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第一章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
1 物质和精神何者第一性、何者第二性的问题;
2 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哲学课分为:
按第一方面不同回答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反之是唯心

按第二方面不同回答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世界可以被认识的
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完全认识

唯物主义发展经历了 3 个阶段:
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仅凭感性直观和经验概括。缺点:直
观性猜测性,缺乏科学
机械唯物主义:即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近代自然科学所认为的最小的不可分割的
基本粒子--原子。
缺陷:1 把近代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同哲学上的物质观混同。
2 不懂得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把某一特殊、个别物质形
态看作物质的一般和普遍。
3 不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唯物主义,对物质定义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
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
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复写、摄影、反映。”

唯心主义的两种表现:
1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客观世界是由人的主观精神产生出来,是主观精神的表现,英国贝芝莱,中
国陆象山,王阳明(我心便是 宇宙)
2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现实的物质世界出现之前早已存在着一个客观的“宇宙精神”,现实的物
质世界就是由这个“宇宙精神”演变而来的。德国的黑格尔、中国的朱熹(物质是理的表现)

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它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特性:绝对的,无条件

特点:物质是运动的,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这说明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
的。
反对相对主义诡辩论--否认相对静止。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畴内处于暂时稳定的平衡状态。
因而静止时有条件的,相对的。没有空间位置的变化,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反对形而上学不变论--把静止绝对化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他们是有区别的,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两者又是相互统一的:
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静中有动;绝对运动中也包含着相对静止的状态,动中有静!
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能力的有机整体。特征:
1 系统的整体性。
亚里士多德:整体不等于各个部分的总和。
黑格尔:从人身体上割下来的手,就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手。
2 系统的结构性
3 系统的层次性
系统的开放性
反对抓住孤立,片面

量变就是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变化,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在空
间排列组合上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事物变为他事物。因而又称飞跃、突变或革命。
质变是事物超出度的界限的变化,是事物显著变动状态。
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循环往复。
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
1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赖的。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依赖于量变,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量变也依赖于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量变中有质变,质变中有量变。
3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转化的。
事物发展是由量到质和由质到量的变化过程。
总之,量变不是单纯的量变,质变不是单纯的质变。
反对形而上学的“激变论”---否定量度;
庸俗进化论---否定质变。
循环论---不想进取
直线论---否认曲折
虚元论---一切变化,全部否定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学说。
形而上学:
焦点实质: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将人们认识停留在某一局部或某一阶段如: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就是,否就否。---错

意识的产生、本质和能动作用
1 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产生经历了 3 个决定性的环节:
从无生命物质的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反应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从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从动物心理到人类的意识。
2 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主观现象。
在意识中体现了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对了统一,表现在:
从意识的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看,客观世界的内容都是来自物质世界;
从意识的主观差别和客观根源看,主观性还表现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差别性,统一主体在不同
条件下的差别性;
从意识的主观特征和客观基础看,意识近似真实的反映表现为它是对客观对象的歪曲或虚幻
的反映,
但这种歪曲或虚幻的主观仍然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的“原型”。
3 从意识的作用看,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意识反映世界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反映;
意识不仅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追溯过去,
推测未来;
创造一个理想的或者幻想的世界,具有能动创造性;
意识可以通过“思维操作”实现多客观事物的超前的、观念的改造,指导并通过实践把理想
变成现实;
意识还能控制人体的生理活动。

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对,都承认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克拉底鲁:“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错,否认相对静止。

第二章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主要表现;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沟通主体和客体的桥梁。
2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1/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推动人们从事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使认识不断深化发展。
2/实践是认识的必要条件。
3/实践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1 由实践本性决定的,实践是能动的,受意识支配的。
2 由认识特性决定的,认识活动及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一经形成,便反作用于实践。
3 认识反作用实践有两种情况:
先进的,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
落后的,消极的甚至破坏作用,破坏人类世界的进步和发展。
真理和谬误的关系是关系
对立统一的,相互转化,有过程的。
1 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两者有原则的界限
2 真理和谬误同属认识的范畴,两者又是统一的。
3 真理和谬误又不是僵死的一成不变的。

第三章
国家的对内职能:
1 政治职能,即调整阶级关系,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确保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不受侵犯。
2 经济职能,即组织、调节、干预经济生活,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3 社会职能,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把阶级斗争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国家的对外职能:
组织国防,防御外来的入侵和颠覆,调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保护本国的根本利益。

社会认识及其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精神生活的总和,包括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是一个统摄人类社会精神
现象及其过程的有机系统。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人们的物质生产生活和物质生活条件。
表现在:
1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并不具有完全的同步性。
2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平衡性。
3 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4 社会意识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在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5 意识形态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也是其独立性的重要表现。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关系?
1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他们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2 物质文明是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
3 政治文明制约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性质和方向,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政治
保障;
4 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它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
智力支持;
5 没有精神文明思想理论先导、舆论支持和社会保证就不会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健康稳定发展;
总之,社会文明体系中,物质文明是基础;政治文明是保证;精神文明是灵魂。

在文化对一个国家的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兴)一国先灭(兴)其文化。

对。因为文化有反作用---文化的作用。
1 文化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它对社会经济政治也包括文化自身发展的影响力。
2 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上说,文化既是精神之父,同时又是“体制之母”;
3 从与经济基础的关系说,文化既是发展之根,也是发展之果。
4 先进的文化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落后的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四章
社会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有效途径,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一种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而不是一种变质。
1 社会改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2 在社会主义社会之前,社会改革为新社会诞生作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
3 社会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破除旧思想、旧观念、旧习俗,树立新思想、新观念、新习俗的作
用从而提高社会精神文明水平的作用。

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
恩格斯说,在造成历史事变的结局的“总的合力”中,每个普通个人的意志和活动都有所贡献,因
而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
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
1 普通的个人在一定时机下也可以做出伟大的事情来;
2 历史上的杰出人物都是由普通个人发展而来;
3 在现代,普通个人也有可能对历史发展产生“超常性影响”。

第五章
影响利率高低的主要因素:
1 剩余价值率。
凡是能够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方法,都会相应地提高利润率。
2 资本有机构成。
在其他条件相同条件下,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利润率越低。
3 资本作周转速度。
在其他条件相同条件下,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率,从而也可以提高年利润率。
4 不变资本的节省。
在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相同情况下,节省不变的资本,可以用较少的预付资本生产出同样的剩
余价值,从而提高利润率。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