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读多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

宋辽金卷 、
元代卷 、
明代卷 、
清代卷 31

近年出土的资料 ,重新探讨了武器的编年 ,以此作为“揭示中原地区各时期武器的形态及使用


情况 ,并与周边地区进行比较 , 把握商代势力所及范围 、
商与其他集团之间的关系”的基础研
究 。今井晃树的后两文注意到未被盗掘的殷墟墓葬出土了具有同样铭文的铜器 ,以及具有相
同形制和纹饰的这类铜器出土数量很多而且收藏品中也有很多的现象 ,指出这类铜器可能是
由王室管理的作坊生产 ,然后流通到各地的 。林巳奈夫文以鸱 神为中心 ,考察了史前至汉代
造型中眼的形态 ,揭示了鸱 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特点 ,得出了鹫与鸱 的眼是采用与“良渚
文化中象征太阳的眼相同的大眼角和外眼角下垂的造型来表现的”这一结论 。广川守文依据
迄今为止实测到的收藏品的数据 ,讨论了殷墟后期到西周中期流行的觚形尊腹部尺寸的规格
化 。这是从新的角度利用实测图进行研究的开创性论文 。
此外还有中岛敏夫的《中国神话人物资料集》( 汲古书院) ,它是为揭示历史与神话的真实
面貌而收集的有关先秦时代三皇五帝夏禹的基础性文献资料集 。
赘言 。用于研究的出土资料大大增加 ,使用电脑来处理这类资料也日趋普及 ,但是出土资
料的偏在性 、偶然性以及电脑的机械处理所造成的极端片面性可能会构筑起被歪曲了的历史 。
这些忧虑并非空穴来风 。若想缓和这种忧虑 ,恐怕只有运用传统的古典研究手法了 。克服忘
却的危机 ,继承悠久的研究传统和积累起来的研究成果 ,并且在综合研究方面 ,有必要再次强
调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作为一种治学方式 ,站在“疑古” 或“释古” 的立场上 ,如何运用文献的问
题被再次提了出来 。无论采取何种立场 ,逐字逐句研读原书 、 原典 ,将之与出土资料进行逐一
对比 ,这种认真的态度或许会被世人视作“时代的错误”,因而令人倍感辛酸 ,但是我们仍然痛
感有其必要性 。拙见是 : 归根结底 ,重视出土文物资料的方向今后是不会改变的 ,但是作为中
国史的研究 ,有必要将重视已经积累起来的文献研究这一方向纳入到我们的视野之中 。
译自〔日〕《史学杂志》
第 111 编第 5 号 ( 2002 年 5 月 20 日发行)
《2001 年的历史学界 —
——回顾与展望》

读多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
宋辽金卷 、
元代卷 、
明代卷 、
清代卷
佳  木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北京  100732)

  早在 80 年代 , 白寿彝先生就指出 , 应当 国史学思想通史》 又由黄山书社发行 ,今已刊


特别重视史学思想史 。十年来 , 吴怀祺先生 出宋辽金卷 ( 吴怀祺撰) 、元代卷 ( 周少川撰) 、
在这个领域辛勤地耕耘着 , 1992 年出版了 明代卷 ( 向燕南撰) 和清代卷 ( 王记录撰) 。获
《宋代史学思想史》,1996 年出版《中国史学 读之后 ,可以看出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思想史》,2002 年 , 吴先生主编的多卷本《中 一、
把握史学思想的时代特色 ,展现史学
32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3 年第 7 期

思想的时代精神 。在宋辽金卷 , 作者认为 , 与面 ,整体与个案的贯通和融汇 ,这种多角度


“宋代史学思想的明显的时代印记是理性思 的探索 ,展示了史学思想完整的发展历程 。
维发达”( 本书第 2 页) , 因此 , 全篇以史学与 三、 实现了史学思想与社会史 、学术史的
理学 ,易学与史学之间的互动关系贯穿 ,并通 结合 。这四卷《中国史学思想通史》中 , 史学
过欧阳修 、二程 、
朱熹等人的史学思想表现出 思想与学术史结合的最突出表现是重视史学
来 。作者设“辽代社会与史学思想”“ 、金代史 思想与理学 、 经学的辩证联结 。“宋代史学在
学思想” 两章 ,以开阔的视野 ,审视了辽 、 金史 同理学又联系又矛盾中向前发展”( 宋辽金卷
学思想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 第 19 页) ,元代理学北传 ,为历史领域的理性
以及契丹 、汉族先民关系认同的历史意识 ,发 思辨提供了哲学依据 , 程朱“心性说”被引入
掘辽金史学中的民族精神 。元代卷则“从时 史学 。反之 ,史学又为理学提供了经验和事
代特征入手”( 本书第 21 页 ) , 探索了元代史 实上的依据 。明代程朱理学向陆王心学转
学的世界性意识 ,民族观中冲破“夷夏之辨”, 变 ,极大改变了明代的思想格局 ,构成了明后
强化民族同源 , 天下一家的特色 , 论史求理 , 期史学思想兴起的思想背景 。清代汉学与宋
发展了通变史观等理学 、 心性之学在史学中 学斗争 、合流的复杂状况也引起史学思想特
的反映 。明代卷则分史学思想的发展为前 、 点的复杂变化 。这说明哲学思潮与史学思想
后两个时期 , 前期着重探讨史学思想和政治 有着密切的联系 。
的关系 ,以见空前强化的专制制度在史学发 四、
展示了史学思想的社会价值 。探讨
展中打上的深深烙印 。后期展现了与激烈动 历史的运动形式和规律 , 研究历史兴衰的理
荡的时代相应的黜虚征实史学思潮 、 经世史 论是多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的重要内
学思潮 、启蒙史学思潮的并起 、
发展演进 , 兴 容 。其中所展现的历代各种历史兴衰论的特
衰嬗递 ,相互激荡相互影响 。清代卷中阐明 征 ,把史学思想的研究引向深入 。
清代史学思想表现出与宋明极不相同的特 经世致用思想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 ,
点 ,清初力纠宋明理学空疏 ,反思明亡的历史 也是《中国史学思想通史》各卷浓墨重染之
教训 ,反映为经世与考实的史学思想 ,与乾嘉 处 。历代史学家们关心国家 、民族命运 ,倡导
汉学相应的是征实求真 , 实事求是的史学思 济国利民 ,祖国统一 ,主张从现实出发研究历
想 。嘉道之际 ,风会所趋 ,边疆史地学异军突 史 ,思考社会危机的出路 、
解决社会问题的办
起 ,体现出强烈的经世意识和“睁眼看世界” 法的种种忧国情怀跃然纸上 。
的世界意识开始形成 。 已经出版的四卷《中国史学思想通史》 大
二、
贯通 、
融会 , 展现史学思想完整的发 量征引了宋 、元、
明、清的文集 ,原始资料积累
展历程 。全书重点论述史学思想是史学史中 丰富 ,避免了空洞的评论 , 做到了材料充实 ,
的重要内容 , 将史学家 、 思想家 、
政治家的史 持论有据 , 且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一斑可窥
学思想 、历史观放在一起考察 ,进行总结和概 全豹 《中国史学思想通史》
, 其他各卷本 ( 先秦
括 ,继承吴先生 1996 年《中国史学思想史》的 卷、汉代卷 、三国魏晋南北朝卷 、 隋唐卷 、
近代
撰著思想 。各卷以社会背景 、 各朝代史学思 前卷 、近代后卷) 也出版在即 , 我们深切地期
想的总体发展线索为铺陈 ,以人物 、 史籍的史 待着丰厚的民族史学遗产通过整理后的精彩
学思想 、历史观为深入剖析的对象 ,做到了点 再现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