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中華民國建築學會第十五屆

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
二○○三 年 十二月 六 日

建築物雙層外殼內置流動空氣層構造之隔熱性能研究
Study of insulation performance on Double Envelope with Air Flow Gap Induced by
Ventilation in Buildings
邱繼哲* 周鼎金** 侯文祥***

一、緣起與目的 導致空氣層內空氣的流動。流動空氣層中主
台灣地區電廠開發屢受環境保護的爭 要熱傳行為是熱對流及一部份的熱輻射,在
議,加上原本自產能源匱乏的影響,新的供 熱傳遞過程中其中絕大部分熱量會被流動空
電容量一直不能有效的增長,更因國人生活 氣帶走,少部份的熱量以熱對流及熱傳導方
水準提升,生產製造業的持續發展,亦使用 式將熱量傳遞至室內壁面,再經由輻射及熱
電需求不斷增加,而國內大量成長的建築產 對流傳遞至室內空間,熱傳機制如圖 1 所示。
業,隨著建築物的高層化、複雜化,卻均有

排出熱空氣
賴大量電力的供給,以維持應有的機能。為

了節約空調電能及地球生態環境的平衡及永 對


續發展,我們應該使用誘導式冷卻設計 熱 傳 導 熱對流 對

(passive cooling design)的觀念改善建築物


太陽輻射熱
熱傳導
熱輻射

外殼構造隔熱性能,以阻絕夏季大量的太陽 反射
T so
T2

輻射熱能進入建築物內,達到節約大量空調 T1
T si
流動空氣層

電能之目標。 To
Ti

本研究針對降低建築物內由太陽輻射造
成的外殼冷房負荷,達到節約大量空調電能 圖 1 雙層外殼內置流動空氣層構造之熱傳示意圖
之目標,根據誘導式通風冷卻設計手法,應
用雙層外殼內置流動空氣層作為建築物外殼 由以上的探討,我們發現雙層外殼內置
構造,針對不同的外殼構法及通風方式,進 流動空氣層構造可以將絕大部分傳入室內的
行室內外實驗,衡量流動空氣層之等效熱傳 熱量經由流動的空氣帶走,這對於台灣地區
透率及熱阻並評估其隔熱性能及節能效果。 夏季強烈的太陽輻射熱對建築物造成的大量
二、理論與方法 冷房負荷,找到一個可行的解決之道。
太陽輻射照射於建築物雙層外殼使外層 研究方法運用實驗裝置及同一組建材,
壁面不斷吸收熱量,部分熱量會反射及對流 變換不同的通風方式及外殼構法,共進行五
散失於外氣之中,大多數的熱量藉由熱傳導 十組外殼模組之室內外實驗,檢討分析實驗
及熱對流傳入外殼構造內空氣層中,空氣受 模組之溫度分佈、空氣流速、換氣率、熱獲
熱升溫後因密度差產生熱浮力,熱空氣上升 得量、流動空氣層之等效熱阻、熱傳透率及
* 邱繼哲,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永續環境與綠建築研發中 外殼輻射熱獲得冷房負荷。
心助理研究員
** 周鼎金,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教授 因國內尚無相關研究設備,本實驗裝置
***侯文祥,國立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系副教授 乃參考日本建築技術發展研究中心之人工氣

E10-1
候實驗室,自行設計裝置完成。實驗裝置構 估算。因此本實驗人工輻射光源輻射強度乃
造示意圖如圖 2 所示。 依照台灣地區正午時分各地最大瞬時輻射能
為基準進行設計。實驗使用的人工光源以 8
風扇
個東亞 500W/ 2A/ 220V 點光源「無紅外線反
導風通道

風速計 射膜鹵素鎢絲燈泡」來模擬太陽輻射。人工
鋼板 Air flow 矽酸鈣板
光源設計裝置及尺寸圖如圖 4 所示。
2 1

室內空氣
被加熱

輻射光源
Q

濕度計
流動空氣層

水箱

圖 4 人工光源佈置之透視圖與實體圖
人工光源與受測件外表面經反覆測試,
絕熱材料 木心板 選定與受測件垂直距離 50 cm 最為恰當,其
T 型熱電偶線

形成的輻射強度曲面,輻射強度最高值 1285
圖 2 雙層外殼內置流動空氣層實驗箱體裝置示意圖
W/m2、輻射強度最低值 682 W/m2、輻射強度
實驗裝置之實驗箱體是由 1.8cm 厚木心 平均值 1013 W/m2。輻射強度曲面及等高線示
板及 3cm 厚聚苯乙烯板(高密度保利龍)所 意圖如圖 5 及圖 6 所示。
構成,聚苯乙烯板的熱傳導係數只有 0.027
W/m℃,因此實驗箱體的絕熱能力非常好。
實驗箱體功能在於將實驗過程中,儲存透過 1500

1200

雙層外殼流動空氣層的熱量,藉以衡量不同 900
輻 射 強 度 (W/ m^ 2)
600

構法及通風方式的雙層外殼的隔熱性能,構 300

0
造之透視圖及實體圖如圖 3 所示。 1200-1500 Y0
Y4
900-1200 Y8
X5
600-900 Y1 2
Y向
Y1 6 X0 X向
300-600

圖 5 鹵素燈泡輻射強度分佈曲面(W/m2)

為了模擬實驗中強制對流的狀態,本研

(a)實驗箱體透視圖 (b)實驗箱體實體圖
究使用一可調轉速抽風扇經過一導風通道裝
圖 3 實驗箱體之透視圖及實體圖 置,強制抽取受測模組空氣層之空氣,造成
為避免受室外熱環境變動頻繁影響,本 強制空氣流動的狀態,藉以試驗相同構法不
實驗先進行室內實驗,由於台灣地區大氣層 同的通風方式下,受測模組的熱性能反應。
外最大的逐時總輻射能為 5MJ/m2 小時,相當
於 1375W/m2,由於晴天無雲時之大氣穿透率
一般以 0.75 估算,所以台灣地區暑熱期間落
於地表之最大瞬時輻射能可以用 1041 W/m2

E10-2
15cm 空氣層厚度中央點

1cm 10cm
172cm
X9
X8
X7
43cm 50 49 48 47 46 45 44 43 42 41

X6
7.5cm 空氣流速量測點位
X5 42.5cm
X向
58
X4
20cm
X3
40 39 38 37 36 35 34 33 32 31

流動空氣層
X2
X1
X0
Y0 Y1 Y2 Y3 Y4 Y5 Y6 Y7 Y8 Y9 Y10 Y11 Y12 Y13 Y14 Y15 Y16 Y17 Y18

Y向 61 59 57

60 濕度量測點位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300-600 600-900 900-1200 1200-1500

86cm
56
2
圖 6 鹵素燈泡輻射強度分佈等高線圖(W/m )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53 52
儲熱水箱

實驗場地分為室內及室外場地,為避免 55 54 51
10 9 8 7 6 5 4 3 2 1

實驗過程中受外界風干擾量測參數,選定台 內層矽酸鈣板
外層鍍鋁鋅鋼板
62 63 外氣溫量測裝置

大舊水工所進行室內實驗及台大舟山路農場 溫度量測點 濕度量測點 空氣流速量測點

玻璃透明溫室內進行室外實驗。室內實驗場
圖 8 溫度、濕度及空氣流速量測點位詳圖
地四周圍上 2.5m×2.5m×2.7m 的框架及塑膠
布,僅留頂部開口及四周側面下部 50cm 維持
通風。室外實驗時將溫室四周窗戶關閉,僅 絕熱聚苯乙烯層 3cm
鋼板
透明壓克力板 1cm

留屋頂開口及墻基部開口,將外界風影響降 空氣層厚度 l
空氣層寬度 85cm

至最低,現況如圖 7 所示。
91cm
矽酸鈣板

圖 9 流動空氣層截面圖

表 1 受測材料熱物性(廠商提供)
熱物性(室溫範圍) 矽酸鈣板 鍍鋁鋅鋼板
(a)室內實驗場 (b)室外實驗場 密度 ρ(kg/m3) 800 6755
圖 7 室內外實驗場地現況 熱傳導係數 k(W/m℃) 0.15 47
本實驗採用資料記錄器自動接收各種量 輻射吸收率 α 外表面白 0.6 外表面黑 0.98

測計所傳送之電壓訊號,量測參數包括溫 內表面白 0.6 白內表面 0.93


輻射放射率 ε 外表面白 0.92 外表面黑 0.98
度、濕度、空氣流速及太陽輻射強度(室外 內表面白 0.92 白內表面 0.93
比熱 Cp(J/kg℃) 1085 473
實驗),量測點位如圖 8 所示。 註:因鍍鋁鋅鋼板外表有漆面塗裝,其輻射性質由面漆決定。
本實驗採用包括外層的鍍鋁鋅烤漆鋼板 表 2 實驗箱體構造材料熱物性(廠商提供)

( 910*1820*0.45mm ) 及 內 層 的 矽 酸 鈣 板 熱物性(室溫範圍) 木心板 聚苯乙烯(高密度保


利龍)
(910*1820*9mm)兩者皆是目前國內經常使 密度 ρ(kg/m3) 1010 35
熱傳導係數 k(W/m℃) 0.15 0.027
用之建材、售價也相當低。鍍鋁鋅烤漆鋼板 1380 1210
比熱 Cp(J/kg℃)
是國產盛餘鋼鐵公司生產,矽酸鈣板是日本 外殼模組構造型式依通風方式及外殼構
Tombo 公司生產,實驗用外殼構造如圖 9 所 法的的選定做型式變化,室內實驗 43 組,室
示。材料分成受測材料及實驗箱體構造材 外實驗 7 組,總計共 50 組實驗模組。
料,其相關熱力學性質如表 1 及表 2 所示。 通風方式:1.自然對流、2. 強制對流
外殼構法:1.空氣層厚度變化、2. 空氣層傾
斜角度變化、3. 開口截面積變化

E10-3
實驗分為室內實驗及室外實驗,室內實
驗以人工光源照射受測模組;室外實驗選擇
晴朗的天氣以太陽光照射受測模組,設定不 θ (L)
ΔTa

同通風方式與模組構法變化以雙層外殼模仿
ΔRH
出建築物之屋頂(平屋頂、斜屋頂)及牆壁 l
構造所有可能的型式或構法,室內實驗設定
θo θ so θ2 θ θ1 θ si θi
條件見表 3 所示;室外實驗設定條件見表 4
所示。 n
I
表 3 室內實驗設定條件
ΔTw
無通風 無空氣層 單層鋼板、複層
通風方式 (封閉空氣層) 鋼板及矽酸鈣

θ (O )
有空氣層 厚度 5cm、
10cm、15cm、
圖 10 空氣層構造穩態參數分佈圖
20cm
有通風 自然對流 空氣層厚度
(流動空氣層) 5cm、10cm、 1 d2 d 1 
15cm、20cm Raa = Rso + R2 + Rc′ + Ri1 = + + Rc′ +  1 + 
hco k2  k1 hci 
強制對流 5 種初始流速設 (1)
(θ1 − θ 2 )

空氣層厚度變化 5cm、10cm、15cm、20cm Rc′ = Ri1
外殼模組構法 開口截面積變化 入口外側阻擋 1/2 截面積或 式中 (θ i − θ1 )
出口側阻擋 1/2 截面積,分
同側、不同側共有 8 種變化 等效空氣層熱傳透率及總熱傳透率可以
空氣層傾斜角變 水平 0 度、30 度、60 度、垂
直 90 度 1 1
化 U c′ = U aa =
下列二式計算。 Rc′ Raa
表 4 室外實驗設定條件
無通風 無空氣層 單層鋼板、 實驗箱體獲得熱量可由式(4)計算得
通風方式 (封閉空氣層) 複層鋼板及
矽酸鈣板 到。其中儲熱水箱的取樣溫度以各模組在實
有空氣層 厚度 10cm
驗前初始溫度及實驗後末溫度作為計算依
有通風 自然對流
(流動空氣層) 據,實驗箱體內空氣的獲得熱量由實驗前初
狀態熱焓及實驗後末狀態熱焓作為計算依
外殼模組構法 空氣層傾斜角變化 水平 0 度、30 度、60 度、
垂直 90 度
據,以濕空氣曲線圖所對應得之熱焓計算出
三、研究過程與成果 箱體內空氣獲得熱量。
(一)研究過程 ∆H w = Vw × ρ w × C p × ∆T
(2)
因實驗模組多達 50 組,本研究報告將不
呈現實驗結果基本資料。研究再將基本資料 ∆ H a = h 2 × V a × ρ 2 − h1 × V a × ρ 1 (3)
以全段實驗時間(4 小時)整理成穩態模式,
如圖 10 所示。計算內置流動空氣層的雙層外 ∆H = ∆H w + ∆H a (4)
殼構造之等效熱阻、等效熱傳透率、各模組
入熱量及外殼輻射熱獲得冷房負荷並加以綜 實驗箱體外殼輻射熱獲得冷房負荷可由
合分析。 下式及各模組之總熱傳透率計算得。
依穩態模式分析式之定義,計算各層材 Qc = U t A(Te − Ti )
(5)
料熱阻及空氣層等效熱阻如式(1)所示。
(二)研究成果

E10-4
外殼輻射熱獲得冷房負荷計算結果與雙層總
熱傳透率比較如圖 11 所示。

雙層外殼總熱傳透率 (W/m^2℃ )
600

3.0
外殼輻射熱獲得冷房負荷 (W)

500 冷房負荷

400 總熱傳透率

2.0
300

200

1.0
100

0.0
Gapc01-w5
Gapc02-w10
Gapc03-w15
Gapc04-w20
Gapo01-w5
Gapo02-w10
Gapo03-w15
Gapo04-w20

S01-w5-1
S02-w5-2
S03-w5-3
S04-w5-4
S05-w5-5
S06-w10-1
S07-w10-2
S08-w10-3
S09-w10-4
S10-w10-5
S11-w15-1
S12-w15-2
S13-w15-3
S14-w15-4
S15-w15-5
S16-w20-1
S17-w20-2
S18-w20-3
S19-w20-4
S20-w20-5

Out03-cw10-

Out07-w10-s0
Out04-w10-s90
Out05-w10-s60
Out06-w10-s30
Com2-sp
Com4Ang0-sp

Angle01-s0
Angle02-s30
Angle03-s60

Sec05-ihoh1
Sec06-ihoh2
Sec07-ihoh3
Sec08-ihoh4

Out02-sp
Com1-s
Com3Ang0-s

Out01-s
Sec01-ihof1
Sec02-ihof2
Sec03-ifoh1
Sec04-ifoh2

模組編號

圖 11 外殼輻射熱獲得冷房負荷與外殼總熱傳透率比較

200 4.5
入熱量-5cm
-0.678x
y = 143.37e
y = 2.2506x + 1.0451
入熱量-10cm R2 = 0.855 R 2 = 0.9315
180 y = 2.1817x + 0.7877
4.0
入熱量-15cm y = 2.5685x + 1.1255 R2 = 0.9551
y = 130.39e-1.1766x
R2 = 0.9334
2
入熱量-20cm R = 0.8169

160
入熱量-傾斜角變化 3.5
y = 103.2e-1.1711x y = 1.1505x + 0.8626
R2 = 0.7385 R2 = 0.966
5cm模組入熱量趨勢線
140
10cm模組入熱量趨勢線 y = 100.78e-1.3376x
3.0
R2 = 0.7196
15cm模組入熱量趨勢線
空氣層等效熱阻 Rc' (m^2 ℃/W)

120 y = -80.652Ln(x) - 55.297


20cm模組入熱量趨勢線 R2 = 0.9452
2.5
熱獲得量 ΔH (kJ)

傾斜角變化模組入熱量趨
100 勢線

2.0
空氣層等效熱阻-5cm
80
空氣層等效熱阻-10cm

1.5 空氣層等效熱阻-15cm

60 空氣層等效熱阻-20cm

空氣層等效熱阻-傾斜角變化
1.0 y = 2.0805x + 0.9743
5cm模組空氣層等效熱阻趨勢線
40 R2 = 0.9342

10cm模組空氣層等效熱阻趨勢線

0.5 15cm模組空氣層等效熱阻趨勢線
20
20cm模組空氣層等效熱阻趨勢線

傾斜角變化模組空氣層等效熱阻趨勢線

0.0
0
0 0.5 1 1.5 2 2.5
0 0.5 1 1.5 2 2.5
空氣層空氣流速 (m/s)
空氣層空氣流速 (m/s)

圖 12 室內實驗空氣層空氣流速與實驗箱體熱獲得量變化趨勢圖 圖 13 室內實驗空氣層空氣流速與等效熱阻變化趨勢圖

E10-5
由圖 12 室內實驗空氣層空氣流速與實驗 無流動空氣層構造的 0.33 倍,如果將內置流
箱體熱獲得量變化趨勢圖的數據點分佈可明 動空氣層的雙層外殼構造工法廣泛應用於建
顯發現室內實驗箱體熱獲得量會隨著換氣率 築物外殼構造,則建築物外殼熱傳透率 U 值
增加而降低,綜合分析實驗結果後,可了解 可獲得大幅度減少,U 值降低後建築物的外
影響設置空氣層的雙層外殼構造之熱獲得量 殼輻射熱獲得冷房負荷也可大幅減少,經本
最大的影響因素是空氣層空氣流速,空氣流 研究實驗的證實,應用流動空氣層的誘導式
速越大實驗箱體之熱獲得量越小,對於內置 冷卻設計手法是降低太陽輻射造成的外殼冷
流動空氣層之雙層外殼構造而言,流動空氣 房負荷有效的方法。
可將熱量向上向外排出,保持最大的空氣層 熱空氣排出

空氣流速也就保證最小的熱獲得量或外殼輻
射熱獲得冷房負荷。 室外
74.3%
室內

熱獲得量或外殼輻射熱獲得冷房負荷的 熱 25.7%

計算依據是熱阻及熱傳透率,而熱阻及熱傳
透率互相為倒數關係,茲將空氣層換氣率及
空氣層等效熱阻的關係繪製如圖 13 所示。綜
圖 14 自然通風空氣層模組熱量分流示意圖
合分析實驗結果,可了解內置空氣層的雙層
外殼構造之空氣層的等效熱阻隨著空氣層換 五、參考文獻
氣率增加而變大,相對而言,空氣層的等效 1. 江哲銘(1997)。《建築物理》。台北市:三民書局。ISBN:

熱傳透率會隨著空氣層換氣率增加而變小。 957-14-2400-5。

由於外殼構造的冷房負荷計算是以穩態模式 2. 周鼎金 編著(1999)。


《建築物理》。台北市:旭營文化事業。

的熱阻或熱傳透率為計算依據,如果可以量 ISBN:957-99666-6-4。

化出流動空氣層之等效熱阻或熱傳透率,對 3. 林憲德 編(2001)


。《綠建築設計技術彙編》
。台北市:內政部

於建築物的隔熱設計及節約能源規劃的考量 建築研究所。ISBN:957-02-7710-6。

上,應有實際的幫助。 4. Cengel, Y. A. ( 1998 ). Heat transfer:a practical approach.

四、結論與建議 McGraw-Hill. ISBN: 0-07-011505-2.

本研究結論發現不需任何機械通風裝 5. Ford, B., Patel, N., Zaveri, P., Hewitt, M. ( 1998 ). Cooling

置,以雙層外殼構造內置流動空氣層的自然 Without Air Conditioning. Renewable Energy. 15, 177-182.

對流換氣的能力,即可減少 74.3%至 79%的 6. Gan, G. ( 1998 ) A parametric study of Trombe walls for passive

外殼輻射熱獲得冷房負荷,熱量分流示意圖 cooling of buildings. Energy and Buildings, 27(1), 37-43.

如圖 14 所示。由此可見雙層外殼構造內置流 7. Hirunlabh, J., Kongdung, W., Namprakai, P., Khedari, J. (1999).

動空氣層對於隔熱性能的提升有莫大的幫 Study of natural ventilation of houses by a metallic solar wall

助。空氣層的等效熱傳透率會隨著空氣流速 under tropical climate, Renewable Energy.18, 109-119.

增加而變小,空氣層的等效熱阻會隨著空氣 8. Khedari, J., Boonsri, B., Hirunlabh, J. ( 2000 ). Ventilation impact

流速增加而變大。在實驗結果保守估算下, of a solar chimney on indoor temperature fluctuation and air

以內置流動空氣層的雙層外殼構造工法,其 change in a school building. Energy and Buildings, 32, 89–93

外殼輻射熱獲得冷房負荷可比原來的構造減 9. Khedari, J., Mansirisub, W., Chaima, S., Pratinthong, N.,

少平均約 67.5%,熱傳透率平均變為原來傳統 Hirunlabh, J. ( 2000 ). Field measurements of performance of roof

solar collector. Energy and Buildings, 31(3), 171–178.

E10-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