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隋唐四方馆 、鸿胪客馆论考

王  静

内容提要 : 四方馆和鸿胪客馆是隋唐时期接待与管理四夷贡使的馆舍与机构 , 对发展中央政府与边疆


民族的关系及发展对外友好关系 , 对促进民族融合及增进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关键词 : 隋唐  四方馆  鸿胪客馆  宾礼
中图分类号 : K24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2 - 4743 ( 2002) 02 - 0023 - 06

鸿胪客馆与四方馆是隋唐时期接待与管理入京朝贡的周边四夷 ( 包括今天意义上的边疆民族
与外国民族) 的馆舍与机构 。① 它的设置 , 是隋唐大一统时期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进一步发展的
结果 , 对推动隋唐时期边疆民族关系及对外友好关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拟对隋唐之
四方馆与鸿胪客馆的机构设置 、生活状况及四方馆与鸿胪客馆设置的作用做一论述与考证 , 以期
反映出隋唐时期民族关系 、对外关系发展的一个方面 。

一 、隋代的鸿胪客馆与四方馆

隋初在鸿胪寺下设典客署 , 至炀帝时 , 又改典客署为典蕃署 , 负责入京朝贡的周边四夷使节


的各项接待与管理事宜 。有关鸿胪寺及典客署 ( 典蕃署) 建制 , 史载 , 隋文帝时 , 初置鸿胪寺 ,
开皇三年 ( 583) , 废鸿胪寺入太常 , 开皇十二年 ( 592) , 复置鸿胪寺 。置卿 、少卿各一人 , 丞二
人 , 主簿二人 , 录事二人 。鸿胪寺下统典客署 、司仪署 、崇玄三署 , 每署置令二人 。典客署下还
设有典客丞二人 、掌客十人 。炀帝即位后 , 对官制进行改革 , 增强了诸寺下属各署的职权 。文帝
时 , 署司唯典掌受纳 , 至炀帝时 , 以各署令为判首 , 令缺 , 则丞判 。又改典客署为典蕃署 。②
隋时馆待四夷朝贡使节的客馆即归典客署 ( 典蕃署) 管理 。据《大唐六典》所记 , 隋承北齐
之制 , 设典客署 ( 典蕃署) , 下设令 、丞 、掌客等职员 , 唐均因之 , 又改典蕃署为典客署 。唐时 ,
典客令掌 “东夷 、西戎 、南蛮 、北狄归化在蕃者之名数 , 丞为之贰 , 凡朝贡 、宴享 、送迎预焉 ,

① 参见拙文《中国古代中央客馆述论》, 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 年第 2 期 ; 《汉代蛮夷邸论考》, 载《史


学月刊》2000 年第 3 期 ; 《北魏四夷馆论考》, 载《民族研究》1999 年第 4 期 。
② 《隋书》卷 28 《百官志下》, 中华书局 , 1973 年 , 第 773 —777 页 ; 第 792 —293 页 ; 第 797 —798 页 。广池千
九郎训点 、内田智雄补订 : 《大唐六典》卷 18 《鸿胪寺・ 典客署》, 池学园事业部刊行 , 昭和四十八年十二
月一日 , 第 362 页 。
・23 ・
《西域研究》2002 年第 2 期

皆辨其等位而供其职事 , 凡酋渠首领朝见者 。则馆而以礼供之”①。下辖 “掌客十五人 , ……掌


送迎蕃客 , 颛莅馆舍”②。唐典客署承隋典客署 ( 典蕃署 ) 而来 , 管理客馆为其专项之一 , 反而
推之 , 隋时 , 管理客馆的事宜也即归于典客署 ( 典蕃署) 。
隋时 , 客馆的设置在文帝 、炀帝二朝有所变化 。文帝时 , 鸿胪寺下有鸿胪客馆为馆待四夷朝
贡使节之所 , 炀帝时又置四方馆 , 因事而设 , 临时损益 。据《大唐六典》所记 , 隋鸿胪卿统典客
署令丞 , 炀帝改曰典蕃署 , 又于建国门外置四方馆以待四方使节 , 各掌其方国及互市事 。③ 四方
馆后罢 , “有事则置 , 名隶鸿胪寺 , 量事繁简 , 临时损益 。
”四方馆分东 、西 、南 、北四方 , “东
方曰东夷使者 , 南方曰南蛮使者 , 西方曰西戎使者 , 北方曰北狄使者 , 各一人 , 掌其方国及互市
事 。每使者署 , 典护录事 、叙职 、叙仪 、监府 、监置 、互市监及副 、参军各一人 。录事主纲纪 。
叙职掌其贵贱立功合叙者 。叙仪掌小大次序 。监府掌其贡献财货 。监置掌安置其驼马船车 , 并纠
”④
察非违 。互市监及副 , 掌互市 。参军事出入交易 。
隋代有关四夷各族入居鸿胪客馆与四方馆的实例 , 史料中也略有反映 。史载 , 隋文帝开皇末
年西突厥泥利可汗之弟婆实与妻向氏入朝 , “遇达头乱 , 遂留京师 , 每舍之鸿胪寺”, 向氏 “归在
京师 , 处于宾馆”⑤。此处宾馆应即指鸿胪客馆 。另《隋书・刑法志》载 , 杨素擅权时 , “于鸿胪
少卿陈延不平 , 经蕃客馆 , 庭中有马屎 , 又庶仆毡上樗蒲 。旋以白帝 , 帝大怒曰 : ‘主客令不洒
扫庭内 , 掌固以私戏败官毡 , 罪状何以加此 。 ”⑥ 此事
’皆于西市棒杀 , 而榜棰陈延 , 殆至于毙 。
发生在隋文帝在位期间 , 《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十七年 ( 579 ) 条也记有此事 , 胡注主客令有 :
“隋志 : ‘鸿胪寺统典客令 , 即主客也 。
’”⑦ 此处负责管理蕃客馆事宜的主客令指的即是鸿胪客馆
属下的典客令 , 这里所说的蕃客馆也指鸿胪客馆 , 另据史载 , 炀帝大业六年 ( 610) , 西突厥酋长
射匮遣使求婚 , 炀帝欲分西突厥处罗可汗之势 , 乃令裴矩 “朝夕至馆”, 讽喻使者欲立射匮之
意 。⑧ 此处馆应指四方馆 。
隋时 , 与周边四夷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 各族频繁遣使朝贡 , 与之相应 , 客馆内居住的各民
族人员也应有一定的规模 。首先有东夷诸族 , 如高丽 、百济 、新罗 、   、倭 , 多遣使朝贡 。隋
”⑨ 又有南蛮诸族 , 史载 , “大
与东夷诸族间的往来正如史所载 : “诸国朝正奉贡 , 无缺于岁时 。
业中 , 南荒朝贡者十余国 。
”如林邑 , 隋文帝平陈后 , 遣使献方物 。后绝 。仁寿 ( 601 —604 ) 末
年 , 发兵击林邑 , 林邑遣使谢罪 , 于是朝贡不绝 。另有赤土 、真腊 、婆利 、丹丹 、  数国 , 大
业年间遣使 。λυg 西北诸族中 , 吐谷浑 , 开皇十一年 、十七年 , 遣使贡 。自是朝贡岁至 。炀帝即位
后 , 国主伏允遣其子顺来朝 。党项 , 开皇十六年寇边 , 被讨定 , 相率请降 , 遣子弟入朝谢寇边之
罪 , 自是朝贡不绝 。隋炀帝时 , 大力经营西域 , 西域诸族与隋的关系也很密切 。炀帝时 , 遣韦

① 《大唐六典》卷 18 《鸿胪寺・ 典客署》, 第 362 页 。


② 《新唐书》卷 48 《百官三》, 中华书局 , 1975 年 , 第 1258 页 。
③ 《大唐六典》卷 18 《鸿胪寺・ 典客署》, 第 362 页 。
④ 《隋书》卷 28 《百官志下》, 中华书局 , 1973 年 , 第 798 页 。
⑤ 《隋书》卷 84 《北狄・ 西突厥传》, 第 1876 —1877 页 。
⑥ 《隋书》卷 25 《刑法志》, 第 715 —716 页 。
⑦ 《资治通鉴》卷 178 , 隋纪二 , 隋文帝开皇十七年 , 古籍出版社 , 1956 年 , 第 5556 页 。
⑧ 《隋书》卷 84 《北狄・ 西突厥传》, 第 1878 页 。
⑨ 《隋书》卷 81 《东夷传》, 第 1813 —1829 页 。
υ
λ
g 《隋书》卷 82 《南蛮传》, 第 1831 —1839 页 。
・24 ・
隋唐四方馆 、鸿胪客馆论考

节 、杜行满使于西蕃诸国 , 又令 “裴矩于武威 、张掖间往来以引致之 。其有君长者四十四国 。矩


因其使者入朝 , 谄以厚利 , 令其转相讽谕 。大业年中 , 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 , 帝因置西域校尉
以应接之”。其中较著者有女国 、高昌 、康国 、安国 、石国 、焉耆 、龟兹 、疏勒 、于阗 、吐火罗 、
挹怛 、米国 、史国 、曹国 、何国 、乌那曷 、穆国 、波斯 、漕国 、附国等 。① 北狄诸族中 , 有铁
勒 、奚 、契丹 、室韦等族时遣使贡献 。另有突厥与隋关系密切 , 贡使频繁 。文帝时 , 诸部突厥各
遣使诣阙 , 请和求援 。开皇年间 , “突厥前后遣使入朝三百七十辈 。
”仁寿元年 ( 601) , 隋发兵助
启民可汗兼并突厥部众 , 自是 “岁遣朝贡”②。
隋设鸿胪客馆及四方馆为馆待来朝的周边四夷使节的场所与机构 , 四方馆内并设互市监及副
执掌与四夷使节的互市活动 , 凡此 , 对促进隋与边疆民族的密切关系及与境外民族的对外关系 ,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二 、唐代的四方馆

唐代也设有四方馆 , 但有所不同的是 , 隋时四方馆隶属于鸿胪寺 , 唐时则领辖于中书省 。


《资治通鉴》则天后神功元年 ( 697) 条记契丹首领孙万荣起兵反唐 , 其奴斩万荣首降唐 , 唐将其
首枭之四方馆门 。胡注云 : “汉有藁街蛮夷邸 。后魏置诸国使邸 , 其后又作四馆以处四方来降者 ,
……至隋炀帝置四方馆于建国门外 , 以待四方使客 , 各掌其方国及互市事 , 属鸿胪寺 。唐以四方
”③
馆隶中书省 , 通事舍人主之 。
四方馆初期由中书省通事舍人主事 。史载 , 中书省有 “通事舍人十六人”, 主要职掌 : “朝见
引纳及辞谢者 , 于殿廷通奏 。凡近臣入侍 , 文武就列 , 引以进退 , 而告其拜起出入之节 。凡四方
”④ 通事舍人为从第六品上阶 。⑤ 四方馆后期不由通事舍人主事 ,
通表 , 华夷纳贡 , 皆受而进之 。
而以他官判领 。《资治通鉴》载 , 南诏进军新津 , 节度使卢耽 “遣使告急于朝 , 且请遣使与和 ,
以纾一时之患 。朝廷命知四方馆事 、太仆卿支祥为宣谕通和使 。
”胡注引《晏公类要》曰 : “旧
仪 , 于通事舍人中 , 以宿长一人总知馆事 , 谓之馆主 , 凡四方贡纳及章表皆受而进之 。唐自中世
”⑥ 此处即以太仆卿知四方馆事 。据《宋史・职官志一》载 , 唐 “至
以后 , 始以他官判四方馆事 。
天授中 , 始有试官之格 , 又有员外之置 , 寻为检校 、试 、摄 、判 、知之名 。其初立法之意 , 未尝
不善 。盖欲以名器事功甄别能否 , 又使不肖者绝年劳序迁之觊觎 。 ……殊不知名实混淆 , 品秩贸
乱之弊 , 亦起于是矣”⑦。这一时期 , 由他官判领四方馆事 , 当同官制的变化有关 。
四方馆在唐代处理四夷事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 与鸿胪寺执掌四夷事务并行 。陈致雍《奏蕃
国使朝见仪状》有 : “伏以九州之外 , 蕃国来朝 , 正朔之统不加 , 宾客之仪有异 。周礼有大行人

① 《隋书》卷 83 《西域传》, 第 1841 —1860 页 。


② 《隋书》卷 84 《北狄传》, 第 1863 —1884 页 。
③ 《资治通鉴》卷 206 , 唐纪二十二 , 则天后神功元年条 , 第 6521 —6522 页 。
④ 《旧唐书》卷 43 《职官志二》, 中华书局 , 1975 年 , 第 1851 页 。
⑤ 《旧唐书》卷 42 《职官志一》, 第 1797 页 。
⑥ 《资治通鉴》卷 252 , 唐纪六十八 , 懿宗咸通十一年 , 第 8154 —8155 页 。
⑦ 《宋史》卷 161 《职官志一》, 中华书局 , 1977 年 , 第 3767 —3768 页 。
・25 ・
《西域研究》2002 年第 2 期

”① 表明了其在处理四夷事务中与鸿胪寺居
小行人之职 , 而总其属 , 即今鸿胪 、四方馆之任也 。
于相等的地位 。
唐代不仅长安设置有四方馆 , 东都洛阳也有四方馆 。徐松《两京城坊考》明确记有四方馆在
两京的位置 。据《两京城坊考》, 西京四方馆的位置 , “承天门街之西 , 宫城之南 , 第二横街之
”② 四方馆在东都洛阳的位置 , 据《两京城坊考》记
北 。从东第一 , 中书外省 。次西 , 四方馆 。
载 , 应天门外第一横街之南 , 第二横街之北 。西曰西朝堂 。次西 , 中书外省 。次西 , 四方馆 。③
四方馆在两京均位于皇城之中 。

三 、唐代的鸿胪客馆

除中书省下属的四方馆外 , 唐在鸿胪寺下建有典客署 , 执掌入京朝贡的四夷蕃使的各项事


务 。据《旧唐书・
职官志三》所载 , 鸿胪寺有卿一人 , 少卿二人 。“卿之职 , 掌宾客及凶仪之事 ,
领典客 、司仪二署 , 以率其官属 , 供其职务 。少卿为之贰 。凡四方夷狄君长朝见者 , 辨其等位 ,
以宾礼待之 。凡二王后及夷狄君长之子袭官爵者 , 皆辨其嫡庶 , 详其可否 。若诸蕃人酋渠有封礼
命 , 则受册而往其国 。
”典客署为鸿胪寺的一个下属机构 。典客署内有 : “令一人 , 丞二人 , 掌客
十五人 , 典客十三人 , 府四人 , 史八人 , 宾仆十八人 , 掌固二人 。
”典客令 “掌二王后之版籍及
四夷归化在蕃者之名数 。丞为之贰 。凡朝贡 、宴享 、送迎 , 皆预焉 。辨其等位 , 供其职事 。凡酋
”④ 此处所说 “馆
渠首领朝见者 , 皆馆供之 。如疾病死丧 , 量事给之 。还蕃 , 则佐其辞谢之节 。
供之”之馆即为鸿胪寺属下的鸿胪客馆 。
《大唐六典・鸿胪寺・典客署》也载有典客署内职员所掌
事宜 , 其中典客令 : “凡酋渠首领朝见者 , 则馆而以礼供之 。若疾病 , 所司遣医人给以汤药 。若
身亡 , 使主副及第三等以上官奏闻其丧事所须 , 所司量给 。欲还蕃者 , 则给举递 。至境 , 诸蕃使
主副五品以上给帐毡席 , 六品以下给幕及食料 。丞一人 , 判厨事 , 季终则会之 。若还蕃 , 其赐各
”⑤ 《新唐书・百官志三》也载 , 典客署负责
有差 , 给于朝堂 , 典客佐其受领 , 都其拜谢之节焉 。
入京蕃客的生活供应及管理 : “酋渠首领朝见者 , 给廪食 ; 病 , 则遣医给汤药 ; 丧 , 则给以所须 ;
还蕃赐物 , 则佐其首领 , 教拜谢之节 。 ”⑥
”典客署下设掌客十五人 , “掌送迎蕃客 , 颛莅馆舍 。
唐典客令为从七品 , 典客丞为从八品下 , 掌客为正九品上 。⑦
鸿胪寺下属的典客署为执掌朝贡四夷蕃使各项具体事务的机关 , 其中管理鸿胪寺所属的鸿胪
客馆即为其职项之一 。由典客署所具体管理的鸿胪客馆为唐代馆待四夷蕃使的一个主要客馆 。
有关各族入居鸿胪客馆的实例 , 史料中也有所反映 。《新唐书・回纥传》载 , 回纥 “自乾元
后 , 益负功 , 每纳一马 , 取直四十缣 , 岁以数万求售 , 使者相蹑 , 留舍鸿胪 , 骀弱不可用 , 帝厚

① ( 清) 董诰等编 : 《全唐文》卷 873 , 中华书局影印本 , 1983 年 , 第 9134 页 。


② (清) 徐松撰 ; 张穆校补 ; 方严点校 : 《两京城坊考》卷一《西京・皇城》, 中华书局 , 1985 年 , 第 14 —15
页。
③ 《两京城坊考》卷五《西京・ 皇城》, 第 139 页 。
④ 《旧唐书》卷 44 《职官三》, 第 1884 —1885 页 。
⑤ 《大唐六典》卷 18 《鸿胪寺・ 典客署》, 第 362 —363 页 。
⑥ 《新唐书》卷 48 《百官志三》, 第 1258 页 。
⑦ 《大唐六典》卷 18 《鸿胪寺・ 典客署》, 第 362 页 。
・26 ・
隋唐四方馆 、鸿胪客馆论考

赐欲恼愧之 , 不知也”。这里所谓的 “留舍鸿胪”, 即指居于鸿胪客馆 。《旧唐书・回纥传》也载 ,


回纥在助唐平定安史之乱后 , 在京的回纥人增多 , 且多行事不法 。“大历六年正月 , 回纥于鸿胪
寺擅出坊市 , 掠人子女 , 所在官夺返 , 瓯怒 , 以三百骑犯金光门 、朱雀门 。 ……七年七月 , 回纥
出鸿胪寺 , 入坊市强暴 , 逐长安令邵说于含光门之街 , 夺说所乘马将去 。 ……十年九月 , 回纥白
昼刺人于东市 , 市人执人 , 拘于万年县 。其首领赤心闻之 , 自鸿胪寺驰入县狱 , 劫囚而出 , 斫伤
狱吏 。
”此则史料所述回纥使者在大历年间频频出入于鸿胪寺 , 行事不法 , 说明入京的回纥人即
安置于鸿胪寺下属的鸿胪客馆内 。① 也指居于鸿胪客馆内 。《新唐书・西域传上》也载 , 贞观二十
一年 ( 647) , 阿史那社尔擒龟兹王诃黎布失毕 、那利 、羯猎颠等人 , 至京师 , 太宗 “诏赦罪 , 改
馆鸿胪寺”, 至高宗时 , 又遣上述等人还龟兹 , ② 则他们在鸿胪客馆内居住有数年 。
鸿胪客馆在长安的位置 , 徐松《两京城坊考》有载 , “承天门街之西 , 第七横街之北 。从东
第一 , 鸿胪寺 。次西 , 鸿胪客馆 。馆西 , 含光门街 。
”知鸿胪客馆紧挨鸿胪寺 , 在含光门街之东 ,
入含光门 , 东向即为鸿胪客馆 。前引史料大历七年七月 , 回纥使者出鸿胪寺 , 入坊市强暴 , 逐长
安令邵说于含光门之街 , 也可从一个侧面说明回纥使者必居于鸿胪客馆内 , 因鸿胪寺与鸿胪客馆
紧接一处 , 出鸿胪客馆向西一条街即为含光门街 。

四 、唐客馆的作用

唐对来朝的四夷使节接待优厚 , 史载 , “故事 , 戎夷朝贡 , 将至都 , 中官驿劳于郊 , 既及馆 ,


”③ 四夷使节入居客馆后 , 日常生活由唐政府完全供应 , 以至贞观年间 , “四夷大小君
恩礼优渥 。
”④
长争遣使入献见 , 道路不绝 , 每元正朝贺 , 常数百千人 。
居于客馆内的各族人员 , 日常生活由唐政府负责供应 。如饮食 , 元稹《对蕃客求鱼判》载 :
“蕃官至 , 鸿胪寺不供鱼 , 客怒 , 辞云 ‘獭未祭 。 ”⑤ 反映出唐对入朝四夷蕃
’朝议失随时之义 。
客的优待 。薪炭 , 由工部供给 , 工部尚书下辖虞部郎中 、员外郎各一员 , “掌京都衢门
共 、苑囿 、

”⑥“其柴炭木木童进内及供百官蕃客 , 并于农隙纳
山泽草木及百官蕃客时蔬薪炭供顿 、畋猎之事 。
”⑦ 蕃客所用铺盖 , 由卫尉寺下属的守宫署供给 , 并进行管理 。守宫署置令一人 , 正八品下 ,
之。
丞二人 , 正九品下 , 还有监事二人 。“掌供帐  。供蕃客帷 , 则题岁月 。席寿三年 , 毡寿五年 ,
”⑧ 此外 , 蕃客入朝 , 若丧 , 也由唐政府负责拨款安葬 。《唐会
褥寿七年 ; 不及期而坏 , 有罚 。
要》载 : “天宝八载三月二十七日敕 : ‘九姓 、坚昆诸蕃客等 , 因使入朝身死者 , 自今后 , 使给一

① 《新唐书》卷 217 上《回纥传上》, 第 6123 —6124 页 。


② 《新唐书》卷 221 上《西域传上》, 第 6231 —6232 页 。
③ 《新唐书》卷 222 下《南蛮下・   国传》, 第 6319 页 。
④ 《资治通鉴》卷 198 , 唐纪十四 , 太宗贞观二十二年 , 第 6253 页 。
⑤ 《全唐文》卷 652 , 第 6631 页 。
⑥ 《新唐书》卷 46 《百官志一》, 第 1202 页 。
⑦ 《旧唐书》卷 43 《职官志二》, 第 1840 —1841 页 。
⑧ 《新唐书》卷 48 《百官志三》, 第 1250 页 。
・27 ・
《西域研究》2002 年第 2 期

百贯充葬 , 副使及妻 , 数内减三十贯 。


’”① 此外 , 唐对入朝四夷蕃客的供应还有等级之分 , 这种
等级之分以蕃望高下为主要依据 。史载 : “供客食料 , 以四时输鸿胪 , 季终句会之 。客初至及辞
设会 , 第一等视三品 , 第二等视四品 , 第三等视五品 , 蕃望非高者 , 视散官而减半 , 参日设
”② 这为吸引周边民族与唐进行往来 , 提供了先决条件 。
食。
唐朝客馆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为促进民族融合提供了契机 , 主要体现在居于客馆内的蕃客有
分流出去而逐渐定居于长安的情况 。据《资治通鉴》载 , 德宗贞元三年 ( 787 ) 宰相李泌对久居
长安 , 皆娶妻生子的四千 “胡客”作过检索安置 : “初 , 河 、陇即没于吐蕃 , 自天宝以来 , 安西 、
北庭奏事及西域使人在长安者 , 归路既绝 , 人马皆仰给鸿胪 , 礼宾委府 、县供之 , 于度支受直 。
……李泌知胡客留长安久者 , 或四十余年 , 皆有妻子 , 买田宅 , 举质取利 , 安居不欲归 , 命检括
胡客有田宅者停其给 。凡得四千人 , 将停其给 。 ……于是胡客无一人愿归者 , 泌皆分隶神策两
军 , 王子 、使者为散兵马使或押牙 , 余皆为卒 , 禁旅益壮 。
”可见从客馆中分流出去的蕃客不在
少数 , 这些人中甚至包括有入朝的四夷王子 。客馆中分流出去的西域诸族使节定居于京师 , 并娶
妻生子 , 后又被安置于禁军中 , 逐渐融合于当地民族 , 从这个角度讲 , 客馆的设置 , 为民族融合
提供了一个契机 。
唐时对四夷朝贡使节的接待与管理 ( 客馆馆待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制度化方面较前代
有所发展 , 表现在唐时对四夷使节的接待与管理已有了较为成熟的礼仪制度 , 客馆馆待同样也贯
穿于礼仪制度之中得以完成 。唐时 , 五礼具备 , 其中宾礼的内容即为接待四夷之君长与其使者 。
《通典・
礼九十一・
开元礼纂类二十六》宾礼载有接待蕃主及蕃使的诸项礼仪制度 。包括蕃主来朝
以束帛迎劳 、遣使戒蕃主见日 、蕃主奉见 、受蕃国使表及币 、皇帝宴蕃国王 、皇帝宴蕃国使等
项 。其中蕃主来朝以束帛迎劳 、遣使戒蕃主见日两项即于客馆中举行 。宣劳讫 , 蕃主再拜 , “所
司引就馆如常仪 。
”从一整套接待礼仪制度可以看出 , 客馆的馆待制度是唐对四夷使节一整套接
待礼仪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 这些制度将唐与周边民族间的关系约定在一定的秩序范围内 , 对开
展双方间的关系起着积极的作用 。同时客馆接待的礼仪制度也为周边各族了解唐朝礼仪文化提供
了机会与环境 , 客馆在一定程度上 , 又不仅仅是四夷蕃使住宿的地方 , 它还是双方间进行一些礼
仪活动的场所 。除《通典》所载蕃主来朝以束帛迎劳 、遣使戒蕃主见日两礼仪活动于客馆中举行
外 , 另如史载 , 武德二年 ( 619 ) , 突厥始毕可汗卒 , 高祖 “为发哀长乐门 , 诏群臣即馆吊期
使”③。武德三年六月 , 处罗可汗卒 , 立其弟为颉利可汗 , 也 “遣使入朝 , 告处罗死 , 高祖为之
罢朝一日 , 诏百官就馆吊其使”④。吊慰活动也贯穿于一定的礼仪形式之中 , 双方间在客馆中举
行的这些礼仪活动 , 为周边各族了解唐朝礼仪文化提供了机会 。

( 作者单位 :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
责任编辑 : 刘国防

① 《唐会要》卷 66 《鸿胪寺》, 第 1361 页 。


② 《唐会要》卷 46 《百官志一》, 第 1195 —1196 页 。
③ 《新唐书》卷 215 上《突厥传上》, 第 5154 —5155 页 。
④ 《旧唐书》卷 194 上《突厥传上》, 第 5154 —5155 页 。
・28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