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第 22 卷第 1 期               许昌学院学报               2003 年第 1 期

Vol . 22 No. 1           JOURNAL OF XUCHANG UNIVERSITY           No. 1 , 2003

唐后期方镇使府宾主关系与牛李党争
石云涛

( 北京外国语大学 国际交流学院 ,北京 100089)

  [ 摘  要 ] 在唐后期方镇使府中 ,府主与宾僚之间存在着特殊的亲近关系 。当节帅和僚佐都


入朝为官时 ,容易因旧僚关系胶固而结为朋党 。在唐后期延续长达四十余年之久的牛李党争中 ,
在幕为宾主 ,入朝为朋党的现象十分突出 ,牛 、 李两党中都有宾主在朝党同伐异的现象 。因此可
以认为唐后期方镇使府僚佐辟署制度在朝廷党争中曾起到不良的作用 。宣宗时建立宰相与谏官
之间幕府宾主回避制度 ,应该是朝廷有惩于先前宾主在朝结为朋党的教训而采取的措施 。
[ 关键词 ] 方镇使府 ; 宾主关系 ; 牛李党争
[ 中图分类号 ] K2421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671 - 9824 ( 2002) 06 - 0089 - 05

  在唐后期方镇使府 ,那些文职僚佐与府主之间 官 。于是我们看到如下两种情况 : 一是僚佐通过节


存在着非同一般的亲近关系 ,这是由许多原因造成 帅的举荐入朝为官 , 后来节帅又入朝为相 , 于是宾
的 。方镇为士人入仕升迁之要津 ,经济上又有优厚 主同朝为官 ; 二是节帅入朝为相 , 又提拔其旧僚入
待遇 ,而方镇使府僚佐的任用采取奏请辟署制 , 用 朝任官 , 宾主同在朝廷 , 甚至有同为相者 。权德舆
人权基本上决定于府主 。对于汲汲于仕途而苦无 《杜佑墓志》说杜佑 :“凡推毂之士 , 由幕廷而奋迅
出路的士人来说 , 延聘其入幕充职 , 一下子改变了 者 ,近于百倍 。将相六职 ,左右曹台 ,以至列藩二千
生活无着的境遇 , 为日后的升迁创造了条件 , 他们 石 ,不可胜书 。 ”[4 ] (P2275) 可见在朝廷里杜佑宾主相
对府主常常充满感恩戴德之情 。在方镇使府节帅 处者人数之多 。据刘禹锡《子刘子自传》 记载 : 刘禹
与僚佐之间不是一般的上下级关系 ,而是互为宾主 锡先是在杜佑淮南节度使幕 , 杜佑入相 , 刘禹锡调
[5 ] (P392)
与知己 ,互相倚重和敬慕 。正如韩愈所说 “ : 布衣之 补京兆渭南主簿 ,第二年 ,擢为监察御史 。 刘
士身居穷约 ,不借势于王公大人则无以成其志 ; 王 禹锡正是宰相旧僚入朝为宪官 。此类情况 ,在唐后
公大人功业显著 , 不借誉于布衣之士则无以广其 期是很普遍的现象 。
名。 ”[1 ] 在唐代方镇幕府中 ,宾主之间还存在着各种 原来互相倚重情深意厚的宾主如果同朝为官 ,
众所周知的姻亲故旧关系 。由于幕府的用人权基 结为朋党在所难免 。知恩图报的观念容易造成个
本上掌握于府主之手 , 从私人情谊上 , 他当然要尽 人恩爱凌越于政治向背之上 , 在幕为宾主或同僚 ,
量安排自己的姻亲故旧 ; 而从事功上考虑 , 他既要 同朝为官就难免不呼吸与共 。柳宗元《送赵大秀才
辟请有才能有声望的人佐统戎务 ,又要僚属在政治 往江陵谒赵尚书序》开篇即云 “ : 士之知感激许与 ,
上和情感上为己心腹 。因此 ,辟请姻亲故旧入幕势 常欲 以 有 报 为 志 者 , 则 凡 志 乎 道 者 , 咸 愿 为
在难免 。对这种现象 , 当时有人提出过异义 , 认为 之。 ”[6 ] (P608) 这种感念和思报旧恩的思想如果仅仅
应该加以限制 。但德宗时沈既济却说 “ : 纵其间或 停留在个人关系方面 , 那是一种“义”气 , 历来受到
[2 ] (P448)
有情故 ,大举其例 , 十犹七全 。 ” 对此朝廷始 人们的赞扬 。而一旦渗入政治生活的领域 ,个人的
终采取不加干涉的态度 , 所谓“能报所知 , 能用所 私爱成见便会导致政治举措的偏误 , 轻者互通关
用 ,在尔宾主 ,予不与焉 。 ”[3 ] (P492) 在方镇使府中 ,府 节 ,彼此照应 , 重者互相胶固 , 党同伐异 , 个人恩爱
主与宾佐长期共事 ,往往情深意厚 ,事久胶固 。 就转变为政治朋党 。据《旧唐书・李涵传》记载 : 大
我们知道 ,唐代节镇是宰相回翔之地 , 不少节 历十一年 ( 776) ,李涵已由浙西观察使入朝 ,拜谏议
帅往往出将入相 。节帅对朝廷用人有举荐权 ,宰相 大夫 , 而后又兼京畿观察使 。吕渭随李涵入朝 , 任
有很大的用人权 , 他可以提拔自己的旧僚入朝任 殿中侍御史 ,又任李涵京畿观察使判官 。德宗即

[ 收稿日期 ] 2002 - 09 - 06
[ 作者简介 ] 石云涛 (1957 - ) ,河南太康人 ,史学博士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唐代历史与文学 。

・89 ・
・90 ・
・91 ・
・92 ・
也有辱沉 。而他们的“气节” 总能得到同情和赞扬 。 授御史 、拾遗等要职的 。只因他与李丞相是甥舅关
倒是像李商隐这样 ,被大家认为在立场上出现过反 系 ,是直系亲属 ,应该避嫌 ,于是只得任广文馆博士
复的人 ,就得不到任何一方的重用 , 还要背上忘恩 的闲职 。宣宗朝宰相与拾遗在幕府宾主关系上建
负义的骂名 。 立回避制度 ,显然是将这种任官中的直系亲属回避
幕府宾主同在朝为官 , 起初是为人称羡之事 , 制度移用而来 。根据裴氏《东观奏记》 中的记载 ,我
常常传为美谈 。但宾主之间的特殊关系在朝廷中 们认为 ,这种回避制度应该是在大中十一年 ( 857)
的不良作用 ,最终还是引起朝廷关注 。裴庭裕《东 确立的 。我们知道 , 牛李党争持续四十余年后 , 至
观奏记》 卷中记载 : 宣宗朝才告结束 ,宣宗时建立宰相与旧僚之间的回
  ( 宣宗) 以左拾遗郑言为太常博士 ,郑朗自 避制度 ,正是有惩于在此之前宾主结为朋党的教训
御史大夫命相 。朗先为浙西观察使 ,言实居幕 而采取的措施 。不过宣宗以后 , 唐朝进入晚期 , 各
中 。朗建议 : 以谏官论时政得失 ,动关宰辅 ,郑 种制度渐次崩坏 ,这种宾主回避之制实际上很难得
言必囊括行迹 , 请移为博士 。至大中十一年 , 到有效的落实 。
崔慎由自户部侍郎秉政 ,复以左拾遗杜蔚为太
常博士 ; 蔚亦慎由旧僚也 。踵为故事 。至理之 [ 参  考  文  献 ]
[15 ] (P115)
代 ,动循至公 ,后代方之难矣 。 [1 ] 马其昶 1 韩昌黎文集校注 : 卷三 [ C]1 上海 : 上海古籍出
所谓“囊括形迹”即避嫌之意 。方镇僚佐入朝为拾 版社 ,19861
遗者 , 本是常例 。宰相乃节帅入相 , 引旧僚为谏官 [2 ] 通典卷十八 : 选举六 [ Z]1 北京 : 中华书局 ,19881
或宪官 ,一直是朝廷里司空见惯的事 , 从来还没有 [3 ] 樊川文集 : 卷十九 [ C]1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1
提出过异议 。拾遗为谏官 , 其职责是论时政得失 , [4 ] 全唐文 : 卷五百五 [ C]1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1
因此他们的工作常常是针对宰相施政进行的 。宰 [5 ] 刘禹锡集 : 卷三十九 [ C]1 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51
相如果与拾遗为僚旧 , 当时政有缺失时 , 他们有可
[6 ] 柳宗元集 : 卷二十二 [ C]1 北京 : 中华书局 ,19791
能碍于宾主旧情而不便直言 ,甚至有知恩图报掩过
[7 ] 旧唐书・
吕渭传 .
饰非之处 , 那就是朋党的萌芽 。宣宗即位 , 力避朝
[8 ] 文苑英华 : 卷九五七 [ Z]1 北京 : 中华书局 ,19661
臣结为朋党 ,因此原府主一旦为相 ,为避嫌疑 ,主动
李珏传 1
[9 ] 旧唐书・
提出宰相应当与拾遗官在宾主关系上有所回避 。
[10 ] 唐代墓志汇编 [ Z]1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1
此事由郑朗最早发起 ,崔慎由继之 ,终于成为定制 。
[11 ] 文苑英华 : 卷九四三 [ Z]1 北京 : 中华书局 ,19661
唐代宰相与谏官不得为亲故 ,本是唐代职官制度的
[12 ] 樊川文集 : 卷九 [ C]1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1
一个重要内容 ,这是一种回避制度 。毕讠咸《卢就墓
[13 ] 李商隐 1 题注 [A ]1 全唐诗 : 卷五四一 [ Z]1
《九日》
志》记载 “ : 开成初 , 自襄阳从事拜雩阝县尉 , 校理中
李商隐传 1
[14 ] 旧唐书・
秘书 ,无几 , 居父丧去官 。开成末 , 李公任宰相 , 以
[15 ] 裴庭裕 1 东观奏记 : 卷中 [M]1 北京 : 中华书局 ,19941
卢氏甥有嫌 , 不得为御史 、 拾遗 , 旬月除广文馆博
士”[10 ] (P2299) 这段话意谓卢就丁忧服除 ,本来是可以 [ 责任编校 : 樊建莹 ]

The influence of the relation bet ween the leaders and the staff
members in the Office of the Military Governors on Niu - Li political
group struggles in the late Tang Dynasty

SHI Yun - tao


(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University ,Beijing100089 ,China)

Abstract :The leaders and the staff members were on very intimate terms in the Office of Military Governors in the late
Tang Dynasty. If the leaders and the staff members went into the imperial court and worked together they would become
one political group very easily. During the forty years of Niu - Li group struggles in the late Tang Dynasty ,the situation
of being leaders and staff members out of court and cliques in court was obvious and both Niu group and Li group sup2
ported its own group and attacked the other in court . Therefore ,it can be asserted that the system of the Office of Mili2
tary Covernors played a bad role in the group struggles in the imperial court . The challenge system established in the
period of Xuanzong should have been a measure taken as a result of former lessons.
Key words :The Offices of the Military Governors ; relation between the leaders and the staff members ;Niu - Li politi2
cal group struggles
・93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