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3

為使投資人不致因五花八門的技術指標而混淆,本書將技術指標依據使用資料類別分成以下幾

類:

1. 若純就成交的開高收低價處理的指標,稱之為價指標
2. 若純就成交量、 或筆數處理的指標,稱之為量指標
3. 若同時根據量價關係所發展出之指標稱之為量價指標
4. 若需綜合不同觀念以致需透過因之而發展出的數學演算法計算之指標稱之為綜合指標
5. 若根據特定理論而發展的指標稱之為理論指標。

1. 價指標

表 4.2.1 移動平均線(MA)之原理、計算方法、研判方法、需求資料與指標參數
指標名稱 移動平均線(MA)
原理 利用統計學上移動平均之原理,計算股價的移動平均值,以研判未來股價走勢之變化。
計算方法 以 n 日為均線平均日數,均線值計算如下式:

∑C i
MAn = i =1

n
其中 MAn 表 n 日移動平均, Ci 表前 i 日收盤價。
研判方法 1. 單一移動平均線買進時機之判斷:

(1) 平均線由下跌逐漸走平,且股價由平均線下方突破平均線。
(2) 股價跌入平均線下,但平均線仍上揚,且又回到平均線之上(作 W 底)。
(3) 股價線在平均線之上,股價突然下跌,但未跌破均線,股價又上升。
(4) 股價線在平均線之下,突然下跌更加遠離平均線時。
2. 單一移動平均線賣出時機之判斷:
(1) 平均線由上升逐漸走平,且股價由平均線上方跌破平均線。
(2) 股價升至平均線之上,但又回到平均線之下,且仍繼續下跌(作 M 頭)。
(3) 股價線在平均線之下,股價突然上升,但未升達均線,股價又下降。
(4) 股價線在平均線之上,突然上漲更加遠離平均線時。
3. 利用長短兩條平均線之交叉:
(1) 當短期移動平均線向上穿過長期移動平均線時,為買進訊號,此交叉為黃金交叉。
(2) 當短期移動平均線向下穿過長期移動平均線時,為賣出訊號,此交叉為死亡交叉。
需求資料 收盤價
指標參數 短期移動平均計算日數、長期移動平均計算日數

表 4.2.2 多空指標之原理、計算方法、研判方法、需求資料與指標參數
指標名稱 多空指標
原理 取不同期間移動平均值之平均,以綜合短中長期指數移動平均特性作為研判基準。通常取
3、6、12、24 日之移動平均之平均。
計算方法 多空指標值計算如下式:

MAn1 + MAn 2 + MAn 3 + MAn 4


4
其中 MAn 表 n 日移動平均
研判方法 此指標乃對短中長期移動平均線再取平均,以形成一條具多重意義之指標線,其判別方法
同移動平均線之研判法則,亦可與其它移動平均線共同研判。
需求資料 收盤價
指標參數 4 不同時間長度之移動平均計算日數

表 4.2.3 相對強弱指標(RSI)之原理、計算方法、研判方法、需求資料與指標參數
指標名稱 相對強弱指標(RSI)
原理 計算一段期間平均漲幅佔平均漲跌幅的百分比,以衡量買賣雙方的相對強弱趨勢之指標。
計算方法 以 n 日強弱指標為例,RSI 計算值如下:

UpAvgn
RSI n = × 100%
UpAvgn + DownAvgn
其中 UpAvgn 表前 n 日收盤上漲平均點數,DownAvgn 表前 n 日收盤下跌平均點數
研判方法 1.在觀念上,RSI 指標乃買方力量佔市場總合力量(包含買賣雙方力量)之百分比。

2.RSI 值在 85 以上為超買,若配合出現 M 頭,可作賣出;RSI 值在 15 以下為超賣區,若配


合出現 W 底,可作買進。
3.在盤整時若 RSI 一底比一底低,為賣出時機;反之,若 RSI 一底比一底高為買進時機。
4.RSI 之走勢可配合繪圖工具,作支撐線或阻力線以綜合研判。
5.若股價未與 RSI 同步創新高或新低,表示大勢將反轉。
6.RSI 指標的缺點為當指標進入超買或超賣區後,指標將鈍化。因此須配合其它指標研判。
需求資料 收盤價
指標參數 RSI 值計算日數( n ),RSI 買進下限值,RSI 賣出上限值

表 4.2.4 心理線(Psychology Line)之原理、計算方法、研判方法、需求資料與指標參數


指標名稱 心理線(Psychology Line)
原理 利用一段期間,股票漲日和跌日之比率,反映投資人物極必反之心理,以作為買超、賣超之
研判。
計算方法 以 n 日為研判期間,心理線計算值公式如下:

Up n
Psy n =
n
其中, Up n 表前 n 日上漲天數。
研判方法 1.在觀念上,心理線為某段期間內投資人趨於買方或賣方的心理,值愈大越趨向買方,越可
能造成超買現象;反之,值愈小越趨向賣方,越可能造成超賣現象。

2.心理線指標通常介於 25%至 75%之間,當超過 75%或低於 25%就是超買或超賣,股價將


可能回跌或回升,投資人可準備賣出或買進。
3.當心理線低於 10%時為強烈超賣,反彈機會大增,宜買進。當心理線高於 90%時為強烈超
買,反彈機會大增,宜賣出。
4.通常上升或下跌行情開始前會出現兩次低點或高點,投資人可藉以確認買賣時機。
需求資料 收盤價
指標參數 心理線值計算日數( n ),心理線買進下限值,心理線賣出上限值

表 4.2.5 漲跌比率(ADR)之原理、計算方法、研判方法、需求資料與指標參數
指標名稱 漲跌比率(ADR)
原理 計算最近一段期間上漲家數和與下跌家數和間之比率,以研判個股或大盤走向。
計算方法 以 n 日為研判期間,ADR 計算值公式如下:

UpComp n
DownComp n
其中 UpCompn 表前 n 日上漲家數和,DownCompn 表前 n 日下跌家數和。 n 通常取 14。
研判方法 1.若漲跌比率與指數同步上升或下降,股市亦將繼續上升或下跌,反之若漲跌比率與指數反
向,則為大盤反轉訊息。

2.漲跌比率大於 1.5 時,為超買狀態,宜賣出;若漲跌比率小於 0.5 時,為超賣狀態,宜買


進。
需求資料 所有上市上櫃公司今日與過去 n 日收盤價
指標參數 ADR 值計算日數( n ),ADR 買進下限值,ADR 賣出上限值

表 4.2.6 漲跌線(騰落指標,ADL)之原理、計算方法、研判方法、需求資料與指標參數
指標名稱 漲跌線;騰落指標(ADL)
原理 計算最近一段期間上漲家數和下跌家數之差距,以研判大勢走向。
計算方法 以 n 日為研判期間,ADL 計算值公式如下:

UpComp n − DownComp n
其中 UpCompn 表前 n 日上漲家數和,DownCompn 表前 n 日下跌家數和。 n 通常取 14。
研判方法 1.在觀念上,ADL 代表市場內在動量的氣勢,須與股價線綜合評判。

2.當股價走勢與 ADL 走勢同向,則股價將繼續上升或下降。


3.當股價走勢與 ADL 走勢反向,則股價走勢將反轉。
需求資料 所有上市上櫃公司今日與過去 n 日收盤價
指標參數 ADL 值計算日數( n ),ADL 買進下限值,ADL 賣出上限值

表 4.2.7 超買超賣指標(OBOS)之原理、計算方法、研判方法、需求資料與指標參數
指標名稱 超買超賣指標(OBOS)
原理 計算一定期間漲跌家數之差異,以了解買賣氣勢強弱。
計算方法 以 n 日為研判期間,ADL 計算值公式如下:

MA(UpComp n , m) − MA( DownComp n , m)


其中 UpCompn 表過去 n 日上漲家數和,DownCompn 表過去 n 日下跌家數和。

MA(UpCompn , m) 表 UpCompn 過去 m 日的移動平均, MA( DownComp n , m) 表

DownCompn 前 m 日的移動平均, m 通常取 10


研判方法 本指標之計算方法與 ADL 類似,其研判方法亦與 ADL 相同。
需求資料 所有上市上櫃公司今日與過去 m + n 日收盤價
指標參數 OBOS 值移動平均計算日數( m ),UpCompn 與 DownCompn 計算日數 n

表 4.2.8 動量指標(Momentum)之原理、計算方法、研判方法、需求資料與指標參數
指標名稱 動量指標(Momentum)
原理 利用價格和供需量關係,股價漲跌幅必日漸縮小之原理,若其速度力量趨緩則行情可能反
轉。
計算方法 以 n 日為研判期間,動量指標值計算公式如下:
C1
( − 1) *100
Cn
C1 表本日收盤股價, C n 表前 n 日收盤股價。
研判方法 1.在觀念上,動量指標認為股價之變化有拋物線之關係;即使上升途中,但若動量沒有相對
增加強度,則終致下跌;反之亦然。動量指標之優點在於其為極佳的股價最高最低點之先
行指標。
2.當動量指標為正,且股價亦在上升趨勢,則因正向動量仍在,故股價仍將上揚;反之,當
動量指標已轉為負值,則雖股價仍往上翻升,則將於近期內出現高點,宜作賣。
3.當動量指標為負,股價仍將下滑;反之,當動量指標已轉為正值,則雖股價仍往下跌落,
則將於近期內出現低點,宜買入。
需求資料 過去 n 日收盤價
指標參數 動量指標值計算日數( n )

表 4.2.9 威廉指標(WMS%R)之原理、計算方法、研判方法、需求資料與指標參數
指標名稱 威廉指標(WMS%R)
原理 利用擺動點來量度股市超買超賣現象,藉量度擺動循環內之高低點,指出買賣訊息。
計算方法 以 n 日為研判期間,動量指標值計算公式如下:

H n − C1
( ) *100
H n − Ln
H n 表前 n 日最高價, Ln 表前 n 日最低價, C1 表今日收盤價。
研判方法 1 在觀念上,利用鐘擺原理,當鐘擺擺動至高處時將往下回擺,有如到達股票的超買頂點,
反之當擺動至最低點時,將回升,猶如股票已超賣股價將上升一般;威廉指標於擺動高點
時為 100,於擺動低點時為 0。其與動量指標之觀念相類似,故可配合運用。
2 當%R 介於 80%-100%間為超買狀態,%R 介於 20%-0%為超賣狀態。
需求資料 過去 n 日最高價、最低價與當日收盤價
指標參數 威廉指標值計算日數( n ),威廉指標值買進下限值,威廉指標值賣出上限值

表 4.2.10 AR 與 BR 之原理、計算方法、研判方法、需求資料與指標參數
指標名稱 AR;BR
原理 AR、BR 為強弱比例指標,累計一段期間之負數買賣氣勢合計額除該期間正數買賣氣數合計
額而得 AR 值。BR 則以前一日收盤價為基礎之強弱指標,通常取 AR 和 BR 併用以綜合研判
股市走勢。
計算方法 以 n 日為研判期間,AR 與 BR 值計算公式如下:

∑ (H i − Oi )
AR = i =1
n

∑ (O
i =1
i − Li )

∑ (H i − Ci −1 )
BR = i =1
n

∑ (C
i =1
i −1 − Li )

H i 表前 i 日最高價, O i 表前 i 日最高價, L i 表前 i 日最高價, C i 表前 i 日最高價


研判方法 1.在觀念上,AR 代表價的強弱指標;故在操作上,AR 值過高則賣出,AR 值低可買入。
2.AR 值為 100 時,表買賣強弱氣勢均衡。
3.AR 值在 100 以下,可逢低買,在 200 以上逢高賣。
4.AR 由高值下跌一半,可酌予買入;同理,AR 由低值上升一倍,可賣出。
5.BR 之觀念及計算方法與 AR 相同(不同之處在於 BR 以前一日收盤價為比較基準,而 AR
以當日開盤價為比較標準),故操作技巧亦類似,通常 BR 須與 AR 併用綜合研判。
6.BR 小於 AR(或間歇性小於 AR)且 AR 在低檔(50 左右)可買入。
7.若以 BR 單獨研判,BR 低於 50 為超賣區,可買入;BR 高於 300 為超買區,可作賣。
需求資料 過去 n 日的開、高、收、低價
指標參數 AR、BR 指標值計算日數( n ),AR、BR 值買進下限值,AR、BR 值賣出上限值

表 4.2.11 CR 之原理、計算方法、研判方法、需求資料與指標參數
指標名稱 CR
原理 同 AR,但以過去一段時間均價作為強弱氣數之研判基礎
計算方法 以 n 日為研判期間, m 日為均價平均期間,CR 值計算公式如下:

n m

∑ ( H i − ∑ Ci + j )
i =1 j
AR = n m

∑ (∑ C
i =1 j
i+ j − Li )

H i 表前 i 日最高價, L i 表前 i 日最高價, C i 表前 i 日最高價


研判方法 其原理與 AR 及 BR 指標相同,除了在計算上以前十日平均價為基準之差異,故在判別上與
BR 之原則類似,亦需配合 AR 觀察
需求資料 過去 n 日的最高與最低價,過去 n + m 日的收盤價
指標參數 CR 指標值計算日數( n ),CR 指標值均線天數( m ),CR 值買進下限與賣出上限值

表 4.2.12 乖離率(Y ;BIAS)之原理、計算方法、研判方法、需求資料與指標參數


指標名稱 乖離率(Y 值;BIAS)
原理 依據葛藍威八大法則中,股價有回歸移動平均線傾向之原理,計算一段期間之股價乖離率
以了解當日股價與移動平均線差距大小,以為研判的依據
計算方法 以 n 日為研判期間,乖離率值計算公式如下:
n
C1 − ∑ Ci
i =1
n

∑C
i =1
i

Ci 表前 i 日盤價
研判方法 1.使用乖離率研判走勢最大的問題在於參數之選擇,此參數選擇依持股期間長短、資金多寡
和個股股性不同而有差異。

2.乖離率操作的原則為正乖離過大賣出,負乖離過大買進;至於乖離到何種程度才是適當的
買賣點,則有賴使用者依據實測狀況與經驗設定。
3.以 12 日乖離率為例,超過 15%是超買,應作賣;低於-10%為超賣,應作買。
需求資料 過去 n 日收盤價
指標參數 乖離率指標值計算日數( n ),乖離率買進下限與賣出上限值

表 4.2.13 m − n 日乖離之原理、計算方法、研判方法、需求資料與指標參數
指標名稱 m − n 日乖離(例如:「3-6 日乖離」或「3-12 日乖離」或「3-多空乖離」或「多空- 6 乖離」)
原理 以 m 日移動平均值減 n 日移動平均值以衡量短中期投資人對股市之態度
計算方法 MAm − MAn

MAi 表過去 i 日收盤價平均值, n > m ;其中 MAi 也可以前述多空指標取代。


研判方法 類似乖離率判別方法
需求資料 過去 n 日收盤價
指標參數 均線計算日數 m 與 n ,乖離買進下限與賣出上限值

2.量指標

表 4.2.14 交易筆數之原理、計算方法、研判方法、需求資料與指標參數
指標名稱 交易筆數
原理 某一交易期間分析對象之交易筆數。
計算方法 因屬於市場交易基本資料,無須計算。
研判方法 類似交易量判別方法。
需求資料 交易筆數
指標參數 無

表 4.2.15 交易張數之原理、計算方法、研判方法、需求資料與指標參數
指標名稱 交易張數
原理 某一交易期間分析對象之交易張數。
計算方法 因屬於市場交易基本資料,無須計算。
研判方法 類似交易量判別方法。
需求資料 成交張數
指標參數 無

表 4.2.16 平均交易量之原理、計算方法、研判方法、需求資料與指標參數
指標名稱 平均成交量
原理 根據某一交易期間(日、週、月、年等)分析對象(個股、類股或大盤)之平均交易量作為研判指標。
交易量為股市流動資金多寡之合計值,為股市人氣指標及股價先行指標;取近期平均可平
滑短期劇烈變化所可能造成的誤判;觀察平均交易量之時序趨勢則可進一步了解變化趨勢;
若配合股價走勢研判,更可增加研判之準確度,並依此發展出價量關係原則,例如當價量
背離,通常為股市反轉訊息。為避免單一期間交易量指標過於敏感,通常取一段期間之交易
量移動平均值,觀察未來趨勢,以作為買賣依據。
計算方法 以 n 日為研判期間,移動平均量值計算公式如下:

n
MVM n = ∑Vi
i =1

Vi 表前 i 日的成交量, n 通常取 10 或 25。


研判方法 1.在觀念上,依據「成交量與股價趨勢同步同向」之原理,成交量(或一段期間平均交易量)趨
勢須配合股價趨勢綜合研判。

2.在市場行情的正常特性中,股價隨成交量遞增而上漲,故在量增價漲的關係存在時,股價
將繼續上升走勢。
3.在一波波之漲勢中,價持續突破上一波高點,但量卻沒有突破上一波高點,則股價趨勢可
能反轉。
4.若量與價之走勢反向,則趨勢將反轉。
5.若量與價之走勢同向時,尚須觀察量與價之變化率,若量之變化率大於價之變化率時,則
大盤未來有足夠力量持續上漲,但若量變化率趕不上價變化率,則大盤之未來走勢有待其
它指標綜合研判。
需求資料 過去 n 日的成交量
指標參數 平均交易量計算日數( n )

表 4.2.17 能量潮(OBV)之原理、計算方法、研判方法、需求資料與指標參數
指標名稱 能量潮(OBV)
原理 依「量先於價」之原理,統計成交量之變動趨勢繪於圖上,以研判股市人氣。
計算方法 連接成交量即可得 OBV 線,亦可類似分析股市成交價一般,計算一段期間(通常取 10 或 25
日)之 OBV 移動平均線,以輔助研判。
研判方法 1.在觀念上,OBV 乃依據「成交量是股市的元氣且量先價行」之原理推導而成。

2.若 OBV 線與股價反向變動,表大勢將逆轉。


3.若 OBV 線緩升,表買氣逐漸加強,但 OBV 線急速上升,則買方力量仍將用盡,則應作賣。
4.OBV 線累積數由正轉負時,為下跌趨勢,應賣出持股;反之應買進。
5.OBV 於判斷盤局何時脫離頗具價值。
需求資料 過去 n 日的成交量
指標參數 OBV 指標值計算日數( n )

表 4.2.20 成交量比率(VR)之原理、計算方法、研判方法、需求資料與指標參數
指標名稱 成交量比率(VR)
原理 依據「量先行於價」及「價量同步同向」之理論,計算一段期間內上漲日交易金額與下跌日交
易金額之比率關係,以為研判依據。
計算方法 以 n 日為研判期間,成交值比率值計算公式如下:
n n

∑UpVi + 0.5(∑ EquVi )


VRn = n
i =1 i
n
*100%
∑ DownV
i =1
i + 0.5(∑ EquVi )
i

UpVi 表前 i 日之上漲成交量(若平盤或下跌則為 0); EquVi 表前 i 日之平盤成交量(若上漲

研判方法 1.因通常在一段期間內,股價上漲日數較下跌日數多,且上漲成交值大於下跌日成交值,故
成交量比率平均在 150%以下。

2.當 VR 值大於 450%時為超買,宜賣出;反之,當 VR 值小於 70%時超賣,宜買進。


需求資料 過去 n 日的漲跌點數(由連續兩日之收盤價計算得到)與成交量
指標參數 成交量比率指標值計算日數( n ),成交量比率指標值買進下限與賣出上限值

表 4.2.19 週轉率之原理、計算方法、研判方法、需求資料與指標參數
指標名稱 週轉率
原理 計算一定期間內股票轉手買賣頻率,以反映股市人氣強弱。
計算方法 第 i 日之週轉率計算公式如下:

Vi
IU i
V i 表前 i 日的成交量, IU i 表前 i 日發行股數
研判方法 1.週轉率乃計算市場中股票轉手買賣頻率,故在觀念上為人氣強弱的指標。

2.週轉率愈高表股性活潑,為熱門股,反之為冷門股,以 30%週轉率為界,甚至可達 70%


以上之週轉率。
3.週轉率高之股票流動性大,但可能肇因於投機者介入操作,股價因而波動大。
需求資料 成交量與發行股數
指標參數 無,每日均可計算出

表 4.2.20 每筆張數之原理、計算方法、研判方法、需求資料與指標參數
指標名稱 每筆張數
原理 將每日個股成交量(張數)除以當日該股成交筆數即得每筆張數,可用以觀察主力進出狀況。
計算方法 計算公式如下:

Vi
Ti
Vi 表前 i 日交易張數, Ti 表前 i 日交易筆數
研判方法 1.在一般情況下,個股平均每股成交張數與該股面值有關,蓋因投資人操作金額有其限度。

2.若總平均量突增且非因個別股票的極大筆轉帳,即表示買賣熱絡,若當日指數配合上升,
則表示行情將繼續看漲,可做多;但反之,若當日行情未配合上升,則表示有大戶大筆賣
出持股,日後行情將整理或回跌,宜賣出。
3.若總平均量減少,且非因突發利空因素所致,而股價出現跌幅不是很深的下跌,表示股票
持有大戶已惜售,走勢已漸見底,可酌予買進;但反之,若平均量減少且非有利空影響,
然股票上揚,表示持有戶雖惜售,但股價可望續揚,但漲幅有限。
上述原則以冷門股票最為準確。此技術指標之缺點為:
1.不易從平均量之增減觀察隔日漲跌。
2.當指數或個別股票居於高檔或低檔時,平均交易張數往往會產生偏高或偏低之現象。
需求資料 每日的交易量與成交筆數
指標參數 無

表 4.2.21 每筆金額之原理、計算方法、研判方法、需求資料與指標參數
指標名稱 每筆金額
原理 將每日個股成交金額除以當日該股成交筆數即得每筆成交金額,可用以觀察主力進出狀況。
計算方法 計算公式如下:

Mi
Ti
M i 表前 i 日成交金額(交易價乘上交易量), Ti 表前 i 日交易筆數
研判方法 類似每筆張數判別方法。
需求資料 每日的交易量、成交金額與成交筆數
指標參數 無

3.價量指標
表 4.2.22 TAPI 之原理、計算方法、研判方法、需求資料與指標參數
指標名稱 每一加權指數股票成交值(TAPI)
原理 計算股市每日成交值與加權指數之比例,以反映購買力之強弱。
計算方法 TAPI 值計算公式如下:

IM i
TAPI i =
Ii
IM i 表前 i 日成交總值, I i 表前 i 日加權指數
研判方法 1.在觀念上,TAPI 指標乃是依據「成交量是股市元氣」之理論,計算每一加權指數相對的股
票成交值。

2.若加權指數走勢和 TAPI 走勢背離,則為反轉行情。


3.若在連續上漲時,指數出現轉折,且配合 TAPI 異常縮小,則大盤將向下反轉;反之,若
在連續下跌時,指數出現轉折,且配合 TAPI 異常放大,則大盤將向上反彈。
4.依據量價配合之原則,在多頭市場的最後一段上升行情中,加權指數連創新高,但 TAPI
未隨之而上,則大勢可能回檔。
此技術指標之缺點為,TAPI 值沒有絕對高低點,須配合其它指標綜合研判。
需求資料 過去 n 日股市每日成交總值與加權指數
指標參數 指標值計算日數( n )

4.綜合指標

表 4.2.23 隨機指標(KD)之原理、計算方法、研判方法、需求資料與指標參數
指標名稱 隨機指標(KD)
原理 計算方法綜合動量觀念、強弱指標與移動平均線之優點。
計算方法 以 n 日為研判期間,計算程序如下:

1. 計算未成熟隨機值(RSV):
Ci − Ln
RSVi = ×100
H n − Ln
C i 表收盤價, Ln 表距第 i 日最近 n 日最低價, Hn 表距第 i 日最近 n 日最高價
2. 計算快速(K 線)與慢速(D 線)移動平均線
2 1
Ki = K i −1 + RSVn
3 3
2 1
Di = Di −1 + K i
3 3
K i 表第 i 日 K 值, Di 表第 i 日 D 值。K 值與 D 值之粗使值可設為 50。
研判方法 1.在觀念上,K 為快速指標,D 為慢速指標,且均有移動平均之性質。

2.若 K 線值在 D 線值之上顯示為上漲趨勢;反之若 D 線值在 K 線值之上,則為下跌趨勢。


3.若在圖形趨勢上,K 線向上突破 D 線,即為買進訊息;反之若 K 線圖向下跌破 D 線,即
為賣出訊息。
4.依據動量觀念及 K、D 皆為一百分率值之原理;KD 值低跌至 10-20 間為超賣訊息,乃買進
時機;反之,KD 值高漲至 80-90 間,為超買訊息乃賣出時機。
5.若同時出現上述 3、4 之買進或賣出時機之前提條件,則為強烈買進或賣出訊號。
6. 此法之優點為買賣點明確。
需求資料 過去 n 日的最高與最低價與收盤價
指標參數 KD 指標值計算日數( n ),KD 值買進下限與賣出上限值

表 4.2.24 MACD 之原理、計算方法、研判方法、需求資料與指標參數


指標名稱 MACD
原理 計算長期( m ,通常取 26)與中期( n ,通常取 12 日)的平滑移動平均線(EMA)之差離,作為
行情研判基礎
計算方法 計算程序如下:

1. 計算當日之長期與中期 EMA。假設平滑因子分別為 0.0741 與 0.1538:


EMA(m) i = EMA(m) i −1 + α m × (Ci − EMA(m) i −1 )
EMA(n) i = EMA(n) i −1 + α n × (Ci − EMA(n) i −1 )
2 2 若 值 26,可算得
αm = ;αn = ; m α m = 0.0741 ;若 n 值取,可算得
1+ m 1+ n
α m = 0.1538 。
EMA(m) i 表第 i 日的長期 EMA 值, EMA(n) i 表第 i 日的中期 EMA 值, C i 表第 i 日收盤
Ci DI i DI i
價, 亦可以需求指數( )代替,以反映震盪行情,第 日的需求指數( )計算公式如
( H i + 2C i + Li )
DI i =
4
H i 表第 i 日最高價, L i 表第 i 日最低價, C i 表第 i 日收盤價
2. 計算第 i 日的 DIF 和 MACD :
i i

DIFi = EMA(n) i − EMA( m) i


MACDi = MACDi −1 + α k × ( DIFi − MACDi −1 )
其中 MACDi 為第 i 日的短期( k )MACD, k 通常取 9,可算得 α k = 0.2 。
研判方法 1.在觀念上,DIF 為中長期移動平均的差離,而 MACD 則是融合了 DIF 與短期移動平均兩
者之觀念所構成的指標。

2.若 DIF、MACD 為正時,屬多頭市場;反之 DIF 和 MACD 為負時,屬空頭市場。


3.在多頭市場中,DIF 向上突破 MACD 宜買入,待 DIF 向下跌破 MACD 時賣出,反之在空
頭市場中,DIF 向下跌破 MACD 宜賣出,待 DIF 向上突破 MACD 時買進。
4.配合股價觀察,若股價出現二或三個近期低點但 MACD 不再出現新低,可買進;反之若
股價出現二或三個近期高點,但 MACD 不再出現新高,則賣出。
5.於高檔時,MACD 與 DIF 二次交叉將大跌,反之,低檔兩次交叉將大漲。
需求資料 過去 m 日的最高、最低價與收盤價
指標參數 短中長期計算日數(分別為 k 、 n 與 m )

表 4.2.25 趨向指標(DMI)之原理、計算方法、研判方法、需求資料與指標參數
指標名稱 趨向指標(DMI)
原理 基本原理為探求價格在上升及下跌過程中「均衡點」 。
計算方法 以 n 日為研判期間,計算程序如下:
1. 求算正負趨向變動值( ± DM
+ DM i = H i − H i −1
− DM i = Li − Li −1
2. 求算真正波幅( TR )
TRi = Max{H i − C i −1 , Li − C i −1 , H i − Li }
3. 求算上升方向線( + DI )與下趺方向線( − DI )
± DM i
± DI i = * 100
TRi
4. 計算趨向值( DX )
DIDi
DX i = *100
DIS i
DIDi 表第 i 日上升方向線( + DI i )與下跌方向線( − DI i )之差; DIS i 表第 i 日上升方向線(

5. 計算趨向平均值( ADX ),即過去 n 日 DX 值之均值:


n

∑ DX i
ADX n = i =1

n
6. 計算評估數值( ADXR )
ADX 1 + ADX n
ADXR =
2
其中, H i 表第 i 日最高價, L i 表第 i 日最低價, C i 表第 i 日收盤價
研判方法 1.當+DI 向上與-DI 交叉即為買入訊號,若 ADX 同時上升則訊號更強;當+DI 向下與-DI 交
叉即為賣出訊號,若 ADX 同時下降則訊號更強。

2.ADX 的功能在輔助判別漲勢或跌勢。
3.當+DI 與-DI 交叉出現買賣訊號,隨後 ADX 與 ADXR 之交叉為最後買賣機會。
需求資料 過去 n 日的最高、最低與收盤價
指標參數 指標值計算日數( n )

表 4.2.26 停損點轉向操作系統(SAR)之原理、計算方法、研判方法、需求資料與指標參數
指標名稱 停損點轉向操作系統(SAR)
原理 利用拋物線的方式,隨時調整停損點位置。
計算方法 以 n 日為研判期間,若處於漲勢買進,則:

SARi = SARi −1 + AF × ( H (n) i − SARi −1 )


若處於跌勢賣出,則:
SARi = SARi −1 − AF × ( SARi −1 − L(n) i )
其中, L( n) i 表第 i 日之過去 n 日之最低價, H ( n) i 表第 i 日之過去 n 日之最高價, AF 為
加速因子,初值設為 0.02,股價創新低則累計 0.02,AF 超過 0.2 則不再累計。
研判方法 此指標僅供投資人機動更動停損點,買賣時機在價位通過 SAR 時。
需求資料 過去 n 日的最高與最低價
指標參數 指標值計算日數( n )
5.理論指標

表 4.2.27 黃金分割率之原理、計算方法、研判方法、需求資料與指標參數
指標名稱 黃金分割率
原理 此為由經驗法則歸納出之比率數值,可用以衡量整個波段上升或下降的反壓點或支撐點。其
上升反轉比例為波段低點值的 1.191,1.382,1.618,1.809 及 2 倍,其中又以 1.382,1.618
之訊號最為強烈;而下降反轉比例為波段高點值的 0.809,0.618,0.382 及 0.191 倍,其中
又以 0.382,0.618 之訊號最為強烈。
計算方法 以波段低點 100 為例,其上升過程的反轉區為 119,138,162,181 及 200 點;若 100 為波
段高點,則其下降過程的反轉區(支撐點)為 81,62,38 及 19 點。
研判方法 依勢而為
需求資料 收盤價
指標參數 無

表 4.2.28 趨勢線之原理、趨勢畫法、研判方法、需求資料與指標參數
指標名稱 趨勢線
原理 由過去的歷史交易記錄知:上升或下降趨勢通常會持續一段時間,故若能在趨勢展開之始,
即能研判出大勢所趨,藉此作出趨勢線,並順勢而為,則可獲取整個波段的最大利潤。此為
趨勢線的意義。
趨勢畫法 趨勢線必須是以三個以上之低點劃出上升趨勢線;三個以上之高點劃出下降趨勢線。
研判方法 若走勢依勢而行,則在上升行情中,當走勢下跌至向上趨勢線將會反彈;在下降行情中,
當走勢上升至向下趨勢線將會反轉。
需求資料 線圖
指標參數 無

表 4.2.29 股票箱理論之原理、趨勢畫法、研判方法、需求資料與指標參數
指標名稱 股票箱理論
原理 認為股價不管上升或下跌,始終在箱子中跳動,因此只要股價升至箱頂(扺抗線),則作賣;
反之,只要股價降至箱底(支撐線),則作買。
趨勢畫法 由走勢圖中觀察一段期間隱然形成的阻力線與支撐線,依此形成一箱形區域,若股價向上
或向下突破箱形區域,則劃出另一箱形區域。
研判方法 操作方法大概如原理中所述,但不必一次買進或賣出,可分段操作逐次買進或賣出,待股
價降至箱底時,始全部買進;待股價升至箱頂時,始全部賣出。
需求資料 收盤價
指標參數 無

表 4.2.30 幾何角度線之原理、比率算法、研判方法、需求資料與指標參數
指標名稱 幾何角度線
原理 依特殊角度線之繪製,用以衡量整個波段上升或下降的反壓點或支撐點。其上升反轉點為以
波段低點值為底之 7.5 度、15 度、18.75 度、26.25 度、45 度、63.75 度、71.25 度、75 度及 82.5 度
等所形成之上升角度線,其中又以 45 度線之訊號最為重要;而下降反轉點為以波段高點值
為頂之 7.5 度、15 度、18.75 度、26.25 度、45 度、63.75 度、71.25 度、75 度及 82.5 度等所形成之
下降角度線,其中又以 45 度線之訊號最為重要。
比率算法 如原理中所示
研判方法 依勢而為
需求資料 收盤價
指標參數 無

表 4.2.31 逆時鐘曲線之原理、研判方法、需求資料與指標參數
指標名稱 逆時鐘曲線
原理 依據成交量與股價趨勢同步同向之理論及量先於價之法則,若以股價為縱軸、成交量為橫軸
描繪軌跡點於座標軸上,將可得到一逆時鐘軌跡線,投資人可依目前最近軌跡點處於曲線
上之高或低點依勢操作。
研判方法 當處於逆時鐘曲線低點,作買入;當處於逆時鐘曲線高點,作賣出
需求資料 過去 n 日的成交量與收盤價
指標參數 指標值計算日數( n )

表 4.2.32 壓力支撐理論之原理、研判方法、需求資料與指標參數
指標名稱 壓力支撐理論
原理 歷史成交量值密集區將形成價走勢之重要關卡,投資人可依據不同時間長度累計之成交量
值累計而形成短中長期之壓力支撐關卡,關卡強度可依量值累計之大小判斷。
研判方法 1.若現價小於關卡價位則該關卡價位為一壓力區;反之,現價大於關卡價位則該關卡價位
為一支撐區。

2.當價走勢往上首度測試壓力區,則可能反轉;該壓力值愈大反轉可能性愈強;但若再度、
三度測試壓力線,則反轉可能性遞減。當然亦要同步觀察量指標,若測試關卡時量增或有
突發性利多消息,則通過關卡之可能性增加。
3.當價走勢往下首度測試支撐區,則可能反轉;該支撐值愈大反轉可能性愈強;但若再度、
三度測試支撐線,則反轉可能性遞減。當然亦要同步觀察量指標,若測試關卡時量增或有
突發性利空消息,則通過關卡之可能性增加。
需求資料 過去 n 日的收盤價與成交量
指標參數 壓力支撐關卡計算日數( n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