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2002 年 4 月 阴山学刊 Apr.

2002
第 15 卷  第 2 期 YINSHAN ACADEMIC JOURNAL Vol . 15   No. 2

《谈艺录》
论宋诗 Ξ

张福勋
( 包头师范学院 语言文学研究所 ,内蒙古 包头 014030)

  摘  要 :对理学家诗 ,总体评价不高 。但对具体作家 、


具体作品作具体分析 ,不是一棍子打死 。“句中眼”
应为“警策”
处 ,而非“警句”。舍去篇章不顾 ,就不能称为“句中眼”。
“句中眼”
也不一定就在五言诗的第三字 、
七言诗的第五字上 。
“句中眼”
不必句句有眼 ,也不一定为声音之“响”
字。
关键词 : 钱钟书 《谈艺录》
; ; 宋诗 ; 理学家 ; 句中眼
中图分类号 : I207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1869 (2002) 02 - 0011 - 03

外   篇
评理学家诗

宋代理学家 ( 道学家) 以心性义理之学为核心 , 其文学观明显地由“外”转向“内”, 更多地给予人性以关


注 ,故其创作也自有特点 。
钱先生对其诗总体评价不高 。认为他们“以学入诗”,是“学人之诗”,而非“诗人之诗”。
“宋学主义理者 ,
以讲章语录为诗 ,汉学主考订者 ,以注疏簿录为诗”, 故不足为法 。《
( 谈艺录》第 179 页 )《宋诗选注》立了“六不
选”
的标准 ,其中第一 、
第二为 “
: 押韵的文件不选 ,学问的展览和典故成语的把戏也不选 。 ”
所以理学家之诗几
乎全不选 ,如他在论述中所涉及到的陈傅良 止斋 、
( ) 叶适 水心 ,特别是理学大师朱熹诸人的诗都不选 。
( )
钱先生认为 “仙道
, 、
禅理之未必宜诗也”。为什么呢 ? 因为“道”讲通天地“有形外”; 而有形之外 ,便“无
兆可求”,因而“不落迹象 ,难著文学 。
”( 第 229 页) 又论禅与诗之不同 ,认为“了悟以后 ,禅可不著言说 , 诗必托
诸文尔”, ( 第 101 页) 这是本质的不同 。
不过 ,钱先生对理学家诗 ,并不是一棍子都打死 。而对不同的诗人 ,不同的作品 ,采取具体分析的做法 ,
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 。
比如虽然陈傅良的诗不选 ,叶适的诗不选 ,朱熹的诗也不选 。但比较三家 ,却又指出其诗各有所长 ,因此
可各有所取 。说 “
: 朱子在理学家中 ,自为能诗 , 然才笔远在其父韦斋 ( 引者按 , 朱松 , 字乔年 , 号韦斋 《宋诗
,
钞》
收有《韦斋诗钞》《四库提要》
, 评其诗“高远而幽洁 。
”) 之下 ; 较之同辈 ( 引者按 ,指理学家诗人 ) , 亦尚逊陈
止斋 ( 引者按 ,陈傅良 ,号止斋 《宋诗钞》
, 收有《止斋诗钞》,并评曰 “ : 研读经史 ,贯穿百氏 ,以斯文为己任 ,故其
诗格亦苍劲 ,得少陵一体云 。 ”) 之苍健 、
叶水心 ( 引者按 ,叶适 ,人称水心先生 《宋诗钞》
, 收有《水心诗钞》。叶
自言其诗“奇崛”。) 之遒雅 。晚作尤粗率 ,而模拟之迹太著”。( 第 88 页) 作为理学家的陈傅良 ,其诗“苍健”,而
叶水心“遒雅”,可见并非全不可取 。
就是对朱熹的诗 ,也给予一定评价 。认为其“讲义语录” 之诗虽不可取 ; 但也有抒写真性情 、 真景物的诗 ,
值得肯定 。说 “
: 假如一位道学家的诗集里 ‘讲义语录’
, 的比例还不太大 ,肯容许些‘闲言语’, ( 引者按 ,朱熹

Ξ 收稿日期 :2001 - 12 - 26
作者简介 : 张福勋 (1939 - ) ,男 ,河北定兴人 ,1963 年毕业于内蒙古师大中文系 。现任包头师范学院教授 ,语言文学研究
所所长 《
、阴山学刊》 常务副主编 ,著有《宋诗论集》 等。
11
《东归乱稿序》云“: 闲隙之时 ,感事触物 ,又有不能无言者 ,则亦未免以诗为之 。”又《清邃阁论诗》云 “: 间以数
句适怀亦不妨”。可知这些“感事触物” 之“适怀” 诗 ,还是写了真感情 、
真景物的 ,如著名的《读书有感》“ : 半亩
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不属于“讲义语录”诗 。 ) 他就算得道学
家中间的大诗人 ,例如朱熹 。
”《
( 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年 9 月版)
还选了朱熹的老师刘子羽
《宋诗选注》 : 刘子 羽
军 的诗 ,认为 “ 军 却是诗人里的一位道学家 ,并非只在道学家里

充个诗人 。
”因为他“沾染‘讲义语录’
的习气最少 。

可知钱先生不满意的只是那些“借讲道学的藉口来吟诗或在借吟诗的机会来讲道学”的“语录讲义之押
韵者”。而对那些“能够用鲜明的比喻 ,使抽象的东西有了形象”的作品 , 还是青眼看待的 。《
( 宋诗选注》,人民
文学出版社 1958 年 9 月版)
又如对理学家邵雍 ( 尧夫) 也有具体分析 。在讲对仗 、
用韵“因难见巧 ,由险出奇” 时 ,就称赞“北宋邵尧夫
寄意于诗 ,驱遣文字 ,任意搬弄 , 在五七字中翻筋斗作诸狡狯”《 ( 谈艺录》第 188 页 ) 的本事 。甚至给予很高评
价 ,认为“尧夫于律 ,匪特变化对联 ,篇章结构亦多因革”。认为他“于五律中参差反复 ,辘轳映带 ,格愈繁密 ,
而调益流转 。
”( 第 189 页)
再如评林希逸“使义理语”,而为“精致诗”,也是具体作者 、 具体作品 、 具体手法 、
具体分析而具体对待之 。
《诗艺录》六九评《濂洛风雅》( 引者按 ,清张伯行辑理学家 17 人诗) 所载理学家诗 ,认为从总体上说 ,这些
理学家诗“意境既庸 ,词句尤不讲究”。并认为即使是诗家长于组织如陆游 、 刘克庄之辈 ,其集中以理学语成
篇者 “亦宽腐不见工巧”
, 。不过也有例外 。
“自宋以来 ,能运使义理语 ,作为精致诗者 ,其唯林肃翁希逸之《竹
溪十一稿》乎。”( 引者按 ,南宋理学家林希逸 ,字肃翁 ,又号竹溪 。《宋诗纪事》选其诗四首 ,并引刘克庄评语 ,
以为其诗“槁干中含华滋 ,萧散中藏严密 ,窘狭中见纡余 。 ”) 为什么竹溪诗能够做到“使义理语” 而为“精致诗”
呢 ? 钱先生分析认为 ,林希逸既得情理之传 ,又精庄 、
列诸子 ,还熟宗门语录 ,故其为诗“虽见理未必甚深 ,而
就词藻论 ,要为善于驱遣者矣 。 ”理学味道不浓而词藻很好 。但他毕竟是理学诗人 ,其自《题新稿》 云“
: 断无子
美 ( 杜甫) 惊人语 ,却似尧夫 ( 邵雍) 遣兴时”,可知其亦自居理学家“濂洛风雅”
矣 。( 第 234 页)

句  中  眼

黄庭坚《赠高子勉》
第三首称赞杜甫“句中有眼”; 而陈师道《答魏衍 、
黄预勉予作诗》又说黄庭坚诗“句中
有眼”。明徐渭认为 ,人体“至眸子则豁然 , 朗而异 , 突以警”, 故“文贵眼者 , 此也 。
”《
( 青藤书屋文集》卷十八《论
中》) 所谓“句中眼”,就是指诗句中能够传达“要旨妙道” 的字眼 。苏轼解释“阿堵”,说“传神之难在目 。 ”《
( 传神
记》引) 既然人的眼为“神候心枢”, 那么“诗眼”便是诗的心灵窗户了 。钱先生首先肯定 ,所谓“句中眼”, 就是
诗中“警策” 之所在 。
宋吕本中曾论“警策”,引陆机《文赋》 之“立片言以居要 ,乃一篇之警策”。认为此所谓“警策”
即杜甫所说

“语不警 ( 马 ) 人死不朽”
之“警人语”。
钱先生认为吕本中将杜甫“敬
马 人语”
等同于陆机所论之“警策”,乃是“断章取义 ,非《文赋》初意也 。
”钱先
生辨析说 ,陆机所说之“片言”,乃“全文之纲领眼目”,如贾谊《过秦论》之结句“仁义不施 ,而攻守之势异也”。
若“叩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而延敌”“斩木为兵
, ,揭竿为旗”等句 ,字句锤炼颇见功夫 ,形象鲜明 ,言简意赅 ,称
得上“伟词”,是“警人”
之“警句”,但还不是“居要”之“片言”,不是“警策”。( 见《管锥编》第 1198 页 ,中华书局 1996
年 1 月版)
钱先生于《谈艺录》补订里 ,说炼字“难”
时 ,也有一段极精采论述 ,可与此相发明 。他说 “
: ‘难’不仅在于
字面之选择新警 ,而复在于句中之位置贴适 ,俾此一字与句中乃至篇中他字相处无间 ,相得益彰 。 ”
强调“倘用
某字 ,固足以见巧出奇 ,而入句不能适馆如归 ,却似生客闯座 ,或金屑入眼 ,于是乎虽爱必捐 ,别求朋合 。 ”
结论
是“盖非就字以选字 ,乃就章句而选字 。”
“须安排具美 ,配合协同 。一字得力 ,正缘一字得所也 。 ”《
( 谈艺录》补
订本第 326~328 页 ,中华书局 1984 年 9 月版)
可见 ,只是某字 、
某句之“警”,而舍去篇章不顾 , 就不能称为“句中眼”, 就不是“警策”。王世贞《艺苑卮
言》( 卷四) 也论及警句只“如织官锦间一尺绣 , 锦则锦矣 , 如全幅何 ?”也是说的这个道理 。所以说 , 只在“警
句”上用功夫 ,即使做到了“孤标翘出”,也因没有篇章救助 ,相得益彰 ,而绝不能成为“警策” 的。
12
其次 ,钱先生对《漫斋语录》
所说之“五字诗以第三字为句眼 ,七字诗以第五字为句眼”的说法 ,也提出异
议 ,认为这种说法太过于绝对 。
他举黄庭坚《登南禅寺怀裴仲谋》诗“归燕略无三月事 , 高蝉正用一枝鸣 。
”说下句第四字“用”字初曰
“抱”,又改曰“占”,又改“在”,改“带”,改“要”等 ,最后至“用”字乃定 ,是为“眼”处 ,却不在第五字 。可见七言
诗未必“眼” 就在第五字 。又举王安石“江月转空为白昼 ,岭云分暝与黄昏”,《 ( 登宝公塔》)“一水护田将绿绕 ,
两山排闼送青来”,《 ( 书湖阴先生壁》) 黄庭坚以为两诗中的“转”“、分”“
、护”“、排”“、送”五字为句中眼 。然而五
字中有四字是在七言诗的第三字 , 只有一字在第五字 。而第一联的上句“将”字虽是第五字 , 却“殊不见致
力”。可知武断地说七言诗的句眼就在第五字 ,是不准确的 ,不全面的 。( 第 331 页)
再次 ,钱先生指出 ,既然是“眼”,那就是最传神 、 最绝妙的地方 ,不必篇篇有眼 、 句句有眼也 。他拈出清人
贺裳《载酒园诗话》 卷一嗤笑方回在《瀛奎律髓》 中标举句眼之妄 ,八句有“六只眼睛 ,未免太多”。揶揄说 “ : 盖
人生 ( 身) 好眼只须两只 ,何必尽作大悲相”! ( 第 331 页)
又 ,前人论句眼 ,以为“眼” 在“响”
字处 ,而“响” 者又多从声音上做考虑。钱先生认为 ,这也是不太准确的。
他认为 ,所谓“响”“非主字音之浮声抑切响
, ,乃主字义之为全句警策。 ”他举出吕本中论诗的话 “ : 每句中须有一
两字响 ,响字乃妙指。如‘身轻一鸟过’‘ 、飞燕受风斜’,过、 受皆句中响字。”(宋张子韶《横浦心传录》卷上引) 认为 ,
既然说“妙指”,就不是指声音。又举潘大临论响字 “所谓响者, ,致力处也。
”(吕本中《童蒙诗训》转引) 认为 ,既说“致
力”,即非专指声音 ,应与“妙指”
同义。这个响字 ,是使其余的字“借重增光”,这不是声音所能做到的 ;所以 ,所谓
“响字”,实与曾致尧论“响”而恨“哑”,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转引)“未必尽同”也。(第 330 页)

参考文献 :

[1 ] 钱钟书 1 谈艺录 ( 补订本)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84.


[2 ] 周振甫 1 钱钟书谈艺录读本 [M] . 上海 :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2.
[3 ] 钱钟书 1 管锥编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961
[4 ] 钱钟书 1 宋诗选注 [M] . 北京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1
[5 ] 钱钟书 1 宋代诗人短论十篇 ,[J ] . 文学研究 ,1957 , (1) 1
[6 ] 钱钟书 1 谈艺录 ( 增订本) 补正 [J ] . 钱钟书研究 ,1989 , (1) (2) (3) 1

( 责任编辑  山  雨)

Remarks on Sone Pomes in Qian Zhong - shu’s Tan Yi L u

ZHANG Fu - xun
( Institute of Literature , Baotou Teachers College ; Baotou 014030)

  Abstract : The poems by moralists in Sone dynasty are not regarded highly on the whole. However , it should be an2
alyzed specifically when dealing with a specific writer or poem instead of denying all . “Eye of sentence ”should be the
key of a poem but not an epigram and would not get the name without the whole text . It is unlikely that a“eye of sen2
tence ”must be the third lettering of a cinque lettering poem or the fifth lettering of a septenary lettering poem. In addit2
ion ,“eye of sentence”doesn’
t mean that every sentence should contain a“eye”, and the“eye”is unlikely a sounding
word.
Key word : Qian Zhong - shu ; Tan Yi L u ; Sone Poetry ; moralists ;“eye of sentence”

1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