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南宋人所编文章选本与理学家的文论

张智华

(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有些论者根据朱熹一些文章和真德秀 之正乎 ? 夫士之于学 , 所以穷理而致用也 。


《文章正宗纲目》等认为 : 理学家文论以道为 文虽学之一事 ,要亦不外乎此 。故今所辑 ,以
本、文为末 , 是从本体论角度来阐述的 ① , 其 明义理 、切世用为主 。其体本乎古 ,其指近乎
实这只是一个方面 。理学家文论是相当复杂 经者 ,然后取焉 ,否则辞虽工亦不录 。”
这种标
的 ,他们在文与道 、
文章的功利性 、
文章的感 准非常狭隘 , 把许多优秀的古文拒之选本之
情内蕴及艺术形式等方面均持相当复杂的态 外 ,严重地损害了选本的文学性质 。
度 ,本节着重从文章选本的角度对此进行分 这些文章选本多选理学家谈论经史之
析 。南宋理学家编了一些文章选本 , 如真德 文 ,推崇理学的倾向非常明显 。如谭金孙《诸
秀《文章正宗》、林 《古今源流至论》、刘辰孙 儒奥论策学统宗》 选刘子  、
吕祖谦 、
陈傅良 、
《新编诸儒批点古今文章正印》、无名氏《十先 杨万里诸家之文 , 议论及于尧 、 舜、三王 、 伊、
生奥论》、谭金孙《诸儒奥论策学统宗》、 祝穆 周、孔、
曾、颜、 孟、
老、韩 。再如林 、 黄履翁
《新编四六宝苑群公妙语》等等 , 充分地反映 《古今源流至论》《浙江采集遗书总录》
, 载:
出了理学家文章理论各方面的内容 。 “右书前集十 卷 , 后集十卷 , 续集十卷 , 为宋
三山林 辑 ; 别集十卷 ,为宋进士三山黄履翁
一 辑 ,皆论古今理学制度本末 。 ”又如 , 无名氏
《十先生奥论》 选了程颐 、程颢 、张耒 、
杨时 、朱
  理学家所编文章选本强调道第一 , 文第 熹、 张木式 、
吕祖谦 、杨万里 、
胡寅 、方恬 、 陈傅
二 ,如朱熹的再传弟子真德秀所编《文章正 良、 叶适 、刘穆元 、
戴溪 、
张震 、 陈武 、
郑氵是等
宗》,主张凡符合其道者可以入选 , 否则便不 所作之论 ,分类编之 ,所选文章均为研讨经史
入选 《文章正宗纲目》
, “正宗云者 , 以后世文 之文 。
辞之多变 , 欲学者识其源流之正也 。自昔集 但是 ,有的文章选本有时也重视文的独
录文章者众矣 , 若杜预 、挚虞诸家 , 往往湮没 特性 , 如真德秀《文章正宗》虽然大部分选的
弗传 。今行于世者 , 惟昭明《文选》、 姚铉《文 是所谓“明义理”之作 ② , 但也有一些艺术性
粹》而已 。由今视之 , 二书所录 , 果皆得源流 较强而与理义较远的佳作入选 。 《文章正宗
80
纲目》
“议论”云 “
: 书记往来 , 虽不关大体 , 而 有其深刻的思想原因 。真德秀等皆受朱熹极
其文卓然为世脍炙者 , 亦缀其末 。 ”他对一些 大的影响 。朱熹论文 ,继承了周敦颐 、
程颐等
虽然不是谈理但是脍灸人口的文章仍是相当 人重道轻文的思想 ,又有所变化 ,周敦颐说文
重视的 ,这些名篇可以入选 。很显然 ,这与他 以载道 ,程颐说作文害道 ,朱熹则提倡文从道
那所谓“明义理 、切世用”的标准并不一致 。 出、文道一贯 。如其《与汪尚书》云 “: 若曰惟
例如 ,卷二十选了一些优秀的传记 ,如司马迁 其文之取 , 而不复议其理之是非 , 则是道自
《屈原传》《、孟子荀卿列传》《
、伯夷传》、 柳宗 道、文自文也 。道外有物 , 固不足以为道 ; 且
元《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梓人传》等 。 文而无理 , 又安足以为文乎 ? 盖道无适而不
卷二十 、二十一选了一些优秀的碑铭 ,如韩愈 存者也 ,故即文以讲道 ,则文与道两得而一以
《柳子厚墓志铭》《、段太尉逸事状》《、张中丞 贯之 ,否则亦将两失之矣 。”
《朱子语类》卷一
传后叙》《
、送李愿归盘谷序》 等 。卷二十一选 百三十九云 “: 道者文之根本 ,文者道之枝叶 ,
了大量的游记 ,如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柳 惟其根本乎道 , 所以发之于文者皆道也 。三
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钅母潭记》《
、钴钅母 代圣贤文章皆从此心写出 , 文便是道 。 ”朱熹
潭西小丘记》《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等 , 这些 认为道本文末 , 如其《通书解》云 “: 文所以载
传记 、碑铭 、
游记主要表现人物形象 、山水风 道 ,犹车所以载物 , 故为车者必饰其轮辕 , 为
光 ,具有较强的抒情意味 ,与所谓“理义”
距离 文者必善其词说 , 皆欲人之爱而用之 。然我
较远 。 饰之而人不用 ,则犹为虚饰 ,而无益于实 。故
真德秀的弟子对文章的独立性及重要性 不载物之车 , 不载道之文 , 虽美其饰 , 亦何为
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如其弟子郑圭跋《文章正 乎 ?”他从本体论出发 ,阐明道是文的根本 、 文
宗》 云“
: 性命 、
文章 ,岂二途哉 ? 六经亦文耳 。 是道的枝叶 。古文家认为文可以明道 , 但文
七篇之后以文鸣者 , 莫善于韩子 《原道》, 等 仍然是文 , 文不是道的枝叶 。朱熹不同意这
作 ,性命具焉 ,其由文之道乎 !” 他虽然认为道 个观点 ,但对古文家所说的文与道一样重要
第一 ,但也把文章放到与性命同等重要的位 的论点 ,进行了批判 《朱子语类》
, 卷一百三十
置。 九云 “
: 这文皆是从道中流出 , 岂有文反能贯
这里应该指出 , 古文家与理学家对文的 道之理 ?”
朱熹反复强调的是文从道出 、 有道
理解不完全一致 ,古文家的文主要指古文 ,他 就有文 。但是 , 有时朱熹也说 : 文是文 , 道是
们的理论主要建立在对唐宋古文运动的总结 道 。他在特定的时候也认识到文的独特性 、
上 。而理学家的文则泛指各种文体 , 包括辞 并给予肯定 。朱熹这些思想对真德秀等编纂
命、诏书 、
论谏 、
奏疏 、 章表 、
赞颂 、
序、史、
传、 文章选本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铭、记、 谣、
歌、诗等 ,其范围比古文广泛得多 。
因此 ,古文家与理学家虽然都谈论文的相对 二
独立性 ,但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再说 ,古文家
是旗帜鲜明地阐述文的独立性 , 而理学家只   理学家所编文章选本注重长远的功利目
是有时含而不露地论及文的相对独立性 , 其 的 。例如 ,真德秀《文章正宗纲目》
强调“穷理
程度比古文家要轻得多 。古文家谈文的独立 而致用”、“明理义切世用”, 其功利目的十分
性 ,往往与道分开 ,或者距离较远 。理学家谈 明显 。其弟子梁椅跋《文章正宗》 云“
: 公于论
文的相对独立性 ,常常与道紧密相联 、 难舍难 理一门 ,最所留意 ,学者沉潜玩索而有得焉 。 ”
分。 很显然 ,他把理放在首要位置 。那么 ,义理的
理学家文章选本之倾向和特点的形成 , 精神是什么 ? 道的实质是什么 ? 其最终目的
81
是为了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 , 为了现存秩序 理学家通过文章选本对功利目的的追
的稳定 。这正是其根本利益 、
长远利益的表 求 ,有的比较明显 ,有的比较隐蔽 。这有其深
现。 刻的原因 。理学家在文章的功利性问题上表
从《文章正宗》的选目上 , 也可以看出其 现出矛盾的状态 ,有时反对功利 ,有时自觉或
功利性 。《文章正宗》分辞命 、议论 、
叙事 、
诗 不自觉地追求功利 。从表面上看 , 理学家文
赋四个部分 。全书二十四卷中 , 卷一至卷三 论似乎不谈文章的功利性 ; 但实质上在深层
为辞命 ,卷四至卷十五为议论 ,卷十六至卷二 次里蕴含着功利性 。理学家文论是从封建统
十一为叙事 ,卷二十二至卷二十四为诗赋 ,可 治秩序的根本利益出发 , 从长远利益考虑 。
见辞书和议论占了一大半篇幅 。他把辞命和 政治家文论是从现实利益出发 , 从眼前利益
议论编在前面 ,尤其是把辞命放在首位 ,倾向 考虑 。当根本利益与现实利益 、长远利益与
性非常明显 。真德秀晚年所编《续文章正宗》 眼前利益相吻合时 , 理学家与政治家往往能
也是如此 。
《续文章正宗》 由论理 、
叙事 、论事 够走到一起 。当根本利益与现实利益 、长远
三部分组成 , 也把论理放在首位 , 这便是其 利益与眼前利益发生矛盾时 , 理学家与政治
“明理义切世用”的具体表现 。《文章正宗》、 家往往发生激烈的论战 , 甚至残酷无情的政
《续文章正宗》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诏书 、 论 治斗争 。
谏、奏疏 、章表 、
赞颂 、
碑铭及序 、
记、传等方面 理学家提倡言义不言利 , 这在朱熹和真
的范文 ,人们可以从中得到理义的熏陶 ,这正 德秀等的著作中反复论及 , 他们在讲学中也
是其长远功利目的的表现 。 是如此 。朱熹与陆九渊虽然在治学方法和学
从《文章正宗》《、续文章正宗》在后世的 术思想上有一些分歧 , 但在义与利的问题上
流传也可以看出其功利性 。如《文章正宗》 明 观点是一致的 。例如 ,淳熙八年 ( 1181) ,朱熹
江晓序云 “ : 言体必师古 ,言指必近经 ,言辞必 请陆九渊登白鹿洞书院讲堂 , 讲“君子喻于
明理 , 言义必达用 。”③他准确地指出“义”的 义 ,小人喻于利”,朱熹 认为切中学者隐微沉
目的在于“用”,言义一定要达用 ,可见二者之 固之疾 ,当共守勿忘 。朱熹从大学之道 、
格物
间有本质联系 。再如 《文章正宗》
, 明范惟一 致知出发 ,认为正其本最为重要 ,不可急功近
重刻后序 “: 夫自六籍以来 ,能言之士 ,代有撰 利 。朱熹批评南宋学校以科举为直接教育目
述 ,多翩然闳博 , 号称作者 。然参观其间 , 或 的 ,乃是一种干禄蹈利 、忘本逐末的教育 , 因
高者鹜玄虚 , 卑者溺流俗 , 总之违离道本 , 无 而导致社会风俗败坏 、 人才衰竭 。朱熹认为
裨世用 ,自诡于圣人之教 ,学者安所宗哉 ? 盖 国家设立学校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贤才 、 改
自昔而已然矣 。故宋西山先生裒录文之雅训 善吏治 ; 但他主张培养人才 ,首先要引导青少
”④他认为
者 ,题为正宗 , 行于世 , 其说甚具 。 年“遏人欲而存天理”, 成为一个自觉地恪守
其他选本无裨世用 , 只有《文章正宗》有裨世 纲常道德和封建等级制度的醇儒 , 然后待朝
用 ,这是后人对《文章正宗》的功利性的明确 廷选用 ,而不是首先教人追逐做官食禄 。这
体认 。 种思想对理学家所编文章选本有影响 , 他们
再如 ,刘辰孙《新编诸儒批点古今文章正 把宣传义理的文章作为主要内容 , 以便于对
印》 从选目到批点均贯穿着功利目的 ,他认为 人们进行长期的熏陶 。如真德秀的弟子王迈
理学古今相通 ,诸儒批点各家文章 ,从思想上 《真西山集后序》云 “
: 穷理以致用者 , 先生之
感化人们 , 有利于封建社会长治久安 。如学 学也 。 ⑤
” 准确地揭示出真德秀文集的一个重
斋评朱熹《江州濂溪书堂记》“ : 此篇论道未尝 要内容 ,即为穷理致用 。穷理是手段 ,目的在
亡 ,惟托于人行于世 ,故有绝续明晦之异 。” 于致用 。这是真德秀之学的精神实质 。这种
82
穷理以致用的思想自然而然地渗透其所编 抑的主要是“不正”之情 , 而有的感情如忠君
《文章正宗》
之中 。 爱国之情与“天理”不矛盾 , 会自然而然地流
露出来 。朱熹有些奏疏 、
书启及记序之文 ,发
三 于至诚之情 , 理直气壮 , 很有气势 。李涂《文
章精义》说“晦庵先生诸文字 ,如长江大河 ,滔
  理学家在所编文章选本的情感内蕴及艺 滔汩汩 。
”刘熙载《艺概・ 文概》 赞其文“表里莹
术形式方面 ,也表现出矛盾的态度 。 沏”。李慈铭于南宋讲学之文多所訾议 ,但也
他们在文章选本中把宣传义理的文章放 指出“朱子之文明净晓畅 , 文从字顺 , 而有从
在重要位置 ,但也收了一些以情动人的作品 。 容自适之致 , 无道学家迂腐拖沓习气 。 ”⑥这
如真德秀《文章正宗纲目》“ : 诗赋”“
: 或曰 : 此 些评论 ,均是相当中肯的 。朱熹写了不少记 ,
编以明义理为主 , 后世之诗 , 其有之乎 ? 曰 : 在今本朱熹文集中收记即达四卷 ( 见《晦庵先
三百五篇之诗 ,其正言义理者盖无几 ,而讽咏 生朱文公集》卷七十七 、 七十八 、
七十九 、

之间 ,悠然得其性情之正 ,即所谓义理也 。后 十) 。真德秀也写了一些记 ,在今本真德秀文
世之作 ,虽未可同日而语 , 然其间兴寄高远 , 集中收记即达三卷 ( 见《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
读之使人忘宠辱 , 去鄙吝 , 悠然有自得之趣 , 集》 卷二十四 、
二十五 、
二十六) 。这些记大多
而于君亲臣子大义 , 亦时有发焉 。其为性情 为亭台楼堂记 ,字里行间常 表现出作家的感
心术之助 ,反有过于他文者 。 ”
他认为“得其性 情 ,展示了作家的个性 。真德秀有些文章如
情之正即所谓义理”,即承认义理与性情是相 《奏札》《、跋东坡书〈归去来辞〉 》等感情充沛 、
通的 。也推崇性情之正与兴寄高远之作 , 虽 文采斐然 。 《宋史》本传说 :“四方人士诵其
然仍主要把性情归结为与义理相通 、 显得不 文 ,想见其风采 。”诚然 。王迈《真西山集后
那么理直气壮 , 但他对感情真挚之作还是十 序》“: 修辞以立诚者 ,先生之文也 。其陈仁义
分重视的 。
《文章正宗》 卷二十二 、
二十三 、二 以告君者直而婉 , 正大而不迂 , 一片赤诚 , 对
十四选先秦至唐的一些诗歌 , 其中包括部分 越无愧 ,其所谓‘上帝临女 , 无贰尔心’者欤 。
脍炙人口的名篇 , 如孺子《沧浪歌》、曹操《苦 其代王言以戒百官也 , 戒休董威 , 意在言外 ,
寒行》、王粲《七哀诗》、曹植《赠白马王彪》、 或举一以励众 , 或嘉始以责终 , 其所谓‘无有
《箜篌引》《
、白马篇》、郭璞《游仙》、
陶潜《归田 师保 ,如临父母’者欤 。其颁教条于所治也 ,
园居》《
、饮酒》《、咏荆轲》《
、桃源》、
谢灵运《登 本其风俗 ,谕以理道 , 历历皆肺腑中语 , 其所
池上楼》、谢眺《晚登三山望京邑》、 陈子昂《感 谓‘心诚求之 , 若保赤子’者欤 。至于训教子
遇诗》、李白《留别金陵诸公》《、春日独酌》、杜 弟 ,私淑其徒 , 辨析理义之精微 , 条列学问知
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 《北征》、《羌村三 行之次第 ,参之周 、
程先儒之书 , 又几于集儒
首》《
、新安吏》、《潼关吏》、
《石壕吏》、 《新婚 先之大成者也 。先生言语文字 , 足以感发人
别》、
《垂老别》、《无家别》等 。此外 , 司马迁 ”⑦这段话虽然褒之
心 ,皆其诚之不可掩者 。
《答任安书》、
诸葛亮《出师表》《 、后出师表》、 过当 ,但也真实地揭示出真德秀文章的情感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等感情真挚的古文名篇 特征 。真德秀是十分讲究晓之以理 、 动之以
皆入选《文章正宗》。欧阳修《醉翁亭记》、 苏 情的 , 他把真诚的感情作为其文的一个重要
轼《喜雨亭记》等作皆入选《续文章正宗》。 因素 。这种思想也渗透在其文章选本之中 。
理学家的上述态度有其深刻的原因 。理 在对待文章艺术形式的态度上 , 理学家
学家强调道的第一性 ,号召存天理灭人欲 ,因 文章选本的表现不尽一致 。真德秀《文章正
此不免要压抑人的感情 。当然 , 朱熹等要压 宗》对艺术形式分析得较少 , 林 《古今源流
83
至论》、 刘辰孙《新编诸儒批点古今文章正 的道理 , 但也有片面性 。实际上在明 、清时
印》、 谭金孙《诸儒奥论策学统宗》
等分析得更 代 ,不仅理学家对《文章正宗》十分重视 ,而且
少 ,有的甚至只字不及艺术 。这与古文家所 举子们和一般文化人对它也相当重视 。因为
编古文选本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理 明、清对朱子之学非常重视 。朱熹所编注的
学家也并非完全无视艺术形式 ,如真德秀《文 一些经典如《大学章句》《、中庸章句》《 、论语
章正宗纲目》 “叙事”:“独取《左氏》、
《史》、 集注》《、孟子集注》等是科举考试的指定参考
《汉》
叙事之尤可喜者 , 与后世记序传志之典 书 。真德秀《文章正宗》随之成了举子们必读
则简严者 ,以为作文之式 。”
所谓作文之式 ,正 的参考书一 。《文章正宗》在明 、 清的多种版
是偏重于艺术形式的 。 本之序 、跋皆谈到这一点 , 如明正德庚辰 ( 十
真德秀《文章正宗》《
、续文章正宗》选了 五年) 马卿山西刊本崔铣刻序云 “ : 又刻是编
一些艺术精湛之作 , 如贾谊《过秦论》、韩愈 以振时文之陋 。”
明孔天胤序 “ : 文章正宗三十
《杂说》、柳宗元《捕蛇者说》、欧阳修《丰乐亭 卷 ,予既选工雕印 , 布令学徒 , 与举业兼资习
记》《
、画舫斋记》、苏轼《放鹤亭记》《、凌虚台 之 ,乃复告语其意 。 ”⑧明浦南金题后 “: 是书
记》、
《超然台记》、《潮州韩文公庙碑》、 苏辙 也 ,编之者宋大儒西山真氏 , 集录而刻之者 ,
《黄州快哉亭记》等 , 这些作品在选本中占有 我宗师普阳文谷孔公 。 ”又云 “
: 古文之复 , 其
一定的比例 。编者虽然没有进行艺术方面的 在兹乎 ? 今日如公倡之 ,诸士子应之 ,南金虽
评点 ,但这些艺术性强而与义理没有多少关 ”⑨明范惟一重刻后序 :
不肖 , 愿为之执鞭 。
系的作品本身便说明了真德秀对艺术形式的 “太原孔君往视浙学时 , 刻布学宫 , 令生徒与
重视 。当然 ,这种重视是有限度的 。再如 ,无 举业兼习之 。 ”明曹三 校刻序云 :“是编所
名氏《十先生奥论》 所选文章“议论往往可观 , 裒 ,三百年来迄无异议 , 则以其能自拔于讠皮
词采亦一一足取 。”《
( 四库全书总目 ) 卷一八 淫邪遁之中 , 而粹然一出于正 , 为独得其宗
七) 他注意到议论与词采两个方面 ,也即兼顾 也。 ”又云 “
: 江右谷南高公 , 以侍御史本按兹
内容与形式 。 土 ,独持风裁 ,又以其暇 ,进诸生湖南书院 ,亲
为指授 , 亦即稍知趋向矣 , 犹虑久之或叛去
四 也 ,因出是编诏诵法之 , 且檄藩司校刻 , 以广
其传 ,庶几人挟一册 , 为则不远 , 若大匠之诲
  理学在南宋末期和元 、
明、清日益兴盛 , 人以巧 ,而 焉绳墨之示也 。 ”υ λ
g他们在各

南宋理学家所编文章选本及其文论也随之产 地翻刻《文章正宗》, 让举子皆能够看到 。由


生了深远的影响 。 此可见 《文章正宗》
, 《
、续文章正宗》 在明代受
朱熹理学虽然一度遭到朝廷的禁止 , 但 到理学家 、
官员 、
举子比较广泛的重视 。这证
到了真德秀生活的时代 ,理学又被重视 ,真德 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对《文章正宗》
的评价
秀也被重用 , 仕途顺利 。真德秀《文章正宗》 是不够准确的 。
二十四卷及《续文章正宗》 二十卷随之广泛传 清代康熙尊奉理学 , 以儒家经典和宋儒
播 ,流布天下 。随着朱熹理学在南宋 、元、
明、 义理为指导思想 , 这成为清代的统治思想 。
清地位的升高 , 真德秀《文章正宗》在每个时 因而南宋理学家所编文章选本及其文论对清
代皆有翻刻 ,可见影响之大 。 《四库全书总目 人影响较大 《文章正宗》
, 在清代翻刻多次 ,得
提要》
卷一八七评此书说 “ : 四、
五百年以来 , 到进一步传播 。例如 , 它对清初古文大家汪
自讲学家外 , 未有尊而用之者 。岂非不近人 琬、魏禧 、
陈玉 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汪琬
情之事 ,终不能强行于天下矣 。 ”所评有一定 重视义理 ,提倡文道合一 , 如其《王敬哉先生
84
集序》云“: 人之有文 ,所以经纬天地之道而成 他主张“义理”“ 、考证”“
、文章”
并重 。此文从
之者也 ……其间厘剔义理之丝微 , 钻研学问 学术的角度 , 批判了文学之士的虚浮 。从文
之根本 ,能以其所作进而继孔子者 ,惟朱徽国 章的角度 ,批判了芜杂俚近的语录体和繁琐
公一人止耳 。”
其《拾瑶录序》 云“
: 是故为诗文 细碎的考证文字 。他提倡理学 、经学 、
文学三
者要以义理 、经济为之原 。”他认为义理是诗 者合流 、各取所长 。姚鼐的“义理”与真德秀
文之本这与朱熹 、真德秀的观点是相通的 。 的“义理”在词语和内涵上基本相同 。南宋理
魏禧强调明理适用 , 其《答曾君有书》云 “: 禧 学家文论中的本体论 , 是桐城派“义理”论的
窃以谓 ,明理而适于用者 ,古今文章所由作之 滥觞 。其“作文之式”及在情感内蕴方面的矛
本。”
其《俞右吉文集叙》云 “: 予平生论文 , 主 盾状态 ,对桐城派文论强调理学与文学合流 ,
于有用于世 。”陈玉 论文与魏禧接近 , 也强 具有潜在的引导作用 。因此可以说 , 理学家
调明理适用 ,其《文统序》云“
: 古今文章虽多 , 的本体论和“作文之式”观点 , 在姚鼐文论中
实有关于家国天下身心性命之故无过理学 、 得到一定程度的调和与发展 。
经济 。言经济而不言理学则无本 , 言理学而
不言经济则迂而无用 。 ”
他们对作文之目的与
功用的看法与真德秀是一致的 , 可以说是对   ①参看顾易生 、
蒋凡 、
刘明今《宋金元文学批评
真德秀《文章正宗纲目》 “明义理 、切世用”观 史》
第五章“理学家的文学观”
第二节 、
第三节 。

点的继承与发展 。再如 , 它对清代桐城派文   ②笔者根据真德秀《文章正宗》二十四 卷本明


正德十五年马卿刻本 。
论的影响是明显而深刻的 。真德秀《文章正
  ③
《集录真西山文章正宗》
三十卷 ,宋真德秀编 ,
宗纲目》“义理”之论和“作文之式”对清代桐
明孔天胤重编 ,明覆嘉靖庚申 ( 三十九年 ) 范惟一浙
城派文论有一些启示作用 , 两者之间可以说
江刊本 、
明江晓序 。
是一个系统 。方苞标举“义法” 之说 ,他在《又   ④
《集录真西山文章正宗》
三十卷 ,宋真德秀编 ,
书货殖传后》 中说 “
: 《春秋》
之制义法 ,自太史 明孔天胤重编 ,明覆嘉靖庚申 ( 三十九年 ) 范惟一浙
公发之 ,而后深于文者亦具焉 。义与《易》之 江刊本 、
范惟一重刻后序 。
所谓言有物也 , 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 。   ⑤⑦王迈《月瞿轩集》
卷五 。
义为经而法纬之 , 然后为成体之文 。 ”他所提   ⑥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
八。
倡的言有物 ,基本上是宋代理学家的义理 ,但   ⑧
《集录真西山文章正宗》
三十卷 ,宋真德秀编 ,
明孔天胤重编 ,明覆嘉靖庚申 ( 三十九年 ) 范惟一浙
更强调实用 。他所标举的言有序 , 主要指文
江刊本 、
明孔天胤序 。
章的章法结构 , 即作文之式 。在这些方面可
  ⑨
《集录真西山文章正宗》
三十卷 ,宋真德秀编 ,
以说 ,方苞的“义法”理论 ,是对真德秀“义理”
明孔天胤重编 ,明嘉靖二十三年孔氏浙江刊本配补
之论和“作文之式”的继承和发展 。姚鼐《述 嘉靖甲子 ( 四十三年) 山东刊本 ,明浦南金题后 。
庵文钞序》“: 余尝论学问之事 ; 有三端焉 ,曰 :   ⑩
《文章正宗》
明嘉靖二十三年孔氏浙江刊本配
义理也 ,考证也 ,文章也 。是三者 ,苟善用之 , 补嘉靖甲子 ( 四十三年) 山东刊本明曹三 校刻序
则皆足以相济 ; 苟不善用之 ,则或至于相害 。 ”

8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