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2002 年 6 月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Jun.

, 2002
第 19 卷第 2 期 Yantai Normal University Journal (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 19 No. 2

评薛瑞泽著《汉唐间河洛地区经济研究》
丁  毅  华
  以今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曾在我国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薛瑞泽博士的新作
《汉唐间河洛地区经济研究》(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1 年 10 月出版 ) 对汉唐时期河洛地区的经济情况进行
了较为全面 、
系统 、
深入的研究 ,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区域经济史佳传 。
  研究古代经济史 ,或断代为限 ,或划分地域 ,或分专题 。本书综合运用这三种研究方法 ,而求有机的
兼容 。其研究对象和书中内容 ,首先是断代的 , 以“汉唐”为限 , 上下逾千年 ; 其次又是地域性的 , 在“引
言”
部分 ,先对“河洛”
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 ,并对河洛地区进行了必要的范围 ———针对“河洛地区”的北
界存在的不同意见 ,认为这一线应北跨黄河而在晋南 、
济源 、
沁阳一线 。除了断代和分区以外 ,书中内容
还以各个专题构成章节 ,分别进行集中深入的研究 。本书结构合理 ,体系完整 ,史料丰富 ,立论有据 ,的
确是一部究心之作 。
  从时段来说 ,汉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初步建立和发展的时期 。特别是西汉的中期和唐
代的前期 ,国力曾达到十分强大的程度 。当然 ,这种强大是建立在雄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 。
  就地域而言 ,河洛地区又是一个很不寻常的地区 ,这里是我国历史上最先开发和发达的地区之一 ,
在公元 10 世纪中期或唐代末年以前 ,河洛地区长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在先进的生产力水平上 ,
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和文化 ,而这一文明和文化向四周扩散 、
幅射 ,对我国文明和文化的发展 ,作出了
非常大的贡献 。
  本书对经济史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力图在理论上有所突破 。书中以一定的
篇幅论述了土地所有制形态问题 ,这是中国古代经济和社会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 。作者对汉唐间土地
所有制度的变迁的一些认识是很有见地的 ,如以“变态的国有土地制”给那种受封受赐的土地定性 ,说明
此类土地虽然由个人占有 ,其实质还是国有土地 。不过由于存在表里差异 ,因此对其性质一直存有争议 。
  本书对汉唐间的城市发展和以城市为主要依托的商品经济也给予了足够重视 。特别是将洛阳的市
场发展 ,以发轫期 ( 西周) 、
发展期 ( 东周至西汉) 、
兴盛期 ( 东汉 ) 、
徘徊期 ( 魏晋南北朝 ) 、
鼎盛期 ( 隋唐 ) 来
进行划分 ,依次追寻其发展轨迹 。书中对市场制度 、
市场管理 、
市场经营状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也对与
市场有关的设施和建置进行了必要的说明 。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史 ,很容易“重农而轻商”,对于商品经济
和市场发展作一般性的介绍 。由于作者对此有充分的注意和用心的安排 ,因而本书在这方面的论述就
有较为恰当的比例 。
  研究历史的主要目的在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以为当代社会治理的鉴戒 。本书在很多章节突出
了这一目的 。如本书指出 ,历史上河洛地区曾经是林木茂密的地区 ,后来天然林遭到严重破坏 ,引起生
态恶化 ,虽然人工造林曾对被破坏的植被起过恢复作用 。作者还分析了林业资源不断受到破坏的原因 :
一是战争兵燹 ,二是垦荒毁林 ,三是因生产和生活需要而超量砍伐 。书中所引用的调查资料表明 “历史
,
上 ,伊洛河流域中上游地区植被覆盖率很高 ,1957 年达 80 % ,1958 年后因大量砍伐 , 猛降至 35 % “文化
,
大革命”
后期大部分地区又降至 22 % ,黄土覆盖区仅 8 %左右 。
”( 第 23 页) 这一数字变化确实是触目惊心
的 。无疑 ,这些分析和研究有着重要的“资治”
意义 。
  当然本书还不能说尽善尽美 。一些重要的经济问题 ,本书还有缺漏 ,或重视不足 。如本书对社会普
通民众的经济生活的论述显得较为薄弱 。又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占有重要地位的寺院经济 ,似应给予更
多的篇幅 。如果作者能再多花费一些时间 ,到地方志 、
宗教史等资料中去挖掘 ,以及对考古资料更多留
意 ,就有可能在这些方面作出显著的改善 。

・127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