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 年 $ 月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 +$, -(* .

第 +$ 卷第 . 期 /(0123) (4 502232 627891:7;< (4 ;=9 -3;7(23)7;79: /0)* "###

【历史研究】

遣隋唐使中留学生及学问僧对日本历史文化的贡献
范广融
% 云南民族学院外事办公室, 云南・昆明 !@##A+ &

关键词 中日文化交流 遣隋唐使 留学生 学问僧


摘 要 中国隋、唐时期,日本大和朝廷向中国大陆派遣了遣隋、唐使团,随使团前来中国学习的留学生、学问僧学成回日后,促进
了日本的历史文化发展,他们是中日交流史上对日本历史文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
【中图分类号 】B".+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 ? D>+A % "### & #. ? ##!! ? #.

!" #$% &’(#)*’+,- ,". /0-#0*,- /)"#*’10#’)" 2,.% 13 #$% 4,5,"%(% 6#0.%"#( ,". 70..$’(# 2)"8(
6%"# #) /$’", ’" #$% 60’ ,". 9,": ;3",(#’%(
!"# $%"#&’(#&
% E(197F2 C44371: G447H9, 502232 627891:7;< (4 ;=9 -3;7(23)7;79:, B02I72F !@##A+, J=723 &
<%3 =)*.(> H0);013) 9KH=32F9: L9;M992 J=723 32N /3O32P /3O329:9 :;0N92;: 32N Q0NN=7:; I(2R: :92; ;( J=723 72 ;=9 S07 32N
T32F N<23:;79:P
?1(#*,+#> U2 ;=9 S07 32N T32F N<23:;79: (4 J=723, ;=9 V3=9 V<23:;< (4 /3O32 :92; ;( J=723 :(I9 N7O)(I3;7H H(1O: ;(F9;=91 M7;=
:(I9 /3O329:9 :;0N92;: 32N Q0NN=7:; I(2R:* C4;91 ;=9< 4727:=9N ;=971 :;0N79: 32N 19;0129N ;( /3O32 ;=9< I3N9 I0H= H(2;17L0;7(2
;( ;=9 H0);013) N989)(OI92; (4 /3O32 32N ;=9 H0);013) 9KH=32F9: L9;M992 /3O32 32N J=723*

中日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隋唐时期随遣隋 僧、留学生无准确赴隋日期,如惠光、惠日等人。日本
使、遣唐使到中国从事佛学、技能艺术、法制等学习 史书中以推古天皇十五年 % 公元 !#$ 年 & 派遣小野妹
研究的学问僧、留学生是中日交流史上的重要人 子赴隋为最早的记录。在历史上较值得重视的遣隋
物。从事佛教研究的称为学问僧或留学僧,从事学 使亦应是从此时起的 A 次。随同小野妹子赴隋的有
问、艺术和技能等学习研究的称为留学生。刚从蒙昧 学问僧、留学生。按中、日史书记载大致如下:
状态走出的日本大和朝廷借助遣隋、遣唐使团向中 推古天皇十五年 % 公元 !#$ 年 & 年七月,遣隋使
国派出了为数不多的长短期学问僧、留学生。他们到 小野妹子、通事鞍作福利赴隋 % 《日本书纪》& 。隋炀帝
中国进行多方面的学习,吸取汉文化的精华,回到日 大业四年 % 公元 !#D 年即日推古天皇十六年三月 & ,
本后用所学知识协助朝廷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遣使至隋贡方物 % 《隋书・东夷传》& 。. 月,小野妹子
等回到筑紫,隋使裴世清等 +A 人随同赴日。! 月,裴

世清等到达难波 % 今大阪 & 。D 月 A 日,裴世清进京
中国史籍中记载的有关与日本列岛的交往较 % 都城飞鸟 & 。> 月,裴世清等启程回国,日本又派遣
早,两 《汉书》、《三国志》、《晋书》和 《宋书》等均有涉 隋使小野妹子、吉士雄成、通事鞍作福利等送行,并
及。最早记录与中国有交往的日本史书是成书于公 派遣学生福因、惠明、玄理、大国,学问僧%、请安、惠
元 $ 世纪初的《日本书纪》和《古事记》。此前《隋书・ 隐、广齐等随行。推古十七年九月,小野妹子、吉士雄
东夷传》记载,在短暂的 A# 余年中,日遣隋使已有 . 成等自隋回日本 % 《日本书纪》& 。
次之多,而且其中 A 次都有学问僧、留学生随同前 这批留学生、学问僧在中国期间,有的经历了从
来。《隋书・东夷传》说:“开皇二十年 % 公元 !## 元 & , 隋至唐的历史变迁,漫长的留学生活使他们不仅学
倭王阿多利思比孤,遣使诣阙。”由于记载太少,只知 习了儒学、佛教,也染身于中国文化和中央集权建制
是倭王遣使前来。估计这一次也有学问僧和留学生 的岁月中。隋末唐初,日臻完善的唐朝礼仪政治对这
随同,因 《日本书纪》中还载有一些赴隋学习的学问 批精心选拔出来到中国学习的日本上层知识分子有

【收稿日期 】
+>>> ? #" ? +"
【作者简介 】范广融 % +>@!— & ,男,浙江宁波人,云南民族学院外事办公室讲师,主要从事中日文化交流史方面的研究。

—!!—
第’期 范广融:遣隋唐使中留学生及学问僧对日本历史文化的贡献

很大的影响,他们以旺盛的求知欲大量地吸收创建 掉少数象阿部中 这样终身未返回日本的,在唐学


新王朝所需的制度和经验,回到日本后在国家的法 习后顺利回日本的留学生、学问僧就不足百人。
律建制方面作了大量贡献,对唐王朝的礼仪政治的 ’、日本朝廷对留学生、学问僧的资助。据 《延喜
仿效在日本历史上随处可见。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这 式》卷 (, 载,日本朝廷在任命了遣唐使后,对他们赠
批留学生、学问僧回日本后对大和朝廷氏族政治进 物。其中留学生、学问僧得到的物品仅次于大使,高
行的改革。 于判官,几乎等于副使。能得到& ’, 疋,绵 &,, 屯,
唐代时,日本向中国派出了更多的使团,随之而 布 $, 端。此外,日本朝廷还托使人带黄金等物给在
来的留学生、学问僧也大量增加。在唐朝 #$% 年的时 中国久留的留学生、学问僧。仁明朝的学问僧圆载、
期内,日本先后向中国派遣了 &! 批遣唐使。 请益僧圆仁曾得到日本朝廷各二百两黄金的资助。
&、遣唐使的批次。历史上有记录的遣唐使有 &! 派遣留学生、学问僧的费用、物资并非只发生在支付
批次,其中,有 ’ 批与真正的遣唐使性质不同。其中 学生、僧侣方面,随行前往中国的一行人马都会得到
( 次是以送还唐使为目的而组织的 “送唐客使”。其 财物的资助。这笔费用总合起来对当时日本朝廷来
分别为天智天皇四年 ) 公元 !!* 年 + 送唐使刘德高回 说是非常沉重的。《延喜式》卷 (, 载有被派遣赴唐的
中国,天智天皇六年 ) 公元 !!" 年 + 送唐使司马法聪 其他人物所得到的物资:大使:& !, 疋,绵 &*, 屯,
至百济,宝龟十年 ) 公元 ""% 年 + 送唐使孙兴进等人 布 &*, 端。副使:& ’, 疋,绵 &,, 屯,布 &,, 端。判
回中国。还有迎接第 % 次遣唐大使藤原清河返日。 官:& &, 疋,绵 !, 顿,布 ’, 端。录事:& ! 疋,绵 ’,
#、遣唐使的人数。据日本史书记载,在上述遣唐 屯,布 #, 端。知乘船事、译语 ) 翻译 + 、请益生、主神、
使中,人数最少的为第 # 次。派遣时间为白雉四年 医师、阴阳师、画师:& * 疋,绵 (, 屯,布 &! 端。史
) 公元 !*( 年 + ,使团一行 #’& 人分乘两艘船,各为 生、射手、船师、音声长、新乐、奄义等译语、卜部、留
&#, 人和 &#& 人。人数最多的为承和五年 ) 公元 $($ 学生、学问僧的兼从:& # 疋,绵 &# 屯,布 ’ 端。水手
年 + 所派使团,为 !*& 人,分乘 ’ 艘船。根据史书记 长:& & 疋,绵 ’ 屯,布 # 端。水手:绵 ’ 屯,布 # 端。
载,日遣唐使赴唐船只数一般为 #—’ 艘,每次都在 从遣唐使团的人数来看,为了安排一次派遣,大
#,, 人以上,估计在 #*,—!,, 人之间。在上述遣唐 和朝廷是要花费相当的人力财力的。而在物资的资
使团中,有准确人数记载的只有 ’ 次,分别是第 # 次 助方面,大和朝廷之所以把留学生和学问僧放在大
#’& 人,第 " 次 **" 人,第 $ 次 *%’ 人,第 &# 次 !*& 使之后,几乎等同于副使,对他们寄予厚望:首先,使
人。另外 " 次人数不清,估计上述遣唐使的人数应在 他们能有较好的物质条件在中国长期学习。其次,对
’*,,—*,,, 人之间。 他们报有极大的期望,给予他们尽可能多的物质鼓
(、在遣唐使中,属于留学生、学问僧的其实为数 励。历史上看,这些留学生、学问僧对促进日本的社
不多。以 *,, 人的遣唐使团来推算,由于航海技术低 会、文化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劣,一般水手就占 #*,—(,, 人。为了防止漂流到南

方岛屿遭蛮人袭击,还备有射手。此外还有很多杂役
人员,属于重点派出的知识分子人数大致为 ",—$, 关于遣隋留学生、学问僧的派遣,由于整个派遣
人,最多也不会超过 &,, 人。而当使团抵达中国大陆 时间并不长,规模较之遣唐使团要小,学成回国在日
沿海口岸后,被允许入京的约为 !,—$, 人。这些人 本史书上能查找到的人不多 ) 仅有 &( 人 + 。但他们对
当中包括大使、副使等官员和史生、翻译、医师、阴阳 日本社会发展的推动是有划时代意义的。最主要的
师、乐师、画师等各类人员。真正属于留学生、学问僧 就是促成了“大化革新”的变革。
的不过二、三十人。在日本史书上能查找到的遣唐学 日本在大化革新前虽已有作为 “国家”记载的一
问僧、留学生及随行、翻译等共有 &’% 人。其中有 &! 段历史,但那时的 “国家”性质仅只是刚超越了母系
人死于往返途中,有 && 人因故未能入唐,有 &’ 人是 氏族社会的由氏姓部落集团组成的奴隶制国家。国
在高丽或新罗学习,余下的 &,$ 人中有些是留学生、 家 “元首”天皇为世袭,固定不变,其经济基础为天皇
学问僧的随行、翻译。如丁胜小磨最初是作为遣唐使 直辖领地和氏姓贵族所拥有的部民制。在这种经济
船的一个水手入唐,后成为请益僧圆仁的行者,又作 基础上建立的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然要导致
为请益僧圆珍的翻译先后于 $($ 年、$*( 年入唐,为 地方贵族与朝廷产生对立。自 * 世纪末起,大和朝廷
圆仁、圆珍这样的名僧奔走而得以名列史册。其中去 氏姓贵族脱离天皇统治的趋势逐渐明显起来。对于
— !"—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第 %& 卷

大和朝廷来说,继续沿用家族部民制模式来统辖日 为首都及周围区域,设国、郡、里。这些改革的蓝本来
本列岛就显得困难了。此时,采取何种方式使日本的 自中国。因为在高向玄理、南渊清安等人留学中国的
国家制度过渡到能把各氏姓贵族都置于天皇的统一 ’) 余年间 # 公元 !)"——
— !*) 年 $ 唐王朝就有 " 部法
支配下已非常迫切。但是尚处于氏姓部族制奴隶社 典编成或颁布实施,分别是:
会的大和朝廷还不可能找到超越历史发展之变革方 《武德新格》:唐高祖武德元年 # 公元 !%" 年 $ !
法。这个任务就落在于遣隋留学返回日本的留学生、 月颁行。根据隋开皇律、令,经增删后编成。
学问僧身上。在这些学者中,高向理玄和南渊清安分 《武德律 》、 《武德令 》:唐高祖武德七年 # 公元
别赴隋留学 ’’ 年和 ’( 年。与他们同样在隋留学的 !(* 年 $ * 月颁行。以隋开皇律为基础编制而成。
%) 余人中,回国最早的倭汉直福因、新汉人广齐在 《贞观律》、《贞观令》、《贞观格》、《贞观式》、《贞
中国留学的时期也有 %! 年之久,其他的也都在二、 观留司格》:唐贞观十一年 # 公元 !’& 年 $ 正月颁行。
三十年间。这么长的学习时间,他们除学习中国的佛 这些律、令、格等共 %*) 余卷,’))) 余条,涉及
教和儒学外,也多方面接触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 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足以供赴隋学成归日的留学
化。遣隋学生、僧侣的人数虽少,但对日本历史向前 生、学问僧们在大化革新后建立新政时参考之用。
发展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这是由于他们在中国学习

逗留期间,正好遇上了隋朝灭亡、唐王朝建立这一重
要的历史转折期,因此能亲眼目睹和感受日臻完善 遣唐留学生、学问僧由于派遣的批次多、数量
的唐朝礼仪政治制度的建立,看到了各种法制从建 大,对日本的贡献应该说是广泛而深远的。他们在唐
立到实施的经过。当他们回到日本后,对日本氏族政 学习的门类较多,涉及历史、法制、礼仪、艺能、技术、
治下国家的落后和贫穷感到危机。于舒明天皇十二 佛教等方面。这些知识文化在日本的传播成了日本
年 # 公元 !*) 年 $ 回日本的高向汉人玄理和南渊清安 创建奈良文化,甚至是培养被称之为日本自有文化
等人,在回国后第五年就碰上了由社会体制造成的 之平安文化的内动力。在日本历史上有着光辉一面
宫廷势力之争。中大兄皇子等人在高向玄理和南渊 的奈良盛世是以其奈良文化而著称的。而其主要代
清安的协助下,杀死了坚持维护部民制的苏我入鹿, 表是佛教的兴盛,儒学的传播,建筑艺术、美学、文
拥立了孝德天皇,仿效中国君主制开始制定年号,定 学、教育等的兴起。奈良文化是遣唐留学生、学问僧
该年为大化元年。公元 !*! 年 # 大化二年 $ 天皇颁布 回日本传播唐文化的结晶。这些学者中,象吉备真
改新诏书,大化革新开始逐步推进。日本历史上重要 备、最澄、空海等都因回日本后,在文化教育、佛教艺
的大化革新之所以取得成功,与遣隋留学生、学问僧 术等方面有杰出贡献而名载日本史册。
的积极参与是分不开的。在日本史书上能找到的 %’ 日本在大化革新后设大学寮,以经史为教材,培
名遣隋回日的学者中,参与大化革新或革新时期得 养朝廷所需官吏。在唐留学 %& 年,于长安国子监修
到重用的就有 + 人。他们是:留学生高向玄理,大化 过三史、五经、刑名、算术、汉音、书法等的吉备真备
革新的功臣,大化革新时任国博士。学问僧南渊清 时任助教,向 *)) 余名学生教授五经、三史、明法、算
安,参与商议诛伐苏我氏事,大化革新的中心人物中 术、部韵、书法等 ! 道,内容有 《周易》、《尚书》、《周
大兄皇子和中臣镰足曾受教于他。学问僧新汉人%, 礼》、《仪礼》、《礼记》、《毛诗》、《春秋左氏传》、《诗
大化革新时任国博士。学问僧灵云,大化元年被举为 经》、《论语》、《孙子》、《五曹》、《九章》、《六章》、《缀
十大师之一。学问僧惠云,大化元年被举为十大师之 术》、《三开重差》、《周髀》、《九司》、《史记》、《汉书》、
一。 《后汉书》等。所用三史教授学生导致了后来大宝令
大化革新在以高向玄理和南渊清安等留学生、 有关学制方面的改革。大和长冈从唐修刑名回国后
学问僧的参与下推行了三项改革: 协同吉备真备删定律令 (* 条。由于教育的兴起,也
第一,废除了皇族及地方贵族、豪族的所有领地 推动了日本奈良时代政治的改革。
和部民,把全部土地和人民都置于天皇的管理之下, 奈良时代文化繁荣的象征是佛教和儒学的兴
称为公地和公民。 盛。佛教经印度传入中国,隋唐时期在中国得到发
第二,规定全国统一的税制,征收定额的租、庸、 展。日本受中国佛教的影响,在奈良时代也盛行佛
调、杂徭等,制定了《班田受授法》。 教,有了法相宗、三论宗、华严宗等。与此同时,儒家
第三,设立中央集权机构,将全国按行政区域划 学说也得到了特别推崇,朝廷以忠、孝、礼、义为治
—!"—
第%期 范广融:遣隋唐使中留学生及学问僧对日本历史文化的贡献

国、治民之本。《续日本纪》中记载,孝谦女皇要求大 世纪末,日本已有法隆寺等数 &- 所寺院,到 , 世纪,


小官吏 “事君致命,移孝为忠”,强调 “治民安国必以 寺院已多达 %-- 余所。奈良建筑艺术的代表,日本国
孝理,百行之本莫先于兹”,“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在 分寺和东大寺卢舍那佛分别是模仿唐朝大云寺和龙
从中国流向日本的汉籍文献中,我们挑出一些由遣 门 # 洛阳 $ 卢舍那佛石像而建。至于平城京的整体规
唐学问僧和留学生带回日本的汉籍就可以知道他们 划和建筑设计,完全是模仿唐都长安、洛阳建造的,
在将佛教和儒学向日本传播时所起的重要作用。 只是整个城的面积较长安小些,约为长安的四分之
吉备真备带回日本 《唐礼》&*- 卷、《太衍历经》& 一。宫城之内建有许多仿唐宫殿,四周有 &) 道门,出
卷、《太衍历立成》&) 卷、《乐书要录》&- 卷,玄 日方带 朱雀门有南北走向的两分市街,分为左、右两京,街
回日本经论 +--- 余卷和各种佛象,行贺带回日本 道如棋盘,布局严整。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说:“平安
《圣教要文》+-- 余卷。其中吉备真备带回的 《唐礼》 京可以说是万事都仿效长安,是长安的翻版。但只有
对日本朝廷礼仪有极大的影响。《太衍历经》和《太衍 一项和长安大不相同,就是平城京没有长安地样的
历立成》对日本历法改革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玄 城墙。”他对奈良时期日本寺院建筑的评价为:“奈良
日方带回日本的 +--- 余卷经论可能是唐开元十八年 时代大型寺院的宏伟建筑,安置在其中的各种各样
# 公元 (*- 年 $ 西崇福寺智升所撰 《开元释教录》中提 的佛像雕塑,画在墙壁和棚顶的佛画以及使用的各
到的《开元大藏经》的全部。《开元大藏经》中,包括了 种工艺品,都是卓越的艺术品。这些无名的制作者巧
唐代译的很多密教经典,这给日本大兴密教创造了 妙地吸收中国技术的能力是惊人的。他们把随时代
机缘。此后日本空海和尚等倡导的密宗教并非到平 而发生变化的中国形式一个个几乎原原本本地抄袭
安朝才突如其来出现的,而是由奈良时代玄 日方等人 过来……这种艺术与其说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还
带回日本的经论所影响而逐渐培养起来的。此外,被 不如说是中国佛教艺术的一个流派。”其实,没有学
日本佛教界尊为入唐八大家的最澄、空海等人从中 问僧、留学生的传播,“无名的制作者”是无法巧妙地
国带到日本的经论、章疏、传记等也卷帙浩繁。其中, 吸收中国技术的。
最澄带到日本的共 %!- 部,真言、拓本等 )- 余种,空 遣唐留学生、学问僧对唐文化的传播还体现在
海带回 %*- 部,常晓带回 *& 部,佛像、佛具数件,圆 其他方面。在文学方面有完全用汉字做音符写成的
行带回 &%! 部、佛舍利 *-- 余粒,圆仁带回 +,+ 部, 《古事记》和 《万叶集》,有汉诗集 《怀风藻》和模仿中
胎藏金刚、高僧舍利等数 &- 件,惠运带回 &,- 卷,圆 国史书编写的国家正史 《日本书纪》,记载地方情况
珍带回 %%& 部,宗睿带回 &*% 部。以上合计数千卷, 的 《风土记》等。日本文学由于将汉字做为 “万叶假
包含了天台法门物品、密教教典、梵文和梵汉文的 名”得以开创。这些在日本古今文化生活中的中国传
《陀罗尼》、《真言车丸赞》、胎藏金刚、祖师画像、碑铭 统文化象茶道、汉方医学、民间节日、围棋等等,无一
和拓本真迹等,浩如烟海。这些经论对日本佛教兴盛 不是经由留学生、学问僧传播到日本的。到了平安时
的影响可想而知,正如日本学者木宫秦彦所写那样: 代," 世纪中叶,由平安贵族社会 # 也包括僧侣 $ 创造
唐朝三百年间,由于留学生、学问僧学来和带来的中 了 “平假名”、“片假名”,这种在万叶假名基础上,根
国文化产物,不断给日本启迪,尤其奈良朝的文化几 据草汉字和楷书汉字笔划产生的 “假名”,终于使日
乎无一不是受唐朝文化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 本文学得以从唐式文化向日本国风文化演变。在日
佛教在奈良时期的兴盛也促进了建筑艺术的发 本出现了又一个文化盛世 “平安文化”,完全用假名
展。遣唐学问僧在吸收佛教文化之外,还学习了建 书写的和歌得到推广;《源氏物语》、《古今集》得以问
筑、雕刻、绘画、工艺,医药知识。奈良建筑艺术的具 世。平安文化是在消化唐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属于
体体现是寺院的建筑和平城京 # 奈良市 $ 的建筑。! 大和民族的文化。

参考书目:
&’ 天津市历史研究所编:《中日两国人民友谊源远流长 》,人民出 +’ 藤家礼之助:《日中交流二千年 》。
版社 &"(! 年 ) 月版。 !’ 汪向荣:《古代中联系史考 》。
)’ 木宫泰彦:《中日文化交流史 》。 (’ 王勇:《中日关系与思想 》。
*’ 井上清:《日本历史 》。 (’ 池涉洲:《日本遣唐使简史 》。
%’ 中村新太朗:《日中两千年——
— 人物往来与文化交流 》。 ,’ 大隅和雄:《日本的文化与思想 》。
# 责任编辑 马兴东 $
—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