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2006 年第 3 期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总第 170 期)  

古史考辨

唐代的城隍神信仰与唐中后期南方城市的发展
王  涛
( 首都师范大学  历史系 , 北京  100089 )

  摘  要 :  唐代的城市和城隍神信仰都有很大发展 ,二者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也大体相似 ,


这就使得城隍神信仰与城市发展在唐代中后期呈现出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从这一时期城市
的发展中 ,也可以看到城隍神信仰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
关键词 :  唐代 ; 城隍神 ; 城市
中图分类号 : K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9142 ( 2006) 03 - 0102 - 04

  《说文解字》“: 城 ,以胜民也”“ ; 隍 ,城池也 ,有 大固山东北 ,唐武德四年建 。初 ,吴尚书屈晃妻与


水曰池 ,无水曰隍 。”[1 ] (p . 1026 ,p . 1288) 可知城隍神 神遇 ,生子曰坦 , 有神变 , 能兴云雨 。后与母俱隐
产生与城市有着密切关系 。但是对于中国古代城 山中 。乃是以屈氏故居为州治 ,祀为城隍神 ,水旱
市产生的时间 ,史书记载分歧很大 ,因而前辈学者 祷祈多验 。吴越王时 , 号兴圣永安王 。国朝政和
对于城隍神信仰之始也就莫衷一是 。丁山认为最 中 ,以范守祖述请雨立应 , 赐额镇安 。建炎三年 ,
早的城隍神是祝融 ; 郑土有 、
王贤淼认为城隍神信 封显佑侯 ; 庆元二年 ,进灵济公 ; 嘉定元年 ,进顺利
仰出现于汉代 ; 贾二强则认为城隍神之始在魏晋 。 王。 ”[2 ] ( 卷 3 ,p . 47) 此为浙江台州府城隍屈坦的建
但是包括这几位先生在内的大多数学者都一致认 置经过 。若记载属实 , 则唐代初期就已开始建城
为 ,城隍神奉祀到唐代已有很大发展 。不过 ,前辈 隍庙了 。此后关于城隍信仰的记载见于各类笔记
学者多从精神信仰角度论述城隍神信仰在唐代的 文集和志怪小说中 。笔者就所见者列表于下 , 从
发展情况 ,本文则拟从城隍神信仰与城市发展二 中可以大体看出有唐一代城隍神信仰的时间与空
者关系方面进行探讨 。 间分布情况 ( 参见表一) 。
  从表一可见 ,在时间分布上 ,若以安史之乱为
一 、唐代城隍神信仰的时间 、
空间分布
界 ,则唐前期的城隍神奉祀记载共有 7 条 ,后期有
宋陈耆卿《嘉定赤城志》
卷 31 云 “
: 城隍庙 ,在 20 条 。前期记载大多集中在开元天宝年间 , 即唐

表一 : 唐代城隍神分布简表
时间 地点 材料出处
开元五年 ( 公元 717 年) 荆州 ( 山南东道) 《文苑英华》 卷 995 张说《祭城隍文》
开元十五年 ( 公元 727 年) 洪州 ( 江南西道) 《全唐文》卷 293 张九龄《祭洪州城隍神祈晴文》
开元中 滑州 ( 河南道) 《太平广记》 卷 302《韦秀庄》 条引《广异记》
开元十七年 ( 公元 729 年) 溧阳县 宣州 ( 江南西道) 《宝刻丛编》 卷 15《唐溧阳县城隍庙记》
开元末 宣州 ( 江南西道) 《太平广记》 卷 303《宣州司户》 条引《纪闻》
天宝十年 ( 公元 751 年) 苏州 ( 江南东道) 《宝刻丛编》 卷 14《唐春申君庙碑》

收稿日期 :2005204212
作者简介 : 王涛 (1973 - ) ,女 ,山西五寨县人 ,山西忻州师范学院讲师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

102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王涛  唐代的城隍神信仰与唐中后期南方城市的发展

时间 地点 材料出处
天宝末 宋州 ( 河南道) 《唐诗纪事》
卷 25 张巡有《祭城隍》
至德二年至乾元二年 《全唐文》
卷 350
鄂州 ( 江南西道)
( 公元 757 —759 年) 李白《天长节使鄂州刺使韦公德政碑》
乾元二年 ( 公元 759 年) 缙云县 括州 ( 江南东道) 《全唐文》 卷 437《唐李阳冰城隍神记》
建中四年 ( 公元 783 年) 鄂州 ( 江南西道) 《册府元龟》 卷 398
贞元中 广州 ( 岭南道) 《太平广记》 卷 34《崔炜》
元和十四年 ( 公元 819 年) 潮州 ( 岭南道) 《全唐文》 卷 568 韩愈《潮州祭神文》
元和十五年 ( 公元 820 年) 袁州 ( 江南西道) 《全唐文》 卷 568 韩愈《袁州祭神文》
大和八年 ( 公元 834 年) 兖州 ( 河南道) 《樊南文集》卷 5 李商隐《为安平公兖州祭城隍文》
大和中 成都 ( 益州) ( 剑南道) 《宾退录》 卷8
开成二年至会昌三年
怀州 ( 都畿道) 《樊南文集》
卷 5 李商隐《为怀州李使君祭城隍文》
( 公元 837 —843 年)
开成五年 ( 公元 840 年) 睦州 ( 江南东道) 《唐文拾遗》卷 29 吕述《移城隍神庙记》
会昌二年至四年 ( 公元 842 —844 年) 黄州 ( 淮南道) 《全唐文》
卷 754 杜牧《祭城隍神祈雨文》
《樊南文集》
卷5
大中元年 ( 公元 847 年) 桂州 ( 岭南道)
李商隐《为中丞荥阳公桂州赛城隍文》

《全唐文》卷 781
李商隐《赛永福县城隍神文》
大中元年至二年
桂州 ( 岭南道) 《赛灵川县城隍神文》
( 公元 847 —848 年)
《为荔浦县城隍神文》
《为中丞荥阳公赛理定县城隍神文》

咸通三年 ( 公元 862 年) 袁州 ( 江南西道) 《全唐文》卷 802 刘骧《袁州城隍庙记》


咸通中 湖南 ( 江南西道) 《太平广记》 卷 312《尔朱氏》
光化二年 ( 公元 899 年) 华州 ( 京畿道) 《宝刻丛编》 卷 10《唐济安侯庙记》
唐末 抚州 ( 江南西道) 《太平广记》 卷 47《宋玄白》
唐末 华州 ( 京畿道) 《金石萃编》 卷 156
未详 洪州 ( 江南西道) 《太平广记》卷 124《王简易》 条引《报应录》

代社会鼎盛时期 。在空间分布上 , 若以黄河作为 62)。南方社会经济兴盛及运河交通空前发达 , 使


南北分界线 ,则关于南方的有 21 条 , 占所有记载 沿运河一带的城市迅速繁荣起来 ,沿岸的扬州 、 苏
的近 80 % 。也就是说 ,唐代的城隍神奉祀在地域 州、 杭州 、 楚州 今江苏省淮安市 在当时并称四大
( )
上以南方为盛 ,在时间上则以唐中后期为盛 。 都市 ,华州 ( 华县) 、 陕州 ( 陕县) 、 汴州 ( 开封) 、宋州
( 商丘) 、 泗州 ( 盱眙) 、 润州 ( 镇江 ) 、 常州也发展成
二 、城隍神信仰与唐代中后期
为较大的城市 。此外 , 沿运河在水陆枢纽或津渡
南方城市发展之关系
之所还兴起一批县城和重要集镇 , 如新丰 、 邵伯 、
  如前所述 , 唐代的城隍神奉祀主要是在唐中 河阴等 [4 ] (p . 34) 。形成了我国城市发展的第一条
后期的南方 。作为城市的守护神 , 城隍神信仰的 南北向轴线 。
发展与这一时期南方城市的高速发展有着密切的 随着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长江及其支流赣江 、
关联 。 汉水 、 湘江也成为主要交通路线 。大大小小的水
从唐中期开始 ,北方人口因战乱而大量南移 , 道不仅把大城市同重要农业区连结在一起 , 也把
加速了南方开发 , 江南地区逐渐变成全国的经济 各个大小城市连结为一体 , 形成了东西向的城市
重心 。至玄宗时 ( 公元 713~755 年) ,全国的租赋 发展轴线 ,这一时期建康 ( 南京 ) 、 广陵 ( 扬州 ) 、

及粮食供应大半取自江南 。此后的北方则是千里 州 ( 镇江) 、江陵 、 益州 ( 成都 ) 、
鄂州并称长江流域
萧条 ,一片衰败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 ,隋代开 六大都市 ; 沿江浔阳 ( 九江) 、 洪州 ( 南昌) 和下游的
凿的大运河便显示出巨大作用 “凡东南邑郡 , ,无 吴郡 苏州 、
( ) 毗陵 常州 、
( ) 会稽 ( 绍兴 ) 、余杭 ( 杭
不通水 ,故天下货利 ,舟楫居多 。转载使岁运米二 州) 以及沔水 ( 汉水) 、 淮水两岸的襄阳和寿春都发
万石输关中 ,皆自通济渠入河而至也”[ 3 ] ( 卷下 ,p . 展成为繁盛的商业城市 。中唐以后 , 长江干流沿
103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王涛  唐代的城隍神信仰与唐中后期南方城市的发展

江即有州城十五处 ,县城十九处 ,重要集镇十八处 点 ,促进了城市商业的繁荣 ,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


[4 ] ( p . 36) 。由于对外贸易发达 , 港口城市也有极 良好的娱乐场所 , 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 。各地
大发展 ,南方主要有广州 、 泉州 、
潮州 、福州 、 温州 、 祈晴 、禳旱等赛神活动大多在城隍庙举行 ,如羊士
明州 ( 宁波) 以及上海松江等 。处于陆路交通要津 谔《城隍庙赛雨诗》:“零雨慰斯人 , 斋心存绿  。
的南方城市如洪州 ( 南昌) 、 宣州 、绵州 ( 绵阳) 等在 山风萧鼓响 , 如祭敬亭神 。
”[ 5 ] ( 卷 332 ,p . 816) 诗人
这时也得到发展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 草市在 寒山也在诗中描写游观城隍庙的妇女 “ : 侬家暂下
南方开始兴起 。 山 ,入到城隍里 , 逢见一群女 , 端正容貌美 。头戴
总之 ,在唐代中后期 ,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 蜀样花 ,燕脂涂粉腻 。金钏镂银朵 , 罗衣绯红紫 。
境、发达的水陆交通系统和繁荣的商品经济 ,共同 朱颜类神仙 ,香带氛氲气 。时人皆顾盼 ,痴爱染心
促成了城市 、 市镇的兴起以及各个城镇之间的紧 意。 ”[5 ] ( 卷 806 , p . 1978)“遥 望 城 隍 处 , 惟 闻 闹 喧
密联系 。这些城镇共同构成了以水运相连接的城 喧。”[5 ] ( 卷 806 ,p . 1980) 可见城隍庙已初步具备了
市网络 ,为宋以后城市经济的大发展奠定了良好 祭祀和娱乐的二重功能 。与娱乐相伴 , 必定会有
基础 。与此同时 ,很明显的是 ,唐代城市的发展在 商贾前来贸易 ,渐渐在周围形成商业区域 ,为后代
时间和空间上与城隍神信仰的发展几乎完全一 庙会的普及发展奠定了基础 。
致 ,也是以唐中后期的南方为盛 。这并非巧合 ,而 唐代是城隍神信仰发展的重要时期 , 宋元以
是因为二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 后城隍信仰的种种特征在唐代都已能找到踪迹 。
城市网络的形成使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增 这与唐代城市特有的发展轨迹有一定关系 。从两
加、扩大 , 城市人口因此而激增 , 这为城隍信仰的 晋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唐代中后期基本定型 ,
发展和普及提供了有利条件 。加上吴越地区“重 这为南方城市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 也为城隍信仰
巫信鬼”的文化氛围 ,更助长了这一地区信仰城隍 在这一区域的普及提供了沃土 。城隍信仰的发展
的风气 。《古今图书集成・ 神异典》引《中吴纪闻》: 普及一方面表明这一时期城市及城市经济已发展
“吴俗畏鬼 ,每州县必有城隍神 。”
这一时期城隍神 到一定程度 ,另一方面 ,由于城隍奉祀的祭祀功能
的来源也扩大了 , 由原来数量较少的自然神转为 此时还大于其商业 、娱乐功能 ,因而又显示出这一
数量较多的社会神 , 即人鬼 。在当时人们的观念 时期城市及城市经济发展的相对不足 。无论如
里 ,人死后进入冥世 ,成为城隍神的人鬼自然也会 何 ,在继承前代城市发展的基础之上 ,唐代城市的
成为冥官 ,掌管一方民众的生老病死 。城隍神的 发展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 为宋以后城市的迅猛
执掌范围随之扩大 。有唐一代 , 地方官对城隍神 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的态度大多数是合作性的 , 这可从他们所作的祭
三 、从南方城市发展看
拜城隍文中得到反映 , 这对城隍信仰又起到推波
唐代城隍神信仰的特点
助澜的作用 。
城隍信仰对于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经济也产   城市的发展集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 、 经
生了一定的影响 。 济和文化发展水平 ,同时 ,城市兴起带来的相应的
其一 ,城隍信仰之风弥漫 ,助长了迷信愚昧的 城市文化及市民精神品格也会不可避免地渗透到
思想 ,导致民众缺乏积极探索精神 ,在某种程度上 时人的思想观念当中 。所以 , 唐代城隍信仰的一
阻碍了城市的正常发展 。城市里各级官吏与市民 些特点也会深深地打上当时城市发展的烙印 。
为消灾祈福往往去求助城隍神的庇护 ,如韩愈 、
杜 其一 ,唐代城隍信仰虽已较为普遍 ,但中心区
牧、李阳冰 、
韦良宰 、
张九龄等人在任时都曾为一 域是在南方 , 这是南方城市的繁荣发展使然 。清
方风调雨顺而去祈求城隍 , 吴越之地的百姓也是 代赵翼《陔余丛考》卷 35“城隍神”云 “
: 城隍之祀
“风俗水旱疾疫必祷焉”。这固然与这一时期社会 盖始于六朝也 , 至唐则渐遍 。
”宋代陆游也说 “: 故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关 , 但城市文明毕竟代表当 自唐以来 ,郡县皆祭城隍 ,至今世尤谨 ,守令谒见 ,
时社会文明的总体发展程度 , 自上而下的祈神行 其仪在他神祠上 。 ”[ 6 ] ( 卷 17 ,p . 210) 可知唐代对于
为无疑促使人们不去积极探索形成灾害的真正原 城隍神的祭拜确已非常普遍 。乾元二年李阳冰作
因 ,城市发展的脚步也因此而有所减缓 。 缙云县令 ,为求雨而向当地城隍祈祷说 “ : 城隍神
其二 ,在城隍庙周围渐渐形成繁华的商业网 祀典无之 , 唯吴越有之 , 风俗水旱疾疫必祷焉 。 ”
104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王涛  唐代的城隍神信仰与唐中后期南方城市的发展

[7 ] ( 卷 437 ,p . 4461) 他的说法欠妥 , 因此后人多有批 隍神的地位凸显出来 , 并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注意


判 ,如宋代赵与时《宾退录》 卷 8 云“
: 成都城隍祠 , 与认可 ,封建皇帝开始对其封王封爵 。如乾宁三
大和中李德裕所建 。李白作《韦鄂州碑》 谓‘
: 大水 年 ,京师发生动乱 ,华州刺使韩建将唐昭宗迎至华
灭郭 , 抗辞正色 , 言于城隍 , 其应如响 。’杜牧为黄 州 ,谋为不轨 “
: 神剑诣行宫 , 将及御幄 , 有神 □□
州刺使 ,有《祭城隍神祈雨文》二首 。它如韩文公 御幄旁 ,厉声叱曰 ‘: 汝陈许间一卒尔 ,蒙天子厚恩
之于潮 , 麴信陵之于舒 , 皆有祭文 。而许远亦有 至此 ,辄敢为弑逆事乎 !’建仓皇而退 , 亦莫知为
‘眢井 翔 ,危堞神护”之语 ,则不独吴越为然 。”
事 谁 。明日 , 物色访之 , 乃华之城隍神也 。昭宗亦
实确实如此 。但李阳冰之语反映了城隍神信仰在 □□。遂徙其神于行宫 。明年八月己未 , 车驾还
南方更为兴盛的情况 。 京师 。甲子 ,御端门肆赦 , 改元光化 , 以华州为兴
其二 ,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使市民主体 德府 ,封城隍神为济安侯 。 ”[ 9 ] ( 卷 156 ,p . 257) 皇帝
意识增强 ,反映到思想观念中 ,就是城隍神来源发 给城隍神封爵 ,表面看是一种偶然 ,因为城隍神救
生了质的变化 , 即从自然神向社会神转变 。但是 了皇帝的命 ; 但实际上是因为城隍神的地位和权
由于商品经济尚未成为当时社会经济的主流 , 市 威增强了 ,他才能够救护一国之君的性命 ,才会因
民这种自我意识也就不可能成为主导思想 , 因而 此而被封爵 ; 而城隍神的地位和权威增强又是城
城隍神的神格在当时并不高 。 《宾退录》载“
: 城隍 市发展带来的结果 , 这一结果为城隍神信仰在后
神之姓名具者 ……绍兴府为庞玉 ,实庞坚四世祖 , 代普及起了很大作用 。至宋代 , 城隍神已成为朝
事具《唐书・ 忠义传》, 盖尝历越州总管 ; 鄂州为焦 廷正式祭祀的对象了 。
明 《南史》
, 焦度之父也 ; 台州屈坦 , 吴尚书仆射晃
之子 , 今州治其故治 ; 筠州应智顼 , 唐初州为靖州 总之 ,唐代的城市发展既是对前代社会文化
时刺使 ; 南丰游茂洪 , 开元间尝知县镇 ; 溧水白季 的总结性继承 , 又为后代城市及市民文化的发展
唐 ,唐县令也 ……”[8 ] ( 卷 8 ,p . 103) 可知以人鬼为城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一过程当中 , 城市与城
隍神在当时是很普遍的现象 。这些人生前大都为 隍神信仰二者互为表里 ,促进了彼此的繁荣兴盛 。
官 ,死后掌管一方民众的生老病死与农业丰歉自 城市的发展反映出那个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总
然是很正常的 。与前代城隍神单一的护城功能相 体发展情况 ,而城隍神信仰的情况反映出那个时
比 ,职掌显然有所扩大 。但值得注意的是 ,这种职 期城市居民的精神风貌 。后者是前者发展的必然
掌扩大的范围仍仅局限在当地冥籍与水旱吉凶等 结果 ,而前者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程度又受到后
方面 ,与商品经济的关系不甚密切 ,反映了城市发 者的直接影响 ,二者密切相关 ,构成唐代社会的重
展及城隍神信仰的早期阶段性特点 。 要组成部分 。
城隍神在当时的神格并不高 , 这可从时人所
  参考文献 :
作祭拜文中得到反映 。如李白在《天长节度使鄂
州刺使韦公德政碑》中说 “ : 大水灭郭 , 洪霖注川 , [ 1 ] ( 汉) 许慎 . 说文解字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63.
[ 2 ] ( 清) 姚服均 . 铸鼎余闻 [M] . 台北 : 台湾学生书局 ,1989.
人见忧于鱼鳖 , 岸不辨于牛马 。 ”韦良宰到城隍庙
[ 3 ] ( 唐) 李肇 . 唐国史补 [M]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祈晴 ,对城隍神说 “
: 若三日雨不歇 ,吾当伐乔木焚
[ 4 ] 谭其骧 . 中国历史地图集 [ Z] . 上海 : 地图出版社 ,1982.
清祠 。”
天气果然转晴了 [ 7 ] ( 卷 350 ,p . 3548) 。韦良 [ 5 ] ( 清) 彭定求等编 . 全唐诗 [ Z]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60.
宰祈祷时完全是用命令 、 威胁的口气 ,说明在当时 [ 6 ] ( 宋) 陆游 . 渭南文集 [M] . 上海 : 上海书店 . 1989.

人的思想中 , 人格是高于神格的 。这固然与唐代 [ 7 ] ( 清) 董诰等编 . 全唐文 [ Z]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83.


[ 8 ] ( 宋) 赵与时 . 宾退录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85.
宽松的文化及社会氛围有关 , 但城市市民自我意
[ 9 ] ( 清) 王昶 . 金石萃编 [M] . 北京 : 北京市中国书店 . 1985.
识的张扬也确实起到一定作用 。
其三 ,唐代城市及城市经济实力的增强使城
( 责任编辑 : 梁二南)

105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