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30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5 年第 4 期

不是文献学 , 但包含有文献学的内容 。不过 秩序的目的 。其四 ,以《春秋》决狱 。根据《春


从历代学者研治《春秋》经传总的倾向 , 及历 秋》褒贬予夺的原则 , 对案情进行分析评判 ,
代统治者对《春秋》的利用情况来看 《春秋》
, 再辅以《春秋》 中的案例 ,就是所谓“以《春秋》
学更主要是一种政治哲学 。作者指出 , 所谓 决狱”的基本方法 。其他朝代虽没有汉代这
《春秋》
的微言大义 , 大多属于政治思想的范 么明显 , 但北宋之强调“尊王”, 南宋之强调
畴 。为了凸显《春秋》学的政治意味 , 作者在 “攘夷”,清末之鼓吹“改制”,都与当时的政治
第二章设立了专节来探讨汉代《春秋》 经传的 相关 。难怪周予同先生说 “: 《春秋》本是一部
社会政治功能 。指出 ,在汉代 《春秋》
, 学的社 很平常的历史 ……但《春秋》 所以影响到中国
会政治功能主要有四个 : 其一 ,以《春秋》说灾 的政治 、法律以及其他社会思想这样地久且
异 。两汉时期 , 儒者 、
大臣在议政 、
上书朝廷 大 ,那完全因为后人研究《春秋》、 利用《春秋》
之时 ,常常会引证《春秋》中的灾异 ,来对当权 而形成《春秋》学的关系 。”( 周予同 《
: 〈春秋〉
者进行劝谏 , 有时还结合现实发生的灾异现 与〈春秋学〉 》, 载《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
象 ,来说明实际政治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 ,第 498 页) 。
其二 ,以《春秋》之义为政治原则 。汉人引《春 如果说 《春秋学史》
, 还有不足的话 ,那就
秋》 之义作为政治行为的准则 ,主要有两种方 是对《春秋》在中国古代教育及法律中的地位
式 ,一是直接引述经义 ,一是引证《春秋》中的 和影响论述过于简略 , 只在个别部分稍作交
记事 ,作为现实行事的参照 ,使人从中获知政 代 。一本影响深远的经典 , 不会仅仅对政治
治行为应当遵守的原则 。其三 , 以《春秋》议 生活产生影响 , 对于与政治有密切关系的教
礼 。汉人通过引证《春秋》 经传来讨论现实生 育、 法律领域 ,自然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
活中的礼制 , 彰显出《春秋》经传对政治及社 此 ,建议作者在下次修订的时候 ,充实这一部
会风习的指导作用 ,以期达到维护 、
优化统治 分内容 。

《两宋货币史》
评介
王志双
(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  河北保定  071002)

  两宋时期的货币具有以下诸多突出的特 中所罕见的 。如此之多的独特魅力 , 引起了


点 : 货币品种之多 , 铸币中铜钱发行量之大 , 学者们一再探讨的兴致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货币复杂程度之繁 , 尤其是世界上最早出现 社 2003 年出版的 、
汪圣铎先生所著《两宋货
的纸币及其运用 , 以及因地域不同而设定特 币史》( 以下简称汪著 ) 上下两册 , 洋洋 76 万
殊的货币区等 , 都是中国古代其他帝制王朝 言 ,是研究宋朝货币的又一部力作 。统览全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两宋货币史》
评介 31

书 ,窃以为汪著具有以下的特色 。 三百余种文献资料 ,举凡正史 、 政书 、


类书 、

第一 ,汪著对两宋货币的研究具有全面 议、总集 、
杂史 、
刑法书 、方志 、
地志 、金石 、

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全书共分五编 , 在铸币 集、笔记 、
小说 、
诗话 、
话本 、
数书 、画谱和佛教
管理编中 ,内容涉及两宋铸币管理机构的设 文献等 ,无不在涉猎搜求之列 ,积累了极为丰
置及其职能 、 钱监的设置和分布 、
钱监的规模 富的研究资料 ( 作者另编撰有 90 余万字的
结构和管理 , 铜禁钱禁的成因 、
方式 、效果以 《两宋货币史料汇编》 即将由中华书局刊布) ,
及相关的评价 ,钱荒现象的表现 、 成因以及官 所以 ,汪著不仅征引广博 ,而且还对所征引的
方的对策 ,铸币的用料 、
成重和盈亏 、钱文 、
钱 史料一一细心加以勾稽审正 , 或增或补或订
陌 。在铜钱一编中则论及铜钱铸造的原料供 误 ,考核精审 ,推敲再三 ,方始运用 ,这样就使
给、管理和课税 ,当十钱的形制 、推行 、
贬值以 得作者拥有了丰赡而信实的史料作为基础 。
及官方的对策 ,北宋和南宋铜钱铸行的环境 、 在研究过程中 , 以史料自身所显露的信息为
铜钱随物价的波动而引起的购买力变化 。在 铺陈之前提 ,举凡一问题一史事 ,作者均力求
铁钱一编中 ,内容包括铁钱的铸造原料 、 北宋 以大量的史料分析来达到阐明史实的目的 。
和南宋江南 、福建 、
四川 、
陕西和河东 、
南宋江 以写实 、写细的方法展现两宋货币的发展历
北淮南等各个地域中的铁钱铸行 。在纸币一 程 ,乃作者属意为之 ,而由此使读者既可以通
编中 ,则考察了交子的产生 、 沿革 、
钱引和川 过详赡信实的史料发见两宋货币历史的丰
会的发行与使用 ,会子的创行 、 界、法偿地位 、 貌 ,又可以凸显出作者学风谨严 , 匠心独运 ,
会价 、称提 ,以及淮南交子 、
湖北会子 、 关子等 以史料为主进行科学的实证研究风格 , 以及
纸币的发行和使用 ,纸币的形制 、 管理以及防 蕴涵在大量史事分析中的独到见解 。
伪等问题 。在金银一编中 , 则就金银的开采 第三 ,作者在分析论述两宋货币问题时 ,
冶炼 、
供给 ,金银的货币职能 , 及其在贸易中 并未单就货币而研究货币 , 而是紧密地结合
所发挥的作用 、在赋税中的法偿地位 、 用于官 了两宋社会经济发展的“实情”: 举凡政事更
方支出和民间支付 、储藏的手段 ,金银用作货 迭、财政出入 ,乃至社会嬗递和地域差异等无
币时的形制 、购买力以及与其他货币的比价 、 不在作者的考察范围之内 。作者潜心宋史研
金银禁和金银在两宋经济生活中的地位等方 究已 20 余年 , 于两宋史事极为熟稔 , 并在长
方面面 ,诚可谓是既全面而又系统地探讨了 久的积蕴中对货币史加以研究 , 其分析鞭辟
两宋货币发展的一部鸿篇佳构 。倘若再加上 入里 ,其结论信实可靠 。譬如 ,作者开篇就先
作者后记中所说的因篇幅所限而删除的“代 行对两宋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进行了宏观
币篇”,以及隐含在作者通过大量史实的分析 的考察 ,并针对有关宋朝货币的史事展开了
而透露出的有关宋朝的货币思想方面的内 论述 ,进而将宋朝货币发展的历史置诸世界
容 ,汪著几乎涵盖了宋代货币的绝大多数问 货币发展历程之中进行中西比较 。这样的研
题 ,是我们目前所见到的 ,全面考察两宋货币 究 ,不但凸显出两宋货币在中国古代货币发
历史并加以系统研究的最为详尽的 、 篇幅最 展史中的独特地位 , 而且也显现出宋朝货币
大的一部著作 。 发展的历史在世界货币发展史中的地位 。这
第二 ,在研究方法上力求以“写实 、
写细” 样的纵横比较研究 , 显现出作者对两宋乃至
的实证研究方法来展现两宋货币的历史 , 则 中外货币史的丰厚知识积蕴 。另外 , 汪著对
是汪著的又一特点 。为此 , 作者精心爬梳了 于学术界已有成果的汲取和运用 , 也极富特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32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5 年第 4 期

点 ,这就是努力将学界的优秀成果与自己的 荒和铜禁 、江北铁钱等问题的看法 ,宋代有价


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既尊重他人的劳动 ,又融 证券 、
湖北会子和关外银会子 、纸币管理与形
入了自己的研究和分析 , 从而使得全书前后 制等问题 ,都可以看出作者的独到见解 ,也显
贯通 ,浑然一体 。 现出作者的广知和卓见 。
第四 ,在分析史实的基础上得出的诸多 要之 ,汪著在两宋货币史研究领域确实
独到见解 , 尤显现出汪著的学术价值 。今略 做出了艰巨的努力 , 全面而系统地反映出两
举以下诸端 。在对宋朝社会生活换算应用广 宋货币的历史面貌 , 并通过大量史实的分析
泛的省陌的辨误中 , 作者通过对大量史例的 而闪现出作者诸多的学术见解 , 是一部具有
分析 ,认为省钱 、省陌之“省”应训为官省 、
朝 很高学术价值的优秀著作 。而作者不计名
省之省 ,而不应训为减省之省 ,省陌是一个固 利 ,勤勤恳恳 ,埋首探研 ,累年经营 ,始成此煌
定数 ,并不是所有的短陌都可以称作省陌 。 煌厚重之著 , 与时下那些著书追求近效者相
其他如对东至交子的辨疑 、对宋代关子 、南宋 比 ,其献身学术事业的精神则尤令人钦佩 。
各界会子的起讫 、数额及其会价的研讨 ,对钱

刘国忠博士著《古代帛书》
出版

  刘国忠博士的新著《古代帛书》, 作为文 类 ,概述了学术界的研究情况 。第四章从方


物出版社“20 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 法论的角度对帛书研究作了总结了展望 。
丛书”一种 ,于 2004 年 12 月出版 。 在新世纪之初 , 对上个世纪的学术研究
本书“前言”中对 20 世纪帛书的零散发 作回顾与总结是非常有意义的 。作者以学术
现作了简要的回顾 , 第一章是关于楚帛书的 史的眼光梳理了自发现以来对这两批帛书的
发现 、
流传以及研究情况的详细介绍 ,对于研 重要研究成果 , 深入浅出 , 要言不烦 , 于学者
究的介绍则从楚帛书的机构 、 性质 、图像 、学 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的面世 , 必将对古
术思想和帛书残片等方面展开 。第二章讲述 代帛书的研究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
了马王堆帛书的发现 、
术数 、
其他 ( 古地图) 六 ( 书灰)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