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祭祖面面觀

引言:
我們當中的弟兄姊妹,你們有否祭祖的經驗,對你們當時來說,祭祖的過
程經驗及動機與感受是怎樣的呢?何謂祭祖呢?根據康熙字典的定義,「祭」
的第一意義是「祭祀」—即是以手持肉。第二意義是「獻祭鬼神」,換句話
說,「祭」乃是「以手持肉」來「獻祭鬼神」。另外「獻祭者」藉獻祭的過程
是與「鬼神交接」。

一. 中國古代祭祖的起源
根據晉朝的《竹書紀年》的記載,記錄著有關祭祖歷史活動最早起源的証
據。其中一段記載:「黃帝崩,其臣左徹取衣冠幾仗而廟祀之。」這記錄在中
國第一個統一各個部族的帝王,歷史稱之為「軒轅黃帝」。在他死後,大臣們
拿取他的衣服、帽子以及權仗,供奉在廟裡祭拜,可見在幾千年前,當時已經
有拿死人的遺物,來讓王親及大臣祭祀。

二. 中國民間祭祖的原因
中國人的祭祖觀念是有分兩個意義的層面:
(一)倫理的層面
中國人將人倫分為天、地、君、親、師這五個層次;又稱為五倫。而「親」最
主要則指人倫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孔子在《論語》解釋祭祖時,他將其與
「孝」的倫理相關聯繫起來,教導學生事奉父母之道:「生,事之以禮;死,
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所以,出於對祖先及去世父母的祭祀行為;乃是理所
當然的,這也是子女遵行孝道的一種具體表現。

(二)信仰的層面
古代的中國人認為人在肉體死後,並會在靈界的層面上繼續存在及生活。如
看見在古代便有以活人作為陪葬的習俗,這多是帝王在死後,希望可以再過
著生前一樣奢華的生活,所以在他死前,便預備將自己現在擁有的一切,包
括其妻妾及僕人,強迫他們陪葬,目的是要帶到陰間去繼續享用生前所擁有
的一切。而這習俗在孔子的時候已開始有改善,到秦始王的時代,他在生時
便建立了一所極龐大的陵墓,並且以建造一隊陶俑大軍,來保護他在陰間的
權勢。秦始皇以陶俑來代替活人,已經是一項很大的突破了,此外,這陵墓
內的一切生活的所需,真是奢華及應有盡有,這明顯是道出當時死後仍有生
命的信仰,並在生前預備好將來的一切,以作身後享受之用。
因為祭祖與迷信的民間宗混合在一起,按傳統是受到道家的觀念所影
響,即在人死之後,便會變成「鬼」,人住在陽間,而鬼卻住在陰間。既然
人死了之後仍有生命(鬼),而陰曹地府又是一個不事生產之消費社會,所
以,子孫就當要負起照顧先人亡靈之責任,所以便要定期焚化大量的「陰司
紙」(冥幣),寄存在陰間的銀行之中,或在亡靈祖先的居所,使到祖先亡
靈能夠在陰間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以致不會淪為餓鬼及無家可歸的孤魂。
許多中國人願意履行祭祖的原因,除了是實際孝道之外,更是出於自私的緣
故;這就是出於他們害怕的心理,因為他們相信回到後代住宅中的亡魂,會
因血緣的關係而會蔭庇子孫,使家道繁榮。例如會護佑家人的平安、生活及
工作順利、身體健康、婚嫁、學業進步等等!在祭祖的過程中以喪禮之時最
為隆重,會燒名貴房車、大屋、僕婢、金銀衣紙、電視、DVD影像機、麻

1
雀、大哥大電話、點心如蝦餃燒賣等等,都應有盡有。如在節日及生辰死忌
亦會有家庭祭祀,但是規模較少。但如果子孫忽略供奉祖先的所須,他們便
會變成「餓鬼」或無主的「孤魂」,它們便會變作「惡鬼」來騷擾家人及為
害人畜;牠們會帶給人厄運、災難及痛苦。所以許多中國人擔心他們若不藉
著祭祖行孝,便會受到來自「先人亡靈」超自然力量的懲罰;而這也是許多
人真正願意祭祖的動機。

三. 聖經有關祭祖的教導
(一)在舊約之中,據聖經學者與考古學家的研究及鑑証,以色列人是沒有進
行過「祖先崇拜」的行動。
1. 因知道人死後景況
而對於以色列人來說,他們認為人的死亡並非是生命完全的結束。他們相信
人的靈魂在荒涼幽暗的家庭墳墓中,仍然柔弱可哀地存在(結32:17-32;
伯26:5-6;賽14:9-10)。舊約聖經經常把「示阿勒」翻譯成「墳墓」或
是「陰間」。以色列人認為這是死蔭黑暗之地(伯10:21);是緘默無聲
之所(詩31:17);是被遺忘之處(詩88:12)。故此,「陰間」是個沒
有工作、沒有謀算、沒有知識、也沒有智慧的地方(傳9:10);而死去的
人也不能在陰間中敬拜神(詩6:5,30:9,88:10;賽38:18)。
2. 對喪葬禮極為重視
以色列人因認為死去的人,有類如生人般存在,故此,後人適當的處置先人
的遺體和將有體面的埋葬,是件極受重視的事情。不埋葬死者,或是任由飛
鳥及野獸所攫食,認為是人生最大的惡報(王上14:11;耶16:4;結29
:5)。而以色列人也從來不接納火葬的,因焚燒屍體是件非常惡毒的行
為,惟有是對待那些惡名昭彰的壞人,才會將其遺體焚燒(創38:24;利2
0:14)。
以色列人的墳墓,一般都用較不堅實的石山鑿洞,或是利用天然的山洞。有
錢的人都自備有私人的墳墓。而耶路撒冷就有一個「平民墳墓」,供給那些
不能為家人買墳地者之用(王下23:6;耶26:23)。由於以色列的地方較
為炎熱,所以在埋葬死者的工作,將會在當日儘快地舉行。
3. 清楚明白聖經教導
因為祖先崇拜這方面,以色列人知道是會違反十誡第一及二誡的誡命,就是
除我之外,不可拜別的神;及不可雕塑任何偶像及跪拜任何偶像(出20:3-
5);所以他們一直沒有違反這方面的教導。

(二)在新約之中,以色列人同樣是沒有任何「祭祖」的痕跡,而新約聖經的
教導,也只指向父母在生時的孝順,而非在死後的祭祀。
1. 對母親行孝
在(約19:25-27)中記載,當耶穌在十字架上,仍念念不忘將自己肉身的
母親瑪利亞,交託給門徒約翰照顧,而祂對母親的孝心,在此便完全顯露出
來了。
2. 要孝順父母
在(弗6:2-3)中,使徒保羅教導信徒,要孝順父母。
3. 家譜的印證
在(太1:1-17)及(路3:23-38)中都分別記錄耶穌基督祖先的詳細家
譜,而其中重點只在於証明耶穌基督的出生,在家譜的記載中,並沒有絲毫
帶有祭祀及崇拜祖先的意味。

四. 中國教會對祭祖爭議
2
在1807年第一位到來中國傳道的馬禮遜牧師,因著天主教對中國祭祖的問
題上爭議不停,使到道明會與耶穌會為此而勢成水火,甚至是後演變為羅馬教
王與中國康熙皇帝的對恃局面,最後更被康熙驅逐所有天主教神職人員離開中
國,並且更下令禁止天主教一切在中國傳道的活動。另一方面亦知道祭祖問題
是中國人對於相信耶穌的絆腳石;有見及此,馬禮遜為了防備重蹈覆徹,便希
望團結所有不同的基督教傳教士,定立一種對中國人祭祖的基督教立場。而其
中一位專門研究中國人祭祖行為的晏馬太牧師(美南浸信會),他強調祭祖乃
是真實的拜偶像行為,但是所有的宣教士都明白到,祭祀祖先在中國人的心目
中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故此,必須要妥善處理祭祖的信仰問題,以減低他們在
中國傳道的困難。但是傳教士在會議的結論上,他們卻是不肯為此而讓步,而
當有任何中國人願意信主時,傳教士便即對他們提出禁止「祭祖」作為他們加
入教會的條件,並且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
到了1890年,傳教士再次召開第二次討論祭祖的聯合會議,其中一派認
同妥協派的領袖丁韙良教士,他認為祭祖並非是完全等同是拜偶像,因為中國
人跪拜祖先,是不應將重點放在他們祭祀的物品,如豬、牛及雞鴨的祭品之
上;而焦點是應該取決於他對這次跪拜偶像的態度,若他們只是單純出於尊敬
而不是對亡靈的敬拜;有如對君王、大臣官員及長輩的跪拜,只是禮儀的習俗
而不牽涉任何所謂偶像崇拜的因素,這是可以被接納的,而最好在祭祀的桌
上,放上一個十字架,以表明自己信主的態度便可。而丁韙良為了加強自己的
論據,更用一個西方記念先人的例子,說西方用鮮花來悼念先人,卻從來沒有
人說他們是偶像崇拜,而中國人都可以一樣以肉食及疏果來悼念先人,兩者在
意義上是一致的,所以丁韙良建議傳教士不應干預中國人的祭祖習俗,免得為
傳道的工作預設許多的障礙。在激烈的辯論下,許多的宣教士反對在祭祖問題
上作出任何的妥協;有一位名叫賴恩的傳教士說:「如個向死人的亡靈致敬、
祈禱及獻祭,如個這樣仍不當是拜偶像的行為,那相信就根本沒有拜偶像這回
事了,而神所定的十誡之第一及二誡都是一個錯誤了。」
最後由內地會的戴德生教士為祭祖的問題作一個定論,他說祭祖問題由始
至終都是拜偶像的行為。除非我們紏敢修改十誡,否則除了耶和神之外,均不
許對任何偶像作出以任何形式的敬拜。而丁韙良教士的結論是完全錯誤的,所
以他支持反對祭祖妥協的立場而作出有關的動議,結果反對派在以站立的形式
來作出表決,最後他們取得壓倒性的勝利,差不多在場所有不同宗派的傳教士
都站立起來,支持戴德生的反對妥協祭祖動議,而相對支持丁韙良教士的傳教
士,只有瞭暸可數的數人而矣!從此中國教會對反對祭祖的立場是鮮明及明確
的,直至影響著今日的華人教會,也是採用這樣的立場。

五. 教會祭祖的立場
現今華人教會都是持著非常明確反對祭祖的立場,原因是公然祭祖除了是
違反聖經在十誡上的教導,並且在理解祭祖的事情上,實在發現其出現很多盾
矛和值得批判的地方:
(一)陰間的情況
我們中國人都認為人死後便會去到陰間,等待家人的接濟。陰間是一處衣
食住行及吃喝玩樂都是要倚靠陽間的子孫藉著祭祀,焚燒紙錢、紙紙屋、紙汽
車、紙信用卡、紙僕婢、紙大哥大電話等等供應給他們一切生活的所需;而這
種獻祭的觀念實在是令人有費解的地方,試想一下,過世的祖先是要倚靠子孫
的供應才能得到溫飽,其實他們也是「自身難保」,試問又怎能夠賜福和護蔭
子孫呢?

(二)輪迴的情況

3
根據民間宗教的信仰,過世的先人是會輪迴轉世的,若是那樣,就根本不
用再祭祖了,事實上,祭祖是與輪迴存在著矛盾的地方,因為祖先若然是已輪
迴轉世,那不論他是輪迴為人或是牲畜,他其實已經重回陽間去生活,有了新
的家庭,亦有他生活的領域和覓食的能力,那裡再需要我們獻祭的各種紙札的
各類物資,我們也質疑他是否能夠收到這些紙札而經火燒毀的物資。另外,我
們用豬及雞、鴨去祭祖,而恰巧這些用來祭祀的豬、與雞鴨,都是由我們的祖
先輪迴投胎所生的,這豈不是將「祖先」祭祀「祖先」嗎?還有比這些更矛盾
及滑稽的事情嗎。

(三)神主牌的情況
祭祖的人往往視神主牌為祖先的化身,祖先的靈魂就好像藏在神主牌之
內;將神主牌等同祖先一樣。事實上,這又與輪迴有矛盾的關係,若祖先幸運
的話,他必然會輪迴投胎轉世,並已改名換姓,因輪迴已經成為別人的兒女
了,那麼他又怎會再在神主牌裡面呢?神主牌若是以紀念物來思念,在一般的
人來說還可說得過去,若仍然將它當作祖先一樣來崇拜,這位祖先可能已經成
為別人的子女了,早已不在這裡了,而你仍堅持去拜他,那又有什麼意思呢?

(四)祭祖與孝道
中國的大文豪歐陽修對祭祖與孝道曾作出精僻的教導,他說:「祭而豐,
不如養之薄也。」另曾外了也指出:「與其殺牛祭祖,不如相親在生時以雞奉
之。」他們兩位的教導,是非常配合基督教的孝道觀。基督教是一個非常著重
孝道的宗教,舊約聖經十誡中對人的第一條誡命,便是「要人孝敬父母」(出2
0:12),在新約聖經神也吩咐人「作兒女的,要在主裡聽從父母,這是理所
當然的」(弗6:1-3)。基督教是非常著重實質的孝道,要敬愛在生的父母,
反對那些忤逆、遺棄父母的人,當父母在死後才向他們祭拜,求福。我們平常
應對父母多花一些時間及心意,去照顧及關心他們;讓父母生活得愉快一些。
這好比在父母死後才肯花錢去辦祭祀優勝得多;況且死去的親人,是絕對不能
享用你奉上的豬、牛、雞鴨、水果與美酒,而這些祭物最後的結果,坦白來
說,它們最終都會進到我們的肚腹之中。

(五)如何紀念祖先
《春秋穀梁傳》記載:「祭者,薦其時也,薦其敬也,薦其義也,非享味
也。」可見古人祭祀,也有不是給食物與死者享用的心意,而只是對他們表示
一種恭敬的態度。馬國棟教士建議我們可以將先人的照片擺放在家中,每逢他
們離世的日子就默想一番,思想他們生前的恩德。有一位六十多歲的信徒,當
每年他到了父母忌辰的日子,就買一束鮮花放在照片前,然後帶著兒女向祖先
默想,又同時講述父母在生前的教導。這是其中一項很好的做法,值得我們參
考。因此,祭祖紀念先人真正的意義是倫理道德的實踐,而不是關乎宗教的活
動。

六. 節期與祭祖的關係
中國人是傳統相信泛神的民族,即是什麼神都會去膜拜,通常在一些傳統
的節日都會進行拜神及祭祖的儀式;而今日嘗試與大家認識幾個特別有關祭祖
的節日,讓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這些節日的來源,及與我們今日祭祖的關係,
從而知道怎樣面對祭祖的問題。

一. 認識清明節

4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說到「清明節」,不能不提到「寒食節」;而此
兩節日亦只相差一日的時間。寒食節起源於春秋時代的晉國公子重耳,他在世
子的時候流亡國外成為別國的人質,而大臣介了推一直忠心跟隨,並且立過大
功,後來重以回到晉國繼位,介子推卻無意仕途,躲避到深山避官,重耳知道
介子推是一個難得的治國人材,但無論重耳怎樣邀請,他都不願復出為官。當
時晉國公重耳在沒辦法的時候,便下令待從放火燒山,企圖逼介子推出山,不
料介子推抱樹不出,結果便被燒死了;晉國公為此非常傷心,便下令為介子推
建墳拜祭,並且吩咐百姓在每年三月不准生火,要寒食一月,以作紀念。後來
因民間對一個月寒食感到苦不碪言,所以請求官府改為三日,後再改為一日。
而當時春秋時代已經非常重視祭祖的風氣,所以兩個節日便漸結合成為一起;
現在人只著重清明節而漸漸忘卻寒食節了。
而考究當時另一個原因,為何百姓會在三月清明去上墳祭祖呢,其目的當
然是飲水思源及慎終追遠;但是他們選取在初春時份的清明節上墳,是因為當
時已冬去春來,萬物復蘇,很自然地想到祖先的起居會怎樣呢?是應當修墳
墓,填衣食,而進行墳祭。除了祭祖掃墳墓之外,人們對於那些孤魂野鬼尤為
畏懼,因此在掃墓的同時,也刻意分出部份食物、酒和紙錢,給孤魂野鬼的一
些安慰,以防止他們搶奪祖先的祭品,也藉著這些祭品來討好他們,不會去惡
意地干擾他們的生活。
今日信徒掃墓的行動,是完全是為了表達出「慎終追遠」的目的;是純粹
紀念先人對我們的恩情,而沒有任何拜祭先人的目的。因此,我們不應參與任
何拜祭祖先的行動,我們只視為這是整個家庭團聚相處一個有意義的日子;家
人們難得地相聚在一起,一方面可以共同思想先人的教導與恩情,另一方面可
以與分別已久的家人暢談,這實在是一個非常美好的日子。

二. 認識盂蘭節
盂蘭節原名為中元節(七月十五日),後又名為盂蘭節,現俗稱為鬼節。
其源於六朝時代,其一原因是因七月已經入秋,草木開始淍零,人們亦以此時
得到疫症為多,古時迷信認為是鬼魂作崇,所以便發起各地水陸道場的打醮超
渡亡魂的工作!
按照《道家大辭典》記載,道家以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定為地藏菩薩的生
日,當日地藏菩薩會審判亡魂的善惡,在宋人吳自牧所寫《夢梁錄》說:「七
月十五中元,是地藏菩薩赦罪之辰,當日地獄大門盡開。」而《修行記》說:
「七月十五中元日,道士於當日,日夜誦經超渡孤魂野鬼,餓鬼孤魂亦得解
脫。」在當日富有的家庭將會在家中設壇,請和尚或道士誦經,並且開放門
敢,向窮人贈施白米、糕點及金錢,藉此以圖減輕先人及自己的罪孽。
民間信仰傳統認為,陰間是由地藏菩薩所管轄,每年七月十五日是地藏菩
薩的生辰,他當日會打開陰間的大門,所有鬼魂都會暫被釋放,等候審訊,而
這時百姓祖先的鬼魂都會回到家中,所以他們在當日亦會進行家祭。
而當時民間或官府都相信,陰間大門開啟,許多冤魂野鬼亦同時來到人
間,而這些孤魂野鬼是無主之魂,因恐怕他們傷害人畜,所以在全國各地的百
姓,便各自出錢出力地在當日擺設路祭,在檯上擺設各種肉食、水果及美酒,
讓那些過路的孤魂野鬼來享用,並焚燒大量的紙錢冥幣,使他們得著暫時的飽
足和安慰;從而不會干擾及傷害他們的人畜。另外,百姓們同時都會設立水陸
道場,邀請一些和尚或道士來誦經,一方面安慰這些無主孤魂,另一方面藉著
誦經以減輕他們的罪孽。
而盂蘭節直至今日,仍受到民間百姓的重視,除了搭棚給予人參拜偶像之
外,例如做大戲、擺設盛大的路祭,偶像遊街,請和尚和道士誦經超渡,更送
米送錢等善行等等。

5
三. 認識重陽節
重陽節亦稱重九,起源於南朝梁吳均的《續齊諧記》「桓景隨費長房游學多
年,長房有日突然對桓景說,在九月九日,你家中當有災難,你應宜急回家,
吩咐家人作一布袋子,內盛茱萸而將袋系於臂上,去登高飲菊花酒,此禍便可
消除了!桓景照吩咐而行,舉家一起登山,在黃昏回家的時候,見家中一切的
牛羊犬,全部暴死;桓景因離家登高而避過災難。」從此,九月初九重陽節,
便成為登高避禍、飲酒祈福,並順帶交遊掃墓的日子,後來漸成為百姓上下共
享的世俗大節日。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