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二 ○○五年第一期

略 论 宋 代 湖 州 的 商 品 经 济 3

沈  慧
(浙江省湖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浙江  湖州  313000 )

[内容提要 ]两宋时期 ,湖州粮食产量迅猛增长 ,在此基础上 ,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 ,商品经济有了长


足的发展 。商品流通的活跃 、
商业性市镇的勃兴 ,“重本 ”
不“抑末 ”
主张的提出 , 农产品通过草市 、
镇市
等环节向城市集中 ,手工业产品通过商人向全国各地 “辐射 ”
。种种迹象表明 ,两宋湖州商品经济的发
展确实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
[关键词 ]宋代 ; 湖州 ; 社会分工 ; 商品经济 ; 商业市镇
[中图分类号 ] K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2422x ( 2005 ) 01 20007 205

  两宋时期 , 湖州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粮食 “湖州市 ”, 为湖粮集散地 。“湖州市 ”


内米市
迅猛增长 ,农业能够提供充足的剩余产品 — —
— 桥、 黑桥街区 , 米行鳞次栉比 。临安城内外米
商品粮 ,供给专门从事其他行业的生产者 ,这为 铺 ,凭行头做价 , 从“湖州市 ”
直接将食米运回
专业化分工创造了前提和条件 。随着社会分工 出售 ,然后约定日期付款 。“湖州市 ”成了临安
进一步细化 , 商品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 。仅有 食米供销的枢纽 。
政治 、
军事意义的军镇被陆续废除 ,州县城市不 宋代湖州粮食生产的增加 , 使农业能够提
再只是行政中心 、 军事要地 ,而成为了一定范围 供充足的剩余产品 — ——商品粮 , 供给专门从事
内的经济中心 。随着商业性市镇的勃兴 , 商品 其他行业的生产者 , 这为专业化分工创造了前
流通的活跃 ,农产品通过草市 、 镇市等环节向城 提和条件 。从宋代史籍中可知 ,“男耕女织 ” 的
市集中 ,手工业产品通过商人向全国各地“辐 家庭内农业与手工业结合的生产方式 , 农民植
射”。种种迹象表明 , 两宋湖州商品经济的发 桑、养蚕 、
缫丝 、织绢的连续性和自给性生产模
展确实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 式仍为普遍 。但是其中亦不乏农业 、手工业及
家庭丝织业 , 在其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从事
一、
社会分工细化
专业化分工的记载 。据嘉泰《吴兴志 》载 ,当
由于可耕土地的彻底辟垦 , 水利的进一步 时 ,“本郡山乡以蚕桑为岁计 , 富家育蚕有致数

兴修 ,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精耕细作式集约型 百箔 ,兼工机织 ”, 并已出现“递年以蚕桑为

农业的发展和北方粟 、 麦 , 南方“占城稻 ” 的引 业 ”的桑蚕专业户 。据陈 的《农书 》 记载 ,当
进 ,宋代湖州成了闻名全国的稻米之乡 、 粮食基 时湖州安吉人对桑蚕纺织技艺“皆能之 ”,“唯
地 。当时 湖 州 最 好 的 田 , 亩 产 达 到 五 、六 石 , 借蚕办生事 。十口之家 ,养蚕十箔 ,每箔得茧一
“苏湖熟 ,天下足 ”
的谚语充分说明了当时湖州 十二斤 ,每一斤取丝一两三分 ; 每五两丝 , 织小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 。随着粮食生产的增长 , 宋 绢一匹 ; 每一匹绢 , 易米一石四斗 。绢与米价 ,
代湖州粮食的上市量超过了上代 , 粮食商品化 常相侔也 ,以此岁计衣食之给 ,极有准的 。以一
程度有了提高 ,“湖 、苏、秀三州号为产米去处 , 月之劳 。贤于终岁勤动 ,且无旱干水溢之苦 ,岂

丰年大抵舟车四出 ” 。 南宋都城临安北关有 不优裕也哉 ? ”。《农书 》脱稿于南宋初 ,可见安

3 [收稿日期 ]2004 208 225


・7・
吉县这类桑蚕专业户 , 在北宋已很普遍 。以陈 资料 ,以维持生活和扩大再生产 。因此这种生
所云略计 ,这些专业户每家“一月之劳 ” 的生 产已不同于原来的家庭副业生产 , 而成为了商
产能力 ,大体为 31. 2 匹绢 , 其价值可购米四十 品化的生产 , 这标志着湖州商品经济发展进入
三石六斗 。从蚕 ———茧 ——
—丝 —
——绢 , 农民生 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
产的目的是为了出售 ,并通过市场变换成货币 ,
二、
商品经济发展
然后买粮完纳或购粮自给 。在这样一个生产与
交换的过程里 , 已具有了商品生产的成份 。由 宋初湖州商业的发展水平总体上十分有

于桑蚕丝织生产收益远远高于粮食种植 , 部分 限 ,商税额 20 万 ,但实际只能收到 2 万 。 随着
农业生产者在市场支配及利益驱动下 , 弃农从 经济的发展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不断扩大 ,北
工、
从商 ,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小商品生产者 。 宋熙宁十年 ( 1077 ) , 湖州商税为 3. 9 万多 , 已
所以当时部分蚕桑丝织生产户已经脱离农业 , 属于全国商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南宋嘉泰年
从事专业化的蚕桑丝织生产 , 作为独立的家庭 间 ,尽管商税率从宋初的“值百抽五 ” 调减为
丝织业已经商品化了 。 “值百抽二 ”,但年税收收入达到 20 万之多 ,是

宋代湖州还出现了桑户 、蚕户与蚕丝户的 北宋初的 10 倍 。
分离及蚕丝业与织作业的分工趋向 。宋室南渡 宋室南渡后 ,州境为行都辅郡 ,境内城邑墟
后 ,北方富家巨室寓居境内 , 其中不少专事养 市、精庐相望 , 商品交换非常兴旺 。丝 、
绸、 绫、
蚕 。如蜀人高斯德寓居乌程县王村 , 每年靠买 绢、桑叶 、
蚕种 、蚕具及果品 、
蔬菜 、
蛋、鱼、 肉等
桑叶饲养春蚕 。由于养蚕顿盛 ,桑叶提价数倍 , 交易商品应有尽有 。湖州为水乡泽国 , 城内商
刺激种桑 ,境内出现种桑大户 。嘉泰《吴兴志 》 铺林立 , 子城内可通舟楫 ,“市鱼虾菱藕者集

记载了当时湖州植桑业的兴旺景象 :“今乡土 焉”。
所种 ,有青桑 、
白桑 、
黄藤桑 、
鸡桑 。富家有种数 仅从制镜行业看 ,城内店铺就很多 ,从已收
十亩者 原字为 : 上厌下木 ) 桑 、
( 山桑也 , 生于 集的“湖州镜 ” 铭文推知 , 当时湖州城内有石家

野”。 在桑户与蚕丝户分离的同时 , 这一时期 (石 ×哥 、石 ×郎 、
石 ×叔等 16 家 ) 和李家 、

还出现蚕种户与蚕丝户分离的倾向 。陈 在 家、蒋家 、陆家等制镜店铺 。诸如“湖州祖业真
《农书 》中 告诫 “育蚕 之法 , 须自 摘种 。若买 石家炼铜镜 ” 、
“湖州真石三十郎家照子 ”、
“炼
种 ,鲜有得者 ”。可见当时购买蚕种育蚕已有 铜照子每两六十文 ” 、
“无比炼铜每两一百文 ” 、
一定的普遍性 ,而以育卖蚕种为业者 ,亦不乏其 “湖州仪凤桥南酒楼相对石三真青铜照子 ” 等
人 。放弃育种工序 , 直接从市场上购买现成的 铭文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湖州铸镜业发达 。
蚕种 ,这是更加专门化的“丝户 ”, 而专营蚕种 当时各商铺店主为争取销路 , 竭力宣传自己的
者 ,则成为蚕户 。宋代湖州蚕丝业与织作业的 牌号和产品质量保证 , 这正是伴随着小商品生
分工也已出现 ,丝的商品化程度很高 ,丝的市场 产的发展而出现的商品意识和竞争意识 。而在
异常繁荣 , 蚕丝户以此为产业换取其他生产生 “湖州真正石家炼铜镜子 ”, “湖州仪凤桥石家
活资料 ,有些已与织作业分离 。 真正一色青铜镜 ”,“湖州仪凤桥南酒楼相对石
尽管 ,宋代湖州卖桑户或许未尽放弃农田 三真青 铜 照 子 ”等 铭 文 中 特 铭 “真 ”
或“真
本业 ,卖蚕种户或许也兼营养蚕 ,卖蚕丝户仍然 正 ”,充分说明仿冒名牌店铺和打假保品牌的
兼营织作 , 然这无妨桑蚕缫丝业分工发展的总 商业竞争已经发生 。
趋势 。宋代湖州农村 ,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 宋代湖州商品流转已延伸到州府境外 , 湖
的经济细胞 , 已开始呈现分裂趋向 。内部和彼 州镜在全国各地广泛出土 , 反映了宋代商品流
此间有着不同分工的各种各样的专业户 , 已不 通和运销的情况 。在杭嘉湖和宁绍平原 、东海
再是或基本不再是为自身的直接消费而生产 。 之滨 、
浙南山区的许多地方 , 都有湖州镜发现 。
他们产品的主要部分或绝大部分 , 都须迅速拿 远在广西 、江西 、湖南 、
湖北 、
四川 、
广东 、
福建 、
到市场上出售 , 以便及时购买生活资料与生产 内蒙古 、吉林 、
黑龙江等也发现有湖州镜 。这说
・8・
明了湖州商品流通以及民营手工业产品在全国
三、
商业市镇勃兴
的辐射力 。德清县某市镇李从之药铺 ,“庀徒
数百人 ”,生意范围“自浙东西 , 至两淮二江数 据《吴兴统记 》 记载 ,宋初湖州 6 县有管镇

十州 ”, 临安北关的湖粮销售基地“湖州市 ”, 24 个 ,到了景德初年 ( 1004 ) , 存下 16 个镇 , 至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商品流通的情况 。湖 神宗时 ( 1068 —1085 ) , 仅存乌墩 、
施渚 、 梅溪 、
州石家镜中有“石念二叔 ”
铭文镜 , 而今见建康 四安 、水口 、新市等 6 个镇 , 比原来减少了 18
镜中有“建康府石家念二叔 ”
铭文镜 , 有可能就 个 。所余 6 个镇或脱胎演变于商业比较繁盛的
是湖州“石念二叔 ”
店在建康府设立的分店所 军镇 ,或是在草市基础上发展而来 。乌墩 、 四
铸造 。 安、梅溪等镇原为军镇 , 因地处交通要通 , 商业
与商业的繁盛相对应 , 宋代湖州已出现专 比较发达 ,北宋时仍被保留下来 ,成为县治以下
职的商人 。《夷坚志 》
载 :“湖州人陈小八以商 的市场建置 。草市一般设在交通要道 、 驿站 、渡
贩缣帛至温裕 ”
。这说明商贩在丝织品交换流 口和其它商旅往来频繁的地方以及居民比较集
通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中介作用 , 在遵循价值规 中的所在 ,它起初是不定期 、临时性的 , 随后逐

律的同时商贩从中获利 , 发家致富过上了温饱 渐定期开市 , 被称为集市或墟 。水口是顾渚汇


入太湖的出口 ,在唐代中期以前 ,这里还是一片
富裕的小康生活 。“揽户 ”
是一种特殊的中间
荒原 。至唐代后期由于到顾渚采办贡茶和买卖
商人 , 他们为无绢纳税的纳税人代购或代纳绢
茶叶的船只都停泊在这里 , 于是就形成了有酒
帛 。据《宋会要稿 》
记载 ,绍兴三十年 ( 1160 ) 两
楼茶肆的固定草市 。水口镇即是从水口草市发
浙转运司记述武康 、
乌程 、
归安 、
安吉 、
长兴 、

展而来的镇 。
清等县缴纳丁绢的情况时曾提到“揽纳之人 ”

宋室南渡后 ,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 ,又出现
《蒙斋集 》对揽户“其受于税户也 ,则昂其价 ,其
了一些新的草市 , 其中一些升格为市镇 。如菱
买诸机 织 ) 户也 , 则损其值 ”
( 的中间盘剥转手 ⑩
湖 ,“宋南渡后 , 兴市廛 、
治桥梁 , 渐即稠密 ”,
渔利作了揭露 。“揽纳之人 ”
虽不是现代意义
时水产尤多 ,商贾四集 ,有水市还有夜市 ; 千金 ,
的经纪人 , 但这种中间商的出现也是宋代湖州
宋代设墟 ,有市廛数十家 ; 双林 , 宋初设有东林
商品经济发展的特殊产物 。
镇 ,景德年间 ( 1004 一 1007 ) 为湖州 16 个镇之
与商品流通相适应 , 宋代湖州邸店遍布城
一 ,后逐渐衰落 ,宋室南渡后 ,聚商于此 ,故又称
乡 ,邸店多集存储与售卖于一身 , 既供商旅往
商林 ; 南浔 ,在南宋之前只不过是一个村落 , 由
宿 ,也有相应的存货 、
保管功能 。当时专门化的
于地处平江 、 嘉兴等州的水陆交通要道 ,桑蚕业
仓储设施也已出现 ,乌墩镇的铺户 ,其存货榻坊
发达 ,且又为接待忏院和南林禅寺所在地 ,宗教

就集中于数里之外的琏市 ,朝夕旋取以归 。 活动的频繁 ,丝织业的兴盛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 , 货币流通量明显增 南宋时南浔因“耕桑之富 , 甲于浙右 ” 已为“商
加 。除铜 、
铁钱外 ,南宋官府还大量发行纸币关 旅所聚 ” 、
“行商坐贾 ”
会萃之所 ,理宗淳祐十年
子、
会子和钞引 , 金银也作为半流通性货币使 ( 1250 )年建镇 。
用 。货币种类增多 , 进行货币买卖的金银盐钞 “商税额 ” 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镇
引交易铺应运而生 。南宋时 , 湖州城内已形成 的商业繁华程度 。熙宁十年 ( 1077 ) , 新市 、

以货币和信用为业务对象的特殊行业 —
——质库 安、 施渚 、 乌墩镇的税额分别为 1770 贯 、1963
和钱钞交易铺 。质库多由富豪之家开设 , 是带 余贯 、2781 余贯和 2100 贯 。到南宋中期新市
有高利贷性质的金融行业 。《夷坚志 》
所载的 , 镇为 6372 贯 、四 安 镇 为 10800 贯 、施 渚 镇 为
原为小贩的湖州城南市民许六“获利日给 , 稍 5285 贯 , 分别为熙宁十年的 3. 6 倍 、5. 5 倍和
有宽余 ,因出子本钱于里闾之急缺者 ,取息比他 1. 9 倍 。乌墩镇在绍兴三十一年 ( 1181 年 ) 前
处稍多 ,家业渐进 , 遂有六郎之称 ”, 正是反映 后一度达到 42000 余贯 , 为熙宁十年 ( 1077 ) 的
了这种情形 。 20 倍 ,此后虽有所减少 , 但仍保持在 3 万贯以
・9・
ϖ
λ
g ∼
λ
g
上 , 嘉泰年间为 24000 贯 。镇在经济发展 、
商 市镇“井邑之盛 , 赋入之多 , 县道所不及 ”
。从
品交换和税收中 , 都据有重要地位 。镇的商税 镇市的地理分布状况来看 , 除临安附近的“湖
额虽低于州治 , 却都超过了一般县级城市 。南 州市 ”
外 , 全都位于距离州县城市几十里远的
宋初 新 市 镇 税 额 为 5721 贯 , 而 德 清 县 则 为 乡村腹地 ,如乌墩 、 四安 、
和平 、 水口 、
施诸 、梅溪
ω
λ
g
5238 贯 ; 四安 、
新市和施渚镇 ,到南宋中期 ,分 和南浔镇 ,分别位于所属县城的东南 90 里 、 西
别达到同州武康县城税额的 2. 2 倍 、1. 3 倍和 南 70 里 、
南 50 里 、
西南 60 里 、
东北 30 里和东
1. 1 倍 。市镇商税额的快速增长 , 固然有南宋 72 里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镇市已不再是城市
政府加强商税的征收和管理 , 以及发行纸币所 市场的附属和补充 , 而是相对独立的农村中心
引发的通货膨胀等因素 , 但更主要的是商业规 市场 。它们一方面将周边地区的草市结合起
模扩大和商品生产与流通空前活跃的结果 。事 来 ,形成一定范围内农村市场微循环网 ,另一方
实上 ,有宋一代 , 商税率总体上一直呈下降趋 面又与州县城市市场结合 , 充当了连结城乡市
势 ,其平均税率由北宋时的 5%左右降至南宋 场的纽带 。
ξ
λ
g
中期的 2%左右 。 因此 , 在商税额急剧增长的
四、
余   论
背后 ,市镇商业规模的实际增幅更为惊人 。
市镇的发展带来了城市管理和市井文化的 宋代商品经济的大发展 , 冲击着社会思想
新格局 。在社会管理方面 , 由政府委派专职的 领域 , 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乃至整个社会风气
监镇官 ,负责维持日常的社会秩序 , 兼掌商税 、 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 。“重农轻商 ”、“重本抑
酒税的征收 。而且随着镇市规模的扩大和社会 末”的正统观念受到了挑战 。“本 ”
是指农业 ,
的日趋复杂 ,监镇官的级别不断提高 ,管理权限 “末 ”指工商业 ,“重本抑末 ”
于战国时被确立
不断扩大 。不少市镇的监镇官由原低级文武官 后 ,即被统治者用作基本国策并使之制度化 ,真
的“选人 ”
上升为级别较高的京朝官 。乌墩镇 可谓根深蒂固 。直到宋代以前基本上没有人敢
监官兼管兵事 , 四安镇监官兼管酒业和邻近广 对此提出质疑 。到了北宋中期 , 随着商品经济
德军盘运盐事 。与此同时 , 镇市居民也从乡村 的发展 , 人们的观念有了明显转变 , 强调“重
户籍中分离出来 ,正式列入城市坊郭户体系 ,并 本 ”的同时并不赞成“抑末 ” 的主张已经较为
采用相应的役法 。如嘉定二年 ( 1209 年 ) 前 ,四 普遍 。
安、新市等镇都已实行坊郭役法 ,乌墩镇居民要 最早提出这种主张的是乌程人陈舜俞 。陈
求享受与四安等镇同样的待遇 ,经多次申诉 ,终 舜俞 ( ? —1076 ) 字令举 , 乌程人 , 隐居秀州白
ψ
λg
获批准 。 牛村 , 自号“白牛居士 ” 。庆历六年 ( 1046 ) 进
从文化娱乐方面来看 , 市镇已有众多文化 士 ,历官都员外郎 。与苏轼 、 司马光等友好 , 为
设施和丰富的娱乐活动 。“瓦子 ”, 即综合性文 苏轼湖州六客会之一 。陈舜俞的政治思想是保
娱场所 。据《乌青记 》 记载 , 宋代乌墩镇内有相 守的 ,其经济论述主要是关于农业问题 。然而
当规模的“瓦子 ” 。北瓦子巷 ,系“妓馆 、戏剧上 他在《说工 》 、
《说商 》
等文章中阐述了“不为其
紧之处 ”; 波斯港南瓦子 ,“有八仙店 , 技艺优于 末不可以养本 ” 的论点 。他在《说工 》
篇中指
他处 ”,“楼八间 , 周遭栏  , 夜点红纱栀子灯 , 出 :“工者 ,天下之末作也 。不为其末不可以养
υ
µ
g
鼓乐歌笑至三更乃罢 ”; 善利桥西南太平楼 , 本 , 不 制 其 末 本 亦 从 而 害 矣 。” 像 这 样 认 识
“为楼二十余所 , 可循环走 , 中构台 , 百技斗于 “本 ” 与“末 ” 关系的 ,之前还真不曾见过 。以前
ζ
λ
g
上”。 里边的娱乐场所往往与酒肆 、 茶楼 、妓馆 的思想家更多的是主张通过“抑末 ” 来实现“重
{
λ
g
结合于一体 ,经营活动通晓达旦 。 本 ”,把“本 ” 、
“末 ”对立起来 , 或者强调“本 ” 与
在市政建设方面看 , 市镇也逐渐形成了类 “末 ” 皆利 , 不应有偏重 。而陈舜俞却认为“不
似州县城市的市区与郊区格局 。如乌墩镇“市 为其末不可以养本 ”。他认为“本 ”
“末 ”
是相互
逵纵横 ”、“民物蕃阜 ,塔庙 、
桥道 、宅地 、园池甲 依存又相互对立的 , 二者的关系应当协调好 。
|
λ
g }
λ
g
他镇戍 ”; 南浔镇“市井繁阜 ”, 分为 7 巷 ; 新 日用品的生产是必需的 , 但过分的奢侈则会害
・10・
“本 ”。因此他主张“使人人以约易侈 , 以质易 产处杭湖乡庄 ,贱价僦揽百姓合纳税物 ,抬价货
文 ”,达到“民富而农劝 ”
的目的 。 卖 ,人户要趁限了纳 , 耗费甚多 , 官中又不得堪
ζ
µ
g
宋代湖州商品经济的发展确实达到了前所 好物帛 。”绍兴三十年 ( 1160 )两浙转运司记述
未有的新的高度 ,但仍不宜估计过高 。第一 ,就 武康 、乌程 、
归安 、
安吉 、
长兴 、
德清等县缴纳丁
全局而论 , 农业与手工业结合的家庭生产方式 绢的情况时也曾提到“揽纳之人 ” 。这些材料
仍大量存在 。南宋初王炎曾分析湖州境内的制 表明 : 一方面不产丝织品的农民为应付赋税而
甲工匠 ,认为 :“士农工商 , 虽各有业 , 然锻炼工 购买丝织品 , 故深受“揽户 ”
之害 ; 另一方面这
匠 ,未必不耕种水田 ; 纵不耕种水田 , 春月必务 一政策客观上也促进了商品性丝织生产的发
ϖ
µ
g
蚕桑 ,必种园圃 ”
。 既使在丝织业生产过程中 , 展 。不过这种商品经济毕竟不是完全由市场这
尽管已有植桑 、养蚕 、缫丝 、
织绢各个环节的专 只无形的手调控的 , 种种人为的因素决定了它
业化生产的记载 ,但自饲蚕 、 自收茧 、
自缫丝 、
自 还不是发育健全的成熟的商品经济 。
织绢的自给自足的家庭丝织业仍占丝织业生产
的主导地位 。 注释 :
第二 ,在宋代的各种赋税中 ,货币税占了相 ①王炎《双溪类稿 》
卷 21《上赵丞相 》

当大的比重 ,尤其是到南宋时期 ,更是如此 。时 ②嘉泰《吴兴志 》
卷 20《物产 》

人曾感叹地说 :“今民之输官与其所以自养者 , ③《夷坚丙志 》


卷 15《朱氏蚕异 》

④嘉泰《吴兴志 》
卷 20《物产 》

悉以钱为重 , 折帛以钱 , 茶盐以钱 , 刍豆 以钱
⑤嘉泰《吴兴志 》
卷 8《公廨 》

……酒醋之卖于官 , 非钱不售 ; 百物之征于官 ,
⑥嘉泰《吴兴志 》
卷 8《公廨 》

非钱不行 ; 坊场河渡之买扑 , 门关务库之商税 ,
ω
⑦嘉泰《吴兴志 》
卷 2《城池 》

µ
g
无一不以钱得之 。”湖州自唐中后期开始一直 ⑧孙觌《鸿庆居士文集 》
卷 39《李之从墓志铭 》

是赋税最为繁重的地区之一 , 其货币税的征收 ⑨《宋会要 ・食货 》18 之 31。
额也相当大 。如庆元间 ( 1195 —1200 ) , 武康县 ⑩同治《湖州府志 》
卷 22《舆地略 ・村镇 》

ξ
µg
每年 仅 夏 税 役 钱 就 为 41895 贯 。 开 禧 年 间 ϖ
λ
g《宋会要 ・食货 》, 18 之 30。
( 1205 —1207 )德清县税绢有丁 、 产、 和买三等 , ω
λ
g嘉靖《德清县志 》
卷之 3《食货考 ・赋贡 》

其中产绢 5779 匹 , 折纳钱 16703 贯 810 文 , 买 ξ
λ
g嘉泰《吴兴志 》
卷 8《公廨 》

ψ
µg ψ
λ
g董世宁 :《乌青镇志 》
卷 12《蓍述志 》

绢 4650 匹折纳钱 8320 文 。 为了完纳赋税 , 广
ζ
λ
gλ{
g乾隆《乌青镇志 》
卷 4《古迹 》
引宋沈平 :《乌青记 》

大农民不得不将更多的产品投放市场 , 卖者交
|
λ
g《乌青文献 》
卷 1《疆域 》

纳赋税的目的往往大于获取商业利润的目的 。
}
λ
g同治《南浔镇志 》
卷 25《碑刻 》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市场的畸型繁 ∼
λ
g薛季宣 :《语集 》

荣。 υ
µ
g《都官集 》
卷 7。
第三 ,宋政府强迫不产绢帛的地区缴纳绢 ϖ
µ
g《双溪文集 》
卷 11《上宰执 》

帛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商品流通的畸型繁 ω
µ
g《宋会要 ・食货 》66 之 15。
荣 。《乞免秀州和买绢 》载 :“苏秀两州乡村 ,目 ξ
µ
g道光《武康县志 》
卷 6《地域志六 ・户口田赋 》

前例种水田 ,不栽桑柘 ,每年人户输纳夏税物帛 ψ
µ
g嘉靖《德清县志 》
卷之 3《食货考 ・赋贡 》

为无所产 ,多数行贩之人预于起纳日前 ,先往出 ζ
µ
g《北山小集 》
卷 37。

・1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