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从宋、金国力对比看绍兴和议的签订

曹 家 齐
( 徐州师范大学历史系, 徐州, 221008)

  提要 多数学者以为, 绍兴十年前后, 南宋有机会和力量打败金国, 收复失地, 不应在战胜的情


况下与金国签订绍兴和议。笔者以为不然, 无论从当时宋、金战争前线战局, 还是从双方整体军事力
量和经济实力上看, 南宋都不具备战胜金国的绝对优势。绍兴十年前后南宋取得的一些战役胜利只
是局部胜利。 绍兴和议的签订是宋、金力量此长彼消而趋于均衡的结果, 这和历史上绝大多数和议
的签订是一样的。
关键词 南宋 金 绍兴和议 国力对比


  绍兴十一年 ( 1141) 的宋金和议是南宋历史上的 莫不叹息, 甚为朝廷惜之。” 抗金名将岳飞更是积
重大事件。学习和研究南宋史, 必须对这一事件的发 极主战, 在郾城等几次战役连败金军后, 向高宗明确
生有一个客观的认识。然而, 综观史学界对此事件的 指出:“天时人事, 强弱已见, 功及垂成, 时不再来, 机

论述, 似尚缺乏对当时背景的全面考察或由于民族 难轻失。” 颍昌之役后, 岳飞奉诏班师。 对南宋此
感情的局限而失之公允。 举, 无论当时军民还是后世士人, 大多为之痛惜。 此
绍兴和议是南宋在与金战争取得节节胜利的形 情此感, 见诸后世诗文中甚多。 直至今天, 史学界多
势下同金国签订的一个屈辱性和议。 和议签订的这 数人仍认为南宋有打败金国的可能。有的学者认为,
一特殊背景正是长期以来引起人们争议的焦点。 和 乘顺昌之胜而进军的大好机会尽管已经错过, 倘使
议签订以后, 就有许多士大夫对此表示不能理解, 并 南宋王朝真有克敌制胜、报仇雪耻的决心, 在此之
报以惋惜和义愤。 有人评论绍兴和议说:“向者战败 后, 也可随时捕捉到良好战机, 而实现战胜攻取的目
而求和, 今则战胜而求和矣; 向者战败而弃地, 今则 的。 还有学者认为, 岳飞的班师, 使一次接近胜利的
战胜而弃地矣。”① 当时不少人认为南宋已具备打败 抗金战争就这样被宋高宗、秦桧断送了。他们的言外
金国的优势和时机, 应乘胜进取、收复中原, 而不该 之意, 就是南宋不应该胜而不战而与金议和。笔者在
胜而收兵, 错过机会, 在战胜的形势下同金议和。 详细阅读有关史籍后, 对上述观点不敢苟同。笔者认
绍兴十年六月, 刘 在顺昌大败金军主力, 给金 为上述观点是没有认真分析当时的形势和南宋的国
军以前所未有的重挫。可在战役之后, 刘 却不得不 力所致。 绍兴十一年议和对南宋来说是必要的。

依“择利班师” 的诏书, 放弃对金的乘胜追击。 对 综观历史上所签订的一切和议, 绝大多数都是
此, 当时被扣留在金国的南宋使臣洪皓就从燕京写 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在某种程度上出现平衡的产物,
信向南宋朝廷进言:“顺昌之役, 虏震惧丧魄, 燕之珍 它决非少数人的意志所能左右。 绍兴和议也正是在
宝悉取而北, 意欲捐燕以南弃之。 王师亟还, 自失机 宋金力量达到均衡下的必然产物。 以当时的形势和

会, 可惜也。” 顺昌战役期间充任顺昌府通判的汪 南宋的国力, 南宋并不具备战胜金国的绝对优势。
若海, 也在事后写信给一位辅臣说:“……今诸大将
一、从当时前线军事力量和军势上看
所统甚众, 使乘 战胜之后, 士气百倍之际, 诸路并
进, 兀术可一举而破……闻淮西之师得亳便还, 义士 许多人把岳飞班师完全归咎于宋高宗的诏命,

收稿日期: 1996212207
从宋、金国力对比看绍兴和议的签订 115

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岳飞班师, 固然与高宗、秦 等率领的抗金军队有较强的战斗力, 但也存在着很


桧破坏抗金有关, 但也是形势所迫。 据徐规先生考 大的弱点, 那就是南宋对全部抗金军队没有任命一
证, 岳飞班师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开封前线宋金双方 个具有战略才能的总指挥, 各大将之间互不统属、互
兵力对比发生了变化。 绍兴十年六月中旬顺昌之战 相猜忌、不肯合作。
后, 兀术主力军退守开封一带, 又相继在河北、河东 宋高宗秉承抑制武人的祖宗“家法”, 深怕武人
与少数民族地区征集部队十余万人, 合力以抗宋军, 兵权过大而威胁王室统治, 尽管迫于对金战争的需
并准备再度大举南侵。而宋方东路诸将帅的兵力, 在 要, 任用一部分武将, 但始终不肯将全部兵权委之一
当时也不到 20 万人, 并无明显优势, 而中路军的岳 人, 而是让诸将互不统属, 互相牵制。 尽管战争全局
飞兵力除留守后方外, 用之于前线的兵力, 恐亦不到 由宋高宗发布诏书统一指挥, 但高宗不仅军事上无
4 万人。更值得注意的是, 岳家军从六月二十二日大 才, 而且是一个畏金如虎、一心投降的人。除岳飞、韩
举北伐, 中经闰六月, 到七月二日西京河南府之捷, 世忠等将领外, 朝中并无高水平的军事人才。这样就
为期仅 40 天, 接连收复了蔡州、郾城、颍昌、淮宁、郑 大大限制了南宋军事整体力量的发挥。 诸将之间互
州、西京等许多重镇及附近地方。 占领地区骤然扩 不统属, 又各以己姓为军名, 也必然导致互相猜忌、
大, 兵力随之分散。 到七月八日郾城之战开始, 兀术 各自为战、不能有效合作的结果。 高宗渡江之初, 将
则已集结重兵进行多次反扑, 而岳飞东邻友军张俊 领们便“各招亡命以张军势, 各效小劳以报主恩, 然
部却又早已撤离淮北。刘 虽未退兵, 但只是采取守 胜不相逊、败不相救, 大敌一至, 人自为谋。”⑧ 至绍
势。岳家军当时处境之不利可以想见。又七月十四日 兴年间, 此风愈演愈烈, 彼此“相视如仇雠, 相防如盗
颍昌之役, 岳飞部将杨再兴、王兰、高林皆战死, 王贵 贼, 自不能奉公, 惴惴然唯恐他人之奉公, 而名誉贤
等部又遭受到金兵的猛烈反击。岳家军损兵折将, 几 于己也; 自不能立功, 惴惴然唯恐他人之立功, 而官

陷失败。势力消长, 渐露端倪。此后岳家军采取守势, 爵轧于己也。” 如绍兴七年, 岳飞被任命为湖北京
其间虽曾几度击退金兵的进攻, 但开封附近的占领 西宣抚使, 与久典兵权的淮东宣抚使韩世忠、江东宣
区始终没有扩展。 况时已入秋, 弓劲马肥, 开封以南 抚使张俊并驾齐驱, 引起了韩、张二人的嫉妒。 “飞以
平野千里, 利于金兵骑战, 而不利于宋军步战。 处此 列将拨起, 世忠、俊皆不平。”后来岳飞镇压了杨么,
艰难形势下, 高宗又于七月中旬发出让岳飞“择利进 “世忠始服岳飞才, 而俊益忌之, 于是飞与俊隙始深
βκ
退, 全军为上”的御札, 岳飞不得已而班师⑥。 另外, 矣” , 以致后来张俊依附秦桧陷害岳飞致死。 绍兴
川、陕战场上宋军虽屡败金将萨里干的部队, 但并没 十年顺昌之捷, 刘 立功最多, 由东京副留守擢为武
有重挫金军的有生力量。由此可以看出, 以当时南宋 泰军节度使兼知顺昌府, 结果引起了杨沂中、张俊的
诸将的兵力和军事形势, 根本谈不上有继续进取, 一 不满。“ 以顺昌之功, 骤至节 , 朝廷委任过诸大
举收复失地的良机。 将, 而 朝 野 之 士 民 之 誉 又 翕 然, 故 诸 将 皆 切 齿 嫉
βλ
之。”
二、从南宋当时整体军事力量和军队素质看
诸大将之间互不统属, 互相猜忌的弊端必然对
据徐规先生考证, 南宋绍兴四年到十二年的内 抗金战争带来不利影响。如绍兴十年闰六月, 岳飞正
外大军总数约为 30 万, 除川陕外, 仅 20 万左右⑦, 而 积极准备进攻, 张俊、王德在没有受到敌军威胁和压
当时金军人数也不在少数。如前所述, 绍兴十年顺昌 力下, 从宿、亳地区班师回庐州 ( 今安徽合肥) , 使岳
大捷后, 兀术就集结两河及少数民族地区军队十余 家军突然陷入孤军深入的境地。又如柘皋 ( 今安徽巢
万人, 而当时大举攻宋分为四路, 除兀术部外, 尚有 县西北) 之役后, 张俊、杨沂中、刘 北上援救濠州
出山东攻淮东的  贝勒部、进攻陕右的右副元帅 ( 今安徽凤阳东) , 因张、杨二人排斥刘 , 不肯采纳
萨里干部和进攻河南的李成部。 若以宋川陕部队约 刘 的正确意见, 结果导致了濠州之败。
有 10 万人估计, 进攻陕右的萨里干部军队人数当和 当然, 南宋军队中还有岳飞、韩世忠这样的抗金
宋川陕部队悬殊不大。   贝勒部和李成的部队虽 名将, 其所率部队战斗力也比较强, 尤其是岳家军,
非主力, 人数也当有数万之多, 而金国后方也应有少 博得敌人“撼山易, 撼岳家军难”βµ 的评价, 但二人所
量部队。以此推算, 金国当时的军队人数至少与南宋 辖之军区, 毕竟还是两个局部, 况二人军队数量也很
相当, 南宋整体军事力量也无绝对战胜金国的优势。 有限, 若没有别路友军的配合, 仅凭他二人之力, 是
南宋军队虽有 30 万众, 其中岳飞、韩世忠、刘  不足以抵抗金军的。若要战胜金军, 必须诸将共同配
116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 年第 3 期

合, 但从南宋当时的军事体制和一些将领的素质看, 迥然不同, 流弊因循, 民力难复。”χλ


要彻底战胜金军是难以设想的。 战争对经济的破坏和对财赋的耗费, 使南宋政
府一直处在财政紧张之中。当时的有识臣僚, 无不为
三、从经济上看南宋当时的国力
之忧虑, 屡屡上书言及。 此类奏议史料中甚多, 这里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战争须以经济实力作后盾, 仅举数例于下:
才有取得胜利的可能。而种种史料上反映出, 南宋绍   绍兴九年二月, 吉州免解进士周南仲上书
兴年间的财政收入, 是处在严重困窘之中的。 云:“今日天下既失其半, 又四川财赋不归朝廷,
北宋灭亡前夕, 金人向宋廷索取大量金银财宝, 计朝廷岁用数千万, 皆取于东南, 刮骨槌髓, 民
µ
χ
北宋灭亡后, 汴京库存又全部落入金人之手, 使宋朝 不聊生。”
的家底丧失殆尽。南宋立国后, 国土只有淮河以南地 同年三月, 殿中侍御史谢祖信言:“东南之
区, 与北宋相比, 无疑已减少了大量的赋税来源。 况 财, 尽于养兵, 民既困穷, 国亦虚弱。”χν
且在自北宋末到绍兴和议签订前的十几年里, 又屡 同年五月, 右谏议大夫曾统言:“今县官岁
经方腊起义、金兵南侵和钟相、杨么起义的打击以及 入, 仅足以支出, 国计可谓急矣。”χο
流寇的劫掠, 使得南方经济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南宋 同年七月, 又有人上言:“艰难以来, 用度不
政府的财政一开始就陷入了困难之境。 足, 或取以给军须, 至于州县他费, 因以侵用, 比
方腊起义被镇压后,“江南由是凋瘵, 不复昔日 年往往销费殆尽, 甚乖祖宗悯人之意。”χπ
之十一矣, 迨建炎南渡, 经费多端, 愈益穷困, 不可复 绍兴十一年正月, 川陕宣抚副使胡世将也
之。”βν
经济遭到破坏最大的地区就是两淮、湖北、京 向朝廷报告“官军食用垂尽。”χθ
西和两浙地区, 而这几个地区正是南宋的主要经济 财政困难, 使军队粮饷供应没有充分保障, 必然
区。金军南侵烧杀掠夺后, 长江以北城市基本上成为 导致军心不稳, 士气低落, 并由此引发出一系列恶劣
一片废墟。淮南地区经过十几年的战争,“民去本业, 后果。南宋初年, 不少的军队骚乱和谋叛就是由军粮
十室而九, 其不耕之田, 千里相望。”βο 湖北、京西一 短缺造成的。 如建炎四年 ( 1130) , 滁、濠镇抚使刘纲
带, 农业破坏情况基本上与淮南相同。史载:“襄汉沃 所统军队, 因缺食, 其兵卒“往往抄掠以自给; ”χρ 绍
βπ
壤, 荆棘弥望。” 荆南原有户口 10 万, 这时“几无人 兴初, 蒋璨知抚州, 因“江西漕计空乏, 军士廪食不
βθ
迹。” 两浙地区经过破坏, 直到孝宗时还是“储蓄颇 继, 一日聚而谋于转运使之庭, 排门闼, 击胥吏, 出不
罄, 不免遣官假贷于诸郡, 仅有应付一二千缗者。”βρ 逊语; ”χσ 绍兴四年, 因部队粮草得不到补充, 宋将吴
除以上地区外, 其他地区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师古投降伪齐。χτ 这些都说明军粮短缺的严重后果。
如福建路经过战乱, 人多死流,“存者十无二三, 乡下 此类事件的发生也必然会降低宋军的战斗力。
βσ
无 牛无人, 田皆荒废。” 江西路“州县所入不偿所 在经济力量薄弱, 财政极度困难的情况下, 南宋
出, 盖以著业之民才三之一, 所耕之地亦复如之。”βτ 是不可能支持长时间、大规模的战争的。
在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 南宋政府又不 从以上对南宋军事力量、经济实力以及当时战
得不进行战争, 耗费大量财物, 又加南宋统治集团日 局的分析来看, 绍兴十年前后并不具备打败金国、收
益腐朽, 兵官皆冗, 开支极大, 所以对人民的剥削不 复失地的条件。这一现实, 当时也有人意识到。如绍
断加重。 南宋的赋税名目繁多, 单是新增加的就有 兴九年五月, 左迪功郎张行成献《刍荛书》二十篇和
“经总制钱” 、
“称提钱”及“二税加耗”等。政府对农民 《七引》一篇, 综合分析了南宋当时的国力, 认为以当
不仅实物剥削加剧, 劳役剥削也很严重, 如“接送官 时的形势,“未可一战复中原也。”δκ
吏之上下, 农也; 在任者给亲朋之负重, 农田; 递兵不 南宋既然一时无力收复失地, 又兼连续十几年
足而搬运官纲, 亦农也; 一方有警而负兵器、赍行粮, 的战争, 已至财困民乏, 所以很需要停战休整, 与金
κ
χ
亦农也。” 在这种竭泽而渔的情况下, 人民几乎丧 议和是必要的。但是, 如果此时金国在军事上对南宋
失了再生产的能力。社会生产无法承受过重的负荷, 具有绝对压倒优势, 和议也断不可成。 建炎初, 宋高
经济必然衰退。 如四川地区, 虽未遭战争的直接破 宗屡派使臣乞和而不得金方应允, 便是最好的说明。
坏, 但浩大的军费抽空了四川财富, 压垮了四川经 绍兴十年前后的事实是, 金国经过十几年的战争, 力
济。“蜀中州郡地狭民贫, 建炎以来列屯境上, 用度日 量消耗也很大, 又加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 也大大
迫, 苛敛渐增。虽绍兴息兵, 时有蠲减, 而较全盛之日 削弱了金的国力, 此时的金国已不如北宋末、南宋初
从宋、金国力对比看绍兴和议的签订 117

强大。而南宋的军事力量经过十几年的战争, 却是由 锐; 所签之军, 非若昔日之强悍。前出后空, 有覆巢之


弱变强, 不断壮大的。 虞, 率众深入, 不无倒戈之虑。 又淮上虚荒, 地无所
南宋立国之初, 金军力量强大, 攻势凶猛, 宋高 掠, 大江浩渺, 未易可渡, 诸将兵势, 不同曩时。”δο
宗一味南逃。南宋军队也望风而溃, 节节败退。尽管 最能说明宋金力量变化的事实就是绍兴十年至
宋高宗百般乞和, 但金国志在灭宋, 根本不加理睬。 十一年间宋金争战的结果。 绍兴十年, 金军再度南
宋高宗不得已, 才组织军队抵抗。 建炎三年, 兀术南 侵, 受到南宋军队的重挫。 南宋军队先后取得了顺
下时, 有从马数百, 经过宋军的打击, 其势大挫, 仅剩 昌、郾城、柘皋等战役的胜利。 岳飞的军队收复了大
六马而还。δλ 之后, 金军再未能渡过长江。 这样就使 片失地, 一直挺进到开封附近的朱仙镇。川陕地区的
南宋有机会整顿军队, 部署对金的防御。 宋军也是屡败金军。此时, 南宋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
宋金战争进行到绍兴七年, 金国由于连年的对 题, 尚不足以打败金国, 但双方力量对比, 已趋于均
外用兵和国内矛盾的尖锐化, 军事力量有所减弱, 而 衡。战争已非短时间内可分胜负。在双方都不能支持
南宋军队经过重建, 在抗金战争中不断取得胜利, 力 长久战争的情况下, 议和停战是必然的。金国经绍兴
量大为增强, 涌现出了岳飞、韩世忠、吴 、吴 、刘 十年至十一年几次战役的失败, 认识到了自己的力
 等著名的抗金将领, 形成了川陕、荆襄、淮西、淮东 量也不能消灭南宋, 不得不与南宋讲和。 对此, 叶适
几个大的军事集团和防区。 早有正确的论断, 他说:“兀术再出, 大败于顺昌、柘
宋金军事力量的变化, 在当时人的言论中也多 皋, 始稍惧我, 而盟约遂定。”δπ 由此, 我们可以明确
有反映。绍兴八年七月, 枢密副使王庶向高宗说:“今 看出, 绍兴十一年宋金和议, 尽管与高宗和秦桧的投
虽未能复两河、取巩洛、定山东、举关右, 而大将互 降路线有关, 暴露了南宋统治集团的无能与腐朽, 但
列、官军云屯, 比之前日, 可谓小康也。”δµ 绍兴九年 也是双方力量趋于均衡和当时形势发展的必然结
冬, 金将韩常言:“今昔事异, 昔我强彼弱, 今我弱彼 果。依南宋当时的国力, 虽攻取不足, 但自守有余, 在
强, 所幸者南人未知此间事耳。”δν 此言虽有夸张, 但 与金议和中本可以讨价还价, 争得个体面的结果, 而
确实说明南宋军事力量比前增强了。 对于金国力量 事实上, 和议内容对南宋却是屈辱的, 这则是南宋统
的削弱, 绍兴八年十月, 枢密副使王庶言:“金人之 治集团的无能与宋高宗、秦桧的卑龊用意造成的。
兵, 内有牵制, 外多疑忌, 所用之人, 非若昔日之勇

   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以下简称《要录》) 卷一四六 βσ《龟山集》卷二二《与廖用中书》



绍兴十二年八月已丑条附录吕中《中兴大事记》
。 βτ《毗陵集》卷三《措置江西善后札子》

②《要录》卷一三六绍兴十年闰六月乙卯条。 κ《要录》卷一 O 三绍兴六年七月末条。
χ
③《要录》卷一三六绍兴十年闰六月己亥条。 λ《育德堂奏议》卷二《应诏言事状》
χ 。
④《要录》卷一三七绍兴十年七月庚午条。 µ《要录》卷一二六绍兴九年二月末条。
χ
⑤《金佗粹编》卷一二《乞止班师诏奏》
。 ν《要录》卷一二七绍兴九年三月丁未条。
χ
⑥ 参徐规先生《朱仙镇之役与岳飞班师考辨》, 载《杭 ο《要录》卷一二八绍兴九年五月庚辰条。
χ
州大学学报》1978 年第 1 期。 π《要录》卷一三 O 绍兴九年七月辛丑条。
χ
⑦ 参徐规先生《南宋绍兴十年前后“内外大军”人数 θ《要录》卷一三九绍兴十一年正月末条。
χ
考》, 载《杭州大学学报》1978 年第 3 期。 ρ《要录》卷三七建炎四年九月庚子条。
χ
⑧《宋史》卷三七七《季陵传》
。 σ《鸿庆居士集》卷三七《蒋公墓志铭》
χ 。
⑨《三朝北盟会编》炎兴下帙一 O 二。 τ《要录》卷七二绍兴四年正月庚辰条。
χ
βκ《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卷四《高宗四》
。 δκ《要录》卷一二八绍兴九年五月癸卯条。
βλ《三朝北盟会编》炎兴下帙一 O 五。 δλ《大金国志》卷七《太宗文烈皇帝五》

βµ《宋史》卷三六五《岳飞传》
。 δµ《要录》卷一二一绍兴八年七月戊子条。
βν《清溪寇轨》
。 δν《大金国志》卷二七《韩常传》

βο《要录》卷四 O 建炎四年十二月。 δο《要录》卷一二三绍兴八年十一月庚子条。
βπ《宋史》卷三八 O《汪澈传》
。 δπ《水心别集》卷一五《终论四》

βθ《要录》卷一六七绍兴二十四年十一月甲寅条。 ( 责任编辑 刘一兵)
βρ 周必大《文忠集》卷一三七《论任官理财训兵三事》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