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科技發展政策報導 SR9107 (2002), 471~478 專 題 報 導

劉尚志博士/ 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所長

知識競爭擴大了無形資產的利用,WTO 構上,我們對於無形權利的強勢甚而濫用,
則打破了國家的藩籬。知識經濟、全球化與 幾乎是束手無策的。
具有壟斷特質的智慧財產權,三合一的結果 近年來電腦軟體的保護與智權授予的獨
加速了資金、技術與人才往優勢國家集中, 佔性,以及近十年來國際公約對智慧財產相
使得產業價值的區隔愈為明顯;科技後進者 關權利的積極擴充,加上制度在施行上的經
若不能體認局勢變化,發揮價值整合與利基 驗不足,創新的權益與社會利益之間的平衡
深化的策略,遲早會在知識化與全球化浪潮 點,難以客觀評量智權制度的工具理性。科
中落入邊緣化的危機。 技程度的差異,明顯區分了國家間的產業與
經濟的優劣。其中有形資產與無形資產間的
比重關係逐漸在轉變,有形資產目前固然仍
壹、 知識經濟與無形資產 有其不可忽視之地位,無形資產的之附加價
值也逐步向上攀升。
知識經濟與工業經濟最大的區別在於無 無形資產權利在科技強權國家的主導
形資產的產生與利用。知識經濟在概念上隱 下,驅動了以知識為產業競爭的主軸,同時
晦不清的原因是由於定義不明,知識一詞幾 知識經濟逐漸由萌芽期轉向成長期,其間關
乎無 所不 包,例 如資 訊、 科技、 創意 、經 鍵性的發展為:
驗、教育訓練、著作、設計等,隨手可及卻 (1)無形資產必須有新的法律制度加以保
又不 易評 價。知 識之 所以 能夠創 造經 濟價 護, 科技 法律 的設計 影響 了產業 競爭 的優
值,最重要的是透過法律設計,對於創造、 勢,其中產業較為倚重的是與科技相關的專
創意與創新,創設保護的機制。制度設計與 利權、著作權,以及人才流動的營業秘密、
實施的良窳,直接影響知識經濟能否落實。 競業禁止等規範,社會大眾直接受到衝擊的
然而智權制度的實施與實證,在人類經驗上 則有網路與基因科技伴隨的隱私權、網路著
仍然十分生疏。 作權等;
知識所衍生的抽象財產權益,名為無形 (2)產業與經濟發展有凌駕國家主導勢力
資產,對於技術利用與實體產品的制肘,則 之上,網路與基因科技的演變改造了人民基
無所不在;科技優勢的國家或企業,利用智 本權利的內容與人類社會的規範架構;
權制度加諸於後進者的箝制,在產業競爭上 (3)「人」是無形資產最主要的載體,隱
已有變本加厲的趨勢。然而在現有的法律架 性經驗的傳承與發揮,是知識加值的主要來

SR9107 471
專 題 報 導

源,而如何建構一個積極互動的組織文化與 然而理想與現實仍有相當的差距。最
運作機制,是知識管理最艱鉅的挑戰,挖角 明顯的莫過於:
行為往往直接破壞了企業經營的基礎; (1) 對於多數非洲、中東、拉丁美洲與部
(4)較之有形資產的物權,無形資產的利 分的 亞洲的 貧困 國家, 由於 欠缺 基礎設 施
用效力,由法律授予之控制力極度擴張,創 (Infrastructure)與安定的政治環境,無法吸引
造了碩大的經濟利益,例如微軟的發展,除 國際資金,只能先依賴先進國家的援助,在
了基於自身研發的成果,也拜網路環境與個 以「貿易而非援助」(Trade not aid)的經濟概
人電腦擴散之賜,加上雷厲風行的著作權保 念引導下,落後貧窮仍然是全球一半以上人
護行動,才有以致之; 口揮之不去的夢魘,他們依然在等待西方國
(5)政府立法與執法,商業上對法律的運 家「以援助建構貿易」(aid to trade)人道主義
用,兩者的結合對法律規範與科技運用產生 的發揮;
強大力量。然而在網路與軟體科技所創造的 (2) 擁 有 科 技 與 產 業 優 勢 的 國 家 透 過
獨佔行為,法律對權利過度運用無法產生有 WTO的規範,要求所有加入的會員國建立各
效的規範(政府失靈),以及法律授予的著作 種法 律制度 ,以 利交易 的進 行; 例如符 合
與專利獨佔引發的價格機能不彰(市場失 「與貿易有關的智慧財產權保護」( T R I P s:
靈),兩者同時發生機會大大增加。 Trade-Relate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規
範,並逐步採取法規的和諧化(harmonization)
政策,希望有朝一日全球的法典能夠趨於一
貳、W TO、全球化與產業價值 致。然而現實的環境中,各個國家在科技水
壟斷 平不等同,社會條件不一致的情況下,法律
規範的落實與國家利益的考量,產生了若干
衡平性的爭議。尤其是科技先進國家可以透
過技 術的領 先、 財力的 雄厚 以及 法律的 保
障,更為擴充其領先的產業差距。全球化的
全球化(Globalization) 是個必然的趨勢,
結果 ,加速 全球 資源與 產業 價值 的區隔 化
卻也是個弔詭(Paradox)的名詞。隨著科技的
(Segmentation), 導致多數國家成為產業價值
進步與地球村(Global village)的形成,國域疆
鏈中的附庸,以陪襯全球產業中心(Industrial
界的消弭愈來愈明顯。世界各國以全球性的 c e n t e r ),例如美國與歐洲。我們觀察1 9 9 0年
比較優勢(Comparative advantage)來進行生產 以後,全球的投資多數都往美國集中,尤其
與分配,將地球資源做最有效的配置利用與 是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以後更是如此(依據
交換,減少各國因為故步自封必須依賴完全
世界銀行的統計,1997年時全球投資於開發
自給自 足的 生產無 效率 ,原 是個不 錯的 理
中國家的年金額約有3000億美元,2000年以
念。世界貿易組織( W TO )的存在,即負有此
後已經不到一半)。全球化,或是過於快速的
種使命與任務:透過對於智慧財產權 全球性競爭,是否為科技跟隨者之福,是個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法制,以及貨物 值得深思的課題。尤其在邁入知識經濟的年
(Goods)與服務(Service)交易的共同規範,減 代,競爭要依賴腦力、財力與法律時,西方
少各國間的貿易障礙,促進資金、技術、人
國家已經習以為常,同時也是遊戲規則制定
才與貨品的流通運用,塑造一個人盡其才,
人的同時,我們對於國界消失後,不同國家
物盡其用,貨暢其流的世界理想。
間的產業落差加大,不能算是杞人憂天。

472 SR9107
專 題 報 導

時,雖然未能與科技領先者並駕齊驅,不過
由於我們的科技運用能力夠強以及對市場反
應快速的特質,台灣的科技產業愈來愈有機
會在國際大廠領銜產業由導入期邁入成長期
產業價值鏈(Industrial value chain)是指一
的時候,加入成為一個有力的競爭者,或者
個產 業中 不同產 品區 段組 合而成 的價 值活
成為有利的合作夥伴,我們由技術週期遞移
動。一般說來,整個產業頂端上游的研發生
的承接者,跨入技術領先者的同一技術週期
產活動直到產品產出銷售至使用耗盡的週期
之中。至於技術的雁行排序,也不是牢不可
中,都有其不可或缺的組成。這些必要的、
破的,我們超前的頻率與機會迭有增加,由
有價值的研發生產行銷等活動串聯而成,像
以往的製造與管理,到目前的設計與運籌,
一條鏈狀般構成一個產業,這是產業價值鏈
比比皆是。
的由來。雖然管理學者已經將產業由線性的
然而這樣的發展在1990年代以後有了一
鏈 狀 擴 張 成 為 錯 綜 複 雜 的 網 狀 概 念 ( Va l u e
些變化。主要的原因是科技以往是由有形的
net),然而價值鏈仍然是一個比較容易溝通的
產品與製程為代表,競爭優勢的來源也是以
產業形貌。
有形的科技表現為基礎。自從1 9 8 0年代後
產業分工是全球既有的形勢,因而從
期,美歐日等大國在國際經貿組織(WTO與
1960年代以來,一般管理學與經濟學的教科
其前身國際關冒總協定GATT)努力促成無形
書上常會出現「產品或技術週期遞移」的現
資產的保護,並在1 9 9 0年代初期獲得勝利
象,指稱先進國家先發展某些技術或產品,
後, 智慧 財產 權就成 為國 際貿易 的重 心之
當其進入成熟或衰退時,再由技術落後的國
一,法律制度的保護與法律知識的運用,也
家接手,如此週而復始。另外一個常見的名
成為產業競爭的必要結構與手段。
詞為「雁行理論」,是指科技與產業先進國,
從此以後,美國的國際貿易無不以挑戰
如美歐日一字排列於雁首,其後有開發中國
對手 的智 權法 制欠缺 或施 行未能 落實 為手
家與第三世界等國家尾隨其後,如雁之成群
段,以為貿易報復的依據。世界各國,包括
飛翔 。這 種順序 意涵 著優 勝劣敗 的既 定格
歐洲與日本,幾乎無一倖免被美國貿易談判
局,也是不可破解的情勢。
以301條款(Section 301,Trade Act of 1974,
然而近二十年來的發展局勢卻非如此。
19 U.S.C. 2411)列於黑名單之中。台灣是301
亞洲 四小 龍的崛 起, 由產 業政策 、人 才培
名單中的常客,也是美國海關近二十年來調
育、資金運用與科技發展的努力,使得「產
查產品侵害智慧財產權與禁止產品輸入最多
品或技術週期遞移」與「雁行理論」受到挑
的國家。
戰與質疑。尤其台灣與南韓在製造上的技術
不過背後較為引人注目的是,以智慧財
開發與管理,在若干資訊與電子的關鍵技術
產權為保障無形資產制度,已經為技術資產
與產品上,能夠與世界性的主導廠商分庭抗
增加了一層門檻甚高的產業進入障礙。一般
禮。就理論而言,我們把「週期遞移」的時
而言,產業由導入期跨入成長期時,通常市
間差距變得更短,也就是在某個產業還不到
場供不應求,利潤最為可觀。因此能提前量
成熟或衰退時,我們就開始承接領先者的技
產與進入市場(Time to production and time to
術能量,較早循既有的模式進入產業的循環
market),是產業競爭的關鍵成功因素。生產
之中。
與上市期間,尤其在高科技產業,以智慧財
尤有進者,我們在新興產業技術突破
產權(尤其是專利)的糾紛作為阻隔競爭的

SR9107 473
專 題 報 導

手段,是司空見慣的。 於1987年,Stanford Technology Law Review


產業發展中,科技領先者可以透過專利 則於1 9 9 7年開始,至於Franklin Pierce Law
的申請與擁有作為科技知識的資本,以及營 Center創校於1976-77年間)。
業秘密、競業禁止與經濟間諜等,作為人才 早期科技法律的領域中,智慧財產權是
運用的規範,在實體資產的優勢外,以無體 最主要的部分,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對整體
財產延 伸其 競爭力 。然 而無 體財產 權的 保 社會的影響愈來愈廣泛,科技法律的範疇也
護,必須以法律制度來貫徹,因此法律資產 擴充了不少。我們觀察科技在法律規範中所
的運用,儼然已是企業競爭的必要知識與技 扮演的角色,可以賦予科技法律一個操作型
能。科技領先者由於其生存環境與既有優勢 的定義:
使其較早熟悉這套運作法則,往往在現代產
業發展中,能夠有效的在價值鏈中保有其壟
斷的優勢,而九十年代以降,以製造優勢與
經營管理打破「週期遞移」與「雁行理論」 一般說來,科技在法律規範中扮演了兩
結構的 後起 之秀, 必須 加強 相關的 競爭 法 種角 色。一 個是 科技影 響了 人類 生活的 環
則,才能在知識競賽中保有其成果。 境,主要是改變了人群的社會環境與經濟環
法律設計本旨在於促進內國的社會與經 境。第二種角色則是科技與其衍生之權利作
濟發展,然而全球化以後,價值鏈的特定區 為法律規範的客體,例如智慧財產權、基因
位因為法律的介入而有區隔化的趨勢。全球 科技等。
產業本來就有比較優勢存在,彼時高附加價 (一)科技改變了社會環境與經濟環境
值的產品多半為已開發國家掌控,開發中或 1.社會環境(包含政治與地理環境):例如
進步中國家多半以產品或技術代工為主;然 資訊與通訊科技改變資訊,流通傳遞之互動
而隨著知識與無形資產的法律保護,不僅是 關係與行為模式,突破地域與疆界之限制,
產品代 工, 連知識 都受 限於 先發明 者的 箝 加速與加劇侵權或犯罪的行為與結果,其中
制,後來者多數在既有的知識框架中尋求改 如電腦與網路犯罪。至於生物科技改變生命
良創新,逐漸陷於知識代工的窘境。 現象與人群關係,人類的自然關係與互動關
係發生了變化。
2 .經濟環境:科技影響了產業與企業發
參、科技法律制度與權利運用 展,包含其間競爭環境的建構,例如網路科
是產業優勢的推手 技與 電子商 務衍 生出公 平交 易、 消費者 保
護、電子簽章等。
(二)科技與衍生之權利作為法律規範的客
體:
科技法律(Technology Law)在台灣還是個
1 .與產業或社會發展相關:例如專利、
新鮮的名詞,甚至對於法律領域的專業人士 著作、商標與營業秘密、網域名稱等智權的
來說,它的定義與範疇也是相當模糊的。我 產生、運用與歸屬,以及生物資源與品種保
們觀察美國相關學術領域的發展,尤其是著 護等。
名大學相關期刊的發行,大約在1980年代後
2 .科技作為研究與利用客體會造成重大
期,科技法律的研究才開始在美國蓬勃發展
社會與經濟影響者:例如遺傳、胚胎與複製
的(Harvard Journal of Law & Technology創刊
人研究,資料轉換壓縮儲存傳輸(MP3)、著作

474 SR9107
專 題 報 導

權保護措施等。 迴避改良其原先之發明範圍,十分有利於發
至於法律作為規範的系統架構,則包含 明在 先者 的專 利佈局 與封 鎖有競 爭力 的後
了「人群、人際、人我」關係的主體規範, 進。著名的A m g e n公司以不斷修改其血紅素
權利之「得、喪、變更與分配」,公法與私 生成素(EPO)的專利範圍,作為阻擋競爭對手
法,以及法哲學、倫理學、社會學等為「權 後續改良EPO專利的佈局手段,即為一例。
利義務」與「群己關係」之基本思維與分析 (3) 技術領先者可以透過專利授權契約設
邏輯等。法律體系對於上述科技之兩種角色 計對於接受技術的被授權者(Licensee)加以
的規範,就形成了科技法律的範疇。(由於篇 各種條件的限制,例如技術改良的回饋授權
幅限制,本文只提及網路與軟體科技,以及 (Grantback)、上市時程與市場限制等手段,
智慧財產權作為討論與分析之基礎) 來達成其控制潛在競爭對手的目的。尤其美
國自1980年代以降,對於技術移轉與授權的
限制性約定,較以往更有利於授權人
(Licensor),也就是將以前視為不公平競爭的
專利制度的設計本在於透過法律保護,
條款大幅鬆綁,將反托拉斯(Antitrust)法中
交換發明人願意公開創新的內容,進而促進
的規範朝有利於技術擁有人方向發展,對於
產業與社會的科技進步。然而制度設計的本
美國這種技術優勢國家自然有利。
意必須透過實踐結果進行檢驗,尤其專利制
度為 屬地 主義, 在全 球化 浪潮與 國際 組織
(如W TO)的推波助瀾下,專利保護至少在
程序上有漸行統合之趨勢,十分有利於科技
領先 的國 家。加 上美 國常 是科技 領先 的贏 二十世紀中葉以後,國家疆界在資訊通
家,其法律制度即使只是美國的內國法,對 訊發達以及全球化浪潮之下已不復存在。經
於國際間經濟與產業的發展,也有關鍵性的 濟統合漸有凌駕政治主權之趨勢,國際經濟
影響。 的紛紛擾擾,也以經濟實體取代的政治實體
(1) 美國法在管轄權上向來不遑多讓,對 的國際組織為協調中心,其中WTO就是一個
於其他國家內部正當行為的使用,例如在美 典範。
國公司在某些國家未申請專利時,固然該國 在區域經濟統合下,國家可以釋出一部
國境內可以利用美國的專利技術製造生產與 份權力作為國際經濟發展的妥協,然而面臨
銷售,然而該產品一旦到達美國邊境,美國 國際 間的 經濟 糾紛時 ,各 種政治 勢力 的運
行政 與 司法 單位 即可 以長 臂 法( l o n g - a r m 用,未嘗須臾歇止。美國以其內國的貿易法
statute)介入調查、扣押禁止入境與損害賠償 301條來對付不遵守美國智慧財產權標準的國
等法律行為,作為保護美國企業的手段。近 家,歐體以一個經濟體與各國協商談判,各
年來 ,專 利權已 經涵 蓋了 使用、 製造 、販 國復有獨立主權對外,都顯示出國家與經濟
賣、進口,以及提供販賣(offer for sale)專利 體既 統又 分的 交錯複 雜中 ,往往 無法 達成
技術與產品的權利。 「經濟歸經濟,政治歸政治」的原則。
(2) 美國專利制度上允許專利申請時或授 尤有過之者,以往帝國主義國家為擴張
與 後 進 行 後 續 改 良 創 新 ( Continuation In 經濟時,多以船堅砲利先行;及至現代,武
Part:CIP),也就是透過從而變更其實質之專 力被法律取而代之,國際組織與國際公約成
利權利範圍,往往成為先發明者防堵競爭者 了必須被遵守的最低規範,固然國際組織有

SR9107 475
專 題 報 導

調和之效,往往卻也成了國際角力中心。我 財產權成為產業競爭的工具。
們觀察世貿組織「與貿易相關的智慧財產權 (一) IBM也曾經透過開放架構來競爭
規定」,就是妥協下的產物。然而並不代表一 I B M在1 9 8 0年代初期為了與在市場上領
個經濟體或國家符合最低規範,就可滿足國 先的 蘋果電 腦競 爭,採 取的 策略 也是開 放
際交易對手國的期望。我們觀察台灣在最近 IBM PC的硬體架構,讓所有的電腦製造商免
十年的智慧財產權法制,尤其是專利法與著 費使用,使得I B M的個人電腦得以成為市場
作權法,已經超越了TRIPs的規定,也比絕大 上的標準,以擴大I B M的佔有率。這個策略
多數先進國家更為嚴苛,其中多數是拜美國 造成與IBM規格相同與相容(Clone)的電腦,
3 0 1壓力之賜。在強國制訂的遊戲規則下競 成為市場上的主流。
賽,是競爭的現實面。 Robert Young提到由IBM的報表中可以獲
悉I B M的獲利來源在於服務的業務,而非大
型主機或是UNIX伺服器的硬體銷售。這個說
法恐並不是全然正確的。對產業與專利領域
2 0 0 0年在台北舉行的資訊科技大會
有所認識的人都知道,I B M是全球擁有最多
( W C I T )中,微軟的蓋茲(Bill Gates)與紅帽
專利 的企業 ,目 前專利 數字 約為 三萬件 左
(Red Hat)的羅伯揚(Robert Young)由作業軟體
右,每年申請與獲得的專利件數是全球屬一
上的商場競爭,除了在會場個別苗頭外,也
屬二的。缺乏了專利的佈局,I B M恐怕難以
延伸到是否該用專利權來保護軟體的法律制
貫徹其生產與服務的整體性優勢。即使在國
度之爭。
內,P E 2軟體在發展時也是以免費授權的方
微軟大約有一千個專利,視窗系統獨佔
式來推廣與佔有市場。
了九成以上的市場,產品與技術採取授權使
(二) 開放原始碼是「小蝦米對抗大白鯊」
用與不 開放 原始碼 的方 式來 保護自 己的 利
的有效策略
益。相對的,紅帽公司則標榜開放原始碼讓
Linux最早是由赫爾辛基(Helsinki)大學的
大家使用與修改,主張電腦產品應該像蕃茄
拖瓦茲(Linus Torrvalds)於1991年發展的電腦
醬一樣,很容易生產,產品以品牌知名度來
作業系統,免費提供給全球的愛好者,甚至
賺錢,而非以專利保護或資訊封鎖的方式來
成立了網路社群,共同分享修改與增進Linux
禁止他人生產同樣產品。
的功能。目前全球幾家最大的軟硬體廠商,
這個爭議,乍看是對現有專利制度的挑
都已經搶搭Linux列車,不論在是本身的作業
戰,有人認為Linux的成功是痛擊專利獨佔的
系統或是在伺服器上擁抱Linux或是設計與之
一個典範,告訴我們網際網路無國界的行為
相容的軟體。網路空間使得人與人的合作與
是不應該受到拘束的,而現在一窩蜂申請專
溝通變得更容易,因此匯集全球軟體愛好者
利的世界趨勢,正是箝制競爭,扼殺創意的
來分享與改進現有軟體,這是創造上等軟體
劊子手。尤其近年來軟體專利的開放申請,
的最佳途徑,也是小蝦米對抗大白鯊的好方
甚至商業方法都可以申請專利,更是科技先
法。
進國以法律設計保障科技領先的手段。
軟體專利從1996年開始到2000年止,在
我們分析這兩個不同典型的競爭方式,
美國就有超過三萬件屬於資訊處理、網際網
發現其實與專利制度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
路與通訊類的軟體專利,其中不少的專利也
與其議論智慧財產權是否保護過了頭,不如
是利用Linux技術改良而來的。從賽局的分析
說這是在既有制度下的佈局,充分利用智慧
來看,除非所有利用Linux的公司或個人,都

476 SR9107
專 題 報 導

能謹守只要是應用Linux的,都不得申請專利 於適用智慧財產權正當權利的行使不予規範
的戒條,而且相關的社群可以有效懲罰違規 外,產業衍生出的交易特質以及網路現象造
的情事,否則開放後的Linux,有著許多後續 成之獨佔現象,公平法的適用有很高的困難
改良創新而據為己有的現象,恐怕是個產業 度。
競爭的必然,也是社會發展的常態。
(三)專利權會是Linux社群的下一個戰場 肆、全球化競爭下科技後進者
自有智慧財產權制度以來,授與技術的
( Technology Followers) 的
獨佔權利,一直存在著觀念上的衝突。參與
策略定位
「開放原始碼運動(Open source movement) 」,
固然 有其 自由奔 放的 心胸 與突破 桎梏 的動
機,就如同全球資訊網( W W W )發明人Ti m
產業價值網的形成,意涵著原有產業的
B e r n e r s - L e e,以及發現鐳與輻射的居禮夫
人,對於自己的創新發明拒絕申請專利,懷 價值區段,必須透過垂直分工加強知識的專

抱著開放分享與促進社會進步的偉大胸襟。 注發展,以水平整合擴展資源的規模,同時

不過由智慧財產權發展的歷史看來,私有財 透過產業聚落與異業的知識整合,造就核心

產比較容易達到社會資源的有效利用,加上 價值。任何片段的與個體戶的經營模式,不
易提升整體產業的競爭力。
知識競爭時代中,抽象的構思與創意已經成
隨著WTO的開放與無形資產的擴張,為
為核心能力與競爭優勢的來源,授與軟體專
利勢在必行。以台灣而言,1980年代我們被 了突破科技優勢國家的產業價值壟斷,科技

稱為侵害智慧財產權的海盜王國,自1996年 後進者在策略定位上,必須一開始就以設定

開始,台灣在美國申請的專利已經是全球第 全球性的競爭力為出發點;尤其在中國大陸

四名,僅次於美國、日本與德國。 市場急遽成長之際,西進大陸開拓市場,東
向美日歐吸取知識與科技能量以提升核心能
不論智慧財產或是任何可以運用的資
力,是深耕既有優勢並延伸新利基應有的觀
產,創造的利益最佳組和應該是採取較為中
庸的策略,就是技術有效期間長,排他性強 念。我們既有的製造優勢,目前在大陸化與

的,可以申請專利保護;有些技術固然有價 國際化的佈局中,已經逐步轉向研發導向與

值,但是只能在較的短期間內加以使用,以 市場經營的上下游垂直延伸與水平整合,例

專利保護代價過高者,可以透過營業秘密保 如半導體業與資訊業,除了發展技術層次較
高的價值區段,同時也轉向更多的IC 設計與
護,另外的則可無償公開與大眾使用。完全
服務;一般製造業的服務化,以及傳統產業
以專利保護,對一個新產品而言,不容易快
速的推廣;但是完全的無償使用,是不可能 的資訊化,就是以「整合價值區段並深化優

使一個企業永續經營的。紅帽公司主張以品 勢」的模式發展。此外,新興產業如生物科

牌來獲利,也是策略之一。「先試用,養成 技的發展,長期大量的投資與人才培育是個

習慣,套牢顧客,再穩固其對品牌與服務的 先決條件,如果能與既有的電子資訊科技掛
勾較容易有成功的機會。
認同與建立忠誠度」是全球市場競爭的四個
基本 步驟 。初期 以免 費的 試用來 吸引 消費
者,待消費者適應習慣後加以套牢,成為自
己忠實的客戶。這就是軟體與網路產業的特
性,當公平交易法碰上這類產業時,除了對

SR9107 477
專 題 報 導

科技的發展有其生命週期,尖端發展的 透過國際的流通,已經不易造成持續性的領
技術競爭必須以科技根基、規模與資源的投 先優勢。我們的企業經營必須能以人文的涵
入為基礎。整體而言,我們仍處於跟隨或後 養為磐石,以積極進取為典範,才能有效開
進的地位,然而如果在國際性技術與產業標 拓組 織中的 隱性 知識, 創造 人性 的企業 文
準的建立之中,我們某一類的技術有優異的 化。
表現, 就可 擠身列 強之 林, 以為交 換的 籌
碼。至於掌握成長期的技術,我們過去發展
高科技的經驗已經熟悉這樣的競爭環境,以
專利的數量與逐漸改善的技術品質,加上製
造經營的能力,成為我們的優勢。
法律制度的現代化與法律人才的國際
知識服務業指的是任何可以增進知識產
化,是我們在全球競爭中的弱勢。科技法律
生、利用與流通的經營方式,其中包含了知
領域的發展,不可諱言的,美國挾其科技與
識運用的基礎架構與工具(例如資訊通訊的
經濟優勢,也同時執世界之牛耳。以大陸法
設施與軟體發展),知識交易的平台與經營模
系為主的台灣,有必要加速對國際法規的深
式,法 律財 務管理 顧問 等周 邊的服 務型 產
入研究,以及國際法律人才的積極培育。
業。台灣目前仍然停留在製造業的心態與模
對於無形資產的保護利用,除了現有的
式,無形知識的服務仍然必須建構在有形產
智慧財產權相關法令外,公平交易法與智慧
品之中,才能獲得青睞。尤其政府法規與官
財產權間的競合關係,必須加強現有立法的
僚作風中更是不乏這類保守與落伍的作法,
規範內容與執法的經驗能力。產業力量與國
例如對研發計畫的管理視同製造生產活動;
家力量逐漸並駕齊驅,法律規範的產生,絕
即使科學技術基本法可以下放智慧財產權予
大多數多源自於產業的需求。尤其面臨網路
研發執行機構,目前也只有國科會與經濟部
環境的產業特質,既有的法律實施有頗多杆
少數的單位如此執行,這是我們國家與產業
格不入之處。對於企業的惡性挖角,或者權
轉型的進入障礙,尚待突破。
利濫用的情形,我們還有諸多學習之處。
此外,國家創新系統的建立,有賴法制
環境 打破對 於人 才、資 金與 技術 流動之 障
礙。 過去為 了防 止人才 與技 術移 到大陸 發
知識經濟時代,有形資產與無形知識的 展,一昧以防堵為手段,除了法律基礎薄弱
累積效應,極大化了企業的競爭差距。然而 外,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是最可能的結果。政
顯性知識(包括各種硬體設備與成熟技術) 府部門的緊急煞車,毋寧是個明智之舉。

478 SR910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