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第 28 卷第 1 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Vol. 28 ,No.

1
2001 年 1 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January ,2001

晚宋冗官与财政危机
张  金  岭
( 四川师范大学 历史系 ,四川 成都 610068)

  摘要 : 宋朝晚期 ( 公元 1205 —1279 年) 财政危机不断加深 ,这一点已被一些宋史研究者


初步证明 ,但需要进一步揭示的是这一历史进程的不同层面的原因 。晚宋冗官问题已达到
了宋朝的极点 ,冗官的耗费既是财政难以承受的一个庞大开支 ,又是贪官产生的温床 , 终宋
之世朝廷都没能解决冗官问题 ,它集中反映了晚宋政治的极端腐朽 ,从这个意义上说 , 它是
晚宋财政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 。
关键词 : 宋朝晚期 ; 财政危机 ; 冗官
中图分类号 :D691142 ; F812194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5315 ( 2001) 0120067204

  冗官之费是促成晚宋财政危机 ①的几个主要 情见表 1 。


因素之一 。冗官是宋朝的一个痼疾 。晚宋时期 ,   表 1  嘉定初“四选”
官员人数表
政治腐朽 ,纪纲不立 , 冗官之费更趋增多 。其中 , 四选名籍共 38864 员
理宗“端平 —淳礻右更化” 时期 ,情况略有好转 ,但成 京朝官以上 尚书右选 尚书左选 侍右参部使臣
效不很显著 。理宗有始无终 ,后期嗜欲怠政 ,挥霍
2391 员 3866 员 17006 员 15601 员
浪费严重 。宋度宗 、 贾似道时期 , 统治者湖山歌
舞 ,不顾天下兴亡 、
人民疾苦 ,一味贪图享乐 ,直至   除此以外 “使臣之从军
, , 与未参选者不与”,

葬送赵宋江山 。晚宋冗官问题十分严重 , 但现存 冗官之多可想而知 。也就是说 ,单是六 、 七、八、



品的低级官员估计已接近 40000 员 。
反映这方面的史料却不全面 , 所以只能依据目前
李心传还以“侍右员数多寡”为例 , 说明宋朝
搜集到的资料 ,描述其大概情况 。
冗官问题日趋严重 。他说 “: 今之右侍郎即祖宗时
晚宋冗官问题已达到宋朝的极点 。虽然晚宋
判三班院也 ,咸平以前三班院员止三百或不及 ,天
官员数见于记载者不多 , 但目前搜罗到的资料也
禧后至二千四百余员 , 熙宁后至一万五千六百九
足以反映问题之严重 。据李心传记载 , 嘉定六年
十余员 ,而宗室七百七十余员不与焉 。视天禧之
( 公元 1213 年) 六 、
七、八、
九品的“四选”
低级官员
间盖已五倍矣 。 ……今侍右名籍至一万五千六百
共有 38864 员 [ 1 ] ( 乙集卷十四《嘉定四选总数》) , 详
余 ,视元丰又增五分之一 。盖三岁一郊 ,奏补至千

收稿日期 :2000202220
作者简介 : 张金岭 ( 1965 —) ,男 ,河南方城人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四川大学中文系博士后 。
68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总第 124 期

七百人 ,而其他入流者不与焉 。此所以猥并而不 秩而犹未至太冗 , 而未脱选调者至于员多而无阙


可止也 。”[ 1 ] ( 乙集卷十四《咸平至嘉定侍右员数多寡》) 可取 ,是以忧国之臣虽屡求所以汰冗之术 ,然多畏
嘉定时 ,侍郎右选官员人数与北宋盛时人数持平 , 于所拂而不行 。
”[ 4 ] ( 卷一 ○三《御策一道》) 君臣虽
但此时的南宋疆土仅有北宋盛时的一半 , 国力羸 意识到须汰冗官 , 但裁减冗员存在种种阻力 。首
弱 ,却养活与北宋盛时差不多的官员 ,晚宋官吏的 先最高统治层要作出表率 ,减少子孙荫补 ,这谈何
猥冗问题相当严重 。 容易 ! 急于入仕者人数众多 , 要大力推行减员必
刘克庄在端平二年 ( 公元 1235 年) 指出当时 然遭到广泛抵制 。
“名器之滥予”, 而在冗滥的官员中 “以恩泽入仕
, 宋末黄震感慨地说 “
: 官兵吏之冗食者多 , 而
者如此之多”“以材能自奋者如此之少”
, 。朝廷为 不知退 。考其原 ,如富人用侈而卖田畴 、
鬻宝器以
了弥补国家财政不足 , 又卖官鬻爵 “已参注者二
, 充之 ,不竭尽不止 。愚按 ,此天下之名言 。
”[ 5 ] ( 卷
千一百余人 , 来者源源不已 , 皆注监当 , 而监当阙 六十八《读文集十・叶水心文集》) 冗官是竭尽国家财
皆十二年以上 ,六七人共守一阙”。针对这种官吏 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方岳在《代范丞相》
的札子中
恶性膨胀的局面 , 刘克庄大声疾呼 “ : 国用不足固 指出 “
: 今日之东南亦非祖宗之东南矣 , 而兵食之
今日急务 ,然生财之道非止一端 ,鬻爵之令可以已 费十倍于昔 ,吏禄之费百倍于昔 ,只此二事已难支
矣”[ 2 ] ( 卷五十一《轮对札子・贴黄》) ,反对卖官鬻爵 。 吾。
”[ 6 ] ( 卷十八《代范丞相》)
晚宋时期官员总数更能反映晚宋冗官现象的 冗官蠹耗钱财的事情遍及各个行政部门 , 从
全貌 。理宗宝礻右四年 ( 公元 1256 年 ) 九月 , 朱熠 如下两个事例可见冗员蠹财无孔不入 。
言“
: 境土蹙而赋敛日繁 , 官吏增而调度日广 。景 甲、
黄震曾被浙东提举常平茶盐司委派 ,往隆
德、庆历时 , 以三百二十余郡之财赋 , 供一万余员 兴府辖区散还亭丁盐本钱 , 发现了盐课亏折的原
之奉禄 ; 今日以一百余郡之事力 ,赡二万四千余员 因在于开设多余的管理机构华亭分司 。他说 “ : 亭
之冗员 。边郡则有科降支移 ,内地则欠经常纳解 , 场如昨 ,灶数无减 , 而盐课折陷 , 其弊安在 ? 乃知
欲宽民力 ,必汰冗员 。
”[ 3 ] ( 卷四十四《理宗纪》) 这时 自华亭分司苦楚椎剥 , 致亭户逃亡 。始夫分司干
较之北宋 ,境土已减少一半 ,而官员之数却比北宋 官 ,祖宗所无有也 。往岁未创分司 , 课额不妨登
景德 、
景庆盛世时还多一倍 ,官员确实太多了 。 足 ,自创分司二十年间 ,课额反亏 ,无益有损 ,而不
笔者依据《宋史》 孝、 光、 宁、
理、度五帝本纪统 行省罢 ,弊将安极乎 !”[ 5 ] ( 卷七十一《提举司差散本
计 ,孝宗之世平均每次贡举取进士 429 人 、 光宗时 省钱申乞省罢华亭分司状》)
平均每次 466 人 、
宁宗时平均每次 478 人 、理宗时 乙、
黄震通判广德军时曾指出“员外置官 , 无
平均每次 535 人 、
度宗时平均每次 583 人 ,呈现递 补民事而又害之”
的情况 。当地于通判厅之外 ,又
增趋势 。嘉定元年至咸淳七年间 ,37 次贡举累计 创置“添差通判厅”, 纯属赘疣 。他说 “
: 广德一军
取进士约 11652 人 ②。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官员 旧止一县 , 与浙西江阴事同一体 , 江阴有守无倅 ,
虽不能反映整个官吏情况 , 但它却反映出晚宋冗 本军有守有倅矣 ,而又晚创添倅 。某初受此阙 ,亦
官产生的一个方面原因 。 窃意江东一路之极处 , 必有事会须劳者 。及某到
魏了翁曾上书论冗官问题道 “ : 圣策曰官益猥 官 ,止有旧来正倅厅牙契一司 ,因晚创添倅厅而分
冗而入仕之源未澄 , 率数人而同一阙 , 使贤愚同 以属之 。是既异于圣人官事不摄之戒矣 , 若止优
滞 ,臣以陛下欲清入仕之路 , 而使贤不肖有别也 。 游窃禄 ,所愧犹不过素餐 ,亦未至于甚病民也 。惟
国家有三岁进士之外 ,由特科进者多昏耄 ,补进者 是置一司存 ,不惟添一行官吏廪禄 ,亦且增无限日
多骄佚 ,由杂进者多舞文 ,由鬻爵进者多贪污 。入 生费用 。穷夫小民略有蘧庐托处 ,犹且百费随生 ,
仕之路虽狭 , 特三岁一用郊 , 三岁一取士 , 名之登 况以倅厅为名者乎 ? 本厅费用 ,如纲解遣人 ,如诸
于吏部者可胜计哉 ! 故有一阙 ,则替者一人 ,任者 司缴匣 , 如迎新送使 , 地里口券 , 国忌行香之有五
一人 ,待之者一二人 。虽曰速仕者志于营近次 ,仰 更灯烛 , 院子茶酒司之有逐日油炭 , 与夫笔墨纸
禄者志于得厚禄 , 而自便者志于得清安 。然自京 札 ,邸报承受 , 茶汤厨传 , 过客须索 , 凡费不可悉
第1期 张金岭  晚宋冗官与财政危机   
69

数 。而考其费用之所仰 , 仅有契纸 , 分数纸 , 每纸 州县小官只好去盘剥下属 ,社会上流传着“丞薄食


五十文 ,月可积三五贯官会 。其余取给 ,乃分引日 乡司 , 县尉食弓手”的民谣 , 讽刺这种丑恶现象 。
监县事例 , 使之以白撰公事钱供给 , 名曰办什物 究其原因 ,一是官吏太多 “僧多粥少”
, ; 二是吏治
钱 。窃谓此虽名不及民 , 而害民莫此为甚矣 。盖 败坏 ,弱肉强食 。州县小官处于封建官僚体系的
凡官司之钱无一不出于民 ,明取于民者是为科数 , 下层 ,处境微寒 ,但他们毕竟是剥削阶级的一个阶
其害犹小 , 不明取于民而取之吏 , 是为椎剥 , 其害 层 ,有权椎剥下属 ,所以这些人既可怜又可恨 。冗
极大 。 ……况此广德斗垒 ,地瘠民贫 ,岂堪添此无 官泛滥是造成晚宋吏治不清 、官员贪残的一个重
端椎剥 。是虽事有至急 , 官不可废 , 以此供亿 , 犹 要原因 。真德秀曾在一首诗中讽刺道 “
: 近来二十
当改图 ,况可藉以扶立晚创无用之员外官乎 !”[ 5 ] 年 ,贪风日益炽 。”
“环瞻郡邑间 ,大半皆污吏 。
”[ 7 ]
( 卷七十四《榜放县吏日纳白撰钱申乞省罢添倅厅状》)黄 ( 卷一《会三山十二宰》) 在冗官已严重耗费财力的基
震在这里深刻地剖析了晚宋时期封建政府对人民 础上 ,官吏贪残对国家财政经济危机来说 ,可谓雪
实行残酷剥削的一个重要特点 ,即“不明取于民而 上加霜 。真德秀就指出 “ : 生灵耗  之由皆本州县
取之吏 ,是为椎剥 ,其害极大”。因为明取于民 ,即 贪残之故 。 ”[ 7 ] ( 卷五《奏谢奖廉吏状》) 至咸淳七年
使课税很重 ,但总需有个正当名目 ,并且数额有一 ( 公元 1271 年) ,宋 、 元襄樊大战 ,宋财政已难以支
定限度 ,不能由官吏任意敛取 ; 不明取于民而取之 撑 ,因此 ,颁诏“戒贪吏”和“诏减内外百司吏额”
于吏 ,将苛重的赋税摊派到官吏头上 ,放手由他们 [ 3 ] ( 卷四十六《度宗纪》) ,但未得到认真执行 。由于
去收取 , 这必然导致法外横敛 、
税收混乱 , 对人民 冗官等方面的巨大财政支出 , 晚宋财税征收之额
的危害更大 。于是 ,黄震痛切陈请 ,将这一有害无 已经达到两宋的极端 “较祖宗取民之数
, , 不知凡
益的添差通判厅省罢 ,永不再置 。可是 ,他的良好 几倍矣”[ 4 ] ( 卷二十一《答馆职策一道》) 。晚宋财政
愿望并未能变为现实 。在黄震陈请以后 , 添差通 呈现收入不断扩大及为了扩大收入所用征税手段
判厅依然存在 , 冗官难以省罢 。广德军通判见黄 多样化和诉诸暴力的趋势 。晚宋组织财政收入惯
震免收县吏日纳白撰钱 , 已无公支费用 , 遂拨“在 用的方法是暗中取财 , 即所谓“椎剥”—
——不在赋
城地钱”“
、张恩乡役钱”两项收入 , 以充添差通判 税常额上明增 ,而是在附加税上做文章 ,象滚雪球
厅行政费用 。此举正违背黄震要求撤消添差通判 一样税上加税 。同时 ,出于紧迫的财政需要 ,取给
厅冗员的初衷 , 因此黄震不肯接受这两项拨款 。 于临时 , 仓促应办 , 超出常规 , 根据临时需要设法
“欲拔本塞源 , 径从申明省罢 , 庶亦并可上宽使军 取财 ,随后便被视为当然 。陈求鲁概括为 “ : 操纵
之冗费耳 。今若拨下窠名 ,是又重为使军之费也 。 出于权宜 ,官吏得以簸弄 , 上下为奸 , 公私俱困 。”
郡计久凋 ,正图少宽 ,而反增重焉 ,某将何安 ?”[ 5 ] [ 8 ] ( 卷一 ○九 ) 在晚宋战争形势下 , 这种税收混乱
( 卷七十四《回申本军拨隶窠名状》) 情况虽情有可原 ,但消极作用是很大的 ,不仅税收
冗官是滋生贪赃腐败的温床 。官员很多 , 职 中人为因素增加了 ,给贪官污吏造成了可乘之机 ,
位有限 ,不少人要待阙数年之久才能有机会捞到 国家财税流失严重 ,而且财税征收恶性膨胀 ,聚敛
一介官职 。其中 , 州县小官的处境颇具代表性 。 过度 ,对经济正常发展造成致命影响 。
真德秀说 “
: 今州县小官 , 往往皆等数年之次 。其 晚宋统治者并不是不知道冗官是财政危机的
间又有不惮二三千里之遥 ,奉亲挈累以希寸禄者 , 导因 ,但是 ,由于时局黑暗 ,皇帝昏懦 ,权相专权乱
及其到官 , 为长吏者或乃不恤 , 每月合得钱米 , 多 政 ,冗官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法国汉学家谢和
是拖积 , 不肯放行 , 致使小官或任满不能到部 , 或 耐在《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一书中 , 精
死亡不得归乡 , 甚至家口流落 , 妻女不能自保 。 ” 辟地指出 “
: 总有一天进一步的研究将会演明 : 中
[ 7 ] ( 卷六《申尚书省乞将本司措置俸给颁行诸路》) 由于 国崩溃的真正原因其实与道德松弛无关 , 而似乎
冗员多 , 先是要等数年之久 , 方有机会补阙赴任 , 更像是在其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本质之中 。有关
及其到任 ,知县 、
通判等长官又不体恤 ,拖欠俸给 , 13 世纪中国南方之安定繁荣的印象只不过是幻
致使州县小官生活饥寒困窘 。因生计所迫 , 这些 象 。在此幻象背后的 , 却是国库之连年悲剧性的
70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总第 124 期

空虚 、农村之贫困和不满 ,以及统治阶层内部的党 它一把 ,就会倒塌下来 。


”[ 9 ] ( 序言 ,4 页) 晚宋财政
争 。这座大厦已是十分脆弱 , 只要蛮族用力地推 最终随着腐朽的南宋王朝的灭亡而一同崩溃 。

注释 :
①关于晚宋时期财政危机演进过程的描述 ,见汪圣铎《两宋财政史》( 上册) 第五章“南宋没落衰亡时期的财政”,中华书局
1995 年版 ,155 —163 页 ; 张金岭《试论晚宋时期的财政》《中国史研究》
, 1999 年 2 期 。
②这个数字是约数 ,因宝礻右四年 、
咸淳六年两次取士数《宋史》失载 ,故取理宗 、
度宗朝历次取士平均数 ,故不是绝对准确
的数字 。

参考文献 :
[ 1 ] 李心传 .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 M ] . 扬州 :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1981.
[ 2 ] 刘克庄 . 后村先生大全集 [ M ] . 文渊阁四库全书 [ Z] . 台北 :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 ,1986.
[ 3 ] 脱脱 ,等 . 宋史 [ M ] . 北京 : 中华书局点校 ,1977.
[ 4 ] 魏了翁 . 鹤山集 [ M ] . 文渊阁四库全书 [ Z] . 台北 :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 ,1986.
[ 5 ] 黄震 . 黄氏日抄 [ M ] . 文渊阁四库全书 [ Z] . 台北 :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 ,1986.
[ 6 ] 方岳 . 秋崖集 [ M ] . 文渊阁四库全书 [ Z] . 台北 :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 ,1986.
[ 7 ] 真德秀 . 西山文集 [ M ] . 文渊阁四库全书 [ Z] . 台北 :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 ,1986.
[ 8 ] 历代名臣奏议 [ M ] . 文渊阁四库全书 [ Z] . 台北 :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 ,1986.
[ 9 ] ( 法) 谢和耐 1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 M ] . 刘东译 . 南京 :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5.

Financial Crisis and Redundancy of


Off icials in the Late Song Dynasty

ZHAN G Jin2ling
( History Department ,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 Chengdu , Sichuan 610068 , China)

Abstract :In t he late Song dynasty ( A. D. 1205 2A. D. 1279 ) ,t he state’s financial crisis becomes
more and more serious , which has been proved by some scholars. However ,we should go a step f ur2
t her to reveal t he reasons of t he financial crisis at various levels. The redundancy of officials causes
huge expendit ure to t he state . The problem , which reachs it s limit in t he Song dynasty , reflect s t he
most serious political decay in a cent ralized manner , and in t his sense , is t he basic cause of t he financial
crisis.
Key words :t he late Song dynasty ; financial crisis ; redundancy of officials

[ 责任编辑 : 凌兴珍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