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2007 年第 2 期 ( 第 22 卷) 清华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No . 2 2007 ( Vol.

22)

元代递帕礼俗考述
丁  超

  摘  要 : 欧阳玄《渔家傲南词》
中“褫帕”当为“递帕”之误 。“递帕”礼俗是元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元
代帕有多种实际的和象征性的用途 ,在礼俗中则用于新年贺礼 、
寿礼以及用于表达爱慕之情 。元代递帕礼俗形
成的原因 ,除继承汉地固有礼俗之外 ,还可能与蒙古草原游牧生活旧俗有关 。
关键词 : 元代 ;  递帕 ;  礼俗

元代朝野行递帕之礼俗 ,文献多有记载 ,然后 抱”,何必非要在皇宫禁地为区区一帕争夺呢 ? 再


世学者时有忽略 ,以致不可解 。如元人欧阳玄《渔 者 ,元日朝觐皇帝 ,理应官服谨严 ,仪态端庄 ,又怎
家傲南词》中即载此俗 《渔家傲南词》
, 是研究元大 么会在身上系帕呢 ? 对此疑团 ,瞿文径称“褫帕未
都社会生活史的重要史料 ,近世学者瞿兑之《元代 详”,邓文阐释虽详于瞿文 , 但仍对“褫帕”表示不
燕京习俗》①和当代民俗学者邓云乡《元人词中之 解 ,而只能揣测“褫帕”当为“褫魄”之误 。“褫魄”
—欧阳玄〈渔家傲南词〉解说》②两文
北京风俗 —— 一词典出东汉张衡《东京赋》, 原文为“岗然若酲 ,
曾对其中蕴含的元大都岁时风俗进行了诠释 , 然 朝疲夕倦 ,夺气褫魄之为者也”。然而 “褫魄”
, 是
均未能发掘出其中的“递帕”之礼 。笔者不揣谫
夺去魂魄的意思 , 失魂落魄与全词喜庆祥和的意
陋 ,略作考述 。
境更不契合 。因而 , 即便是邓文本身对这种推测
欧阳玄《渔家傲南词》按月份共分为十二组 ,
也不确信 ,进而认为“褫帕”
可能是笔误或刻错 ,只
其中“递帕” 礼俗见于正月一组 ,全词为“正月都城
得存疑 。
寒料峭 , 除非上苑春光到 , 元日班行相见了 , 朝回
笔者认为《渔家傲南词》
中“褫帕”
当为“ 帕”
早 ,阙前褫帕 ( 着重号为笔者标注 , 下同 ) 欢相抱 。
( 今简化为“递帕”
) 之误 ,具体涵义则为“以手帕作
汉女姝娥金搭脑 ,国人姬侍金貂帽 ,绣毂雕鞍来往
为礼物递送”。理由如下 “
: 递”、
“帕”两字搭配构
闹 。闲驰骤 ,拜年直过烧灯后 。 ”词中所载元代新
年习俗 , 上述瞿 、邓两文大都做了合理解释 , 唯独 成动宾词组常见于元代文献 。元代方志《析津志
阙前“褫帕” 尚不可解 。按照字面理解 “褫”
, 为“夺 辑佚》
载每年冬月“宰相于至日 ,亲率百辟恭贺 ,上
去、解下” 之意 “帕”
, 为用于包头 ,覆盖或擦拭的纺 随贡方物”。③又如 , 元人舒 《折
位根前 手帕 、
织品 ,则“褫帕” 应为“夺帕”“
、解帕”之意 。但置于 桂令寿张德中 ,时三月三日》
词中所载“帕递香罗 ,
该词语境中考虑 ,这两种意思均有枘凿方圆之感 。 寿祝张郎”。④再如 ,元人蒋正子《山房随笔》载“西
百官在元日班行散后既然是一团和气地“欢相 山张倅芸窗有绣养娘者 , 命苍头递一罗帕与馆人

① 瞿兑之 《元代燕京习俗》
: 《
,  庐所闻录》,沈阳 :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7 年 ,第 2 —4 页 。
② 邓云乡 《元人词中之北京风俗
: ———欧阳玄〈渔家傲南词〉解说》《水流云在丛稿》
, , 北京 : 中华书局 ,2001 年 , 第 20 —
65 页 。
③ 熊梦祥 《析津志辑佚
: ・岁纪》,北京图书馆善本组辑 ,北京 : 北京古籍出版社 ,1983 年 。
④ 舒 《贞素斋集》
: 卷八《诗余》《四库全书》
, 本。
作者简介 : 丁超 ,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 北京 100871) 。

・123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清华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刘启之”。① 此外 《通制条格》
, 载皇庆二年正月 用唐帽 、
窄衫”。此处即以帕勒首 , 包扎发髻 。曾
“拜年时分 ,徽政院里佥院忽都小名的人 , 皇帝根 有人梦见“适有神人 ,黄衣红帕首”, ⑤梦境自然是
底拜了之后 ,大殿里穿着公服 ,月鲁帖木尔知院根 对现实世界的反映 , 可见帕首之服饰习俗在元代
底跪着与手帕来”。中书省御史台官员认为忽都 应为常制 ; 其三 ,用于覆盖物品 ,多见于祭祀 ,以示
身着公服跪着给月鲁帖木尔手帕是不妥的 , 所以 庄严尊崇之意 , 并在颜色上有所区分 。帕的此项
礼部商议后决定“今后百官凡遇正旦朝贺 ,候行大 用途 《元史》
, 的《舆服志》和《祭祀志》中均有详细
礼毕 ,脱去公服 , 方许与人相贺”。② 此事发生的 记载 ,兹不赘述 。由上述三端足见帕在元代朝野
时空背景与《渔家傲南词》中的“阙前褫帕”相同 , 社会生活中还是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 在人际
均为参拜皇帝后臣僚之间赠送手帕之事 。于情理 交往中形成“递帕”
礼俗也就不足为奇 。
度之 “褫帕”
, 显然是“ 帕”一词之误 。 据撰写于 13 世纪中叶的《柏朗嘉宾蒙古行
“ 帕” 之“ ”与“褫”字形非常接近 , 如若校 记》
载 : 早期生活于草原上的蒙古人“在进食时 ,肉
刻不精 ,手民极易将“ 帕” 误刻为“褫帕”。 《圭斋 汁常常弄脏双手 ,于是便擦在自己的套鞋上 、
草上
文集》 的《四部丛刊》 本是该文集较通行的版本 ,该
或其他某些地方 。他们一般都要仔细收藏一小块
本以明成化刊本为底本影印 , 但该底本文字错讹
”⑥这里
破布 ,当他们吃完肉之后便用之来擦手 。
之处颇多 , 例如 :“京城杂咏”误刻为“京城杂用”
提到的破布 , 在功能上等同于汉地的手帕 。蒙古
( 卷三) “
; 四明公桷”( 即元代著名文人袁桷 ) 误刻
贵族入主中原之后 , 以肉食为主的饮食习俗不会
为“四明公桶”( 卷三 ) ; 朝代“殷周”误刻为“般周”
遽然改变 ,而汉地的纺织品手帕恰可以取代原先
( 卷一二) ,诸如此类的笔误还有很多 。如此看来 ,
并不雅观的破布 。手帕既然成了生活日用品 , 制
该本《圭斋文集》 并非校刻俱佳的善本 。以其刊刻
作精致的手帕就不失为既实用又美观的馈赠佳
之草率 ,很有可能将“ 帕”误刻为“褫帕”。
品 。在元代社会政治结构中 ,蒙古人居于上层 ,蒙
“ 帕” 之误为“褫帕”由来已久 , 之所以未被
古贵族既有递帕礼俗 “上有所好
, , 下必甚之”, 汉
学界指正 ,原因之一可能在于学界对作为元代礼
族官僚乃至普通百姓仿效此俗也在情理之中 。
俗中“递帕”之礼的忽视 。③ 不惟学界如此 , 明初
所修《元史》 中亦无有关元日班行后行“递帕” 礼俗 然而 ,在元代社会的人际交往形成递帕礼俗

的记载 。④ 纵然如此 《元史》


, 中关于帕的记载仍 的原因不仅在于帕具有上述实际功用 , 还在于其
有不少 。考《元史》中所载帕之实际功用 , 无外乎 象征意义 。元人孔齐《至正直记》
载“: 尝见北方官

如下三者 : 其一 ,手帕 。 《元史》


卷一一四《后妃一》 长称朋友亲戚寿日 , 或远不能亲往 , 则先寄使者 ,
载 ,成宗时“京师创建万宁寺 ,中塑秘密佛像 ,其形 或托亲友转寄 , 必拜而授手帕一方或 丝一端 。
丑怪 ,后 ( 案即卜鲁罕皇后) 以手帕蒙覆其面 ,寻传 使及亲友亦拜而受之 , 到其所 , 则代某人拜献寿
旨毁之”。而《元史》卷二三《武宗二》又有逃婢盗 者 。此礼亦好 , 南方反不及 。本朝凡遇生辰及岁
窃主人手缝锦帕的记载 。可见 ,上至皇后之尊 ,下 旦、
冬至 ,朝咸以手帕奉贺 ,更相交易 ,云 ‘
: 一丝当
至奴婢之微 ,均有手帕 ; 其二 ,用于包头 ,作用类似 一岁 ,祝其长年也 。
’蒙古之地则以皮条相贺 ,然大
于帽 。
《元史》 卷四三《顺帝纪》载 , 顺帝所造龙船 ”⑦手
者遇小者则不回易 , 回易之礼出于平交也 。
上曾配备“宫女一十一人 , 练槌髻 , 勒帕 , 常服 , 或 帕是丝线众多的纺织品 , 故而可以像 丝一样象

① 蒋正子 《山房随笔》
: 《四库全书》
, 本。
② 方龄贵校注 《通制条格》
: 卷八《仪制》“公服私贺”
, 条 ,北京 : 中华书局 ,2001 年 。
③ 笔者管见所及 ,仅有陈高华 、
史卫民合著《中国风俗通史 ・元代卷》( 上海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 年) 中有所论述 。
④ 王明荪撰《元史中所载之蒙古旧俗》( 台北 : 蒙藏委员会 ,1989 年) 一书对《元史》所载蒙古旧俗多有阐释 ,对元日朝贺之
“递帕”
礼俗亦无所涉及 。
⑤ 《元史》 卷一九七《孝友一》。
⑥ 《柏朗嘉宾蒙古行纪》,贝凯 、韩百诗译注 ,耿升译 ,北京 : 中华书局 ,1985 年 。
⑦ 孔齐 《至正直记》
: 卷四《维扬宪吏》,北京 : 中华书局 ,1991 年 ,丛书集成初编本 。

・124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丁  超 : 元代递帕礼俗考述

征益寿延年 ,其象征意义类似于今日祝贺寿辰食 为寿辰和朝贺之礼的功用之外 , 还表明递帕礼俗


用面条 ,均取其形状之绵长 ,象征寿命之久远 。 存在南北地域差异 。就全国而言 , 南方地区在祝
在元代社会风俗中 ,帕具有丰富的文化意味 。 贺寿辰时并不盛行递帕礼俗 。北方地区虽然有递
由上引《析津志辑佚 ・岁纪》《、通制条格》等文献 帕礼俗 ,但因地域差异又有变通之处 。在蒙古游
可知 ,元旦朝贺大礼之后官员在宫阙之前赠送手 牧之地“以皮条相贺” 则应为递帕之礼的另一种实
帕是为政府制度所容纳 、 规范的上层礼俗 。而民 践 ,其在物质形式和礼仪上都与北方汉地有所不
间也有新年赠帕相贺之俗 ,元人顾阿瑛的《次韵癸 同 ,这又与蒙古游牧之地以出产皮革等畜牧产品
卯除夕》 就有记载“夜列粉盘循旧俗 , 晓看罗帕贺 见长 ,而帕等汉地纺织品相对稀有有关 。

新年”。 如此看来 ,递送罗帕还是民间庆贺新年 考元代朝野流行递帕礼俗之原因 , 则当与继
不可或缺的内容 , 以致成为可资观瞻的景观 。当 承蒙古草原游牧生活的旧俗有关 。 《元史》 卷六七
然 ,元代的“递帕”之礼并不局限于新年 ,帕又可充 载“
: 元之有国 , 肇兴朔漠 , 朝会燕飨之礼 , 多从本
当重要的贺寿礼物 。元人李士瞻《再与普大夫书》 俗。”元日班行是朝会的重要环节 , 继承若干蒙古
中提到普大夫寿辰之时既有来自皇帝的“寿帕之 旧俗当无疑义 。从《渔家傲南词》来看 , 元日朝贺
赐 ,足见悬情”,自己也为普大夫“专上寿帕一角 , 之礼俗中 , 确系蒙古旧俗的有如下两处 : 其一 , 相
为后天之祀 ,亦献芹之念也”。②《朴通事谚解》载 抱之礼 。南宋人彭大雅《黑鞑事略》载蒙古族“其
有一张千户过生日 ,某人于“那一日递了手帕”。③ 礼交抱以为揖”。⑤ 徐霆在注释称“其交抱即是厮
前述舒 《折桂令》词中“帕递香罗 , 寿祝张郎”也 搂。”可见 , 相抱之礼虽然在功能上类似于汉地的
是以罗帕为寿礼的一例 。此外 , 帕还可以充当传 作揖 ,但表现形式则是蒙古旧俗 。其二 , 金饰帽
递男女爱慕之情的信物 ,元人郭钰撰《春日过山家 顶 。蒙汉宫廷侍女的“金搭脑” 的“金貂帽”则继承
题罗帕》 一诗中载“冰丝缕缕系恩深 , 青鸟飞来每 了蒙古人以金装饰的帽子的旧俗 ,明人叶子奇《草
断魂 。留得蔷薇香易减 , 只从灯下认啼痕”。④ 元 木子》 载“
: 帽子系腰 , 元服也”, 而且“北人华靡之
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 中龙宫之女和张生也以鲛 服 ,帽则金其顶 。”⑥上述元日班行中的礼仪和服
绡帕儿留为信物 。前引蒋正子《山房随笔》 所载绣 饰两项均继承了蒙古旧俗 ,这也印证了“朝会燕飨
养娘“命苍头递一罗帕与馆人刘启之”也是例证 。 之礼 ,多从本俗”的说法 。考虑到前代并不盛行递
以罗帕传递男女爱慕之情 ,在元代以前就有此俗 。 帕之礼 ,我们更有理由相信递帕之礼当源自蒙古
人所习知的宋人陆游《钗头凤》 中就有“春如旧 ,人 旧俗 。既然递帕之俗是蒙古旧俗 , 则《至正直记》
空瘦 ,泪痕红  鲛绡透”之句 , 此处的“鲛绡”就是 所载之“皮条”或应为“帕”
之原型 。由汉地手工产
手帕的代称 。所以 , 以帕传递爱慕之情的习俗当 品帕取代蒙古牧地原产的皮条 , 无疑是蒙古汉化
是对前代旧俗的继承 。但以罗帕充当寿礼和新年 在细节上的体现 。
贺礼 ,似惟以元代多见 ,此俗当为元代社会生活史
中的特色 。 ( 责任编辑 : 匡  云)
上揭《至正直记》中的记载除综合叙述手帕作

① 顾阿瑛 《玉山璞稿》
: 《四库全书》
, 本。
② 李士瞻 《经济文集》
: 卷一《书》《四库全书》
, 本。
③ 佚名 《朴通事谚解》
: 卷上 ,汪维辉编《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 本 ,北京 : 中华书局 ,2005 年 。
④ 郭钰 《静思集》
: 卷一 ○《四库全书》
, 本。
⑤ 彭大雅 《黑鞑事略笺证》
: ,王国维笺证 ,北京 : 文殿阁书庄 ,1936 年 。
⑥ 叶子奇 《草木子》
: 卷之三下《杂制篇》,北京 : 中华书局 ,1997 年 ,第 61 页 。

・125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