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第 18 卷第 1 辑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V o l. 18, N o.

1
2003 年 3 月    Co llection s of E ssays on Ch inese H isto rica l Geog rap hy M a r, 2003

宋河清县名称与位置考辨
程 龙
(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历史地理中心, 北京, 100871)

提 要  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考订与辨析, 力图揭示宋河清县治名称及位置的发展演化
过程, 以澄清学术界对于相关问题的误解。 河清县是唐宋时期黄河重要渡口, 其县治设于黄河北岸
白波镇。 金代, 河清县废, 白波改称白坡。 河清县治始终位于黄河北岸, 而没有设于南岸的历史。
关键词  河清县 白波 白坡

唐宋时期, 黄河重要渡口孟津北岸曾置河清一县。河清县长期承担着黄河漕运粮食中转站
的重要职能, 宋代还曾在这里设置过发运使等漕运官吏。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河清县屡屡成为兵
家必争之地。 但河清县如昙花一现, 金代已不见于史籍, 唯唐宋史志的只言片语可资以查其发
展演化之踪迹。宋初, 河清县治曾发生迁移。《宋史・地理志》 载:“河清, 畿。开宝元年, 移治白
波镇”①。施和金曾对此考证说:
“白波”,《太平寰宇记》卷五与此同, 而宋会要方域五作“白陂” , 清康熙《孟津县
志》卷二引《宋志》又作“白坡” , 且云:“宋河清县城在治西十八里白坡镇, 太祖开宝初
自河北移此。” 此类乡镇地名, 当地人一般不会写错, 似应以“白坡”为是。 或宋时为白

波, 明清时书为白坡欤?
施文辨“白波”为“白坡”
之误, 并力图解释史籍记载互异的原因, 惜文章没有将问题全面而
深入地探讨下去, 其结论也有值得商榷之处。 因此, 这里就几个相关问题再做一番讨论。

一 名 称 辨

《宋会要辑稿》载:“河清县, ……开宝六年移治白陂镇……” 。施文仅注意到地名中的
“波”
、“陂”
之异, 却不察《宋会要》中河清县的移治时间“开宝六年” 与《宋史・地理志》所载之开
宝元年也存在着明显歧异。 检核其它史籍则可知应以《宋史・地理志》 为是。
《太平寰宇记》称:“河清县, ……大顺元年因戈毁坏, 移在柏崖院地权置, 皇朝开宝元年移

① 《宋史》卷 85《地理志一》。
② 施和金:《〈宋史・地理志〉补校考》,《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第 186 页。
下引施氏此文俱省称为“施文” 。
③ 《宋会要辑稿》 方域五。
・119・
在白波”①。《文献通考》载:“河清, ……宋开宝初移治……”②。“开宝”为太祖年号, 历经九载,
开宝六年已近中后期, 似不当言“开宝初”
。《文献通考》
的记载可与《宋志》
及《太平寰宇记》
相印
证。唐代于河清县置粮仓,“有柏崖仓”③,“其仓咸亨中考功郎中王本立置也”

。河清是唐代黄
河漕运的重要粮食中转站之一。开宝元年, 宋军攻伐北汉, 道由晋东南泽潞一线⑤。河清县恰位
于此路与黄河交汇点, 当为后勤粮食补给的重要枢纽。 唐所遗留的残破县城已不堪重任, 寻找
新县治应是迫在眉睫。综上, 河清县移治在开宝元年大致无疑。
“元”
、“六”
字形相近, 容易混淆,
《宋会要辑稿》
系因传抄致误。同样,“白陂”
的说法, 也应当是“白波”
之误。因为“陂”
、“波”
不仅
形似, 且音同义通⑥, 更为容易书写错讹。
施文置《太平寰宇记》
与《宋志》
相互印证的史料于不顾, 而以“乡镇地名, 当地人不会写错”
为由, 以“白波”
为误。 这一论断是值得商榷的。 兹举宋人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数例以证“白
波”
不谬。
令三司抽算商旅茶, 许民就西京、白波、巩县及缘河仓入粟博买。从殿中丞京兆周
实之请也⑦。
出禁卫步骑兵分屯近京, 河阳、澶州各二千人, 曹、滑、徐、许、陕州、白波各二千
人, 陈、汝、怀、虢州各千人, 仍选使臣充监押, 命御前忠佐同管辖⑧。
以上二例中所提及“西京”
、“巩县”
、“陕州”等均为白波邻近地区,“缘河仓”更是点明了其
功能, 此“白波”
当是宋河清县治无疑。
以度支判官、司封员外郎郑骧权陕西转运使按察使兼三门发运使, 司封员外郎判
盐铁勾院夏安期为京西转运按察使兼白波发运使。旧例, 三门、白波发运使治河清县,
议者以置使烦, 而比岁漕益耗, 故令陕西、京西兼领之⑨。
这条史料更加清晰地指出白波发运使治河清县。通过以上数例可知, 白波在宋代仍置有粮
仓, 其在黄河漕运中的重要作用丝毫没有降低。北宋政府还一度设置白波发运使这样的专职人
员来管理白波漕运。在漕运这一宋朝经济命脉中发挥如此重要作用的白波, 宋人对其的记载不
应有误。 更何况这里还设置过以白波为名的官吏。
《长编》中多次重复出现的“白波”与《太平寰宇记》等史料相印证, 足以证实宋代河清县治
βκ
所在的镇名确为白波, 而不是白坡。附带说明一下,《文献通考》
称宋河清县“移治白鹤镇” ,与
《长编》
及《太平寰宇记》
相参证, 知此“白鹤”
也应是“白波”
的音讹。
这里还需说明一点, 即《长编》
各例均直称“白波” , 而不言“河清县” 。其原因可能有二: 一是
河清县移治前, 白波在唐大顺元年 ( 890 年) 到宋开宝初 ( 968 年) 的近 80 年时间里已逐渐取代

① 《太平寰宇记》 卷 5《河南道五》河南府河清县条。
② 《文献通考》卷 320《舆地考六》河南府河清县条。
③ 《新唐书》卷 38《地理志二》 。
④ 《通典》卷 177《州郡七》河南府河清县条。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9, 开宝元年八月丙寅。
⑥ 《集韵》卷 1, 平声一支部。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61, 景德二年八月己丑。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63, 景德三年八月丁亥。
⑨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42, 庆历三年八月丙辰。
βκ 《文献通考》卷 320《舆地考六》河南府河清县条。
・120・
了唐河清废县城的地位而较为知名, 移县后世人仍惯用旧名; 二是白波实现了仓县合一, 以仓
所在地名代县名突出反映了白波特殊而重要的经济功能。 唐代河清县有“柏崖仓”
, 但“柏崖故
城在县西, ……其仓咸亨中……置也”①。可见, 唐代河清县是县、仓分离。而宋代白波镇不但是
河清县治, 由《长编》
的记载可以推断白波也是缘河仓的所在, 这大概也是所设官吏称白波发运
使而不称河清发运使的主要原因。
尽管我们不能依靠清代县志来断定宋代史事, 但其关于同时代的记载大抵可信。清代已无
河清县, 宋白波镇所在的地名改写为“白坡”
。 地名用字的变化当是民间因“波”
、“坡”
音似讹变
而来。
“白坡”
一名最早见于《金史》
:“正大九年正月戊子, 北兵以河中一军由洛阳东四十里白坡
渡河。 白坡故河清县, 河有石底, 岁旱水不能寻丈。 国初以三千骑由此路趋汴, 是后县废为
镇”②。北宋南渡后, 河清县就废为镇, 也失去了漕运中转站的地位, 但其控扼渡口的地理优势

却日益突出, 从而使这个小镇的名字仍然屡屡见载于史籍。《元史》 等亦有关于白坡的记载。
“白坡”
一名大致在金末元初时出现, 河清废县后的有金一代正是“白坡”
一名逐渐行用的时期。
通过清代方志的记载, 可以看到“白坡”
一名一直沿用到清代。

二 位 置 辨

施文所引康熙《孟津县志》记白坡镇位置云:“宋河清县城在治西十八里白坡镇, 太祖开宝
初自河北移此。”
此句暗含河清县城于宋初移治黄河南岸, 即宋白波镇亦在河南之意。今日河南
省地图显示, 孟津县以西黄河南岸确有白坡镇, 但与孟津隔河相对的黄河北岸亦有一以“白坡”
为名的小镇, 隶孟州市管辖。 民国二十一年刊《孟县志》( 孟县, 即今孟州市) 已经意识到南北两
个“白坡”
的并存, 并坚持认为自己所辖之河北白坡才是真正的宋河清城。“或谓河北白坡对岸

亦有一白坡, 然彼白坡处从无建城于其处者” 。

唐河清县位于黄河北岸是确凿无疑的。
《文献通考》
称唐河清县“南临黄河”。虽然尚未找
到较早的关于宋代河清城与黄河位置关系的直接记载, 但后世文献对于澄清这一问题也是颇
有帮助的。《读史方舆纪要》
称:“河清城, ……宋移治于白坡镇, 仍曰河清县, 金人移县于河南,
改曰孟津”⑥。 所云金人自白波镇移县治于黄河南岸事, 可证之于明初修纂的《大明一统志》 :

“( 河清县) 宋初治白波镇, 金徙治孟津渡, 改为孟津县”。 明孟津县治在黄河南岸, 此无疑义。
既然金人始移县于河南, 则金以前之河清县在黄河北岸无疑, 那么, 作为宋河清县治的白波镇
毫无疑问也应在河北。 因为县名发生了根本变化, 河清与孟津的承接关系并不明显。 实际上,
金代是废弃了河清县而于黄河南岸新置孟津县, 称为“移县”并不十分贴切。 这次改置终止了
“河清县”
这一名称的使用, 同时也清楚地表明河清县治从来没有设置在黄河南岸! 无论改置抑

① 《通典》卷 177《州郡七》河南府河清县条。
② 《金史》卷 49《乌林艹 合 胡土传》 。
③ 《元史》卷 119《塔察儿传》 。
④ 民国《孟县志》卷 1《地理上》 。
⑤ 《文献通考》卷 32《舆地考六》河南府河清县条。
⑥ 《读史方舆纪要》卷 49《河南四》怀庆府孟县条。
⑦ 《大明一统志》 卷 29 河南府孟津县条。
・121・
或“移县”, 都不影响河北白波 ( 白坡) 镇的位置, 白波 ( 白坡) 镇的镇名也不会随之变更或迁移他
处。

金代末期, 元军南侵。
“正大九年戊子, 北兵以河中一军由洛阳东四十里白坡渡河” 。由元
军伐金的总方向以及文中提及的河中府可知, 这一路“北兵” 是自北向南渡河无疑。 称“由某某
处渡河” , 则该处通常位于渡河者由来方向一侧。白坡附近的孟津是黄河南岸著名渡口, 历史悠

久, 知名度极高, 且当时已升为县, 但史籍不言孟津, 却说“从渡白坡” , 正说明白坡位于黄河
北岸, 南下元军先抵白坡, 而后渡河。《中国历史地图集》 将宋河清县、白波镇, 金白坡镇均标注

于黄河北岸是极为正确的 。
总之, 宋河清县治白波镇, 金代以后河清县废, 白波改称白坡。 无论唐宋河清县、白波镇抑
或金元明清白坡镇都与黄河南岸无涉, 康熙《孟津县志》以河南白坡镇为宋河清县治, 牵强附
会, 混淆视听。 而利用康熙《孟津县志》 考察河清县或白波、白坡镇沿革变迁所得出的结论则更
是缺乏依据、难以凭信的。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 上接 56 页)
日款于塞下”④。 两汉时期西域与内地的商业往来频繁, 物资交流十分通畅。 丝绸之路开通以
后, 内地的丝织品、茶叶、瓷器及其它商品源源不断地被运往西方, 丝织、造纸、印刷等先进技术
也传到了西方。 而西域的许多特产也大量输入内地。 西域的工艺品如玉石、毛织品, 农产品如
葡萄、苜蓿、胡麻、胡椒、胡桃、石榴等先后传入中国内地, 从而大大丰富了各地人民的生活。 隋
唐时期, 丝绸之路空前昌盛, 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局面。 正如史书
所载:“伊吾之右, 波斯以东, 职贡不绝, 商旅相继”⑤。除了政治、经济方面的交流以外, 文化、艺
术方面的交流更为广泛。中亚的音乐、舞蹈、魔术、杂技、金银器制造技术和宗教都曾传入中国,
并在中国产生一定的影响。 而中国的文化也大量输出, 并对西方各国产生重大的影响。
总之, 历史经验表明, 西部交通与西部开发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因此, 在当前进行的西部
大开发中, 也存在着发展西部交通的问题。历史时期制约西部地区交通发展的因素有些已经消
失, 有些仍然存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们战胜自然的能力正在不断增强,
自然条件对交通的影响将逐渐缩小, 原先感到难以逾越的崇山峻岭和沙漠戈壁等自然障碍, 如
今都有可能被征服。另一方面,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西部地区的社会环境将进一步好转,
社会条件对西部交通的制约也将日益削弱。只要根据西部开发的现实需要和长远目标, 对西部
地区的交通进行科学的规划, 把发展交通作为促进西部开发的一条重要措施来抓, 西部大开发
的步子就会迈得更快。

① 《金史》卷 49《乌林艹合 胡土传》。


② 《元史》卷 119《塔察儿传》 。
③ 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 6 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 1982 年, 第 12- 13、52- 53 页。
④ 《后汉书》卷 118《西域传》 。
⑤ 《册府元龟》卷 985。
・12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