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單元一 記敘手法(理清脈絡)

——人生的承擔

講讀《給母親梳頭髮》

分析與探究 ‧鞏固知識
1 下面的描述與文章的記敘方法有關,請就每題的描述作出判斷。(2 分)
 (設題目標:辨析課文所運用的敘事手法。)

A正 B錯 C 部分 D 無
確 誤 正確 從判

(1) 作者用順敘法記事:先記述童年看母親梳頭的情    
景,再記述年長後給母親梳頭的情況。
(2) 作者在病房給母親梳頭時回憶往事。        

(3) 文章談及母親「三從四德」後插敘母親悉心照料家        
人的事。 
(4) 文章用了倒敘法,先寫作者少年時跟母親相處的        
事,再寫母親患病的事。

2 林文月在憶述童年看母親梳頭的過程中,加入母親費心照顧丈夫和子女的事情,又加
入母親關心子女讀書的情形。試回答下列問題:(設題目標:認識插敘的效果。)
(1) 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加入其他事件的敘述,這是甚麼寫法?本文運用這種
寫法,達到甚麼效果?(1 分,5 分)
這是插敘。(1 分)本文運用插敘,起擴展內容和深化主題的效果。(2 分)作者
運用插敘,既詳寫母親照顧子女的事情,又詳寫母親關心子女讀書的情形,(2
分)這樣擴展內容,讓讀者加深對母親的了解,也可以收深化主題之效,為表達
對母親的愛的感激提供了依據。(1 分)
(2) 你認為上述所記敘的事情可以刪掉嗎?為甚麼?(提示:先答可以或不可以,不
能模稜兩可,然後說明原因。)(1 分,2 分)
我認為可以刪掉,(1 分)因為這樣無損文章的完整。刪去枝葉,文章結構反而顯
得更緊密。(2 分)或
不可以刪掉。(1 分)文章後半部分寫作者慈祥溫柔地替母親洗澡、梳頭,是報答
母親關懷、照顧的表現,如果前文刪掉插敘的事情,那麼報答關懷、照顧便失去依
據了。(2 分)

3 作者詳寫下列哪些事情?略寫哪些?試分別說明這樣取捨材料的原因。
(提示:想想文章的主旨是甚麼。)(設題目標:分辨文章寫得詳細和簡略的部分,了解詳略
跟主旨的關係。)
(1) 小時候看母親梳頭的經過。(3 分)
小時候看母親梳頭的經過屬詳寫。(1 分)詳寫母親梳頭,顯示母親以前的頭髮烏黑
豐饒,與今天的花白稀疏成對比。(1 分)
母親以前烏黑豐饒的頭髮給予作者深刻的印象,正因為這樣,今天看見母親花白
而稀薄的頭髮,才會勾起往日的回憶。(1 分)
(2) 母親照顧父親的情形。(2 分)
母親照顧父親的情形屬略寫,(1 分)原因是母親伺候父親的情節與本文的中心思想
沒有直接關係。(1 分)
(3) 作者給母親洗澡和梳頭的經過。(3 分)
作者給母親洗澡和梳頭的經過屬詳寫。(1 分)詳寫給母親洗澡和梳頭的經過,是為
了表達對年老母親的憐惜,這是知恩感戴的表現,這樣詳寫對表達中心思想是有
幫助的。(2 分)

4 作者通過敘事寫出母親的形象和抒發自己對母親的感情。(設題目標:認識作者所表達的
感情。)
(1) 試填寫下表:(5 分)
母親的形象 作者的感情
母親梳頭的經過 年輕,姿態優美。 羨慕母親,愛母親。(1 分)
母親操持家務 賢淑,為家人盡心盡力。 懊悔小時候不懂感激母親的
勞苦。(1 分)
母親關心子女讀書 對子女要求嚴格,也寵愛有 感激母親,後悔當日視母親的
加。(1 分) 照顧為理所當然。
給母親拭洗身體和梳 像嬰兒般需要照顧。(1 分) 像照顧嬰兒那樣照顧母親,
頭 作為回報。(1 分)

(2) 作者通過本文表達甚麼感情?試選出適當的答案。(在適當的方格裏加,答案可
以多於一個。)(2 分)
A 表達對年老的母親的憐惜和關懷。
 B 表達對童年的懷念。
 C 為母親一輩子操勞感到不值。
D 知恩感戴,表達對母親的愛的感激。

分析與探究 ‧融會貫通
5 甲段選自課文,乙段選自琦君的一篇文章。細閱兩段文字,然後回答問題:(設題目標:
通過比較鞏固對敘事和抒情的認識。)
甲 這一把用了多年的舊梳子,滑潤無比,上面還深染著屬於母親的獨特髮香。我用它
小心翼翼地給坐在前面的母親梳頭;小心謹慎,盡量讓頭髮少掉落。天氣十分晴朗
陽光從七層樓的病房玻璃窗直射到牀邊的小几上。母親的頭頂上也耀著這初夏的陽
光。她背對我坐著,花白的每一莖髮根都清清楚楚可見。唉,曾經多麼烏黑豐饒的
長髮,如今卻變得如此稀薄,只餘小小一握在我的左手掌心裏。……洗完澡後,換
穿一身乾淨的衣服,母親覺得舒暢無比,更要求我為她梳理因久臥病床而致蓬亂
的頭髮。……噓,輕一點。我輕輕柔柔地替她梳理頭髮,依照幼時記憶中的那一套
過程。不要驚動她,不要驚動她,好讓她就這樣坐著,舒舒服服地打一個盹兒吧。

乙 比如我的五叔婆吧,她既矮小又乾癟,頭髮掉了一大半,卻用墨炭畫出一個四四
方方的額角,又把樹皮似的頭頂全抹黑了。洗過頭以後,墨炭全沒有了,亮著半個
光禿禿的頭頂,只剩後腦勺一小撮頭髮,飄在背上,……可是母親烏油油的柔髮
卻像一匹緞子似的垂在肩頭,微風吹來,一綹綹的短髮不時拂著白嫩的面頰。她瞇
起眼睛,用手背攏一下,一會兒又飄過來了。她是近視眼,瞇縫眼兒的時候格外的
俏麗。……從那以後(編者按:父親娶了姨娘,即妾侍,舉家搬到杭州。),我就
墊著矮凳替母親梳頭,梳那最簡單的鮑魚頭。我點起腳尖,從鏡子裏望著母親。她
的臉容已不像在鄉下廚房裏忙來忙去時那麼豐潤亮麗了,她的眼睛停在鏡子裏,
望著自己出神,不再是瞇縫眼兒的笑了。我手中捏著母親的頭髮,一綹綹地梳理,
可是我已懂得,一把小小黃楊木梳,再也理不清母親心中的愁緒。因為走廊的那一
邊,不時傳來父親和姨娘琅琅的笑聲。
(1) 兩段文字都用了對比手法來寫母親的頭髮,試舉例加以說明。(8 分)
甲段寫母親「曾經多麼烏黑豐饒的長髮,如今卻變得如此稀薄,只餘小小一握在我
的左手掌心裏」(2 分),把母親年青時頭髮的「烏黑豐饒」和年老時的「稀薄」作對比,
從而突出母親的衰老;(2 分)乙段把五叔婆「亮著半個光禿禿的頭頂,只剩後腦勺
一小撮頭髮,飄在背上」(2 分)與母親「烏油油的柔髮卻像一匹緞子似的垂在肩頭」
作對比,突出母親的頭髮的美麗。(2 分)
(2) 兩段文字都寫作者給母親梳頭髮。兩位母親在女兒給她梳頭髮時的表現有甚麼不同
原因分別是甚麼?(2 分,4 分)
女兒給母親梳頭髮時,甲段的母親舒服地打盹,(1 分)乙段的母親沒有笑容,心事
重重,滿懷愁緒。(1 分)甲段的母親舒服地打盹,原因是她洗完澡後,換過一身乾
淨的衣服,感到舒暢無比,因此在女兒輕柔地給她梳頭時睏著了;(2 分)乙段的母
親沒有笑容,心事重重,滿懷愁緒,原因是丈夫和姨太太在走廊的另一邊傳來琅
琅笑聲,心中不是味兒。(2 分)
(3) 兩段文字通過敘述給母親梳頭髮的過程,表達作者的甚麼感受?(4 分)
甲段通過敘述給母親梳頭髮的過程,表達對年老的母親的憐惜和關懷;(2 分)乙段
則表達對母親的命運的同情。(2 分)
(4) 試分別為甲段和乙段起一個合適的題目,並說明你設題的理由。(4 分)
每個題目 1 分,每個理由 1 分。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導讀《曹劌論戰》

分析與探究 ‧鞏固知識
1 《曹劌論戰》詳寫哪部分?略寫哪部分?這樣的安排與文章的主旨有甚麼關係?(1 分,
1 分,2 分)(設題目標:認識文章詳略跟主旨的關係。)
本文詳寫曹劌和莊公分析作戰所憑藉的條件和作戰策略,(1 分)略寫兩軍交戰的經過。
(1 分)本文的主旨不是記敘戰爭的具體情況,而是藉著曹劌和莊公的談話,說明民心
的歸向和戰略運用得當乃是戰爭致勝的關鍵。(1 分)略寫交戰經過,詳寫論戰內容,
目的是突出文章的主旨。(1 分)

2 試運用記敘六要素簡述《曹劌論戰》記述了甚麼事,並指出文章論述了哪些與作戰有關的
道理。(4 分,4 分)(設題目標:溫習記敘要素。)
魯莊公十年春天,(0.5 分)魯國和齊國(0.5 分)在長勺交戰。(0.5 分)齊軍三次擊
鼓進攻後,魯軍才擊鼓進攻,齊軍敗退。(1 分)曹劌看見齊軍車輪痕跡凌亂,(0.5
分)又見齊軍敗走時旗幟倒下,才同意下令追擊齊軍。(0.5 分)結果魯軍擊敗齊軍。
(0.5 分)
文章說明了兩個道理:
(1) 人君要盡本分,才能臣服人民,保衛國家;(2 分)
(2) 作戰要取勝須一鼓作氣。(2 分)

分析與探究 ‧融會貫通
3 試從以下三方面作比較,指出《給母親梳頭髮》和《曹劌論戰》的敘事手法相異之處,並加
以說明。(提示:此題屬比較題,必須把兩文逐項比較,不能以分述的方式來回答。)
(設題目標:認識各種敘事手法。)
(1) 記敘的方法(提示:順敘?倒敘?插敘?)(6 分)
兩篇文章的記敘手法相異之處,分析如下:
《給母親梳頭髮》運用倒敘,(1 分)因著替年老患病的母親梳理頭髮,憶起童年時
看母親梳頭的往事,(1 分)文中又運用插敘,插入母親照顧丈夫、子女和關心子女
讀書的事情;(1 分)《曹劌論戰》則運用順敘,(1 分)先寫齊軍來犯,曹劌入見
莊公論作戰所憑藉的條件,再寫魯軍戰勝的經過,最後剖析作戰的策略。(2 分)
(2) 記敘的人稱(提示:第一人稱?第三人稱?)(2 分)
《給母親梳頭髮》用的是第一人稱,(1 分)《曹劌論戰》用的是第三人稱。(1 分)
(3) 對話的運用(提示:有沒有通過對話交代情節?)(2 分)
《給母親梳頭髮》沒有運用對話來敘事,(1 分)《曹劌論戰》則多用曹劌和莊公的
對話來敘事,推進情節。(1 分)

4 細閱下列引文,然後回答問題:(設題目標:深入理解課文的結構、人物刻畫、對話運用
和主題。)
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閒焉?」劌曰: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
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
以一戰。」
(1) 上列引文可以劃分為哪兩個層次?並寫出兩個層次的意義。(2 分,2 分)
第一個層次由「春」至「未能遠謀」,第二個層次由「乃入見」至「可以一戰」。(2 分)
第一層次交代曹劌入見莊公原因,(1 分)第二個層次交代曹劌與莊公論作戰憑藉
的條件。(1 分)
(2) 曹劌認為國君應具備甚麼品德?魯莊公有這樣的品德嗎?試加以說明。試推想為甚
麼曹劌認為國君具備這樣的品德,就有把握打勝仗?(1 分,3 分,2 分)
曹劌認為國君應該具備的品德是盡忠職守,盡心盡力為人民做事。(1 分)
魯莊公具備這樣的品德。(1 分)對於國內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莊公雖然未能一
一查察,但必定會據實情處理,由此可見他具備盡忠職守的品德。(2 分)
莊公平日盡忠職守,盡心盡力為人民做事,人民必定會支持他,這就是得到民心。
(1 分)遇上戰爭,人民必會努力戰鬥,冒生命危險捍衛國家,這樣便有勝利把握。
(1 分)
 (3) 作者在記敘過程中大量採用對話,產生甚麼作用?(提示:試從推動情節和刻畫
人物兩方面考慮) (3 分)
在記敘過程中大量採用對話,有下列的作用:
 推動情節:通過對話交代曹劌入見莊公的原因,以及與莊公論作戰憑藉的過
程。(1 分)
 使敘事更生動:採用對話,起「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效果,使敘事更生動。
(1 分)
 刻畫人物性格:通過曹劌與鄉人的對話,刻畫曹劌的愛國心。(1 分)
(4) 作者怎樣運用對比的方法刻畫鄉人和曹劌的為人?(3 分)
對於戰爭,鄉人認為該由肉食者謀劃,平民百姓不用操心,(1 分)曹劌則認為肉
食者欠缺遠大謀略,堅持入見莊公。(1 分)作者以鄉人對國事漠不關心,與曹劌
積極參與,勇於承擔的愛國態度作對比。(1 分)
(5) 在今日的社會,你認為民心的歸向是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嗎?試談談你的看法。
(提示:試回想近年世界上發生過的戰役,勝負的因素是甚麼。)(4 分)
在今日的社會,我認為民心的歸向仍然是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得到民心,人民才
願意為正義而上戰場,保家衞國,義無反顧。或:
在今日的社會,我認為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不是民心的歸向,而是軍事力量。擁有
現代先進的國防科技和武器,例如飛機、飛彈等,才是克敵制勝的關鍵,再強的民
心,也敵不過現代殺傷力大的武器。(4 分)

5 有人說香港人對社會的事務漠不關心,你同意嗎?為甚麼?(4 分)(設題目標:訓練
學生的批判思考能力,反思自己對社會的責任。)
學生自由作答。老師宜就學生答案加以引導。
閱讀理解《一段護書往事 ——記陳君葆先生》(節錄)

閱讀理解練習
1 試回答以下問題:(設題目標:分析寫作手法,辨析倒敘和插敘。)
(1) 本文運用順敘還是倒敘開展文章?試加以說明。(2 分)
本文運用的是倒敘。(1 分)作者在文章開首先述陳君葆去世已有 15 年,最近讀
到謝榮滾所做的文章——《宋慶齡在香港—陳君葆日記摘錄》,不由得想起陳君葆
眾多的貢獻,於是執筆寫了這篇文章。(1 分)
(2) 文章哪幾段是插敘?插敘的主要內容是甚麼?(1 分,2 分)
第 11—12 段是插敘。(1 分)記陳君葆在香港淪陷時如何保護落在日軍手中屬香
港大學圖書館的書(2 分)

2 下列兩件事,作者詳寫何事?略寫何事?為甚麼作這樣的安排?(3 分)(設題目標:
掌握敘事的詳略。)
甲 淪陷期間,(陳君葆)在日軍監視下埋頭整理港大圖書館所藏書籍。
乙 (陳君葆)保護從國內運到香港暫存的善本書籍,特別是戰後鍥而不捨地追查被日
本人運走的 111 箱善本書。
乙項詳寫,甲項略寫。(1 分)作者這樣安排,原因是本文的主旨是表彰陳君葆在
兵荒馬亂之時,仍堅守自己的崗位,勇敢地保護中國的善本書籍。(1 分)乙項能
夠突出主旨,因此詳寫;甲項只是對他護書貢獻的補充說明,因此略寫。詳略的取
捨,與文章主旨有極大關係。(1 分)

3 作者說:「看陳君葆的日記,由一九三八年一月開始,他就幾乎天天為這些善本書費
神。」試綜合全文,分六項列述他怎樣為運到香港暫存的善本書費神。(3 分)(設題目標:
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1) 親自拿提貨單去取貨,再要點收書籍。(0.5 分)
(2) 找地方妥為保存書籍。(0.5 分)
(3) 由於通訊不便,船期不準,常要奔走追查書的下落。(0.5 分)
(4) 要處理十分複雜的物主身份問題。(0.5 分)
(5) 請著名學者整理、記錄、裝箱,準備分批海運到美國暫存。(0.5 分)
(6) 戰後鍥而不捨地追尋 111 箱被日軍運走的善本書的下落。(0.5 分)

4 綜合全文,作者記陳君葆先生護書一事,流露了甚麼感情?試用文中例子說明。(3
分)(設題目標:歸納主旨、鞏固對通過敘事來抒情的認識。)
作者流露了讚美和敬仰之情。(1 分)首段「令我想起陳先生眾多的貢獻」,句中的「貢
獻」明顯是讚美之詞,也是為了表彰陳先生的貢獻,作者才寫成此文。(1 分)第 12 段,
作者評價陳先生「不卸責,不逃避」、「忍辱負重」,流露了敬仰之情。(1 分)

5 讀畢全文,你怎樣評價陳君葆的為人?試舉例說明。(6 分)(設題目標:訓練批判思考
能力。)
(1)熱愛國家:面臨日軍攻打香港,他沒有逃走,仍冒生命危險為保存中國的善本書籍
而奔走,這種熱愛文化的舉動,是熱愛國家的表現。(2 分)
(2) 忍辱負重:日軍攻佔香港,他忍辱負重,在日軍監視下,繼續與館員整理館藏書
籍,與圖書館共存亡。(2 分)
(3) 鍥而不捨:日軍運走 111 箱善本書,他念念不忘,戰爭結束,他馬上展開追查,
更請托外國友人幫忙打聽書籍下落,最後終於尋獲。(2 分)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