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2005 年第 2 期 青海社会科学 2005 年 3 月

N o. 2, 2005 Q ingha i Socia l Sciences M a rch, 2005

唐代悲田养病坊初探
张志云

  【 摘要】 唐代悲田养病坊是设置于寺院、专门收养贫病孤老者的慈善机构, 它源于佛经中的“悲田”


思想和僧俗赈济贫病的善举。唐长安年间 ( 701—704 年) 政府开始把它纳入国家救济体系, 直到唐末。其经
济来源为官府供给、官置本钱的利息、寺田收入以及信众的供施。悲田养病坊在唐代虽历周折, 对后世慈善
机构的设置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关键词】 唐代; 悲田; 养病坊; 慈善机构
  【 中图分类号】 K24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1—2338 ( 2005) 02—0106—03

  唐代悲田养病坊的出现是中古时期佛教社会救助 遂 令“人饥不自立者, 所在付大寺及富户济其性命”[6 ]。


功能成熟的标志, 然大陆学界对此问题少有专论。 上世 这表明, 此时的佛教寺院已参与官方社会救灾事务了。
纪 30 年代, 何兹全、全汉★二位老先生在有关寺院经济 到了隋朝, 一些高僧尝试设立慈善基金, 以更积极
的文章中稍有提及, 惜末能详考[1 ]; 此后日本学者道端 的态度投身社会救助事业。 开皇十一年 ( 591 年) 十一月
良秀、善峰宪雄对此问题有所研究 [2 ]; 近年来, 葛承雍、 二十三日, 智者大师于总管金城殿设千僧会,“所获檀★
张弓、杜正乾等先生亦撰文涉及到唐代病坊 [3 ] , 然对于 ( 教徒所施财物) 各六十种, 一时回施悲敬两田, 使福德
其中某些问题的论证、观点尚有可议之处。有鉴于此, 笔 增多”[7 ]。 这是僧人施悲田的最早记录[8 ]。 大业年间
者不揣浅陋,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对史料的搜集、 ( 605—617 年) 有的佛寺设置“普福田业”
、“造福处”等慈
分析, 试对唐代悲田养病坊的渊源、创置发展、经济来源 善基金以施舍贫病之人。 据《续高僧传》记载, 开皇末年
及对后世的影响等问题略抒管见。舛误之处, 望方家指 ( 600 年左右) 至大业十年 ( 614 年) , 静默禅师每年对外
正。 施舍, 又把“普福田业”遗赠给弟子德美。 德美每年都把
所有的收入用于施舍敬田和悲田, 有时布施衣服, 有时
一、唐代悲田养病坊的渊源
又是赈济粮食。 其它寺院的“造福处”若是匮竭, 都前来
悲田, 本佛教用语。 佛典《佛说象法决疑经》曰:“善 要求接济, 德美都尽量提供帮助。[9 ]
男子, 我于处处经中说布施者, 欲令出家在家人修慈悲
二、唐代悲田养病坊的创置和发展
心, 布施贫穷孤老乃至饿狗。我诸弟子不解我意, 专施敬
田不施悲田。 敬田即是佛法僧宝, 悲田者贫穷孤老乃至 基于上述佛经中的“悲田”思想和僧俗赈济贫病的
蚁子, 此二种田, 悲田最胜……布施贫穷孤老恶疾重病 善 行, 唐初有些寺院中创置了类似“六疾馆” 、
“孤独园”
困厄之人, 其福甚大……”由此可知, 悲田即僧俗对贫病 的慈善机构—— 悲田养病坊。 唐代悲田养病坊的发
[10 ]

孤老乃至动物的布施。 展,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佛教弘扬慈悲为怀, 倡导世人施贫积福。 两晋南北 ( 一) 唐前期
朝时期, 虽有僧人拯救贫弱、赈济灾民的事例, 但此时佛 这一时期, 南方有的佛寺就设置了疠人坊, 如贞观
教的社会救助功能尚未成熟, 还没有出现佛教寺院创办 十七年 ( 643 年) , 释智严“还归建业依山结草, 后到石头
的专门的慈善机构, 只有一些笃信佛教的皇帝、贵族等 城 ( 今南京市西清凉山) 疠人坊住, 为其说法, 吮脓洗濯,
设立了专门的救济赡养机构。如齐文惠太子与竟陵王子 无所不为。永徽五年 ( 654 年) 二月, 终于疠所。”[11 ] 疠, 古
良, 崇信佛教,“立六疾馆, 以养穷民”[4 ]。 梁武帝萧衍于 通“癞” , 即麻风病。 此疠人坊当为佛寺中收容麻风病人
普通二年 ( 521 年) 春下诏: 凡是单老孤稚无法生存者, 所 的慈善机构, 与悲田养病坊性质相似。而在北方, 佛寺中
在郡县都应收养, 并提供足够的衣食。“又于京师置孤独 置 病坊的情况见于《太平广记》卷 95《洪★禅师》 , 其载
园, 孤幼有归, 华发不匮; 若终年命, 厚加料理。”[5 ] 而在 曰:“武后时期, ★于陕城中, 于空旷地造龙光寺, 又建病
北朝, 北齐武平六年 ( 575 年) , 天下大水为灾, 后主高纬 坊, 常养病者数百人。” “★常行乞给之。”[12 ]
106
唐前期, 地方寺院就有病坊出现, 以此推断, 两京地 镇动乱, 边疆危害, 加之灾害频繁, 社会上流民、乞丐层
区佛寺中置病坊则更为可能, 惜史传未载。不过, 这一时 出不穷, 故州县亦普遍设置病坊。为稳定社会, 朝廷又增
期的病坊完全由寺院主领, 与唐政府无涉。 赐悲田供给, 改进悲田管理, 事见《疾愈推恩敕》 :“应州
武周末期, 寺院中病坊数量增多, 影响扩大, 政府遂 县病坊, 贫儿多处, 赐米十石; 或数少处, 即七石、五石、
于长安年间 ( 701—704 年 ) 设置悲田使 [13 ] 管理其事务, 三石。 其病坊, 据原敕各有本利钱, 委所在刺史、录事参
把它纳入国家救济措施之列。 这样一来,“国家矜狐恤 军、县令纠勘, 兼差有道行僧人专勾当, 三年一替。”[23 ] 可
穷, 敬老养病, 至于安庇” , 就“各有司存”了。[14 ] 当然, 因 见, 此时病坊又由寺院僧人专门主持, 并有地方官府各
病坊置于寺院, 悲田使对病坊仅行监督之权, 具体事务 级官吏监督、纠勘。 为杜绝以前存在主管者“著收利之
仍由寺院主持。 至此, 唐代悲田养病坊确立了“寺理官 便”的弊端, 规定主持病坊的僧人“三年一替” , 较之以往
督” 的管理体制。[15 ] 我们不难看出, 同样作为救济贫病的 的管理体制有所改进。
慈 善机构, 南朝出现的“六疾馆” 、
“孤独园”因统治者受 懿宗敕令还规定: 如遇风雪之时, 病者不能求丐, 病
佛教影响而设, 而唐代病坊一直设置于寺院, 先是完全 坊主持者就要取本坊利钱, 买米煮粥, 均给饥乏乞丐; 如
由僧人管理, 由于影响扩大, 政府才参与监督。 遇疾病者可救, 病坊要立即买药理疗, 所需费用, 以户部
( 二) 唐中期 属省钱物充担。又“以藩镇所进贺疾愈物支还所司” 。贫
玄宗朝沿用了以往的病坊管理方式。开元五年 ( 717 病者的增多, 病坊的加置, 赐米、利钱亦无法维持赈济开
年) , 宰相宋★认为: 悲田源于佛教, 本是僧尼事务, 国家 支, 竟然要中央户部属省予钱物援助, 而亏损由藩镇贡
不应置官干预, 且病坊“骤聚无名之人, 著收利之便, 实 物填补。 唐晚期流民、乞丐问题之严重由此可见一斑。
恐逃逋为薮, 隐没成奸” , 故请求罢去悲田使, 对于病坊 僖宗广明元年 ( 880 年) , 黄巢起义军攻占东都后, 乘
中收 容 的 病 患 之 人,“令 京 兆、河 南 府 按 比, 分 付 其 胜向关中进发。 驻守长安的“世籍两军”的神策弩手, 平
家”[16 ]。宋★虽然指出了病坊经营中的弊病, 但罢除悲田 时赏赐优厚,“侈服怒马” , 根本不知战斗, 听说要上阵,
使、遣散撤销病坊的主张与佛家慈悲济世和儒家仁民爱 毫无斗志, 躲在家中嚎哭, 竟然暗中“出赀雇贩区病坊以
物的思想不合, 故玄宗未准奏。 备行阵”[24 ]。 病坊中贫病者无力抵抗,“观者寒毛以栗” 。
开元二十二年 ( 734 年) , 玄宗下诏“禁京城乞丐, 悉 这虽反映出唐末政治腐败、军备弛废的状况, 但也从一
令病坊收管, 官置本钱收利给之”[17 ]。 可见, 唐中期社会 个侧面说明, 唐末病坊规模较大, 收养人数众多, 否则,
上无以为生而行乞者较为普遍, 故政府明令病坊负收容 神策军士也不可能以病坊所养之人代己出征。
乞丐之责, 以官置本钱收利的方式来维持它的运作。 唐
三、唐代悲田养病坊的资产及经济来源
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载:“成都乞儿严七师, 幽陋
凡残, 涂垢臭秽不可近, 居西市悲田坊。”[18 ] 又有元人张 敦煌文书 P 2626 号背《唐天宝年代敦煌郡会计牒》
国宝在杂剧《合汗衫》中叙述了一个原本家室殷富的张 为我们提供了唐代州郡病坊经济方面的相关信息。为便
员外, 因家宅失火, 沦为乞丐, 后被收容于悲田院的故 于分析, 兹援引如下:
事。[19 ] 这些事例都表明: 设置于寺院的悲田院 ( 坊) 具有   病坊
收容乞丐的社会救助功能。 合同前月日见在本利钱, 总壹佰叁拾贯柒拾贰文:
安史之乱中, 很多人流离失所, 辗转各地以行乞为   壹佰贯文  本
生, 故“肃 宗 至 德 二 载 ( 757 年 ) , 两 京 市 各 置 普 救 病 叁拾贯柒拾贰文  利
坊”[20 ]。其冠名“普救”, 说明唐政府面临着由战乱引发的 合同前月日见在杂药, 总玖佰伍拾斤贰拾枚
严重流民问题, 病坊的作用与影响也因此而扩大。 合同前月日见在什物, 总玖拾肆事:
( 三) 唐后期   铛叁口 ( 一受贰斗 一受壹斗 一受伍升)
有唐一代, 帝王大多崇信佛教, 佛教也因此发展迅 釜壹口 ( 受伍斗)   瓦盆贰  瓦罐叁
速。武宗即位后, 崇道反佛。佛教势力受到严重打击, 置 锁肆具  刀壹口  ★壹具  锹壹张
于寺院中的病坊也“无人主领” 。考虑到“贫病无告, 必大 泥漫壹  四尺床子贰  八尺床子贰张
致困穷” , 灭佛后三个月, 宰相李德裕上奏曰:“悲田出于 食柜壹  药柜壹  药杵壹  药臼壹
释教, 望改为养病坊。 两京及诸州, 各于录事耆寿中, 拣 嗽单壹  步★壹合  食单壹
一人有名行谨信, 为乡里所称者, 专为勾当。”[21 ] 武宗虽 ★子壹面  按板壹  手罗壹  拭巾贰
排佛, 但考虑到寺院病坊的救助功能, 下敕批准:“悲田 白毡伍领  席伍领  绯★被叁张
养病坊, 缘僧尼还俗, 无人主持, 恐残疾无以取给, 两京 盘壹面  甑壹口  瓮大小伍口
量给寺田赈济。 诸州府七顷至十顷, 各于本处选耆寿一 碗拾枚  匙箸各拾口  木盆壹
人勾当, 以充粥料。”[22 ] 可见, 武宗灭佛后, 病坊继续保留 食合拾具
下来, 却有了严格的规定, 以往寺院僧人的病坊管理权 合同前月日见在米总壹硕陆斗捌合 [25 ]
也被剥夺。 这份文书记录了唐天宝年间敦煌郡病坊由官府拨
武宗死后, 继位的宣宗复又崇尚佛教, 迨懿宗朝, 藩 给本钱、放贷收利作为开支的情况。很明显, 这是开元二
107
十二年 ( 734 年)“官置本钱收利给之”的诏令在州郡病坊 (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7 年版) 中认为: 僧人施悲敬田
中的推行。 最早记录为大业年间的德美。 此说有误。
从帐单上看, 病坊中医药物品、炊食器具、生活用品 [ 9 ] [ 唐 ] 释道宣 1 续高僧传: 卷 29 ・唐京师会昌寺释德
等较为齐备。 而且官府籍此计帐经常核查, 有交接前后 美传 [A ] 1 大正藏: 第 50 册 [C ] 16971
数目的记录, 以保证病坊资产不被侵占挪用, 有着一套 [ 10 ] 很多文献中,“悲田养病坊”又省称或别称为“病
支本收利、平调物品和保管维护的制度, 表明官府对病 坊” 、“养病坊” 、
“悲田坊” 、
“悲田院” 等。
坊的重视。 [ 11 ] [ 唐 ] 释道宣 1 续高僧传: 卷 25・丹阳沙门释智严传
唐代病坊的经济来源除官置本钱收利之外, 应还有 [A ] 1 大正藏: 第 50 册 [C ] 16021
以下三种形式: 其一, 官府提供米食及杂物。《新唐书》 [ 12 ] [ 宋 ] 李★编 1 太平广记: 卷 95 ・洪★禅师 [M ] 1
载:“凡敝幕、故毡, 以给病坊。”[26 ] 另有懿宗朝《疾愈推恩 633—6341 有的学者将此条资料系于唐武宗灭佛后,
敕》“赐米十石、七石、五石”予州县病坊, 亦可证之。 其 显然有误。 见杜正乾 1 唐病坊表徵 [M ] 11241
二, 寺院中部分寺田收入。笔者认为, 会昌五年 ( 845 年) , [ 13 ] 宁志新先生在《唐期使职若干问题研究》《 ( 历史研
武宗敕文“拨少量寺田维持病坊”应该沿用了以往寺院 究》 1999 年第 2 期) 一文中认为: 武周时期使职设置
病坊的作法。其三, 随着佛教势力的增强, 奉佛者人数的 较多, 唐救济类使职有悲田使、赈给使、赈恤使。 据
增多, 来自信众的供施很可能由寺院分配给病坊以赈济 此, 笔者认为长安年间监督病坊的使职最有可能为
收容者。 因为这不仅合乎佛经中“悲田”思想, 也遵循唐 悲田使。
之前僧人将寺院收入以施悲敬二田的传统。 [ 14 ] [ 宋 ] 王溥 1 唐会要: 卷 49 ・病坊 [M ] 1 中华书局,
曾经繁盛一时的唐帝国, 最终在唐末大动荡中土崩 195718631
瓦解了, 然而创置于唐代的寺院病坊却影响深远, 为后 [ 15 ] 张弓 1 汉唐佛寺文化史 ( 下) [M ] 110371
世所沿袭。继起的五代置“悲田院” 、
“养病院”[27 ]; 宋代置 [ 16 ] 宋★1 请罢悲田奏 [A ] 1 [ 清 ] 董诰编 1 全唐文: 卷
“福田院” 、“安济坊” ; 金代置“普济院” ; 元明置“惠民药 207[M ] 1 中华书局影印本, 1982120921
局”; 清 置“养 济 院”; 民 国 时 期 置“救 济 院”等 慈 善 机 [ 17 ] 资治通鉴: 卷 214 [M ] 168091 唐纪三十开元二十二
构 [28 ] , 虽多为官府所设, 然无不多多少少地仿效了唐代 年十二月第十五条 1
病坊。 从这个角度上说, 源于佛教的唐代悲田养病坊在 [ 18 ] [ 唐 ] 段成式 1 酉阳杂俎: 续集卷 3 [M ] 1 中华书局,
中国慈善事业史上无疑有着里程碑式的地位。 198112251
[ 19 ] [ 元 ] 张国宝 1 合汗衫: 第 4 折 [A ] 1 收录于 [ 明 ] 藏晋
【 注释】 叔编 1 元曲选: 第 1 册 [C ] 1 中华书局, 195811371
[ 1 ] 参见何兹全 1 中古时代之中国佛教寺院 [J ] 1 中国经 [ 20 ] 资治通鉴: 卷 254 [M ] 182371 唐纪七十僖宗广明元
济, 1934, 2 ( 9 ) ; 全汉★1 中古佛教寺院的慈善事业 年十一月第九条胡注 1
[J ] 1 食货, 1935, 1 ( 4) 1 [ 21 ] 李德裕 1 论两京及诸道悲田坊状 [A ] 1 [ 清 ] 董诰
[ 2 ] [ 日 ] 道端良秀 1 中国佛教社会事业の一问题—— 养 编 1全唐文: 卷 704[M ] 172241
病坊につぃつ [J ] 1 印度学佛教学研究, 1970, 18 ( 2 ) ; [ 22 ] 旧唐书: 卷 18 上・武宗纪 [M ] 1 中华书局标点本,
[ 日 ] 善峰宪雄 1 唐朝朝代の悲田养病坊 [A ] 1 龙谷 6011
大学论集 [C ] 119691389—3901 [ 23 ] 唐懿宗 1 疾愈推恩敕 [A ] 18831 [ 清 ] 董诰编 1 全唐
[ 3 ] 葛承雍 1 唐代乞丐与病坊探讨 [J ] 1 人文杂志, 1992, 文: 卷 84[M ] 1
( 6) ; 汉唐佛寺文化史 ( 下) [M ] 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24 ] 新唐书: 卷 225 下・逆臣传下 [M ] 1 中华书局标点
社, 1997; 杜正乾 1 唐病坊表徵 [J ] 1 敦煌研究, 2001, 本, 64571
( 1) 1 [ 25 ] 唐耕耦, 陆宏基 1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 第 1
[4 ] 南齐书: 卷 21 ・文惠太子传 [M ] 1 中华书局标点本 辑 [C ] 1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614761
14011 [ 26 ] 新唐书: 卷 49 上・百官志四上 [M ] 112851
[ 5 ] 梁书: 卷 3・武帝纪下 [M ] 1 中华书局标点本, 641 [ 27 ] [ 五代 ] 马★1 续事始: 卷 5 ・病坊 [A ] 1 [ 明 ] 陶宗仪
[ 6 ] 北齐书: 卷 8・后主纪 [M ] 1 中华书局标点本, 1091 等编 1 说郛三种 ( 一) 1 说郛: 卷 10 [C ] 1 上海古籍出
[ 7 ] [ 隋 ] 释灌顶 1 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 [A ] 1 大正藏: 第 版社, 198812111
50 册 [C ] 11951 [ 28 ] 邓云特 1 中国救荒史 [M ] 1 上海书店, 19841333—
[ 8 ] 法国学者谢和耐在所著《中国五至十世纪寺院经济》 3341

【 作者简介】
 张志云, 男, 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魏晋南北朝隋唐
史。

10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