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二 ○○六年第四期

汉代“乡三老 ”
与乡族势力蠡测
陈明光
(厦门大学  历史系 ,福建  厦门  361005 )

[内容提要 ]综合分析传世文献与考古资料 ,本文认为汉代“乡三老 ”


具有官方身份但又不是纯粹的
吏 ,他们通常颇有资财 ,有相当的文化和议政能力 ,在当地较大的地域范围内对民众有号召力 ,因而是乡
族势力的代表人物 。汉朝建立“乡三老 ”
制度 ,旨在笼络和利用乡族势力的代表人物 ,让他们从政治和文
化习俗方面帮助国家维护乡村统治秩序 ,从而加强国家对乡村基层社会的控制 。
[关键词 ]汉代 ; 乡三老 ; 乡族势力 ; 基层社会
[中图分类号 ] K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2422x ( 2006 ) 04 20009 205

  在研究中国古代国家与乡村基层社会的关 三老 ,非为北边骑士 , 而有轺车 , 皆令出一算 。”


系时 ,乡族势力颇受瞩目 。“乡族势力 ”
是著名 他把“非吏比者 ”
、“三老 ”
、“北边骑士 ”
视作不
① ③
史学家傅衣凌先生提出的概念 , 他关注的是 同的三类人 。古今都有取如淳之说者 。 今人
宗族“从血缘关系扩大到地缘关系的结合 ”, 正 或提出新的论证 , 断定“三老 ”
的性质“与属吏

如有的学者所说的 :“他不仅仅就宗族结合而 绝殊 ”
。 特别是 1993 年尹湾汉墓出土的《集
言 ,而是重视宗族结合在地域范围内所起着怎 簿》
和《东海郡吏员簿 》
释文公布之后 , 由于后

么样的作用 ”
。迄今学术界对宋明清时期乡族 者未列入“三老 ”,因此有的学者断言 :“可以确

势力的影响 , 以及当时国家在实施乡村控制时 定‘三老 ’
是荣誉头衔 ,不是在编乡官 。”
如何利用和限制乡族势力的研究比较深入细 不过 ,全然否定“乡三老 ”
具有官方身份 ,
致 ,而对汉唐时期的有关研究仍较为薄弱 ,有待 并不能解释与之矛盾的一些出土文物和文献资
加强 。本文拟对汉代“乡三老 ”
与乡族势力 , 以 料 。例如 , 考古发现乡三 老有 官印 ,“形式 正
及汉代国家对乡村的控制方式试作探讨 。 方 ,与普通半通之印章不同 。”
而人们承认是汉
现有研究已经指出 , 汉代在乡村设置三老 代正式乡官的啬夫 、
游 徼等 却未 见有 出土 印

是受到《周礼 ・地官 ・司徒 》
记载的“乡老及乡 文 。下面拟就乡三老具有官方身份再提出补
大夫 ”
职责的影响 。《周礼 》
设计的“乡老 ”
负有 充论证 。
向政府推荐人才和教化当地民众的职责 , 具有 史载 ,汉初就着手建立乡三老制度 ,高祖二
乡官的身份 。汉代 “乡三老 ”
是否也具有官方 年 (公元前 205 年 ) 二月 , 刘邦下令“举民年五
身份 ? 这是一个有较大争议的问题 。 十以上 ,有修行 ,能帅众为善 ,置以为三老 ,乡一
《史记 ・平准书 》
、《汉书 ・食货志 》
都记载 人 。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 , 与县令丞尉以事

了汉武帝的算轺车令 , 其中有“非吏比者 、
三 相教 ,复勿徭戍 ,以十月赐酒肉 。”可见汉朝中
老、
北边骑士 , 轺车一算 ”
一句 。如淳注曰 :“非 央规定选任乡三老采用民间和官吏“举贤 ”, 受
吏而得与吏比者 , 官谓三老 、
北边骑士也 。”
他 荐者本人同意“应令 ”
的方式 , 这与当时官吏的
认为“非吏比者 ”
指三老 、
北边骑士二类人 。颜 察举方式是一样的 。我们注意到 , 汉代官私用
师古则认为 :“比 , 例也 。身非为吏之例 , 非为 语都有“三老官属 ”
之说 。《汉书 》
卷一九上《百

   [收稿日期 ]2005 212 220

・9・
官公卿表上 》在记述“县令 、
长” 之后说 :“大率 对此现象 ,古今人都试图作出解释。
十里一亭 ,亭有长 。十亭一乡 ,乡有三老 、有秩 、 汉代儒家从提倡孝悌的角度立论 。如《白
啬夫 、
游徼 。三老掌教化 。啬夫职听讼 , 收赋 虎通义 》
卷四《乡射 》解释说 :“王者父事三老 ,
税 。游徼徼循禁贼盗 。县大率方百里 , 其民稠 兄事五更者何 ? 欲陈孝悌之德 , 以示天下也 。”
则减 , 稀则旷 , 乡 、
亭亦如之 , 皆秦制也 。”
这说 这种说法虽然在古人中比较流行 , 但我们认为
明在汉代职官序列中 , 乡一级的“三老 ” 与有 有片面之处 。文帝十二年 (公元前 168 年 ) 三
秩、 啬夫等一样 ,都是县令 、 长属下的“官 ” 。所 月下诏说 :“孝悌 , 天下之大顺也 。力田 , 为生
以 ,汉代皇帝诏书 、 官方文献常见有“三老官 之本也 。三老 , 众民之师也 。廉吏 , 民之表也 。
属” 的用语 , 如西汉元帝诏书有“三老官属 、 有 朕甚嘉此二三大夫之行 。今万家之县 , 云无应

识之士咏颂其美 ” 之句 。 东汉和帝永元三年 令 ,岂实人情 ? 是吏举贤之道未备也 。其遣谒
(公元 91 年 ) 十月行幸长安后 , 诏曰 :“其赐行 者劳赐三老 、孝者帛人五匹 ,悌者 、
力田二匹 ,廉
所过 二 千 石 长 吏 已 下 三 老 官 属 钱 帛 , 各 有 吏二百石以上率百石者三匹 。及问民所不便

差 。”特别是 1973 年甘肃居塔县肩水金关遗 安 ,而以户口率置三老 、孝悌 、
力田常员 ,令各率
址出土的汉宣帝《甘露二年丞相御史律令 》, 是 其意以道民焉 。”可见“乡三老 ” 是与孝者 、悌者
丞相 、御史两府为追捕一名宫廷逃犯而联合下 同时设置的 ,如果汉朝建立“乡三老 ” 制度的用
达给张掖太守的命令 , 其中写道 :“严教属县官 意只是“欲陈孝悌之德 ” 而已 , 则显然与设置孝
令 以 下 啬 夫 、吏 正 、三 老 , 杂 验 问 乡 里 吏 民 者、悌者的用意重复 。事 实上 , 乡三 老“掌 教
⑩ ω
λ
g
……”这有力地说明从汉中央最高行政部门 化”的职责虽然包括宣喻孝悌之义 , 但要比孝
和监察机构看来 ,三老也是县令官属之一 ,所以 者、 悌者只表率“孝悌之德 ” 要更多些 。从史籍
严令他们必须和其他官属一样负起协助追查逃 记载的乡三老被郡守 、 廷尉严厉批评没有尽到
犯的责任 。同时 , 汉人私家著述也称乡三老为 “帅化 ”之职的实例来看 , 有“昆弟相与讼田 ”
ξ
λ
g
县令长的官属 。如《汉书 》 卷四记载文帝三年 的 , 有“三男共娶一妻 ,生四子 ,长 ,各求离别 ,
ψ
λ
g ζ
λ
g
五月“上幸甘泉 ”, 如淳注曰 :“蔡邕云 : 天子车 争财分子 ” 的 , 有未能“禁民杀子 ”
的 。这些例
驾所至 ,民臣以为侥幸 ,故曰幸 。见令长三老官 证说明三老负责“教化 ” 民众的不单单是孝悌
属 ,亲临轩作乐 , 赐以食帛越巾佩带之属 , 民爵 之义 ,而是内容更广泛的儒家仁义礼让之说 。
有级数 ,或赐田租之半 , 故因谓之幸也 。”
可见 , 何况《甘露二年丞相御史律令 》 揭示三老有时
唐人杜佑在《通典 ・州郡下 》 中把秦汉的“乡三 还要负治安方面的职 责 ; 东 汉灵 帝光 和三 年
老” 置于“乡官 ”
目下 ,是有根据的 。 (公元 180 年 )的《三老掾赵宽碑 》
记载他“听讼
{
λ
g
总之 ,根据目前的资料 , 若断然否定“乡三 理怨 ” 。可见“乡三老 ”
在乡村生活中发挥的作
老”不具有官方身份 , 只是民间代表人物或者 用远远不止是宣喻孝悌之义 。《白虎通义 》 的
“社会名流 ”,有失偏颇 。还是陈直先生的基本 解释不够全面 。
结论比较适中 ,即乡三老“名称是吏 , 实际又不 今人论述汉代 “三老 ”(包括乡三老 ) 制
|
λ
g
纯属于吏 ”。 度 , 多强调其敬老意义 。然而 , 我们看到 , 汉
我们之所以强调应该重视“乡三老 ” 具有的 代在设置三老制度的同时也有敬老 、 养老制度 ,
}
λ
g
官方身份 ,是因为他们实际上是被汉朝政权正式 如赐给 80 岁以上“高年 ”帛米 , 70 岁以上者

λ
g
纳入国家控制乡村的基层管理系统之中的一类 “赐王杖 ”等 。养老令 、赐王杖的对象都以高
人物 ,值得作进一步的研究 。很早就受人瞩目的 龄为唯一根据 。而如上引高祖二年诏令所示 ,
有关历史现象是 ,汉代的“乡三老 ”虽然处于乡 乡三老的选任不止有年龄在 50 岁以上一项条
村 ,却一直受到皇帝的重视和礼遇 ,他们除了可 件 ,还要“有修行 ,能帅众为善 ”。加上 ,汉朝有
υ
µ
g
以免役之外 ,经常是皇帝加赐米 、帛、
爵级的特定 时在赐给高年的同时也赐给三老 , 所以只以
对象 ,有些场合甚至是和“宗室有属籍者 ”或者 “敬老 ”
解释三老制度仍不得要领 。
ϖ
λg
贵族、 高官同时受赐的 ,虽然受赐数量有不同。 对此 ,我们认为应该从 “乡三老 ”
既有官方
・10・
ξ
µ
g
身份又不是纯粹的吏这一特征出发 , 探讨汉代 书》卷六三《武五子 ・戾太子据传 》 ,其中引经
建立“乡三老 ”
制度与乡族势力的关系 , 以及国 据典 ,分析合情合理 ,逻辑清晰 ,遣词用句精炼 。
家控制乡村的方式 。 足证三老茂其人的文化和政治的素养都甚高 。
由于资料缺少 , 目前要清楚地说明“乡三 东汉时 ,秦彭任山阳太守 ,“择民能率众者 , 以
老” 与乡族势力的关系仍有一定的困难 , 但有 为乡三老 ,选乡三老为县三老 , 令与长吏参职 ,
三个方面的情况值得仔细分析 。 崇儒雅 ,贵庠序 , 上德化 , 春秋飨射 , 升降揖让 ,
ψ
µ
g
第一 ,从官方规定的“乡三老 ”
选任条件考 务礼示民 。” 这种从“乡三老 ” 挑选出的“县三
虑 。如上所述 , 汉高祖二年规定了选任“乡三 老”要“与长吏参职 ”, 必然要有相当的文化及
老” 、
“县三老 ”
的两条标准 , 一是年纪在 50 岁 议政能力 。朱宠任颍川太守 ,“每出行县 , 使文
以上 ,二是个人德行能作为民众的表率 。同时 学祭酒佩经书前驱 ,顿止亭传 ,辄复教授 。周旋
规定每乡的三老只限任 1 人 , 县三老也限任 1 阡陌 ,观课农桑 , 吏安其政 , 民爱其礼 。所至县
人 ,而且必须从乡三老中挑选 。所以县三老实 界 ,父老迎者常数千人 , 宠乃使三老御车 , 问人
ζ
µ
g
际上与乡三老属于同一性质 , 只是行使职责的 得失 ,百姓翕然 ,治甚有声 。”这种三老也要有
地域范围 不同 而已 。从出土 的《尹 湾汉 墓简 议政能力 。“刁曜迁鲁相 , 行县 , 使三老执辔御
{
µg
牍》的《集簿 》
看 ,东海郡共有 170 个乡 ,选任的 车 ,所顿亭传 ,辄讲经书 。”陪同刁曜讲经书的
乡三老也是 170 个 。可见直到西汉末年成帝时 三老也不可能没有一定程度的文化 。而《三老
期乡三老的设置仍是奉行高祖二年规定的一乡 掾赵宽碑 》 称颂他“教诲后生 , 百有余人 , 皆成
选任一名的原则 。这说明汉代“乡三老 ” 一直 俊乂 ”,足证赵宽的文化水平很高 。
为数不多 。官方要求乡三老是“能率众者 ”, 就 第三 ,“三老 ”
通常较有资财 。《汉书 》 卷二
是说他们在当地较大的地域范围内对民众要有 四下《食货志下 》 载 : 武帝时 ,“商贾以币之变 ,
号召力 。这单凭个人“有修行 ”
是不够的 , 他们 多积货逐利 。于是公卿言 :‘郡国颇被灾害 , 贫
必须要与乡族势力有某种关联 , 或者本身是乡 民无产业者 ,募徙广饶之地 。陛下损膳省用 ,出
族势力的代表人物 , 或者为乡族势力所认可 。 禁钱以振元元 , 宽贷 , 而民不齐出南亩 , 商贾滋
要言之 ,这种以乡为单位选任的“乡三老 ” 符合 众 。贫者畜积无有 ,皆仰县官 。异时 ,算轺车贾
“乡族势力 ”在地域范围发挥作用的特点 。 人之缗钱皆有差小 , 请算如故 。诸贾人末作贳
第二 ,“乡三老 ”(包括县三老 ) 对地方政治 贷卖买 ,居邑贮积诸物 , 及商以取利者 , 虽无市
乃至国家政治发挥不小的影响 , 他们不可能只 籍 ,各以其物自占 , 诸作有租及铸 , 率缗钱四千
是一般的年长者 , 通常要有一定程度的文化知 算一 。非 吏 比 者 、三 老 、北 边 骑 士 , 轺 车 一
识和政治见解 。汉代的乡三老 、 县三老可以向 算 。’”
虽然对“非吏比者 ”与“三老 ”
之间的关
朝廷反映地方官的政绩 。如西汉昭帝时 , 京房 联有不同看法 , 但算轺车诏令明文对“三老 ”
任小黄县令时 ,“以侯司先知奸邪 , 盗贼不得 (主要针对“乡三老 ”)加以优待是没有疑问的 ,
发 。爱养吏民 ,化行县中 。举最当迁 ,三老官属 这足以说明“三老 ”比较普遍地颇有资产 , 否则
ϖ
µ
g
上书愿留赣 ,有诏许增秩留 。”成帝时 ,周堪为 诏令就没有必要专门提出 。在汉代乡村 , 富有
河东太守 ,“治未期年 , 而三老官属 、有识之士 资财者往往易于成为乡族势力的代表人物 , 正
ω
µ
g
咏颂其美 ,使者过郡 ,靡人不称 。”有的三老甚 如仲长统所说的 :“汉兴以来 , 相与同为编户齐
|
µ
g
至对国家重大政治事件也有所影响 。武帝征和 民 ,而以财力相君长者 ,世无数焉 。”他们或者
二年 (公元前 91 年 ) ,太子为江充所诬 ,在长安 “武 断 于 乡 曲 ”即“恃 其 饶 富 , 则 擅 行 威 罚
}
µ
g
率军斩杀江充 ,“遂部宾客为将率 , 与丞相刘屈 也 。” ; 或者 “率民为善 ”。后者的典型事例是
 等战 。长安中扰乱 , 言太子反 , 以故众不附 。 东汉的樊重 。史载 , 樊重“世善农稼 , 好货殖 。
太子兵败 ,亡 ,不得 。上怒甚 ,群下忧惧 ,不知所 重性温厚 ,有法度 ,三世共财 ,子孙朝夕礼敬 ,常
出 。”
这时壶关三老茂上书为太子辩护 , 史称 : 若公家 。其营理产业 , 物无所弃 , 课役童隶 , 各
“书奏 ,天子感悟 ”。他的这篇奏书保留在《汉 得其宜 ,故能上下戮力 , 财利岁倍 , 至乃开广田
・11・
土三百余顷 。其所起庐舍 ,皆有重堂高阁 ,陂渠 长孺先生在《东汉末期的大姓名士 》 一文中已
灌注 。又池鱼牧畜 ,有求必给 。尝欲作器物 ,先 经作出若干精辟的结论 , 指出 :“东汉时期大小
种梓漆 ,时人嗤之 ,然积以岁月 ,皆得其用 ,向之 封建地方势力具有发育滋长的倾向 , 这种封建
笑者咸求假焉 。赀至巨万 ,而赈赡宗族 ,恩加乡 势力是在宗族 、
乡里基础上培育成长起来的 ”;

µ
g
闾 。”或称 :“樊重 , 字君云 , 南阳人 。家素富 , 东汉“各级地方行政机构通常是由地方大姓中
外孙何氏兄弟争财 , 重耻之 , 以田二顷解其忿 代表人物组成的 ”;“大姓 、
冠族是控制地方的
讼 。县中称美 ,推为三老 。年八十余终 ,其所假 力量 ,他们是汉末割据政权的阶级基础 ”;“除
贷人间数百万 ,遗令焚削文契 。债家闻之皆惭 , 了大姓 、
冠族 ,还有一类在地方上拥有实力的人
υ
ν
g ξ
ν
g
争往偿之 , 诸子竟不肯受 。”樊重世代富有资 物 ,伸长统称之为‘豪人 ’”东汉的乡三老当有
财 ,这为他“率众为善 ” 提供了强大的物资条 不少即出自这种“豪人 ”
之家 , 如樊重的祖父樊
件 ,加上他家能“三世同财 , 子孙朝夕礼敬 ”, 宏 ,“能治田殖 , 至三百顷 。广起庐舍 , 高楼连
“赈赡宗族 , 恩加乡闾 ”, 从而成为乡族势力的 阁 ,波陂灌注 ,竹木成林 , 六畜放牧 , 鱼蠃梨果 ,
代表人物 。而“家素富 , 外孙何氏兄弟争财 , 重 檀棘桑麻 ,闭门成市 , 兵弩器械 , 赀至百万 。其
耻之 ,以田二顷解其忿讼 。县中称美 , 推为三 兴工造 作 , 为无 穷之功 , 巧不可 言 , 富拟 封
ψ
ν
g
老”的经历 ,也说明富有资财 、
有修行及被推举 君 。”因此 ,从两汉乡族势力的发展以及国家
为乡三老这三者之间的关联 。 控制乡村的角度观察 ,我们可以进而认为 ,汉朝
尽管目前我们能找到的直接佐证不太多 , 建立“乡三老 ”
制度 , 是为了笼络和利用乡族势
而且也存在相反的个别例子 , 如出土的东汉石 力的一批代表人物 , 从政治和文化习俗方面帮
刻有“鲁北乡候三老 , 自思贫居乡里 , 不在朝 助国家维护乡村统治秩序 , 从而加强国家对乡
ϖ
νg
廷 ,又无经学 ”
之语 。但综合上述资料 , 我们仍 村基层社会控制的一项措施 。
有一定的理由作出这样的归纳 : 汉代的乡三老 注释与参考文献 :
通常有一定的资财 (甚至富有资财 ) 、
有一定程 ①参见傅衣凌《论乡族势力对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干
度的文化和政治素养 , 在当乡或当县一定地域 涉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一个探索 》, 原载
《厦门大学学报 》1961 年第 1 期 ,收入氏著《明清社
范围的民众中有较高的号召力 , 从而对地方政
会经济史论文集 》,人民出版社 , 1982 年 。
治和文化发挥较大影响 。这些“乡三老 ”多可
②参见森正夫《围绕“乡族 ”
问题 》,《中国社会经济史
视为乡族势力的代表人物 。 研究 》1986 年第 2 期 。
众所周知 ,汉代是乡村豪强势力不断发展 ③如元人方回续《古今考 》
、李慈铭《汉书札记 ・食货
的时期 ,汉家政权对此逐渐加以关注 。汉代国 志第四下 》
等。
家在实施乡村控制的过程中 , 对乡族势力代表 ④如严耕望在《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甲部 ・秦汉地方行
人物根据其所作所为采取或打击或笼络的两种 政制度 》
第 245 页写道 , 三老“上与长吏参职 , 下以
率民 ,而无一定之实际职掌 , 此其一 ; 代表民意 , 领
手法 。对“武断乡曲 ” 危及国家对乡村基层社
衔呈诉 , 与地方政府之奏请绝异 , 此 其二 ; 有位无
会控制的乡族势力代表人物 , 中央政权曾给予
禄 ,此其三 ; 东汉之制 , 大庆赐民不赐吏 ,而三老 、

一定的打击 。著名的事例是 , 汉武帝时 , 灌夫 弟、力田咸在受爵之列 , 此其四 。此四者皆其有异
“不好文学 , 喜任侠 , 已然诺 。诸所与交通 , 无 于吏之征也 。” (台北 ,史语所专刊四五 A , 1997 年 )
非豪桀大猾 。家累数千万 , 食客日数十百人 。 ⑤朱绍侯《〈尹湾汉墓简牍 〉
解决了汉代官制的几个疑
陂池田园 , 宗族宾客为权利 , 横颍川 。” 他无疑 难问题 》,《许昌师专学报 》1999 年第 1 期 。
是在颍川地区具有重大影响的乡族势力代表人 ⑥参见陈直《汉书新证 》,第 172 - 174 页 , 天津人民出
版社 , 1979 年 。
物 。朝廷最终以灌夫“通奸猾 , 侵细民 , 家累巨
ω
ν
g ⑦《汉书 》
卷一上《高祖纪上 》

万 ,横恣颍川 , 輘轹宗室 , 侵犯骨肉 ”为罪名 ,
⑧《汉书 》
卷三六《刘向传 》

加以铲锄 , 就是因为灌夫所为危及国家对乡村 ⑨《后汉书 》
卷四《和帝纪 》

基层社会的控制 。东汉豪强经济和乡族势力继 ⑩转引自初仕宾《居延简册〈甘露二年丞相御史律令 〉
续发展 ,并对国家政治产生重大影响 。对此 ,唐 考述 》,《考古 》1980 年第 2 期 。
・12・
ϖ
λ
g例如 ,《汉书 》 卷九《元帝纪 》 载 : 元帝初元元年 (公元 以玉杖 。玉 杖 长 九 尺 , 端 以 鸠 鸟 为 饰 。” “玉 ”乃
前 48 年 )四月 ,“关东今年谷不登 , 民多困乏 。 …… “王 ” 之讹 。
赐宗室有属籍者马一匹至二驷 ,三老 、 孝者帛五匹 , υ
µ
g《汉书 》 卷六《武帝纪 》 载 : 元狩元年四月 ,武帝诏“赐
弟者 、力 田 三 匹 , 鳏 寡 孤 独 二 匹 , 吏 民 五 十 户 牛 县三老 、 孝者帛 , 人五匹 ; 乡三老 、 弟者 、 力田帛 , 人
酒 。” 。《汉书 》 卷一 0《成帝纪 》 载 , 成帝建始元年 三匹 ; 年九十以上及鳏寡孤独帛 , 人二匹 , 絮三斤 ;
(公元前 31 年 )二月 ,“赐诸侯王 、 丞相 、 将军 、列侯 、 八十以上米 , 人三石 。有冤失职 , 使者以闻 。县乡
王太后 、 公主 、 王主 、
吏二千石黄金 , 宗室诸官吏千 即赐 ,毋赘聚 。”
石以下至二百石及宗室子有属籍者 、 三老 、孝弟力 ϖ
µ
g《汉书 》 卷七五《京房传 》 。
田、 鳏寡孤独钱帛 ,各有差 ,吏民五十户牛酒 ” 。 ω
µ
g《汉书 》 卷三六《刘向传 》 。
ω
λ
g东汉时 ,“吴祐迁胶东相 , 民有词讼 , 先令三老以孝 ξ
µ
g他说道 :“臣闻父者犹天 , 母者犹地 , 子犹万物也 。
悌喻解 ,祐身至闾里和之 , 吏民不忍欺 。” 见周天游 故天平地安 , 阴阳和调 , 物乃茂成 ; 父慈母爱 , 室家
辑注《八家后汉 书辑 注 》 所 引谢 承《后 汉书 》 卷四 之中 ,子乃孝顺 。阴阳不和则万物夭伤 , 父子不和
《吴祐传 》 。 则室家丧亡 。故父不父则子不子 , 君 不君 则臣不
ξ
λ
g《汉书 》 卷七六《韩延寿传 》 载 :“左冯翊太守韩延寿行 臣 , 虽有粟 , 吾岂得而食诸 ! 昔者虞舜 , 孝之至也 ,
县至高陵 ,民有昆弟相与讼田自言 ,延寿大伤之 ,曰 : 而不中于瞽叟 ; 孝己被谤 , 伯奇放流 , 骨肉至亲 , 父
‘幸得备位 ,为郡表率 ,不能宣明教化 ,至令民有骨肉 子相疑 。何者 ? 积毁之所生也 。由是观之 , 子无不
争讼 ,既伤风化 , 重使贤长吏 、 啬夫 、 三老 、 孝弟受其 孝 ,而父有不察 。今皇太子为汉適嗣 ,承万世之业 ,
耻 ,咎在冯翊 ,当先退 。’ 是日移病不听事 , 因入卧传 体祖宗之重 ,亲则皇帝之宗子也 。江充 ,布衣之人 ,
舍 ,闭阁思过 。一县莫知所为 ,令丞 、 啬夫 、 三老亦皆 闾阎之隶臣耳 , 陛下显而用之 ,衔至尊之命 ,以迫蹴
自系待罪 。于是讼者宗族传相责让 , 此两昆弟深自 皇太子 ,造饰奸诈 ,群邪错谬 ,是以亲戚之路鬲塞而
悔 ,皆自髡肉袒谢 ,愿以田相移 ,终死不敢复争。” 不通 。太子进则不得上见 , 退则困于乱臣 , 独冤结
ψ
λ
g西汉宣帝时 ,范延寿为廷尉 。“时燕赵之间 ,有三男 而亡告 ,不忍忿忿之心 , 起而杀充 , 恐惧逋逃 , 子盗
共娶一妻 ,生四子 ,长 ,各求离别 ,争财分子 , 至闻于 父兵以救难自免耳 ,臣窃以为无邪心 。《诗 》 曰 :‘营
县 。县不能决断 , 谳之于廷尉 。于是延寿决之 , 上 营青蝇 ,止于藩 ; 恺悌君子 ,无信谗言 ; 谗言罔极 , 交
言以为男子贵信 , 妇人贵贞 , 今三男一 妻 , 悖 逆 人 乱四国 。’ 往者江充谗杀赵太子 , 天下莫不闻 , 其罪
伦 ,比之禽兽 ,生子属其母 。于是以四子并付母 , 尸 固宜 。陛下不省察 ,深过太子 , 发盛怒 , 举大兵而求
三男于市 ,奏免郡太守 、 令、 长等 , 切让三老无帅化 之 ,三公自将 ,智者不敢言 ,辩士不敢说 ,臣窃痛之 。
之道 。天子遂可其言 。” 见周天游辑注《八家后汉书 臣闻子胥尽忠而忘其号 , 比干尽仁而遗其身 , 忠臣
辑注 》 所引谢承《后汉书 》 卷一《刑志 》 。 竭诚不顾鈇铖之诛 ,以陈其愚志 , 在匡君安社稷也 。
ζ
λ
g宋度任长沙太守时 ,“人多以乏衣食 ,产乳不举 。度 《诗 》 云 :‘取彼谮人 , 投畀豺虎 。’ 唯陛下宽心慰意 ,
切让三老 ,禁民杀子 , 比年之间 , 养子者三千余人 , 少察所亲 , 毋患太子之非 , 亟罢甲兵 , 无令 太子久
男女皆以‘宋 ’ 为名也 。”见周天游辑注《八家后汉书 亡 。臣不腾 L L ,出一旦之命 ,待罪建章阙下 。”
辑注 》 所引谢承《后汉书 》 卷七《宋度传 》 。 ψ
µ
g《太平御览 》 卷二六 0《职官部 ・良太守上 》 。
{
λ
g转引自陈直《汉书新证 》, 第 173 页 , 天津人民出版 ζ
µ
g周天游《后汉纪校注 》 卷一八 。
社 , 1979 年 。 {
µ
g周天游辑注《八家后汉书辑注 》,谢承《后汉书 》 卷六
|
λ
g汉代还有郡三老 、 国三老 , 前者因资料太少 , 任职者 《刁曜传 》 。
的身份不详 , 国三老则明显是年老的官员 , 与乡三 |
µ
g《后汉书 》 卷四九《仲长统传 》 。
老不同 。 }
µ
g《汉书 ・食货志 》 称 : 景帝时 ,“于是罔疏而民富 , 役
}
λ
g《汉书 》 卷四《文帝纪 》 载 ,文帝元年 ,“三月诏曰 :‘老 财骄溢 ,或至并兼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 师古
者非帛不暖 , 非肉不饱 。今岁首 , 不时使人存问长 曰 :“恃其饶富 ,则擅行威罚也 。”
老 ,又无布帛酒肉之赐 , 将何以佐天下子孙孝养其 ∼
µ
g《后汉书 》 卷三二《樊宏传 》 。
亲 ? 今闻吏禀当受鬻者 , 或以陈粟 , 岂称养老之意 υ
ν
g《太平御览 》 卷五九八《文部 ・契券 》 。
哉 ! 具为令 。’ 有司请令县道 ,年八十已上 ,赐米人月 ϖ
ν
g《古石抱守录 》,转引自陈直《汉书新证 》 第 173 页 ,
一石 ,肉二十斤 , 酒五斗 。其九十已上 , 又赐帛人二 天津人民出版社 , 1979 年 。
匹 ,絮三斤 。赐物及当禀鬻米者 , 长吏阅视 , 丞若尉 ω
ν
g《汉书 》 卷五二《灌夫传 》 。
致 。不满九十 , 啬夫 、 令史致 。二千石遣都吏循行 , ξ
ν
g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 》 第 25 - 31 页 , 中华
不称者督之。刑者及罪有耐以上 ,不用此令 。” 书局 , 1983 年 。

λ
g《论衡 》 卷一二《谢短篇 》 。又 ,《 续汉书 ・礼仪志 》 ψ
ν
g周天游辑注《八家后汉书辑注 》,司马彪《续汉书 》 卷
载 :“仲秋之月 ,县道皆案户比民 ,年始七十者 , 授之 三《樊宏传 》 。
・1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