号载
人飞船于 10 月 12 日上午 9 点整准时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17 日返回舱在内蒙古
四子王旗中部草原成功着陆。)
2.“神州六号”在内蒙古成功着陆时,下列现象不可信的是( )
  A.太阳直射点位于西半球和南半球性 B.地中海沿岸正值旱季
  C.开普敦的白昼比北京的黑夜短 D.我国北方一些地方出现干旱天气
2.答案:B (着陆时间为秋分之后北半球的秋季,再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答案)
3.在“神州六号”飞船绕地球正常运行过程中,宇航员必须克服或适应的环境,不正确
的有( )
A.高真空     B.强辐射   C.失重      D.超重
3.答案:D (高真空、强辐射、失重是宇宙空间蕴藏的空间资源之一。)
读某地 1 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回答 4~7 题
4.造成图中等温线分布形势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差异 B.纬度差异
C.地形特征 D.洋流的影响
4 .答案: C  (根据读图等温线的分布南北延伸,
且关于中间对称分布,可知此为南美西部海岸受山地
地形的影响而形成的温度分布特点。)
5.图中甲地的自然带类型是(  )
A.热带沙漠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5.答案:A (根据上题及图中经纬度关系,可知甲处是南美低纬度西海岸热带沙漠带。)
第 1 页 共 13 页
6.图中海域附近有世界上著名的渔场,该渔场的成因是(  )
A.寒暖流的交汇
B.沿岸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C.由于季节变化导致上下层海水间的运动
D.上升流带来丰富的饵料
6.答案 D (秘鲁寒流的形成原因是上升补偿流造成的。)
7.近年来发生频率越来越快的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对该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
A.甲地平均气温下降 B.甲地更加干旱
C.甲地暴雨成灾 D.沿海渔场渔获量大增
7.答案 C (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天气发生剧烈变化,通常引起南美西海岸暴雨成灾 ,
同时可能引起澳大利亚、印度、非洲等地出现严重旱灾。)
读下面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回答 8-9 题:

8.图中四地工业地域类型与“第三意大利”类似的是(  )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丁图
8.答案 C (所图可知甲为三江平原商品粮基地、乙黄淮海平原农业区、丙为浙江温州
新兴工业区、丁为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只有丙图与“第三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相
类似。)
9.有关图中四地农业发展着眼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排干沼泽地水分,扩大农耕用地
  B.乙地开发宜农荒地,进行土地改良,提高粮食产量
  C.丙地大量使用化肥,发展立体农业
  D.丁地大力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
9.答案:B (甲图地区应加强湿地保护,乙图为旱涝、风沙、盐碱危害严重中低产田广
布的黄淮海平原,丙图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宜充分利用丘陵山地特点,发展立体农业。
丁为南方湿润地区,宜大力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
下图是美国就业人口岗位分布比例图(%)(2008 年为预测值),据此回答 10-
11 题。
岗位 1988 年 1998 年 2008 年
经理及管理 10.3 10.5 10.7
专业 12.5 14.1 15.6
技术 3.2 3.5 3.8

第 2 页 共 13 页
市场销售 10.4 10.9 11.0
行政 18.5 17.4 16.6
服务 15.5 16.0 16.4
农业 3.5 3.3 2.7
生产、手工艺 11.9 11.1 10.5
操作、装修 14.2 13.2 12.7
10.下列关于 1988-2008 年美国就业人口岗位叙述正确的是(  )
  A.白领(脑力劳动者)增多,蓝领(体力劳动者)减少
  B.从事农业人口的比例下降,说明美国农业生产正逐年萎缩
  C.服务业从业人口增加说明美国第三产业不发达
D.生产、手工艺从业人口减少说明美国第一产业不发达
10.答案:A (B、C、D 本身说法有误,且表中数据直接体现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的
比例变化趋势。)
11.说明美国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  )
  A.商业和服务业        B.知识和技术
  C.第一产业          D。农业和采矿业
11.答案:B (由第 10 题可推断出选 B)
读下列材料,完成 12-13 题。
2005 年 2 月 16 日下午 1 时,《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
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然而,作为发起国之一的美国 2001 年宣布退出,理由是议定
书对走国经济发展带来过重负担(美国人口仅占世界的 5%,但有害气体的排放量却占全
球总排放量的 1/4)。
12.下列关于大气温室气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气中温室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B.温室气体主要存在于大气平流层中
C.温室气体主要是吸收太阳辐射使大气增温
D.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可能使地球上热量收支失去平衡
12.答案:D (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氯氟烃等,其增加会导致全球热量收支失衡,
全球变暖。)
13.美国之所以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主要是保护本国的(  )
A. 软件和冶金行业        B.石油和汽车行业
C.宇航和钢铁行业        D.餐饮和汽车行业
13.答案:B (石油和汽车行业是产生温室气体的主要行业)
甲图是某个国家二战后经济发展时期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动示意图,
乙图是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回答 14-16 问题:

第 3 页 共 13 页
14.在 20 世纪末到 21 世纪初,该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典型的(  )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14.答案:D (据图可知,该国人口的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处于三低状态,故属于
现代型。)
15.根据甲图所示的人口变化趋势判断,今后该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
A.鼓励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
B.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势头
C.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
D.减少劳务输出人员的数量
15.答案:C (图示反映的是我国人口变化的趋势,而我国人口今后主要任务是继续坚
持计划生育,保护较低的生育水平。)
16.在乙图中,①、②、③、④四点所示人口年龄构成情况能够与该国 1995 年人口出生率、
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情况相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答案:D  (本题主要就是要学会识读人口年龄构成的三角形统计图,保持与 1995
年的数据一致即可得出结论。)
2005 年 1 月,我国第 21 次南 极 科学考察 队 成功确定并登上了南 极 冰盖的最高点
Dome-A ,在那里设立了自动气象站,这是人类首次到达被称为 “ 不可接近之极 ” 的
Dome-A 地区,也标志着我国极地科考和研究又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据此回答 17~19

17.我国科考队确定 Dome-A 的准确位置采用了下列哪种技术(  )
A.GPS B.GIS C.RS D.VR
17.答案:A (GPS 全球定位系统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并且具
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18.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的共同点不是( )
A.都位于寒带 B.都有极昼、极夜、极光现象
C.都有丰富的能源矿 D.气温、风速、降水均大体相当
18.答案:D (北极地区较南极地区气温高、风速小、降水多。)
19.关于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科考了解全球变化,预测全球变化的发展趋势
B.通过科考了解南极环境的特点,为保护和合理利用南极提供依据
C.通过科考加强交流与合作,维护我国在南极的合法权益
D.通过科考摸清南极的资源状况,为大规模开发南极奠定基础
第 4 页 共 13 页
19.答案:D (我国南极科考以和平为目的,了解南极环境及其对全球的影响,加强国际
合作。)
8 月 12 日晚八点钟,今年第 14 号台风“云娜”的中心,在浙江温州一带登陆。读台风
“云娜”移动路线图,回答 20—21 题。

20.12 日 2 时台北吹(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20.答案:C (根据图中 12 月 2 日台风中心的位置可知台北位于其西部,故风向为西北风)
(二 )双项选 择题:本 大题共 10 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 30 分。在每 小题给出 的四
个选项 中,有两 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 的,每小 题材全选 对者得 3 分,只 选一项且 选对
者得 1 分,其 余情况均 不得分。
仍根据第 20 题所用资料,回答 21 题。
21.有关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台风多形成于赤道洋面
B.西北太平洋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
C.越往台风中心,风力越强,降雨强度越大
D.台风能引起海啸和暴风雨
21.答案:BD (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 260C 以上的广阔洋面上,是一种
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台风灾害主
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北京时间 2003 年 12 月 30 日 3 时许和 2004 年 7 月 25 日 15 时 5 分,我国“双星
计划”的人造卫星“探测一号”和“探测二号”分别在西昌、太原两个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双星计划”是我国科学家提出的首个国际空间合作探测计划,“探测一号”卫星主要对赤
道附近的空间环境进行探测,“探测二号”卫星主要探测极地上空的空间环境。根据上述材
料回答 22-23 题:
22.下列有关我国在西昌建立卫星发射基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西昌并不是我国目前唯一能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发射基地
  B.基地位于高海拔地区,经常万里无云,天气晴朗,具有最佳的发射条件
  C.基地处于较低纬度地区,距赤道近,有利于火箭较快进入轨道,节省燃料
D.每年夏半年是西昌卫星基地的最佳发射季节
22.答案:BC (西昌位于四川较低纬高海拔地区,是卫星发射的理想场所)
23.有关“探测一号”的叙述正确的是(  )
第 5 页 共 13 页
  A.它的公转角速度为 150/小时
  B.它的公转线速度与地球赤道上某点的自转线速度一样
  C.它的公转周期为一个恒星日
  D.它的公转周期为一个太阳日
23.答案:AC (“探测一号”卫星运行轨道在中国迄今所发射的卫星中距地球最远,其主
要任务是探测近赤道区磁场和粒子时空变化规律,分析由于太阳活动引起近地空间各种
干扰活动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本题可用排除法进行解答。)
从勘测设计到开工建设,前后经历了半个世纪,被称之为“钢铁露天路”,备受世人
瞩目的青藏铁路于 10 月 15 日在拉萨火车站举行贯通典礼仪式。预计 2006 年 7 月青藏铁
路全线通车。据此回答 24—25 题。
24.青藏铁路建设的意义是(   )
A.促进沿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B.扩大长江三角洲工业区的经济腹地
C.加快西藏油气和地热资源的开发和输出
D.合理布局全国铁路网
24.答案:AD (长期以来,西藏境内只有四条主要公路,目前正在建设的青藏铁路是
西藏第一条铁路,它将进一步合理布局全国铁路网并极大地促进沿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
济发展)
25.地形地貌条件是决定青藏铁路选线的重要因素,青藏高原的中部地区和东南边缘地
带地貌的差别主要有(   )
A.青藏高原中部戈壁广布,东南边缘地区石峰林立
B.青藏高原中部有溶洞分布,东南边缘地区地下暗河典型
C.青藏高原中部的河谷宽浅,东南边缘地区的河谷狭深
D.青藏高原中部冰川侵蚀地貌广布,东南边缘地区流水侵蚀地貌典型
25.答案:CD (青藏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南部有河流切割形成的深切峡谷,
中部冰川侵蚀地貌广布。)
商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大城市常形成多个商业中心,存在许多商业网点。回
答 26-27 题。
26.商业街选址一般在
  A.城市人口最密集的居民区内
  B.一个城市的几何中心
  C.城市市区环路边缘或城市边缘的交通便捷处
D.地形开阔平坦处或河流的交汇处
26.答案:BC (商业街选址若以市场最优为原则,应建在城市几何中心,若以交通最
优为原则,应建在城市市区环路边缘或高速公路沿线。)
27.有关商业网点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寺庙、居民密集点为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B.自然条件的差异导致商品种类的地区差异,从而形成了地区间的商品流通及商业
网点
第 6 页 共 13 页
  C.商业网点的形成发展以自然环境为前提,不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
  D.随着对欠发达地区的开发,原来没有商业网点的地区会产生新的商业网点
27.答案:BD (自然条件为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受自然、社会、
经济条件的制约,在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的地区,人口稀少、交通闭塞,商品流通,尤其是
地区间的商品流通很难建立。)
读下图“新疆南部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 28-29 题。

28.该地区人口成斑块状环形分布的主要原因有
A.环盆地以维吾尔族人为核心形成相对集中的居民点
B.环盆地有大小不等不连续的山前冲积扇平原分布
C.环盆地有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分布
D.环盆地有大小不同不连续的绿洲分布
28.答案:BD (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分布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地形、水源直接
影响其分布。)
29.该地区发展农牧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A.热量不足 B.水源不足
C.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不足 D.地质灾害频繁
29.答案:BC (本地区农牧业的发展受制的主要因素是由于地处西北内陆水源缺乏,
且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不足。)
30.有关中国大力发展私人轿车可能出现的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实现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B.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坐车难及塞车现象
  C.可能进一步加剧城市的塞车及空气污染
D.可以有效缓解下岗工人就业难的问题
30.答案:AC (私人轿车的发展可以刺激经济发展,但却可能加剧交通拥挤和城市交
通污染。)

第 7 页 共 13 页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80 分)
二、综 合题
31.下图甲是“沿 32°N 局部地区地形剖面图”,图乙是“气温、降水玫瑰图”。读图回答
下列问题。(16 分)

                   


图甲

图乙
(1)图甲中①是       海,③是        海。目前③海海平面每年下
降约 1 米,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
(2)从地质构造的角度分析③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3)图乙中反映该区域气候类型的是        图;另一图所表示的气候特点与
本区域气候特点的最大差异是                   ,其所属地区
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4)目前,该区域最主要的地区性冲突和不安全因素是            ,试
简述其成因                                。
31.(16 分)
第 8 页 共 13 页
(1)地中( 1 分) 死( 1 分) 自然因素:气候干燥,降水减少,河流径流减小 ;
(2 分)人为因素:生产、生活引水增多,注入死海的径流量减少。(2 分)
(2)地壳运动引起岩层断裂下陷,积水成湖。(2 分)
(3)甲(1 分) 乙图表示区域雨热同期(1 分) 水稻种植业(1 分)
(4)巴以冲突(2 分) 耶路撒冷问题、领土争端、宗教矛盾、民族纠纷、水源问题(任答
1 项 1 分,共 3 分)

32.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5 分)

(1)试分析图示区域北部的地形特点及其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

(2)简述 B 谷地旅游资源的主要特征,并对开发该地旅游资源的不利因素作简要评价。

(3)C 所在国家中高科技产业中心是       ,试简述其形成的有利条件。

32.(15 分)
(1)地形起伏和缓,相对高度较小(或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2 分);地势高,气温
低,空气稀薄,生物生存条件恶劣(2 分);环境遭到破坏之后,恢复极为困难(2 分)。
(2 )雅鲁藏布江谷地具有旅游资源的非凡性( 1 分);该自然旅游景观具有长存性( 1
分)。市场(或经济)距离远;交通位置通达性差。(2 分)
第 9 页 共 13 页
(3)班加罗尔( 1 分) 地处热带高原区,气候条件较好;科研机构较多,科技力量雄
厚;航空及陆上交通便捷;市场广阔。(答出其中任意 2 点即得 4 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6 分)
材料一:马六甲海峡历来有“东方的直布罗陀”之称。中国约 60%的石油进口必须通
过马六甲海峡。该区域航道异常拥堵,海盗猖獗,加之
国际恐怖势力有向该区域渗透的趋势,随时会造成运输
线路中断。对这条水道的过度依赖,给中国的能源安全
带来了重大的潜在威胁。
目前对于中国来说解决 “ 马六甲困局 ” 已经形成了
两个可供替代的方案:即缅甸通道和泰国克拉地峡运河。
此外,还有另外的设想:修建从巴基斯坦首都卡拉奇到
中国新疆的中巴输油管道,或者是从孟加拉国的吉大港
通往中国西藏的中孟输油管道及将克拉地峡运河改为克
拉地峡石油输送管线的设想。
材料二:东南亚部分地区地形图

( 1 ) 描 述 中 南 半 岛 的 地 形 地 势 特 点

(2)在解决我国能源输送问题的各种设想中,为什么首先考虑了管道运输这种运输方式?

(3)从上述材料中可看出,管道运输线的建设首先考虑的区位因素是  因
素。
(4)在图中用“=”标出克拉地峡的位置。
(5)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分析,在众多设想中中缅输油管线有何优势?

(6)图中河流①发源于   ,叫 ,其补给类型
主要是 ,该河应如何加以开发利用?

33.(16 分)
(1)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北高南低;( 1 分)山地为主,平原分布在河流的下游或沿
海地区(1 分)
(2)主要在于管道运输的优点: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石油不会外流,能减少损耗,而
第 10 页 共 13 页
且可以昼夜不停地运输,连续性强,运量大,平稳安全,管理方便。(2 分)
(3)经济、社会(1 分)
(4)略(2 分)
(5)我国与缅甸的地缘政治关系较好,管道线路较短,经过地区气候温和,建设难度相
对较小,投资也较少。(2 分)
(6)青藏高原(1 分) 湄公河(1 分) 雨水补给(1 分) 该河流量大,上游地区河
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应重点开发水能,如建立梯级水电站;(2 分)下游落差小,
可重点开发利用河流的航运功能。(2 分)

34、读“两地区等高线分布示意图”,以及流经地区主要河流流域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
状图”“径流季节分配和补给类型图”回答有关问题:(16 分)

(1)甲、乙两图所示地区的地形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简要判断依据。

(2)对照 A、B 两图,请你说出甲、乙两图所示地区的气候类型和特点,并分析说明其形


第 11 页 共 13 页
成原因。

(3)乙图所示地区的东、西两侧,有哪两个面积较大的地形区?它们在农业生产类型上
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4.(16 分)
(1)都是面积较大的外流盆地。(1 分)判断依据:一是两图经纬线的跨度较大;二是两
图的等高线都呈封闭状,且四周高、中间低;三是两盆地中部有外流河流流经(甲图中为
刚果河,乙图中为长江)(答任两点得 3 分)
(2) A 图是冬暖夏热,降水比较丰富且主要集中夏季的亚热带季风气候,(2 分)应属
乙图所示地区(四川盆地)的气候类型特点;B 图是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应属
甲图所示地区(刚果盆地)的气候类型和特点。(2 分)
甲图所示地区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全年高温多雨;乙图所示地区因受季风
环流的影响,气候特点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2 分)
(3)东侧是长江中下游平原(1 分),西侧是青藏高原。(1 分)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
势低平、气候温暖湿润、河湖众多、土壤肥沃,农业生产以水田种植业为主;(2 分)青藏
高原地区地势高峻、全年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冻土层较厚,农业生产以高寒畜牧业为主,
有小范围的河谷种植业。(2 分)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7 分)
材料一 我国长江三角洲图
材料二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如今出现急剧变化,城市间快速
交通网络呈现全面接轨态势,农民向城市迁移,经济一体化措施纷纷启动,以工业化为
重心的社会发展进程转向工业化和城市化并行的新阶段,“3 小时都市圈”逐渐形成。
材料三 加快沿江开发,是江苏省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战略选择,是建设先进制
造业基地的实际步骤,也是深入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突破口,新一轮沿江开发必将
带来江苏省经济的新一轮腾飞。
材料四 江苏省人口变化情况表
年份 总人口(万人) 每百人中 65 岁及以上 城镇人口占总 家庭规模(人)
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人口比重(%)
1953 3767.29 4.49 14.78 4.19
1964 4452.21 3.71 14.83 4.09
1982 6052.11 5.55 15.82 3.91
1990 6705.68 6.79 21.24 3.66
2000 7438.07 8.76 41.49 3.23

(1)材料一中所示为世界六大都市圈之一的          都市圈。制约“长三
角 3 小时都市圈”形成的瓶颈是           ,图中上海是我国第一大港,
第 12 页 共 13 页
主要港区沿           (河流)分布。
(2)“长三角”城市带将把 15 座中心城市,55 座中等城市,1446 个小城镇全部纳入自
己的怀抱。这将有利于(   )
  A.充分利用基础设施
  B.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
  C.获得规模效益,实现共同繁荣
  D.改善城市环境
  E.缓解老城区衰落
(3)根据材料三简评江苏沿江县市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

(4)根据材料四可看出江苏人口怎样的变化,你认为这些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5.(17 分)
(1)长江三角洲(1 分)  交通运输条件(1 分)  黄浦江(1 分) 
(2)ABC(2 分)
(3)有利条件:亚热带湿润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紧靠长江,离海较近,水运方
便,铁路、公路、航空运输条件好;平原广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农业基础好;劳动力
丰富,科技文化素质高,思想观念开放。(任答三点即可)。(3 分)
不利条件:矿产、能源紧缺;环境压力较大。(2 分)
(4)江苏总人口不断增加;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城镇人口比重增加,城市化水平不
断提高;家庭规模有变小的趋势(3 分)
  江苏经济发展较快,乡镇企业较发达人,外省人口迁入较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较
快,营养状况大有改善,老年人口增多;乡镇企业发展,小城镇发展快,大量乡村人口
转变为城市人口;婚育观念改变,少生优生使家庭规模变小(4 分)

第 13 页 共 13 页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