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CE2000 附加數學(卷一) P.

1
參考公式

sin( A ± B ) = sin A cos B ± cos A sin B A+ B A− B


sin A + sin B = 2 sin cos
cos( A ± B ) = cos A cos B m sin A sin B 2 2
A+ B A− B
tan A ± tan B sin A − sin B = 2 cos sin
tan( A ± B ) = 2 2
1 m tan A tan B
A+ B A− B
2 sin A cos B = sin( A + B ) + sin( A − B ) cos A + cos B = 2 cos cos
2 2
2 cos A cos B = cos( A + B ) + cos( A − B )
A+ B A− B
2 sin A sin B = cos( A − B ) − cos( A + B ) cos A − cos B = −2 sin sin
2 2

甲部(42 分)
本部各題全答。

1
1. 解 >1 。 (3 分)
x

2. 求
d
(a) sin 2 x ,
dx
d
(b) sin 2 (3x + 1) 。
dx
(4 分)

1 1 − ∆x
3. (a) 證明 − = 。
x + ∆x x x ( x + ∆x )( x + x + ∆x )
d 1
(b) 從基本原理求 ( ) 。
dx x
(5 分)

4. P(−1, 2)為曲線 ( x + 2)( y + 3) = 5 上的一點。求


dy
(a) 於 P 的 值,
dx
(b) 曲線於 P 的切線方程。
(5 分)

5. (a) 解 1− x = 2 。
(b) 通過考慮 x ≤ 1 和 x > 1 兩種情況,或用其他方法,解 1 − x = x − 1 。
(5 分)

File:d:\winword\pastpaper_ce_amaths\ce_amaths_2000_p1.doc
CE2000 附加數學(卷一) P.2

1 + 3i
6. 以極式表複數 。
3+i
2000
⎛ 1 + 3i ⎞
由此求 ⎜⎜ ⎟
⎟ 的輻角 θ ,其中 θ 須限於 − π < θ ≤ π 的主值範圍內。 (6 分)
⎝ 3 + i ⎠

7. α、β 為二次方程
x 2 + ( p − 2) x + p = 0
的根,其中 p 為實數。
(a) 以 p 表 α + β 和 αβ 。
(b) 若 α 及 β 為實數且 α 2 + β 2 = 11 ,求 p 的值。
(7 分)

8. 圖 1 中, OA = i , OB = j 。C 為 OA 延線上一點使 AC = k ,其中 k > 0 。D 為 BC 上一


點使 BD : DC = 1 : 2 。
B
D

O C 圖1
A
1+ k 2
(a) 證明 OD = i+ j 。
3 3
(b) 若 OD 為單位向量,求
(i) k ,
(ii) ∠BOD ,答案須準確至最接近的度。
(7 分)

File:d:\winword\pastpaper_ce_amaths\ce_amaths_2000_p1.doc
CE2000 附加數學(卷一) P.3
乙部(48 分)
本部選答三題,每題 16 分。

9. 圖 2 中,OAC 為三角形。B、D 為 AC 上的點使 AD = DB = BC 。F 為 OD 延線上的點


使 OD = DF 。E 為 OB 延線上的點使 OE = k (OB) ,其中 k > 1 。設 OA = a 、
OB = b 。
F

E
C A
B D

O 圖2

(a) (i) 以 a 、 b 表 OD 。
1 3
(ii) 證明 OC = − a + b 。
2 2
(iii) 以 k 、 a 、 b 表 EF 。
(5 分)
(b) 已知 OA = 3 、 OB = 2 、 ∠AOB = 60° 。
(i) 求 a ⋅ b 和 b ⋅ b 。
(ii) 設 ∠OEF = 90° 。
(1) 求 k 的值。
(2) 某學生認為點 C、E、F 共線。試解釋該學生的說法是否正確。
(11 分)

File:d:\winword\pastpaper_ce_amaths\ce_amaths_2000_p1.doc
CE2000 附加數學(卷一) P.4
7 − 4x
10. 設 f ( x) = 。
x2 + 2
(a) (i) 求曲線 y = f ( x) 的 x 截距和 y 截距。
(ii) 求 x 值的範圍使 f ( x) 遞減。
1
(iii) 證明 f ( x) 的極大值和極小值分別為 4 和 − 。
2
(9 分)
(b) 在圖 3 中,描繪曲線 y = f ( x) 在 − 2 ≤ x ≤ 5 的圖像。
(3 分)
7 − 4 sin θ
(c) 設 p= ,其中 θ 為實數。
sin 2 θ + 2
1
從 (b) 中的圖像,某學生得出「p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別為 4 和 −
」的結論。試
2
解釋該學生的說法是否正確。若該學生說法有誤,則 p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應該是
多少?
(4 分)

10. (b) (續)


y

x
−2 O 5

圖3

File:d:\winword\pastpaper_ce_amaths\ce_amaths_2000_p1.doc
CE2000 附加數學(卷一) P.5
5
11. (a) 設 w = cos θ + i sin θ ,其中 0 < θ < π 。已知複數 w 2 + − 2 為純虛數。
w
證明 2 cos 2 θ + 5 cos θ − 3 = 0 。
由此,或用其他方法,求 w 。
(8 分)
(b) A 和 B 為阿根圖上兩點,分別代表相異非零複數 z1 和 z 2 。設 z 2 = wz1 ,其中 w 為
(a) 中求得的複數。
z2 z
(i) 求 和 arg( 2 ) 。
z1 z1
(ii) 設點 O 代表複數 0。問∆OAB 屬於哪一種三角形?試加以解釋。
(8 分)

1
12. 考慮函數 f ( x) = x 2 − 4mx − (5m 2 − 6m + 1) ,其中 m > 。
3
(a) 證明方程 f ( x) = 0 有相異實根。 (3 分)
(b) 設 α、β 為方程 f ( x) = 0 的根,其中 α < β 。
(i) 以 m 表 α 和 β 。
(ii) 再者,已知 4 < β < 5 。
6
(1) 證明 1 < m < 。
5
(2) 圖 4 顯示三名學生所描繪的 y = f ( x) 的略圖。他們的老師指出三幅圖皆
不正確。試解釋為何每幅圖均不正確。
y
y y

y = f (x)
y = f (x) y = f (x)
O
O O x
x x −1 4 5
−1 4 5 −1 4 5
−1
略圖甲 略圖乙 略圖丙
圖4
(13 分)

File:d:\winword\pastpaper_ce_amaths\ce_amaths_2000_p1.doc
CE2000 附加數學(卷一) P.6
13. 兩艘船 A 和 B 最初分別位於湖上兩點 P
和 Q,其中 Q 位於 P 的正北面 100 m B
處。R 為湖邊一點,且位於 Q 的正西面 R ym
N
100 m 處 (見圖 5) 。從時間 (以秒為單 θ Q
位) t = 0 開始,船 A 和 B 向正北面航
行。在時間 t 時,設 A 和 B 所航行的距 100 m
離分別為 x m 和 y m ,其中 A
0 ≤ x ≤ 100 。設 ∠ARB = θ 。 xm
P

圖5
100 m

(a) 以 x 表 tan ∠ARQ 。


100(100 − x + y )
由此證明 tan θ = 。 (4 分)
10000 − 100 y + xy
(b) 設船A以恒速率 2 ms−1 航行,而B則不斷調整其速率使 ∠ARB 的值維持不變。
100 x
(i) 利用 (a) ,證明 y = 。
200 − x
(ii) 求船 B 於 t = 40 時的速率。
(iii) 設船B的速率上限為 3 ms−1 。在船A到達Q點前, ∠ARB 的值能否維持不變?
試加以解釋。
(12 分)

-試卷完-

File:d:\winword\pastpaper_ce_amaths\ce_amaths_2000_p1.doc
CE2000 附加數學(卷一) P.7
簡略答案
1. 0<x<1
2. (a) 2 sin x cos x (b) 6 sin(3x + 1) cos(3x + 1)
− x
3. (b)
2x 2
4. (a) −5 (b) 5x + y + 3 = 0
5. (a) x = −1 或 3 (b) x≥1
π π 2π
6. cos + i sin ,−
6 6 3
7. (a) 2 − p, p (b) −1
8. (b) (i) 5 −1 (ii) 48°
1
9. (a) (i) OD = (a + b) (iii) EF = a + (1 − k )b
2
7
(b) (i) a⋅b = 3, b⋅b = 4 (ii) (1) k = (2) 不正確
4
7 7 1
10. (a) (i) x 截距為 ,y 截距為 (ii) − ≤x≤4
4 2 2
(b)
y

1
(− ,4)
2

7
2
5
(−2, )
2 y = f(x)
7
4
x
−2 O 5 13
(5,− )
27
1
(4,− )
2

(c) p 的最大值為 4,學生的說法正確;p 的最小值是 1,學生的說法不正確。


π π
11. (a) w = cos + i sin
3 3
z2 z π
(b) (i) = 1 , arg( 2 ) = (ii) 等邊三角形
z1 z1 3
12. (b) (i) α = − m + 1 , β = 5m − 1
(ii) (2) 略圖甲:拋物線的開口應向上;
1
略圖乙:應該 − < α < 0 ,但圖中 α 小於−1
5
略圖丙:拋物線應與 y = −1 有交點
100 − x
13. (a) tan ∠ARQ =
100
25
(b) (ii) ms−1 (iii) 不能
9

File:d:\winword\pastpaper_ce_amaths\ce_amaths_2000_p1.doc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