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2002 年日本史学界关于隋唐史的研究 23

虎通义〉与易学》《、说宣帝朝“禄去王室 ,政由冢宰”
之局及其终结》《
、论社会舆论在王朝兴替过
程中的作用》《、隋唐嬗代之际官吏士人群体走向之分析》《 、唐代安西四镇弃置辩论分析》等专
题 。关于社会生活史研究 ,与会学者分别就《汉代疫病初探》《、关于唐代日常生活史研究现状
的思考》《、唐前后期城市商人的变化》《、土贡与盛唐宫廷饮食文化》《 、敦煌的妇女结社》《
、礼
制、宗教与民间社会》 等个案进行了富有新意的讨论 。
关注研究范式的革新 ,重视史料整理功夫与学术创新意识 ,并展开严肃有序的学术批评 ,
是与会学者们的共识 。
(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历史系  孙家洲)

2002 年日本史学界关于隋唐史的研究
〔日〕高濑奈津子  撰 ( 明治大学  日本东京)
傅江 译 ( 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  江苏南京  210093)

  2002 年日本史学界隋唐史的研究动向 ,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 一 ,年轻学者开始注重


隋唐历史的再构建 ,对以往的研究进行重新探讨 ,其研究成果突破了以往既有的框架 ,以一种
崭新的认识开辟了新的局面 ; 二 ,近年来利用出土资料 ,尤其是采用墓志等石刻资料的研究日
渐增多 ,2002 年这一趋势亦不减弱 ; 三 ,关于国家礼仪的研究在以往的基础上取得了进一步的
进展 。
使我们预感到隋唐史研究新气象的是森部丰《唐前半期河北地区非汉族人的分布和安史
军渊源的形式之一》《 ( 唐代史研究》5) 和穴泽彰子《唐五代时期对地域秩序的认识》( 同上) 这两
篇论文 。
森部丰在概述了安史之乱前河北地区羁 州的设置和沿革后 ,阐明了在安史之乱之前 ,以
幽州为中心的河北北部是非汉族人集中聚居的地区 。针对羁 州出身的非汉族人势力与作为
安史叛军主力的范阳 、平卢节度使指挥下的军队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作者从幽州界内所置的折
冲府入手 ,作出了如下推断 ,即 : 羁 州的刺史由原来的折冲府将官的身份被组合到了范阳 、

庐节度使中担任军职人员 ,最后成为安史叛军的军事力量 ,而且羁 州刺史还有可能通过羁 
州所在的折冲府来动员羁 州民组成节度使军队 。此外 , 作者还在《唐代河北地区的粟特居
民》《
( 史境》
45) 一文中 ,利用石刻资料解析唐代河北地域社会中粟特居民的具体状况 , 对他们
之间形成的网络组织进行了论述 。作者还以文献记载中安禄山利用粟特商人来强化经济基
础、扩张势力的史实 ,证明了河北地区北部确实存在着粟特商人集团 。作者的另一篇论文《繁
华的国际都市》《 1328) , 则以长安城中西域等地文化 、
( SHINIKA》 风俗习惯的流行为背景 , 论述
了伴随着世界帝国唐朝的出现 ,粟特商人之间出现的商业网络 。就唐末五代河北地区的政治 、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24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4 年第 10 期

军事局势 ,森部丰以粟特武将的动向为出发点继续尝试着全新的解析 ,我们期待着他进一步阐


明地域社会中非汉族群体的动向及其对政治 、社会的积极作用 ,通过民族问题的剖析得出关于
唐代政治 、社会的新见解 。
穴泽彰子的论文通过对地方上“中间阶层”在地域社会秩序中所起作用的变化 ,解读了唐
后半期以降地域社会的重组过程 。作者首先从唐五代对“中间阶层” 称呼的变化入手 ,认为 ,唐
代前半期 “乡望”
, 的称呼还随处可见 ,而唐后半期以降 “乡望”
, 一词已专用于表示老人群体 ,地
方上被称作“乡望” 的所谓“中间阶层”逐渐消失 ,这种现象反映了唐后期以降具有平等理念的
地域社会中的人与人的关系 。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乡望”一词 ,其实质变得更接近于汉代的父
老 ,在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一点上极具象征意义 ,这表明随着地域社会中人与人结合关系
的变化 ,地方上以“乡望”为轴心的社会秩序朝着“父老” 式的社会秩序转变 。作者还认为 ,唐后
期 ,父老 、 官吏 、
将吏 、 僧侣成为联系国家与地域社会之间的纽带 ,在公共事业中国家的参与也
逐渐减少 ,以寺院组织为中介的地域社会重组越来越引人注目了 。
以下我们对其他成果进行分类介绍 。
礼仪 。2002 年 《岩波讲座
,  天皇与王权的思考 1》( 岩波书店 ,以下这一系列书简称《天皇
与王权》开始刊行 ,其中与隋唐时期有关的 ,收录有金子修一《古代中国的王权》
) 一文 。该文概
述了从汉到唐各时期的天子即位礼仪 ,进而论述其特征 ,并对中国皇权的特征进行了考察 。在
唐代 ,为了向群臣昭示皇太子的合法性 ,先帝驾崩后的宣读遗诏成为即位的第一步 ,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 。到了唐后半期 ,这一仪式变成了两个阶段 ,即先在大明宫宣读遗诏 ,然后再将梓
宫 ( 先帝的灵柩) 移到太极殿 ,在灵柩前受册即位 。新城理惠《绢与皇后》《
( 天皇与王权 3 》
“生
产与流通”) ,考察了从西汉到唐代先蚕礼仪的变迁 。作者认为 ,与藉田礼仪一样 ,随着国家礼
仪作为制度的确立 ,先蚕礼仪的比重增加 ,在唐代确立为国家祭祀体系的组成部分 。同时作者
还对上元二年武则天在洛阳举行先蚕礼仪的背景进行考察 ,指出武则天通过先蚕礼仪 ,获得了
在皇帝的权威下确立自己独立权威的可能性 ,这一点颇耐人寻味 。作者的另一篇论文《唐宋时
期的皇后与皇太后》( 野口铁三郎先生古稀纪念论集刊行委员会编《中华世界的历史性展开》,
以下简称《中华世界》 ) 指出 : 从汉代经南朝到唐代 ,基本上维持着皇帝嫡母的优越地位和“一帝
一后”的原则 ,唐睿宗册封两位皇后只是当时政治形势下的一个特例 。但到了北宋时期 ,由于
官僚之间的矛盾对立 ,这一原则发生了变化 。关于唐代皇后 ,气贺泽保规也撰有《关于唐代皇
后地位的考察》《 ( 明大亚洲史论集》
8) 一文 。西冈市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的亲耕藉田》《
( 国学
院杂志》10324 ,根据《大唐开元礼》
) 列举了南北朝隋唐时期的藉田仪礼事例 。而作者的另一篇
论文《馈食仪礼的差异》国学院大学《纪要》
( 40) 指出 《大唐开元礼》
, 的吉礼中所载皇帝“时享于
太庙” 的礼仪 ,与“时享于有司摄事” 等其他“时享仪礼” 存在着差异 。金子修一 、江川式部 、稻田
奈津子 、 金子由纪《大唐元陵仪注试译 ( 一) 》( 山梨大学教育人间科学学部《纪要》322) ,是对《大
唐元陵仪注》 的题解和对《通典》卷 52 、
80 所载史料的注释 。
政治 、 制度 、
法制 。山下将司《唐初〈贞观氏族志〉的编纂与“八柱国家”的诞生》《 ( 史学杂
11122) ,对在唐朝建立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关陇集团 , 尤其是成为政权核心的“八柱国
志》
家”进行了分析 。指出 “八柱国家”
, 的基本史料《周书》 卷 16 史臣曰条中所述的八柱国 、十二大
将军的成员和序列与其他史料不合 ,而且“八柱国家”
的说法只见于唐贞观以后的文献和墓志 。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2002 年日本史学界关于隋唐史的研究 25

从这一现象中 ,可以断定“八柱国家”
的产生完全是出于树立唐王朝权威的需要 。如此 ,以往我
们对北朝隋唐政治史和府兵制的理解就有必要进行重新认识了 。最近像这样涉及唐初史料编
纂事业的研究较多 ,我们期待着这样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深入下去 。孙猛《唐高宗与长孙无忌》
(早稻田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纪要》4722 ) , 探讨了永徽 、
显庆年间唐高宗与长孙无忌的关
系 ,认为以往对高宗的评价应有所修正 。森部丰《唐泽潞昭义军节度使考》《 ( 中华世界》) ,分析
了该镇节度使的选任 、 兵乱以及唐中央政府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是考察昭义军的特点及其在这
一背景下讨论唐中央政府与河北藩镇之间势力消长的好论文 。渡边孝《 〈牛羊日历〉作者考》

( 中华世界》) ,考证了《牛羊日历》
的作者 ,并论述了这一著作成立的背景 ,即宪宗到文宗时期
的政治状况 。
在制度史方面 ,平田阳一郎《关于唐代兵制 = 府兵制概念的形成》《
( 史观》147) 指出 , 必须
对唐代兵制 = 府兵制这一概念进行重新认识 。唐代兵制 = 府兵制的概念首次出现在唐后半期
李繁撰著的《邺侯家传》 中 ,宋代以后这一概念得以确立 ,后代府兵制研究中兵民一致还是兵民
分离的议论均源于宋代对府兵制的错误认识 。今后应该继续探索两者的结合点 ,对兵士的实
态和制度的运用作具体的探讨 ,对以往的研究视角也必须进行重新认识 。但作者在论文中仅
提及“府兵制” 一词的概念 ,而没有显示其对“唐代兵制”的认识 ,希望今后能对唐代兵制展开进
一步的研究 。松本保宣《唐文宗对听政制度的改革》《古代文化》5427) ,考察了唐代皇帝听政
(
制度的构造 、
文宗反复进行制度改革的意图及其遭受挫折的过程 。作者认为 ,文宗在开成年间
实施听政制度的改革 ,目的在于“将紫宸殿延英殿化”,这意味着国家统治由“君臣共治” 转化为
“臣僚的分断统治”
的最终实现 。在官制方面 , 石晓军《隋唐时期的四方馆》《( 东方学》103) , 考
察了隋唐时期四方馆的设置过程 、 变迁以及特征和实态 。作者认为 ,隋设在东都的四方馆是外
务管理机构之一 ,名义上虽然隶属于东都鸿胪寺 ,但实际上却代替了东都鸿胪寺处理各项外交
事务 ; 而唐代的四方馆则隶属于中书省 ,作为通事舍人的事务官署 ,成为掌管国内外表章等公
文书的官署 。
与法制史相关的有宋家钰 ( 徐建新译 )《明抄本北宋天圣〈田今〉和附于其后的唐开元〈田
令〉 的再校录》《( 骏台史学》 115) 。宁波天一阁博物馆所藏与唐令相关的史料中 ,关于《田令》 部
分 ,往年发表有兼田信一郎 《 ( 上智史学》44 ,1999) 、
池田温 ( 创价大学《人文论集》12 ,2001) 、

建国 《( 历史研究》2000 年第 2 期) 等人的研究成果 ,其中虽有著录 、 介绍《田令》的部分 ,但其校
注中存疑之处尚多 。宋家钰与译者徐建新一起到天一阁进行调查 , 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天圣
令》和《开元令》明抄本的现状作了介绍 ,对两种《田令》进行了重新校订和著录 。另外 ,对唐律
中所见家长的责任 ,有高明士《从唐律〈家人共犯止坐尊长〉看家长的责任》《 ( 明治大学国际交
流基金事业招请外国人研究者讲演录》 6) 一文 。
社会 、
经济 。妹尾达彦《恋爱的男子》( 中央大学《亚洲史研究》
26) ,考察了产生才子佳人小
说的新价值观形成的过程 。因为小说是虚构的 ,因此在历史研究中 ,不仅对唐代的女性 ,而且
对科举考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位置 ,都应作出明确的论断 ,我们期待着作者的续篇 。关于家庭教
育 ,有菊地田真步《唐代的家庭教育》《
( 海南史学》40) 一文 , 但整体分析稍显不足 , 史料的解释
也存在一些问题 。余欣《唐宋敦煌妇女结社研究》( 东京都立大学《人文学报》 325) ,分析了敦煌
的“女人社”
文书 ,并对敦煌的“桥梁节”
作了推测 。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26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4 年第 10 期

在都市问题上 ,西冈弘晃《唐宋时期扬州的盛衰与水利问题》( 中村学园大学短期大学部


《研究纪要》 34) ,论述了唐宋时期扬州的变迁与水利的关系问题 。
在经济方面 ,山根直生《唐末五代徽州地域社会的发展与政治再编》《 ( 东方学》103) , 从唐
末五代歙州刺史陶雅与婺源县地方势力汪武的对抗关系 ,考察了军事的广域权力 ( 对整个州的
军事控制权) 与自卫团势力之间的关系 。 地正宪《唐末五代马草的调运》( 山口大学《文学会
志》52) ,论述了唐后半期 、 五代时期随着骑兵军团日益重要 , 及马草调运方式所发生的变迁 。
陈明光 ( 船越泰次译)《20 世纪唐代两税法研究评述》《 ( 唐代史研究》5 ) , 从四个方面对二十世
纪唐代两税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和评价 。
石刻 。以上介绍的各项成果中不乏利用墓志铭等石刻资料展开论述之例 ,最近 ,文献史料
与石刻资料相互结合的论述 ,或以解释石刻资料为主的研究较多 。山下将司《关于唐开元二十
六年“北周尉迟迥庙碑”》( 早稻田大学教育学部《学术研究 —
——地理学 、
历史学 、
社会科学》
50) ,
以记载尉迟迥事迹的“尉迟迥庙碑” 为题材 ,考证了《全唐文》所录碑文的出处及开元二十六年
立碑的背景 。速水大《关于阿斯塔那 100 号墓墓主 德达》《
( 明大亚洲史论集》7) ,在分析 德
达墓志内容的同时 ,据 氏墓志 、
墓表中所见官职和埋葬地 ,将吐鲁番 氏定位为地域社会中
的中级豪族 。
要对墓志进行调查和解读 ,目录是必不可少的 。财团法人东洋文库编集《东洋文库所藏中
国石刻拓本目录》 就是东洋文库所藏约 3000 件拓本的目录汇集 ,卷末还附有索引 ,使用起来十
分方便 。大学院气贺泽保规研究班编集的《 〈西安碑林全集〉 所收唐代墓志目录》《 ( 明大亚洲史
论集》 7) ,是高峡主编《西安碑林全集》( 全 200 卷 , 中国 : 广东经济出版社 、 深圳海天出版社 ,
1999 年) 中所收唐代墓志的目录 。将之与气贺泽保规早年编集的《唐代墓志所在综合目录》
(明治大学东洋史资料丛刊 , 汲古书院 ,1997 年 ) 相对照 , 可以比较容易地确认墓志的收藏状
况 。王素《近年来魏晋至隋唐墓志资料的整理与研究》《 ( 唐代史研究》 5) ,整理了近年来魏晋到
隋唐间墓志的研究 。 波护《魏征撰写的李密墓志铭》《 ( 东方学》103) 也对墓志研究作了简明
的概述 ,同时以李密墓志为题材 ,指出应对出土石刻墓志与文集中所收的文章予以同等重视 ,
并有必要对两者的差异从背景上进行慎重的考察 。
民族与国际关系 。在民族方面 ,森安孝夫《从回鹘看安史之乱》《
( 内陆亚洲语言研究》17) ,
站在“中央欧亚大陆史” 的角度论述了安史之乱的相关问题 ,对安史势力和回鹘作出了“过早的
征服王朝” 这一评价 ,这是很有意义的新视角 ,希望如作者所说 ,再从中国史的角度对安史势力
和唐朝的地位作出论述 。 《SHINIKA》
第 13 卷第 10 号以东西文化交流为主题编辑了特刊 。其
中 ,吉田丰 、
影山悦子合著的《粟特人》 利用最新的考古资料 ,对北朝隋唐时期的粟特人作了简
洁明晰的介绍 ; 大泽孝的《突厥》 从碑文和遗迹入手 ,考察突厥人的生活和习俗 。桑山正进《玄
奘》 则认为 ,玄奘印度之行的成功当首先归功于当时出现的使中亚安定的政治势力 。
川本芳昭《汉唐间“新”中华意识的形成》( 九州大学《东洋史论集》30) ,考察了古代日本 、朝
鲜和中国的中华意识问题 ,指出在中华意识的形成过程中 ,五胡 、 北朝 、隋唐和古代日本具有一
个共通的层面 。作者这一观点值得我们注意 。高明士《宾贡科的成立与发展》《 ( 唐代史研究》
5) ,论述了适用于外国留学生的科举“宾贡科” 的成立和发展过程 。这篇论文由高濑奈津子译
成日文后发表在东洋大学亚洲非洲文化研究所《研究年报》36 号上 。王勇《装成狂人的留学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2002 年日本史学界关于隋唐史的研究 27

僧》《
( 亚洲游学》38) ,分析了日本三论宗第二代传人智藏的经历 , 指出智藏在唐留学时期佯装
成狂人的背景是白村江战役后紧张的东亚国际形势 。作者的另一篇文章《娶唐女为妻的留学
生》《
( 亚洲游学》43) 以唐诗为线索 ,考察了阿倍仲麻吕的国际婚姻问题 。这是一篇视角独特的
论文 ,但作者关于阿倍仲麻吕迎娶的是自称唐朝国姓李氏女子的推测显得有些不合情理 。
宗教 。小南一郎在《 〈十王经〉的形成与隋唐的民众信仰》《
( 东方学报》京都第 74 册 ) 一文
中 ,以形成于安史之乱以后的《十王经》 为对象 ,分析了这部经典的形成过程及其祭奠仪式和书
写等方面的情况 ,指出其成立的背景是南北朝隋唐时期佛教信仰的变化 。田中文雄《追善与预
修》《( 亚洲游学》 38) 对道教的《十王经》
和追善 、 预修的仪礼进行了考察 。金文京《东亚的太子
受难故事和王权神话》( 京都大学《人文学报》 86) 认为 ,敦煌变文《前汉刘家太子传》
是归义军节
度使 — ——敦煌张氏为巩固权威之作 ,其背景是弥勒信仰 。王勇《唐诗中的鉴真和尚》《 ( 亚洲游
学》 37) 以鉴真的送别诗为题材 ,描述了自决定第六次东渡到正式出航的约一个月中鉴真与皇
甫曾的交流情况 ,描述了当时僧侣与文人之间的交流 。同样以鉴真为题材 ,王勇还出版了《让
我拭去您眼中的泪》《 ( 图说中国文化百华 3》, 农山渔村文化协会 ) , 认为鉴真东渡的目的与慧
思转生信仰有关 。关于“圣德太子的慧思后身说”的形成与鉴真教团 , 藤井由纪子《末世的誓
愿》《
( 亚洲游学》 44) 一文值得一读 。薄井俊二《徐灵府撰〈天台山记〉的研究 ( 一 ) 、( 二 ) 》( 琦玉
大学教育学部《纪要 — —
—人文 、 5121 、
社会科学》 2) ,对《天台山记》进行了基础性研究 ,并对其正
文进行了校勘和译注 。此外 ,高濑奈津子《唐代悲田养病坊的变迁及其出现的背景》《 ( 佛教史
学研究》 4521) ,对唐代的悲田养病坊进行了探讨 。
文学 。张娜丽《西域发现的佚文资料》( 昭和女大学近代文化研究所《学苑》742) , 从《大谷
文书集成》( ) 所录的断片资料中复原并考证了《太公家教》《 、驾幸温泉赋》《、千字文》《 、自论
书》《
、兔园策府》 等童蒙教训书 、 辞赋文学书 ,论述了当时吐鲁番地区初学者的学习情况 。森濑
寿三《杜诗中的绘画和画师》( 关西大学文学部中国语中国文学科编《作为文化事象的中国》,关
西大学出版部) ,论述了杜甫的诗篇与绘画 、 画师之间的关系 。斋藤茂《孟郊与皎然》《
( 集刊东
洋学》87) ,通过孟郊与诗僧皎然的交流 、 诗会的文学活动对孟郊的影响以及诗会中诗人们的交
流情况等方面对孟郊的前半生进行了探讨 。大山岩根《李商隐诗中由〈政治诗〉到〈咏史诗〉的
变化》《( 集刊东洋学》 88) 指出晚唐诗人李商隐的政治诗与咏史诗的不同处 ,通过其自身的体验
和作品 、挽歌诗的变化考察了李商隐人生观和政治观的变化 ,同时还论述了李商隐诗的转变与
其周边政治动向的关系 。山寺三知《唐代柘枝舞考》( 国学院大学《纪要》 40) 以当时的诗文为题
材论述中晚唐柘枝舞的概况和变迁 。以唐宋时期王昭君诗为题材的研究有松本肇《王昭君的
形象》( 筑波大学文艺语言学部《文艺语言研究 —
——文艺》
42) ,认为在宋诗的趋于悲剧化的过程
中 ,中唐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考古 、
美术 。在考古领域 ,傅江《唐昭陵新城长公主墓仕女图壁画的考察》《 542
( 古代文化》
5) ,以新城长公主墓的仕女图壁画为题 ,从壁画的配置和图像两方面进行考察 , 通过对仕女的
服饰和发型等方面的分析 ,明确其为宫廷女官的身份 ,而且由于她们是侍奉皇后的六尚宫官中
的女官 ,从而进一步推断新城长公主是参照皇后的礼仪埋葬的 。
在美术领域 ,荻原哉《玄奘发愿“十俱胝像” 考》《
( 佛教艺术》
261) ,将唐代长安流行的有“善
业泥”
之称的砖佛进行分类 ,并考察其制作时期和制作中玄奘所起的作用 。山岸公基《盛唐的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28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4 年第 10 期

千手观音雕像与葛井寺千手观音像》《 ( 佛教艺术》262) , 以唐代中国的千手观音造像和大阪葛


井寺的千手观音像为题材 , 考察了盛唐时期雕像的特色 。朴亨国《如意轮观音像的成立和展
开》《
( 佛教艺术》 262) ,论述了印度 、
东南亚 、 中国的如意轮观音图像成立和发展的过程 。
最后谈谈 2002 年出版的单行本书籍 ,由于篇幅的关系 ,在此仅作简单的介绍 。西 定生
著作集《西 定生东亚史论集》 全五卷出版 ,除第二卷外 ,其他各卷都与隋唐史有关 。将多年的
研究成果汇集成书的还有 : 崛敏一《唐末五代变革期的政治和经济》( 汲古书院) 、 池田温《东亚
文化交流史》( 吉川弘文馆) 、 藤善真澄《道宣传的研究》《 ( 东洋史研究丛刊之六十》,京都大学学
术出版会) 、
笕文生《唐宋文学论考》( 创文社) 、 森博行《诗人与泪》( 现代图书) 。高田时雄编《草
创期的敦煌学》( 知泉书馆) 是 2001 年在京都召开的日中共同研讨会的成果 。除此以外 , 与敦
煌有关的还有 : 关尾史郎 、 玄幸子合著的《敦煌之路》《 ( 手册新泻大学》 4 ,新泻日报事业社) 和台
信 尔《大谷光瑞与西域美术》《 ( 日本的美术 434》,至文堂) 。
在本文的开头已经说过 ,最近出现了一种超越以往研究中的既有框架 、 开拓新的隋唐史观
的尝试 。但与此相对 ,也有一些研究仅仅局限于相关资料的列举和评述 、 而对其背后的历史状
况不加分析 、
暴露出研究者自身历史观欠缺的论文 。关于这一问题 ,几乎每年都有人指出 ,造
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现在文献资料数据化进程的加快 、 数据被我们越来越广泛运用
的结果 。我想在叙述研究史的论点和史料批评的基础上 ,我们应如去年丸桥充拓所指出的那
样 “至少应开阔自己的视野
, ,以与相关学科保持共有的水准为己任”,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注意 ,
并以此自勉 。
译自〔日〕
《史学杂志》
第 112 编第 5 号 ( 2003 年 5 月 20 日发行)
《2002 年的历史学界 —
——回顾与展望》

评张显清 、
林金树主编《明代政治史》
郭培贵

(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  河南新乡  453002)

  张显清 、
林金树主编《明代政治史》
一书 , 统、
深入地论述了明代二百七十余年政治史
2003 年 12 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 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 并通过揭示明代政治
这是明史学界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 对经济 、
文化乃至社会各个方面的巨大影响
全书以近百万字的篇幅 , 共分阶级结构 及其互动关系 , 进一步探讨了明代乃至中国
和阶级关系 、皇帝制度与两京 、 内阁 、
行政体 古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其规模之宏大 、
制与军事管理制度 、官僚管理制度 、 法律与运 体系之完整 ,视角之多样 ,在明代政治史研究
作、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斗争与改革 、 民族政 领域是不多见的 。全书给人的启迪和益处良
策、
外交关系 、
政治思想等十个篇章 ,全面 、
系 多 ,令人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