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4

Chapter 3 PART1 指導

學習理論與整合模式
Group 5
地科四 朱澄音
地科四 鍾霨詠
化學四 楊育瑄
建構 歷史所 劉彥甫
Chap.3
PART1
前 學習理論與整合模式

指導式 Group 5
vs.
建構式
11/ 7

報 Box man 指

告 式
地 化 地 歷
流 教
科 科
程 學

學 史
Box man
的 四 四 四 所

論 朱 楊 鍾 劉
Box man 基 澄 霨

音 育 詠 彥
瑄 甫
指導式教學法的批評
結語
Chap.3
PART1
Chapter 3 PART1

Outline
• 前言 – 科技帶來變革、現行的教育
• 指導式 vs. 建構式
• 指導式教學法的理論基礎
• 指導式教學法的批評
• 結語
p.89

科技帶來變革
八〇年代以後,兩大趨勢深深影響教育
科技的發展:

① 可用教育資源的數量和類型逐漸增加
② 教育自身的根本目標和策略在信念上
的重大改變

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帶來的改變
p.89

科技帶來變革
② 教育自身的根本目標和策略在信念上
的重大改變
• 重要的基礎知識不斷增加,世界變得太快
,無法以某些知識或技能來定義教育。
• 教育應該將焦點放在更普遍的技能上。
•知道要問什麼問題
重 學習如何學習 •知道怎麼問


正確答案
p.89

現行的教育目標與方法
社會改變
教育需求改變
教學策略改變

科技融入教學的策略改變
? ?
? ?

p.90

現行的教育目標與方法

?到底要用什麼策略? 兩種教學觀
點!
行為 學派
反覆練 習 科技應用
– 指導教學 認知 學習理 論
、個別 指

- 訊息處 理學

– 建構式教學 問題 解決 、 科技 應用
多媒 體製作 、
認知 學習理 論 網路 學習 等
- 其他學 派
兩種教法
建構式教學 指導教學
• 70~80 年代 : 教育所追求的是 • 60 年代 : 個別化教學不僅老
不適當的目標,應注重以下能 師的目標也是夢靨

• 70 年代 : 系統化教學,教學
1. 問題解決
可以重製、教學品質一致
2. 搜尋資料及仔細思索資料
• 70-80 年代 : 電腦輔助教學
• 錨式學習 : 學生可以從自己經
可以克服個別化教學的障礙
歷的情致中發現意義與真實性
• 注重學習的過程,而非找到正 • 90~ 年代 : 對需要結構化的學
確答案 習環境的學生有用
• 新的教育科技符合建構式教學
的理念
1. 改善學習環境
2. 重整課程
例 : 多媒體發展、網路學習
系統化教學
• 系統化方法是一種科學方法,將系統的理念運用到教
育上以解決學習問題即是系統化教學設計。
• 是一套進行教學設計時可依循的流程
• 較無教學經驗的教師能依據系統化教學設計的原理、
方法與步驟來規畫單元教學活動設計,以有效地達到
教學目標。
• 以學習理論與系統理論為基礎,再考慮學習與教學過
程中所有的因素,如:教師、學生、課程、教學方
法、教材、環境、媒體與評量等。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也運用到工商企業界的人力
資源發展、人力培訓與學校教育上 (Reiser,1987) 。
Dick 與 Carey 的系統化教學設計
模式

台南大學 黃國禎
兩種教法
建構式教學 指導教學
• 70~80 年代 : 教育所追求的是 • 60 年代 : 個別化教學不僅老
不適當的目標,應注重以下能 師的目標也是夢靨

• 70 年代 : 系統化教學,教學
1. 問題解決
可以重製、教學品質一致
2. 搜尋資料及仔細思索資料
• 70-80 年代 : 電腦輔助教學
• 錨式學習 : 學生可以從自己經
可以克服個別化教學的障礙
歷的情致中發現意義與真實性
• 注重學習的過程,而非找到正 • 90~ 年代 : 對需要結構化的學
確答案 習環境的學生有用
• 新的教育科技符合建構式教學
的理念
1. 改善學習環境
2. 重整課程
例 : 多媒體發展、網路學習
用語的差異
學習是
學習是
知識的
知識的
傳遞
建構 建構學派 客觀學派

教學時應讓 教學應該是
學生參與有 教師指導、
意義的活動 有系統並結
,以引發他 構化的
們的知識

建構式方法
指導式教 效能低;發
學過於死 現學習缺乏
板並以教 結構及系統
師為中心
哲學基礎上的差異
建構主義學派 客觀主義學派

人類藉由參與一些歷程將 知識獨立存在於人類大
所的知識建構於頭腦中 腦外。當知識傳遞給人並
儲存於人腦中學習隨即發

程序步驟上的差異
建構式 指導式
教師 引導及促進學生引發自己的知識 知識傳遞者、專家意見來源、技能
角色 、協助探索各主題 與觀念的引導者
學生 相互合作、發展個人專長、學習 接收資訊、展示能力、學習相同教
角色 教材也許不同 材
課程 以專題同時強化高階與低階技能 以程序教導技能與知識
特色
學習 提升學生能力、使其能夠單獨以 熟習學習並精熟在某範圍和序列中
目標 及與他人共同學習 的能力
活動 小組專題、實際探索、作品發展 講授、示範、討論、學生練習、課
形式 堂作業、測驗
評鑑 成就測驗和作品 ( 學習 案 ) ; 紙筆測驗、發展符合目標的作品、
方向 品質依據評量和核定表來評定; 所有測驗及作品須標準化、評量方
評量方式因不同學生而不盡相同 式適用於所有學生
研習資訊 第 23 第 2 期 陳啓

學習理論如何影響教學實務與科技的應用

建構式教學教案 指導式教學軟體
阿威ㄎ的自然科學網站 Live ABC 英語學習資源
http://awk.caes.tpc.edu.tw/ 網
教學法的特徵
建構學習模式 指導教學模式
•專注於提出問題、探索可能 • 專注於技巧的教學順序
• 明確陳述每個技能的目的,
解答、及發展作品與簡報 並有與其搭配的試題
•追逐精通一般能力的全球共
通目標 : 如問題解決及研 • 著重個人學習勝於小組學習
究技 • 強調傳統的教學與評鑑方法
巧 : 講述、技能工作清單、活
•著重小組學習而非個人學習 動及特定回應方式的測驗
•強調其他學習及評鑑方法 :
探索開放式問題和情境,

研究及發展作品,依據學

的檔案評鑑、實作檢核表
問題討論
• 哪些科目適合建構式教法、又哪些適合指
導式教法 ?請比較其優缺點。或者怎樣
將兩者融合運用於各個學科中 ?

( 語文、數學、理化、地科、家政…… )
p.92

結合兩種教學法
• Molenda(1991) :指導或建構二選一會讓
我們受益不多,必須找出一種對教師和學
習者皆有利的結合方式。 指 建
導 構
• Sfard(1998) :單是「獲得」或是「參與」
皆不足以闡明學習事件是如何發生
• Bereiter(1990) :兩種論點各自著重於問題
的不同部分,而且僅在有限的詮釋下才有
正確可言。
p.95

結合兩種教學法
建構:教學目標(學習如何應用科學的方法)
指導:確定學生已學會特定先備技能
Tennyson

時間分配
30% 知識獲得 導

70% 知識的運用 構
s s i o n
l t m i
f f i c
在教室中結合建構式與系統化教學u
Di
p.96

三、指導式教學法的理論基礎
(一)與指導教學相關的學習理論:

• 行為主義理論

• 訊息處理理論

Box man
Skinner 的行 主義理論:刺激-反應連結

Skinner 聲稱人們可以內心控制其反應 (ex : 一個孩子推想自己因為在校表現良好


而得到讚賞 ) ,且他相信動作的結果比動作先前的事件更能控制行為。行為結果
就是刺激,在此行為之後影響未來的行為。

三種能夠塑造行為情況:

正增強:讓想做的行為因刺激而增加。 (ex: 為考試用功讀書以贏得讚賞或好


的分數 )
負增強:讓想做的行為因避免或消除刺激而增加 (ex: 不想被課後留下而在教室中安靜

懲罰:讓想做的行為因不想要的結果而減少 (ex: 因考試作弊而成績零分 )

科技融入應用 :
以軟體協助學生記憶,藉由反覆練習增加正確回答的獎 勵原理

請同學分享過去正負增強的案例
訊息處理學派:人腦像是電腦

依據 Atkinson 與 Shiffrin 說法,腦部包含了某些如同電腦處理訊息般的組織。


人腦就像是電腦這個模是假定在人腦中有三種記憶儲存:

感官記憶 : 接收所有人們感覺到的訊息。

短期記憶 : 短暫留住新訊息直到消失或放置於長期記憶

( 工作記憶 )
長期記憶 : 無限制的容量並無限期的保留訊息

消失 消失 消失
輸入 長期
感官 短期
輸入 記憶
記憶 記憶
輸入 注意
複誦、有意義的學習
組織、闡明的心像
科技融入應用 :
以軟體模擬人類思考與學習行為 。多反覆練習軟體
幫助學生編碼即將新進所學訊息儲存於長期記憶中
p.101

三、指導式教學法的理論基礎
(二)指導教學的教學原理:
• 教師中心
• Gagne :指導式教學行動指南
1. 確定已經獲得先備技能(學習階層)
2. 安排教學條件(教學事項)
3. 決定學習的類型(學習類型)
Box man
Gagne 教學理論:提供教師教學工具

Gagne 將行為與訊息處理學派理論轉化成教師可實際運用於教學策略
最為人稱道的貢獻 : 教學事項、學習類型及學習階層

1. 教學事項 : 2. 學習類型 : 3. 學習階層 :


一 引發注意 一 心智技能 教導技能之前
二 告知學習者目標 二 認知策略 必須先找出並
三 刺激先備學習的回憶 三 語文知識 確定學生已具
四 呈現新教材 四 動作技能 備之先備技能 !!
五 提供學習方針 五 態度
六 引發學習表現
七 為正確表現提供回饋
八 評估學習表現
九 增進學習記憶與遷移

科技融入教 學 :
在各種教學軟體的課程中 ( 反覆練習、個別指導及模擬 )
唯有個別指導能協助並完成所有必要的教學事件,另外
教師尚需帶領活動,與教學軟體相輔相成。
心智技能 : 能使用符號或概念與學習中的環境互相作用,
而不是只重複學習或使用一些事實或知識。心智技能主要涉及知道「如何
」 (know how) 去做,例如,學會如何把分數轉為小數。

認知策略 : 指管理個人自我學習、記憶、及思考行為的能力。
認知策略是屬於個人自我管理的技能,沒有特殊、可觀的教學結
果, 同時需較長時間才能發展出來。

語文知識 : 包括有三種情況的學習, 「 名稱(標記)的學


習」:學生能把一致性的語文反應(如專有名詞)使用到物體或
物群上。「事實的學習」:能以口頭或其他陳述方式來表示兩個
或更多已命名物體或事實之間的關係。「有組織的知識學習」:
把已獲得的知識組織起來,並把新的知識加入已組織的知識網路
中。
動作技能 : 動作技能一定要經過練習才能熟練,同時需要外在環
境的回饋,以區別正確與不正確的動作表現。

態度 : 個體對於一些人、事、物影響其行動選擇的一種 內在 狀
態,可包括信念、情緒、價值
等。
p.103

三、指導式教學法的理論基礎
(三)指導教學的方法:系統化教學

行為主義理論與訊息處理理論為設計
指導式教學的有效方法奠定基礎

系統化教學設計
系統方法
Box man
系統方法及教學的設計:管理教學的複雜性

分析 設計 發展 實施 評量

1. 確定教學目
4. 編寫學習目
標 6. 發展教學策略 10. 實施形成
標 8. 實施教學
2. 學習者分析 7. 選擇與製做媒 性或多元評
5. 設計標準測 9. 運用媒體
3. 教學內容分 體 量
照測驗

科技融入教 學 :
設定課程目標然後行程活動的先後順序
以一件軟體套件或一項網路活動來實行
部分教 學序列。
p.106

指導式教學法的批評
指導式教學法在某些情境中有其成效,但……
• 學生 不會進行問題解決
• 學生 不會應用技能
• 學生 發覺學習無合理動機
• 學生 不會相互合作
解決問 題、 推理能 力低 落 僵化知 識

Poor Scholar’s Soliloquy 忽略 非常重 要的 社會技 能


結語
我們主要關切的是如何為「何謂
學習?」找出一個合理的解答
Thanks for your
- Gagne
attention
「是怎麼一件特殊的造物!」
( what a piece of work is a man! )
任何負責系統化研究人類行為的人,終將感受到
促使 Shakespeare 寫下這句話的那種敬畏之情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