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文章總數: 1 篇

版面/版頁: 副刊藝粹/C07 日期: 2007-09-23


文匯報
作者: 尉 瑋

暗戀桃花源香港味道征服北京

 北京首都劇院的舞台上,香港演員指着自己的鼻子對內地演員說:「你問我是來幹甚麼的?我們是專門來北京為
慶祝距奧運還有352天演出的!」短暫的沉默後,劇場中爆發出猛烈的笑聲。

 由台灣導演賴聲川執導、中國國家話劇院與香港話劇團共同合演的三地版《暗戀桃花源》,與清一色香港班底的
港版《暗戀桃花源》,熱潮由香港一路燒到北京,8月21至25日演出五場。

 與2006年香港話劇團《新傾城之戀》在北京與上海的成功相比,今年「北上」的《暗戀桃花源》無疑具有更深層
的意義。正如香港話劇團藝術總監毛俊輝所言,這又一次證明了內地觀眾對於香港風格的接受與喜愛。也正如香港
話劇團行政總監陳健彬所言,這次的成功讓人看到兩岸三地話劇文化融合的新可能,而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這日,記者請來毛SIR、陳健彬與香港話劇團一眾演員,一同談談北京演出的經驗得着。

文:尉 瑋  圖:香港話劇團提供

賴聲川的名劇《暗戀桃花源》講述愛情文藝戲《暗戀》與喜劇《桃花源》兩個劇組,被錯誤安排在同一個舞台上同
時進行排練。陰差陽錯下,毫不相關的兩個劇卻在互相的干擾與影響中,產生令人爆笑的錯位與聯繫。

 北京舞台上的三地版,中國國家話劇院與香港話劇團果真上演「劇團之爭」。江濱柳與雲之凡操着普通話談情說
愛,老陶、春花、袁老板則一口粵語地插科打諢。在一片「雞同鴨講」與「九唔搭八」中,語言的錯摸帶來更加濃
郁戲味。可是,聽慣了京派話劇中的純正普通話,北京觀眾是否招架得住香港演員如連珠炮發般的陌生語詞?

語言是不是問題?

 香港話劇在內地演出,最令人擔心的問題便是由於語言文化的不同所帶來的觀劇障礙。語言,到底是不是問題?

 在排練中,語言的確是一個問題。「香港演員大致可以聽懂普通話,內地的演員卻很少能聽懂粵語。」扮演袁老
板的高翰文對記者說,「和他們排練時,我便要很小心地說話,更要故意給一些提示,提醒大概台詞說到哪裡了。
有時賴老師的女兒會擔任翻譯,但其實她也不是完全聽得懂。」

 於是舞台下的排練,本身便是一場「錯對」。只是這反而讓舞台上的錯位顯得更加真實,也為表演帶來更多的碰
撞與驚喜。

 「這個戲本身的設定便很適合兩個不同劇團一起演出,語言和表演文化的不同正好帶來更多錯摸,形成很有趣的
場景。」扮演老陶的辛偉強,對和內地《暗戀》劇組的合作印象深刻,「同內地演員對戲,差異反而帶來很多激情
,可以撞出很多東西。」

 潘燦良扮演香港版《暗戀》中的江濱柳,不用糾纏在粵語與普通話的對話問題中,卻亦在自己的表演部分發現語
言帶來的困難。「普通話本身很有文藝的感覺,很多台詞用粵語說感覺就是差了一些。很簡單的一句『老了也很美
啊』,到粵語變成『老吓都好靚滙』,感覺就是不大對。」

 排練時,語言是挑戰,也是驚喜;但對於觀眾呢?正如馮蔚衡所言,很多北京觀眾在入場觀看全粵語版本之前免
不了有些猶豫,但很快就會被台上的表演吸引。「最重要的是戲要好。」幾位演員異口同聲地說。

 也許正因如此,剛開始時不斷在舞台與字幕間作「擺頭運動」的觀眾很快便拋棄字幕,專心開始欣賞表演。他們
的反應雖然「慢熱」,但如辛偉強所說的那樣,最后的笑位和香港差不多,而在演員謝幕時,給出更加熱烈的掌聲

 北京的各大報刊,亦紛紛對這「國粵雜呈」的語言狀態進行評論,認為雖然多少影響了演出效果,但「普通話粵
語碰撞張揚戲劇衝突」(《北京日報》),更有評論言「很多北京觀眾原先擔心聽不懂粵語台詞,但在演出現場卻
意外發現,粵語台詞鏗鏘有力,與配樂中的京劇鑼鼓點和舞台人物的古代服裝相配,更有戲劇的韻味和美感。」(
北京《信報》)

 看來,北京的觀眾對於粵語演出包容多過於排斥。只是,這限於北京與上海等較大城市,若是深入內地其他內陸
城市,粵語表演是否會成為港劇推廣的一個致命障礙,對此問題陳健彬亦不能定論。可以肯定的是,這將是話劇團
未來重要的研究課題。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副刊藝粹/C07 日期: 2007-09-23
文匯報
作者: 尉 瑋

全職演出得天獨厚

 這次北京的表演,香港話劇團得到各方的讚譽。許多觀眾評論香港演員演出「奔放」,貼近原著;業內人士則紛
紛贊賞香港話劇團的專業態度。中國國家話劇院副院長黃曉鷹便曾在演出後的分享中表示,香港雖是一個娛樂消費
城市,但話劇團的演出態度卻十分嚴肅,哪怕這次處理的是一個娛樂性的題材;內地的狀況則剛好相反。

 這其實反映出兩地不同的話劇生態。現時內地戲劇圈很多演員因為收入低而轉戰影視圈,即使是專業劇團,亦不
免人心浮躁。很多演出的班底,並非長期合作的專業演員,而是來自各界,隨時「埋班」,默契自然有所欠缺。

 香港話劇團則是難得的全職演出團體,正如賴聲川曾對記者說過的那樣,其條件「就算在全亞洲亦算是得天獨厚
」,資源充足,幾乎「要甚麼有甚麼」。演員皆經過長期訓練,全年無休地進行話劇排演,加上有穩定收入,心無
旁騖下表演自然更為投入集中。正如毛俊輝所說,內地媒體稱讚香港演員默契驚人兼刻苦勤奮、具有專業態度,這
正是全職劇團所帶來的好處。

 陳健彬亦說,由於這運作方式的不同,香港演員之間的配合發展出不同於內地的「另一種趣味」;充足的資源環
境亦保證了劇目製作的質量。「雖然在香港有人指責話劇團拿了政府很多錢,但場面還沒有他們熱鬧,所謂『內行
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我們要的不僅僅是熱鬧。」他說。

珍惜藝術環境

 對於演員們來說,這次「北上」交流最大的得着,並不是比較自己是否較內地演員優秀,而是學會珍惜香港優越
的藝術環境。

 「這次看到純內地版《暗戀桃花源》的排練和演出,我很感動。你可以看到他們那麼做有多麼難,也知道內地演
戲的艱苦。北京、上海的劇院還好,其他地方的條件其實很不好,劇場中很多設施都沒有,到全國巡迴演出,要隨
時改變舞台的設置去配合,真的很考工夫。觀眾亦沒有香港發展得成熟,黃磊曾說在演一場和雲之凡的愛情戲時,
下面的觀眾說話的、吃東西的甚麼都有,很吵,這時你會明白你的對手是最重要的。如果問我學到甚麼,那是作為
演員,怎麼去珍惜自己和尊重別人。他們到香港文化中心,感嘆那簡直是天堂。我們的條件真的太好,最沒有錢的
場地,也比他們好太多。還有甚麼理由不去珍惜這麼好的藝術環境?」在馮蔚衡心中,《暗戀桃花源》帶來最大的
啟示是「包容」。這個包容,在它二十年變幻的表演差異中,在各地演員風格的注入中,在不同觀眾的理解與欣賞
中,現在,亦成了演員領悟的一部分。

 現在的話劇團,「暗戀」過了「桃花源」,接下來的希望則是在2008年能到「鳥巢」——國家大劇院中上演自己
的節目,以賀奧運。更希望在香港本土積極推進康文署所提出的「場地伙伴計劃」,擁有自己的常駐場地。屆時,
如陳健彬所言,不僅香港話劇團能夠北上,亦能時常邀請內地優秀劇團南下表演。這樣的交流,才是真正的「有來
有往」。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