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新 书 介 绍

结构、地理分布、居住模式、就业结构以及社会 击非法移民, 而应欢迎他们入境。美国移民归化


经济政治地位的变化等方面。作者如能在这方面 局前任局长艾伦・纳尔逊曾明确指出: “在讨论
加以适量的论述, 本书的学术价值将更高。 移民对经济的影响时, 应把合法移民与非法移
三是有关论点的商榷。 一是关于排华的原 民明确地区分开来……有些人认为, 非法移民
因, 作者从种族主义、美国社会经济结构、中美 增加了劳动力, 并向政府交纳了税收; 在某种程
关系等方面做了相当考究的论述, 但早期中国 度上,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但是不能因为他们具
移民不同的文化背景, 也是华人在排外主义运 有的潜在经济价值而否认其非法性……这一点
动中首当其冲的一个重要原因。 早期中国移民 非常重要, 它可避免因非法移民的经济影响而
多来自农村, 绝大多数没有文化, 不了解美国的 引起的争论。”① 纳尔逊的观点是比较客观的。
风俗和文化。 加之华人自身的文化背景及性格 三是一些具体的提法。如作者认为, 1965 年移民
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招致并助长了美国排外主 法标志着难民政策成为美国移民立法中一项
义分子的攻击和暴行。 二是如何评价非法难民 “永久性政策”
。这一结论未免太早, 1995 年国会
对美国社会的经济影响。 作者通过研究认为: 起草的移民法改革议案, 则充分说明了修改难
“非法移民对美国的就业市场和工资水平的消 民法是美国移民政策改革的一个基本走向。
极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 而且非法移民“在就业 四是有关文字的技术处理。 我以为书中的
后也为其他美国人创造了就业机会, 在客观上 注释体例、英文人名、地名的翻译以及参考书目
促进了所在地区某些行业的发展”
, 因而“非法 的制作体例, 均应以规范化 ( 或约定俗成) 的标
移民对美国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影响是 准来处理, 由此可以使自己的论著更臻完善。
利大于弊” ( 第 372—374 页) 。按照作者的这种
观点, 美国政府似乎没有必要采取严厉措施打 南京大学历史系 戴超武

   龚延明著《宋代官制辞典》

中华书局 1997 年 4 月版。 17916 万字。

  “宋代官制和儒学”是宋史研究中的“两大 遂使宋代的职官制度形成一种错综繁杂、 虚实
难题”②。治宋代官制之所以难, 主要原因是赵 难辨的局面。而且, 宋代职官简称、别名纷沓费
宋王朝建国之后, 几乎全盘承袭了晚唐、五代已 解, 职官术语疑似晦涩。凡此种种, 都给阅读宋
经大不相同于唐代前期的职官制度, 名义上却 代载籍、 了解宋代官制布下了层层障碍。 在整
依然保持着自初唐延续下来的三省六部、 九寺 理、注释宋代古籍, 研究宋代政治制度时, 一接
五监等一整套模式。北宋初年, 为了适应新建立
的统一政权的需要, 太祖、太宗在徒具空名的原 ① 纳尔逊 (A lan C. N elson ) 对非法移民的评
价, 参见《美国史研究通讯》1995 年第 2 期,
有官僚机构之外, 叠床架屋地陆续增添了许多
第 24—25 页。
新的官司、官职; 加上两宋跨越三个世纪的和平 ② 李学勤、王曾瑜等: 《中国古代史导读》, 文
与战争, 中间几经官制改革与官司的增省分合, 汇出版社 1991 年版。

・185・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历 史 研 究

触到当时的官僚制度, 人们常有如履薄冰之感, 奏疏、史籍等, 无不夹杂或充斥着职官别名。例


稍微不慎即出差错。 如, 南宋史家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
有些错误的产生, 是由于未能将宋代的实 卷十三《非台丞谏长而兼侍讲》条, 谓“正言兼
权部门与虚衔机构、 实际职事与身份标志区分 说书自巫端明 始, 副端兼说书自余端明尧弼
开来。 即以北宋前期宰相的治事之所中书门下 始, 察官兼说书自陈少卿夔始。 绍兴二十五年
为例, 在近年所能及见的学术论著与诗文注释 春, 董殿院德元、王正言珉并兼侍讲。非台丞、
中, 每每将其与北宋前期的闲散官署中书省混 谏长而以侍讲为称, 又自此始。”从标题到这段
同。 例如, 《中国文化史概要》一书中, 即称 正文, 一共列举了十个官名, 其中除侍讲为正式
“宋 代 中 央 要 柄 操 于 二 府—— 中 书 省 和 枢 密 官称、少卿可视为职任通称外, 台丞、正言、说
院”①。至于把宋代的“职”( 职名, 如殿阁学士 书、端明、察官为简称, 而副端、殿院、谏长为
之类) 当做“官”
, 把“官”( 北宋前期的本官阶, 别名。然而, 在《宋史・职官志》
、《文献通考・
如尚书、 郎中之类) 当做掌管实际职事的 “差 职官考》
、《宋会要辑稿・职官》以及《职官分
遣”
, 更是屡见不鲜。 纪》等史志、政书中, 通常是依正式官司、官称
还有一些错误的产生, 是由于对于宋代职 分类记载; 倘若读者不了解诸多别名、简称所指
官的简称、别名缺乏了解。如有一本《中国历代 之确切官称, 即很难自相关史籍中查清其职掌、
官制词典》即引用清人梁章钜《称谓录》中的错 品位, 从而难以准确把握所读文字中反映的史
误说法, 将宋代的“中书检正” ( 即“检正中书 实与制度。
五房公事”之简称) 解释为“翰林侍读学士的别 除去简称、别名之外, 我们还经常会遇到官
称”②。宋代职官的别名比其简称更难理解, 由 制术语方面的障碍。诸如“收使”
、“改秩”
、“录
此造成的误解, 在各类出版物中时有出现。仅以 黄”
、“画黄”
、“破白”
、“合尖”等成百上千官场
最常见者为例: 用语, 从字面上看, 无一冷僻生字, 可是每一个
“宋提举杨公, 为越录事参军。其守治 词都有其特定的内涵。 假如只是望文生义地去
盗严。”注云: “守, 这里指郡太守。”③ 理解, 往往会出差错。 仅举一例:
“玉堂金殿要论思。”注云: “玉堂, 指 “赐金紫以勉之。”注云: “金紫, 金章
翰林院。”④ 紫绶的简称。就是用黄金作印章, 印环上束
事实上, 在宋代, “守”
、“郡太守”
, 皆非地方长 以紫色绶带。”⑤
官之正式称谓, 而不过是知州之拟古官称。“玉 其实, 此处所谓“赐金紫”
, 是指官吏之品级未
堂”则是学士院之别名, 因宋太宗曾书飞白“玉 及服紫、佩金鱼袋, 而皇帝特赐其服紫、佩金鱼
堂之署”赐之, 故有此称呼。宋代学士院乃皇帝 袋, 作为嘉奖。这些受到赏赐的官员, 系衔中带
秘书翰林学士的官署, 职掌机要, 地位清高; 而 有“赐紫金鱼袋”字样。上引注释显然属于误解。
翰林院不过是侍候皇帝娱乐生活的内廷供奉机
构, 两者之地位几有天壤之别。这些宋代常见常
①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年版。
用的别名尚且容易搞错, 那些难度较大的, 诸如 ②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1 年版。
“ ”
、“ ”
、“省主”
、“夕郎”等等, 就更令人 ③ 《棠阴比事选》“提举辩明”条, 群众出版社
1980 年版。
感到棘手了。
④ 《苏轼诗选注》
“次韵蒋颖叔”, 百花文艺出版
两宋文人、史家、官吏, 雅好使用职官简称、 社 1982 年版。
别名, 诸凡笔记、尺牍、诗词、碑铭, 乃至诏敕、 ⑤ 《宋史刑法志注释》, 群众出版社 1979 年版。
・186・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新 书 介 绍

一些沿袭前朝之职官术语, 至宋代含义也 二、体例缜密, 释义详尽。这部辞典的正文,


有变化。譬如“改官”
, 在宋代不再泛指职事官 包括职官与术语典故两大部分。 职官释文之义
的调易、转迁, 而特指选人官阶迁升为京朝官, 项, 融官名或官司、职源与沿革、职掌或职能、
成为带有限定性的专门用语。 其它阶次的升转 编制、品位、简称与别名于一炉, 与通常所见官
则通常称作“转”
、“迁”
、“进秩”等等, 而不称 制词典之做法大不相同。 这无疑为查阅者创造
“改官”或者“改秩”
。诸如此类, 给理解宋代官 了进一步学习、 了解丰富的宋代官制知识的机
制增加了很多困难。 会。
唯其治宋代官制难, 本书作者决心啃下这 官制术语, 是了解宋代官制的又一难点。比
个“酸果”
。自 80 年代起, 他从做《〈宋史・职 如“书读”一词, 乍看似不困难, 其实并不简单。
官志〉补正》入手, 首先全面摸清两宋中央至地 对于宋代行政制度缺乏充分了解的读者, 在查
方政府机构职能、 设置以及一整套官吏管理制 阅了《辞典》第 655 页“书读”条的释文后, 会
度, 进而完成了《宋代职官简称别名汇释》和 得到清晰的印象:
《宋代职官术语汇释》两部书稿。在多年深入钻 凡中书省录黄、画黄, 枢密院录白、画
研的基础上, 最后撰写成这一部近 180 万字的 旨, 及尚书省六部所上依条法申请事, 得送
综合性《宋代官制辞典》
。 门下省给事中审阅, 如不同意, 给事中有权
和已经出版的一些职官辞典比较, 这部工 驳回, 如同意, 则签“读”字放行, 谓“书
具书的价值确实不同凡响。 从辞典内容的深度 读”

广度, 到富于创新的体例设计, 都使它具有独特 本辞典收录职官简称与别名条目多达近 4 000
的学术优势。概括起来, 《宋代官制辞典》具有 条, 官制术语与典故 600 余条, 为清除“别名、
以下诸方面的特点: 术语复杂费解”的障碍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按官僚制度内容编排门类, 结构新颖。 三、词条的释文皆配以书证或例释。这部辞
本辞典的词条, 皆按隶属关系排列, 从而突出了 典所有的条目, 无论是正式官称、简称、别名,
职官制度的内在联系。例如“皇帝制度类”下, 抑或职官术语, 释文之后皆标明所依据之书名、
依次排列着皇帝、后妃、尚书内省、皇太子与东 篇名, 或直接引用原文为例释。 这种释义重依
宫官、公主与驸马都尉、亲王府与王府官、学士 据、注出处的做法, 既恪守辞典编纂的准确性、
院、经筵官、宦官以及翰林院等供奉机构等十个 科学性原则, 又为读者深入研究提供了可参考

门类。又如宋代的左、右谏议大夫, 分属于门下 的线索。 且以《辞典》第 378—379 页的“御史

省、中书省, 本辞典即将左谏议大夫编列在门下 中丞”条为例, 在简明释义“职事官名, 隶御史

省之下, 右谏议大夫编列于中书省之下。这种按 台”之后, “职源”目内释文后注明其依据出自

照隶属关系编排职官条目的做法, 不求“讨巧”
, 《初学记》卷十二“御史中丞”条, “职掌”文后

但求实效, 其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 每一官司包 注《文献通考・职官考》七《御史台》


, “品位”

含多少职位、官额, 一览无余, 很难含糊过去, 目下更循其前后变化, 依次注明《旧五代史・职

也有利于防止遗漏。读者需查某一官名时, 不但 官志》
、《宋会要辑稿・职官》
、《职官分纪》
、《续

可以从辞典中找到确切释文, 还能同时认识该 资治通鉴长编》等出处; 在“简称与别名”目后,

官在所属官司中的地位、 与其它相关职任的联 列举出中丞、台丞、中司、中执法、中宪、台端

系等等, “无形中扩大了所索取知识的层面与外
延”①, 可谓一举两得。 ① 《宋代官制辞典》第 1 页《凡例》

・187・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历 史 研 究

等 12 项, 所引据的史料来自正史、编年史、政 以依索引查得本辞典中“尚书”凡九见, 除去作


书、 类书、 笔记及宋人文集等, 多达 23 条。 为宫内官“六尚”的六处、作为“尚书省”简称
四、在该辞典正文之前, 是作者运用自己对 的一处外, 另两处一在“权刑部尚书”条下, 一
于两宋官制融会贯通的认识撰写的一篇十余万 在“工部尚书”条下; 前者释文指出: “尚书, 权
字的《宋代官制总论》
。这篇《总论》既阐述了 六部尚书通称。”① 既然是“通称”
, 则应一一出
两宋官制演变的阶段性、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又 现于各部尚书 ( 权尚书) 条下。类似的通称还有
涵盖了设官分职与官吏管理制度两大方面的诸 不少, 或者可以考虑单独列项, 以避免重复或遗
多范畴, 是对两宋官僚制度的精炼概括。 它与 漏。又如“职官条目”类中是否应该收录“蕃官
11 000余正文条目相辅相成, 如果说, 正文条目 之类虚授或遥授官”②、收录更多带有差役性质
宛若粒粒珠玑, 《总论》就是将其贯串联系起来 的地方胥吏, “职官术语”类中是否应该补入宋
的丝绦。《总论》弥补了一般词典只见树木不见 代铨选中常见的“得资”
、“冲替”等条, 都可以
森林的缺陷, 不但给读者提供了全面了解宋代 考虑。此外, 现在立项的某些简称, 似嫌繁琐。
官制的入门钥匙, 而且为充分利用这部辞典起 例如 “尚书省吏部”条下列出其简称 “尚书吏
到了导读作用。 部”
、“吏部”
, “尚书省户部”条下列出其省称为
五、《宋代官制辞典》的《总论》及正文部 “户部”, 等等; 而且, 既将“户部尚书”立为条
分所附设的官制表格达 59 种之多, 其中包括中 目标题, 又在其下的 “简称与别名”中, 列出
央与地方机构、文武官阶、内侍官阶、伎术官阶、 “户部尚书”一项, 反而使读者不得要领。
内外命妇名号、爵级与食邑、食实封等等。这些 其次, 本辞典在抄录、校对方面尚存在疏漏
表格内容丰富, 其编制颇见功力。它们与正文的 之处。 比如第 407 页 “侍卫亲军马军司都指挥
词条相配合, 具有点面结合、便于比较的功效, 使”条, “简称与别名”第 5 项“管军”
, 引《续
而且有助于增强感性认识。 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三三政和四年六月己卯
六、采全率高与检索方便相统一。本辞典所 条文字云: “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在正
收词条近 11 000 条 ( 包括简称与别名) , 对一个 任观察使之上。”而这句引文中并未出现 “管
朝代的职官与术语覆盖面之广、收词率之高, 是 军”字样, 使读者颇费琢磨。事实上, 这里是漏
迄今为止出版的任何职官辞典难与相比的。 如 录了前面“有旨定管军班序”一句。更为明显的
此众多的条目, 加上依隶属关系编排, 会给检索 一例, 是第 378 页, 将标目中“御史中丞”误印
带来不便。 这部辞典的索引较好地解决了这个 为 “御事中丞”
, 亦未能校正。
矛盾, 通过编制分类目录与笔画索引, 使读者既 复次, 读者要充分利用这样一部多功能的
可以按照门类、隶属关系去查检词条, 又能够按 辞典, 有赖于本书索引与正文的严密配合。本辞
照笔画查检词条, 从而保证了该辞典检索方便 典的主体, 是其正文部分; 正文内容又分为“职
的性能。 官条目”与“职官术语”两大门类。而我们所看
称得上“宏篇巨制”的这样一部大型辞典, 到的书后“正文索引”( 第 735—792 页) 只包括
亦难免存在照应不周之处。 首先, 在条目的设 “正文中的官职条目及其简称、别名”③, 而不包
立、释文的编排方面, 似可进一步斟酌。例如读
者经常会遇到的“尚书”一词, 作为文臣阶衔,
① 《宋代官制辞典》第 228 页。
大致有两种情况: 北宋前期系本官阶, 元丰改制 ② 《宋代官制辞典》第 1 页《凡例》 。
之后为六部长官。按照目前的编排方式, 读者可 ③ 《宋代官制辞典》第 735 页 “说明”。

・188・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新 书 介 绍

括“职官术语”类; 在“正文索引”之后, 另有 度, 既具有通贯的理解, 也具有深厚的基础与根


“职官术语与典故目录笔画索引” ( 第 793—797 柢。求之于当今之治宋史者, 他的功力之雄厚,
页, 此处“目录”二字疑衍) 。这种编制方式, 容 是应居首选的。”正因为如此, 邓先生欣然应中
易给初次接触本辞典的读者带来困难。另外, 辞 华书局之邀, 为《宋代官制辞典》题写了书名。
典每页中, 都有若干条目、义项, 编制索引时若 这可以代表宋史研究的前辈学者对这部辞书学
能于页数之后增添“左”
、“右” ( 列) 字样, 则 术价值的科学评估。
读者检索起来会更为方便。 《宋代官制辞典》的出版, 有助于推进宋代
以上不足, 无妨宏构。相信在本辞典修订再 官制研究的深入, 因而受到了宋史学界的普遍
版时, 将会更加完善。 欢迎。 学者们充分肯定了该书所取得的学术成
在宋代官制史这一研究领域内, 龚延明教 就, 誉之为“继邓广铭先生四十年代《宋史职官
授的成就无疑居于前列。宋史专家、北京大学教 志考正》之后, 又一里程碑式的作品。”①
授邓广铭对其研究成果十分赞赏, 并给予了高
度评价。他认为, “龚延明同志对于宋代职官制 北京大学历史系 邓小南

   吴仁安著《明清时期上海地区的著姓望族》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年 9 月版。 50 万字。

  家庭与家族是社会的细胞, 区域文化及地 《百家谱》


、《氏族志》等。值得注意的是, 当时
方社会经济的形成, 一般是与当地社会精英、有 已有以州为单位的区域性的望族谱牒编辑的体
声望的姓氏家族的支持分不开的。 名门望族的 例, 如《袁州诸姓谱》
、《益州谱》
、《冀州姓族
变迁是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因此, 望族史研究 谱》
、《洪州诸姓谱》
、《吉州诸姓谱》
、《江州诸姓
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明清时期上海地区的著 谱》
、《扬州谱》等, 并有综合各州望族谱牒的
姓望族》( 以下简称《望族》
) 以望族的盛衰变迁 《十八州士族谱》
。在士族社会中, 这些以州为单
为切入点, 对明清时期上海地区与望族相关的 位编制的谱牒, 对于九品中正制的实施以及士
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方面予以全面的考察, 族婚姻关系的限定, 是十分重要的依据。州谱的
为我们系统、 全面地研究上海地区的社会经济 编纂是一种政府行为。科举制盛行后, 尤其是唐
史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园地, 也填补了上海史研 代之后, 谱牒已失去其原有的功能, 因而此后的
究中关于望族的一个空白。 5 个世纪里, 区域性的望族谱牒编辑已极为罕
见, 其间唯一传世的是元延 三年 ( 1316 年) 陈

一、 区域望族史编集的继承与创新 烁编纂的《新安大族志》 ( 该书现收藏于日本东


洋文库) 。降及明代中叶, 各地修谱之风盛行, 区
域性的望族编集又在徽州出现, 先后有郑佐等
我国历来有编纂著姓望族历史的史学传
统, 司马迁《史记》就有《世家》的创例。从魏 ① 王曾瑜:《宋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历史研
晋南北朝至唐, 编辑望族谱牒已十分盛行, 例如 究》1997 年第 4 期。

・189・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