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2003 年 12 月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Dec.

2003
第 13 卷  第 4 期 China’s Borderland History and Geograp hy Studies Vol. 13 No. 4

《唐西州行政体制考论》
评略
孟宪实

  唐代的西州 ,从贞观十四年 ( 640) 设立 ,到贞元十一年 ( 795 ) 被吐蕃占领 ,存在了 150 多年


时间 。虽然西州存在的时间不太长 ,没有与唐朝共始终 ,但西州存在的一百多年时间里所提供
的历史资料 ,比唐朝其他任何地方所提供的历史资料都丰富得多 。这些资料 ,目前统称为“吐
鲁番出土资料”,主要包括出土文书和墓志等 。利用这些资料 ,学术界在唐代的土地制度 、
军事
制度和人口等方面 ,已经取得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 ,使我们在这方面的认识大有进步 。唐代前
期的地方制度 ,传世史籍虽有简略的介绍 ,但留下了太多的空白 ,吐鲁番资料这方面的内容 ,则
是空前丰富的 。遗憾的是 ,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却比较薄弱 。李方的大作《唐西州行政体制考
论》
充分利用这些新的出土材料 ,结合传世的史籍文献 ,深入进行研究 ,成为今天这个研究领域
的开山之作 。
吐鲁番有关唐代地方制度的历史资料虽然十分丰富 ,但由于这些材料当年作为废弃的官
府文书制成葬具 ,或剪成鞋样 ,或裁成帽状 ,埋葬在阿斯塔那 、
哈拉和卓两个古墓群中 ,文书的
残片断字太多 ,真正利用这些资料 ,首先有一个艰难的识读过程 。而更重要的是 ,这些出土的
官府文书 ,都是当时行用的原始实物 ,文书的格式 、
简称 、
略语 、
习惯用法等等 ,对于今人而言 ,
都是难以逾越的阅读障碍 。于是 ,构成了这样一种现象 : 这些资料可以证明当时的制度 ,但不
明白当时的制度就很难阅读这些资料 ; 大家都知道吐鲁番文书中蕴藏着重要的地方制度资料 ,
但阅读的艰难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李方却知难而上 ,于是有了《唐西州行政体制考论》
的出版 。
李方很早就开始了吐鲁番文书的研究 。她本科时就学于武汉大学 , 而武汉大学历史系是
研究吐鲁番文书的中心 ,这种教育背景是不容忽视的 。工作以后 ,她曾出版《敦煌论语集解校
证》
一书 ,虽然属于古籍整理类 ,但由于此书乃整理研究近七十种敦煌 、
吐鲁番文献而成 ,因此 ,
实际上也涉及到古文书的识读工作 。她参加过唐代出土墓志的整理工作 ,对于别字 、
俗字等也
有学术上的训练 。她又主持过《吐鲁番出土文书人名地名索引》的编撰工作 ,对吐鲁番出土文
书的全面系统整理 ,更奠定了后来研究的基础 。
《唐西州行政体制考论》
是李方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 。在博士论文之前 ,她已
经有了许多相关研究 ,特别是一组西州官吏的系统考证论文 ,赢得了学界的公认和好评 ,甚至
成了其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标志 。李方已经成为最熟悉吐鲁番文书的学者之一 ,尤其是西州
部分的吐鲁番文书 。
《唐西州行政体制考论》共有五章 : 第一章是西州都督府 ( 州 ) 县司机构 ; 第二章是西州上
佐、
参军的职掌 ; 第三章是西州官吏的兼摄及升迁 ; 第四章是西州官府的运作及相关制度 ; 第五
章是西州的少数民族部落及其相关问题 。这些章节利用新资料 , 或者推陈出新 , 或者另辟蹊
— 93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3 年第 4 期

径 ,不仅注意讨论官制中的具体问题 ,而且重视体制的整体运作 ; 不仅注重西州地方的特殊性 ,


而且注意与唐朝地方制度的总体关系 。因此 《唐西州行政体制考论》
, 虽然讨论的核心是西州
地方行政体制 ,但实际上对于唐朝特别是唐前期的地方制度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尤其是西州
地方与内地相似的有关制度 ,这部专著提供了目前唯一系统的论证 。
贞观十四年 ( 640) ,唐朝灭高昌王国设立西州 ,同时在西州设立安西都护府 ,后来 ,安西都
护府迁移到龟兹 ( 今库车) ,中间又有几次回迁 。安西都护府的军事职能很明确 ,那么它与西州
是什么关系呢 ? 学界对此有不同看法 。有一种看法认为 ,当安西都护府驻地西州时 ,西州不再
设都督府 ,而降格为西州 。李方不同意这种看法 ,并提供了足够的资料 ,证明西州从显庆三年
( 658) 安西都护府迁往龟兹以后 , 就一直是都督州 。唐朝地方建制最重要的是州 、
县两级制 。
州一级以长官名称区别 , 可以分为都督州与刺史州 。都督既是动词也是名词 。如果都督 ( 动
词) 多州 ,则长官都督 ( 名词) 同时担任首府州的刺史 ,而其他一般州的长官只是刺史 。在特殊
地区 ,虽然只都督一州 ,也是都督州 。长官的名称既可以称为都督 ,也可以称为刺史 。而这样
一来 ,容易造成与一般刺史州长官的混淆 。李方辨明资料 ,确证西州为都督州 。
利用出土资料与传世资料共同考证历史 ,是历史学的二重证据法 。但是 ,出土资料与传世
资料记载有时会有出入或矛盾 ,这是历史考证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传世的典籍记载 ,唐代的县
级机构中 ,除京县 、
畿县之外 ,一般只有二曹 ,即户曹和法曹 。但在西州的资料中 ,李方经过认
真考证 ,发现除了户曹和法曹之外 ,还有兵曹 ,这就超出了历史文献的记载 。于是 ,联系到学界
曾经讨论过的敦煌县是否存在司兵的问题 ,大谷文书 2840 号表明 ,敦煌县是有一个司兵机构
的 ,但学者多不认可 。从吐鲁番到敦煌 ,都出现了县级司兵 ,李方因此肯定新资料的价值 ,指出
县级设立司兵 ,在唐代并不是偶然现象 ,不能因为传世史籍没有记载就否认出土史料的意义 。
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县级机构的新认识 ,而且提供了研究方法上的新启示 。
当然 ,吐鲁番出土地资料并非都与传世史籍的记载相冲突 。李方指出 ,比如州上佐 ( 长史 、
司马和别驾) 这一职务 ,根据《唐六典》
等文献的记载 ,其主要职掌是辅佐州长官纪纲众务 ,具体
责任是充当朝集使入京奏计 ,在处理文书时充当通判官 。这些在吐鲁番出土资料中都有证明 。
再比如别驾 ,史籍记载通常由皇族担任 ,而且多不赴任 。吐鲁番文书中 ,别驾确实少于长史和
司马 ,与史籍记载相吻合 。这些都反映出西州在制度上与内地一般州总体上是一致的 ,西州的
资料可以证明内地相同的问题 。另外 ,西州属于边州 ,又有自己的独特性 。这个问题在上佐的
职掌上也充分地反映出来 。比如 , 长史的具体职掌 , 在西州的资料中可以看到是负责民族事
务 ,负责差兵 ,甚至判县事 。而司马 ,掌兵员配置 , 专知仓库 , 判勾官等 。中原地方的上佐是闲
散冗官 ,西州的上佐工作却很繁忙 。
这一类问题 ,当然不仅表现在西州上佐的职掌问题上 ,参军的职掌也一样 。按照《唐六典》
的记载 ,参军的职掌主要是“出使 、检校及引导之事”。李方通过吐鲁番出土资料 ,为理解这个
记载提供了翔实的证明 。比如她指出 ,参军检校就是兼任其他职务 ,西州参军不仅检校勾官 、
检校功曹 、检校仓曹 、
检校户曹 、
检校兵曹 ,而且还检校仓督等职事 。而在中原 ,传世文献给人
留下的深刻印象是参军事多是休闲无事 ,在西州 ,参军却很繁忙 。新出考古资料 ,提供了更丰
富的证明 ,经过李方的论证 ,也丰富了我们对于唐代地方体制的认识 ,或者有助于我们对传世
资料的认识 ,或者提升了我们的认识 ,至少不会再局限于传世文献的记载 。
设官分职 ,在政务分工的基础上设立官职 ,以达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 ,这是我们对官制
甚至政治制度的通常想法 。我们了解的中央集权体制 ,更把这个行政原则推广到各个地方 ,以
— 94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唐西州行政体制考论》
评略

至于地方与中央的机构往往对应存在 。但是 ,如果仅仅这样理解 ,就会出现粗疏的过错 ,因为


在地方上 ,官吏之间的兼摄十分多样化 ,如果完全按照官吏的名称去理解他的日常工作 ,可能
完全不着边际 。是李方对唐代西州的具体研究 ,纠正了我们过于简略的印象 。李方研究西州
的兼摄官 ,分成参军检校 、
差遣官 、
摄官 、
一般代理等四种类型 ,同时指出西州兼摄官的特点就
是临时性 ,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既有原来制度的因素 ,如参军检校本来就是制度的规定 ,说
明制度之中原本就存在地方官员的兼摄基础 ; 又有盛唐以后新情况的因素 ,即差遣官系统的发
展 ; 还有西州独特的地方因素 ,即边疆地区阙官多 ,战事多 ,官员之间互相兼职 ,有不得已的理
由。
西州因为资料相对丰富 ,李方把西州当作了解唐代地方体制的一只解剖的麻雀 ,所有的论
题既有西州特色但又不局限于西州 。地方官员的升迁 ,就是这样的一个问题 。唐代 ,对于官员
的任命和升迁 ,有一定的回避制度 ,但是吐鲁番出土的资料却显示 ,这种回避制度是很有限的 ,
因为西州更多的地方官员都是就地升迁的 ,对此 ,李方搜集了大量证据 ,并进而区分出两种类
型 ,一是胥吏升为判官 ,一是品官升为高级官 。一般官员如此 ,高级官员也如此 。比如最高的
地方长官西州都督 ,裴行俭就是先当西州都督府长史后来升为西州都督的 。文官如此 ,武官也
如此 。为什么会是这样 ,李方不仅提供了资料 ,而且进行了分析 ,指出这一方面“与唐前期社会
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同时“与西州地处边疆有密切的关系”。
当然 ,一部著作因为涉及到太多的资料 ,在具体资料的理解上难免有仁智之见 。论证过程
中 ,资料的取舍问题也会因人而异 。但是 ,这些对于这样一部建树甚多的学术著作而言 ,都不
是必须举证的问题 。
李方研究西州行政体制 ,是把西州作为唐朝前期地方制度的一个特例来进行分析的 ,所有
章节的基本思路都是如此 ,给我们的启发也是如此 。通过阅读 ,我们不仅了解了西州的具体问
题 ,透过西州 ,更了解到唐代前期地方体制的基本状况和差异 。这里 ,不必再把这部著作的各
个章节都一一介绍 ,因为每一章节的学术价值都是很高的 : 既有新资料 ,又有新问题 ,更有新启
发。

( 作者孟宪实 ,历史学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师)

〔本文责任编辑  娄妤昕〕

— 95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