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历史

清代江南与两湖地区的经济联系
! 张海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上海 "’’’-")
叶 军(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生 上海 "’’#(()

摘 要 :清 代 江 南 与 两 湖 等 地 大 规 模 的 粮 食 、丝 棉 纺 织 品 及 木 材 等 跨 区 域 的 经 济 交 流 ,反 映 了 同 时 期 全 国 性
商品市场网络体系的发展与成熟,其对两地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就江南地区而言,大量商品粮的输入,保
证了江南丝棉经济作物种植区农民的日常生活及粮食的各类生产资料性消费,促进了江 南 丝 棉 纺 织 业 和 其 它
手工业多种经营的发展;对两湖地区来说,大量商品粮的输出,刺激了该地区粮食种植业的 发 展 ,使 其 成 为 清 代
全国最大的稻米产区。清代两湖地区棉纺业的兴起,虽对江南棉布市场有所冲击,使得江 南 经 济 的 发 展 面 临 新
的挑战,但同时,它也是一个机遇,它预示着江南与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将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展开。
关键词:清代;江南;两湖;经济联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明代,随着江西地区移 民 的 大 量 涌 入 ,垸 田 的 开 垦 ,各 单产、总产都要高于湖北 %。康熙年间,湖南所产之米,


“运
种水利设施的兴建以及优 良 稻 种 的 引 进 和 改 良 ,两 湖 地 区 下江浙者居多”,因“江浙 买 米 商 贩 多 在 汉 口 购 买 ,而 直 抵
得到进一步的开发,以稻 米 为 主 产 的 农 作 物 产 量 提 高 ,至 湖 南 者 无 几 ,是 湖 北 转 运 江 浙 之 米 ,即 系 湖 南 运 下 汉 口 之
清代更是出现了双季稻的推广。明弘治时出现了 “湖广 米”&。雍正间,
“自湖北以至江南一带,俱仰赖湖南之米”’;
熟 ,天 下 足 ”的 谚 语 ,到 万 历 年 间 ,更 有“( 湖 广 )鱼 粟 之
!
乾隆时,
“湖南官仓,不但备本省之荒欠,兼备邻省之荒
利 遍 天 下 ”之 说 "。 清 代 康 熙 中 期 至 乾 隆 后 期 的 十 八 世 纪 欠 。 所 云 邻 省 ,上 如 粤 东 、粤 西 ,下 如 湖 北 、江 西 、江 南 、江
是“湖广熟,天下足”一语 流 传 的 主 体 时 期 ,也 是 两 湖 地 区 浙 ,倘 有 荒 欠 ,皆 取 资 于 湖 南 所 贮 之 额 ”(。 仅 官 仓 所 拨 即
粮 食 外 运 的 鼎 盛 时 期 ,这 期 间 ,两 湖 每 年 约 有 #’’ — &’’’ 有如此重要之地位,加之商人贩运,其数量将更是可观。
万 石 大 米 输 出 ,约 占 当 时 稻 米 总 产 的 *.&/ — &-.*/ ,平 均 在江南与长江中上游 两 湖 、 四 川 地 区 的 商 品 贸 易 中 ,
稻 谷 商 品 率 在 &".+/ 左 右 #。 就 明 清 两 代 两 湖 地 区 米 粮 外 米粮输入占据相当成份。入清以后,
“苏松户口繁多,民间
运 的 特 点 比 较 而 言 ,清 代 两 湖 地 区 的 米 粮 外 运 ,已 不 再 仅 食 米 多 取 给 于 外 贩 ”)。 从 方 志 及 大 量 的 清 代 奏 折 记 载 来
仅是偶尔为之,或是各区 域 间 粮 食 丰 歉 余 缺 的 相 互 调 剂 , 看,江南地区的米粮输入主要仰赖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安
而 是 一 种 比 较 稳 定 的 、经 常 性 的 粮 食 流 通 ,它 更 多 的 是 源 徽、江西、两湖及四川地区 ,其 中 尤 以 两 湖 地 区 为 多 。 康 熙
于 明 代 开 始 的 、各 地 农 产 品 的 商 品 化 而 带 来 的 、省 际 之 间 时“江浙百姓咸赖湖广米粟 ”*。 雍 正 时 ,湖 广 粮 食 供 应 区
大规模的商品粮流通。 域更加扩大,不仅凶年供应江浙之食,
“号丰年必仰给湖
由于地理位置的便利 , 两 湖 米 粮 输 出 所 及 范 围 很 广 , 广 ”,而 且 ,大 多 湖 广 之 米 ,聚 集 苏 郡 的 枫 桥 ,再 由 此 转 销
除与之相邻的贵州、广西、广东 、江 西 、安 徽 、河 南 、陕 西 、四 上海、福建 !
#
"
。雍正元年十月二十四日,都 察 院 左 佥 都 御 史
川等八省外,长江下游的 江 南 地 区 更 是 两 湖 米 谷 的 重 要 的 陈允恭奏道:
“( 浙 江 需 米 )小 商 由 江 南 贩 运 于 浙 ,巨 商 由
输入地。本文意在探讨清代江南与两湖地区市场的互动关 上江(今安徽)、湖广、江西贩运于苏州。”!
#
$
苏州的枫桥成
系,及其对两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为当时江南地区最大的米 粮 转 运 中 心 。 如 前 陈 允 恭 所 奏 ,
浙 江“ 边 山 际 海 ,产 米 有 限 ”,
“ 即 在 平 日 乏 米 者 ,大 半 仰

藉于杭州之墅河,而墅河之 商 贩 ,运 于 苏 州 之 枫 桥 ,枫 桥 所
清代两湖地区的稻米 产 区 虽 然 很 广 ,但 大 量 的 余 粮 输 贮 之 米 ,皆 由 湖 广 、江 西 、上 江 运 漕 巨 商 载 运 而 来 ,并 非 苏
出则主要以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和湘江中下游地区为 州 土 产 。 ”雍 正 帝 也 深 知 这 一 点 ,于 其 登 基 元 年 上 谕 内 阁
主。“湖广素称沃壤,故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谚,以今日 时曾提及:
“浙江及江南苏松等府,地窄人稠,即丰收之
言之,殊不尽然。湖北一省,宜 昌 、施 南 、郧 阳 ,多 处 万 山 之 年 ,亦 皆 仰 食 于 湖 广 、江 西 等 处 。 ”雍 正 五 年 ,署 理 湖 广 总
中 ;荆 州 尚 需 从 武( 昌 )汉( 阳 )搬 济 兵 米 ;德 安 、襄 阳 、安 督傅敏则奏称:
“ 大 江 以 南 ,皆 系 财 赋 重 地 ,独 至 米 谷 ,则
陆 ,其 地 多 种 豆 麦 ,稻 田 亦 少 ;武 昌 所 属 ,半 在 山 中 ,惟 汉 、 江 浙 等 省 每 赖 湖 广 接 济 。 ”!
#
%
与 此 同 时 ,江 南 松 江 府 、太 仓

黄两郡,尚属产米。湖南亦惟长沙、宝庆、岳州、澧州、衡州、 州 、海 门 厅 、通 州( 今 江 苏 南 通 地 区 )等 产 棉 区 ,
“种花者
常德等府系广产之乡,其中 亦 复 多 寡 不 等 ;余 郡 远 隔 山 溪 , 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食 全 赖 客 商 贩 运 ”,政 府 也“ 准 其 招

难以转运” 。其中,
$
尤以湖南米占多数。清代湖南的稻谷 商 赴 上 江( 今 安 徽 等 地 )有 漕 聚 米 之 区 ,采 买 运 济 ”,而 且

江汉论坛 !""!#$ $%
采买数量有日增之势。以崇明县为例,乾隆二十年前,
“核 集”。乾隆时“户口二十余万,五方杂处,百艺俱全,人类不
计 崇 商 买 米 之 数 不 过 二 十 余 万 石 ,近 则 递 年 加 增 ,已 买 至 一,日消米谷,不下数千。所幸 地 当 孔 道 ,云 、贵 、川 、陕 、粤
三十余万石”!
#
"
。到清后期,崇明县“民间食米,皆仰给于上 西 、湖 南 ,处 处 相 通 ,本 省 湖 河 ,帆 樯 相 属 ,粮 食 之 行 ,不 舍
江”!
#
$
。 昼夜。是以朝籴夕炊,无致坐困”)
#
(
。同时,汉口也是内地货
从李煦奏折中可以看 出 ,清 代 江 南 地 区 与 两 湖 地 区 的 物之一大集散市场,各种生 业 ,无 不 可 行 。 俗 称“ 八 大 行 ”
经济联系日趋紧密,上游 地 区 输 入 江 南 地 区 米 粮 的 多 寡 , 者 为 其 中 最 盛 之 商 业 ,为 :盐 行 约 !" 家 、米 粮 行 #" 家 、杂
直接影响着江南地区的米价波动。康熙四十六年十二月 粮 行 #" 家 、棉 花 行 !" 家 ,油 行 !" 余 家 ,茶 行 !" 余 家 ,药
“ 太 仓 一 念 和 尚 聚 众 起 事 折 ”:
“ …… 至 于 苏 松 米 价 腾 贵 , 材 行 #" 余 家 , 广 福 杂 货 行 $" 余 家 , 年 交 易 额 达 %&’" —
一两六七钱一石,一因本地 歉 收 ,二 因 湖 广 客 米 到 少 ,三 因 !""’" 万 两 。 其 中 米 粮 行 和 杂 粮 行 的 年 交 易 额 达 $&"" 万
贪利之徒贩米出洋。”!
#
%
康熙五十一年八月初八日“苏扬米价 两 左 右 , 占 总 交 易 额 的 $()’(* — $’)#$* , 油 行 交 易 额 约
并进晴雨册折”:
“苏州、扬 州 ,因 湖 广 客 米 到 得 甚 多 ,所 以 #+"" 万 两 , 占 总 交 易 额 的 #$)-$* — #+)-#* ,粮 油 两 项 即 占
米价仍贱,上号不出八钱,次 号 不 出 七 钱 。 至 于 雨 水 调 匀 , 交 易 总 额 的 &"* 左 右 。 棉 花 行 交 易 额 -"" 万 两 左 右 , 占 总
田禾渐渐结谷,九月内定得丰收。”!
#
&
康熙五十五年九月十 交 易 额 的 ’)%* — -)$* 。 粮 、棉 、油 三 项 交 易 几 近 占 总 交 易
六 日 “ 苏 州 米 价 并 进 晴 雨 册 折 ”:
“ 窃 苏 州 八 月 初 旬 ,湖 额的 ’"*.
#
*
。汉口的繁荣与其数量庞大的粮食运转业的 发
广 、江 西 客 米 未 到 ,米 价 一 时 偶 贵 ,后 即 陆 续 运 至 ,价 值 复 展密不可分。
平 ,上 号 卖 一 两 一 钱 ,次 号 卖 九 钱 五 分 。 今 秋 苏 州 丰收,约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在 两 湖 出 境 的 大 米 中 ,还 有 相 当 一 部
有九分年景,
雨水亦复调匀,
民情喜悦。”!
#

分来自长江上游的四川。清代,随着成都平原的开发,川米
雍 正 元 年 秋 ,苏 州 地 区 干 旱 ,
“ 沿 河 田 亩 可 望 有 收 ,高 产 量 大 增 ,甚 至 超 过 了 两 湖 、江 西 等 地 ,有“ 江 浙 之 米 历 来
阜 田 禾 大 半 枯 槁 ”,而 塘 河 水 道 日 浅 ,
“ 湖 广 、江 西 客 米 大 仰 给 于 湖 广 ,湖 广 之 米 又 仰 给 于 四 川 ”之 说 。 如 前 朱 伦 瀚
船难到”,引起苏州米价不稳 !
#
(
。乾隆时,
“浙西一带地方所 奏 疏 所 言 ,由 于 大 量 米 粮 流 出 省 外 ,带 来 了 湖 北 地 区 粮 价
产 之 米 ,不 足 供 本 地 食 米 之 半 ,全 藉 江 西 、湖 广 客 贩 米 船 , 的上涨,必须仰仗川米的接济平抑物价。“武汉一带,有待
由苏州一路接济”)
#
*
。乾隆十三年四月三十日,升任浙江巡 川 米 来 而 后 减 价 之 语 ”.
#
+
,这 说 明 在 乾 隆 时 川 米 入 境 已 很
抚的顾琮复奏浙省米贵缘由:
“ 杭 、嘉 、湖 三 府 ,树 桑 之 地 普遍。另外,从乾隆帝多次指令沿江地方官,不得截留运载
独 多 ,金 、衢 、严 、宁 、绍 、台 六 府 ,山 田 相 半 ,温 、处 二 府 ,山 川米商船的谕旨中也可看出。乾隆三十九年上谕:
“江南
多 田 少 ,向 资 江 、楚 转 输 ,近 岁 江 、楚 价 昂 ,商 贾 至 者 无 向 每 仰 给 川 楚 之 米 ,今 岁 亦 间 有 偏 灾 ,更 不 能 不 待 上 游 之
几 ”,故 而 米 价 上 涨 )
#
+
。 江 西 、湖 北 地 区 的 米 价 上 涨 或 粮 船 接济。……楚米既不能贩运出境,若复将川米截住,不令估
来迟,都会直接影响到江南地区的米价及米粮供应,
“来 船运载,顺流而下,则江南何所取资?”因此,乾隆帝传谕:
船 稍 阻 ,入 市 稍 稀 ,则 人 情 惶 惶 ,米 价 顿 长 数 倍 ”)
#
,
,江 南 地 “ 如 川 省 米 船 到 楚 ,听 其 或 在 该 省 发 卖 ,或 运 赴 江 南 通 行
区对江西、两湖米粮依赖的程度于此也可见一斑,以至 贩 售 ,总 听 商 便 ,勿 稍 抑 遏 。 ”.
#
,
乾隆五十年九月十二日谕
“无论丰欠,江广安徽之客米业售者,岁不 下 数 百 万 石 ” 。 #
-
)
军机大臣等:
“据舒常奏:
‘楚省商贩米船过境,已有一千
江南米粮对外来粮食的这种依赖一直延续到清后期,
“江 三百余只,从江西贩去米谷,约有数十万石。嗣商贩陆续采
苏省各府县产米不敷民食,向赖湖广等省商贾贩运”)
#
"
。民 买,官为照料,更可迅速,无价昂之弊’等语。湖北灾区,急
国《 六 合 县 志 》亦 载 ,
“ 雍 正 志 云 ,邑 产 良 谷 ,岁 供 苏 浙 籴 需 客 米 接 济 ,前 已 节 次 降 旨 ,令 江 西 、湖 南 、四 川 各 督 抚 帮
买,而土人亦多赴江西湘楚 一 带 贩 卖 ,乾 嘉 以 后 ,则 多 贩 运 同料理,遇有湖北商贩到境 ,毋 稍 留 难 阻 滞 ;并 出 示 晓 谕 各
至浙江海宁之长安镇,光绪间乃改趋无锡、上海”)
#
$
。 该省民人,毋得居奇。又因安徽、江苏、浙江等省,必须川米
可以说,清代,只要两 湖 地 区 不 发 生 大 的 灾 荒 ,均 能 充 接济,其商民贩运者,必经 由 湖 北 ,该 省 毋 得 中 途 拦 截 。 似
分供应江南地区的米粮,保证该地区粮价的稳定。康熙间, 此通盘筹画,方于各省民食有裨。今江西省商贩赴楚,已有
“ 江 浙 楚 省 ,地 处 天 南 ,灾 情 流 行 ,亦 所 时 有 。 然 米 价 不 至 一千三百余只,米谷约有数 十 万 石 ,嗣 后 陆 续 采 买 ,官 为 照
腾涌,贫民不至失所。彼固 恃 有 巨 商 大 贾 ,通 行 舟 楫 ,千 艘 料,更可迅速运往。本日又据李世杰奏,将常平仓谷碾出三
万舳,装载发贩,挹彼注兹,周流无滞,故得价值平坦。不惟 十万石应粜,是商贩运楚米 石 日 渐 充 裕 ,民 间 可 无 虞 艰 食 。
兴利,兼可救荒”)
#
%
。雍正间湖广总督迈柱奏报:
“现今雨旸 其有运往安徽、江苏、浙江 粜 卖 商 船 ,该 省 断 不 可 于 中 途 遏
调顺,即菜、豆之类均获丰收,早禾茂盛,晚禾青葱。虽江浙 籴,务俾商贩流通,灾歉之区,均资接济。”.
#
-
乾隆五十二年
贩 米 甚 多 ,而 二 麦 登 场 ,米 价 仍 然 平 减 。 ”)
#
&
各类运粮船往 八 月 初 九 日 ,又 下 谕 :
“ …… 江 浙 等 省 全 赖 川 米 接 济 ,若 将
返航行于长江之上,甚为繁荣。“诸商人闻江北旱蝗相继, 川省、湖广船只尽行封雇,则 商 贩 无 船 装 载 ,川 米 即 不 能 转
争 籴 米 而 东 ,舳 舻 首 尾 相 衔 ,蔽 江 而 下 ,汉 江 之 间 ,米 价 日 运 ,各 省 米 价 必 致 腾 贵 ,于 民 食 大 有 关 系 。 该 督 何 见 不 及
增,而江南依然如故,利之所在人争趋之”)
#

。 此。著保宁务须设法妥办,
止须陆续拨运,
期于要需无误。”.
#
"

就两湖地区的米粮集 散 地 而 言 , 湖 南 主 要 有 湘 潭 、衡 据 奏 报 ,乾 隆 三 十 二 年 十 月 ,汉 口 到 过 四 川 、湖 南 米
阳、长水、常德、岳阳等城,湖北则主要以汉口为中心。汉口 (#""" 石 ,十 二 月 汉 口 到 过 四 川 、湖 南 米 ’##"" 石 ;乾 隆 三
也是当时长江中上游地区最大的米市,雍正间,
“烟火百 十 三 年 正 月 汉 口 到 过 客 米 %"%"" 石 , 其 中 四 川 、 湖 南 米
万 户 ,绵 亘 数 十 里 ,其 间 巨 商 大 贾 以 及 担 夫 贩 竖 ,无 不 毕 +(%"" 石 ,六 月 汉 口 到 过 四 川 、湖 南 米 &%""" 石 ,十 月 到 过

/0 !"#$%&#$ ’(")*$+ ,--,./


四 川 、湖 南 米 !"### 石 ;乾 隆 四 十 三 年 六 月 到 过 汉 口 川 米 易 额 约 )### — )&## 万 两 ,占 总 交 易 额( %*"&# — %!### 万
$""## 石,闰六月又到川米 %#"## 石;乾隆四十四年二月汉 两 )的 $%+((, — $)+*%, ,与 在 汉 口 的 潮 帮 、广 东 帮及香港
口到过江西、湖南米 %$&## 石 !
#
"
。 由 上 列 数 字 可 以 看 出 ,每 帮(年交易额为 )&## 万两)并驾齐驱(
#
%
。江南商品在两湖地
年 汉 口 至 少 消 费 川 米 、湘 米 约 ’# 余 万 石 ,其 中 川 米 达 &# 区市场的影响于此可见一斑。
余万石。若论川米运抵汉 口 转 贩 他 处 的 ,其 数 量 显 然 要 多 江南与两湖地区的经 济 交 流 中 ,清 代 两 湖 地 区 纺 织 业
得多。 的兴起与发展,对江南棉 布 传 统 市 场 的 影 响 值 得 关 注 。 随
长江中上游地区输入 江 南 地 区 商 品 粮 的 多 少 ,国 内 外 着植棉业和纺织技术的日 益 普 及 ,清 代 两 湖 地 区 的 棉 纺 业
学者多有研究。全汉癉根据雍正十二年五月十五日“江浙 有了较大的发展。在湖北形成了汉阳、德安、荆州等主要产
官 籴 商 贩 ,陆 续 搬 运 四 百 余 万( 石 )之 多 ”和 七 月 初 八 日 布区,湖南则有耒阳、巴陵、祁阳等产布区。
“ 江 浙 商 贩 已 运 米 五 百 余 万 石 ”的 材 料 ,推 算 雍 正 十 二 年 湖 南 衡 州 府 耒 阳 布 销 郴 、桂 、粤 西 地 区 ,据 县 志 载 :女
一年中,自湖广运往江 浙 的 食 米 ,约 为 %### 万 石 左 右 。 装 “勤纺织,工缝纫,操作不辍,无论贫富,大都类然。……惟
载 这 %### 万 石 的 湖 广 米 船 ,由 汉 口 出 发 ,沿 江 而 下 ,大 部 北乡为最。其布通行郴、桂、粤西间,为利甚溥,足以济半年
分运往苏州出卖 !
#
$
。吴承明先生估计,清前期江南地区每年 食用”(
#
&
。湖南巴陵布则销广西,巴陵布质较粗糙,称都布。
从长江中上游的江西、湖 广 、四 川 输 入 的 稻 米 约 为 %&## 万 “ 吴 客 在 长 沙 、湘 潭 、益 阳 者 ,来 鹿 角 市 之 。 …… 岁 会 钱 可
石!
#
%
。王业键研究指出,在 %( 世纪后期,流入江南地区的各 二十万缗”(
#

。鹿角在巴陵南洞庭湖畔,吴客所贩似沿湘江
类粮食总计约 有 )### — )&## 万 石 左 右 , 其 中 通 过 海 路 和 运广西。当有 *# — &# 万匹 .
#
)
。祁阳县文明市因其地“西通
大 运 河 运 入 江 南 的 关 东 及 华 北 的 大 豆 、豆 类 制 品 、谷 类 粮 粤 、走 黔 蜀 ”,成 为 当 时 布 匹 流 通 转 运 的 中 心 ,并 远 销 广
食和水果每年亦约有 %&## 万 石 , 每 年 沿 长 江 贩 运 到 江 南 东、云南地区,
“染采其所织布,通市于粤滇”.
#
*

地区的大米大 概 为 %&## — $### 万 石 , 占 流 入 江 南 地 区 粮 湖北汉阳府汉阳布销秦、晋 、滇 、黔 一 带 :汉 阳 县 附 郭 ,
食市场商品粮总数的一半以上 !
#
&
。可以 说 长 江 中 上 游 地 区 “街居妇女多事剪绣,乡农之家勤于纺织。每入夜登机,旦
输入的米粮对清代江南地区粮食市场的繁荣具有举足轻 即成布”.
#
+
。乾嘉年间,南乡产扣布,
“(农)家春作外,以此
重的影响。 资生。妇女老幼机声轧轧,人 日 可 得 一 匹 ,长 一 丈 五 六 尺 。
乡 逐 什 一 者 ,盈 千 累 万 ,买 至 汉 口 ,加 染 造 ,以 应 秦 晋 滇 黔

远贾之贸。”同治时,南乡 农 村 棉 纺 织 业 仍 很 兴 旺 ,
“其布
随着长江中上游地区 米 粮 的 大 量 输 入 ,江 南 丝 棉 纺 织 则曰扣布,南乡治此尤勤。 妇 女 老 幼 自 春 作 外 ,昼 则 鸣 机 ,
品农户的粮食来源有了保 证 ,促 进 了 江 南 地 区 丝 棉 纺 织 业 夜则篝灯纺绩,彻夕不休,比巷相闻。人日得布一匹。远者
和其它手工业多种经营的 发 展 ,江 南 地 区 大 量 的 丝 棉 纺 织 秦晋滇黔贾人争市焉”.
#
,

品也因此而源源不断地输往全国各地。江南地区购买米粮 汉阳府汉川布销襄樊、楚南、秦晋滇黔等地。“当农事
的大量资金主要来源于丝棉纺织品的贸易所得。湖南长 甫 毕 ,男 妇 老 幼 共 相 操 作 ,或 篝 灯 纺 绩 ,日 夕 不 休 ;或 机 声
沙 、善 化 有 许 多 江 浙 商 人 ,乾 隆 时 ,长 沙“ 南 客 苏 杭 ,其 货 轧 轧 ,比 屋 相 闻 。 故 业 此 恒 劳 。 ”所 产 大 布 、小 布 ,销 路 很
绫 罗 古 玩 之 属 ”!
#

。 善 化 有 三 个 江 苏 商 人 会 馆 ,即 苏 州 会 广。“近而襄樊、楚南,远而秦晋滇黔,咸来争市焉”.
#
-

馆 ,在 十 铺 福 胜 街 ,康 熙 间 苏 州 商 人 建 ;江 南 会 馆 ,在 十 铺 德 安 府 安 陆 县 所 产 棉 布 ,称“ 为 大 布 ,细 薄 如 绸 ”,另
太 平 街 ,江 浙 商 人 建 ;上 元 会 馆 ,在 十 三 铺 县 围 后 ,南 京 商 有“椿布,西贾所收也,至呼为边布”,
“民恃此为生”.
#
"
。销
人建 (
#
)
。湖南常德府,
“境内不种桑,……不工纺织、锦绮之 “ 行 西 北 路 ,万 里 而 遥 ”.
#
$
。 梭 布 则 聚 于 应 城 ,运 到 汉 口 ,
属,取之江浙远方” 。湖南保庆府邵阳县,
#
*
(
“杭绸、宁缎、湖 “行东南诸省”.
#
%

绉,今市肆所售者,皆江苏、浙江产也” 。商人们将江南的 #
+
(
云 梦 布 则 经 晋 商 贩 运 北 方 ,凡 西 客 来 楚 货 布 ,必 经 云
棉 布 运 往 各 地 出 卖 ,再 贩 来 湖 广 、江 西 的 稻 米 。 嘉 庆 十 五 城 捆 载 出 疆 ,…… 故 西 商 于 云 立 店 号 数 十 处 ”,以 应 购 运
年 ,湖 广 商 人 邬 大 志 、熊 正 达 等 人 自 称 ,
“向或自船自本贩 之需 .
#
&
。云梦县自身就是湖北布销往塞北的集散地。
“大约
米苏卖,或揽写客载运货 来 苏 ,是 米 济 民 食 ,…… 苏 省 之 流 湖北产布区,行销西北者以 云 梦 为 集 中 地 ,捆 载 北 去 ;行 销
通,全赖楚省之运转”(
#
,
。雍正时,
“江、广 米 商 稔 知 江 宁 有 西南者以汉阳为中心,溯江而上”.
#


布可易,故岁岁载米依期而至”(
#
-
。 湖北监利布销西南地区,乾隆时,
“棉布出监利车湾
江南丝绸更是湖北市场上的抢手货,
“新杭市接王江 者最佳”,
“行销外省”,而主要销西南,
“蜀客贳布者相接
泾,新杭人家稀入城;有时千匹万匹练,却上江船汉口行”(
#
"
。 踵”/
#
)
。后扩大销区,
“西走蜀黔,南走百粤,厥利甚饶”/
#
*

清代,江南地区棉织品销 售 市 场 虽 然 在 长 江 中 上 游 地 区 有 沙市布经四川销云南地区:
“ 广 布 产 于 湖 北 沙 市 ”,
所缩小,但汉口市场上诸 种 高 级 棉 织 品 如 毛 蓝 、 京 青 、洋 “ 由 荆 州 贩 至 四 川 叙 州 府 ,由 叙 州 府 贩 至(云南)昭通,再
青、黑青、假高丽布等多来 自 苏 州 和 松 江 地 区 ;丝 织 品 种 如 由昭通府以关驮运从可渡入境”/
#
+
。 云 南 宝 威 所 需 的“ 广 布
贡缎、广缎、洋缎、羽毛缎、羽绉 、哔 叽 、宁 绸 、宫 绸 、纺 绸 、庄 多 产 于 湖 北 沙 市 ”,
“ 每 月 约 百 卷 ,值 银 二 十 六 两 ,平 均 每
绫、汴绫、湖绉、茧绸、帕头等 等 ,多 来 自 江 浙 的 南 京 、苏 杭 、 年 运 入 二 千 四 百 卷 ,值 银 五 万 二 千 两 ”/
#
,
。 同 时 ,四 川 阆 中
湖州等地(
#
$
。 乾 嘉 年 间 ,汉 口 镇 内 的 江 南 及 宁 波 帮 约 !# — 县还用丝交换湖北棉布,
“昔商业之大者,无过于转运丝
’# 家 ,交 易 货 物 以 棉 花 、海 产 物 、米 、帽 子 、绸 缎 为 主 ,年 交 布,收本地丝载至湖北沙市、汉口变卖,随即买布以归”/
#
-

江汉论坛 !""!#$ $%
其 他 地 区 如 蕲 水 县 、孝 感 县 、黄 州 府 的 广 济 县 、罗 田 动的建筑行业的大规模发 展 、以 及 绵 长 的 海 岸 线 上 海 塘 的
县、荆州府的石首等地清代均生产棉布,并销往外省区。此 修 筑 等 等 ,形 成 了 一 个 需 要 量 相 当 可 观 的 木 竹 市 场 ,而 江
外,江西省的清江县所产布也很有名。据县志载,
“女红以 南地区内部所产木竹远远不能供其所需,每年都要从福
纺织为事。轧轧之声,日夜不少息。有娣姒(即妯娌)轮纺 建、贵州、江西及至长江中上游地区输入 大 量 的 木 竹 (
#
)
。据
彻夜者。布既易成,且以警夜。”其县所属“永泰市在城东 石 莹 研 究 指 出 ,清 代 的 汉 口 是 西 南 、中 南 地 区 木 竹 汇 聚 的
南十五里,……地出棉布,衣被楚、黔、闽、粤”!
#
"
。 最大集散中转市场,而江 南 市 场 则 是 汉 口 市 场 上 集 散 转 运
四 川 潼 川 府 中 江 布 也 远 贩 滇 黔 地 区 ,道 光《 中 江 县 新 的大量木竹的最重要的销 售 场 所 ,每 年 都 有 大 量 的 木 竹 自
志・风 俗 志 》:
“ 邑 出 布 、帽 、鞋 、袜 、篾 扇 等 货 ,…… 皆 赖 女 汉口市场运往江南地区。 以 至 长 江 上 的 税 收 大 户 九 江 关 ,
工,余或纺棉绩麻。”“物产志”载:
“棉布,邑境悉产木棉, 其关税以“木税及船料为大宗”。乾隆后期,其每年所征的
下村尤盛。妇女又能纺,故织者恒多。其佳者皆曰卓布,皆 !" 余 万 税 银 中 ,木 竹 、盐 船 两 项 即“ 居 其 过 半 ”,以 至 该 关
能行远。商贩至滇黔,为大装货。”!
#
$
关督竟以木竹多到和少到 作 为 关 税 增 减 之 理 由 上 报 朝 廷 ,
从上述资料来看,清代两湖等地棉布的行销范围是非 可见木竹税收在其关税收 入 中 的 地 位 ,从 中 也 反 映 了 从 此
常广泛的,
“其精者皆远行滇 、黔 、秦 、蜀 、晋 诸 省 ”。 吴 、皖 处过关的木竹流量之大 (
#
*

等地居民,也很珍视湖北所产的“府布” 。大体来说,两湖 #
%
!
清代江南与两湖地区 的 经 济 交 流 中 ,商 品 种 类 也 绝 非
棉 布 主 要 销 向 是 西 北 秦 晋 、西 南 四 川 、云 南 、贵 州 、广 西 及 仅 限 于 丝 棉 织 品 、粮 食 及 木 竹 等 项 ,从 乾 隆 时 期 清 政 府 所
东部闽西、赣南地区。这 一 销 售 格 局 与 当 时 全 国 棉 布 生 产 颁布的准允漕船所携带的江南及两湖等地土宜明细栏中
的总体格局不无关联。清 代 全 国 各 地 的 棉 纺 业 ,北 方 有 华 可以看出,允其所带物品 种 类 繁 多 。 如 乾 隆 四 年 规 定 的 江
北冀鲁豫产布区,东部有 江 南 地 区 这 一 传 统 的 全 国 性 产 布 南各省土宜中,除布匹和绸 缎 外 ,各 类 纸 张 #! 种 ,苏 木 、肥
中 心 ,南 方 广 东 地 区 也 有 较 发 达 的 棉 纺 织 业 ,这 一 生 产 格 皂、扇子、锡箔箱、漆、草席等 杂 货 #$ 种 ,橘 饼 、蜜 果 、烟 、皮
局也决定了两湖等地的棉 布 销 售 大 体 局 限 于 湘 、 鄂 、 川 、 蛋、火腿、紫菜、闽姜、乌梅等 食 品 #% 种 ,伞 、笔 帽 、木 屐 、小
滇 、黔 等 中 部 、西 南 部 地 区 ,
“ 南 达 南 岭 ,北 抵 中 原 ,西 不 过 镜 架 等 竹 木 器 等 %! 种 ,其 他 如 柏 油 、桐 油 及 香 油 等 油 类 、
川滇,东不过武夷、富春”!
#
&
。 糖 类 、药 材 类 、酒 类 、磁 器 、铁 器 等 类 物 品 将 近 &" 种 ;两 湖
两湖棉纺织业的兴起与发展对江南地区棉纺业的影 地区的土宜也涉及杂货、 食 品 、 药 材 、铁 器 、纸 张 等 ’" 余
响则是,直接扼制了江南 棉 布 在 中 西 部 市 场 的 销 售 空 间 。 种(
#
+
。官方控制严密的漕船尚允带种类 如 此 繁 多 的 农 副 手
笔 者 曾 撰 文 指 出 ,虽 然 从 明 代 开 始 ,江 南 地 区 就 成 为 全 国 工产品,民间贸易的商品 流 通 的 种 类 与 数 量 当 比 这 要 丰 富
主要的棉纺织品生产基地 ,但 始 终 缺 少 先 进 的 生 产 技 术 的 得多。
发 展 为 后 盾 ,其 自 身 缺 乏 为 其 产 品 开 拓 市 场 的 能 力 ,在 生 清 代 江 南 与 两 湖 等 地 大 规 模 的 粮 食 、丝 棉 织 品及木竹
产效率上并无太大的优势 可 言 , 再 加 上 长 途 贩 运 的 费 用 , 等大宗商品的商品流通,反映了同时期全国性商品市场网络
其产品在同外省区产品的 竞 争 中 , 并 无 绝 对 的 取 胜 把 握 。 体系的发展与成熟,
其对两地的 经 济 发 展 具 有 深 远 的 影 响 。
因此,清代江南棉布在远距离区域市场的销售额急剧下 就 江 南 地 区 而 言 ,大 量 商 品 粮 的 输 入 ,保 证 了 江 南 丝 棉 经
跌。在全国其他地区棉纺 业 相 继 兴 起 的 情 况 下 ,江 南 棉 布 济作物种植区农民的日常生活及粮食的各类生产资料性
难以继续保持其空间范围的市场优势 !
#

。清代,华北等棉纺 消费,促进了江南丝棉纺 织 业 和 其 它 手 工 业 多 种 经 营 的 发
业的兴起已使江南棉布失 去 了 大 部 分 的 北 方 市 场 ,而 两 湖 展;与此同时,它也丰富活跃了江南地区的粮食市场。必须
地区棉纺业的发展则使江 南 棉 布 在 中 部 、西 南 地 区 的 市 场 看 到 ,沿 江 而 下 的 大 量 商 品 粮 ,并 非 全 部 由 江 南 地 区 内 部
上受到排斥,使得清后期 江 南 棉 布 的 销 售 范 围 主 要 限 于 其 消费,还有相当部分藉此中转沿运河北上山东、直隶地
内 部 周 围 地 区 、东 南 沿 海 及 便 宜 的 水 运 所 及 的 地 区( 如 运 区,或南运福建等地 (
#
,
。粮食市场的活 跃 推 动 了 江 南 与 闽
河南段沿岸等地)。 粤、华北等其他地区的经济 交 流 ,加 强 了 国 内 市 场 的 联 系 ,
不 过 ,就 笔 者 所 翻 阅 的 两 湖 及 四 川 、江 西 等 地 各 府 县 促进了各不同经济区区域性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
方志的物产记载中,清初康熙及至乾隆时期的物产类棉 对 两 湖 地 区 来 说 ,大 量 商 品 粮 的 输 出 ,也 同 样 刺 激 了
布,多属提及,详细记载较少。表明清初时该地棉纺业已出 该地区粮食种植业的发展 ,使 其 成 为 清 代 全 国 最 大 的 稻 米
现,但大量转销外省区的 记 载 不 多 见 。 棉 布 大 量 外 销 他 省 产 区 。 清 代 ,由 于 地 利 的 优 势 ,两 湖 地 区 米 价 较 其 他 省 份
区的记载大多为道光以后 的 方 志 ,更 多 的 是 同 光 年 间 的 记 低,从而形成了米价的空间 梯 度 差 ;另 一 方 面 ,清 代 两 湖 米
载。这说明清代江南以外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及至排挤江 价始终保持上涨趋势,形成了米价时间梯 度 差 (
#
-
。应该说,
南棉织品的销售市场还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 米价长期维持高价位趋势 ,为 地 域 生 产 专 门 化 和 传 统 农 业
向商品农业转化提供了重 要 条 件 。 如 果 米 价 长 期 下 跌 ,谷

贱 伤 农 ,农 民 就 可 能 不 会 以 谷 为 命 脉 ,两 湖 也 就 不 可 能 一
在两湖地区输往江南 的 商 品 中 , 除 大 宗 的 粮 食 外 ,还 直成为清代全国重要的商品稻米产区。正是因为米价的长
有大量的木竹。清代江南作为全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 期上涨,使两湖与江浙等 省 的 粮 食 流 通 得 以 维 持 和 加 强 。
区 ,不 仅 其 丝 棉 纺 织 业 独 树 一 帜 ,而 且 其 造 船 业 、造 纸 业 、 江南地区作为两湖地区商 品 粮 的 长 期 固 定 的 消 费 大 户 ,其
刻书及木器家具等也堪称一流。同时大量市镇的兴起而带 市场流入量占两湖粮食外流总量的四分 之 三 有 余 (
#
"
,这对

/0 !"#$%&#$ ’(")*$+ ,--,./


促进两湖地区以稻米为主 的 商 品 农 业 得 到 进 一 步 发 展 ,使 + 全汉癉:
-
$ 《 清 朝 中 叶 苏 州 的 米 粮 贸 易 》,
《中国经济史论

其成为清代全国最大的商品粮输出基地,功不可没。 丛》第 % 册,第 &’) 页。

另 一 方 面 ,两 湖 地 区 棉 纺 业 的 兴 起 ,虽 对 江 南 棉 布 市 + 吴承明:
.
$ 《中国资本 主 义 与 国 内 市 场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出
版社 !"(& 年版。
场 有 所 冲 击 ,但 对 两 湖 地 区 而 言 ,它 反 映 了 该 地 区 商 品 经
+ 史志宏:
/
$ 《 王 业 键 +!$)( — !")& 年 间 江 南 米 价 变 动 趋 势 ,
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也使 得 该 地 区 的 总 体 经 济 势 力 随 之 提
述要》,
《中国经济史研究》!"") 年第 ) 期。
高。这对江南经济而言,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个机遇。随
+ 乾隆《长沙府志》卷 !#《风俗》。
0
$
着清代全国各区域经济发 展 水 平 的 总 体 提 高 ,江 南 与 各 地
+ 光绪《善化县志》卷 )*《会馆》。
2
3
区的经济联系将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展开。
+ 嘉庆《常德府志》卷 !( 。
%
3
注释:
+ 《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第 %#) 页。
*
3
! 关 于“ 江 南 地 区 ”的 界 定 ,本 文 主 要 指 明 清 八 府 一 州 之
+ 晏斯盛:
"
3 《上 制 府 论 布 商 易 米 书 》,
《 清 经 世 文 编 》卷 #’ ,
地,包括今南京、镇江、常州、苏州、太仓、上 海(松 江 )、嘉兴、湖州
户政二二,漕运中
和杭州。因为这一范围的江南地区 具 有 地 理 上 的 完 整 性 ,其内部
+ 陈毓乾:
,
3 《 新 杭 竹 枝 词 》,转 引 自 陈 学 文《 嘉 兴 府 城 镇 经
是 一 个 自 然 生 态 条 件 相 对 统 一 的 地 域 ,还 同 属 于 太 湖 水 系 ,各 地
济史料类纂》第 ’" 页。
相互发生紧密的联系,且经济水平相近。参见李伯重《简论“江南
+ 章学诚:
-
3 《湖北通志检存稿・食货志》。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年第 ! 期。
地区”的界定》,
+ 据吴量恺前引书第 "* 页统计。
.
3
" 张瀚:
《松窗梦语》卷 #《商贾纪》。
+ 光绪《耒阳县志》卷 ’#《风俗》。
/
3
# 龚胜生:
#$!
" 《清代 两 湖 农 业 地 理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 吴敏树:
0
3 《巴陵土产说》,
《样湖文集》。
社 !""$ 年版,第 %&& 、!!’ 、%($ 页。
+4
2
4 + 吴承明:
0 《 论 清 代 前 期 我 国 国 内 市 场 》,
《历史研究》
& 朱伦瀚:
%$
% 《截留漕粮 以 充 积 贮 札 子 》,
《清 经 世 文 编 》卷
!"() 年第 ! 期。
)" ,户政 !# ,仓储上。
+ 民国《祁县志》卷 !* ,货物卷引旧志。
%
4
& 赵申乔:
《 自 治 官 书 》卷 $《 折 奏 湖 南 运 米 买 卖 人 姓 名 数
+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 !!)* ,
)
4 《汉阳府风俗考》。
目 稿 》,引 自 蒋 建 平《清 代 前 期 米 谷 贸 易 研 究 》,北 京 大 学 出 版 社
+ 光绪《汉川县志》卷 $《物产》。
"
4
!""% 年版,第 &# 页。
+ 《古 今 图 书 集 成・职 方 典 》卷 !!$(《 德 安 府 物 产 考 》引 康
,
4
’ 雍正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魏廷珍奏,
《雍正朝汉文帡批
熙府志。
奏折汇编》第 % 册。
+ 道光《云梦县志》卷 !《风俗》。
/
4
( 陈宏谋:
《培 远 堂 偶 存 稿 》 卷 )( 。 蒋 建 平 前 引 书 ,第 &)
+ 光绪《荆州府志》卷 $《物产》引乾隆旧志。
2
5
页。
+ 同治《监利县志》卷 (《风土》。
%
5
) 《清世宗实录》卷 &! 。
+ 民国《宣威州乡土格致》第 %’ 课,
)
5 “广布”。
* 宣统《黄安乡土志・实业》。
+ 光绪《宣威州志・乡土格致》。
*
5
# 道光《蒲坼县志・风俗》。
%

+ 民国《阆中县志》卷 !’《实业志・商业》。
"
5
& 《雍正朝汉文帡批奏折汇编》第 % 册。
)
(
+ 同治《清江县志》卷 %《市镇》。
,
5
+ 雍正五年三月,
*
( 《雍正朝汉文帡批奏折汇编》第 "册。
+ 民国《湖北通志・物产》。
.
5
& 高晋:
"
( 《请 海 疆 禾 棉 兼 种 疏 》,
《 清 经 世 文 编 》卷 )’ ,户 政
+ 刘秀生:
/
5 《清代中期湘鄂赣棉布产销与全国棉布市场格
十二,农政中。
局 》,载 叶 显 恩 主 编《 清 代 区 域 社 会 经 济 研 究 》,中 华 书 局 !""%
& 光绪《崇明县志》卷 $ 。
,
(
年版。
&(
-
( +’
. + 《李煦奏折》第 #% 、
/ !%% 、%*) 页。
+ 张海英:
0
5 《 明 清 江 南 地 区 棉 布 市 场 分 析 》,
《华东师范大
+ 《苏 州 织 造 胡 凤 辇 奏 报 八 月 少 雨 米 价 渐 昂 折 》,雍 正元年
0

学学报》(哲社版)!""! 年第 ! 期。
九月初三日,
《雍正朝汉文帡批奏折汇编》第 !册。
+ 参 见 李 伯 重《明 清 时 期 江 南 的 木 材 问 题 》,载《 中 国 社 会
2
!
+1
2
1 +1
% +$
)+$
* + 《清高宗实录》卷 )!# 、
" )!) 、
)!# 、
!%)( 、
!%($ 。
经 济 史 研 究 》!"($ 年 第 ! 期 ;范 金 民《 明 清 江 南 商 业 的 发 展 》第
+ 包世臣:
*
1 《安吴四种》卷 %$ 。
(& — (’ 页 。 范 金 民 在 其 书 中 对 江 南 修 筑 沿 海 堤 塘 所 需 的 木 材 消
+ 《清穆宗实录》卷 &’ 。
"
1
费予以关注,这在以往的研究中尚不多见。
+ 民国《六合县志》卷 !#《实业》。
,
1
+ 石莹:
%
! 《清代汉口的木 竹 市 场 及 其 规 模 分 析 》(未 刊 稿 );
+3
-
1 +4
) +4
*+4
- + 郑昌淦:
+5
.- 《明 清 农 村 商 品 经 济 》,中 国 人 民 大
许檀:
《清 代 前 期 的 九 江 关 及 其 商 品 流 通 》,
《 历 史 档 案 》!""" 年
学出版社 !"(" 年版,第 &"* 、!$# 、
!$! — !$% 、!$) 、
!$) 、
!’* 页。
第 ! 期。
+ 雍正十二年五月十五日,
.
1 《雍 正 朝 汉 文 帡 批 奏 折 汇 编 》第
+ 据吴琦《漕运与中国社会 》资 料 统 计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
!
%$ 册。
社 !""" 年版,第 !$’ — !’% 页。
+ 刘献廷:
/
1 《广阳杂记》卷 # 。
+ 张海英:
*
! 《 清 代 江 南 地 区 的 粮 食 市 场 及 其 商 品 粮 流 向 》,
+ 晏斯盛:
0
1 《请设商社疏》,
《清经世文编》卷 #*,户政十五 ,
《历史教学问题》!""" 年第 $ 期。
仓储下。
+ 吴琦:
,
! 《 清 代 湖 广 粮 食 流 向 及 其 社 会 功 用 》,
《华中师范
+ 据吴量恺《清代经济史研 究 》数 据 统 计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出
2
$
大学学报》(哲社版)!""% 年第 % 期。
版社 !""% 年版,第 (" 页。
(责任编辑 黄长义)
+ 嘉庆《四川通志》卷首。
)
$
+ 《宫中档乾隆朝奏折》;另见龚胜生前引书,第 %$% 页。
,
$

江汉论坛 !""!#$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