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两宋文化史研究》评述

蔡 罕

当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指出 : “华夏民族之文 化史研究相比 , 它首先把视角投向体现社会基本生活的


化 ,历数千载之演进 ,造极于赵宋之世 。”的确 ,在赵宋立 宋代衣食住行 、
风俗民情 , 从社会生活来探索宋代社会的
国 320 年中 , 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 到的高度 , 是 文化风貌 ,可谓思路开阔 ,角度新颖 。
其二 ,把 . 各种典章
继汉 、
唐之后中国古代史上的又一座巅峰 。
璀灿的两宋文 制度 、
科举教育纳入文化史的研究范围 , 也体现了主编的
化 , 无论在经济生产 、衣食住行 、风俗民情 , 还是在政治 、 “大文化”
思路 。
其三 ,它突出了宋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两
道德 、
学术 、
文艺 、
科技 、
典籍 、
宗教等诸多方面 ,都显示着 宋社会文化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
突出以科学技术的演化 ,
前所未有的独特成就 。这种独特成就标志着宋代在文化 以衡量宋代文化的新水平 。
总之 ,该书从宋代的物质生活
上已开启着一个崭新的时代 , 且影响深远 。因而全方位 、 到精神生活 , 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 , 从经济基础到上层
深层次地研究宋代文化 , 探索其发展的动力 、规律 、成就 建筑 ,进行了全面的 、
系统的 、
深入的探索和论述 ,实为近
及其对整个中华文化发展的贡献 ,就显得非常必要 。
对于 年文化热点中真正具有学术价值的力作 。
这个课题的研究 , 长期以来海内外虽有一些成果 , 但系 其二 , 取材广博 , 资料丰富 ; 见解新颖 , 分析精辟 。
统、
全面的研究著作尚属阙如 。最近 , 由浙江大学历史系 该书资料极为丰富 , 引用书目多达五百八十种 。它
杨渭生教授主编的《两宋文化史研究》一书 ( 系中华社会 采用了第一手资料 , 并揭示了许多前人所未注意的重
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 , 则是宋代文化史研究领域中具 要资料 。同时 , 又博采众长 , 不囿于一偏之见 。该书对宋
有突破性意义的力作 。作者既站在宏观的高度审视两宋 代文化进行了新观察 , 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见解 。例如从
文化 , 同时又从微观的角度全面地考察了宋代文化的各 宋代社会的深刻变化 ( 即物质生产的发展和阶段关系
个方面 。
该书研究角度新颖 ,史料翔实 ,观点鲜明 ,新见迭 的变化 ) , 从而引起整个上层建筑各个领域 、各种典章
出 。概而言之 ,其优 、
特点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制度以至风俗民情的变化 , 来论述宋文化兴盛的“活水
其一 , 从广义的文化思路出发 , 全面 、系统而深入地 源头”, 见解精辟而深刻 。又如 , 对宋学及其派生的理
审视了两宋社会的各个文化层面 。 学 , 即对宋代新儒学的形成 、发展和演变进行了系统而
全书共十六章 ,除第一章 ( 代绪论) 外 ,各章内容可分 精辟的论述 。它既纠正了以往那种把哲学思想史等同于
为四组 : 第二 、
三、四章为一个组 ,它从衣食住行等社会生 文化史的偏见 , 又全面地突破了学术界于文化史研究中
活入手揭示了宋代社会的文化风貌 ; 第五至第十一章为 的樊篱 , 使宋文化研究领域 、宋学研究领域顿时开阔起
一个组 , 着重阐述宋代职官 、军事 、礼制 、宗法 、监察 、法 来。
这些都是主编杨渭生教授卓见高识 、
颇有创获之处 。
制、
财政 、
典籍 、
科举 、
教育等主要典章制度及有关比较研 其意在突破旧框子 , 进行新尝试 , 取得新成果 。此外 , 该
究 , 以反映宋代文化的特色 。第十二至第十五章为一个 书集众家所长于一书 , 图文并茂 , 文笔通俗流畅 。
组 ,主要阐述了哲学 、
宗教 、
史学 、
地理 、
文学 、
艺术等精神 稍感不足之处 , 诚如杨渭生教授所说的 , 因限于
文化的普遍繁荣及其特有风格 。
第十六章独立为一个组 , 篇幅 , 书内对民族地区间的文化交流融合 、发达的海
从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度考察宋代文化的新创造 、新水 外贸易与中外文化交流等两个方面尚欠专章加以论
平。
纵观全书 ,该书的主编杨渭生教授突破了以往学术界 述 。另外 , 也应扩大对两宋各种艺术门类 ( 如曲艺 、

在研究宋代文化史中普遍存在的把学术思想史代替文化 艺等 ) 的论述 。
但瑕不掩玉 《两宋文化史研究》
, 是一部
史的狭隘观点 , 从广义的文化思路出发 , 全面 、系统而深 融学术性 、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 , 具有较高学术
入地审视了宋代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 。同以往的宋代文 水平的成功之作 。

15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