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2001 年 3 月 中州学刊 Mar.

2001
第 2 期 ( 总第 122 期) 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No. 2

文章编号 :1003 —0751 ( 2001) 02 —0107 —06

论《新唐书》
《旧唐书》
对韩愈评价之差异
———兼谈与《毛颖传》之问世相关的几个问题

卢  宁  李 振 荣

( 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 , 上海 200437)

摘  要 : 两《唐书》
对韩愈的评价歧异颇多 《新唐书》
, 持褒扬态度 《旧唐书》
, 则有贬词 。本文从分析
中唐元和 、
五代 、
北宋的文学背景入手 , 主要阐明两个问题 : 首先 , 元和之际的文坛盟主是不是韩
愈 ;其次 ,当时就韩文引发的争论和《毛颖传》
问世之间有何关联 。文中亦考察了时人对《毛颖传》
的看法 ,认为《毛颖传》
问世的意义在于它体现了一种创造性的以古文作俳谐讽刺文字的尝试 , 为
讽刺文学开了新路 。
关键词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韩愈 ; 毛颖传
中图分类号 : I20612   文献标识码 :A

  韩愈是唐代著名文学家 、 思想家 。在文 有别 ,表现了不同时代文学价值观的变化 。


学上 ,他反对骈体文 , 提倡散体文 , 主张文以 以上几点表明了《新唐书》对韩愈的推
载道 ,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但他在中国 崇。《旧唐书》乃五代时由史臣刘  、 赵莹等
文学史上的地位 ,却因时代不同而不同 ,尤其 编修 ,年代相去不远 , 态度亦较近客观严谨 ,
在新 、旧《唐书》中 ,对于韩愈的评价存在极大 于愈个性 、文章之瑕疵皆不讳言 。而《新唐
的差异 。 《新唐书・韩愈传》运用春秋笔法褒 书》
不然 ,撰者欧阳修 、 宋祁等人皆为韩氏忠
贬人物 ,个中大有为贤者讳之意 ,对韩愈褒扬 实信徒 ,尊韩之风盛于此际 ,可以说是宋人发
不遗余力 ,与《旧唐书・韩愈传》颇迥其趣 。两 现了韩愈 。穆修苦心收集佚文编韩柳文集 ,
书载录韩愈事迹相异处主要有 : 石介作《尊韩》 高扬其地位 ,欧 、
苏辈对韩文交
( 一)《新唐书》对韩愈家事叙述甚详 , 意 口称誉 ,尤以苏轼四语将韩公道德文章推上
欲抬高其出身 《旧唐书》
, 则略 。 了顶峰 “
: 文起八代之衰 ,道济天下之溺 ,忠犯
(二)《新唐书》叙韩愈入王廷凑军事较 人主之怒 , 勇夺三军之帅 。”①有了这样的历
《旧唐书》 详尽 。 史背景 《新唐书》
, 的尊韩倾向就不难理解了 。
( 三) 两唐书对韩愈文学成就的评价高下 其详言韩之身世以高其门第 ,并在史料取舍

收稿日期 :2000 —02 —20


作者简介 : 卢宁 ( 1972 —) ,女 ,河南洛阳人 ,复旦大学中文系讲师 、
文学博士 ,主要从事佛教与中国文学研究 。
107
中州学刊 2001 第 2 期

上削疵求全 , 多所回护 。尤其于劝止王廷凑 文艺传》 序里 , 史臣对韩愈 、柳宗元所倡导的


造反一节着意渲染 , 以彰显其“勇夺三军之 古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 : 大历 、
贞元间 ,美才
帅”的大智大勇 。 辈出 ,扌需哜道真 ,涵泳圣涯 ,于是韩愈倡之柳
两《唐书》对韩愈评价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宗元 、李翱 、
皇甫 等和之 ,排逐百家 ,法度森
文学成就方面 : 严 ,抵轹晋魏 ,上扎汉 、周 ,唐之文完然为一王
自魏 、晋以还 , 为文者多拘偶对 , 而 法 ,此其极也”。尤可注意者 《新唐书・
, 韩愈
经诰之指归 ,迁 、
雄之气格 ,不复振起矣 。 传》 大量征引韩文 《新唐书・
, 柳宗元传》亦如
故愈所为文 , 务反近体 , 抒意立言 , 自成 是 ,摘录其《与萧翰林亻免书》 《寄许京兆孟容
一家新语 。后学之士 , 取为师法 。当时 书》
《贞符》 《自儆赋》 等诸篇 ,致使二人本传篇
作者甚众 ,无以过之 , 故世称‘韩文’焉 。 幅激增 。凡韩 、柳文可入史者 , 遍采不遗 , 如
然时有恃才肆意 ,亦有 孔 、 孟之旨 。若 《新唐书・段秀实传》用柳宗元《段太尉逸事
南人妄以柳宗元为罗池神 , 而愈撰碑以 状》《吴元济传》
, 用韩愈《平淮西碑》文 《张巡
,
实之 ; 李贺父名晋 , 不应进士 , 而愈为贺 传》亦用韩愈文 《张籍传》
, 载韩愈《答张籍
作《讳辨》, 令举进士 ; 又为《毛颖传》,讥 书》《孔癸
, 戈传》录韩愈《请勿听致仕疏》等等 ,
戏不近人情 , 此文章之甚纰缪者 。时谓 此特色乃《新唐书》独具 , 体现了宋人对韩柳
愈有史笔 , 及撰《顺宗实录》, 繁简不当 , 文的爱重 。
叙事拙于取舍 ,颇为当代所非 。 《旧唐书》则不然 , 其文学观与《新唐书》
———
《旧唐书・韩愈传》② 格调迥异 。它一方面意识到了韩文在当时文
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 、 太史公 、
刘 坛上的风格独标 “, 自成一家新语”, 另一方
向、扬雄后 , 作者不世出 。故愈深探本 面 ,又严厉批评他的种种奇诡无稽之论 ; 柳宗
元 , 卓然树立 , 成一家言 。其《原道》、 元本与韩愈同为古文之倡导者 , 而《旧唐书》
《原性》《、师说》等数十篇 , 皆奥衍闳深 , 对他的评价却更多是从审美角度着眼 , 看重
与孟轲 、 扬雄相表里而佐佑《六经》云 。 的是“其巧丽渊博 , 属词比事 , 诚一代之宏
至它文造端置辞 , 要为不袭蹈前人者 。 才”④。
《旧唐书》
完成于五代十国之际 ,彼时
然惟愈为之 , 沛然若有余 , 至其徒李翱 、 的文学风尚与中唐及北宋皆不同 ,韩 、 柳领导
李汉 、皇甫 从而效之 ,遽不及远甚 。 的古文运动后继乏人 、已趋衰没 ,古文远不如
——
—《新唐书・ 韩愈传》③ 骈文受文人重视 。花间词派又盛极一时 , 其
此为本篇讨论重点 ,主要涉及两个问题 : 风格以剪红刻翠 、香软 艳为主 ,这从某种角
11 贞元 、元和之际的文坛盟主究竟是不是韩 度上讲 ,是对六朝绮艳文风的回归 。故《旧唐
愈 ;21 当时就韩文引发的争论与《毛颖传》之 书・
文苑传》 序大力推崇沈约“俾律吕和谐 ,宫
问世有何关联 。 商辑恰” 的功绩 , 赞扬他不在曹植 、谢灵运之
关于谁执元和文坛牛耳的问题 , 两唐书 下 ,反对一味地“宪章《谟》 《诰》, 祖述《诗》
观点有歧异 。《旧唐书》对韩愈古文评价不 《骚》 ”,认为“是古非今 ,未为通论”,肯定了六
高 。其论及韩文不当处 , 要在“三文”、
“一 朝文学的贡献 。由此可知 《旧唐书》
, 对古文
录”,即《柳宗元罗池庙碑》
《讳辨》《毛颖传》 和 的态度是比较淡薄的 。于贞元 、 元和之际的
《顺宗实录》,极言其如何为当代所非 。而《新 文坛 ,其所推举者 ,并非韩 、
柳 ,而是元稹和白
唐书》于此段文字尽删 , 但云愈文奥衍闳深 , 居易 。《旧唐书・
白居易传》 载白与元稹书 ,详
远驾同侪 , 颇以一代文宗相许 。在《新唐书・ 叙其作诗之功与得名之盛 , 又记他与元稹相
108
论《新唐书》
《旧唐书》
对韩愈评价之差异

遇于夷陵 , 文酒唱和 , 写《木莲荔枝图》寄朝 文标准 ,贬韩之意亦于书中见之 。由是可推


士 ,晚年留守东都 , 作《池上篇》寄兴樊素 、
小 知 ,退之文辞当时获誉远逊宋时 。这里应说
蛮 ,以及与香山僧如满结香火社等事 ,兹类细 明的是 , 裴度等人之贬韩与《旧唐书》之贬韩
节在《新唐书》中皆被删去 , 而《旧唐书》史臣 似同而实异 , 盖后者基于对古文的不感兴趣
则津津乐道 。无独有偶 《旧唐书・
, 元稹白居 而立言 ,裴度则对古文持赞赏态度 , 他在《寄
易合传》 有一段议论亦值得注意 : 李翱书》 中明确阐述了自己的文学理念 “文 ,
若品调律度 ,扬榷古今 ,贤不肖皆赏 者 ,圣人假之以达其心 ,达则已 ,理穷则已 ,非
其文 ,未如元 、 白之盛也 。昔建安才子 , 故高之下之 , 详之略之也”。这与韩 、柳提倡
始定霸于曹 、 刘 ; 永明辞宗 ,先让功于沈 、 的“文以载道”的观点非常相近 , 并无龃龉 。
谢 ; 元和主盟 , 微之 、
乐天而已 。臣观元 对韩愈等人“力去陈言夸末俗” 的纠正文风的
之制策 ,白之奏议 , 极文章之壶奥 , 尽治 努力 ,亦表示理解 。他对韩愈不满 ,主要是不
乱之根  。⑤ 满韩愈动辄玩笑 , 以文为戏的轻率态度以及
《旧唐书》 贬低韩愈固然和五代时的文学好尚 矫枉过正所导致的文风的奇诡恣肆 , 认为此
有关 ,但其对元 、白的激赏则有时论依据 , 有 有违君子中庸之道 。他指出 “, 昔人有见 , 小
其内在的客观成分 。 《全唐诗》 卷四录唐宣宗 人之违道者 ,耻与同形貌共衣服 ,遂思倒置眉
诗曰 : 目、反易冠带以异也 。不知其倒之反之非也 ,
缀玉联珠六十年 ,谁教冥路作诗仙 。 虽失于小 ,亦异于君子矣 。故文之异 ,在气格
浮云不系名居易 , 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 之高下 ,思致之深浅 , 不在磔裂章句 , 隳废声
子解吟长恨曲 , 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 韵也”。可见 , 同是贬韩 , 两者之间的针对性
已满行人耳 ,一度思卿一怆然 。⑥ 还是有差别的 。
这段记载从一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传 两唐书一崇元 、
白 ,一推韩 、
柳 ,评判之差
诵白诗之盛况 , 它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所 异显示了由唐末到宋初文坛风尚和文学评论
自言“日者闻亲友间说 ,礼 、
吏部举选人 ,多以 尺度的变迁 。唐代存在着今文和古文之争 ,
仆私试赋判为准的 。其余诗句 , 亦往往在人 《旧唐书》推崇时文 。所谓时文 , 即指当时流
口中”之语和元稹《白氏长庆集序》所描述的 行的骈体文和近体诗 , 唐代官方奏章多以骈
白诗播于“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 的记载正 文写就 , 故元 、
白之策议及诗篇得领风气之
可比附而观 。又裴度《寄李翱书》 曰: 先 ; 到北宋以后 , 古文运动取得决定性胜利 ,
司马迁之文 ,才成之文也 ,驰骋数千 欧阳修 、 宋祁撰《新唐书》时则奉韩 、柳为巨
载 ,若有余力 。董仲舒 、
刘向之文 , 通儒 擘 。陈寅恪先生所著《元白诗笺证稿》 一方面
之文也 ,发明经术 ,究极天下 。其余擅美 注意到了新旧唐书评价的不同 , 肯定元和主
一时 ,流鉴千载者多矣 , 不足为弟道焉 , 盟为元 、
白 ; 另一方面又将韩 、
柳、元、
白统统
然皆不诡其词而词自丽 , 不异其理而理 归入古文运动的阵营之中 。其文曰 :
自新 。若夫典谟训诰 ,文言系辞 ,国风雅 此时之健者有韩柳元白 ,所谓“文起
颂 ,经圣人之笔削者 , 则又至易也 , 至直 八代之衰”之古文运动 , 即发生于此时 ,
也 ……而奇言怪语 ,未之或有 。⑦ 殊非偶然也 。又中国文学史中别有一可
裴度为中唐一代名相 ,此书独抒己见 ,阐发为 注意之点焉 ,即今日所谓唐代小说者 ,亦
文标准应至易至直 , 不作诡辞异语 。兹论颇 起于贞元元和之世 , 与古文运动实同一
有代表性 。元白文风浅切质直 , 正符合其行 时 ,而其时最佳小说之作者实亦即古文
109
中州学刊 2001 第 2 期

运动之中间人物是也 。⑧ 特的组合 , 几成为韩愈“驳杂无实之文”的代


卷四又曰 : 名词 ,对后人影响很大 。学术界有这样一个
其实当时致力古文 , 而思有所变革 误解 : 似乎是《毛颖传》
问世后 ,韩文方有了驳
者 ,并不限于昌黎一派 。元 、
白二公亦当 杂之名 。明显的例子就是张籍的两篇《上韩
日主张复古之健者 。不过宗尚稍不同 , 愈书》 和裴度的《寄李翱书》。在文章里 , 张 、
影响亦因之有别 ,后来遂湮没不显耳 。⑨ 裴二人确实对韩文作了批评 , 但后人多以为
韩、柳以古文为小说 ,确是实情 ,下文论及《毛 矛头是针对《毛颖传》而发 , 其实不然 。笔者
颖传》,还要再加以分析 ; 至于说到元白以古 认为此二篇当作于《毛颖传》 成文之前 。张籍
文为小说 , 则有些牵强 。元白当时文坛地位 的看法并非是针对《毛颖传》而发 , 误解盖从
之所以居于韩 、 柳之上 ,并非因为他们古文作 《唐摭言》
出 ,其言曰 “
: 韩文公作《毛颖传》,好
ψ
得好 ,而缘于他们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是当 博塞之戏 , 张水部以书劝之 。”λ
g这条材料明

日流行的时文 。王运熙先生在《唐代诗文古 显有误 。张籍致书当在贞元年间佐戎汴州


今体之争和〈旧唐书〉的文学观》一文中补正 时 ,其时《毛颖传》尚未写出 。韩昌黎《答张籍
了陈先生论点的偏颇 , 指出新旧唐书评价的 书》 作于贞元十二年 ,可知张文应作于贞元十
歧异是由两个时代创作风气的不同造成的 , 二年之前 。至于裴晋公之言 , 因其观点与张

《旧唐书》 史臣站在肯定骈体文 、 近体诗的立 说相近 ,故也有学者认为他的矛头是指向《毛
场 ,因而大力颂扬元稹 、
白居易 ,对李白 、韩愈 颖传》 的 ,如章士钊《柳文指要》 曰“
: 晋公斥退
ζ

评价不太高 ,还有贬词” 。由此可见 《旧唐
, 之以文为戏 , 殆指《毛颖传》等而言 。 ”λ
g这一

书》 对韩愈的评论实际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论点似待商榷 。今考裴文所作时间当在贞元


贞元 、元和之际的文坛主潮 ,当时作古文的风 年间 《寄李翱书》
, 起首即言 “
: 前者唐生至自
气虽是异军突起 , 但洎于韩愈等人有意追求 滑 ,偎辱书礼 ,兼获所新作十二篇 ,度俗流也 ,
诡异的风格和语言上的避圆熟而就生新 , 致 不尽窥见 ,若《愍女碑》《列妇传》,可以激扬列
使古文普及的程度不是很高 , 他的地位自然 教 ,义焕于史氏 。”
李翱的《高愍女碑》 和《杨烈
不如后来那样“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λ ϖ
g, 决 妇传》盖作于贞元十三年 《高愍女碑》
, 末段
定性的变化是北宋以后开始的 。 云 “贞元十三年翱在汴州
: , 彦昭时为颖州刺
《旧唐书》虽是站在时文的立场上评价韩 史 ,余既悲而嘉之 ,于是作《高愍女碑》。”{
λ
g而

愈 ,但在提到《毛颖传》
等类作品时 ,史臣的态 裴度在贞元年间曾因上书论事切直触怒皇
度与裴度 、张籍等崇尚古文的唐贤论调有惊 帝 ,被贬为河南府功曹 。由是可知 ,李翱兹篇
人的相似 。《旧唐书》批评《毛颖传》“讥戏不 既称“新作”, 那么裴文肯定作于贞元年间无
近人情 ,此文章之甚纰缪者”。无独有偶 , 张 疑。
籍在前后两篇《上韩愈书》 中有如是议论 “ : 比 张、裴二人的论点虽非针对《毛颖传》而
见执事多尚驳杂无实之说 , 使人陈之于前以 发 ,但无一例外都表现出抨击韩文风格诡异 、
ω
为欢 ,此有累于令德 。 ”λ
g裴度《寄李翱书》 亦 嗜好文章游戏 、 不入正统的倾向 。由张籍《上
云 “昌黎韩愈
: , 仆识之旧矣 , 中心爱之 , 不觉 韩愈书》 已知 , 在贞元年间 , 韩愈就显示出将
惊赏 ,然其人信美才也 , 近或闻诸侪类云 : 恃 其性耽戏谑的个性特点施之于文字的势头 ,
其绝足 ,往往奔放 ,不以文立制 ,而以文为戏 , 彼时大概尚未操笔 , 仅止于友朋之间互相嘲
ξ
可矣乎 ,可矣乎 !”λ
g
《毛颖传》是一篇奇文 ,它 诮及赏玩他人之作而已 。宋人刘克庄 、王应
所散发的文章魅力和上述评论交合成一个奇 麟、元人刘 等皆指出 《毛颖传》
, 本之于六朝
110
论《新唐书》
《旧唐书》
对韩愈评价之差异

文人袁淑俳谐文《庐山公驴九锡文》 《鸡九锡 本人亦在京都为官 ,尚未远贬永州 ,与韩愈又


文》等 ,可知韩公“使人陈之于前以为欢”
的驳 同为古文之倡导者 , 故可推断此事本末俱为
杂无实之说 , 就是指前代此类文章和时人效 宗元所闻 ,他对三人争论的内容了解甚详 ,并
仿之作而言 。 “以文为戏”
的说法也是出自昌 赞同韩愈的主张 。张 、裴之论 ,以裴度的观点
黎本人 , 他的《答张籍书》自云 “
: 吾子又讥吾 最具杀伤力 ,且地位崇高 ,在当时士人中很有
与人为无实驳杂之说 ,此吾所以为戏耳 ,比之 影响力 ,所以若干年后《毛颖传》问世时 ,柳即
|
酒色 , 不有间乎 ?”λ
g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逞 撰文为其辩解 , 文中所谓惧《毛颖传》为人所
强不肯下气 , 其中隐含着韩愈对文学的态度 排语 ,盖因想起当年争论往事 ,恐此文蹈昔日
和一贯坚持的行文风格 , 这种标新立异的观 之辙 ,故极力张之 。
点在当时足以耸动视听 , 裴度与韩愈私交虽 统观《旧唐书》之评论与时人的看法 , 都
笃 ,闻此骇俗之语亦不喜 ,遂急起以捍卫为文 把它作为不登大雅之堂的讥戏滑稽之文来对
之正统 。文中“不以文立制 , 而以文为戏”的 待 ,独有柳宗元为其张目 “ : 世之模拟窜窃 ,取
话 ,直是转述昌黎本人之言而已 。韩愈并不 青媲白 ,肥皮厚肉 , 柔筋脆骨 , 而以为词者之
因知交好友的抨击而改变他的立场 。性喜俳 读之也 , 其大笑固宜”µυg。柳氏慧眼独具 , 一
谐文并欲亲为 , 故对前代和时人作品多采搜 针见血地指出《毛颖传》问世的意义 。一方
之 ,深自酝酿 , 至元和四年 , 奇文《毛颖传》遂 面 ,它是对当时所谓“肥皮厚肉 ,柔筋脆骨” 的
成。 俗滑文风的矫补和反动 , 体现了韩愈反对因
从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
一 袭剽窃的为文理念和务去陈言的行文风格 。
文来看 《毛颖传》
, 出世后亦遭遇了不小的压 《毛颖传》述颖之家世 , 采《史记》笔法 “其文
,
力 ,时人皆“大笑以为怪”,柳宗元此文亦值得 尤高 ,不下史迁”, 但能卓然自树 , 不袭蹈前
深思 ,他为韩愈辩语云 : 人 。近人林琴南深契于此 , 誉《毛颖传》为千
且世人笑之也 , 不以其俳乎 ? 而俳 古奇文 , 称其“文近《史记》, 然终是昌黎真面
又非圣人之所弃者 。
《诗》曰 :“善戏谑 目 ,不曾片语依傍《史记》 ”µϖg。另一方面 , 它
兮 ,不为虐兮 !”
太史公有《滑稽列传》,皆 反映了一种创造性的以古文作小说 、 寓言等
取乎有益于世者也 。故学者终日讨说答 讽刺俳谐文字的尝试 。韩 、 柳在这方面是有
问 ,呻吟习复 ,应对进退 ,掬溜播撒 ,则疲 共识的 。就韩愈而言 ,如上文所述 ,他早年即
惫而废乱 ,故有“息焉游焉”之说 ……有 嗜好兹类文字 ,其中既有个性和才情的原因 ,
所拘者 ,有所纵也 ……韩子之为 ,亦将弛 又不乏当时文坛创作风气的浸染 。愈性木强
}
焉而不为虐欤 ! λ
g 又不拘小节 ,爱开朋友玩笑 ,与人辩论好胜不
复观昌黎《重答张籍书》
自辩辞 ,与上文几同出一辙 , 能下气 ,喜欢各种驳杂戏说 , 加之才力雄富 ,
其辞曰 : 有浓重的文人习气 , 所以在与友人的文酒交
驳杂之讥 , 前书尽之 , 吾子其复之 。 往中殆不免心动技痒 , 呈才使气形于文字 。
昔者夫子犹有所戏 《诗》
, 不云乎 :“善戏 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长恨歌》章论
谑兮 ,不为虐兮 !”
《礼记》曰 “
: 张而不弛 , 及文人关系时曾指出 , 当时创作风气是文人

文武不能也”,恶害于道哉 ?λ
g
互观作品 ,并加仿效改进 , 各竭才智 , 竞造胜
二人观点及所引《诗》
《礼》语皆不谋而合 , 疑 境 。细审《毛颖传》之创作过程 , 始信寅恪先
事未有如是之巧者 ,韩 、
张之间往复论答及裴 生眼光之敏锐 。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
度书李翱事俱发生在贞元年间 , 其时柳宗元 传〉后题》曰“: 若捕虎豹 ,搏龙蛇 ,急与之角而
111
中州学刊 2001 第 2 期

力不敢暇 ,信韩子之怪于文也 。
”这段话即是 实在于此 。
力证 。观昌黎集中诙俳类诗文不在少数 《鳄
, 文以载道和以文为戏反映了韩愈古文创
鱼文》摹画刺史郑重其事与鳄鱼谈判协商状 , 作的两面 ,后者更具备操作性 ,实际上是一种
其弯弓举戈与鳄鱼从事的汹汹架势 , 读之令 以古文为讽刺文学的新创 。在始酝酿阶段 ,
人忍俊不禁 。其余如《落齿》写齿落情状 , 自 即遇阻力 ,然昌黎韩子不畏众言 , 我行我素 ,
幽默可喜 《嘲酣睡二首》
; 以种种譬喻描述澹 创作了许多俳谐体作品 , 表现了一位富于创
师睡觉时打呼噜的样子 “雄哮乍咽绝
, , 每发 造力的文学家勇开风气之先的气魄 。
壮益倍 。有如阿鼻尸 , 长唤忍众罪 。马牛惊
不食 ,百鬼聚相待”µω
g,鼾声之惊天动地 , 可以 ①南宋郎晔选注 《
: 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 55 《
, 韩文公庙
碑》,文学古籍刊行社 1957 年版 。②刘 《旧唐书》卷 160 ,
想见 。《苦 寒》诗“浊 酪 沸 入 口 , 口 角 如 衔
中华书局 1995 年点校本 。 ③欧阳修 、
宋祁《新唐书》卷 176
箝”µξ
g,写寒日饮酒口舌冻冷之情态 , 刻画入
《韩愈传》,中华书局 1995 年点校本 。 ④刘 《旧唐书》卷
微 ,诙谐见于字里行间 。 160《柳宗元传》, 中华书局 1995 年点校本 。 ⑤
《旧唐书》卷
又历代以来凡才情高迈秀出之士 , 其所 166 《元稹白居易传》
, , 中华书局 1995 年点校本 。 ⑥
《全唐
蕴积之精思妙语沛然具足 , 往往非正统文路 诗》卷 4 ,中华书局 1960 年 4 月版 。 ⑦宋姚铉 《
: 唐文粹》卷
84 ,四部丛刊影印宋明嘉靖刊本 。 ⑧陈寅恪 《
: 元白诗笺证
所能匡限 , 故多溢出而流于俳谐滑稽 。黄彻
稿》第 3 页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年 3 月版 。 ⑨陈寅恪 :
《 溪诗话》语曰 “
: 孔北海文章多杂以嘲戏 。
《元白诗笺证稿》第 113 页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年 3 月
子美亦戏效俳谐体 。退之亦有寄诗杂诙俳 , 版。⑩
《当代学者自选文库・王运熙卷》, 第 538 页 , 安徽教
不独文举为然 。自东方生而下 ,祢处士 、 张长 育出版社 1998 年版 。 λ
ϖ
g《新唐书》卷 176《韩愈传》, 中华书
史、颜延年辈 ,往往多滑稽语 。大体才力豪迈 ω
局 1995 年 11 月 点 校 本 。 λ
g《全 唐 文》卷 684 , 中 华 书 局
ξ
”µψ
有余 ,而用之不尽 ,自然如此 。 g此论与《诗》 1983 年 11 月版 。 λ
g《唐文粹》卷 84 , 四部丛刊影印宋明嘉
ψ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中华书局 1957 年版 。 λ
λ
靖刊本 。g ζ
g
所言“善戏谑兮 , 不为谑兮”大有异曲同工之
章士钊《柳文指要》上卷《体要之部》,中华书局 1971 年 9 月
妙 ,洵能道出历代才人心胸 。 {
版 。λ
g《李文公集》,四部丛刊初编集部 119 , 上海书店据商
柳宗元秉性与韩愈适然相反 , 严肃而执 |
务印书馆 1929 年版重印 。 λ
g马其昶注 《
: 韩昌黎文集校
着 ,更具思想家的气质 。作为韩愈的文章知 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年 12 月版 。 }
λ
g《柳宗元集》卷

音 ,他对《毛颖传》倾服有加 ,除了上述论及的 ∼
21 ,中华书局 1979 年 10 月版 。 λ
g《韩昌黎文集校注》, 上海
υ
古籍出版社 1986 年 12 月版 。 µ
g《柳宗元集》卷 21 , 中华书
几点外 , 还在于《毛颖传》表现了强烈的讽刺
局 1979 年 10 月版 。 µ
ϖ
g林纾《韩柳文研究法》, 转引自吴文
性 。韩愈仕途坎  ,三番遭贬 ,牢骚之怀郁结 ω
治《韩愈资料汇编》第四册 ,中华书局 1983 年 9 月版 。 µ
g钱
于心 ,文中“秦真少恩哉”之语 ,不平之气力透 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上册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年
纸背 。柳宗元因附王叔文党 ,远贬蛮域 ,终生 ξ
版 。µ
g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上册 , 上海古籍出版社
沦没 ,其抑郁之情尤重 。发之于笔端 ,便成就 1984 年版 。 ψ
µ
g黄澈《 溪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 年 9
月版 。
了一系列杰出的讽刺短章 。二人心之相契 ,
责任编辑 : 秋  磊

11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