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

46 《中国文化研究》

2003 年春之卷

钱钟书《宋诗选注》
的文献价值及文献疏失
王兆鹏

提  要  本文主要讨论钱钟书《宋诗选注》的文献价值 ,并提出“钱注宋诗”
这一品牌 ,
以与《钱注杜诗》 相辉映 。钱注宋诗不仅选源异常丰富 ,引用 、
提示的文献特别多 ,而且注
意辑补佚作和考证文献真伪 ,具有独特的文献价值 。但也有不符合文献规范的疏失 ,诸如
校勘异文不交代出处 ,擅改原文而无版本依据等 。
关键词  钱钟书  
《宋诗选注》 钱注宋诗  文献价值

在杜诗学史上 ,有千家注杜之说 ,但书名冠以笺注者姓氏而且得到学界认可的 , 似乎


只有《钱注杜诗》 一家 。其实钱谦益笺注的杜甫诗集 ,最初的书名并不是《钱注杜诗》,而是
《杜工部集》,直到 20 世纪初 ,才将书名改为《钱注杜诗》①。此后 ,人们习惯上称钱氏注本
为“钱注杜诗”,这是对钱注本特色和价值的认同肯定 ②。
援《钱注杜诗》 之例 ,兹将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简称为“钱注宋诗”,以与《钱注杜
诗》后先辉映 。
再版 20 多次 ③ ,深受海内外读者的
钱注宋诗自 1958 年印行以来 ,大陆和港台已重印 、
欢迎 。在 20 世纪以来出版的宋诗选本中 , 钱注宋诗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一种 , 不仅销量
大 ,而且影响的时间长 。从问世至今 ,一直受到海内外学者的关注和好评 ,直到现在 ,中国
内地仍有不少专题论文来讨论它 ④ ,日本还经常举办“钱钟书《宋诗选注》读书会”⑤。现在

① 钱谦益笺注的杜甫诗集 ,康熙六年 ( 1667) 季氏静思堂初刻本题作《杜工部集》二十卷 。清宣统


二年 (1910) ,顺德邓氏风雨楼排印本《汇刻钱牧斋五种》据静思堂原刻本重刊 , 始题作《钱注杜诗》。此
后 ,1958 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本 ( 据静思堂原刻本校点) 亦题《钱注杜诗》,1979 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再版时仍之 。
② 关于 《钱注杜诗》 的特色 ,可参郝润华《〈钱注杜诗〉 与诗史互证方法》,合肥 : 黄山书社 ,2000 。
③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年 9 月北京第 1 版 ,至 2002 年 7 月已重印 18 次 ,累计 242325 册 ( 据人民文
学出版社总编室 2002 年 7 月统计 。承该社古典文学编辑室编审宋红女士电告 ,谨此 谢) 。北京三联书
店 2000 年出版的繁体字本《钱钟书集》 和 2002 年出版的简体字本《钱钟书集》,也都收录了《宋诗选注》,
并单册零卖 。另外港台版本至少有 5 种 : 香港天地图书出版公司 1990 年版 、 台湾学海出版社 1979 年版 、
木铎出版社 1980 年版和 1987 年版 、 书林出版社 1990 年版 。
④ 如马晓斌 《〈宋诗选注〉 论比喻 : 钱钟书比喻说研究之二》《语言研究》 , 1999 年增刊 ; 向以鲜《版本
传播与选诗态度 : 关于钱钟书〈宋诗选注〉 中一个看法的考辨》《四川大学学报》, 2000 年第 3 期 ; 吕明涛 、
宋凤娣《钱钟书〈宋诗选注〉 注释体例探析》《西北师大学报》
, 2001 年第 3 期 ; 李洲良《钱锺书论宋代诗人 :
读〈宋诗选注〉 札记》《宁夏大学学报》
, 2001 第 3 期 ; 李洲良《由〈宋诗选注〉 看钱锺书的选诗标准》《佳木 ,
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 年第 3 期 ; 李洲良《诗与史 : 论钱锺书在〈宋诗选注〉 中对诗 、 史关系的阐释》,
《学术交流》 2001 年第 5 期等 。
⑤ 参见日本宋代诗文研究会编《橄榄》 第八号 ( 1999 年 12 月 )《研究会 报》, 第 210 页 ; 第九号
(2000 年 12 月)《研究会 报》,第 291 页 。
钱钟书《宋诗选注》
的文献价值及文献疏失 47

的学术界通常都不把普及性的选本当作“学术著作”看待 ,而钱注宋诗却被海外内外学者

“公认为宋诗的最有价值的注本”“权威性的参考文献”
, “别具学术风采的诗学专着”
, 。
这是很奇特的现象 ,值得深入探讨 。
在我看来 ,钱注宋诗作为当代选本学一个重要品牌 , 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和影响 ,
本文主要讨论其文献价值及相关文献问题 。

一、
文献价值
钱注宋诗的文献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一是选源异常丰富 , 二是引用 、
提示的文
献特别多 ,三是注意辑补佚作和考证文献真伪 。
今人选注古典诗歌 ,一般都不太重视“选”。通常是找几种前贤今人的相关选本 ,按照
自己的需要 ,从中“选”
出若干首 ,便组装拼合成一种“新”选本 。这样的选本 ,选源既陈旧
有限 ② ,又是在前人划定的圈子内重新组合 ,也就不可能发现 、
挖掘出新的作品 ,所选作品
虽然也可能是名篇佳作 ,但缺乏新鲜感和“原创”
性 ,自然也不会有多少学术含量 。
钱注宋诗则不依傍前人 ,而广寻选源 ,在超量查阅宋代诗学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精心的
选择 。20 世纪 50 年代选宋诗 ,条件远不及现在 ,那时没有《全宋诗》可资利用 “得去尽量
,
翻看宋诗的总集 、
别集以至于类书 、 方志等等”③。早在编著《宋诗选注》之前 , 钱先
笔记 、
生就对宋诗的文献下过相当深的工夫 ,撰有《宋诗纪事补正》④。而在作《宋诗选注》时 ,又
进一步在文献的整理上花了大力气 。最近杨绛先生告诉王水照先生说 ,钱先生“没有从选
本到选本 ,而是从各类总集 、 ”⑤ 笔者初步统
别集中直接选诗 ,几乎把宋人集子都看完了 。
计 ,钱注宋诗直接征引过的宋诗总集有 11 种 、
宋代诗文别集 169 种 、
类书 8 种 、
宋人笔记
45 种 、
宋人诗话著作 20 种 ,方志 2 种 。这还不包括那些查阅过而没有征引的宋人著作 ,
也不包括已征引的宋以后和宋以前人的著作 。像《永乐大典》
和《说郛》
这样的“大部头”

都多次征引 。书中征引的宋人别集中 ,有相当一部分 ,即使是专门从事宋代文学研究的学
者 ,也未必读过 。其中诸如陶弼《邕州小集》、
金君卿《金氏文集》、
史尧弼《莲峰集》、
员兴宗
《九华集》、
许及之《涉斋集》、
赵汝 《野谷诗稿》、
陈元晋《渔墅类稿》、
华岳《翠微南征录》、
裘万顷《竹斋诗集》、
罗与之《雪坡小稿》、
吴元伦《兰皋集》、
陈普《石堂先生遗集》、
文 《潜

① 王水照 、内山精也《关于〈宋诗选注〉的对话》《文史知识》 , 1989 年第 5 期 ,第 23 页 ; 又载日本宋


代诗文研究会编《橄榄》 第四号 1991 《钱钟书〈宋诗选注〉の  み方 ———王水照教授 ( 复旦大学中文系 )
( )
に闻 く》,第 220 页 、
第 218 页 。
② “选源”,是同门学兄萧鹏博士在其博士论文 《群体的选择 ———唐宋人选词与词选通论》中提出
的一个概念 ,意指编选者所依据的文献范围和来源 。台北 : 文津出版社 ,1992 ,第 152 页 。
③ 《宋诗选注・ 序》,北京 : 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2002 ,第 21 页 。本文所引《宋诗选注》,俱据此
本 。后文一般括注页码 ,不另出注 。
④ 参 《钱钟书先生未刊稿〈宋诗纪事补正〉摘抄》《新宋学》 , 第一辑 ,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1 , 第 1 —
24 页 ; 杨绛《记〈宋诗纪事补正〉 》《读书》
, 2001 年 12 月号 。
⑤ 见王水照 《钱钟书先生与宋诗研究》《文汇报》 , 2002 年 4 月 6 日 ; 又载《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2002 年第 7 期 。按 ,据刘永翔先生考查 ,钱注宋诗所选篇目绝大多数都见于《宋诗钞》《 、宋诗钞补》《 、宋
诗纪事》 和《宋百家诗存》 四书 ,钱先生并没有“费心力去搜求沧海遗珠”( 刘永翔《读〈宋诗选注〉》《钱钟 ,
书研究集刊》 第二辑 ,上海三联书店 2000) ,与杨绛先生所说“从各类总集 、 别集中直接选诗” 有些出入 。
48 《中国文化研究》
2003 年春之卷

山集》、俞德邻《佩韦斋文集》和周南《山房后稿》等 ,老实说 ,笔者本人至今既未翻阅过 ,也


很少见有人引用过 。这么大的文献查阅 、 引用量 , 似乎不是在编“宋诗选”, 而仿佛是要编
“全宋诗”。编一个中小型的选本 ,却寻找利用这么大的选源 ,恐怕是前无古人的 。宋代王
安石编《唐百家诗选》,自称是据宋敏求 ( 次道)“家藏唐诗百馀编”“择其精者” 而成 ,自豪得

了不得 ,宣称“欲知唐诗者观此足矣” 。明人杨慎编选《词林万选》, 也号称是从“家藏”
“唐宋五百家词”中选出 ②。然就选源的文献量而言 ,这两种选本都无法与钱注宋诗相比 。
钱注宋诗的文献价值 ,在现当代的宋诗选本乃至整个古典诗歌的选本中都是无与伦比的 。
书中引用的文献 ,如果整理出来 ,既可作为宋诗研究的基本书目 ,也可用作研究宋诗的资
料指南 。
钱先生在注解中 ,还常常用“附带一提”( 第 371 页 ) 的方式 , 有意识地提示 、
指点某一
问题的资料线索 。如第 297 页注陆游《书愤》
诗的“楼船夜雪瓜州渡”,涉及到采石矶大捷 ,
钱先生在括注里说“宋诗里关于这个战役的最详细的记载是员兴宗《九华集》卷二《歌两
淮》”。要研究宋诗与战争 ,研究宋诗反映采石矶大战的情况 ,我们就可以按照注中的提示
去查阅员兴宗的《歌两淮》。又如第 462 页汪元量小传里告诉我们 , 在宋代遗民写亡国的
诗歌里 ,以汪元量《湖州歌》 九十八首和俞德邻《京口遣怀》一百韵算规模最大 。要了解宋
末亡国的“诗史” 记录和遗民对待亡国的态度 ,我们又可以据此去读俞德邻的长诗 ,并且可
以拿来跟汪元量的《湖州歌》 做个比较 ,看彼此在思想态度和艺术表现上有什么不同 。又
比如第 10 页王禹 《寒食》诗的注解里 ,钱先生特意引录日本斋 谦《拙堂文话》卷八的统
计 ,说《清明上河图》 里一共画了 1643 个人物和 208 头动物 。
《拙堂文话》是古代日本人的
著作 ,经查有日本文政十三年 ( 1830) 古香书屋印本 ( 台湾文津出版社 1978 年有影印本 ) 。
别说一般读者 ,就是宋代文学研究的专家 , 知道这本书的恐怕不多 , 更别说找来阅读了 。
不是钱先生的征引 ,我们就很难见到也不可能利用《拙堂文话》 里这则资料 。
钱先生有时则是专门开列专题书目 ,以便读者进一步研讨 。如第 63 页关于曾巩会不
会做诗的争论 ,注解中开列了宋明清三代 11 种讨论这一问题的书名篇目 : 孙觌《鸿庆居士
集》
卷十二《与曾端伯书》、刘克庄《后村大全集》 卷一百七十五 、
方回《瀛奎律髓》 卷十六 、

《隐居通议》 卷七 、
杨慎《升庵外集》卷七十八 、贺裳《载酒园诗话》卷五 、
王士祯《池北偶
炎》 卷十四 、何焯《义门读书记・元丰类稿》卷一 、
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四 、方东树《昭昧詹
言》 卷一 、姚莹《后湘诗集》卷九《论诗绝句》、
杨希闵《乡诗摭谭》卷三 。如果我们按照注中
提供的这些资料目录去阅读 ,可以整理出一篇关于曾巩“会不会作诗”之争的论文 。另如
第 51 页评论李觏《哀老妇》时涉及到宋代妇女改嫁的问题 ,注解中列引了 6 家清人讨论宋
代妇女改嫁问题的资料 。如果读了这些资料 ,对于我们认识李清照的“改嫁”问题将大有
帮助 。
需要注意的是 ,钱先生不可能在一个简短的注解里将所有的专题资料全部列出 ,利用
钱注宋诗提供的资料时 ,还应注意以此为基础 , 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 。比如 , 曾巩能否做

①《王荆公唐百家诗选》卷首《王荆公唐百家诗选序》,沈阳 :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0 ,第 1 页 。


②见《词林万选》卷首任良 序 , 明末毛氏汲古阁刻《词苑英华》本 。按 《四库全书总目》 , 卷二百
《词林万选提要》已辨其浮夸不实 ( 北京中华书局 1983 年影印本 ,第 1832 页) ,因为唐宋词集压根没有“五
百馀家”。
钱钟书《宋诗选注》
的文献价值及文献疏失 49

诗的问题 ,除了上述列举的资料外 , 陆九渊《象山集》卷十七《与沈宰》①、 费衮《梁溪漫志》


② ③
卷七《作诗当以学》 、 赵与时《宾退录》卷六 、 李东阳《怀麓堂集》 卷四十一《书愧斋唱和诗
序后》、 杨慎《升庵集》 卷五十五《曾子固诗》、 郑方坤《全闽诗话》卷七《王慎中》、 谢 《江西

通志》 卷一四三载何乔新《书元丰类稿后》等书中也有记载 。而南宋陈思《海棠谱》卷上
所载 ,更是一个常被人引用的著名故事 “ : 刘渊材谓人曰 ‘: 平生死无恨 ,所恨者五事耳 。’

问其故 ,渊材欲说 ,敛目不言 , 久之 , 曰 ‘
: 吾论不入时听 , 恐尔曹轻易之 。
’问者力请 , 乃答
曰‘
: 第一恨鲥鱼多骨 ,二恨金橘太酸 ,三恨莼菜性冷 ,四恨海棠无香 ,五恨曾子固不能诗 。 ’

闻者大笑 。渊材瞠目答曰 ‘: 诸子果轻易吾论也 。 ’” 这个好玩的故事 , 钱先生可能没有
注意到 ,否则他肯定会“附带一提”,以增加点阅读的趣味 。
要进行宋诗接受史 、影响史的研究 ,也可以从此书找到大量的资料 。钱先生在注解里
常常会指出 ,这首诗是学前人的哪首诗 , 或者与前人哪些诗相近 , 后人又是怎样模仿 、 借
鉴 ,借鉴中又有怎样的变化 。有时一个注解就相当于一首诗的接受简史 。如郑文宝《柳枝
词》 注 ,先说“这首诗很像唐朝韦庄的《古离别》‘
: 晴烟漠漠柳   ,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
玉鞭云外指 ,断肠春色是江南 。 ’
”并指出郑诗的三四句“比韦庄的后半首新鲜深细得多
了”。然后又一一论述后来的作家怎样“仿效它”,又是怎样变化的 “ : 周邦彦甚至把这首诗
整篇改为《尉迟杯》词 :‘无情画舸 , 都不管 、 烟波隔前浦 。等行人醉拥重衾 , 载得离恨归
去。’《
( 清真词》
卷下 ) 石孝友《玉楼春》词把船变为马 ‘ : 春愁离恨重于山 , 不信马儿驼得
动。’《
( 全宋词》卷一百八十) 王实甫《西厢记》里把船变成车”“陆娟 , 《送人还新安》又把愁
和恨变成‘春色’ ”( 第 4 - 5 页) 创作上的推陈出新 ,接受史上的传承与变化 , 在这里都得
到了清晰的呈现 。又如第 152 页 ,为说明唐庚《春归》 诗“无计驱愁得 ,还推到酒边”二句的
来源和影响 ,钱先生一口气列举了宋代 13 位诗人的诗作和 9 位词人的词作 , 据此我们可
以写一篇《春归》 “接受史”
的小论文 。按照钱先生提供的资料和方法去研究一首诗的接受
史 ,将会开拓出许多新的研究课题 。读钱注宋诗 ,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利用书中所提供
的资料 。
钱注宋诗的文献价值不仅在于选源异常丰富 , 引用 、
提供的文献特别多 , 还在于常常
辑录增补佚文佚诗和考证所引文献的真伪 。这是一般诗歌选本无法企及的 。钱先生在
序言里说“宋人别集里的情形比唐人别集里的来得混乱 ,张冠李戴 ,挂此漏彼的事几乎是
家常便饭 。
”( 第 21 页) 因而他随时加以辨正 , 相关作者的佚文 、
佚诗也随时拈出 。序言中
就辨正了李壁《王荆文公诗笺注》误收的《竹里》诗 , 指出此诗原是僧显忠所作 ; 还辨正了
《宋诗钞》《
、宋诗纪事》 和《宋诗纪事补遗》
中张冠李戴 、 误收误题之失 。注解里更是随时考
辨和辑佚 ,如 :
第 33 页所选梅尧臣《考试毕登铨楼》,就是《宛陵先生集》漏收的佚诗 ,而被误收在《四
库全书》 本刘 《彭城集》 中 ,钱先生据晁说之《晁氏客语》
和南宋无名氏《爱日斋丛抄》 考定

① 《文渊阁四库全书》 本。
②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第 75 页 。
③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第 75 页 。
④ 以上四书 ,俱据《文渊阁四库全书》 本。
⑤ 《文渊阁四库全书》 本。
50 《中国文化研究》
2003 年春之卷

为梅尧臣作 ①。
第 88 页所选刘 《新晴》诗曾被误收入其兄刘敞的《公是集》中 , 钱先生据刘克庄《后
村先生大全集》 和祝穆《古今事文类聚》,考定为刘 诗 ②。
第 115 页指出秦观《淮海后集》卷上误收的《无题》绝句 ,实为苏轼的《南堂》
诗。
第 136 页提示郭祥正《青山集》续集所收诗几乎全是孔平仲的作品 ,亦如洪迈《野处类
稿》
误收朱松诗一样 。
第 138 页指出孔平仲《禾熟》
诗曾被误收入清初画家恽恪《瓯香馆集》 中。
第 169 页指出陈师道的名作《春怀示邻里》
被误收入清末翁同 《瓶庐诗稿》的“补辑”
里。
第 454 页顺便指出元贡性之的名作《涌金门见柳》, 被明人徐火勃《笔精》、
清钱谦益
《列朝诗集》误引作日本人诗 ③ ,又被袁枚《随园诗话》 误引作李金娥诗 。
辨伪正误 ,原本不是这种“普及性” 选本的任务 ,而钱注宋诗却不放过选注中涉及到的
任何错误 。这既体现出严谨精细的学术态度 , 更展现出选注者的渊博学识 。考辨宋人诗
作的互见 ,一般研究宋诗的学者花些功夫还能做到 ,而要在浩如烟海的清人诗歌里找出与
宋人互见的诗篇 ,不是通才博学的超级大学者是很难做到的 。
至于辑录 、 提示的宋人佚诗佚文也不少 ,前面提到的梅尧臣《考试毕登铨楼》, 就是一
首佚诗 ,其它如 :
第 139 页说 《瀛奎律髓》
, 和《事文类聚》所载张舜民《次韵赋杨花》④ ,张舜民《画墁集》
漏收 ;
第 470 页说 ,明程敏政《新安文献志》甲集卷五十所载方回《桃源行》, 是方回《桐江续
集》
未收的佚作 — ——此首《全宋诗》
方回名下尚未补入 ;
第 172 页指出李彭的《读山谷文》,其《日涉园集》未收 ,而见载于《锦绣万花谷》前集卷
二十六 ;
第 213 页说张 的《读黄山谷集》,其《紫微集》
失收 ,而被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
一七六所引录 ;

① 《全宋诗》 第 5 册第 3341 页已录作梅尧臣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


② 按 ,宋陈思《两宋名贤小集》 卷六十四刘 《公非集》《 ( 文渊阁四库全书》 本) 、
蔡正孙《诗林广记》
后集卷十 ( 中华书局 ,1982 ,第 428 页) 、
元刘 《隐居通议》 卷十一《唐宋诗意同》《 ( 文渊阁四库全书》 本) 亦
录作刘 诗 。又 ,此诗“补注” 中戴洪森指出 ,结句“偷开门户又翻书“《宋诗纪事》 , 卷十六“偷”作“径”,并
以为“径” 字义长 。其实 《后村先生大全集》
, 卷一七四 《
( 四部丛刊》本 ) 《 、古今事文类聚》后集卷二十一
《( 文渊阁四库全书》 本) 以及《两宋名贤小集》《 、诗林广记》《、隐居通议》“ , 偷”俱作“径”。刘埙《隐居通
议》 卷十一《唐宋诗意同》 云“
: 唐人诗云 ‘ : 昨日春风欺不在 ,就床吹落读残书 。 ’
刘贡父云 ‘ : 惟有南风旧相
识 ,径开门户又翻书 。 ’荆公云 ‘: 闲眠尽日无人到 ,自有春风为扫门 。 ’贺方回云 ‘ : 蜡屐旧痕寻不见 ,东风
先为我开门 。 ’四诗意虽相近 ,然论其自然 ,则荆公 、 贡父所作为胜 。 ”
兹录以备参 。
③ 贡性之此诗 ,钱注宋诗谓见于清“顾嗣立 《元诗选》二集辛集里《南湖集》”, 又说徐火勃 等引此
首作日本人诗 。明人徐火勃怎能引清人顾氏的《元诗选》? 此说不免令人生疑 。实则此诗的最早记载不
是《元诗选》,贡性之的《南湖集》 卷下 《( 文渊阁四书全书》 本) 早已收录 ;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卷十一
和俞弁《逸老堂诗话》 卷下也都收录 ,前书题作《湖上春归》(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第 167 页 ) ,后书谓是
“元人诗”,而不知作者姓氏 《 ( 历代诗话续编》,北京 : 中华书局 ,1983 ,下册第 1323 页) 。
④ 《全宋诗》 据《全芳备祖》 录作张舜民诗 ,题为《柳花》,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第 14 册第 9705 页 。
钱钟书《宋诗选注》
的文献价值及文献疏失 51

第 258 页说王迈的《贺林直院》,其《 轩集》
也没收录 ,而见载于类书《翰苑新书》续集
卷二中 。
这些佚诗佚文的提示 ,为编《全宋诗》《
、全宋文》
和研究这些作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线
索。

二、
文献疏失
钱先生记忆力超群 ,有的引文凭记忆录出 , 难免出差错 。就像明代大学者杨慎 , 博闻
强记 ,有关著述 ,多凭记忆 ① ,因没有检核原书而错失多多 ,以致他的同代人陈耀文写有一
本《正杨》② ,专门订正辨驳他的错误 。钱注宋诗引用的文献 ,也偶有疏忽失误之处 。
有时把不是佚诗而说成是佚诗 ,甚至张冠李戴 。如 :
第 56 页说《瀛奎律髓》
卷四所载陶弼《公安县》诗 《邕州小集》
, 漏收 。今查《两宋名贤
卷九十六《陶邕州小集》③ , 其中所录第二首即此诗 ; 而《全宋诗》据《宋人集・陶邕州
小集》
本所收陶弼诗 ,开篇即此首 ④。可见《公安县》
小集》 并不是陶弼诗集未收的佚诗 。
第 120 页说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后集卷十一所载蔡襄《北苑焙新茶》《蔡忠惠公集》
,
未收 。今检《苕溪渔隐丛话》
原书 《北苑焙新茶》
, 诗实为丁谓作 , 而非蔡襄诗 。
《苕溪渔隐
丛话》
原文是 “
: 建安北苑茶 ,始于太宗朝 。 ……其后大小龙茶 ,又起于丁谓而成于蔡君谟 。
谓之将漕闽中 ,实董其事 ,赋《北苑焙新茶》
诗 : ……此诗叙贡茶颇为详尽 ,亦可见当时之事
也 。又君谟《茶录序》
云 ……。 ”⑤ 蔡襄写的是《茶录序》, 而不是《北苑焙新茶》。因《北苑
赋新茶》 前曾提到蔡襄 ( 君谟) ,故误记为蔡作 。
所选佚诗 ,有的未必完全可信 。如 :
第 141 页所选张舜民佚诗《村居》, 就不一定可信 。此首一作舒 诗 , 钱先生据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引《复斋漫录》, 录作张舜民诗 。今按 ,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
八、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和吴 《优古堂诗话》俱作张舜民诗 ( 胡仔 、 吴 的记载实本吴曾
卷六则录作舒 诗 ⑥ ,宋陈思编《两宋名贤小集》卷九十《舒待
之说) ; 而张邦基《墨庄漫录》
制诗集》⑦、
清张豫章《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卷六十七 ⑧、
陈焯《宋元诗会》卷二十一 ⑨《
、宋
卷二十三亦录作舒 诗 λυg。钱注宋诗仅据《苕溪渔隐丛话》录作张舜民诗 ,还缺乏
诗纪事》
确证 。属张属舒 ,实难断定 。

① 《四库全书总目》 卷一一九《正杨提要》“ : ( 杨 ) 慎于正德 、


嘉靖之间 , 以博学称 , 而所作《丹铅录》
诸书 ,不免瑕瑜并见 ,真伪互陈 。又晚谪永昌 ,无书可检 ,惟凭记忆 ,未免多疏 。 ”
② 有 《文渊阁四库全书》 本。
③ 《文渊阁四库全书》 本。
④ 《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第八册第 4981 页 。
⑤ 北京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 ,第 82 页 。按 ,此首 《全宋诗》第 2 册第 1146 页录作丁谓诗 ,是 。
⑥ 《文渊阁四库全书》 本。
⑦ 《文渊阁四库全书》 本。
⑧ 《文渊阁四库全书》 本。
⑨ 《文渊阁四库全书》 本。
υ
λg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第 582 页 。按 《全宋诗》
, 据《两宋名贤小集》亦录作舒 诗 ,北京大学出
版社 ,1999 ,第 15 册第 10400 页 。
52 《中国文化研究》
2003 年春之卷

第 4 页所选郑文宝的名作《柳枝词》,也不一定是郑文宝作 。此诗作者众说纷纭 ,一说


是张耒 ,一说是郑文宝 ,或说是孙冕 ,又说是唐郑仲贤 。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 卷十六说是张耒 ( 文潜 ) 诗 , 并说“王平甫爱而诵之”①。蔡正孙
《诗林广记》 后集卷七引《泊宅编》亦谓是张文潜诗 ②。何汶《竹庄诗话》卷十七亦据《复斋
漫录》 录作张耒诗 ,然其中所引《诗事》,则说是郑文宝诗 “ : 古今柳词 ,惟郑文宝一篇有馀意
也。”
“终篇了不道着柳 ,惟一‘系’ ”③
字是工夫 ,学者思之 。
祝穆《古今事文类聚》 前集卷二十五录此诗 ,署“孙冕”作 ,题为《绝句》。而同卷《脱胎
换骨》条下引《泊宅编》
又作张文潜诗 ( 所言与《诗林广记》 相同) ④。是一书而存两说 。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前集卷二十四引《蔡宽夫诗话》,也只是“或云”为郑文宝 ( 仲贤)
作 ,而未确定 “
: 有人客舍壁间见此诗 , 莫知谁作 。或云郑兵部仲贤也 。然集中无有 , 好事
者或填入乐府 。 ”⑤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五引《复斋漫录》( 按 《复斋漫录》
, 即
《能改斋漫录》后加按语云 “
) : 余以《张右史集》
遍寻无此诗 。
《蔡宽夫诗话》 以谓‘此诗尝有
人于客舍壁间见之 ,莫知谁作 ,或云郑兵部仲贤也 ,然集中无之 。 ”⑥ 是
’二说竟未知熟是 。
胡仔当时也无从判断究竟是谁作 。从宋人的记载来看 ,说是郑文宝作的 ,仅有《蔡宽夫诗
话》一家 ,而且还未肯定 。钱注仅据此说而定为郑文宝作 ,不完全可信 。
到了明代 ,杨慎又误此诗为唐人郑仲贤作 。其《升庵诗话》卷八《唐诗人郑仲贤》云 :
“余弟姚安太守未庵  ,字用能 ,酒边诵一绝句云 ‘ : 亭亭画舸系春潭 ,只待行人酒半酣 。不
管烟波与风雨 ,载将离恨过江南 。 ’ 兄以为何人诗 ? 余曰 : 按《宋文鉴》, 则张文潜诗也 。未
庵取《草堂诗馀》 周美成《尉迟杯》注云 ‘: 唐郑仲贤诗’。余因叹唐之诗人姓名隐而不传者
何限 ,或张文潜爱而书之 ,遂以为文潜之作耳 。 ”⑦ 今检明洪武本《增修笺注妙选群英草堂
诗馀》 后集卷上 ,周邦彦《尉迟杯》( 隋堤路)“载将离恨归去” 句注中确实引有“唐郑仲贤诗 :

‘亭亭画舸系春潭 ……。 ’” 看来 《草堂诗馀》
, 是据《蔡宽夫诗话》引录而将郑仲贤 ( 文宝)
误作唐人 ⑨ ,杨慎兄弟不辨 ,亦从之而误 。
此后 ,或作张耒诗 ,或作郑文宝诗 ,莫衷一是 。明人李 《宋艺圃集》
卷五 、
清张豫章等
υ
λ
g ϖ
λ
g
《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卷六十七 、 张景星等《宋诗别裁集》卷八 录作张耒诗 。今人李

①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第 466 页 。


②北京 : 中华书局 ,1982 ,第 355 页 。按 ,今传本方勺《泊宅编》( 北京 : 中华书局 ,1983) 无此说 。其
说实本《能改斋漫录》,所言《泊宅编》,或为误记 。
③ 北京 : 中华书局 ,1984 ,第 339 页 。
④ 《文渊阁四库全书》 本。
⑤ 北京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 ,第 161 页 。
⑥ 北京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 ,第 273 页 。
⑦ 《历代诗话续编》 本 ,北京 : 中华书局 ,1983 , 中册第 804 页 。此条又见杨慎《升庵集》卷五十八 ,
《文渊阁四库全书》 本。
⑧ 见《景刊宋金元明本词》,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影印本 ,第 448 页 。
⑨ 郑文宝曾仕南唐为校书郎 ,著有《江表志》 和《南唐近事》等 ( 参《宋诗纪事》卷四 《 、四库全书总
目》卷六六《江表志提要》) ,如称其为南唐人尚可 ,谓是唐人 ,则不确 。
g 二书俱据
υ
λ 《文渊阁四库全书》 本。
g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第 208 页 。
ϖ
λ
钱钟书《宋诗选注》
的文献价值及文献疏失 53

逸安等校点本《张耒集》 据《诗林广记》也录作张耒诗 ①。清厉鹗《宋诗纪事》卷


“佚文辑存”
四 ②、 卷一 ③、
郑方坤《全闽诗话》 王士祯《五代诗话》卷三 ④ 则俱据《蔡宽夫诗话》作郑文宝
卷下也认同作郑文宝诗 ⑤。
诗 。今人郭绍虞《宋诗话辑佚》 《全宋诗》于郑文宝和张耒名下
两收之 ⑥ ,不失为审慎的作法 。
钱汴宋诗在校勘上还时有不符合文献学基本原则的失范之处 。普及性的选本 , 一般
不要求作文字校勘 ,择善而从也未尝不可 。钱注宋诗常常作校勘 , 并出校记 , 本是严谨认
真的体现 ,但校记中有时不交代异文的文献依据 ,弄得人糊里糊涂 ,细心而想刨根问底的
读者不免失望 。如晏殊的《无题》,校注中说此题“一作‘寓意’
”( 第 21 页 ) , 但不说明哪些
版本或哪些书作“寓意”。钱先生像是故意要考查我们的读书量似的 ,留几个小题目让我
们去练习做做文献学的作业 。我老老实实地查书 ,才知道蔡正孙《诗林广记》后集卷九 ⑦、
卷一百十晏殊《萝轩小集》⑧、
陈思《两宋名贤小集》 方回《瀛奎律髓》卷五 ⑨ 录此诗是题作
《寓意》; 而何汶的《竹庄诗话》 卷十八则题作《寄远》λυg。这样的例子 ,在所选欧阳修和汪元
量诗中还比较多 ( 参第 41 页 、
第 43 页 、
第 468 页) ,好在这两位诗人的诗集现在都有了校
点本 λϖg,我们再用不着费力气去查核各本的异文了 。
有的原作有疑误之字 ,径改而不说明版本依据 λω
g
。如苏舜钦《城南感怀呈永叔》
“斫掘
寻凫茈”
的“茈”“泱荡莫可知”
, 的“泱”,原分别作“芘”和“决”,钱注宋诗“疑是误字”,没说
明版本依据就径改为“茈”
和“泱”。这种做法 ,比较“危险”,弄不好就改错了 。好在钱先生
英明 ,此处他没错改 。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宋诗钞》,此二字正分别作“茈”和“泱”,原
来这两个字要改也是有版本依据的 ,只是钱先生一时大意没去查核 。类似的“擅改”原文
的还不少 ,有的改得“不能令人心服 λξ
g
,甚至是改错了 。如萧立之《第四桥》首联“自折孤樽
擘蟹斟 ,荻花洲渚月平林”的“折”
字 ,钱注宋诗“疑是误字”而径改为“把”( 第 474 页 ) 。吴
世昌先生则认为“
‘折’
字不误 。
‘折’犹‘倾’也 。
‘折腰’谓倾其腰身 ‘心折’
, 犹云‘心倾’。

① 北京 : 中华书局 ,1990 ,第 966 页 。


②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第 90 页 。
③ 《文渊阁四库全书》 本。
④ 北京 :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9 ,第 162 页 。
⑤ 北京 : 中华书局 ,1980 ,第 402 页 。
⑥ 分别见 《全宋诗》 第 1 册第 640 页 ,第 20 册第 13419 页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
⑦ 北京 : 中华书局 ,1982 ,第 407 页 。
⑧ 《文渊阁四库全书》 本。
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第 227 页 。
υ
λg 北京 : 中华书局 ,1984 ,第 350 页 。
ϖ
λg 参李逸安点校 《欧阳修全集》,北京 : 中华书局 ,2001 ; 孔凡礼辑校《增订湖山类稿》,北京 : 中华书
局 ,1984 。
ω
λg 台湾杜松柏 《钱钟书〈宋诗选注〉 之评论》早已注意到此点 , 说 “ : 钱氏犯了颇为严重的校雠上的
错误 ‘ : 无据改字’— ——没有任何版本上的依据 ,竟然改正原诗句的文字 。 ”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主编《宋
代文学与思想》,台北 : 台湾学生书局 ,1989 ,第 82 页 。
ξ
λg 参连燕堂 《读〈宋诗选注〉》《读书》 , 1980 年第 8 期 ,第 69 页 。
54 《中国文化研究》
2003 年春之卷

‘折樽’ ”① 按 ,吴先生之说是 。我们可以补充宋人的两个用例来


谓倾樽中之酒以入盏也 。
证实吴先生的说法 : 一是北宋胡宿《文恭集》 卷三十三《谢郑都运》“: 奉折樽之礼 ,叨更仆之

延。” 二是南宋陆游《剑南诗稿》 卷八十一《睡起遣怀》“ : 摩挲困睫喜汤熟 ,小瓶自折山茶

香。” 这两处的“折”,义都同“倾”, 指倾酒樽 、
倾茶瓶 。擅改原文 , 原是校勘的大忌 。之
所以要特别指出 ,是提醒后来者不要连这些随意而有违文献学规范的地方也效法模仿 。
钱注宋诗引用文献的学术规范 ,有值得称道之处 。一般引文 , 都注明了出处 , 表明字
字有来历 ,事事有依据 , 从而给选本树立了一种良好的学术规范 。但书中所引数百种文
献 ,都没有注明版本依据 ,这一点也是应该说明的 。作为普及性选本 , 当然不要求其注明
引文的版本 ,但作为学术著作看待 ,若能注明版本就更理想完善 。因为古籍 ,不同的版本 ,
文字多有不同 ,卷数的分合也时有差异 。注明版本 , 既是为读者提供可靠的文本依据 , 也
便于读者检核利用 。
如果还要挑剔 ,此书在编排的“技术” 上也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那就是诗人的排列次序
时有错 乱 , 没 有 完 全 按 诗 人 的 生 年 次 序 排 列 。比 如 , 苏 舜 钦 ( 1008 —1048 ) 比 欧 阳 修
( 1007 —1072) 小 1 岁 ,却排在欧阳修的前面 ; 黄庭坚 ( 1045 —1105) 比秦观 ( 1049 —1100) 、张
耒 ( 1054 —1114) 、贺铸 、 唐庚 ( 1071 —1121) 都要年长 , 又被编列在唐庚之后 ; 宗泽 ( 1059 —
1128) 年长于徐俯 ( 1075 —1141 ) 、
吕本中 ( 1084 —1145 ) , 却编列在吕本中之后 , 不知何故 ?
又 ,贺铸生于 1052 年 ,夏承焘先生早在 1933 年发表的《贺方回年谱》④ 中就有考订 , 而钱
注宋诗仍沿用旧说定其生年为 1063 年 ,这原是应该改正的 。
这些本来也算不了什么大问题 ,只是因为钱注宋诗太绝妙“经典”,所以希望它能尽善
尽美 ,故不烦辞赘 ,提醒读者和出版社注意 。

( 作者通讯地址 : 王兆鹏  武汉大学中文系)

① 吴世昌 《词林新话》 附录《诗话》


第 118 则 ,北京出版社 ,2000 增订本 ,第 481 页 。按 ,同书《诗话》
第 84 、86 、
93 和 102 则 ,还指出了钱注宋诗注释方面的失误 ,可参 。
② 《文渊阁四库全书》 本。
③ 《四部丛刊》 本。
④ 原载 《词学季刊》 第一卷第二号 , 明智书局 ,1933 。后收入《唐宋词人年谱》,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
社 ,1955 年初版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年新 1 版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