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文章總數: 1 篇

版面/版頁: 專欄專論/A14 日期: 2008-01-20


蘋果日報
作者: 李歐梵

always on sunday:從《老殘遊記》到《還魂香》和《梨花夢》

李歐梵美國哈佛大學榮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

《老殘遊記》是我最喜歡的小說之一,三十多年前,我曾寫過一篇長文:〈心路歷程上的三本書〉,把它和俄國小
說《卡拉瑪佐夫兄弟》和一本心理學名著《童年與社會》(Childhood and Society,Erik Erikson著)並列,作為
我多年求學和求知的旅程中三個不同階段的里程碑。三十年後,在香港第一次看到何冀平改編自《老殘遊記》的話
劇《還魂香》(時當二○○二年),深有所感,不禁又想起這篇舊文來了。又過了五年,香港話劇團重演此劇,改
名為《梨花夢》,去年再度公演,我觀後感慨更深,於是立刻到坊間買到一本台灣三民書店重印的新版《老殘遊記
》重讀一遍,覺得恍如隔世,連這本書和作者──劉鶚(鐵雲)──都像是出自一個上古的夢境。在《老殘遊記》
(二編)的作者自敘中,我讀到下面的一段文字:

夫夢之情境,雖已為幻為虛,不可復得,而敘述夢中情境之我,因儼然其猶在也。若百年後之我,且不知其歸於何
所,雖有此如夢之百年之情境,更無敘述此情境之我而敘述之矣。是以人生百年,比之如夢,猶覺百年更虛於夢也
!劉鶚寫此文時,大約在上世紀初一九○五年,距今剛過「人生百年」(他死於一九○七年),比之如夢,倒是甚
為恰當,試問當今年輕一代香港學子還有多少人讀過這本小說?更遑論我這一代人念中學時期必背的第二回白妞說
書的情節:王小玉便啓朱脣,發皓齒,唱了幾句書兒。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唱了十數句
之後,漸漸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不禁暗暗叫絕。……幾轉之後,又高一層,接連
有三四疊,節節高起,恍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來峰削壁千仞,以為上與天通……。

也不必多引了,這段描寫足足有五百多字,雖不能說是千古名文,但至少是中國近百年散文中的里程碑。記得我上
初中時在課堂上聽國文老師在班上以山東腔朗誦,初覺好笑,但逐漸聽上了癮,至今(至少過了半個世紀)難忘。
所以我對於《老殘遊記》這本名著,一向當作抒情散文來讀,從中讀到不少中國古典文化中的意境,上面引的那段
說書的描寫,何不也像一幅山水畫?這種意境至今何在?如果今日再登泰山,是否仍會感覺到「削壁千仞,以為上
與天通」?由於這種抒情意境的影響,我讀時幾乎完全不顧作者砭撻時政和批判清官的意圖,認為並不重要,反而
覺得前面二回的老殘遊大明湖和聽小玉說書,以及中間第八到十回的申子平登山遇虎、在山中和兩位仙人(嶼姑和
黃龍子)對話、還有第十二回老殘看到寒風凍塞黃河水時有感而落淚的情節,是全書的精華所在。到了最後五回(
第十五到第廿回)的寃案,我反而覺得有點敷衍,像是作者有意迎合當年流行的公案小說模式,還加上一幕福爾摩
斯,無甚可觀。不料此次看了這齣話劇卻令我澈底改觀。名劇作家何冀平改編的《還魂香》,就是出自小說的最後
五回。我初入劇場時未免擔心,也許自己會失望,但看完後反而更加激賞,不得不佩服何女士的改編功夫和創意手
法。最近又看到《梨花夢》,發現導演毛俊輝對原先的舞台處理手法又作了改動,非但保持了劇本的結構,而且更
加長了時空的距離,一開場就以一個現代人──飾演老殘的謝君豪──走上舞台,回看這場「百年夢幻」,以一種
布萊希特(Brecht)式的間離效果來提醒觀眾的「歷史感」,真是深得我心,更令我想到劉鶚百年前的憶思,雖然
在廿一世紀初的香港,這些故人早已化為幻虛,不可復得,但改編者卻以另一個敘述的方式把這個「敘述此情境的
我」化進劇中,使人感到老殘不但就是劉鐵雲,而且還「借屍還魂」,為我們演出一台精采的古裝戲。原來何冀平
女士並不那麼喜歡《老殘遊記》,但是她顯然讀了許多相關的書籍(見《天下第一樓──何冀平劇本選》的改編後
記),她非但把老殘這個人物的性格寫得更像劉鶚本人(可能是晚年的劉鶚,放浪形骸,看透人生),而且把原小
說中一個不太重要的人物──賈魏氏──改編成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女主角,更把原小說中狂嫖亂賭的流氓
兇手吳二浪子改名為吳亦良,顯現出她善良而浪漫的一面,改動不可謂不大,但角色的性格複雜多了,當然也加強
了戲劇性。

劉鐵雲本人和老殘一樣,是一個遊俠(我在舊文中稱之為「文俠」)式的人物,他的思想既維新也保守;他生平結
交過外國人,還主張引進外資,被當時人罵為「漢奸」,但他同時又處處緬懷傳統;他藉小說中仙人之口預測天下
將有劇變,而他自己只不過是這個晚清殘局中的最後一人,所以小說的主人翁自號老殘,這種殘留人間的心態,既
是小說抒情意境的基礎,也代表了一種中國傳統文人的頹廢感,所以小說中的老殘在體驗世態炎凉之際也不忘納個
妓女為妾,和劉鶚本人流連煙花叢中的風流習慣一樣。這並不稀奇,但在現代人眼光看來,他未免沾點典型「大男
人」的習氣,可能不為現代女性主義者全盤接受。然而我覺得何冀平卻看準了劉鶚對於女性的另一種心態,從而重
新塑造賈魏氏這個角色。據學者劉大杰在一篇軼事文章中所述,鐵公頗喜歡和寡婦講交情,甚至在高興的時候,「
便向朋友宣傳他的寡婦哲學」,而且還寫過兩句詠寡婦的詩:「雨後梨花最可憐,飄零心事倩誰傳」。《老殘遊記
》中的賈魏氏,就是一個寡婦,她初嫁給賈家長子,但夫君早死,而這個案子的肇因就是賈家突然死了十三條人命
,她作為長子媳婦被寃枉為兇手,好在老殘即時插手請來一位白太守重審,才從「清官」剛弼手中把她解救了出來
。何冀平在改編後記中說:「原著中,被寃枉的賈魏氏是一個普通婦女,我把她改成一個滿口道德淑女經、內心充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專論/A14 日期: 2008-01-20
蘋果日報
作者: 李歐梵

滿情欲、又想立貞潔牌坊的女人。」然而她又不是一個壞人,在《梨花夢》中飾演賈魏氏的劉雅麗更把她人性化了
:賈魏氏暗戀老殘,蓄意勾引,但老殘是過來人,並不上勾,兩人的對台戲既幽默又動人。我認為改編成劇本後的
另一個重要關鍵,是加重了道人青龍子的角色。青龍子在原著中只在最後一回才出現,老殘在深山中尋到了他,因
為只有他知道毒品的解藥──還魂香,至於青龍子的身份和道行,則毫無描述。但在劇本中青龍子卻和老殘對話良
久,曉以人生如夢的大義,更使老殘最後參透人生,隨他遁世而去。我認為這個人物的背後也有原著中黃龍子的影
子,更代表了劉鶚融佛道於一爐的泰州學派的人生哲學。

中國小說中處理哲學題材的不多,劉鶚用的方法也很獨特:以一種雙重敘述引出另外一個人物申子平,並引他進入
山中仙境,領受黃龍子和嶼姑(原是劉鶚的一把古琴名)所道出的玄機。這一段插進來的神秘故事,很難在舞台上
表現出來,所以劇本中改由青龍子作為化身。在第一幕第一場最後,青龍子見到老殘,在黑白二妞的梨花大鼓的背
景聲中,他揮動禪杖,打了老殘一棍,說:「不打是不醒的」,用的完全是禪宗大師的「公案」手法,但老殘當時
並不明白,直到全劇結尾前不久(第二幕第四場)才悟出玄機:原來想解救的就是老殘自己,他終於知道「南柯一
夢終須醒,百年無非戲一場」的真諦,最後在「尾聲」中隨青龍子而去。這一段新加的禪意乃原著中所無,不免又
引起我的遐思:如果《還魂香》再改編成電影又會如何?現今還有哪位華人導演──李安?許鞍華?徐克?──對
此有興趣?也許小說中原來的那兩位仙人──黃龍子和嶼姑──也可以在銀幕上出現?甚至我最鍾意的白妞黑妞說
書片段也可以音畫對位的方式出現?然而山東的大明湖呢?當年的湖光水色能否在今日的電腦科技中再現?而那段
抒情味和頹廢感又何從捉摸?小說不同於戲劇;戲劇又不同電影,這三者的關係究竟如何?這是一個不大不小的話
題,但似乎目前香港的文化界無人對此感到興趣,何冀平和毛俊輝可能是少數的例外。毛導演不但促使何女士改編
《老殘遊記》,而且也斗膽把張愛玲的《傾城之戀》變成歌舞劇,大獲成功。導演背後的幕後英雄是編劇,所以我
在此要特別為文讚揚何冀平女士多年來默默辛勤耕耘的功勞。《天下第一樓》中有六個劇本,至少一半是改編的,
包括《開市大吉》和《德齡與慈禧》。不知《還魂香》的普通話版曾否在北京上演過?劉鶚在那篇自序中並沒有問
到百年之後又會如何?倒是何冀平為他提供了一個答案;在全劇將完(第二幕第五場)時,老殘告別了留戀不捨的
白妞,不勝感慨地獨白道:「文人一世,筆墨生涯,如同人生一樣,精彩的不過那麼一兩段。我老殘做了一世文章
,只有這一段值得流傳。」於是就誦起那段膾炙人口的二妞說書來了。我聽到台上謝君豪以廣東話吟出的這段名文
,幾乎熱淚盈眶。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版面/版頁: 專欄專論/A14 日期: 2008-01-20
蘋果日報
圖片頁數: 1/1 作者: 李歐梵

always on sunday:從《老殘遊記》到《還魂香》和《梨花夢》

The copyright of this content is owned by the relevant media organization / copyright owne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content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Wisers' electronic services.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
電子服務提供。
Print out of Wisers Information 慧科電子資訊服務列印本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