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文章總數: 1 篇

版面/版頁: 年華/E07 日期: 2008-05-15


星島日報
作者: 偉嘉

走過抗拒光芒的十年

人的一生,可以有幾多個十年?不多,所以每當我們遇上十周年、二十周年之類的喜慶,才會覺得理應鋪張。今年
,前進進劇團工作坊也踏入十周年了,若你問前進進的藝術總監陳炳釗有何搞作,他會笑一笑、擦擦鼻,告訴你:
「沒甚麼特別!」如此低調,全因他害怕光芒。

文:偉嘉

部分圖片:何健勇

總以為酷愛舞台的人都是因為那份唯我獨尊的光芒,想不到肩負起一個劇團的陳炳釗竟然害怕光芒;這一點,雖然
在前進進近作《哈奈馬仙》內,對大劇院、偶像化及商業劇場的嘲諷中已隱約看到,但始終不如他親口承認般震撼
。「我抗拒光芒,因為光芒與藝術根本上有所牴觸,本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亮點,但這種亮點現在卻不斷膨脹,去
到一個地步,彷彿是為了填補某些東西,愈大的城市,就需要愈大的光芒。」陳炳釗表示,光芒可以是人,也可以
是物;正如詹瑞文可以是一種光芒,每晚在維港上演的《幻彩詠香江》亦是一種光芒,一種足以令人目眩,但無法
細味的光。「見到太光的表演我會感到不舒服,有時看到一位『星』在台上,的確好好戲,但又好像多了一點點,
好像在Showoff(炫耀),我覺得毋須這樣做,因為戲已在,角色亦已在,點解演戲的人不能放開些呢?」

《男人之虎》是一種光

陳炳釗討厭光芒,但要他選出過去十年幾件影響香港劇壇的大事,他卻選出兩個光芒的代表:「我認為西九與《男
人之虎》的出現是香港劇壇過去十年最重要的事,而這兩者又有着一種很微妙的關係,西九是一個宏大的藍圖,預
示着香港的劇場要面向大眾,所以需要更多的場地,也才會有演足一百場的觀念。」陳炳釗認為,西九的華麗大劇
院與《男人之虎》中詹瑞文這位戲劇大師都是一種光的表演,亦是與議題背道而行的一種體現。「藝術創作的本質
應該是面對一個議題、一個現象或一件事,劇場的理想境界是由我而出,而達至無我。」

這個創作本質上的改變,引申出香港劇壇過去十年的另一轉變,而這個轉變,在陳炳釗眼中,是一種倒退。「十年
前,當我們要宣傳一個作品的時候,可以很直接將焦點放在劇的議題上,例如我做一個回歸劇,有媒體來訪問,我
便純粹發表對回歸的看法,但現在就要從賣飛、賣偶像、演員方面出發。」着重賣飛、偶像、明星、包裝,計算好
市場反應然後才思考題材、展開創作,是現時商業劇場的特徵,陳炳釗亦坦言商業劇場最令他反感的就是這種表像
化的營商方法。

曾經有一段時間,這種對主流的厭惡,甚至體現於前進進對演員的選擇。陳炳釗直言曾一度非常抗拒那些在主流劇
場出現的演員,相反能與前進進合作的演員,諸如李鎮洲、梁菲倚等都是與主流保持一定距離的人。「菲倚雖然是
演藝學院畢業,但曾離開香港去了台灣參加優劇場;至於李鎮洲,主流東西一定沒他份,他的性格會避開那些大路
的演出。」

樂於大眾化

不過,抗拒強調光芒的營運手法,卻不等於抗拒走向大眾化。陳炳釗認為,最重要的是題材由創作人自己想出來的
,而不是受市場或其他人所影響的。他表示:「當然我並非完全不顧觀眾的感受,我也會留意當下香港人最關心的
是甚麼,但當我決定去做一個劇時,我不一定是因為大家都特別關心某件事,反而是視乎那件事本身是否吸引我,
值不值得我進一步去探討。」也就是說,大眾喜歡看音樂劇,潮流興愛情小品,亦不等於前進進要去做音樂劇或愛
情小品,但若然一件事觸發陳炳釗去深入研究音樂劇或愛情小品,那前進進也就自然會全情投入。

訪談期間,筆者與陳炳釗的話題不時拉回前進進的近作《哈奈馬仙》之上,因為劇中滿載了舞台演員的自白,其中
談到連哈姆雷特這個被認為是最具靈魂的角色也有變成機械的可能,不禁令人擔心領團的陳炳釗也有同樣的危機。
誰知繼討厭光芒後,他又說出了另一個令人意外的答案:「我老早便變成機械了,每年都要寫報告,又要為每一個
演出計數,一早便變成機械。所以有時明明有能力、有機會再向前走多步,我也會刻意拉着自己,因為我實在不想
更加機械了。」幸好說的只是劇團運作,而非劇場創作,不然《臨流鳥》、《哈奈馬仙》、《天功開物,栩栩如真
》等劇可能早已變了《百變音樂臨流鳥》、《萬人迷哈奈馬仙》與《夏日情傾天功開物》了。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