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國立台中技術學院 - 休閒事業經營


EXERCISE # 2:

音樂劇~貓
Presented to
指導老師:涂菀凌 / 課程名稱:音樂欣賞
By
組別:第九組
姓名:童慧華 / 張見龍 / 汪素清 / 周麗玉 / 徐芳儀
學號: 33975091/33975092/33975093/33975094/33975095

組別:第十組
姓名:李明憲 / 張惠娟 / 蕭美玲 / 戴妤姍
學號: 33975079/33975098/33975097/33975098/33975102

日期: Dec. 27, 2008


新古典樂派 領導者 - 布拉姆

「 CATS 」改編自英國詩人艾略特( T.S.


Eliot )的詩:「老負鼠談世上的貓」( Old
Possum's Book of Practical Cats ),並
由當代的音樂劇大師安德洛伊 韋伯譜曲。自 1981
年於倫敦的新倫敦劇院首演之後,從此一炮而紅成
為英國有史以來最成功、連續公演最久的音樂劇,
更在美國百老匯大街創下有史以來音樂劇連演最久
的音樂劇。
公演長達 21 年將近 9 千場演出的音樂劇《貓》,曾
以 11 種不同的語言,在 26 個國家搬上舞台,距離首
度公演 1981 年整整 21 年。音樂劇《貓》原本是作
曲家安德魯‧勞埃德‧韋伯為一個音樂節創作的節目,
故事取材於著名詩人埃利奧特的詩作《老鼠講講世上
的貓》,後來艾略特夫人在詩人去世後向韋伯提供了
一些詩人未公開的文件和信件,遂成為今天音樂劇
《貓》的劇本。 21 年來,《貓》一直深受世界各國
觀眾的熱情喜愛,堪稱 20 世紀音樂劇的典範,其中
的一首《回憶》更是膾炙人口。
音樂劇《貓》劇情簡介
公演長達 21 年將近 9 千場演出的音樂
劇《貓》,曾以 11 種不同的語言,在
26 個國家搬上舞台,距離首度公演
1981 年整整 21 年。音樂劇《貓》原
本是作曲家安德魯‧勞埃德‧韋伯為一
個音樂節創作的節目,故事取材於著
名詩人埃利奧特的詩作《老鼠講講世
上的貓》,後來艾略特夫人在詩人去
世後向韋伯提供了一些詩人未公開的
文件和信件,遂成為今天音樂劇《貓
》的劇本。 21 年來,《貓》一直深受
世界各國觀眾的熱情喜愛,堪稱 20 世
紀音樂劇的典範,其中的一首《回憶
》更是膾炙人口。
布拉姆斯對桃阿幸極為感恩,而著名的“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 被譽為三大小提琴
協奏曲之一 ) 便是點名獻給桃阿幸的。布拉姆斯
與桃阿幸的友誼曾一度決裂,原因是桃阿幸與他太太
離婚時布拉姆斯採取了同情女方的立場,雖然後來與
桃阿幸重拾舊好,但卻不能像從前那樣毫無芥蒂了。

布拉姆斯曾說 : 「歌劇和婚姻對我來說都是難如登
天的事」。布拉姆斯一生與女性的情愛瓜葛甚少,但
他曾愛上比自己大十五歲且有七名子女的舒曼妻子
克拉拉 ( Clara ) 。
舒曼是布拉姆斯最景仰的一位音樂家,而舒曼妻子
克拉拉也是一位有天分的鋼琴家,他們兩人都很喜愛布
拉姆斯的作品,三人很快地就成了好友。

然而舒曼的身體狀況並不好,甚至在 1854 年時因精


神病入院。布拉姆斯對舒曼一家表達了最深切的關懷,
在這段最艱難的時刻,他始終在克拉拉左右。

當 1856 年舒曼病逝後,布拉姆斯發現自己已深深愛
上了克拉拉,雖然兩人後來仍有聯繫,但他們還是決定
不要一起共度餘生。
這顯然對布拉姆斯的創作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自此
之後,布拉姆斯的所有作品,都流露著深切的情感吶
喊,使得他音樂的張力幾乎無人能及。

 布拉姆斯 VS 舒曼
貝多芬死後,他的音樂分成了兩個流派 : 一是以
華格納為首的「浪漫樂派」,另一個則是以布拉姆斯
為首的「新古典樂派」。布拉姆斯曾花了很多時間研
究貝多芬,而且自少年時已被不斷灌輸古典時期、巴
洛克時期的音樂,因此他無法認同浪漫派的音樂作風
和標題音樂。然而雙方卻是井水不犯河水,沒有明顯
的敵意,只是任由底下的人去搖旗吶喊。布拉姆斯初
期的作品由於過於深奧,因此並未受到廣泛歡迎,直
到德意志安魂曲 ( German Requiem ) 後才真
正將他推向國際舞台。
接著他寫了女低音狂想曲 ( Alto Rhapsody ) 、
四首交響曲、兩首綱琴協奏曲和一連串驚人的室內樂、
鋼琴小品及歌曲。

布拉姆斯晚年結識圓舞曲之王小約翰‧史特勞斯,兩個
同名的當代大師互相欣賞結成了莫逆之交。有一回史特
勞斯的妻子要求布拉姆斯在扇子上簽名留念,布拉姆斯
於是在扇上寫下一小段「藍色多瑙河」的樂譜,並寫道
: 可惜不是我作的。

布拉姆斯年輕時長得一表人才,金髮碧眼,老了之後卻
變得肥胖臃腫,一臉大鬍子,不過卻是個富翁。每逢假
日便與名流雅士在歐洲各地的別墅度假,抽著昂貴的雪
茄。
克拉拉死於 1896 年,這使布拉姆斯深受打擊與影
響,也使他的健康狀況日益惡化,並在隔年去世,與其
父同樣死於肝癌。
布拉姆斯臨終樂曲之一:《四首莊嚴之歌》
布拉姆斯創作四首「莊嚴之歌」時,已預感克拉拉即將過世,甚至也預期了自
己的死亡,因此旋律非常的憂傷,而他選用的歌詞與唱腔,已呈現出他面對死
亡,是以一種宗教神聖感來面對的。

  在面對死亡時的凝重送葬感,與莊嚴之歌相應的,不管就創作順序的一致
性,或就表達出來的情感的相似感,絕對不是史特勞斯的「最後四首歌」,而
是他的「變容」。因為莊嚴之歌是充滿肅穆的哀淒的,它一點也不平靜,它充
滿失落的哀悼之情,它充滿著傷悲。而史特勞斯的「變容」也是如此。

只是兩者之間很不一樣的是,史特勞斯從德國戰敗的誘因,最後襲捲入內在自
省性的臨終心境,可是布拉姆斯透過近似宗教音樂的唱腔與聖經經文,向上帝
開了一扇祈禱的窗口,這宗教向度的敞開,在他隨後的管風琴曲中,表現的更
明顯。

四首「莊嚴之歌」,前後一氣呵成,是聯篇歌曲,它感嘆生命最終是一場虛空
,盡是勞苦愁煩,而後頌讚死亡的來臨,此際死亡反而成為最大的安慰;而後
在最後一曲,布拉姆斯頌讚了愛:「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
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
我一樣。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
這首對愛的歌頌,多少是對著他這一生跟克拉拉的愛戀而發,但表白出來
的信仰,卻又使他頌讚的愛,同時也對著上帝而發,彷彿他感激著因上帝
之愛,在他此生給了他摯愛,而他透過信仰,堅定著死亡不可能隔絕這份
愛,死後仍會面對面。

  這份向上帝敞開的祈禱之歌,不免讓人想起布拉姆斯曾跟德弗札克否
認他信仰上帝,這否認還一度讓德弗札克沮喪不已。誰知道面對他與克拉
拉的臨終,布拉姆斯心靈深處真正的宗教向度,卻無法避免的跳脫而出。
他憂愁、他哀傷、他追悼、他祈禱。
果真這首曲子成為他為克拉拉追悼的曲子。克拉拉隨即病故。

  布拉姆斯一聽到克拉拉病故,立刻 到波昂,終於 上了克拉拉的喪


禮告別式,而後的夏天,他在維也納西邊一個療養地創作他生命中最後一
首曲子「十一首聖詠前奏曲」,他選用的器樂是管風琴,這意味它仍舊是
一首向上帝敞開的祈禱曲,可能是告慰克拉拉在天之靈,更可能是安慰自
己而做。這首曲子寫完,布拉姆斯就病故了。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