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4

 主讲人:熊丹丹 0494013328

 小组成员:熊丹丹,薛小娟,龙园,张诗尧
,张俊斌
忧喜交集的“中国制造”
 一.“喜” 海外军团的关荣之旅
 二.“忧” 贸易繁荣背后的危机
 三.制造大国的隐痛
 四.培养国际化的新生态
忧喜交集的“中国制造”
 从踏进国际市场的第一天起,赋予民族精神
的“中国制造”就一直牢牢地牵着国人的视
线。
 纵横捭阖,一路斩获之时,我们为之高呼;
遭遇悱恻,出师失利之际,我们替她捏汗。
 最重要的是,充满希望与曲折的“中国制造
”国际化路径,正在以其复杂的背景和饱满
的过程为我们提供一个重新思考与解读的机
会。
一.“喜” 海外军团的关荣之旅
 是对国际市场的好奇之使然,还是为了追逐
丰厚的海外利润,抑或是企图寻找更广阔的
生存空间,甚至是如同管理学家安迪格鲁夫
所言的主观偏见,尽管对于中国企业出击海
外市场动机的剖面是各有不同,但结果却只
有一个: “中国制造” 正在全球市场进行
着见缝插针的渗透,无处不在的蔓延。
以美国人的生活为例
 据统计: 美国人一天 24 小时,从起床的闹
铃,上班的公文包,吃饭的桌椅,旅游的休
闲鞋,孩子的玩具到睡觉的拖鞋睡衣, “中
国制造”的标签随处可见。
 而另一个十分具体的数据时, 2004 年,中
国向全球出口鞋类产品 58.8 亿双。地球村里
平均每个人就要穿 1.2 双中国鞋。
海尔集团的骄傲
 第一个向海外发出“中国制造”声音的海尔
集团,如今已硕果累累。
 在全球,海尔拥有 58 个贸易中心, 17 个设
计中心, 11 个工业园, 46 个工厂, 5.3 万
个销售网点。
 而最新资料表明,仅 2005 年上半年,海尔
就拿到了 7.07 亿美元的出口成绩单。
中国其它企业的辉煌
 TCL
将汤姆逊和阿尔卡特等美国老牌企业纳
入旗下 ,TCL 如虎添翼;
 中国网通将韩国现代液晶项目和冠捷科技显
示器项目置于靡下;
 以及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以 185 亿美元价格竞
购美国尤尼科石油公司,一切的成功或未竟
都预示着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一个新时代——
资本并购时代的来临。
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成就着别人
 国际市场中的“双赢”在中国企业的手中显得格外
地厚实。据摩根士丹利统计,从 1996 年到 2003 年
中国廉价商品为美国消费者节省了 6000 多亿美元

 2005 年,美国中国内地的进口总额已达到 1560 亿
美元,这意味着从中国内地进口的产品在到达美国
消费终端之前,美国企业可以增加 6250 亿美元的
价值,相当于美国 GDP 的 5.8% ,意味着在美国有
超过 800 万的工作岗位与中国内地的进口紧密相连。

 “ 中国制造”在跨进国际市场的同时,也将自己植
入到了异国人民丰富的生活之中。
二.“忧” 贸易繁荣背后的危机
 这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数字: 2004 年中国进
出口总额首次超过一万亿美元,在世界贸易中的排
名快速上升到第三位。其中货物贸易出口总额 5934
亿美元,同比增长 35.4% 。如此令人心动的阿拉伯
数字符号再 005 年再次增大。 2005 年上半年,中
国产品出口同比增长 32.7% 贸易顺差达到 396.5 亿
美元,一举突破了 2004 年的全年水平。
 “ 中国制造”在大跃进式地挺进海外过程中,叶风
风火火地将自己的国家送上了贸易大国的显眼位置

中国企业出口增长的秘箱在那里?
“ 我们靠的是尽量压低自己产品的成本,扩
大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量而撑大出口量。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以自己丰厚的
阅历一语破的。
 在专家看来这种十足的重商主义外贸模式已
经使中国产品被许多国家当作造成本国企业
倒闭,工人失业的头号杀手而遭遇无情的封
堵。
残酷的事实
 从西班牙火烧“中国鞋”到俄罗斯的“清关贸易事
件”,从欧盟对中国彩电强力驱逐到美国对中国纺
织品大打出手,无数的“中国制造”正在体尝着贸
易频繁摩擦的痛苦。
 据商务部统计,截止 2005 年 5 月底,已有 34 个国
家和地区发生了 637 宗涉及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
,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别调查,这些抵制绝大多
数来自于家电,服装,玩具和纺织等我国制造业最
发达的领域,其中很多行业已经牢牢占据全球市场
占有率第一的地位。
无法逃避的危机
 不仅如此,国际力量施于“中国制造” 的贸
易制裁已经呈现出团体化且无数发展中国家
加入其中的格局。
 在由土耳其,墨西哥和美国等国际组织签署
并旨在要求 WTO 继续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实
行配额管理的《伊斯坦布尔宣言》中,迄今
已有 45 个国家的 90 多个专家提笔签名。
 也许我们可以义愤填膺地谴责贸易保护主义的怪诞
与凶残,但我们却无法逃脱深深的自省。
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由于中国出口产品结构以
劳动密集型为主,且多为最终产品,同时由于我国
劳动力价格便宜,出口商在国际市场上一味竞相压
价,于是客观上形成了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低价倾
销的形象。
 并且过多地集中于低端领域,有对外依存度很高,
事实上很容易出现被所替代的结果。
三.制造大国的隐痛
 在中国, 10 万多亿元国有资本的丰厚家底以
及 35 万户企业衬托下的钢铁,煤炭,石油,
 化工,建材,彩电等产业,足以与相应的
跨国公司所在国的生产能力相匹配, 80 多种
产量居世界第一的产品向世界清晰传递着中
国工业前进的脚步声。
 但“制造大国”并不等于“制造强国”。
与强者的差距到底多大???
 以排在世界 500 强较前位的中国石化与排名
第一的沃尔玛相比,两者不仅在作为静态值
得资本竞争实力方面不可同日而语,就是在
动态的利润率上,后者也是前者的 27 倍。
 以 2005 年中国 500 强为例,我们的营业收
入只占世界 500 强的 5.4 %,中国 500 强的
资产总量占世界 500 强的 5.7% ,利润只占
世界 500 强的 5.33% 。
 在国际跨国公司以资本规模与盈利能力控制
话语权的时代,中国很难进入全球产业链的
高端开展作业,唯一的选择就是填补低端空
白,获取微薄的利润。
 并且生产力,劳动效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因
此,单靠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等资源成
本的比较优势已经无法为中国企业赢得未来

痛在哪里???
 低价的劳动力供给也许是无限的,但技术尤
其是核心技术的供给却十分有限,这才是中
国制造的最大软肋。
 从先前 3C,6C 联盟向中国 DVD 制造商的漫
天要价,到英特尔,菲力浦, SigmaTel 向
中国 MP3 企业张开血盆大口,再到日前索尼
向长虹等国内 6 家家电企业开出 22 项专利收
费清单,中国企业一直承受着巨大的被人宰
割之痛。
问题的要害在哪???
 问题的要害在于,没有自己看家的核心技术
,中国产品很多关键部件都要用人家的品牌
, “中国制造” 根本无法与洋牌相匹敌,
只好进行“贴牌”生产。
 “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从规模到技术,从人力素质到品牌形象, “
中国制造”在经历磨难与拷问中走到了需要
重新调焦与发力的关口。
四.培养国际化的新生态
 不安国内市场之偏隅而跃入国际市场之洪流,本身
就代表着“中国制造”挑战自我与他人的英勇与睿
智。不经历风雨何以见彩虹。从坎坷与曲折,鲜花
与泪水中走过来的“中国制造”也许更懂得与时俱
进与变革维新,毕竟在一个弱肉强食的国际竞技大
舞台上,适者生存的生态规律至今仍然没有被丝毫
颠覆。
 作为企业的最伟大修炼之一,以技术的积累与创新
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将伴随中国企
业国际化的终身。
以三星为学习的范本
 上个世纪 90 年代初,三星电子产品还摆在美国商店的角落
里,尽管售价要比索尼产品低 20% ,但无人问津。于是,
三星电子开始了“二次创业”,其核心是在以三星电子为主
导,将集团变为一家知识密集型公司。
 伟保持领先优势,其要求自己在半导体产品的研发方面持续
领先日本企业 3—6 个月。目标在坚持 4 年后终于实现。
 曾经,三星 CEO 尹钟龙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说:三星还
有很多事要做,但是,第一重要,第二重要,第三重要的事
情,都是技术开发。一个国际顶级企业的成功之道,可以作
为中国企业韬光养晦的立命之本!
贸易转型势在必行!
 当然,静下心来搞技术的同时还不能丢失国
际贸易的日常化作业。中国必须延长国内产
业链条,实现从加工贸易向服务贸易的转型
升级。 2004 年,中国贸易进出口额均位居
世界排名第三,中国跻身世界贸易大国之列。
但同时,中国的服务贸易却出现了近 97 亿美
元的逆差。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贸易出口总
额 9% 的现有水平,远低于 19% 的世界平均
水平。
 由于服务贸易的极端短缺,中国企业产品出
口在很多环节不得不委托国外服务贸易企业
来进行,由此驱高中国产品的物流成本。居
世界银行的估算,我国出口企业的物流费用
平均占商品价格的 40% ,而美国只占 10%
—20% ,英国平均占 14.8% 。
 中国贸易增长方式极不平衡和成本递增状态
迫切要求中国企业的贸易转型。
创造国际品牌是关键!
 相对于贸易转型的艰难程度而言,造就一个
个“中国制造”的世界级品牌可能更加浩繁
与艰巨。
 虽然很难,但已经创造的国际著名品牌“海
尔”,“ TCL” ,“格兰仕”等树立了很好的
榜样。我想总有一天“中国创造”会赢得世
界推崇的。
 学习国际贸易专业的我们也将为此作出巨大
的努力!这是我们共同的期待!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