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3

單元四 景物描寫(觀察與描摹)

——寫氣圖貌盡物色
講讀《馬料水》(節錄)

分析與探究 ‧鞏固知識
1 閱讀下列四段文字,然後填寫附表。(6分)(設題目標︰找出文章描寫的
景物,分辨靜態描寫與動態描寫。)
甲 從新亞的山顛望去,一堆一堆的白棉絮浮在沁涼的海面,輕輕的一綹
一綹,飄着,繞着,以綽約之姿跌宕起伏,像夢一樣虛幻,也像夢一
樣飄渺,舒徐。(第7段)
乙 離宿舍不遠,是一個小小的村落,名字挺美,叫赤坭坪……到了晚上,
村中就亮起疏疏落落的燈;每盞燈都有一圈朦朧的光暈,每圈光暈都
融入軟綿綿的夜色。(第9段)
丙 北風從八仙嶺那邊捲來……吐露港那邊,黑浪洶湧,陰霾澎湃,沉重
的天空壓着黤黮的海面。兼天湧的波浪、接地陰的風雲,把群山和建築
物捲進了一個大漩渦,於是天地低昂,陰陽互搏,沉重鬱律的黑雲在
新亞和聯合的水塔上旋轉翻騰;山麓的崇基,這時也陰陰慘慘。(第
10段)
丁 雙槳點出的漣漪,以我們為圓心一圈接一圈向外莞爾,如笑靨在凱那
玫瑰紅的兩頰粼粼。把槳從水裏拉出, 一串串銀色的珍珠就散落風中。
(第11段)
段落 描寫的景物 靜態/動態描寫
(圈出正確答案)
甲 三月間的雲霧 (1)靜態/動態(0.5
分)
乙 (2)赤坭坪的夜色。(1 分) (3)靜態/動態(0.5
分)
丙 (4)北風籠罩下的吐露港和馬料水。(1 (5)靜態/動態(0.5
分) 分)
丁 (6)划艇時盪起的漣漪(1 分)和從水裏 (7)靜態/動態(0.5
拉出雙槳時滴下的水珠。(1 分) 分)

2 閱讀下面的一段文字,然後回答所附問題。(設題目標︰認識擬物和賦予靜
態景物動感的描寫手法。)
磅礡的山巖,到了范克廉樓就轟然上升,轟然上升到聯合新亞才戛然
停止;巨石戛然停止處,兩座水塔上衝霄漢。站在水塔下,你會看見科學
館、圖書館和其他新型的建築物矮下去。崇基那邊的講室,也退入了茂密的
樹叢。那邊到了盛夏,葉子的蒼翠濃得要從葉脈和葉面溢出,淅瀝淅瀝地
滴落簷角。(第5段)

(1) 作者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來描寫景物,使景物富於動感?試把與
這種手法有關的關鍵詞語圈起來, 並指出這些關鍵詞的特點。
(提示:留意詞語的詞類。)(2分,3分,1分)
作者運用了擬物法,(1分)葉子的顏色、巖石、水塔、圖書館、科
學館、講室都不會動,但作者把它們當作會動的事物來描寫。(1
分)這些關鍵詞通常都是動詞,例如「上升」、
「停止」、
「上衝」、
「下
去」、「退入」、「溢出」、「滴落」等。(1分)
(2) 把原本是靜態的景物寫成具有動感有甚麼好處?(2分)
這樣描寫景物可以激發讀者的想像力,賦予靜態的景物動感,使
描寫更為生動,讓景物給予讀者更深刻的印象。(2分)

3 閱讀下列的兩段引文,然後填寫附表。(6分)(設題目標︰認識步移法和
定點描寫法。)
甲 高亢的天空在遠處移動,慢慢地迎上來,慢慢地退下去。路軌兩邊,
新翻的泥土靜靜地等待着農夫來灌溉,也迎上來,退下去。黃色和白
色的菜花迎上來退下去。(第1段)
乙 每天乘校車往新亞英文系,首先要循山路向上逶迤……路旁的巖石以
深褐和灰黃敘述千百萬年前滄海和桑田的故事……磅礡的山巖, 到
了范克廉樓就轟然上升,轟然上升到聯合新亞才戛然停止;巨石戛然
停止處,兩座水塔上衝霄漢。站在水塔下,你會看見科學館、圖書館和
其他新型的建築物矮下去。崇基那邊的講室,也退入了茂密的樹叢。
(第4、5段)

段落 描寫的景物 作者觀察的位置 描寫手法


(圈出正確答
案)

甲 天空、田裏的泥土和菜蔬 (1)前進中的火車 (2)定點描寫法


(1 分) /步移法(1 分)
乙 山巖和水塔 (3)前進中的校車 (4)定點描寫法
(1分) /步移法(1 分)
建築物 (5)水塔下(1分) (6)定點描寫法
/步移法(1 分)
4 閱讀下面的引文,然後回答問題。(設題目標︰認識隨時推移法和賦予靜態
景物動感的描寫手法。)
到了黃昏,海面七色騰躍,金黃的陽光從樹梢流入山谷,然後在山谷
溶溶流佈。暮靄自遠而至時,八仙嶺默默盤坐,蒼茫中顯得愈發沉鬱了。漸
漸,光影相融相混;吐露港和烏溪沙那邊,夜的兩睫愈垂愈低,崇基餐廳
外面的荷池和寂靜的球場開始在黑暗裏隱沒。(第8段)

(1) 引文描寫馬料水一帶甚麼時段的景色?(1分)
描寫黃昏至入夜前的景色。(1分)
(2) 試把引文中表示時間推移的詞語和句子圈起來。(2分)
(3) 「金黃的陽光從樹梢流入山谷,然後在山谷溶溶流佈」這句,運用了哪
種修辭手法使景物富有動感?試簡略說明。(3分)
這句運用了擬物法。作者把照進山谷的陽光當作河水般描寫,會流進山
谷,把陽光穿過樹木照進山谷的靜態畫面賦予動感。(3分)

5 試據下面的引文回答問題。(設題目標︰認識通過不同感官描寫景物的方法
和間接描寫的手法。)
到了晚上,村中就亮起疏疏落落的燈;每盞燈都有一圈朦朧的光暈,
每圈光暈都融入軟綿綿的夜色。有一個晚上,曾經和凱坐在第六苑附近的
斜坡,甚麼也沒說,只讓青草的氣息在柔和的黑暗裏混和着沁涼的海風細
細地流入體內。遠處偶爾傳來狗吠……狺狺沉下,就有一隻蟋蟀在草叢裏
鼓着褐黃而透明的薄翼起勁地鳴叫。吐露港上,疏落的漁火把黯淡的光暈
投落漆黑無聲的海面,微風中伴着水裏盪漾的微弱光芒,顯得有點慵倦。
就這樣,和凱一起坐着,讓軟軟的黑暗撫摸眼睛,直到最後一班火車,夜
靜裏從大埔軋軋駛來。(第9段)
(1) 試指出作者通過哪些感官來描寫景物,並各舉一個例子。(4分)
視覺:疏落而散發出朦朧的光暈的燈/疏落而散發着黯淡光暈的漁
火。(只舉其一即可)(1分)
聽覺:遠處偶爾傳來的狗吠/蟋蟀的鳴叫/軋軋的火車聲。(只舉其
一即可)(1分)
嗅覺:青草的氣息。(1分)
觸覺:沁涼的海風。(1分)
(2) 試說明通過不同感官來描寫景物的作用。(2分)
運用這種手法,可以通過不同的感官把景物的外貌、顏色、發出的
聲音、散發的氣味、跟皮膚接觸的感覺等多方面描繪出來,使描寫
的景物更為具體全面。(2分)
(3) 試說明作者如何間接描寫夜的寧靜。(2分)
作者描寫細微、疏落的聲音,例如遠處偶爾傳來的狗吠聲,狗吠聲
消失後僅有的一隻蟋蟀的鳴叫聲,以及在夜靜裏傳來火車的軋軋
聲,間接描寫夜的寧靜。(2分)

分析與探究 ‧融會貫通
6 試據下面的引文回答問題。
坐在舢舨上,我慢慢地搖動雙槳,凱默默地坐在後面,黃昏的風從遼闊的
水平線那邊吹來,吹起她額前一綹綹的髮絲……遠處,海水的碧藍和絳紅溶
在一起。雙槳點出的漣漪,以我們為圓心一圈接一圈向外莞爾,如笑靨在凱那
玫瑰紅的兩頰粼粼。把槳從水裏拉出,一串串銀色的珍珠就散落風中。抬頭,
見遠處也有幾隻舢舨盪漾。(第11段)
(1) 作者描寫的景物大部分都色彩鮮明,試找出引文中的着色詞,並
指出它們形容哪些景物。(4分)(設題目標︰辨別着色詞。)
碧藍,形容海水。(1分)
絳紅,形容黃昏時海面上的晚霞倒影。(1分)
玫瑰紅,形容凱的面頰。(1分)
銀色,形容水珠。(1分)
(2) 試找出明喻和借喻的例子各一,並簡略說明。(4分)(設題目
標︰掌握明喻和借喻。)
明喻:「雙槳點出的漣漪,以我們為圓心一圈接一圈向外莞爾,如
笑靨在凱那玫瑰紅的兩頰粼粼」,以凱臉上的笑容比喻向外擴散的
漣漪。(2分)
借喻:「把槳從水裏拉出,一串串銀色的珍珠就散落風中」,以珍
珠借喻把槳從水中拉出時滴下的水珠。(2分)
*(3) 根據作者描寫跟凱一起泛舟海上的情況,你認為作者與凱的感情
怎樣?試簡略說明。(提示:根據作者對凱的描述和借景抒情來分
析。)(5分)(設題目標︰掌握文章的感情。)
從作者描寫跟凱一起泛舟海上的情況,可知作者很喜歡凱,對她
的感情十分深厚。(1分)作者很細心地描寫凱的神態,例如她默
默地坐着,額前的頭髮被吹起,以及臉頰上的笑靨,由此可見作
者細心注視她,從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對凱的感情。(2分)此外,
作者描寫與凱一同泛舟時的美麗景色,例如海水的碧藍與絳紅溶
在一起,以及像珍珠般銀色的水珠,都流露作者與凱一起的喜悅
快樂。而作者寫漣漪以他和凱為圓心向外擴散,更暗示了他跟凱的
感情密切。(2分)

7 試據課文第12段的內容回答問題。(設題目標︰掌握文章的感情和前後呼
應的手法。)
(1) 作者描寫來自廣州的火車和向北飛奔的路軌,流露了甚麼感情?
試簡略說明。(1分,2分)

作者流露了對故鄉(中國)山水的懷念。(1分)他從來自廣州的
火車聯想到廣州火車站縱橫交錯的鐵軌,再聯想到鐵軌伸延輻射
到中國的不同地方,包括梧桐山、珠江、長江、淮河、黃河流域等廣
大地區,表現出他對故鄉(中國)山水的懷念。(2分)
(2) 作者對哪些地方的感情特別深厚?試簡略說明。(1分,2分)
作者對珠江和香港的馬料水海灣感情特別深厚。(1分)作者在第
12段結尾寫「但是真正在胸臆裏潺湲澴瀯漠漠淼淼的,只有珠江
和香港的馬料水海灣」,明確指出他對這兩個地方的感情特別深厚。
(2分)
(3) 作者描寫火車和路軌流露的感情,呼應第6段的哪些內容?(2
分)
呼應第6段寫作者被吐露港的景色喚醒了故鄉的山水。(1分)春
天雨後初晴的吐露港景色明澈,樹和草都流動着新綠,水色光暗
有致,這些景色使作者想起了故鄉的山水。(1分)

8 試指出課文的主旨。(2分)(設題目標︰掌握歸納主旨的能力。)
課文的主旨是藉描寫馬料水的美麗景致,抒發作者對這地方的欣賞和熱愛。

9 閱讀下文,然後回答所附問題。
從我的樓上望出去,馬鞍山奇拔而峭峻,屏於東方,使朝暾姍姍其來遲。鹿
山巍然而逼近,魁梧的肩膂遮去了半壁西天,催黃昏早半小時來臨,一個分神,
夕陽便落進他的僧袖裏去了。一爐晚霞,黃銅燒成赤金又化作紫灰與青煙……陽
台上,坐看晚景變幻成夜色,似乎很緩慢,又似乎非常敏捷,才覺霞光烘頰,
餘曛在樹,忽然變生咫尺,眈眈的黑影已伸及你的肘腋,夜,早從你背後襲來。
那過程,是一種絕妙的障眼法,非眼睫所能守望的。等到夜色四合,黑暗已成定
局,四圍的山影,重甸甸陰森森的,令人肅然而恐。
——余光中《沙田山居》(節錄)

朝暾:初升的太陽。【暾tūn,粵音吞t n1】

肩膂:膂,脊骨。肩膊和背脊。【膂lǚ,粵音呂lœy5】

曛:黃昏。【曛xūn1,粵音芬f n1】
(1) 試指出作者的觀察位置,以及他描寫了哪些景物。(1分,3分)
(設題目標︰掌握定點描寫法。)
作者以「樓上」的陽台作為固定的觀察位置。(1分)
作者描寫了奇拔而峭峻的馬鞍山(1分)、巍然遮了半壁天的
鹿山,(1分)以及顏色變化不定的晚霞。(1分)
(2) 文中運用了隨時推移法,試加以說明。(3分)(設題目標︰掌握
隨時推移法。)
作者寫「晚景變幻成夜色」時,運用了隨時推移法,隨着時間推移
描寫眼前的景色變化。(1分)黃昏時的景色是「霞光烘頰,餘曛
在樹」,然後漸漸變為「眈眈的黑影已伸及你的肘腋」,(1分)最
後變為「夜色四合,黑暗已成定局,四圍的山影,重甸甸陰森森的,
令人肅然而恐」。(1分)

(3) 試運用賦予靜態景物動感的描寫手法,改寫「馬鞍山奇拔而峭峻,
屏於東方」這個句子。(2分)(設題目標︰掌握賦予靜態景物動
感的描寫手法。)
建議答案:峭峻的馬鞍山從平地冒起,在東方橫躺着。(2分)
導讀《鈷鉧潭西小丘記》

分析與探究 ‧鞏固知識
1 清楚交代景物所處的位置,是柳宗元遊記的特色。試根據引文,指出由西山
走到小丘的路線。(3分)(設題目標︰掌握景物的位置。)
得西山後八日,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鈷鉧潭。潭西二十五步,當
湍而浚者為魚梁。梁之上有丘焉。(第1段)

起點 途經景物 途經景物
終點
西山 鈷鉧潭 魚梁
小丘

路線
路線 (2)向西行二十五
路線
(1)沿着山口西北 步(一百二十五
(3)在魚梁的上方
行二百步(一千 尺),到達流水急而
可找到小丘。(1分)
尺)。(1分) 深的一座魚梁。(1
分)

2 根據課文第1段回答下列問題。
(1) 一段集中描寫了小丘上的哪種景物?(1分)(設題目標︰掌握
景物的特點。)
形態奇特的石塊。(1分)
(2) 這種景物有哪些特點?試用自己的文句說明。(3分)(設題目
標︰掌握景物的特點。)
數量極多,可說多不勝數。(1分)
形態高峻聳拔,上面負有泥土,仿佛剛從泥土下爬出地面,
極具氣勢和動感。(1分)
形貌奇特,擁有動物的形態。那些仿佛互相重疊向下擠壓的
石塊,像牛馬在溪邊喝水;那些仿彿爭先向上衝的石塊,像
正在攀山的熊。(1分)
(3) 作者描寫這種景物時,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試引錄原文加以說
明。(4分)(設題目標︰掌握擬物和明喻。)
擬物:石塊原本是不會動的死物,但作者把它們當作動物來
寫,如「負土而出」、
「爭為奇狀者」、「其嶔然相累而下者」、
「其
衝然角列而上者」。(1分)把石塊寫成像動物般會從土中爬
出,爭着展示自己奇特的形狀,有的會互相重疊向下擠壓,
有的會爭先向上衝。(1分)
明喻:作者先把石塊當作會活動的動物來寫,再以牛、馬和
熊比喻這些仿彿會動的石塊。如「若牛馬之飲于溪」、 「若熊羆
之登于山」,(1分)用溪旁喝水的牛、馬,以及攀向小丘的
熊比喻石塊的形態。(1分)
(4) 作者以上述的修辭手法描寫靜態景物,希望達到甚麼效果?試簡
略說明。(2分)(設題目標︰掌握賦予靜態景物動感的描寫手
法。)
作者運用上述的修辭手法描寫靜態景物,達到賦予靜態景物動感
的效果。(1分)例如運用擬物時,寫石塊從土中爬出,「負土而
出」的「負」、
「出」等動詞,把石塊描寫得具有動感;「其衝然角列而
上者」的「上」,「其嶔然相累而下者」的「下」,把石塊寫得像會向上
和向下移動。又例如運用明喻時,「若熊羆之登於山」的動詞「登」,
「若牛馬之飲於溪」的動詞「飲」,也把石塊描寫得具有動感。(1
分)

3 試據課文第2段回答下列問題。
(1) 作者稱小丘為「異地」(風景特別的地方)(第2段),除了第1段提
及的景物外,小丘還有哪些「異」處?試從第2段描寫的小丘景物、作
者身處小丘上的視野景觀和作者的感受三方面加以說明。(6分)
(設題目標︰掌握景物的特點。)
小丘的景物:有美好的樹木、竹子和奇異的山石。(2分)
身處小丘上的視野景觀:站在小丘的中間,可以見到高聳的
山峰、飄浮的雲朵、流動的溪水,以及在四處飛翔走動的鳥獸;
臥在小丘上,可以見到清澈明淨的天空。(2分)
作者的感受:精神接觸到悠遠空曠的境界,心靈感受到幽深
恬靜的情調。(2分)
(2) 試指出第2段描寫的景物,哪些屬於靜態,哪些屬於動態。(4
分)(設題目標︰掌握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
靜態景物:美好的樹木、竹子、奇異的山石、高聳的山峰、清澈
明淨的天空。(2分)
動態景物:飄浮的雲朵、流動的溪水,以及在四處飛翔走動
的鳥獸。(2分)

4 試回答下列問題。(設題目標︰理解、歸納文章內容,掌握文章的主旨。)
(1) 作者為甚麼買下小丘?(2分)
這小丘的面積不足一畝,但包羅很多獨特的景物,價錢又便
宜,值得購買。(1分)
小丘因地處偏僻而沒有人購買,作者同情它的遭遇,所以買
下它。(1分)
(2) 作者為甚麼祝賀小丘?(提示:從小丘的遭遇設想。)(2分)
因為小丘的美態多年來不被人賞識,沒有人購買,但後來它終於
得到作者和同行的朋友欣賞,被作者購買,這可說是小丘的運氣,
所以作者祝賀小丘。(2分)
(3) 結合本文的寫作背景,你認為作者記述自己憐惜和祝賀小丘,有
甚麼寄意?(提示:比較小丘和作者的遭遇。)(4分)
作者被貶永州,他憐惜小丘美麗獨特的景色不獲賞識,其實
是自憐自己的才華不被賞識。(2分)
小丘的美景終於被自己和朋友賞識,但作者自己的才華始終
無人賞識,所以作者祝賀小丘有幸終獲賞識,反襯自己被貶
的抑鬱心情。(2分)或;
作者祝賀小丘有幸被賞識,寄託自己也終會獲賞識的願望。
(2分)

5 試據下面的引文回答問題。
鈷鉧潭在西山西。其始蓋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東流;其顛委勢
峻,盪擊益暴,齧其涯,故旁廣而中深,畢至石乃止。流沫成輪,然
後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畝餘,有樹環焉,有泉懸焉。
——柳宗元《鈷鉧潭記》(節錄)

冉水:河流名。【冉răn,粵音染jim5】
顛委勢峻:顛委,首尾。上游高下游低,水勢很急。
盪擊益暴:盪擊,指水在潭中震盪沖激。益暴,更加猛烈。
齧:咬、侵蝕。【齧niè,粵音熱jit9】

*(1) 上面的引文是《鈷鉧潭記》的開頭部分,在文章的佈局方面,與《鈷
鉧潭西小丘記》的開頭部分有甚麼相同之處?(1分)(設題目
標︰掌握比較閱讀的能力。)
兩篇文章的開頭都先交代景物的位置,然後描寫景物的特徵。(1
分)

(2) 試在橫線上填上適當的內容。(4分)(設題目標︰掌握閱讀理解
的能力。)

鈷鉧潭在西山的西面,它源自從南方急流到這裏的冉水,因
為碰到山石(1分),所以轉向東流;在這裏,它的落差很大,
水流的沖擊力更強,侵蝕兩岸,因此水潭的兩岸廣闊(1分),
中間的水深(1分),直至到達巖石才停止。水流在這况迴旋成車
輪(1分)的形狀,然後慢慢流去。
*(3) 引文描寫的水流氣勢是怎樣的?(1分)(設題目標︰掌握閱讀
理解的能力。)
引文描寫的水流氣勢是澎湃洶湧的。(1分)
閱讀理解《西邊街》(節錄)

閱讀理解練習
1 根據文章第2–3段,回答下列問題。
(1) 對作者來說,在西邊街「往上」和「往下」走,分別代表了她哪兩個
人生階段?(2分)(設題目標︰掌握文章的內容。)
往上:讀大學的少女階段。(1分)
往下:身為人母的階段。(1分)
(2) 兩段都給靜態景物賦予了動感,試從兩段中各舉一個例子,並簡
略說明各例中運用了甚麼修辭手法。(2分,2分)(設題目標︰
掌握賦予靜態景物動感的描寫手法,以及擬人、擬物和借喻等修辭
手法。)
第2段:「這小街再簡單不過了,斜斜倚山而睡,早上一伸腰
就長了一截。」(1分)運用了擬人,把街道寫成像人般會伸
腰。(1分)
第3段:「西邊街嘛,就打自我略略猶豫的腳步開始,一直滾
瀉到海邊。」(1分)運用擬物,把街道寫成會滾瀉的事物。
(1分)或;
第3段:「打從街口往下望,長長的一條薄巾,微起微伏地展
卷而下,最後飄入了維多利亞港的偏西水域。」(1分)運用
借喻,把街道寫成會起伏展卷和飄動的薄巾。(1分)
(3) 試在第3段找出一個對偶句和一個排比句。(2分)(設題目標︰
掌握對偶和排比。)
對偶:如星陣,如鱗布。(1分)
排比:卻又已是另一個佈局,另一種漂泊,另一類逍遙了。(1
分)

2 試根據文章第4段對「古老書院」的描寫,依次序列出作者所描繪的景物,
並指出作者運用了哪種描寫手法。(2分,3分)(設題目標︰掌握步移
法。)
「古老書院」有紅磚外牆和黑瓦屋頂,磚紋方正,書院的門是有深度的,
(1分)透過推開了一瓣的門,可以看見裏面的長廊很深,廊側排列
着一扉向着一扉的出入口。(1分)
作者運用了步移法,隨着觀察位置的移動,把觀察到的不同景物依次
描寫出來。(1分)她由遠而近地逐漸走向「古老書院」,先看到它的
屋頂和外牆;到走近了,才看到外牆的磚紋;(1分)然後透過門口,
看到長廊中的景物。(1分)

3 根據第5–6段回答以下問題。
(1) 兩段所寫景物的觀察位置相同嗎?試加以析述。(1分)(設題目
標︰掌握文章的內容。)
兩段所寫景物的觀察位置相同,都是在家中睡房的床上。(1分)
(2) 作者描寫大貨車和鳥兒時,分別通過了哪些感官描寫?試簡略說
明。(4分)(設題目標︰掌握通過不同感官描寫景物的方法。)
大貨車
視覺:文中描寫大貨車冒汗噴煙,外型笨重,負着邊走邊攪拌着
的欖形水泥混凝器,以及用橙紅葉綠的大甲蟲向上爬來比喻大貨
車前行的樣子,都屬於視覺描寫。(1分)
聽覺:文中寫瀚兒稱大貨車為「雷雷」,描寫大貨車攀斜坡的低喘
聲像吟雷一樣,以及提到作者對這些聲音感到煩厭,都屬於聽覺
描寫。(1分)
鳥兒
視覺:文中描寫鴿子降落在書院屋頂,趕上心上人碰碰挨挨,屬
於視覺描寫。(1分)
聽覺:文中寫鳥兒因新的一天到來而驚詫地叫喚,在五點便啾啾
地唱着歌,使作者覺得小麻雀就在床邊躍步,屬於聽覺描寫。(1
分)

(3) 作者對那些「雷雷車車」的感情有甚麼變化?(2分)(設題目
標︰掌握文章內容。)
作者最初對大貨車發出的聲音感到煩厭,後來因兒子用興奮的心
情迎接這些貨車,而發覺這種重型機器很用功地向上爬,因此漸
漸喜愛它們。(1分)最後看見它們辛苦向上爬的同時,還得攪拌
着背上欖形的水泥混凝器,因而對它們憐愛交加。(1分)

(4) 試從第5段中找出運用明喻和借喻的句子各一,並簡略說明這些
修辭手法的作用。(4分)(設題目標︰掌握明喻和借喻。)
明喻:「身軀笨重如牛」運用了明喻法。本體是「大貨車的身軀」,喻
詞是「如」,喻體是「牛」。用「牛」比喻大貨車,使它「身軀笨重」的形
象更為具體生動。(2分)
借喻:「看着那些橙紅葉綠的大甲蟲吃力地往上爬」運用了借喻法,
「橙紅葉綠的大甲蟲」是「喻體」,用以比喻大貨車。句子中沒有本體
和喻詞。運用「橙紅葉綠的大甲蟲」比喻「大貨車」,把它的顏色、外
形描寫得更為具體生動,而富有新意。(2分)

4(1) 作者在文章開首提及她的兩個孩子,有甚麼用意?(1分)(設題目
標︰掌握文章佈局。)
因為下文抒發的感想和敘述的事情大部分都跟她兩個孩子有關,所以
作者在文章開首特別提到她的兩個孩子,為下文作好鋪墊。(1分)

(2) 為甚麼作者在第2段提及每次站在西邊街上都不禁回望?(2分)
(設題目標︰掌握文章內容。)
作者每次站在西邊街上都不禁回望,因為她懷念少女時代的生活。
(1分)在西邊街回望,作者可以看到香港大學的建築,以及正在香
港大學讀書的學生,這些景象使她聯想起自己少女時代的大學生活。
(1分)

(3) 在第2段,作者所說的「回頭」指甚麼?甚麼比「回頭」更不能割捨?
(3分)(設題目標︰掌握文章內容。)
在第2段,作者所說的「回頭」是指重過少女時代的生活。(1分)對她
來說,比「回頭」更不能割捨的是「一個小孩一面學步一面喚着媽媽的
神態」。(1分)因為作者當時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她雖然懷念少女
時代的生活,但她更深愛她的孩子,因此她說小孩一面學步一面喚着
媽媽的神態,比「回頭」(重過少女時代的生活)更難割捨。(1分)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