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書名:中國書法理論體系

作者:熊秉明

壹、 本書 書目
出版的話 第三章 緣情的書法理論 一、道家精神
序 一、韓愈的〈送高閑上人序〉 二、人品-放逸
引言 二、唐代的浪漫主義 三、無為的創作
第一章 喻物派的書法理論 三、酒神的 四、同自然
一、最古的書法理論 四、宋人的個人主義抒情 五、逸品(兼論神品)
二、筆觸的擬物 五、醜怪的歌讚 六、道家傾向的書法
三、書體的擬自然 六、瘋狂 七、道教和書法
四、書家個人風格的比擬
五、文字是有生命的形體 第四章 倫理派的書法理論 第六章 佛教與書法
六、大自然與書法創作 一、《書法雅言 》 一、問題
二、書法的形而上學的意義 二、佛經和造像題記
第二章 純造形的美 三、聖道與末事之辯 三、智永
一、什麼是純造形的美 四、欣賞書法即欣賞人格 四、懷仁和集字
二、理性派 五、作字先作人 五、懷素
三、感性派 六、書法上的最高理想-中和 六、書法和禪
四、王羲之 七、另一個理想-發強剛毅 七、 否定書法的書法
五、唯美主義 八、個人風格的形成 總結
六、包世臣的《藝舟雙楫》 九、技術和修養 索引
七、程瑤田的《書勢》
第五章 天然派的書法理論
貳、正 文

一、 喻物派 (寫實 主義 )的書 法理論


  本章分為六小節,首先論述最古的書法理論,乃一般書法史提出的第一個大書法家李斯,其以秦始
皇統一中國後,在境內六處立頌德碑,受命書文刻石,以及談及《筆陣圖》之作者為李斯之可能,故李斯
不但為中國第一位書法家,也極可能是第一位書法理論家。繼之漢代趙壹寫《非草書》,批評當時文人愛
好書法之狂熱以為病態,也是另一特殊宇書法相關的文獻題材。而流傳於今最早正式討論書法藝術的文
章也是漢代產生的,或稱書體、書狀、書勢,皆是描寫書法上的造型美。
  然而「寫實」的書法觀,和西方繪畫的寫實主義不同,本章所要揭示的重點之一,便是書畫之間的關
係,顏延之把「圖載」分為三類:一是圖形的,稱為繪畫;一是圖識的,稱為文字;一是圖理的,稱為掛
象。其區別在於,原始繪畫雖簡略,但從作者的繪形意圖看,我們知道是畫。原始文字雖象形,但幫助記
憶,可以聯綴為有語法組織的句子,則是文字。而八卦河圖既不描繪實物,也沒有文字性能,是一種神
秘符號。
  更精要地說,畫要人看到實物,書使人「聯想」到實物;畫的線條在構成實體,書的線條只求本身的
美和生動。此處論點,加強了書畫可說同源但絕不同質的觀念,而從筆觸、書體、風格、形體這數者的書法
理論比擬上,中國傳統論述皆流於主觀的或擬物、或擬自然、或擬生命之肉體,在解讀上也容易產生誤讀

1
由此處也可看出在哲學上,中國思想重精神不重客體空間實體的主觀表現。

二、 純造型 的美
  本章分七小節,先從造型美之解釋入手,即用現代繪畫術語而言為「抽象的美」,但中國書法並非是
完全貼切的抽象畫,由於書法不能脫離文字,也就是它除了形體變化,其意義上也是可讀的,也就是在
抽象形體之外還有一個文字層次,故是一種綜合性藝術。而從造型派的觀點討論,可以分為兩個系統:
著眼於書法結構秩序的理性派,以及著眼於書法的氣勢變化的感性派──前者偏重靜態的建築性之美的
規律,如歐陽詢;後者則偏重動態的音樂性之美的規律,且又分為著眼於創作時機體運動的舒快之行動
派如懷素,以及著眼筆墨在紙面上所造成的各種效果如何紹基。
  此外,也有一類書法家不高談哲理,也不奢談情感,而只追求技巧,如王羲之,認為哲理與情感深
度固然在書法藝術的表現上有其重要性,但若無相對應的技巧展現,便也是失敗的作品。分析王羲之的
作品風格,可以三方面下手,一為用筆和結構變化統一,二為黑墨兼顧白底配置的空間感覺,三為理性
與感性交融配合的絕技揮掃。
  再來便是不偏事理性嚴謹,也不偏事感情傾吐,反而是融合兩者,令其和諧,稱之為「唯美派」的風
格。如趙孟頫,以及趙佶等。第六種為將人品及書藝聯繫之「倫理派」,談「心正筆正1」,談書道「妙在性情,
能在形質2」,以包世臣之論述著作為代表,包世臣是一個關心社會現實,注重實踐者,因此他所在意的
是文則,以及具體落實的學書之道。
而最後一類,則是採用宇宙現象的矛盾統一法則來解釋書法造型問題,作為理論的派別,即是以陰陽、
乾坤、五行等觀念,來解釋書法裡布白、提頓、長短、背向、緩急、剛柔、虛實等造型問題。以程瑤田的《書勢》
作為理論代表。

三、 緣情 (唯情 )的書 法理論


所謂「唯情」,即是主張藝術要抒情,要將「情」字放在首位創作,並且排斥非抒情的創作傾向,如韓
愈在其《送高閑上人序》提到張旭把所有情感融入書法中,並且將敏感察覺激起的情感,也能透過書法展
露出來給予肯定。而在唐代的書家,也可以分為兩大派,一是追求客觀規律之古典主義,一是表現個人
浪漫主義的,前者如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後者如張旭、懷素、顏真卿等。後者的浪漫傾向書家,他們
要求從客觀規律定則中解放出來,追求自我的主觀表現。而其中的張旭也是中國書法史非常重要的人物,
稱之草聖,其所創造的狂草,正是書法項自由表現方向發展的極限追求,而在張旭的創造精神之中,也
有酒精的催發助力存在,說明了其酒醉後更接近潛意識的真實表現。
到了宋代,書法創作的抒情有了新的變動,宋代書家通常師法唐書,後又擺脫唐法,他們追求自由
表現,以形成自我風格。宋代代表的書家,唯蘇軾、黃庭堅、米芾,而實際上之中真正專注書法的追求者,
只有米芾足稱純粹,也因宋代文人多善詩文書畫或從政,故書法到了宋代,便成為了眾多表現形式之一
的地位。
抒情的表現,除了自由與擺脫,一體之多反面,也包含了醜怪與瘋狂的可能,然而所謂醜怪與瘋狂
而具特色風格者,也多半是有其內涵價值,即作者的意識與其嶄新的開創價值,如解縉、張弼、徐渭等人

1
出自《頻羅庵論書》,見本書頁 54。
2
出自包世臣《述書下》,見本書頁 56。

2
四、 倫理派 的書法 理論
所謂倫理派,即是認為藝術含有社會意義,並具有社會責任的功能性質得一種書法理論派別。如同
身為法家的李斯,其所書之文,所立之碑,是為了要「明法度」的,也就是有社會目的,是政治的副產品
因此倘若法家也能容忍一套美學理論,自然也是要歸向倫理派的。明末的項穆,著有《書法雅言》,以重
視現實與以政治唯出發匡正的儒家哲學的思辯來勞討論書法問題,首先確立了書法形而上的意義,並將
書法功能提高到「開聖道」,認為是「正人心」的一種手段,卻不把書法之藝術追求當作最終目的,而是將
其最高功能同功於經籍,使書法成為一種反應人心性格的活動。
  我們都知道藝術是心之所發,情動於中的,完美的藝術品會建立在完美的心理基礎上,而項穆在其
《書法雅言》中將藝術問題完全轉化為倫理問題,在技術與工具上的討論,便顯得缺乏不整了;然而若照
倫理派的思惟體系,做了正直的人就一定能寫字嗎?其實是不然的,因此《書法雅言》又特別處理了這個
問題,說高上人格所寫出的字是「中和」的,這種中和,並非是字型體的漂亮,而是無奇但富有,自然而
能窮變化集大成。

五、 天然 (自然 )派的 書法理 論


  自然派的藝術觀有以下數點:
(一)反浮華雕飾:「見素抱樸」 。
(二)排斥情感成分:「無為好靜」 。
(三)反技巧,反功利:「絕巧棄利」 。
(四)反理性思辨,反道德說教:「絕聖棄智」、「絕仁棄義」 。

道家體系的書法論,亦可從以下幾個線索討論:
(一)創作者人品問題──放逸:極重視人品,認為人品是創作的先決條件,也是欣賞的最後對象。
(二)創作實的精神狀態──無為:在藝術創作中採取發展天性的態度,沒有藝術才能就不要做藝術家,
假借或是模仿他人,終究寸步難移。
(三)作品完成後給欣賞者的感覺──自然:以心悟道,則能書契為無為。
(四)作品的最高理想──逸品:道家思想的書法評論家,要求書法家的人品為「放逸」,在精神上要求「瀟
灑」,此乃為其所謂為的最高逸品。
  道家書法中,追求放逸精神,其中最為有名的是董其昌,字與書充分表現出疏鬆、閒散。而在道家所
衍伸的道教文化,其中和書法發展也密切的關係,例如畫符,符咒的符號就如同八掛一般神秘,也可說
是神秘浪漫派的一支。而道家的求仙求道,促使人的思想充滿靈怪,因此也影響到了狂熱的書寫風格,
甚而有著神仙飄舉之氣

六、 佛教與 書法
  佛教對中國文學藝術發展史上發生過深刻的影響,此影響具體顯現在兩方面,一是關於形式,也即
是技巧的;二是關於內容,也就是精神思想的。
隨著佛教而來的印度文化其實並沒有書法,但是因為信仰需求而漸漸有了很多手抄本,而名家所抄
的經,往往見於紀錄,非名家所抄之佛經,則少人會注意了。

3
最早的佛教書法遺物是佛經抄本和造像題記,多可反映出宗教之虔誠,而可比擬於西方的聖經抄書,
然而北朝之前,由於家國喪亂觀,藝術是頗受卑視的,不過在北朝之後,經過清代碑派書家的重新發現
和提倡,激起了一陣風潮。
在宗教因素之下產生的書法家,如智永,他曾經寫過千字文八百本發散江南諸寺,特別是抄經之僧侶
做為樣本用,對當時亦有相當大的影響,然而他本身並不熱衷抄經,而追求書法的形象之美,可說是一
個過著僧徒生活而現身藝術的書法家。唐高宗時的懷仁,雖不是著名書家,但其集了王羲之的行書字,
刻成《大唐三藏聖教序》,摹刻精細,後來便成為王羲之流傳的法書之一;不過懷仁將王羲之的行書拆開
孤立,另行拼湊,對保留王字原有精神是有減無增的。
書法史上最著名的書僧,應是懷素,最有名的作品為《自敘帖》,為一篇記敘他學書經過和書法成就之
文章。懷素的創作方式,是一種追求自我解放的浪漫主義,但又排斥濃厚情感,為追求超乎悲喜之上的
藝術,筆觸細瘦,運筆迅速,是其兩大書法特點。
書法和佛教的關係大致可分為兩種,一是將寫字當作善業,一是將寫字當作佛性之直接表現,是一種
機鋒妙道;前者可以從經卷抄本中窺見誠篤的宗教情操,而後者便見於禪僧的狂草,如懷素那種追求超
越凡俗呼吸韻律及抑揚頓挫,即成即無的藝術表現,若當頭棒喝、頓悟頓參,正是書法的最高境界──
禪境。

參、結 論
  如同本書序言:「中國古來講書法理論的文字很少,但絕大部分是語錄體,採取詩畫的體例。」而 本
書將歷來書法理論加以整理,分為六大系統:
1、 純造型派:以造型原則說明書法之美。

2、 緣情(唯情)派:認為書法是表現內心情感的。
3、 倫理派:以儒家思想為美學基礎,認為善即是美。
4、 天然(自然)派:指道家思想無為之自然,和倫理、人為相對。
5、 禪意派:從佛教孕育而來,有近於倫理派的,也有近於自然派的,而最特別的是禪意派,禪宗本
身否定文字,也否定書法,所以禪意派可稱為否定書法的書法。

  透過本書,書法理論體系被做了一番整理,也使讀者能夠了解各書家在創作時,都懷抱著一種追求
極致的理念與理想,這些理念轉換成的文字表現,便是各派風格,以及各自精深的意念與藝術,更甚至
是哲學基礎和審美標準。而唯有先客觀離析各家美學和思想表現,才能夠再有效地彼此比較、討論,而不
致流於表面,以及主觀。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