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历史教学问题  2003 年第 6 期

●考古学讲座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考古
沈 睿 文

( 北京大学 考古学系 , 北京  100871)

  摘  要 : 半个多世纪以来三国至隋唐时期考古工作在城址 、墓葬 、手业以及中外文


化交通等方面均取得重大进展 , 给我们提供了历史阶段性变化的物化证据 , 其焦点集中
在如何通过对周礼古制的尊崇与模仿进行皇权的正朔建设 。
关键词 : 城址  墓葬  手工业  中外文化交通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中国历史上经历了从南北对峙 了解 , 从而使我们对当时的城市有了立体的认识 。根
到南北统一两个阶段 , 这种阶段性的变化在政治 、经 据考古勘察 、发掘资料 , 结合历史文献的记载我们对
济以及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体现 , 其焦点集中在如何通 上述城市的平面布局做了复原 ,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
过对周礼古制的尊崇与模仿进行皇权的正朔建设 。半 《考工记》所载城市制度在实际规划 、营建中的演变
个多世纪以来考古工作在各方面所取得的重大进展 , 轨则 。这一点最后在隋大兴唐长安城的建造中得到集
恰好给我们提供了这种阶段性变化的物化证据 。同 中的体现 。同时 , 中央政权更是通过对都城模式的层
时 , 也使我们对中央集权在全国的施行有了明显的了 层删减 、缩写并颁行境内 , 从而得以建立中央政权的
解 。这在考古学中主要表现在城址 、墓葬 、手工业以 无上权威 。地方城市考古工作的开展 , 进一步让我们
及中外文化交通等方面 。 了解 到 这 种 等 级 制 度 在 古 代 城 市 建 设 中 的 具 体 运
用 [3 ] 。比如 , 隋唐城址可分为京城 、都城 、大型州府
一 、历代中央和地方城址考古
城 、中型州府城和县城五种类型 , 而当时各级州 、府
《考工记・ 匠人》: “匠人营国 , 方九里 , 旁三门 。 县城的规划和营建明显受到了唐长安 、洛阳城十字街
国中九经九纬 , 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 , 面朝后市 , 市 式里坊制的影响 [3 ] 。这是研究古代国家中央权力运作
朝一夫 。”这是周代关于都城的一种理想化的规划 。 的重要途径之一 。1995 年 , 山西大同市北魏平城明堂
关于都城的总的形制和布局的这种设想 , 一直成为后 遗址的发掘是近年来平城考古的重大发现之一 [4 ] 。北
世在都城建设中尊崇 、模仿的蓝图 , 从而也成为后世 魏平城的明堂遗址 , 是继汉长安明堂 、魏晋洛阳明
中央政府进行政权正朔建设的最权威的依据 。长期以 堂 、唐东都明堂之后发现并发掘的第四处明堂遗址 。
来 , 我们的考古学发掘 、研究都注意对中心 ( 权力 ) 该明堂又是《水经注》所记诸多平城建筑中首座能够
遗址的工作 , 而对一般性的平民的遗址注意不够 。在 明确地理坐标的建筑 。它的发现 , 对平城位置的认
城市考古中 , 都城遗址因为某些惯性成为所有城址中 定 , 对郭城南其他建筑的推定及对整个北魏平城文化
最受人们关注的 , 也是考古工作做得最为充分的对 的研究 ,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象 。邺城 、建康城 、鄂城 、汉魏洛阳城 、隋大兴唐
[1 ]
此外 , 辽上京 、辽中京 、金上京 、金中都 、元上
长安城 、隋唐洛阳城 [2 ] 等 、扬州城遗址已经做了比较 都 、元大都 、明北京 、明南京 、明中都等城市遗址的
充分的调查发掘 , 除了对城市总体布局的宏观认识之 勘察 , 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唐宋之间城市建设从里坊制
外 , 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还使我们对城市的宫殿 、坊 向开放式长巷的大转变 [5 ] , 这种转变是跟当时的社会
市 、寺观 、礼制性建筑以及居民的住宅等有了微观的 变革密切相关的 。一般地认为这是因为进入北宋以后

作者简介 : 沈睿文 , 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教授 。

25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历史教学问题  2003 年第 6 期

受商品经济冲击而造成的城市布局的新局面 。 被赋予不同社会功能的空间不仅体现着中央政权
总之 , 此时段的城址考古工作主要是围绕邺城 、 对地方行政的管理 , 也使地方政权因此有了自我约束
长安和洛阳展开的 , 近年来考古工作的发掘 、复原研 的准则 , 从而实现古代国家合理性的建构和社会秩序
究得到进一步系统化 , 取得了重大新进展 。同时 , 全 的和谐 。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 , 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墓
国范围内还新发现 、勘察了为数众多的地方城址 , 甚 葬资料 , 已经逐渐建立起墓葬型制的演变图示 [16 ] , 掌
至还进行了部分试掘或发掘工作 [6 ] , 与地方民族政权 握了墓葬文化的区域性特点 。在结合文献资料进行等
相关的城址考古也取得了一些新成果 。后者主要分布 级制度研究的基础上 [17 ] , 又开始深入研究中古时期的
在曾是地方民族政权所在地的西南 、西北和东北地 丧葬制度和丧葬习俗 [18 ] 。这是中古社会政治生活史的
区 。如云南腾冲西山坝南诏 —大理国时期城址 、乌鲁 重要层面 。
木齐南郊乌拉泊回鹘故城 、麻札塔格古戍堡 [7 ] 、伊犁
三 、手工业遗址的调查与发掘
河谷新见古城堡 [8 ] 、渤海上京龙泉府城 , 以及辽宁 、
吉林的高句丽后期山城 [9 ] 。而结合文献和考古新发现 半个多世纪以来考古发现的矿冶手工业遗址 , 分
的研究论著也日益增多 , 其内容多涉及城市的性质功 布范围大 、采矿或冶炼遗迹密集 , 有的甚至是采矿 、
能 、规划布局 、历史演变以及城市比较研究等方面 。 冶炼 、铸造遗迹集中在一地 , 体现了古代矿冶生产的
特点和发展水平 [19 ] 。
二 、墓葬制度 ( 型制 、等级) 系谱的建立 古瓷窑址调查取得的成绩主要集中在 20 世纪下半
城址和墓葬的规划是古代国家权力在版图内得以 叶的前 30 年 ④ , 今已在 25 个省 、市 、自治区及和特区
发现有古瓷窑址 , 占全国省区的四分之三 。其分布范
颁行的重要载体 , 为我们理解古代国家政治 、社会 、
围东临大海 , 西达西藏 , 南到海南 , 北至辽宁 。古瓷
家庭伦理提供了一个翔实可靠的实物资料 。因为争取
窑址发掘主要集中在近 20 年 。全国有近三分之二的省
政权的合理性 , 使得墓葬制度 , 在形制等方面对前代
区进行了古瓷窑的发掘 , 并以浙江 、福建 、广东 、江
的模仿如同城市一样成为皇权建设的主要话语之一 。
西 、河南等省较多 。经过多年的探索 , 今天确定了原
于是 , 我们便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 即形成一种以
始瓷器在商代的出现 。1987 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的
中心城市为中心的墓葬制度的混同体 。换言之 , 在墓
发掘 , 推动了越窑秘色瓷器的确定与研究 。根据最近
葬制度上糅合了前代 、本民族习俗以及周礼古制 。同
考古发掘 , 越窑瓷研究又有了新的重大突破 [20 ] 。通过
时期共存的几个政权 , 它们也大都以中心城市为中
多年的工作 , 对历代瓷窑分布概况 , 以及唐代 “南青
心 , 形成若干个混同体 。这在南北朝时表现尤为明
北白”局面和宋代瓷窑 8 个体系 ⑤的形成有了基本的
显 , 特别是北朝时期分别在洛阳 、邺城 、长安形成各
认识 。现在已经确定了河北内丘是唐代邢窑白瓷主体
异的墓葬制度 ①。唐代则是一个对前代制度进行大整
产地 , 而唐代婺州窑 、岳州窑 、洪州窑 、寿州窑则分
合的时代 , 在墓葬制度方面最终出现了两京模式 [10 ] 。
别在浙江金华 、湖南湘阴 、江西丰城 、安徽淮南市发
近年 , 陵墓考古工作以南京地区南朝家族墓地的
现 。这些唐代著名窑口的确定 , 不仅解决了大量传世
发掘较为引人注目 , 为我们研究此时期的家族埋葬习 品的具体窑口 , 更是揭开了陶瓷史中的不解之谜 [21 ] ,
俗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证据 。其中的突破性成果便是 使我们对陶瓷手工业的发展有了比较明晰的概念 。同
对唐陵的地面勘查工作和发掘工作 。1995 年对靖陵作 时 , 也促进了我们对古代商业贸易活动的探讨 。通过
了考古发掘 ② , 这是考古发掘的第一座唐代帝陵 。同 多年古瓷窑址的考古工作 , 已经描绘出中国陶瓷发展
年陕西省考古所对乾陵地面建筑进行维修 , 清理发掘 史的基本脉络 。
出两组保存较好 、结构清晰的三出阙 。这与唐代帝王 此外 , 还 有 一 些 交 通 工 具 的 重 要 发 现 。比 如 ,
居所及陵园以一组三出阙示其等级有异 。1999 年秋 , 1996 年 5 月于河南省永城市京杭大运河故道清理发掘
新发现乾陵外城垣 , 从而使乾陵成为现今唐陵中唯一 了一条初唐木船 [22 ] 。在大运河内发掘出唐代初期的大
的一座可以确定有两个神墙的帝陵 [11 ] 。这些发现为乾 型木船 , 是近几年豫东地区的重要发现 , 这无论是对
陵布局结构的解释增添旨趣 [12 ] 。1993 年始 , 中德合作 唐代初期的木船形制和结构 , 还是对研究运河的淤没
唐陵调查研究课题项目最为引人注目 , 其中《唐睿宗 情况都提供了实物证据 。该木船的发掘表明早在唐
桥陵》报告已经在德国出版 ③。近闻陕西省考古研究 代 , 这种船的基本性质已经形成 , 并被后代沿袭使
所在发掘昭陵祭坛 , 且收获颇丰 。唐陵石刻研究中以 用。
所谓蕃臣像的研究更为突出 [13 ] , 至于昭陵六骏为源自
四 、宗教遗址 ( 遗迹) 的调查 、清理和研究
突厥的战马 [14 ] 以及昭陵 、乾陵蕃人石像与 “突厥化”
问题 [15 ] 等都得到深入的探讨 。 中国石窟寺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和
26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历史教学问题  2003 年第 6 期

27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历史教学问题  2003 年第 6 期

28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历史教学问题  2003 年第 6 期

29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