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五代三司使考述

李  军

内容提要  三司使是唐末 、
五代 、
宋朝地位显著的财政官员 , 它正式形成于后唐 ; 它
是统治者基于五代经济 、
政治形势进行探索后设立的 ; 它的任职者权高位重 、
职掌全面 ;
它的任免有一定程序 ; 它也有局限性 ; 它对宋及高丽王朝多有影响 。
关键词  五代  三司  三司使

〔中图分类号〕K24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47 - 662X(2003) 05 - 0126 - 07

所谓三司 ,是度支 、
盐铁转运 、
户部三个财政部门的合称 , 这三个部门早在唐代中分别置使 。
但三司使却肇始于唐末 ,五代时发展壮大 ,北宋完善 ,并与中书 、
枢密院并重 ,所谓“政事送中书 ,机
密送枢密 ,财货送三司”。① 而“天下财赋 ,内廷诸司 ,中外莞库 ,悉隶三司”。② 说明三司使控制着国
家的经济命脉 ,进而影响着各种政令法规 、
军事决策的制定与执行 。故对这一使职的研究 ,不惟有
助于进一步认清五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 对丰富中国古代官制的研究也多有裨益 , 同时也可以
看出宋代财政制度变革之滥觞 。对于这一重要的职官 , 直到目前尚未见到全面系统的研究问世 ,
笔者不揣浅陋 ,试对三司使设置之缘起 , 在五代时期的发展及其职能等 , 作一简要地考述 , 以求教
于方家 。

关于唐代三司体制 ,已有不少学者进行过研究 , 其中不乏精辟的见解 。故本文不再涉及这一


问题 ,仅对三司形成的历史作一简要回顾 。唐初 ,尚书省户部为中央财政机关 ,下设户部 、
度支 、

部、
仓部四司 “掌天下土地
, 、
人民 、
钱谷之政 、 ”③“于时封疆既广 ,经费尤多 ,亦不闻别分
贡赋之差 。
”④ 但自玄宗朝 ,使职官开始大量涌现 “设官以经之
利权 ,改创使额 ,而军需取足 。 , ”⑤
,置使以纬之 。
而财政使职的设置 ,破坏了原有的财政体制 ,盐铁 、
度支 、
户部等使职之地位却日渐突出 ,标志以这
三个部门为核心的新的财政体制逐渐形成 。

①《宋会要辑稿》 职官一四之一 。
②《宋史》
卷 160
《职官一》。
③《新唐书》卷 46《百官志一》。
④《续通鉴长编》 卷 4。
⑤《通典》
卷 19《职官一》。

・126 ・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五代三司使考述

三司之名 ,最早见于元和七年 ( 812) 五月 。


《唐会要》
卷 89《泉货》云 “
: ( 元和) 七年五月 , 兵部尚
书判户部事王绍 、
户部侍郎卢坦 、
盐铁使王播等奏 ‘
: 伏以京都时用 , 多重现钱 ……臣等今商量 , 伏
请许令商人于户部 、度支 、
盐铁三司 ,任便换现钱 ,一切依旧禁约 ……”从之 。这是史籍中最早出现
三司一词的记载 。但李锦绣认为 , 元和二年 ( 807)“户部司的真正独立标志着三司的最终确立”。①
前文提及 ,中唐以后先后创立了专理钱谷收支的度支使 ,专理盐铁之利的盐铁使 ,专理赋税征调的
户部使 ,然而 ,自天宝年间杨慎矜 、
杨国忠等人“继以聚货之术 , 媚上受宠 , 然皆守户部 、
度支本官 ,
第五琦亦如旧制 。自后亦以宰臣各判一司 ,不置使额”, ② 盐铁
别带使额 ,亦无所改作 。下及刘晏 、
转运 、
度支 、
户部三司实际上自成体系 ,各有职司 ,又相互关联 。唐后期 ,随着时局日益混乱及藩镇
割据形势的加剧 ,中央政府可以征收赋税的区域也随之缩小 ,财政收入日渐减少 ,三司也开始向着
一体化方向发展 。
三司合一的记载 ,最早见于《资治通鉴》 卷 256 唐僖宗光启二年 ( 886) 四月条 “
: 以郑昌图 ……判
度支 、
盐铁 、
户部 ,各置副使 ,三司之事一以委焉 。 ”郑昌图充任这一职务时间虽不长 ,但判 ( 领) 三司
的职事名却固定下来了 。天复年间卢光启 、 崔胤俱兼领过三司 。关于三司使之名的出现 《旧唐
,
书》卷 20 下《哀帝纪》
载 : 天 三年 ( 906) 三月 “制元帅梁王可兼领诸道盐铁转运等使
, ,判度支 、户部
事 ,充三司都制置使 。
”朱全忠“辞而不就”。三司使之名始于此 。不过朱全忠在充任三司都制置使
时仍兼领盐铁 、
度支 、
户部 ,表明三司诸使并未完全取消 ,三司诸使只是隶属于三司都制置使而已 。
三司使一职的最终确定 ,应在五代后唐统治时期 。在此之前 ,各朝曾先后设立过建昌宫使 、

计使 、
租庸使 、
内勾使等财政主管官员 。
建昌宫使 ,开平元年 ( 907) 五月始置 ,具体职责应为负责财政预算 、
调运和钱帛谷物的出纳 。据
《旧五代史》
卷 149《职官志》云 “
: ……以太祖在藩时 , 四镇所管兵车赋税 , 诸色课利 , 按旧薄籍而主
之。 ”四镇系指宣武 、 忠武 、
宣义 、
护国四镇 ,地处黄河中游 ,为后梁赋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地 。乾化二
年 ( 912) 六月 ,朱友 “废建昌宫 ,以河南尹魏王张全义为国计使 ,凡天下金谷兵戎旧隶建昌宫者悉
主之”, ③则国计使与建昌宫使一样 “都没有起到总治作用
, , 只是负责筹措河南府供亿而已”。④ 那
么 ,掌管全国财赋的官员是什么呢 ?
我们注意到 ,国计使存在的同时 ,租庸使再次复置 。
《五代会要》卷 24《建昌宫使》条援引窦专
奏文云 “
: 伪梁不知故事 ,将四镇节制征输 , 置宫使名目管系 , 既废宫后 , 改置租庸 , 杂以掊敛相兼 ,
加之出放生利 。
”则租庸使亦应于乾化二年六月后复置 ,仍主管两税征催 ,将“盐铁 、
度支 、
户部并隶
租庸使”。⑤ 又据《五代会要》
卷 24《建昌宫使》“
: 伪梁不闲典故 ,仍置租庸使 ,总天下征赋”。可见后
梁租庸使已不是晚唐那种只负责租庸征收的差遣性质的官员 , 而是国家常设的最高税务官 , 惟由
于其与唐制不同 ,才被讥为“不闲典故”。至后唐 , 租庸使的权力进一步发展 “已经不仅仅是个中
,
”⑥。
央税务机关 ,而是掌握着国家全部财政大权的中央财政机关 。
租庸使的权力极大 ,可以用“直帖”
直接向州县发号施令 ,征调赋税 ,而不必通过节度使 。后唐
孔谦任租庸使时 “属州多称直奉租庸使帖指挥公事”
, 。⑦ 这显然是中央力图收回地方财权 ,改变唐
时上供 、
送使 、
留州三分模式的一种尝试 ,也是对既有财政机构的改革 。所谓“租庸直帖 ,沿伪梁之
”⑧可见“直帖”
弊。 早在后梁时期已经存在了 。实际上 “
, 晚唐在强藩擅利 、
兵兴待赋之时 , 置租庸

①《唐代财政史稿》 下卷 ,第 143 页 。
② ③《旧五代史》
卷 149《职官志》。
④《五代十国史研究》,第 141 页 。
⑤《资治通鉴》卷 273 。
⑥《五代中央财政体制考述》。
⑦⑧《新五代史》卷 26《孔谦传》。

・127 ・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文杂志 2003 年第 5 期

  

・128 ・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五代三司使考述

・129 ・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文杂志 2003 年第 5 期

・130 ・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五代三司使考述

・131 ・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文杂志 2003 年第 5 期

《论韩愈》
一文中指出 “
: 综括言之 ,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期 ,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局面 , 后期开启
”① 五代正处于唐 、
赵宋以降之新局面 ,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莫不如此 ,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 。
宋这两个时期的过渡之际 ,所以唐制对宋代的影响 ,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五代而下传的 ,三司体制的
影响 ,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
《宋史》卷 161《职官志二》载 “
: 三司之职 , 国初沿五代之制 , 盖使以
总国计 ,应四方贡赋之入 ,朝廷不预 ,一归三司”云云 。宋代由于天下财权的过度集中 ,造成三司机
构庞大 ,加之北宋皇帝不断提高财政组织在整个国家中的地位 ,以增大三司事权 ,使北宋三司的地
位 ,达到了中国历史上财政机构在整个国家组织中所占位置的最高点 。这样也给三司的自身管理
带来诸多问题 ,从而给整个财政管理造成了一些漏洞 。同时 ,由于中书 、
三司 、
枢密院三足鼎立 、

自为政的格局给北宋的财务行政管理造成了一个困难 ,即枢密院不考虑军费的增加对国家财政的
影响而随意增兵 ; 三司不过问军务 , 只能照数拨给军费 , 这便使三司的财政预算难以完备 , 从而使
财政收支经常入不敷出 ,因此宋朝对三司体制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 。
三司体制对高丽国亦有影响 。高丽王朝的三司也掌管“中外钱谷出纳会计之务”。② 这是其沿
袭了五代与宋代之制 。但高丽三司无此“计相”地位 。高丽国的三司系统职官 , 有判三司事 、
三司
使、
知三司使 、
三司副使 、
三司判官等 , 北宋则有判三司事 、
三司使 、
权三司使 、
三司副使 、
三司判官
等 ,二者略同 。高丽王朝袭唐五代之制由宰臣兼判三司事 , 而宋废其制 。高丽保存宰相兼判三司
事 ,说明其官制深受唐 、
五代以来制度之影响 ,而非全盘照抄宋代官制 。

参考文献
徐松 《宋会要辑稿》
: ,中华书局 ,1997 年 。
脱脱 《宋史》
: ,中华书局 ,1977 年 。
欧阳修 《新唐书》
: ,中华书局 ,1975 年 。
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 ,中华书局 ,1979 年 。
杜佑 《通典》
: ,中华书局 ,1996 年 。
李锦绣 《唐代财政史稿下卷》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
薛居正 《旧五代史》
: ,中华书局 ,1987 年 。
司马光 《资治通鉴》
: ,中华书局 ,1982 年 。
董恩林 《五代中央财政体制考述》
: ,湖北大学学报 ( 哲社版) ,1986 年第 2 期 。
欧阳修 《新五代史》
: ,中华书局 ,1997 年 。
王溥 《五代会要》
: ,中华书局 ,1998 年 。
王钦若 《册府元龟》
: ,中华书局影印本 ,1989 年 。
陈寅恪 《金明馆丛稿初编》
: ,三联书店 ,2000 年 。
龚延明 《唐宋官制对高丽前期王朝之影响》
: ,中国史研究 ,1999 年第 3 期 。
王溥 《唐会要》
: ,中华书局 ,1998 年 。
张齐贤 《洛阳缙绅旧闻记》
: 载于《说郛三种》,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年 。
吴钢 《全唐文补遗》
: ( 一) ,三秦出版社 ,1995 年 。
杜文玉 《论五代马政及其与军事
: 、
政治的关系》,渭南师专学报 ,1988 年第 1 期 。

作者单位 :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
责任编辑 : 杜文玉

①《金明馆丛稿初编》。
② 龚延明 《唐宋官制对高丽前期王朝之影响》
: ,中国史研究 ,1999 年第 3 期 。

・132 ・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