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上海翻译 S hangha i Jou rna l of T ransla tors 2008 N o.

从术语看译论
———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观

胡庚申   (清华大学 ,北京 100084 )

[摘要 ] “翻译适应选择论 ”
在译学界“新世纪 、
新译论 ”
的呼声中应运而生 。该理论以达尔文“适应 /选择 ”
学说的基本原
理和思想为指导 ,以“翻译即适应与选择 ”
的主题概念为基调 ,以“译者为中心 ”
的翻译理念为核心 ,是能够对翻译本体做
出新解的翻译理论范式 。由于任何新理论的出现必然会伴随着新的术语和表述 ,而了解一种理论的术语系统是认识该
理论的最简洁的途径 。鉴此 ,本文列述翻译适应选择论的主要术语及其表述 ,以期能将该译论的总体面貌更集中更清晰
地呈现给读者 。
[关键词 ] 翻译适应选择论 ; 生态学途径 ; 术语系统
[中图分类号 ]H 05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2 29358 ( 2008 ) 02 20001 205

  每一种理论都有一些特定的术语 , 这些特定的 3  翻译过程 ( tran sla tion process)


术语是组成这种理论的基本元素和构件 , 也是形成   翻译是译者不断自我适应 、 优化选择的循环过
这种体系理论的重要标志 。换句话说 , 一种理论往 程 。这一循环过程的内在机制是 : 适应的目的是求
往需要“借助于特定的语言 ”将“自己特有的认识成 存、 长存 ,适应的手段是优化选择 ; 而选择的法则是
果”表达出来 。正因为如此 , 了解某一理论的捷径 “汰弱留强 ” 。翻译是以译者为中心的 、 译者适应与
也往往是认识该理论的术语系统 。“术语与概念唇 译者选择的交替进行的循环过程 ( cyclical alterna2
齿相依 。在科学研究中术语由概念而生 , 反过来术 tions of the translator’s adap tation and selection ) 。具
1
语又用于描述和传播科学概念 。”本文列述翻译适 体来说 ,翻译过程是译者对以原文为典型要件的翻
应选择论的主要术语集中而简约地为读者勾画出该 译生态环境的“适应 ”和以译者为典型要件的翻译
译论的总体概貌 。 生态环境对译文的“选择 ”。翻译过程另见下页图 1
  由于本文并非专题的系统论证 , 因此所列述术 和图 2。
语前后的关联性不一定很强 ; 同时 ,在解释某一术语
时 ,也可能前后交叉 。笔者力求对翻译适应选择论 4  自然选择 ( 亦称“适者生存 ”) ( Na tura l Selec2
的主要术语都有一个解释和交待 。 tion, or the surv iva l of the f ittest)
  “自然选择 ”(亦称“适者生存 ”) 是达尔文生物
1  翻译实质 ( na ture of tran sla tion ) 进化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 —
—即“适应 /选择 ”

  翻译适应选择论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 说 。这一学说的实质是 : 任何生命体都具有适应自
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 ”
。 然环境的能力 ,生命体只有适应了自然环境才能生
存和繁衍 ; 或者说 ,任何生命体的生存和繁衍都是接
2  翻译生态环境 ( tran sla tiona l eco 2env ironm en t) 受自然的选择 、 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 。生命体适应
  指的是原文 、
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 , 即语 自然环境的基本规律是 : 汰弱留强 、适者生存 。这就
言、
交际 、
文化 、
社会 ,以及作者 、
读者 、
委托者等互联 是适应 、 生存的自然法则 。
互动的整体 。翻译生态环境是制约译者最佳适应和 所谓“自然选择 ”,简单地说 ,就是生命体要“适
优化选择的多种因素的集合 。 应” 自然环境 、要接受自然环境的制约 。再简单一
点 ,“选择 ”
就是能“支配 ”,“适应 ”
就是受“制约 ”

[收稿日期 ] 2008 202 226


[作者简介 ] 胡庚申 ( 1949 - ) ,男 ,博士 ,清华大学外语系英语教授 ,澳门理工学院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主任 , 研究方向 : 理论翻译学 , 跨
文化与国际交流语用学 、
英语语言教学 。

・1・
将“自然选择 ”
的基本原理运用到翻译中去就 的选择与操纵 。
是 : 译者 译品 要适应翻译生态环境 , 要接受翻译
( ) 从“自然选择 ”
视角来看 , 产生译文的翻译过程
生态环境的支配 。根据这一基本原理 , 我们便可以 图示如下 :
对译者产生译文的翻译过程作出如下的解释 。
译文的产生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 即
“自然 ”
选择译者和“自然 ”选择译文 (见图 1 ) 。这
里所说的“自然 ”
指的是“翻译生态环境 ”; 而“翻译
生态环境 ”则指的是原文 、
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
界 ,即语言 、
交际 、
文化 、
社会以及作者 、
读者 、
委托者
等互联互动的整体 。翻译生态环境是制约译者最佳
适应和优化选择的多种因素的集合 。

图 2  “自然选择 ”
的译文产生过程

5  典型要件 ( typ ica lly im portan t com ponen t)


  顾名思义 ,即指翻译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元素 。
一般来说 ,在译者适应阶段 ,原文是翻译生态环境中
的“典型要件 ”; 在译者选择阶段 , 译者本身是翻译
图 1  “适应 ”
与“选择 ”
的翻译过程 生态环境中的“典型要件 ” 。
  根据“自然选择 ”
的基本原理 ,在第一个“自然 ”
选择译者的阶段里 , 重点是以原文为典型要件的翻 6  翻译原则 ( tran sla tion pr in c iple)
译生态环境对译者的选择 。同时 , 这个阶段也可以   翻译原则是指导翻译操作所依据的法则或标
看作是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 ,即译者适应 。 准 。翻译适应选择论的翻译原则 , 一方面是“多维
进一步根据“自然选择 ” 的基本原理 , 在第二个 度适应 ”,另一方面是在多维度地适应翻译生态环
“自然 ” 选择译文的阶段里 , 重点是以译者为典型要 境的基础上 , 做出与翻译生态环境相适应的“适应
件的翻译生态环境对译文的选择 。换句话说 , 这个 性选择 ”,即概括为 :“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 ”

阶段就是译者以翻译生态环境的“身份 ” 实施选择 , 具体来说 ,“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 ” 的翻译原
而选择的结果就产生了译文 。 则 ,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 ,原则上在翻译生态环
在上述运用“自然选择 ” 的基本原理对翻译过 境的不同层次 、不同方面上力求多维度地适应 ,继而
程的解释中 ,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是译者 。由于第 依此做出适应性地选择转换 。
一个阶段的翻译生态环境是“选择译者 ”, 因此这一
阶段中的翻译生态环境中是不包括译者的 。但是 , 7  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 adaptive tran sfor2
在第二个阶段里 ,由于译者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这时 ma tion from the lin gu istic d im en sion )
的译者已经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 、 泛指的“译者 ”( a   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
translator) ,而已经是一个“接受了翻译生态环境的 转换 。这种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在不同方
选择 ”或曰“适应了翻译生态环境的制约的 ” 、
特定 面、
不同层次上进行的 。
的“译者 ”( the translator) , 因此 , 这时的译者就不仅
仅是能够产生译文的翻译生态环境中的一般成员 , 8  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 adaptive tran sfor2
而是已经成了翻译生态环境的“典型要件 ”, 可以说 ma tion from the cultura l d im en sion )
已经能够体现 、 以至代表翻译生态环境来实施对译   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
文的选择了 。可以看出 , 这里的译者具有动态的 与阐释 。这种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在于关注原
“双重 ”身份 : 一方面接受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与制 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 , 避
约 ,另一方面又以翻译生态环境的身份实施对译文 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 , 译者在进行原语
・2・
语言转换的同时 ,关注适应该语言所属的整个文化 存在着一种“因果 ” 关系 。也正是因为这种关系 , 使
系统 。 得译者和译品在“自然选择 ” 、
“适者生存 ”的法则面
前 ,利害一致 。从这个视角来看 , 我们可以说 , 译者
9  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 adaptive tran sfor2 和译品共同遵循着“适者生存 ” 的自然法则 。从翻
ma tion from the comm un ica tive d im en sion ) 译适应选择论的视角来看 , 翻译就是译者的一种自
  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 觉或不自觉的 、
被翻译生态环境因素所左右的选择
性选择转换 。这种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 要求 活动 。这样的选择发生在翻译活动的各个方面 , 存
译者除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转递之外 , 把 在于翻译过程的各个阶段 , 出现在翻译转换的各个
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上 , 关注原文中 层次 。这种选择背后的机制和动机 , 就正是“适者
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 。 生存 ”、
“汰弱留强 ”

10  译有所为 ( D o in g Th in gs w ith Tran sla tion s) 12  适应与选择 ( adapta tion and selection )
  在翻译适应选择论中提出的“译有所为 ”
至少   “适应 ”
一词是该理论中重要的术语之一 。汉
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 一是 ,翻译出来的东西可以做事 语中的“适应 ” 词义比较专一 , 意为“适合 ” 或“合
情 (侧重客观效果 ) 。二是 , 运用翻译可以做事情 宜”新环境 、
新情况等 ; 即指对新的环境 、 情况 、 需要
(侧重主观能动 ) 。具体来说 , 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行 等的适应 。但是 ,该词相应的英译 adap tation的词义
为 ,译者的“译有所为 ”可以“为 ” 在语言创新 ,“为 ” 却不止一个 , 既可回译为“适应 ”, 也可释义为“改
在交际沟通 ,“为 ”在文化渐进 ,“为 ”在社会变革 , 编”、
“改写 ”、乃至“归化 ”等 。为了避免歧义或误
“为 ”
在文明积淀 , 也可以“为 ”
在译学发展 。同时 , 解 ,本论中的 adap tation均释义为“适应 ”

清楚认识“译有所为 ” 的功能和实质 , 译者便有可能 “选择 ”一词出 自术 语“自然 选择 ”, 意 为“支
更自觉地 、
能动地运用翻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 配” 、
“操纵 ”,故此不宜英译作 choice.
翻译适应选择论认为 ,译者的“适应 ” 有被动之
11  汰 弱 留 强 ( preserva tion of strong ones and 意、 而译者的“选择 ” 则有主动之意 ; 从翻译实践角
elim ina tion of weak ones) 度来看 ,可以说“适应 ”
和“选择 ”
或多或少地其实一
  “汰弱留强 ”法则在生物界和翻译界之间又有 直都是译者的潜意识行为 , 是译者从事翻译活动的
一定的区别 。这就是 : 自然界里的物种 (动物和植 一种本能 。
物 )适应自然环境 、
接受“自然选择 ”的“淘汰 ”是绝
对的 , 是生物物种意义上的“绝迹 ”、“消失 ”
、“灭 13  适应性选择与选择性适应 ( adaptive selection
绝 ”,例如恐龙的灭绝 、 南极狼的绝迹 、 种子蕨的消 and selective adapta tion )
失等等 。然而 ,翻译界里译者 /译品适应翻译生态环   “适应 ”与“选择 ”, 是译者的本能 , 是翻译过程
境、接受翻译生态环境选择的“淘汰 ” 则是相对的 , 的实质 。在翻译过程中 , 对于译者来说 , 既要适应 ,
是人类行为意义上的“失意 ” 、“落选 ”
、“舍去 ”
、“取 又要选择 。适应中有选择 ,即适应性选择 ; 选择中有
代” 、
“未中 ”
、“失落 ”
等等 。这就是说 , 翻译活动中 适应 ,即选择性适应 。这种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
译者 /译品的所谓“适 ”
或“不适 ” 、
“强 ”
或“弱 ”, 都 择的具体特征 : 一是“适应 ”——
—译者对翻译生态环
不是绝对的 , 而是相对的 。同时 , 不同的译本 、不同 境的适应 ; 二是“选择 ”——
—译者以翻译生态环境的
的译文 ,由于它们适应了不同的翻译目的 、 不同的读 “身份 ”
实施对译文的选择 。翻译被描述为译者适
者对象 ,因而又有可能共生共存 。 应和译者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 。这一循环过程内部
运用“自然选择 ” 的基本原理来解释译者产生 的关系是 : 适应的目的是求存 、 生效 , 适应的手段是
译文的翻译过程 ,翻译就可以视为译者的适应和译 优化选择 ; 而选择的法则是“适者生存 ” 、
“汰弱留
者的选择活动 。同时 ,对于翻译过程来说 ,只有译者 强” 。 (这里的“适 ”或“不适 ”、 “强 ”
或“弱 ” 都是相
和译文才需要接受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 。而翻译的 对而言的 。例如 ,在翻译过程中 ,如果适应度较高的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 ,译品是译者价值的体现 ; 译者的 一些词语 、 句式 、
篇章 、风格被选中 、 被采用 、 得到保
“生存 ”
质量或“生存 ”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 留 ,那么 ,相对于被舍去 、 被删除 、 被修改的哪些内容
者生产的译品 。从这个意义上说 , 译者和译品之间 来说 , 前者 就算 是一 种“适 ”, 就可 以 看 作 是 一 种
・3・
“强 ”,而后 者就 可以被 解释 为一 种“不 适 ”
、一种 信息 、原文 、
真理 、
社会 、沟通渠道 、 译文语 、
委托者 、
“弱 ”; 反之亦然 。) 译者 、译文使用者 、 译文 ”
等 ; 从译评的操作角度来
看 ,还要了解“查考和评估译者的意图 ; 按照这个意
14  求存择优 ( surv iva l through selection ) 图清楚指出这次翻译任务要突出的重心 ; 剖析检视
  “翻译生态环境 ”能够遵循的“适者生存 ”、
“汰 译文 , 看看是否达到突出这些重心的目的 ” 等等 。
弱留强 ”
的法则对译者的选择再作出选择和仲裁 。 总之 ,一般来说 ,“市场反馈 ”
越好 , 译品的“整合适
将“自然选择 ”
、“适者生存 ”
、“汰弱留强 ”
的法则引 应选择度 ” 就可能会越高 。
入翻译研究就是“求存择优 ” 。在翻译适应选择论
中 ,“自然选择 ”
、“适则生存 ”
、“汰弱留强 ”、
“求存 18  生态翻译学 ( Eco 2tran sla tology)
择优 ” 说的基本上是一个意思 , 因此表述中可以互   所谓“生态翻译学 ”, 并不是一个新的独立的学
换 。“求存择优 ” 既是译者的本能 , 又是翻译的本 科门类 ,而是一种生态学的翻译观 ,或者说是一种生
质 ,也是翻译的基本规律 。 态学 的 翻 译 研 究 途 径 ( an ecological app roach to
translation studies) 。它着眼于“翻译生态 ” 的整体
15  整合适应选择度 ( degree of holistic adapta tion 性 , 从“翻 译 生 态 环 境 ”( translational eco 2environ2
and selection ) ment)的视角 ,解读翻译过程 、 描述译者与翻译生态
  所谓“整合适应选择度 ”, 是指译者产生译文 环境之间的关系 、
聚焦译者的生存境遇和翻译能力
时 ,在语言维 、
文化维 、
交际维等“多维度适应 ”
和继 发展 。
而依此 、并照顾到其它翻译生态环境因素的“适应
性选择 ”程度的总和 。在一般情况下 , 如果某译品 19  译者为中心 ( tran sla tor 2cen tredness)
的“多维度适应 ”和“适应性选择 ”
的程度越高 , 那   “译者为中心 ”
是以突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
么 ,它的“整合适应选择度 ”
也就越高 。从选择适应 中心地位和主导作用为目的 , 以从译者为视角对翻
论的角度来看 ,最佳翻译就是“整合适应选择度 ” 最 译活动做出新的描述和解释为途径 , 以彰显译者主
高的翻译 。 体、
发展译者能力为特征 ,以译者为终极关照的翻译
观 。“译者为中心 ”
的翻译理念确立了译者的中心
16  多维转换程度 ( m ulti2d im en siona l tran sforma 2 地位 ,使译者真正成为“主宰 ”
者 , 从而名正言顺地
tion ) 由译者来主导翻译活动的全过程 , 以至“译有所为 ”
  所谓“多维转换程度 ”, 即译品的“整合适应选 地创生译文 、影响译语的文化和社会 。
择度 ”
首先要看译者是否多维度地适应了特定的翻 翻译适应选择论没有沿用译者“主体性 ” 而使
译生态环境 ,尤其是否做到了“三维 ”(语言维 、
文化 用了译者“中心地位 ” 和“主导作用 ” 的表述 。主要
维、
交际维 转换 。也就是说 ,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 ,
) 考虑是 : 首先 ,对翻译主体性的界定迄今尚有分歧 。
只有真正地做到“多维 ”的适应和至少“三维 ” 的选 对“谁是翻译主体 ” 这一问题 , 大致有四种答案 : 一
择转换 ,才有可能产生出恰当的译品 (译文 ) ; 相比 是认为译者是翻译主体 ; 二是认为原作者与译者是
较而言 ,适应转换的维度越多 , 选择的适应性越高 , 翻译主体 ; 三是认为译者与读者是翻译主体 ; 四是认
译品的整合适应选择度也才有可能相对地越高 。 为原作者 、译者与读者均为翻译主体 。这四个答案
看上去是不一样的 ,显得有些混乱 。其次 ,即使译者
17  读者反馈 ( reader feedback) 具有主体性 ,这还是不够的 ,因为它并不表明译者一
  所谓“读者反馈 ”, 指的是包括一般读者 、
专家 定处于“中心 ”地位和具有“主导 ”
作用 ,而在讨论译
读者 、
以及有关翻译活动的委托人 、 译品的出版者 、 者主体性 ,不可避免地会引出“译者的主体间性 ” 这
译品评论者等诸“者 ” 对译品的意见反馈 。从一定 一理论问题的时候 ,如当突出原文作者 、 或在强调译
意义上说 ,该项参考指标实际上就是对译品“市场 文读者的时候 , 译者就又可能会置于“边缘 ” 的位
反馈 ”
的评价 。市场反馈的变量很多 , 涉及的因素 置、 又不起“主导 ” 作用了 。可以看出 , 确立译者在
也很多 。例如 , 从译评的目的角度来看 , 就有为了 翻译过程中的“中心地位 ” 和“主导作用 ”,与只是力
“审校译文 、欣赏介绍 、考核评分 、
教学示范 ” 等 ;从 争和确认译者在作者 、 读者等诸者“主体间性 ”( in2
译评的重心角度来看 , 也可以有“作者 、作者意图 、 ter2subjectivity 中的“主体性 ”
) 是有区别的 。
・4・
“译者为中心 ” 的翻译理念把活生生的 、感性 出 ,“适者生存 ”
的法则对于译者的翻译行为来说是
的、
富有创造性的译者推向译论的前台 ,使翻译理论 一个“紧箍咒 ” 。或者说 , 译者的生存境遇会受到
建立在真实的 、 具体的译者基础之上 。这种取向于 “自然选择 ”、“适者生存 ” 的法则 、
即“翻译生态环
译者 、
并以译者为终极关照的翻译理论 ,其优越性将 境” 的选择和制约 。
会日益彰显 。毋庸讳言 , 与其他任何理论都要不断
发展一样 , “译者为中心 ”
的翻译理念还需要在研究 21  译论本体 ( summar ized descr iption of the ap2
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 proach itself)
  总括地说 ,从“适应 ” 与“选择 ” 的视角解读翻译
20  事前预防与事后追惩 ( pre 2even t preven tion 过程 ,翻译就是译者的适应与译者的选择 。翻译适
and post2even t pena lty) 应选择论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
  翻译理论中对译者的制约大体上有两种情形 : 选择活动 ”: 译者“适应 ”
的是原文 、原语和译语所呈
“事前预防 ” 和“事后追惩 ” 。当然 ,这两种情况也可 现的“世界 ”(即翻译生态环境 ) ; 译者“选择 ”
的是
以看作是为了便于两者区分所作的比喻 。 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度和对译本最终的行文 。如
所谓“事前预防 ”(此处指的不是具体的翻译方 果运用等式表达就是 :
法或具体做法 ,而是指翻译要求或指导思想 ) , 是指 翻译过程 =译者的适应 (对原文 、 原语和译语
翻译理论中对翻译的种种防范的“法规 ” 、“限制 ” 、 所呈现的“世界 ” 、
即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 ”) +
“标准 ” 。这些“法规 ” 、“限制 ”
、 “标准 ”的颁布 , 又 译者的选择 (对翻译生态环境适应程度的“选择 ” 与
多用训令式的语言 , 多用教训的口吻 (如“必须 ” 、 对译本最终行文的“选择 ”)
“应当 ” 、“决不要 ” 、“切不可 ” , 多用刻板式的规
) 简化一点的表达式 : 翻译过程 =译者的适应 +
定、 教诲或找错 ; 形象一点说 ,“事前预防 ” 仿佛事先 译者的选择
给译者套上“紧箍咒 ” 穿上“紧身衣 ”( straight2jack2
、 最简化的表达式 : 翻译 =适应 +选择
et 。“翻译得格外谨慎地进行 , 不敢越过雷池 半
) 因此可以说 , 译者为中心的翻译适应选择论是
步” 。“译者战战兢兢寻找对等 ” 。论者总是探讨 一个富有意义的译论架构 (见图 3 ) 。
“翻译应该如何 ,或者能够如何 ,探讨的都是一些理
想的标准 ,没有认真分析和研究大多数译者究竟在
干什么 ,究竟如何在翻译 , 翻译的过程到底如何 ” 。
受传统价值观的影响 ,“往往先验地制定标准 , 并据
之评价研究对象 ” 。
所谓“事后追惩 ”, 也是一种比喻的说法 , 指的
是译事之后对译文的评判与处理 。具体来说 , 是指
对译事没有事先的“说教 ” 、
“警告 ” 、
“限定 ”, 令翻
译活动的每一个阶段都尽由译者能动地去“操纵 /
支配 /摆布 /重写 ”, 即一切由译者去作适应性的选
择 。而译者在每一个阶段的选择之后 , 则又由翻译
生态环境所遵循的“适者生存 ” 、“汰弱留强 ” 的法则
图 3  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基本架构
对译者的选择再作出选择和仲裁 。
对于“事后追惩 ”,这里只强调以下译者翻译与   本论基本理念 : 翻译即适应与选择 ; 最佳翻译是
译者生存之间的关系 。译者要生存 、 要发展 ,就要把 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多维度适应和适应性选择的累
翻译搞好 ,搞好翻译的基础是译者的翻译能力 。译 计结果 ; 对于译者 , 适者生存 、发展 ; 对于译文 , 适者
者翻译与译者生存之间的关系是 : 译者生存 → 译 生存 、
生效 。本论对翻译的定义 : 翻译是译者适应翻
者发展 →译者能力 →翻译成功 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 。本论的译评标准 : 多维转
这就是说 , 译者只有生存才能发展 ϖ译者要发 换程度 、 读者反馈 、 译者素质 ; 最佳翻译是“整合适
展就须具有翻译能力 ϖ具有能力的译者才能产生佳 应选择度 ” 最高的翻译 。
译、 使翻译成功 。反之亦然 : 成功的翻译取决于译者
的能力 ϖ译者的能力有赖于译者发展 ϖ译者的发展 注释 :
[ 1 ]  引自 : 方梦之 . 从译学术语看翻译研究的走向 . 上海翻
又建基于译者的生存 。而“适者生存 ” 、“事后追惩 ”
译 , 2008, ( 1 ) .
的法则无形中就是对译者翻译行为的制约 。可以看
・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