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9

欢迎光临 2009 我们一起飞吧!~

2009 我们一起飞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复习资料
编辑整理:胜利射手

一.基础 知识梳 理:
一、文化与生活
    1.文化与社会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
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②文化的特点: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
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B.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
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
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2)文化的形式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
等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3)文化的社会作用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
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
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③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
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②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的。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
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
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
的重要内容。
    (5)文化与综合国力
  ①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
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
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②文化是一种综合的力量,其中科技和教育占十分重要的地位。科学技术实力和国
1
欢迎光临 2009 我们一起飞吧!~

民教育水平,作为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日益受到各国高度重视。
  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
神武器。冷战结束以后,国外敌对势力把中国当作意识形态的主要对手,加强对我国进
行文化渗透,以实现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因此,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显得更加
重要。
  ④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
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
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2.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
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
事物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
的形成。
    (2)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也不都是消极
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
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②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A.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
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持久的。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
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
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3)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
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
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
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
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
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2
欢迎光临 2009 我们一起飞吧!~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①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可见诸语言文字、宗教
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
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
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
的集中表达。
  ③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
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
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为了使不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
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①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
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
不可缺少的色彩。
  ②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
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③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
的。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A.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
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B.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
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
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文
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4)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①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
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②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贸易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各国之
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总之,小到亲朋聚会、
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①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
段。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现代社会中的传
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3
欢迎光临 2009 我们一起飞吧!~

  ②依托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
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
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推动文化交流,既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我
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①传统文化的特点:A.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
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
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新的内
涵。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存在差异,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
点。各民族传统文化存在差别,是因为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自然环境、经济方
式、社会状况、文化特点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
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传统
思想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传统文化是维
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能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是
双重的,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
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
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起消极作用。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
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
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
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3)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的兴起。
其中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是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的。
    (4)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①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
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②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把握好文化继
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作出正
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4
欢迎光临 2009 我们一起飞吧!~

    3.文化创新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社会实践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
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 ,
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所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
新的动力和基础。
    (2)文化创新的意义
①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② 文化创新是在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文化创
新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① 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又是一个创造新文化、发展
先进文化过程。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
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② 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继承是创新的必要前提。对一个国家民族
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③ 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4)创新与借鉴、融合
① 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借
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交流、借鉴
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② 在文化交流、借鉴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
化的有益成果。
③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植根
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① 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 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
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
② 我们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
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
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辉煌。

  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灿烂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5
欢迎光临 2009 我们一起飞吧!~

①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这表现在许多方面。汉字、史书典籍是中
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A.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
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的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
天为中华各族人们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B.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
之大,留存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② 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这也表现在许多方面。A.独特性(独树
一帜、独领风骚)。中国文学艺术辉煌悠久的历史、丰富绚丽的内涵、鲜明独特的风格,
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
和整体性特点,长期处在世界的前列,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
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B.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别,经济社
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
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C.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
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
“求同存异”是指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是指能在文化交往
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
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华各民
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
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③各族人们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
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
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
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中华民族精神的精神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
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6
欢迎光临 2009 我们一起飞吧!~

  ②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
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
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①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
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②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
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

  A.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
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
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B.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
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
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
神等,都是这个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A.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发挥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思想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作用。
  B.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
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
传统。
  C.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
民创造的先进文化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
西化、分化的图谋,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
  D.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
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
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才、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只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
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A. 面对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互相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
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
为重要的任务。
  B.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C.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7
欢迎光临 2009 我们一起飞吧!~

  D.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四、发展先进文化
    1.走进文化生活
    (1)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A.
满足文化需要,充实精神生活;B.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C.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
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D.引导消费观念,推动生产发展。
  ②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A.有关部门和
单位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 B.有些文化产品借消遣的
名义,迎合低级趣味;C. 有些媒体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任地传播
“绯闻轶事”。
  ③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文化生活越繁荣,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
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2)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①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
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②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必须做到:
  A.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B.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D.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
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
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让精神文化产品符合人
民的利益,促进礼会的进步。
    (3)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①落后文化: A.含义: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 B.表现:
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C.措施: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②腐朽文化: A.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
教、淫秽色情文化等。 B.危害: 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
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C.措施: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③存在的原因: A.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 B.西方资本主义
腐朽思想文化的冲击;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致的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
的多样化; D.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诱发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等现象。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①对传统文化:我们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其符合
8
欢迎光临 2009 我们一起飞吧!~

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保持和发扬;对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
的、腐朽的东西,要加以改造或剔除。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
代精神,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文化复古主义”。
  ②对外来文化:我们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一方面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
成果;另一方面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全盘西化论”。
    (2)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①原因:A.这是由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所决定的。B.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
质决定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立党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也
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C.这是由当今世界两种制度并存、多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的现状所决定的。D.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性是相统
一的。
  ②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会妨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地位,同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统一
的,同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化是统一的。B.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
倡多样化。没有内容和形式上的多样性,文化就会单调、凋零、枯竭。不坚持马克思主义
的指导,文化就会失去正确方向和生命力,文化建设就会混乱、失误、受挫。C.思想文化
越是多样化,越是需要主心骨,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二者并不矛盾。
  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坚持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不断发展的中国革命、建设
和改革的实践。在新的实践条件下,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根本的就是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
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需要。这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4)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A.发展教育:原因: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
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B.发展科学事业: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求: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
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
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
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9
欢迎光临 2009 我们一起飞吧!~

  C.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原因: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
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我
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②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是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
重要内容。
  ③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
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
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B.要弘扬培育民族精神,使人们树立起崇高
理想和信念,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提供精神动力);通过发展教科文事业,引导人
们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提供智力支持);C.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D.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
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多种形式
  ①发展先进文化的本质是一个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而不断进行
文化创造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创建过程。
  ②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如“讲文
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各级党政机关开展的创
先争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以及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
”、“送温暖”、“手拉手”、“幸福工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公益活动等。
   3.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1)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
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①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引领人们树立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
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③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
思想道德目标。
    (3)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
  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特别强调以诚实守信
为重点。
10
欢迎光临 2009 我们一起飞吧!~

  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
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法治以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道
德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
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也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③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体系应该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是对中华民族
传统美德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人人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
    (4)我国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
  今天我们大力倡导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
本道德规范,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人人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
准则。
    (5)加强知识文化修养的意义
  ①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就是知
识文化修养。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用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
脑,是知识文化修养的重要内容。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
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就是思想道德修养。
  ②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是相互促进的统一关系。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
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一个真正有知识文
化涵养的人,同时也应该是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只有坚持知识文化修养
与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才能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有益
于社会的人。
  ③知识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
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成为一
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真正有知识文化涵养的人,也应该是具有
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
  ④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
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二.基础 知识问 题化

第一 课 文 化与 生活
★★1、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包括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
的部分。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
11
欢迎光临 2009 我们一起飞吧!~

称为文化。(如台风、地震等自然现象)。
2、文化的形式有哪些?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念、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属于文化。
3、文化活动
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4、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从哪里来?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
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5、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人类社会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
神上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经济与政治、文化的相互关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
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7、文化的独立性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
也不能简单的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
然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
事实,是不正确的。
★★8、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文化既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
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1)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如中国的发展一直
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西方的发展则深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今天,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文化,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一种先进
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
10、文化与经济如何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
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
用越来越重要。
11、文化与政治如何交融?
12
欢迎光临 2009 我们一起飞吧!~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
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 ,
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12、为什么当今世界各国都重视文化竞争力?(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对
此,我国怎么应对?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
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
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地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
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 课 文 化对人 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
(1)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总要采取一定
的方法和形式。各种社会交往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
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
往时使用的语言、器物、符号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
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影响
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形成。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哪些?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氛围
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
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修养。这些文化影响
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
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4、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什么?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
持久的影响。
13
欢迎光临 2009 我们一起飞吧!~

★★5、如何理解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
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
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对人有哪些影响?)优秀文化作
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的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
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
创造美化幸福的生活。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
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6、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如何?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财富
就会创造得越多,人们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能推进人
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得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
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
全面的发展。
7、我国当前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是什么?
改革开放以来,空前繁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思想
解放和观念更新,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大大增强,爱
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
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第三 课文化 的多样 性与文 化传播


1、从哪些方面能感受文化多样性的魅力?
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民族节日的文化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
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的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
的集中表达。透过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到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3、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是什么?如何保护?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世界上许多以文物、建筑群和
遗址类著称的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独特的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4、文化多样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4
欢迎光临 2009 我们一起飞吧!~

文化的多样性也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可见诸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
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5、为什么说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的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
统一。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所以,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
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6、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及原因是什么?
(1)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
化。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的内在要求。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
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尊重文化多样性,
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
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7、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是什么?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
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8、什么是文化传播?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播知识、信息、观念、情感
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的途径主要有:商业活动、人类迁徙、教育活动、大众传媒等。
9、什么是大众传媒?它有何特点(作用)?
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成为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界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显示出文化传
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0、文化传播有何作用?我们应该如何做?
文化传播,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
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第四 课 文 化的继 承性与 文化发 展


★★1、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继承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
化。
传统文化的继承包括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的继承。
2、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
15
欢迎光临 2009 我们一起飞吧!~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
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
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如何发展传统文化?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
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
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
的消极作用。
★★4、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评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
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
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
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5、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是什么?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
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
好地创造新生活。
★★6、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如何?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
求。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7、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教育方式的变革,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
要的影响。

第五 课 文 化创 新
1、文化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
发展的内在动力。
2、什么是实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
★★3、如何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
文化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社会实践是
文化创造的源泉。
16
欢迎光临 2009 我们一起飞吧!~

(2)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一方面,社会实践不
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
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所
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4、文化创新的作用是什么(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化创新的作
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5、如何理解文化创新既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
会实践的发展。我们进行文化创造、实现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创建新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
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
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不断繁荣和发展的民族文化之路,
必然是不断前行的文化创新之旅。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
要保证。
★★6、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如何?
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文化创新的需要、文化创作的灵感、文化创
作的动力、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都来自社会实践;文化创作的成果要服务于实践;人民
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7、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充满才智,你如何理解?
这观点不正确。
(1)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2)只有充分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
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
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时
代和人民的文学作品。这是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8、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什么?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这也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9、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是什么?
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
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10、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即使一个不同民
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
17
欢迎光临 2009 我们一起飞吧!~

文化的过程。
★★11、如何理解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1)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
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而从头开始。对于一个民族和国
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2)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的发展,带来了经
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文化创新,表现在传
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12、文化如何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为什么要交流、借鉴
与融合?)
(1)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合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
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文化交流
和文化借鉴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由此可见,文化多样性是
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
化的有意成果。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13、文化创新中要注意克服哪两种错误倾向?(如何把握和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
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就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那种一味固守本民族的
传统文化,拒绝接收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二是那
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第六 课 我 们的中 华文化  
1、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
1、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标志着人类进入文
明时代。
2、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规模大,存留丰富。
3、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1、 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2、 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3、 包容性的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谐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
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18
欢迎光临 2009 我们一起飞吧!~

4、 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只有在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
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5、 各地区文化具有区域特征的原因
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6、 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文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
体性的特点。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
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
动体现。
7、 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族文化的关系:★★
1、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
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 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
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3、 各族人们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
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第七 课 我 们的 民族精 神:

1、 (是什么)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每个的解释部分要看)
2、 (为什么)重要性(即作用): 深深根植于中华文化之中,始终是维
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
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3、 (怎么办):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
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是一致的;新时期爱国主
义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4、 爱国主义是核心: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
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19
欢迎光临 2009 我们一起飞吧!~

1、 (是什么)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
淀的过程,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主要体现在党领导各族人民奋斗的过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
的各个时期―――革命时期: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建
设时期: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2、 ★★(为什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1、有利于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2、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3、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4、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3、 ★★(怎么办)在当代中国,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应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
的主心骨,有了它,才有了民族之魂,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
支柱。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既要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
期革命斗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既要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有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和分化图谋。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二者关系)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予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
互支撑,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
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以根基,不失本色。
四、时代课题:如何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
时俱进,结合新的实践要求,继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我们面对的时代
课题。

第八 课 走 进文化 生活
1、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临多种选择的原因: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传播工具、文化载体,使文化产品大批量、规模
化、产业化成为可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色彩斑斓)
2、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的喜与忧
喜:满足文化需求,充实精神生活;灵活表现方式,传播文化知识;接受正
20
欢迎光临 2009 我们一起飞吧!~

确观念,提高道德素质;引导消费观念,推动生产发展。
忧:(原因)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表现)低俗趣味、新闻炒作、绯闻逸事
态度: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3、文化需求的特点及原因
特点:多层次、多样化
原因:地域、人口、民族、职业、年龄、经历的不同等

★★大众文化
1、 什么是大众文化?(即社会主义文化)
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
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
众文化。
2、 怎样发展大众文化?
必须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创新内容、形式、手段;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
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
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
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让精神文化产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的进步。

★★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1、 落后文化:
(1)含义: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
(2)表现:以传统习俗表现出来。
(3)态度: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 腐朽文化
(1)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
秽色情文化等,都是腐朽文化。
(2)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
社会主义事业。
(3)态度: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3、 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产生的原因:
首先,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
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其次,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21
欢迎光临 2009 我们一起飞吧!~

最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领文化活力的同时,还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
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
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损人利
己等现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
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
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
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
占据着主导地位。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3、各种文化之间的关系:
各种文化有吸纳与排斥、有融合与斗争、有滲透与地域,曾现出前所未有的相
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第九 课 建 设中 国特色 社会主 义文化


★★1、先进文化的含义:
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
有文化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
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坚持先进文化方向的意义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
保证。
★★3、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关键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
域的指导地位:
(1)马克思主义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
类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推动社会进步产生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
响,所以,发展先进文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文化建设
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我们所建设的当代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立党立国
22
欢迎光临 2009 我们一起飞吧!~

之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3)当前的文化环境――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只有坚持马克
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的健康发展;
(4)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在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不会防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4、在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会防碍文化多样性的
发展:
因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
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统一的,同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化是统一
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不坚持马克思主
义的指导地位,文化建设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和生命力,社会就会失去共同
的思想准则。

5、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永不褪色的旗帜: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因为有马克思主义作为
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
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不
断发展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所以,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先进文
化前进方向的永不褪色的旗帜。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当前文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在新世纪新阶段,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牢牢保卫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
的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导各方面文化工作,
衡量和检验文化工作的成果,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推动文化创新。
第九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是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

2、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有机统一、全面发展的社会。物
质文明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
文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和智力支持。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23
欢迎光临 2009 我们一起飞吧!~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
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4、怎么加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根本的就是
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文化的事业;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参加亿万人民创建活动。

5、关于教育
(1)地位: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
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2)措施: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方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6、关于科技:
(1)地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措施: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
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
围。

7、关于文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要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扶持党和国家重要的新闻媒体和社会研究机构,
扶持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扶持对重要文化
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和中西部
地区的文化发展;支持文明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势力和竞争
力。

8、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
精神文明的创建过程:发展先进文化,本质上是一个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的过程。
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体。
24
欢迎光临 2009 我们一起飞吧!~

创建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
通过各种创建活动,使人们思想感情得到熏陶,思想觉悟得到启发,精神生
活得到充实,道德意识得到增强,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
神面貌,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和建设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

第十 课 文 化建设 的中心 环节
★★1、思想道德建设
(1)地位: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
心环节。
(2)原因: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
魂。
(3)内容: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
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以城市守信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
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引
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4)目标: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也是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2、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法治以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规
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
和道德觉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依法治
国;也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的精华。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充分
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精华,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法治和创新,
是人人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

第十课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1、解决道德冲突的重要途径:
25
欢迎光临 2009 我们一起飞吧!~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安中,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
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知识文化修养:
(1)含义: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的过程。
(2)内容: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用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
自己的头脑。
(3)根本意义: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
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真正
有知识文化涵养的人,也应该是具有崇高思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
3、思想道德修养:
人们通过自律、自省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
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三观,树立崇高理想的
过程。

4、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1)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文史知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提高水平,有
助于自觉的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
为习惯,反之,则走上犯罪的道路。
(2)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
―――提高思想道德认识,重视思想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增强
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知识文化修养水平。具有良
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反之,则会危害社
会。
(3)一个真正有知识文化修养的人,也应该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
的人。 、
5、加强自身的知识文明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6、怎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
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
论,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2)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
不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7、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
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理想;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实现最高理想,是
26
欢迎光临 2009 我们一起飞吧!~

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8、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
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人们树立起
崇高理想和信念,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假发主人翁的创造热情和社会责任
感,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
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
文化创作的最深厚的源泉,存在于人民的生活实践之中。

三.模拟 试题 :

《文 化生活 》综合 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题 2 分,共 46 分)

1.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

① 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②参加学校运动会 ③参加演讲会、辩论会

④购买蔬菜、水果 ⑤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 ⑥合唱团、舞蹈队、时装

表演队 ⑦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⑧某国议员竞选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③⑤⑥⑦ D.①②④⑦⑧

2.有人认为:“经济是政治和文化的基础,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促进社会

的发展。”上述观点 ( )

  A.否认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

  B.肯定了经济对文化和政治的决定作用

27
欢迎光临 2009 我们一起飞吧!~

  C.认为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D.认为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3.广告文化、旅游文化、饮食文化、网络文化、服饰文化、西方节日文化正悄无声息地改

变着我们的生活。由此可见 (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B.文化影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潜移默化的

  C.人总要生活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

  D.人总能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

4.伟大诗人雪莱说: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对此认识正确的

是( )

  A.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C.文化塑造着人,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着人的精神世界

  D.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广度和深度

5.下列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 )

  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②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的越多

  ③人们生活越改善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人的全面发展同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28
欢迎光临 2009 我们一起飞吧!~

我国著名文学家费孝通在谈及文化的多样性时有一名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据此回答 6—8 题。

6.“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基本含义是 ( )

  A.承认本民族文化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前提

  B.只有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才能称誉世界

  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D.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

7.“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基本含义是 ( )

  A.文化的交流和合作,能促进世界的融合进程

  B.尊重和保存不同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C.尊重每个民族的文化特色,最终达到民族文化的完全融合

D.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

化的多样性

8.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

  A.求同存异 B.兼收并蓄

C.各国文化一律平等 D.公平、公正、合理、正义

9.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是 ( )

  A.电视的普及     B.电子和网络的发展

  C.报纸、杂志的出现 D.印刷媒体的推广

29
欢迎光临 2009 我们一起飞吧!~

2005 年 6 月 10 日,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举办纪念冼星海诞辰 100 周年音乐

会,冼星海,这位抗日音乐家,他的音乐和精神永远感动着人们。根据相关知识,回答

10—11 题

10.尽管是抗日乐曲,每当冼星海创作的、雄浑激越的《黄河大合唱》旋律响起时,总会

让人热血沸腾。《黄河大合唱》是永远激励中华民族前进的号角。这说 明 ( )

① 传统文化都是优秀的文化遗产 ②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

③ 传统思想对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都产生深刻影响 ④我们必须继承优秀的传统文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1.冼星海继承中国民族音乐的传统,积极创新,创作出呼唤抗日、鼓舞民众的现代革

命音乐。这说明 ( )

  A.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的发展

  B.文化继承是对历史文化全面、彻底的承接

  C.对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12.有人主张,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千年古俗,还应扩充其

新的内涵。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民族的内容;在清明提倡植树和缅怀亲人与先烈,

讲一讲先烈和亲人在世时的一些丰功伟绩;在中秋节宣传合谐;在重阳节宣传敬老爱老等

等。下列对上述主张的评价中,你认为正确的有 ( )

  A.错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应永恒不变

  B.错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扩充其内涵就是否定其民族性

  C.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只有因时而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30
欢迎光临 2009 我们一起飞吧!~

  D.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内涵只有不断改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13.我们从小就跟汉字打交道,关于汉字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B.汉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C.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

  D.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有力见证

14.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其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这种

包容性的积极意义在于 ( )

①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② 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③ 是中华文化始终处于世界文化的最前列,在世界文化中居于统帅地位

④ 同化了其他民族文化,使中华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③

15.我国至今使用的许多民族乐器,如笛、琵琶、胡琴、横吹、鼓、腰鼓等,都是从汉代开

始由各边疆民族地区陆续传入内地的,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很早就在祖国的艺术舞台

上占有重要地位。这表明 ( )

  A.中华各民族使用的乐器都是不同的

  B.中华文化独具特色

  C.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做出了贡献

  D.不同的区域,文化显示出不同的特色
31
欢迎光临 2009 我们一起飞吧!~

16.鲁迅先生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

迅先生的话强调了 ( )

  A.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B.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C.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D.传统文化在中国发展中

的重要作用

17.自强不息不仅是一个人的优良品质,而且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民族品格。

下列典故、名言能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有 ( )

① 大禹治水 ②愚公移山 ③精卫填海

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A.③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③ D.①③④

18.目前我国文化市场色彩斑斓,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其原因在于 ( )
1 大众传媒的影响 ②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③ 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我们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应做到 ( )

① 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②继承传统文化

③ 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④ 让文化产品符合人民的利益

⑤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20.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现在仍然存在一些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原因在于( )

① 封建思想和文化还存在 ②没有足够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32
欢迎光临 2009 我们一起飞吧!~

③ 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在人们精神生活中会有所反映 ④丰富文化生活的必然结果

⑤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冲击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1.报考普通高校不再受年龄和婚否的限制,这不仅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已在向大众
化发展,而且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说明我国正在向学习型社会迈进。关于教育的地
位和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②发展教育事业应该突破年龄和婚姻的限

③ 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④ 发展教育事业必须深化教育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2.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对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启示是(

  A.既要重视文化水平的提高,又要重视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B.文化教育是次要的,关键是抓好思想道德建设

  C.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应首先发展教育、科技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促进文化产业化

23.下面对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
① 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②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
③ 知识文化修养水平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水平自然而然就会提高
④ 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是对立的、二者无法兼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多选、错选不得分,少选且选对得 1 分)


24.世界各国的风俗习惯千差万别,大部分国家以摇头表示否定,以点头表示肯定,

而阿尔巴尼亚人则以摇头表示肯定,以点头表示否定。绝大部分行握手礼的国家都伸出

右手,但印度却相反,如果要握手必须用左手。许多非洲国家以啃咬来宾的右耳来表示

热烈欢迎,甚至少数国家还有以箭毒涂在来宾的手背上来表示欢迎的礼仪。这些都说明

( )

  A.世界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性 B.各民族文化之间只存在着差异性

33
欢迎光临 2009 我们一起飞吧!~

  C.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D.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色

25.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B.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D.要依靠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

26.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因为 ( )

  A.它体现了全体中国人的利益

  B.它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C.它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D.它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27.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以下哪几项可以证明 ( )

  A.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B.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C.中华各地方文化各具特色

  D.中华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

28.江泽民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实践;它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着

巨大的促进作用。”江泽民同志的话告诉我们 ( )

34
欢迎光临 2009 我们一起飞吧!~

  A.经济与政治、文化密切相关 B.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D.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29.江南水乡苏州四野散布着许多保持古朴风貌的村落。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文化遗产

苏州市提出引入市场运作机制保护古村落的思路。古村落可以采取股份制的形式,村民

以其拥有的古建筑租赁或入股,同时吸收社会资金入股,参与古村落的保护、经营和收

益。这种做法 ( )

  A.有利于积极发展文化事业 B.有利于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

施建设

C.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 D.不利于保护文物古迹

30.地域文化具有封闭性特征,但是随着人口流动,它又具有向外的传播性,客家文

化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客家先民在历次的大迁徙中,将中原文化融入岭南土著民族之中,

形成独特的客家文化。这说明 ( )

  A.文化在交流传播中发展

  B.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中原文化是先进文化而岭南文化是落后文化

  D.客家文化的独特性表明它与其他文化没有共同之处

31.《人民日报》载文强调,对于年轻一代,我们需要用灿烂历史和伟大成就来激发他

们的爱国热情,同时更需要引导他们从点点滴滴做起,踏踏实实地沉下去,触摸我们

脚下的这块土地。这表明,我们青年人要加强自身修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必

须( )

  A.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B.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5
欢迎光临 2009 我们一起飞吧!~

  C.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 D.提高知识文化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2 小题,共 20 分)

32.2006 年 9 月 14 日,光明日报刊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规划发展纲要》 。
《纲要》强调要始终把文化创新作为文化发展的战略基点和前进动力,为我国文化坚持
特色、走向世界指明了路径。文化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方面,是推动文化发展
的有效途径。……只有尊重创新、鼓励创新、保护创新,我们的文化发展才能生生不息、
光彩四射。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33.2006 年 9 月 20 日,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五周年纪念日暨第四个“
公民道德宣传日”,镇江市润州区头道巷社区和太古山小学联合开展了“公民道德从
我做起”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宣传展牌、发放宣传资料、创作卡通礼仪漫画等
多种形式,积极倡导和谐向上、互帮互助等文明风尚。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
(1)今天我们大力倡导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
(2)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为实现这一
目标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论述题(15 分)

34.恩格斯:“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列宁:“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毛泽东:“主义譬如一面旗帜!”

  江泽民:“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
36
欢迎光临 2009 我们一起飞吧!~

 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回答: 

(1) 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旗帜是什么?

  (2) 这一旗帜引领下的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3)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要高举这一伟大旗帜?

五、综合探究题(15 分)

35.材料一: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精神。正是通过继承和弘

扬民族精神,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进入新

世纪,在风云变幻、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中,只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我们才能团结

一致,集中力量抓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举全民族之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材料二:中宣部、教育部决定从 2004 年开始,将每年 9 月确定为“中小学弘扬和

培育民族精神月”。今年是第三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在此期间,各地

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为重点,集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

  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回答:

(1)设立“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有何意义?我们应怎样进一步弘扬和

培育民族精神?

(2)请你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设计两条宣传用语。

37
欢迎光临 2009 我们一起飞吧!~

《文化生活》综合检测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23 题,共 46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C D C D C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C C C B C D B B
题号 21 22 23
答案 C A A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3 分,8 题,共 24 分,多选、错选不得分,少选且选对得 1 分)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答案 CD ABCD BCD ABCD ACD AC AB ACD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2 小题,共 20 分)


32、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过程。
③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
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
为主,为我所用。
④ 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进行文化创新,要克服不利于文化创新的各种
错误倾向,即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
“历史虚无主义”。
33、(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①应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②应该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③应该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四、论述题(15 分)
34、(1)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旗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
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高举伟大旗帜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① 这是由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和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38
欢迎光临 2009 我们一起飞吧!~

②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立党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也
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③ 在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长期共存、多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如果放
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势必导致人心大乱,天下大乱,
给党和国家带来灾难。
五、综合探究(15 分)

35、(1)①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

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开展“中

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四有”公

民,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② 首先,要发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心

骨”作用。

第二,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第三,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第四,必须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2)设计的宣传用语只要主题鲜明,能够反映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

动的要求即可。如“民族精神耀中华”、“让民族精神在我们手中薪火相传”、“高擎民

族精神的火炬”等。

3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