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10

目  录

上篇 财  务
第一章 财务管理概论……………………………………………………………………
  第一节 财务管理概述………………………………………………………………
  第二节 财务管理的环境……………………………………………………………
  第三节 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
第二章 财务分析…………………………………………………………………………
  第一节 财务分析概述………………………………………………………………
  第二节 财务分析中常用的财务比率………………………………………………
  第三节 企业财务状况的综合分析…………………………………………………
第三章 财务预测和财务预算……………………………………………………………
  第一节 资金需要量预测……………………………………………………………
  第二节 利润预测……………………………………………………………………
  第三节 财务预算……………………………………………………………………
第四章 筹资管理…………………………………………………………………………
  第一节 企业筹集资金的原因与要求………………………………………………
  第二节 所有者权益资金的筹集……………………………………………………
  第三节 债务资金的筹集……………………………………………………………
  第四节 资金成本……………………………………………………………………
  第五节 资金结构……………………………………………………………………
第五章 投资管理…………………………………………………………………………
  第一节 投资的意义和分类…………………………………………………………
  第二节 流动资产投资管理…………………………………………………………
  第三节 有价证券投资管理…………………………………………………………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第六章 股利分配…………………………………………………………………………
  第一节 利润分配的内容和程序……………………………………………………
2 财务与会计
  第二节 股利分配的政策…………………………………………………………(80)
  第三节 股利分配的形式…………………………………………………………(81)
下篇 会  计
第七章 财务会计概论……………………………………………………………………
  第一节 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假设和会计基础……………………………………
  第二节 财务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三节 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四节 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规范………………………………………………
第八章 流动资产(一)…………………………………………………………………
  第一节 货币资金的核算……………………………………………………………
  第二节 应收款项的核算……………………………………………………………
  第三节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
  第四节 外币交易的核算……………………………………………………………
第九章 流动资产(二)…………………………………………………………………
  第一节 存货的确认和计量…………………………………………………………
  第二节 原材料的核算………………………………………………………………
  第三节 其他存货的核算……………………………………………………………
  第四节 存货清查的核算……………………………………………………………
第十章 非流动资产(一)………………………………………………………………
  第一节 固定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第二节 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
  第四节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处置的核算…………………………………………
  第五节 无形资产的核算……………………………………………………………
  第六节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的核算…………………………………………
第十一章 非流动资产(二)……………………………………………………………
  第一节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
  第二节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
  第三节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
  第四节 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
  第五节 长期待摊费用的核算………………………………………………………
目 录 3
第十二章 流动负债………………………………………………………………………
  第一节 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的核算………………………………………………
  第二节 应交税费的核算……………………………………………………………
  第三节 其他流动负债的核算………………………………………………………
第十三章 非流动负债……………………………………………………………………
  第一节 借款费用的核算……………………………………………………………
  第二节 应付债券的核算……………………………………………………………
  第三节 其他非流动负债的核算……………………………………………………
  第四节 预计负债的核算……………………………………………………………
  第五节 债务重组的核算……………………………………………………………
第十四章 所有者权益……………………………………………………………………
  第一节 投入资本的核算……………………………………………………………
  第二节 资本公积的核算……………………………………………………………
  第三节 留存收益的核算……………………………………………………………
第十五章 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
  第一节 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第二节 收入的核算…………………………………………………………………
  第三节 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及基本方法……………………………………
  第四节 期间费用的核算……………………………………………………………
  第五节 利润的核算…………………………………………………………………
  第六节 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第七节 利润分配的核算……………………………………………………………
第十六章 会计调整………………………………………………………………………
  第一节 会计政策变更………………………………………………………………
  第二节 会计估计变更………………………………………………………………
  第三节 前期差错更正………………………………………………………………
  第四节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第十七章 财务报告………………………………………………………………………
  第一节 资产负债表…………………………………………………………………
  第二节 利润表………………………………………………………………………
  第三节 现金流量表…………………………………………………………………
  第四节 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
  第五节 附注…………………………………………………………………………

上篇 财 务
第一章 财务管理概论
第一节 财务管理概述
  一、财务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企业财务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关于资金收支方面的事务。它是企业普遍存在的经
济现象,其基础是市场经济。企业在再生产过程中,从某种资金形态出发,经过若干阶段,
依次转换其形态,又回到原有形态,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就是上述资金的循环过程。这种资
金的循环在时间上有继起性,在空间上有并存性。资金只有不断的循环,才能在周转过程中
实现价值的增值。企业财务的核心是研究资金运动规律并优化资源配置。企业的资金循环可
以分为资金的筹集、资金的投放与使用、资金的收回与分配等内容。
  (一)财务管理的内容(筹集资金、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股利分配)
  1、筹集资金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资金,筹集资金是企业资金运动的前提,也是企业资金运动的
起点。企业资金按投资者权益的不同可分为债务资金和所有者权益资金,债务资金包括流动
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其所有权属于企业债权人;所有者权益资金包括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
金和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其所有权属于企
业所有者。企业资金按企业占用时间长短可分为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长期资金包括所有者
权益资金和非流动负债,短期资金是企业的流动负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可以依法采
取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所有者权益资金;通过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等方式筹
集债务资金。企业财务人员要科学地确定所需资金数额,合理选择筹集资金的来源渠道和筹
资方式,保持较低的资金成本和合理的资金结构。
  2、投资管理
  企业筹集资金的动因是为了投资,企业只有将资金投入使用,才能在资金周转过程中增
值。企业投资可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对内投资是企业将资金用于自身的生产经营,通
过投资形成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等资产;对外投资是企业将资
金投放给其他企业,对外投资的形式有多种,主要有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股权投资是企业
将资金投给其他企业形成所有者权益,债权投资是将资金投给其他企业形成债务。按照形成
资产的不同,企业投资又可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和营运资金投资。投资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因此要认真选择投资方向和投资方式,合理安排资产结构,提高投资报酬率并降低企业风险。
  3、营运资金管理
  营运资金是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总称,流动资产减流动负债的余额称为净运营资
金。营运资金管理包括流动资产管理和流动负债管理,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
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及存货等;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
预付账款及应付职工薪酬等。合理控制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数量及其搭配,既可以增加资
产的流动性,使短期资金得到有效利用,提高整体资金的利用效率,同时可以降低企业的风
险。
  4、股利分配
  企业投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企业的经营成果在补偿生产耗费以后,缴纳所得
税,税后利润应属于企业所有者,企业在考虑发展对资金的需要和投资者的意愿的前提下,
决定向投资者分配的股利和留存利润的比例。制定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可以缓解企业对资
金需求的压力;降低企业筹资的资金成本;影响企业股价在市场上的走势;满足投资者对投
资回报的要求。
  财务管理的上述四项基本内容相互之间是具有有机联系的整体,它们共同为实现企业财
务管理目标服务。此外,财务管理的内容还包括企业破产、清算和重整管理;企业收购与兼
并管理;企业业绩评价;企业财务诊断;国际财务管理等内容。
  (二)财务管理方法
  财务管理方法是企业在财务管理中所使用的各种技术手段。常用的财务管理方法有:财
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这些方法互相配合,紧密联系,构成完整
的财务管理方法体系。
  1、财务预测
  财务预测是企业财务人员根据历史资料,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财务
成果所作的预计和测算。财务预测的作用表现为:它是财务决策的基础;它是编制财务预算
的前提;它是组织日常财务工作的必要条件。财务预测包括定性预测法和定量预测法两类。
定性预测法是预测人员依据主观判断,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未来趋势进行的推测。这种
方法简单、实用,但是受预测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定量预测法是根据财务指标之间的数
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的预测。这种方法的预测结果较科学,但是相对比较复杂。
  2、财务决策
  财务决策是指财务人员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从若干个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财务
决策一般包括以下步骤:根据企业发展目标提出备选方案;对各个方案进行分析、评价;确
定选择方案的标准,确定最佳方案。财务决策常用的方法包括:对比选优法、微分求极值法、
线性规划法、概率决策树法、损益分析法等。财务决策是财务管理方法中对企业前景影响最直
接、最重要的方法。
  3、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是企业全面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将一定时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以货币的
形式表现出来。财务预算以企业的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为前提;是企业实行内部控制的重要
工具;也是财务控制的重要依据。企业财务预算的内容主要有:现金预算,是对企业未来一
定时期的现金流入、流出进行规划并加以平衡的预算;资本预算,是关于企业长期资产投资
与更新改造的预算;预计损益表,是对企业一定时期的收入、成本、利润的预算;预计资产
负债表,是对企业一定时期有关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预算。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很多,
按产量是否变动分为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按预算编制的时间分为零基预算和滚动预算。
  4、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是利用有关信息和特定手段,根据预算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调节,以保证预
算的完成。由于现实生活中各种因素的变化,导致企业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会出现偏差。因
此,财务人员要随时分析企业实际情况与预算出现的偏差,并分析偏差产生的根源,明确其
性质和责任,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并将分析结果及应急措施及时反馈
给生产经营部门。财务控制是企业实现其生产目标的重要保证。
  5、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根据企业财务报表等资料,运用特定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
金流量等方面进行的分析和评价。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分析企业各项预算指标的执行和完成情
况;研究和掌握企业财务活动的规律;发现和改进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财务分析主
要有以下几种具体方法:比较分析法,是对企业的某些财务指标相互比较,从中分析问题的
方法。它具有适应面广、方法简单易行、容易掌握等优点;但是在利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指标
之间的可比性。比率分析法,是将相关的财务指标相互比较得到财务比率,利用财务比率体
系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的方法。财务比率主要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
等方面的状况。比率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具有简单易懂、计算容易等优点;但要
注意有时指标之间可能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综合分析法,是将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各种因
素结合起来,综合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利用财务比率体系,也可以对某一
因素深入分析。综合分析法的优点在于能全面、系统、综合地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但
也存在如计算较为复杂、要求分析者必须有一定的财务管理知识等缺点。
  二、财务管理的目标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类型
  财务管理目标又称理财目标,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财务管理目标
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科学、合理的标准,它决定着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财务管理是企
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的总目标,又受财务管理本身特点制约。
人们对财务管理目标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形成了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
大化、股东财富或企业价值最大化、每股市价最大化等主要观点。
  1、利润最大化
  这种观点认为: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价值,利润增加代表着企业财富的增加,利润
越多,代表企业新创造的财富越多。同时,利润作为企业经营成果的体现,很容易从企业财
务报表上得到反映。虽然利润最大化有其合理之处,但其局限性也十分明显。第一,利润是
一个绝对数,它忽略了与投资额的联系,难以反映投入产出关系,对两个规模不同的企业而
言没有可比性;第二,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利润产生的时间,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不
能判断今年的 100 万元和明年的 105 万元哪个更能反映企业是否实现了财务管理目标;第
三,没有考虑利润与所承担风险的关系,根据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风险越高,要求的报酬
越大,因此,当企业承担的风险不同时,就不能仅用利润指标来衡量哪个企业完成财务管理
的目标;第四,可能造成经营行为的短期化,为了使企业利润最大化,一些企业可能会少提
折旧、少计成本、费用,这种行为严重时,就可能影响到企业今后的发展。
4 财务与会计
  2、每股收益最大化
  每股收益(EPS)最大化观点将企业的利润与股东投入的股本联系起来,考虑了投资额
与利润的关系。但是,每股收益最大化仍然没有考虑到利润发生的时间;没有考虑到利润与
风险的关系;可能造成企业经营行为短期化。
  3、股东财富或企业价值最大化
  股东投资建立企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财富,而企业是属于股东所有,企业价值最大实际
等同于股东财富最大。财富不等同于当期收益的高低,而要以企业的长远利益来衡量。财富
最大化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也能避免经营行为短期化的缺陷。企业价值最大
化目标反映了所有者、债权人、管理者及国家等各方面的要求;企业价值最大化还是现代财
务管理理论的前提。但是如何衡量企业价值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
  4、每股市价最大化
  在不能衡量企业价值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以市场的方式衡量企业价值,股票价格就是一
个非常好的指标,股票价格反映了市场对企业价值的客观评价,它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另一
种表现。但是,股票价格的影响因素很多,除了企业价值以外,每股股利的多少、股票市场
资金供求关系及非经济因素都可以影响股票价格的变动;另外,对非上市企业,利用股价最
大化就非常困难。
  本教材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
  (二)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因素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股票价格往往能体现企业的价值,因此,对上市公
司而言,股票价格的高低反映了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公司的股票价格受外部和内部因
素的影响,外部原因构成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在第二节将进行详细分析,这里先分析影响
股票价格的内部因素。
  1、投资报酬率
  股票价格是风险与收益的统一,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收益越高,股票价格越高。较高
的投资报酬率可以增加企业的收益,有助于股票价格的提高。
  2、风险
  影响股票价格的另外一个因素是风险,在收益相同的情况下,风险越低,股票价格越高。
企业在决定投资方案时,需要考虑到收益,也要考虑到风险,只有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
能使企业很好地完成其财务管理目标。企业的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营风险主要
取决于固定成本的大小,固定成本越大,经营风险越大;固定成本越小,经营风险越小。财
务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负债的多少,负债越多,财务风险越大;负债越少,财务风险越小。
负债的多少取决于企业的资本结构,即企业的全部资金中债务资金与所有者权益资金的比例。
  3、每股股利
  企业股票价格的高低和每股股利也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每股股利越高,企业的股
票价格越高;每股股利越低,企业的股票价格越低。影响每股股利的因素是每股收益和股利
支付率,每股收益越高,能够发给股东的股利可能越多;反之,则没有股利发给股东。而股
利的支付率则决定有多少股利可以发给股东,有多少股利留给企业继续使用。股利支付率是
由企业股利分配政策决定的,不同的股利政策有不同的股利支付率。因此,企业的股利分配
政策也影响股票价格。
  三、财务管理特点
  财务管理区别于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营销管理、人事管理的主要特点为:
  (一)涉及面广
  财务管理对象是企业资金,很难想象一个企业的哪一个部门不和资金有关。因此,财务
管理工作渗透到企业的每一个部门、每一项活动中,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财务部门通过资
金和企业的各个环节建立联系,通过资金的管理对各个部门的活动加以约束。
  (二)综合程度强
  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手段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经营成果转化
成价值形态,因此需要用一种高度综合的手段进行管理。
  (三)灵敏度高
  企业的一切活动都通过财务指标反映到财务部门,财务部门通过对财务指标的分析、计
算、整理、综合,可以掌握企业的各部门的动态。例如,生产部门可能没有发现生产流程中存
在问题而导致产品质量的下降,但是,财务部门可能从销售退回及急增的维修费用中发现问
题。
第二节 财务管理的环境
  财务管理环境又称理财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外部条件。理财环境
是企业财务管理赖以生存的土壤,也是进行财务决策时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财务管理
的环境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如法律、经济、税收、社会文化、自然资源环境、宏观经济状
况等。财务管理环境是实施财务管理的基础条件,没有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的各项财
务管理职能就不能很好的发挥。财务管理的环境又是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它随着各个时
期的政治、法律、文化、管理体制的变化而变化,只有认识并掌握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规律,
才能相应地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企业顺利发展;才能避开对企业的不利影响,防止企
业遭受损失。下面仅介绍几个对企业财务活动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
  一、法律环境
  法律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各种法律因素。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通
常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来维护市场秩序。对企业来说,法律为企业经营活动规定了
活动空间,也为企业在相对空间内自由经营提供了法律上的保护。这个法律体系包括企业和
外部发生经济关系时所应遵守的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涉及企业设立、企业运转、企业合并
和分立以及企业的破产清理等各方面;也涉及企业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分配活动等财务管
理的各个环节。与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有密切关系的法律环境包括: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
  公司法是我国规定公司的设立、组织和活动的法律。我国现行公司法是由第十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 2005 年 10 月 27 日第二次修订通过,并于 2006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有限责任公司
的股权转让;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发行和转让;公司债券;
公司财务、会计;公司合并、分立、增资、减资;公司解散和清算;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法
律责任等十三章二百一十九条。公司法是企业财务管理必须要遵守的非常重要的法律。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法规(以下简称税法)
  税法是我国指定的用来规范国家和纳税人在征、纳税方面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
总称。它是征、纳税双方的行为准则,其目的是保证征、纳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税收
秩序,保证国家及时、足额地取得财政收入。目前我国的工商税收主要有五大类:所得税类、
流转税类、资源税类、财产税类、行为税类。与企业财务管理相关的重要税种有以下几种:
  1、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
和个人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增值税的征税对象为生产、流通中各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附加
值。增值税的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是指年销售额超过规定标
准的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指年销售额在规定标准以下且又不能准确提供计算进项税额和销
项税额等资料的纳税人。
  2、营业税。是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
就其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收。
  3、消费税。是对在我国境内从事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就其
销售额和销售量征收的一种税收。
  4、所得税。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收,企业所得包括来源于境
内所得和境外所得。
  各种税负是企业的一种费用,它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流出,各种税负对企业的现金流及经
营成果有很大的影响,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要熟悉税收环境。
  此外,还有《证券法》、
《票据法》、
《破产法》、
《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与企业财务管理活
动有关,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熟知这些法律、法规,在守法的前提下利用财务管理的职能,
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
  二、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各种经济因素的总和,包括国民经济发展总体形势;经
济政策、经济管理体制;社会总供求情况以及由此决定的通货膨胀水平等。
  国民经济发展总体形势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各个时期所处的发展阶
段。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如果国民经济发展处于落后状态,生产力水平不高,财务管理就
不会被重视,更谈不上更好地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了;而如果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企业就
会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会有一个很好的财务管理环境;生产力的高水平需要高素质的管理,
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生产力能否最大限度地释放。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如果经
济处于上升阶段,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人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企业内部的资金流转不容
易出现问题,出现资金短缺也很容易利用外部资金来弥补;相反,经济处于下降、停滞阶段,
市场萎缩、萧条,购买力水平下降,社会资金供应紧张,则企业内部的资金流转也容易出现
问题,出现资金短缺问题后常常导致企业陷入困境。
  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经济管理体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也有极为
重要的影响。国家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规定不同的倾斜政策、优惠措施,体现着国家的宏观
调控。国家的经济管理体制对企业财务管理也有直接的影响,例如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
对企业直接管理,企业财务自主权很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企业经营
及财务自主权增大,从而使企业财务管理从内容、职能、目标和手段等方面都有很大变化。
  社会的总需求与总供给决定社会通货膨胀水平。由于通货膨胀造成物价上涨,资金供应
紧张,可能会造成企业资金的紧张;同时,通货膨胀会促使名义利率上涨,而利率又是影响
企业投资预期、企业股票、债券价格的重要指标,因此,社会资金的供求平衡对财务管理工
作影响非常大。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认真研究国家经济政策,按照政策导向行事,才能趋利
除弊。
  三、金融市场环境
  金融市场是指资金融通的场所。广义的金融市场,是指一切资本流动的场所,包括实物
资本和货币资本的流动。广义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包括货币借贷、票据的承兑和贴现、有价证
券的买卖、黄金和外汇的买卖、办理国内外保险、生产资料的产权交换等。狭义的金融市场一
般是指有价证券市场,即证券的发行和买卖市场。
  金融市场是企业投资和筹资的场所,其环境如何对企业财务活动影响极大。金融市场的
发育程度,各种融资方式的开放和利用情况,承兑、抵押、转让、贴现等各种票据业务的开展
程度,直接决定企业在需要资金时能否便利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筹资,在资金剩余时能否
灵活地选择投资方式,为其资金寻找出路。
  (一)金融市场的种类
  金融市场是由不同层次的分市场构成的市场体系,它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主要有
以下几种分类:
  1、按交易的期限,分为资金市场和资本市场。资金市场又叫货币市场,是指期限不超过
一年的短期资金交易市场。其业务包括银行短期信贷市场业务、短期证券市场业务和贴现市
场业务。短期资金市场主要是满足企业对短期资金的需求、进行短期资金融通。资本市场,是
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资金交易市场。其业务包括长期信贷市场业务、长期证券市场业务。
长期资金市场主要是满足企业对长期资金的需求,进行长期资金融通。
  2、按交割的时间,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现货市场是指买卖双方成交后,当场或几
天内买方付款、卖方交出证券的交易市场。期货市场是指买卖双方成交后,在双方约定的未
来某一特定的时日才交割的交易市场。
  3、按交易的性质,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发行市场是指从事证券和票据等金融工具
初次买卖的市场,也叫初级市场或一级市场。流通市场是指从事已发行、上市的各种证券和
票据等金融工具买卖的转让市场,也叫次级市场或二级市场。
  4、按交易的直接对象分为同业拆借市场、国债市场、企业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金融期货
市场等。
  (二)金融市场的组成
8 财务与会计
  金融市场由主体、客体和市场参与人组成。
  主体是指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他们构成市场的主体,是连接筹资者和投资者的纽带。
我国的银行体系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
行,它代表政府管理全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经理国库业务;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设立,
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为目的,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是以
经营存款、贷款、办理转账结算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非银行金融
机构包括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机构、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机构。
  (三)利率
  利率,是衡量资金增值的基本单位,是资金的增值同投入的资金的价值比,也是资金使
用权的价格。利率可以用下式表示:
  K=K0+IP+DP+LP+MP
  式中:K——名义利率;
     K0——纯利率;
     IP——通货膨胀预期补偿率;
     DP——违约风险补偿率;
     LP——流动性风险补偿率;
     MP——期限风险补偿率。
  纯利率是指没有风险、没有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利率,它只是受货币的供求关系的影响。
通货膨胀预期补偿率是由于通货膨胀造成货币实际购买力的下降而对投资者的补偿,它与将
来的通货膨胀水平有关,与当前的通货膨胀水平关系不大。风险补偿率受风险大小的影响,
风险越高,要求的报酬率越大,当风险升高时,就相应要求提高报酬率。违约风险是指由于
借款人无法按时支付利息或偿还本金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一项资产能否
迅速转化为现金,如果能迅速转化为现金,说明其变现能力强,流动性风险小,反之,流动
性风险大;期限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利率变动的幅度,利率变动幅度越大,期限风险越大,
反之,期限风险越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市场作为资金融通的场所,是企业筹集资金和投资的重要场所,
金融环境的好坏关系到企业资金来源和闲置资金的利用,关系到现代财务管理手段的发挥。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懂得金融市场的各种类型和管理规则,有效地利用金融市场来组织资
金的筹集和开展资本投资活动。
第三节 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
  资金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是财务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也是进行财务管理
必须树立的价值观念。
  一、资金时间价值
  企业把资金存入银行可以获得利息,用于投资可以得到收益。现在把 1 元钱存入银行或
用于投资,明年就能得到 1 元多钱,因为它带来了一些额外的报酬。这些报酬是由于投资者
进行投资以后而获得的,它随时间而变化,投资时间越长报酬就越多,反之则少,所以把它
称为资金时间价值。不过,在投资有风险的条件下,投资者因投资而获得的报酬除了包含资
金时间价值以外,还包含有投资风险价值。可见,资金时间价值是指投资者在没有投资风险
的情况下进行投资而获得的报酬。
  (一)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
  资金时间价值是时间的函数,可按单利计算,也可按复利计算,一般情况下按复利计算。
用复利计算资金时间价值,不仅要考虑到利息,而且要考虑到利息的利息,即利生利。资金
时间价值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它有两种表示方法:现值和终值。现值是指货币资金的现在价
值,即将来某一时点的一定资金折合成现在的价值;终值是指货币未来的价值,即一定量的
资金在将来某一时点的价值,表现为本利和。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方法如下:
  1、终值。终值表现为本利和,计算价值增值有单利和复利两种计算方法。单利计算法是
只有本金增值,利息不增值的计息方法;复利计息法是不光本金计算利息,利息也要计算利
息的计息方法。
  单利法计算终值的公式为:
  F=P(1+r×n)
  式中:F——终值,即资金的本利和;
     P——本金,即发生的金额;
     r——年利率(%);
     n——计算利息的年数。
  [例 1]假设某年初投资 60 万元,年利率为 5%,则一年底的终值是:F=P×(1+
r×n)=60×(1+5%)=63(万元);五年底的终值是:60×(1+5%×5)=75(万
元)
  复利终值计算公式为:
  F=P(1+r)n
  式中:F——终值,即资金的本利和;
     P——本金,即发生的金额;
     r——年利率(%);
     n——计算利息的年数。
  [例 2]某工厂年初把暂时闲置的资金 20 万元存入银行,年利率 5%;则两年底的复
利终值是:F=P(1+r)2=20×(1+5%)2=22.05(万元);三年底的复利终值是:F
=P(1+r)3=20×(1+5%)3=23.15(万元)
  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将(1+r)n 称为复利终值系数,记为 FVr,n。可以通过复利终值系
数表查得,计算复利终值的问题就变为发生的金额乘以复利终值系数。
  在上例中,三年底的复利终值为:20×1.1576=23.152(万元)
  2、现值。是将来某一时点的一定资金折合成现在的价值,将来的资金包括本利和,因此,
计算现值就是要将所包含的利息去掉。现值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终值的计算公式推导出来,
同样,有单利计息和复利计息两种情况。
  单利计息计算现值的公式:
  P=F∕(1+n×r)
  式中:P——现值;
     F——今后某一时点发生的金额;
     r——年利率(%);
     n——计算利息的年数。
10 财务与会计
  [例 3]某企业想要在五年底得到一笔 10000 元的款项,年利率 10%,按单利计算,
则现在需要在银行存入的款项金额为:
  P=1000∕(1+5×10%)=6666.67(元)
  复利计息计算现值的公式:
  P=F∕(1+r)n
  式中:P——现值;
     F——今后某一时点发生的金额;
     r——年利率(%);
     n——计算利息的年数。
  [例 4]某企业想要在十年底得到一笔 50000 元的款项,年利率 10%,按复利计算,
则现在需要在银行存入的款项金额为:
  P=50000∕(1+10%)10=19277.16(元)
  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将 1/(1+r)n 称为复利现值系数,记为 PVr,n 可以通过复利现值
系数表查得,计算复利现值的问题就变为发生的金额乘以复利现值系数。
  上例中,现在需要在银行存入的款项金额为:50000×0.3855=19275(元)
  (二)年金的计算
  年金是在一定时期内每隔相等时间、发生相等数额的收付款项。在经济生活中,年金的
现象十分普遍,如等额分期付款、直线法折旧、每月相等的薪金、等额的现金流量等。年金按
发生的时间不同分为:普通年金和预付年金,普通年金又称后付年金,是每期期末发生的年
金;预付年金是每期期初发生的年金。由于年金的发生时间不同,因此,将每一期发生的金
额计算出终值并相加称为年金终值;将每一期发生的金额计算出现值并相加称为年金现值。
年金终值和年金现值的计算同样可以利用单利计息法和复利计息法。但是,一般情况下只用
复利计息法计算年金的终值和现值。
  1、普通年金终值
  普通年金的每一笔金额都是每期期末发生的,利用复利计息法计算终值的公式,可以计
算出每一笔金额的终值,将这些终值加总即为年金终值。计算公式为:
  F=A(1+r)n-1+A(1+r)n-2+…+A(1+r)+A
  =A×[(1+r)n-1]∕r
  式中:F——年金终值;
     A——年金;
     r——年利率(%);
     n——计算利息的年数。
  [例 5]某企业进行一项技术改造工程,需要向银行借款,年利率为 9%。该项目分 3
年建成,每年需要资金 100 万元,则项目建成时向银行还本付息的金额为:
  100×[(1+9%)3-1]∕9%=327.81(万元)
(1  r ) n  1
  同样,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将 [(1+r)n-1]∕r 称为年金终值系数,记
r
为 FVAr,n,可以通过年金终值系数表查得,计算年金终值的问题就变为发生的年金乘以年金
终值系数。
  上例中,向银行还本付息的金额为:100×3.2781=327.81(万元)
  2、普通年金现值
  普通年金的每一笔金额都是每期期末发生的,利用复利计息法计算现值的公式,可以计
算出每一笔金额的现值,将这些现值加总即为年金现值。计算公式为:

A A A 1-( 1+ r)  n
  P= + + +  A
1  r ( 1  r) 2
( 1  r) n
r
  式中:P——年金现值;
     A——年金;
     r——年利率(%);
     n——计算利息的年数。
  [例 6]企业对外投资,投资利润率为 15%,如果每年年底得到 20 万元的收益,并打
算在五年底收回全部投资,该企业现在必须投资:
  20×[1-1∕(1+15%)5)]∕15%=67.044(万元)
1 1
  同样,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将  (1  ) 称为年金现值系数,记为 PVAr,n,可以
r (1  r ) n
通过年金现值系数表查得,计算年金现值的问题就变为发生的年金乘以年金现值系数。
  上例中,企业现在必须投资:20×3.3522=67.044(万元)
  预付年金的现值和终值可以利用普通年金的现值、终值计算,由于篇幅有限,请读者自
己推导出计算公式。
  (三)特殊的年金计算
  关于年金的计算还有以下几种:
  1、偿债基金的计算
  偿债基金是为了偿还若干年后到期的债券,每年必须积累固定数额的资金,由于偿还债
券是在一定时间以后,每年又积累相等数额的资金,因此,偿债基金的计算实际是已知年金
终值计算年金的问题。
  [例 7]某企业 5 年后要偿还 1000000 元的债务,从现在起每年末在银行存入一笔定额
存款,年利率为 8%,每年末应存入的定额存款为:
  A=F/FVAr,n=1000000÷5.8666=170456.48(元)
  2、年均投资回收额的计算
  年均投资回收额是为了收回现在的投资,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每年收回相等数额的资金。
年均投资回收额的计算相当于已知年金现值计算年金的问题。
  [例 8]某企业购买生产设备需要向银行借款 500 万元,年利率为 8%,计划 8 年收回
全部投资,每年应收回的投资额为:
  A=P/PVAr,n=500÷5.7466=87(万元)
  3、永续年金
  永续年金是指无限期的年金。永续年金没有终止期限,因此就没有终值。但是,可以计
算永续年金的现值。永续年金现值的计算公式为:
12 财务与会计
  P=A∕r
  式中:P——永续年金现值;
     A——永续年金;
     r——年利率(%)。
  [例 9]拟建立一项永久性奖学金,计划每年颁发奖金 10 万元,如果银行目前的存款
利率为 4%,问现在需要存入多少元?
  P=A/r=10÷4%=250(万元)
  4、递延年金
  递延年金不是从第一期就开始发生年金,而是在几期以后每期末发生相等数额的款项,
递延年金的终值没有影响,主要是影响递延年金的现值,递延年金的计算有两种方法,计算
公式如下:
  P=A×(PVAr,m+n-PVAr,m)
  P=A×PVAr,n×PVr,m
  [例 10]企业计划投资一个项目,需要投资 500 万元,项目建设期 3 年,可以使用 10
年,每年产生收益 90 万元。如果企业要求的报酬率为 9%,问投资项目是否可行?
  因为项目的建设期为 3 年,所以是递延年金问题,根据前面公式:
  P=90×(7.4869-2.5313)=446.004(万元)
  由于收回的资金小于投资数额,该项目不可行。利用第二个公式计算得:
  P=90×6.4177×0.7722=446.02(万元)
  同样,该项目不可行。
  二、投资风险价值
  当一项投资活动的未来情况存在有多种可能性时,这项投资就存在风险。在有风险的情
况下进行投资不仅要考虑资金时间价值,而且要考虑投资风险价值,即决策时所要求的投资
收益率既包括资金时间价值,又包括投资风险价值。所谓投资风险价值,是指投资者因在投
资活动中冒风险而取得的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的额外报酬。投资者冒风险越大、要求得到的风
险报酬就越多,因此,投资的预期收益率也就越高。
  投资的风险价值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绝对数,即“风险报酬额”,指的是由于冒风
险进行投资而取得的额外报酬;另一种是相对数,即“风险报酬率”,指的是额外报酬占投
资总额的百分率。
  为了进行正确投资,在有风险的情况下,需要确定风险报酬率。确定风险报酬率一般有
两种方法,一种是由决策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各行业的情况进行主观判断,在美国,投资
风险报酬率一般取 6%~8%;另一种方法是根据有关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根据计算结果求
出风险报酬率。
  (一)计算投资收益期望值
  [例 11]假设某企业投资 12600 万元购买固定资产生产某种产品,经分析预测,产品
销售时有 20%的可能会出现市场畅销,每年能获得经营收益 2000 万元;有 50%的可能会
出现市场销售情况一般,每年获得经营收益 1000 万元;有 30%的可能会出现市场销售情况
较差,每年只能得到经营收益 500 万元。有关情况见表 1-1。
表 1-1
可能出现的市场情况 投资收益率(Xi) 概率(Pi)
畅销 X1=15.87% P1=0.2
一般 X2=7.94% P2=0.5
较差 X3=3.97% P3=0.3

  产品销售以后能得到多少经营收益率现在并不确定,它是一个随机变量(用 Xi 表示)
我们可以运用概率论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概率(用 Pi 表示)是用百分数或小数表示的各随机变量可能发生的程度,它必须符合
以下两个条件:
  1、每一个随机变量的概率最小为 0,最大为 1。概率等于 0,说明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
概率等于 1,说明这种情况必然出现;概率越大,说明该事项出现的可能性越大;概率越小,
说明该事项出现的可能性越小。从上表所列数值来看:P1=0.2,P2=0.5,P3=0.3
  2、随机变量的全部概率之和等于 1。用公式表示为:∑Pi=1
  从上表可以看出:P1+P2+P3=0.2+0.5+0.3=1
  上例中可能得到的经营收益值为经营收益期望值(用 Ë 表示),它是各个随机变量以其
各自的概率进行加权平均所得的平均数,计算公式是:Ë=∑(xi×Pi)。根据上例资料:
  Ë=15.87%×0.2+7.94%×0.5+3.97%×0.3=8.34%
  (二)计算标准差
  前面计算的经营期望收益率为 8.34%,表明企业投资 12600 万元在各种可能的风险条
件下,每年将得到的平均经营收益率。但是,实际出现的情况只能是其中一种,实际的经营
收益率一般不等于经营期望收益率。因此,必须考虑各随机变量与期望值可能发生偏离的程
度,即风险程度。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用标准差(用 σ 表示)来反映随机变量与期望值之间
的偏离程度,偏离程度越大,风险越大;偏离程度越小,风险越小。标准差的计算公式如下:
n
   标准差  (X
i 1
i  E ) 2  Pi

  上例中,标准差为:
   

  (15.87%  8.34%) 2  0.2  (7.94%  8.34%) 2  0.5  (3.97%  8.34%) 2  0.3

  =4.13%
  标准差是由随机变量与期望值之间的差距所决定的,它们之间的差距越大,标准差就越
大,风险也就大;反之,则越小。所以,标准差的大小,可以看做是衡量风险价值大小的指
标。
  除了标准差外,还可以用标准离差率来反映风险的大小。标准离差率的计算公式为:
标准差
   标准离差率V 
期望值 E
  标准离差率越大,风险越大;标准离差率越小,风险越小。上例中,标准离差率为:
  V=4.13%÷8.34%=49.52%
14 财务与会计
  (三)计算风险报酬率
  上面讲过,标准差越大,投资的风险也越大,而风险越大,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越高。
可见,标准差与风险报酬率正比关系。但是,标准差并不等于风险报酬率,因为标准差是反
映项目报酬率偏离均值的程度,而风险报酬率是投资者冒风险取得的报酬与投资资额的比率。
同样,标准离差率也可以反映风险的大小。根据报酬率与风险成正比的关系,风险报酬率的
计算公式如下:

   K r=   V

  式中:Kr——风险报酬率;
     β——风险报酬系数;
     V——标准离差率。
  风险报酬系数是企业承担风险的度量,一般由专业机构评估,也可以根据以前年度的投
资项目推导出来。
  一项投资的报酬率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于承担风险的风险报酬率,另一部分是
无风险报酬率,三者之和即为项目的总报酬率。因此,投资报酬率(用 K 表示)可用公式表
示为:
  K=KF+KR=KF+β×V
  [例 12]在前面例 11 中,如果企业以前投资相似的项目的投资报酬率为 18%,标准
离差率为 60%,无风险报酬率为 6%并一直保持不变,则该投资项目的投资报酬率为多少?
由于投资项目相同,则两个项目的风险相同,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如下:
K-K 18%- 6%
β= F
= = 0.2
V 60%
  K=KF+KR=KF+β×V=6%+0.2×49.52%=15.9%

第二章 财务分析
  一、财务分析的意义和内容
  (一)财务分析的意义
  财务分析是利用财务报表的数据,并结合其他有关的补充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
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综合比较与评价的一种工作。财务分析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
它既是对已完成的财务活动的总结,也是进行财务预测、开展日常管理的前提。做好财务分
析工作具有下重要意义:
  1、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揭示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为改善
经营管理提供方向和线索。
  2、预测企业未来的风险和报酬,为投资人、债权人和经营者的决策提供帮助。
  3、检查企业预算完成情况,考核经营管理人员的业绩,为完善合理的激励机制提供帮
助。
  (二)财务分析的目的
  按财务分析的主体不同分为投资人、债权人进行的财务分析、企业管理人员的财务分析、
国家监管部门进行的财务分析。分析的主体不同,财务分析的目的也不相同。
  1、债权人,债权人所关心的是企业能否按时支付利息并在债权到期日归还本金,如果
企业能够按时支付利息并在债权到期日归还本金,则债权人一般不会关心企业的其他方面的
问题,因此债权人关心的是企业资产能否及时变现以及偿债能力。
  2、投资人,投资人是企业的所有者,除了企业的偿偾能力以外,还要关心企业的资产
管理及使用情况;企业的获利能力,还要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趋势。
  3、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财务分析对予经营管理人员来说是一种十分有用的工具,利用
财务分析,管理者可以了解企业在什么方面做得比较好,在什么方面还存在缺陷,距离好的
标准还有多大的差距。所以,管理者进行财务分析的的目的是为了对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
果作出准确的判断,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4、国家宏观调控和监管部门,一方面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所有人的角度要了解企业的
生产经营情况,即作为投资者要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另一方面,作为国家宏观管理机构,
也要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以了解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考察企业是否合法经营;企业是否依
法纳税。
  (三)财务分析的内容
  财务分析是由不同的使用者进行的,他们各自有不同的分析重点,也有共同的要求。财
务分析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企业资产的结构,估量所有者权益对债务资金的利用程
度,制定企业筹资策略。
  2、评价企业资产的营运能力,分析企业资产的分布情况和周转使用情况,测算企业未
来的资金需用量。
  3、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企业利润目标的完成情况和不同年度盈利水平的变动情
况,预测企业盈利前景。
  4、从总体上评价企业的资金实力,分析各项财务活动的相互联系和协调情况,揭示企
业财务活动方面的优势和薄弱环节,找出改进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矛盾。
  以上各项分析内容互相联系、互相补充,可综合地描述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以满足不同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要。
  二、财务分析的基本步骤
  财务分析的内容十分广泛,不同的分析者、不同的分析目的、不同的数据范围,采用不
同的分析程序和方法。换言之,财务分析的具体步骤和程序,需要根据分析的目的,由分析
人员自己设计。
  财务分析的一般步骤如下:
  1、明确分析的目的,制订分析工作计划;
  2、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
  3、根据分析目的,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深入比较、研究所收集的资料;
  4、作出分析结论,提出分析报告。
  三、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利用财务比率进行分析、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分析方法。
财务比率是将财务报表及有关财会资料中相关指标比较的相对数。在财务分析中,比率分析
法应用比较广泛。这是因为,只采用绝对值对比不能深入揭示企业理财活动的内在矛盾,而
采用相对值对比则能做到这一点。例如,甲、乙两个企业,年营业利润都是 100 万元,甲企
业的营业净收入为 1000 万元,乙企业的营业净收入为 5000 万元。如果从营业利润的绝对值
来看,两个企业的经营成果相同,但这个评价是不确切的。实际上,甲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
率为 10%(100/1000),乙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率只有 2%(100/5000)。可见,采用
相对值对比分析,甲企业的经营成果明显优于乙企业,这个评价与利用绝对数评价相比更符
合客观实际。
  在比率分析中常用的财务比率有:
  1、相关比率,是同一时期财务报表及有关财会资料中两项相关数值的比率。这类比率包
括:反映偿债能力的比率、反映营运能力的比率、反映盈利能力的比率和反映贡献能力的比
率。
  2、结构比率,是财务报表中某项目的数值与各项目总和的比率。这类比率揭示了部分与
整体的关系,通过不同时期结构比率的比较还可以揭示其变化趋势。存货与流动资产的比率、
流动资产与全部资产的比率等都属于这类比率。
  3、动态比率,是财务报表及有关财会资料中某项目不同时期的两项数值的比率。这类比
率又分为定基比率和环比比率,可分别从不同角度揭示某项财务指标的变化趋势和发展速度。
  对比率分析的内容和方法,下节将予详细介绍。
  (二)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某项财务指标与性质相同的指标评价标准进行对比,揭示企业财务状
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分析方法。在比较分析中常用的指标评价标准有:
  1、行业标准。是反映某行业水平的指标评价标准。在比较分析时,既可以用本企业财务
指标与同行业平均水平指标对比,也可以用本企业财务指标与同行业先进水平指标对比,还
可以用本企业财务指标与同行业公认标准指标对比。通过行业标准指标比较,有利于揭示本
企业在同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及存在的差距。
  2、历史标准。是反映本企业历史水平的指标评价标准。在财务分析中,运用历史标准的
具体方法有三种,即:期末与期初对比、本期与历史同期对比以及本期与历史最好水平对比。
财务分析中采用历史标准,有利于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化趋势及存在的差距。
  3、目标标准,常采用预算标准。是反映本企业目标水平的指标评价标准。当企业的实际
财务指标达不到目标标准时,应进一步分析原因,以便改进财务管理工作。
  (三)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是利用财务报表等提供的数据资料,将各期实际指标与历史指标进行定基对
比和环比对比,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变化趋势的一种分析方法。采用趋势分析法通
常要编制比较财务报表,具体做法有两种:
  1、编制绝对数比较财务报表,即将一般财务报表的“金额栏”划分成若干期的金额,
以便进行比较分析。
  2、编制相对数比较财务报表,即将财务报表上的某一关键项目的金额当作 100%,再
计算出其他项目对关键项目的百分比,以显示各项目的相对地位,然后把连续若干期按相对
数编制的财务报表合并为一张比较财务报表,以反映各项目结构上的变化。
第二节 财务分析中常用的财务比率
  为了便于说明,本章各项财务比率的计算将以宏大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的资产负
债表、利润表如表 2-1、表 2-2 所示。
  一、反映偿债能力的比率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反映偿债能力的比率通常有以下几个:
  1、流动比率。是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该公司年初、年末流动比率可计算如下:
  年初流动比率=186670∕55000=3.394
  年末流动比率=216700∕74500=2.91
18 财务与会计
  一般来说,流动比率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流动比率越低,
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差,短期偿债能力越弱。流动比率大于 1,说明企业流动资产大于流动
负债,企业偿还短期负债不必动用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流动比率小于 1,说明企业流动
资产小于流动负债,企业偿还短期负债需要动用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企业的偿债能力有
一定困难。但是,由于各行业的经营性质不同,对资产的流动性的要求也不同。例如,商业
零售企业所需的流动资产,往往要高于制造企业,因为前者需要在存货方面投入较大的资金。
另外,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管理方式也影响流动比率。比如,采用宽松信用政策,以赊销为主
的企业,应收账款就会较多,因此,流动比率就高于那些以现金销售为主的企业。
  同时也应看到,流动比率作为衡量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还存在一些不足。过高的流动比
率,也许是存货超储积压、存在大量成收账款的结果。有时,尽管企业现金流量出现红字,
但是仍然可能有一个较高的流动比率。此外,较高的流动比率可能反映了企业拥有过分充裕
的现金,不能将这部分多余的现金充分利用于效益更好的方面,有可能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
表 2-1 资产负债表
单位名称:宏大股份有限公司  20×7 年 12 月 31 日  单位:元
行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行
资产 期末余额 年初余额 期末余额 年初余额
次 (或股东权益) 次
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货币资金 46200 11770 短期借款 22000 11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 5500 11000 交易性金融负债
应收票据 1100 5500 应付票据 5500 4400
应收账款 62700 41800 应付账款 12650 9900
预付款项 71500 4400 预收款项 7400 7700
应收利息 应付职工薪酬 2200 1100
应收股利 应交税费 15950 14850
其他应收款 1650 550 应付利息
存货 88000 110000 应付股利 1100
一年内非到期的流
其他应付款 3300 1100
动资产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
其他流动资产 4400 2200 5500 3850
负债
流动资产合计 216700 186670 其他流动负债
非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合计 74500 550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非流动负债:
持有至到期投资 23000 3000 长期借款 44000 60500
长期应收款 应付债券 33000 22000
长期股权投资 32000 8000 长期应付款 5500 5500
投资性房地产 专项应付款
固定资产 111870 82500 预计负债 2500
在建工程 44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1000 2000
工程物资 其他非流动负债
固定资产清理 3300 9900 非流动负债合计 86000 90000
生产性生物资产 负债合计 160500 145000
所有者权益(或股东
油气资产
权益):
无形资产 7700 1100 实收资本(或股本) 110000 110000
开发支出 资本公积 10000 9000
商誉 减:库存股
长期待摊费用 2200 3300 盈余公积 95370 22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未分配利润 25300 8470
所有者权益(或股东
其他非流动资产 240670 149470
权益)合计
非流动资产合计 184470 107800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资产总计 401170 294470 401170 294470
(或股东权益)总计

表 2-2 利润表
编制单位:宏大股份有限公司       20×7 年度       单位:元
项 目 行次 本期金额 上期金额
一、营业收入 1022000
 减:营业成本 560000
   营业税金及附加 49500
   销售费用 22000
   管理费用 92400
   财务费用 22000
   资产减值损失 1100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1100
   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15400
    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二、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291500
 加:营业外收入 381500
 减:营业外支出 19800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4500
三、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号填列) 310200
 减:所得税费用 110000
四、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 200200
五、每股收益:
(一)基本每股收益 —
(二)稀释每股收益 —

20 财务与会计
  2、速动比率。速动比率又称酸性实验比率,是指速动资产同流动负债的比率,它反映企
业短期内可变现资产偿还短期内到期债务的能力。速动比率是对流动比率的补充。计算公式
如下:
  速动比率=速冻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资产是企业在短期内可变现的资产,等于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后的金额,包括货币资
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应收款项等。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中流动性最差的一种,其变现不仅
要经过销货和收账两道手续,而且还会发生一些损失。因此,在分析中将存货从流动资产中
减去,可以更好地表示一个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根据资料,可计算该公司年初、年末
的速动比率如下:
  年初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186670-110000)∕55000=
1.394
  年末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216700-88000)∕74500=
1.727
  一般来说,速动比率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速动比率越低,
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差,短期偿债能力越弱。速动比率大于 1,说明企业速动资产大于流动
负债,说明企业有足够的能力偿还短期债务,但同时也说明企业拥有过多的不能获利的现款
和应收账款;速动比率小于 1,说明企业速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企业偿还短期负债需要动
用存货、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或举新债偿还到期债务,这就可能造成急需售出存货带来
的削价损失或举新债形成的利息负担,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有一定困难。与流动比率相同,
各企业的速动比率应该根据行业特征和其他因素加以评价。在对速动比率进行分析时,还要
注重对应收账款变现能力这一因素的分析。
  3、现金比率。现金比率是指企业现金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这里所说的现金,是指现金及
现金等价物。这项比率可显示企业立即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
  根据资料,假定公司货币资金即为全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则可计算该公司年初、年末
的现金比率如下:
  年初现金比率=11770∕55000=0.214
  年末现金比率=46200∕74500=0.62
  一般来说,现金比率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同时表明企
业持有大量不能产生收益的现金,可能会使企业获利能力降低;现金比率越低,说明资产的
流动性越差,短期偿债能力越弱。
  现金比率这项指标近几年随着现金流量信息在财务分析中受到关注而被日益重视。运用
它可评估企业短期偿债能力。
  4、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也称负债比率、举债经营比率,是指负债总额对全部资产总
额之比,用来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
全程度。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根据资料,可计算宏大股份有限公司年初、年末资产负债率如下:
  年初资产负债率=145000∕294470×100%=49.24%
  年末资产负债率=160500∕401170×100%=40%
  一般来说,负债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越强,而
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越低,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弱;负债比率越低,说明企业
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越弱,而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越高,企业偿
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强。
  从以上计算可见,该公司资产负债率年末较年初为低,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更强;但是,
企业的负债数额只占总资产的 40%,说明企业的负债并不高,企业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负债
增加企业的收益。
  在企业资产净利润率高于负债资本成本率的条件下,企业负债经营会因代价较小使所有
者的收益增加。因此,所有者总希望利用负债经营得到财务杠杆利益,从而提高资产负债率。
但债权人希望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低一些,因为债权人的利益主要表现在权益的安全方面,如
果资产负债率过高,债权人的权益可能得不到很好的保护。而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若大于
100%,说明企业资不抵债,债权人的本金可能都不能收回。可见,企业负债经营要适度。
  5、有形资产负债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有形资产总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有形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无形资产-开发支出-商誉)×100%
  有形资产负债率是资产负债率的延伸,是一项更为客观地评价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因
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如商标、专利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开发支出和商誉等不一定能用来偿还债
务,所以将其从资产总额中扣除。有形资产负债率的作用及其分析方法与资产负债率基本相
同,一般来说,有形资产负债率越高,说明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越低,企业偿还长期
债务的能力越弱;有形资产负债率越低,说明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越高,企业偿还长
期债务的能力越强。
  根据资料,计算宏大股份有限公司年初、年末有形资产负债率如下:
  年初有形资产负债率=145000∕(294470-1100)×100%=49.42%
  年末有形资产负债率=160500∕(401170-7700)×100%=40.79%
qq  6、产权比率。产权比率也称负债对所有者权益的比率,是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
的比率。产权比率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产权比率用来表明由债权人提供的和由投资者提供的资金来源的相对关系,反映企业基
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一般来说,产权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弱;产权
比率越低,说明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强。
22 财务与会计
  根据资料,计算宏大股份有限公司年初、年末产权比率如下:
  年初产权比率=145000∕149470×100%=97.01%
  年末产权比率=160500∕240670×100%=66.69%
  计算结果表明,该公司产权比率年末较年初下降了 30.32 个百分点,债权人投入的资金
受到所有者权益保障的程度提高了 30.32 个百分点,这对债权人来说显然是有利的。
  7、已获利息倍数。是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公式中利息费用是支付给债权人的全部利息,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和计人固定资产等
的利息。已获利息倍数反映企业用经营所得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
  一般来说,已获利息倍数至少应等于 1。这项指标越大,说明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越强;
这项指标越小,说明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越弱。就一个企业某一时期的已获利息倍数来说,
应与本行业该项指标的平均水平比较,或与本企业历年该项指标的水平比较,以评价企业同
前的指标水平。
  根据资料,计算宏大股份有限公司上年、本年已获利息倍数如下:
    本 年 已 获 利 息 倍 数 = ( 利 润 总 额 + 利 息 费 用 ) ∕ 利 息 费 用 = ( 310200 +
22000)∕22000=15.1
  二、反映营运能力的比率
  1、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比率,有两种表示方法:
  (1)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反映年度内应收账款平均变现的次数,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销售(营业)收入净额=销售(营业)收入-销售退回、折让、折扣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计算公式中的分子,从理论上说应为赊销收入净额,但赊销收入净额
属于企业的商业机密,因此,这里用销售(营业)收入净额代替赊销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
款余额是指未扣除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金额,它是资产负债表中“期初应收账款余额”与
“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分别加上期初、期末“坏账准备”科目余额后的平均数。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越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越高: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越少,说明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越弱,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越低。在
进行应收账款分析时,还要注意企业由于过度提高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而没有充分利用赊销来
扩大销售规模,提高盈利水平。
  根据数据,计算以宏大股份有限公司 20×7 年应收账款周转次数为: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1022000∕(41800+62700)=19.56(次)
  (2)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反映年度内应收账款平均变现一次所需要的天数(即应收账
款账龄),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或=应收账款平均余额×360∕销售(营业)收入净额
  同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一样,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越少,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应
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越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越高;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越多,应收账款
周转次数越少,说明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越弱,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越低。
  宏大股份有限公司 20×7 年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19.56=18.4(天)
或:
  =(41800+62700)÷2*360∕1022000=18.4(天)
  2、存货周转率,是反映存货周转速度的比率,也有两种表示方法:
  (1)存货周转次数。反映年度内存货平均周转的次数,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存货
  平均存货=(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存货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存货周转快,企业实现的利润会相应增加,企业的存货管理水
平越高;存货周转次数越少,说明企业占用在存货上的资金越多,存货管理水平越低。在利
用该指标进行分析时,需要考虑企业生产对存货的实际需要量,防止企业为了粉饰存货管理
工作而故意减少存货。
  根据资料,可计算宏大股份有限公司 20×7 年度的存货次周转数为:
  存货周转次数=560000∕[(110000+88000)÷2]=5.657(次)
  (2)存货周转天数,反映年度内存货平均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
  或:    =平均存货×360∕销货成本
与存货周转次数相同,存货周转天数越少。存货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存货周转快,企业实现
的利润会相应增加,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越高;存货周转天数越多,存货周转次数越少,说
明企业占用在存货上的资金越多,存货管理水平越低。
  根据资料,可计算宏大股份有限公司 20×7 年度的存货周转天数为:
  存货周转天数=360∕5.657=63.64(天)
  或:
        =(110000+88000)÷2×360∕560000=63.64(天)
  三、反映获利能力的比率
  1、销售(营业)净利润率。是企业净利润与销售(营业)收入净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24 财务与会计
  销售净利润率=净利润∕销售(营业)收入净额×100%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额
  销售(营业)净利润率是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这项指标越高,说明企业
从销售(营业)收入中获取净利润的能力越强;该指标越低,说明企业从销售收入中获取净
利润的能力越弱。影响销售(营业)净利润率的因素较多,主要有商品质量、成本、价格、销
售数量、期间费用及税金等,分析时应结合具体情况作出正确评价,以促使企业改进经营管
理,提高获利能力。
  根据资料,计算宏大股份有限公司 20×7 年销售(营业)净利润率为:
  20×7 年销售(营业)净利润率=200200∕1022000×100%=19.59%
  2、资产净利润率。是企业净利润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资产净利润率=净利润∕资产平均总额×100%
  资产平均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资产净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越强;资产净利润率越低,说明
企业利用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越弱。资产净利润率与净利润成正比,与资产平均总额成反比,
分析工作应从这两个方面进行。
  根据资料,计算宏大股份有限公司 20×7 年资产净利润率为:
  资产净利润率=200200∕(294470+401170)÷2×100%=57.56%
  3、实收资本利润率。是企业净利润与实收资本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实收资本利润率=净利润∕实收资本×100%
  实收资本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实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越强;实收资本利润率越低,
说明企业实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越弱。实收资本利润率是股东非常关心的一项指标,它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股票价格的走势。影响实收资本利润率的因素除了包括影响净利润的各
项因素以外,企业负债的规模也对它有一定的影响。一般的,负债增加会导致实收资本利润
率的上升,在分析时应特别注意。
  根据资料,计算宏大股份有限公司 20×7 年实收资本利润率为:
  实收资本利润率=200200∕110000×100%=182%
  4、净资产利润率。也称所有者权益利润率或净资产收益率,是净利润与所有者权益的平
均余额之比,它反映所有者全部投资的获利能力。其计算公式如下:
  净资产利润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100%
  净资产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获利能力越强;净资产利润率越低,说明企
业所有者权益的获利能力越弱。影响净资产利润率的因素,除了企业的获利水平和所有者权
益大小以外,企业负债的多少也影响它的高低,一般的,负债增加会导致净资产利润率的上
升。在我国,净资产利润率既是上市公司对外必须披露的信息内容之一,也是决定上市公司
能否实施配股等再融资的重要依据。
  根据资料,计算宏大股份有限公司 20×7 年净资产利润率为:
  净资产利润率=200200∕(149470+240670)÷2×100%=102.63%
  5、基本获利率。也称资产息税前利润率,是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与总资产的平均余额之比,
反映企业总体的获利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基本获利率=息税前利润∕总资产平均余额×100%
  由于息税前利润(EBIT)是由债权人、国家和所有者三方分配的,息税前利润越大,说
明企业创造新价值的能力越强,为债权人、国家和投资者创造的财富越多。是非常重要的衡
量获利能力的指标。
  根据资料,计算 20×7 年宏大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获利率为:
  基本获利率=(310200+22000)∕[(294470+401170)÷2]×100%=95.51%
  6、每股收益。是反映企业普通股股东持有每一股份所能享有企业利润或承担企业亏损的
业绩评价指标。该指标有助于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评价企业或企业之间的盈利能力、
预测企业成长潜力,进而作出经济决策。每股收益越高,说明每股获利能力越强,投资者的
回报越多;每股收益越低,说明每股获利能力越弱。影响该指标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企业的
获利水平,二是企业的普通股股数。
  每股收益指标的计算分为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其中:
  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已发
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
  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的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和已回购时间一般按天数计算;
在不影响计算结果合理性的前提下,也可以采用简化的计算方法。简化的方法通常按月数计
算。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应当根据发行合同的具体条款,从应收对价之日(一般为股票发行
日)起计算确定。
  稀释每股收益,是指企业存在具有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情况下,以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
为基础,在分母中考虑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影响,同时对分子也作相应的调整。
  计算稀释每股收益,应当根据下列事项对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进行调整:
  (1)当期已确认为费用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利息;
  (2)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时将产生的收益或费用。
  上述调整应当考虑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同时,根据企业存在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调整分母上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稀释性潜在普通股,是指假设当期转换为普通股会减少每股收益的潜在普通股。目前常
见的潜在普通股主要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和股份期权等。
  (1)可转换公司债券。对于可转换公司债券,计算稀释的每股收益时,分子的调整项
目为可转换债券当期已确认为费用的利息、溢价或折价摊销等的税后影响额;分母的调整项
目为增加的潜在普通股,按照可转换公司债券合同规定,可以转换为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当期已确认为费用的利息、溢价或折价的摊销金额,按照会计准则相关规定计算。
26 财务与会计
  (2)认股权证、股份期权。按照认股权证合同和股份期权合约,认股权证、股份期权等
的行权价格低于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时,应当考虑其稀释性。计算稀释的每股收益时,
分子的净利润金额不变,分母应考虑可以转换的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与按照当期普通股
平均市场价格能够发行的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的差额。
  (3)多项潜在普通股。每次发行或一系列发行的潜在普通股应当视为不同的潜在普通
股,分别判断其稀释性,而不能将其作为总体考虑。企业对外发行不同潜在普通股的,应当
按照其稀释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计入稀释每股收益,直至稀释每股收益达到最小值。稀释程
度根据增量股的每股收益衡量,即假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普通股时,将增加的归属于
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增加的普通股股数的金额。期权和认股权通常排在前面计算,
因为此类潜在普通股转换一般不影响净利润。
  计算每股收益时应考虑的其他调整因素:
  (1)企业派发股票股利、公积金转增资本、拆股或并股等,会增加或减少其发行在外普
通股或潜在普通股的数量,并不影响所有者权益金额,也不改变企业的盈利能力。但是,为
了保持会计指标的前后期可比性,应当按调整后的股数重新计算各列报期间的每股收益。上
述变化发生于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的,应当以调整后的股数重新计算各
列报期间的每股收益。这种调整应当以相关报批手续全部完成为前提。
  (2)配股在计算每股收益时比较特殊,因为配股是向全部现有股东以低于当前股票市
价的价格发行普通股,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按市价发行股票和无对价送股的混合体。也就是说,
配股中包含的送股因素导致了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的增加,但却没有相应的经济资源的流入。
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应当考虑这部分送股因素,据以调整各列报期间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
权平均数。计算公式如下:
  每股理论=(行权前发行在外普通+配股收到)÷行权后发行在外
  除权价格=( 股的公允价值  +的款项 )÷的普通股股数
  调整系数=行权前每股公允价值÷每股理论除权价格
  因配股重新计算的上年度基本每股收益=上年度基本每股收益÷调整系数
  本年度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配股前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
×调整系数×配股前普通股发行在外的时间权重+配股后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7、每股股利。是股份制企业普通股股利总额与普通股股数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每股股利=普通股股利总额∕普通股股数
  每股股利是影响企业股票价格的重要指标,每股股利越多,说明给投资者的回报越多,
企业股票价格越高:每股股利越少,说明给投资者的回报越少,企业股票价格越低。影响该
指标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每股盈余,二是企业的股利发放政策。
  8、市盈率。是普通股每股市价与每股收益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市盈率=每股市场价格∕每股收益
  市盈率越高,表明投资者对公司的未来充满信心,愿意为每 1 元盈余多付买价,企业的
市场价值越高;市盈率越低,表明投资者对公司的未来丧失信心,企业的市场价值越低。但
是,由于股市受到不正常因素干扰时,股票价格会出现异常,所以,在利用该指标时要注意。
第三节 企业财务状况的综合分析
  利用财务比率可以分析企业的某一方面的财务状况,例如企业的偿债能力、资产管理水
平、企业获利能力等,但是,难以全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要想对企业财务状
况和经营成果有一个总的评价,就必须采用综合性的分析方法。综合分析的主要方法有杜邦
分析法和财务比率综合评价法。
  一、杜邦分析法
  杜邦分析法是利用各个财务比率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的
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由美国杜邦公司最先采用,故称杜邦分析法。利用这种方法可把各种财
务指标间的关系,绘制成杜邦分析图,如图 2-1。杜邦分析图之间的关系为:
  净资产利润率=资产净利润率×权益乘数
  权益乘数=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资产总额∕(资产总额-负债总额)
      =1÷(1-资产负债率)
  资产净利润率=销售(营业)净利润率×资产周转率
  例如某公司的杜邦分析图如图 2-1 所示。
         净资产利润率
          4.44%
    资产净利润率×权益乘数=1÷(1-资产负债率)
     2.94%   1.5113       33.83
销售(营业)净利润率×   资产周转率
    19.03         15.44
净利润÷销售(营业)收入 销售(营业)收入÷资产总额
销售(营业)收入-全部成本+其他利润-所得税 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
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 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
+其他流动资产
图 2-1 某公司杜邦分析图
28 财务与会计
  杜邦分析法是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的综合分析。它通过几种主要的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
全面系统地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杜邦分析图可以提供下列主要的财务指标关系。
  1、净资产利润率,也称净资产报酬率或净资产收益率,这是综合性最强的财务比率,
也是杜邦财务分析系统的核心指标,净资产利润率反映所有者权益的获利能力,反映企业筹
资、投资、资产运营等活动的效率,提高净资产利润率是所有者利润最大化的基本保证。从公
式看,净资产收益率的高低,取决于资产净利润率和权益乘数。
  2、资产净利润率,也是综合性较强的重要财务比率,它是销售净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
的乘积,因此,需要进一步从销售成果和资产运营两方面来分析。
  3、销售净利润率反映了企业净利润与销售收入的关系,提高销售净利润率是提高企业
盈利能力的关键所在。影响销售净利润率的主要因素,一是销售收入,二是成本费用。分析
时,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进行详尽分析。
  4、资产周转率是反映运用资产以产生销售收入能力的财务指标。对资产周转率的分析,
要从影响资产周转的各因素进行分析。除了对资产的各构成部分从占用量上是否合理进行分
析外,还应对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各有关资产组成部分的使用
效率作深入分析,以找出影响资产周转的问题所在。
  5、权益乘数,反映所有者权益同企业总资产的关系。它主要受资产负债率的影响。负债
比例越大,权益乘数就高,说明企业有较高的负债程度,既可能给企业带来较多的杠杆利益,
也可能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要联系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深入分析。
  从杜邦分析图中可以看出,净资产收益率与企业的销售规模、成本水平、资产运营、资本
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因素构成一个相互依存的系统。只有把这个系统内的各个因素协
调好,才能保证净资产收益率最大,进而实现企业的理财目标。
  二、财务比率综合评价法
  每项财务比率分别反映着企业某一方面的情况。为了能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总的评价,
可以在这些财务比率中选择若干重要的指标,并分别给定其在总评价中占的比重,总和为
100 分,然后确定各项比率指标的标准值,再以实际比率与确定的标准比率相比较,评出每
项指标的得分,最后求出总比分。这种方法称之为财务比率综合评价法。
  下面介绍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中央企业工委、劳动保障部、国家计委于 2002 年 2 月发布
的《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有关内容,简单说明财务比率综合评价法的应用原理。
需要指出的是,该效绩评价方法中所运用的指标,不但有作为核心的财务比率指标,还包括
了一些评议性质的非计量指标。考虑到介绍的完整性,现一并说明如下:
  (一)选定评价指标
  企业效绩评价指标由反映企业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
状况四个方面内容的基本指标、修正指标和评议指标三层次共 28 项指标构成,各项指标具
体内容及计算方法如下:
  1、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是评价企业效绩的核心指标,由反映四部分评价内容的 8 项计量指标构成,用
以形成企业效绩评价的初步结论。
  (1)财务效益状况。包括:
  ①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②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基本获利率)
  (2)资产营运状况。包括:
  ①总资产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②流动资产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100%
  (3)偿债能力状况。包括:
  ①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②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4)发展能力状况。包括:
  ①销售(营业)增长率=本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额÷上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100%
  ②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2、修正指标
  修正指标用以对基本指标评价形成的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
展能力状况的初步评价结果进行修正,以产生较为全面的企业效绩评价基本结果,具体由
12 项计量指标构成。
  (1)财务效益状况。具体包括:
  ①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②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
  ③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④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2)资产营运状况。具体包括:
  ①存货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②应收账款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③不良资产比率=年末不良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100%
  (3)偿债能力状况。具体包括:
  ①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100%
  ②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4)发展能力状况。具体包括:

 年末所有者权益 
  ①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  3  1   100%
 三年前年末所有者权益 

 当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 
  ②年销售平均增长率=  3  1   100 %
 三年前主营业务收入总 额 

  ③技术投入比率=当年技术转让费支出与研发投入∕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
  3、评议指标
  评议指标是用于对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评价形成的基本结果进行定性分析验证,以进一
步修正定量评价结果,使企业效绩评价结论更加全面、准确。评议指标由 8 项非计量指标构
成,如表 2-3 所示。
  商贸及服务企业因企业经营性质不同,在运用评议指标时以表 2-3 中括号内的指标内
容代替。
30 财务与会计
  (二)设置指标权数
  对企业效绩评价实行百分制,指标权数采取专家意见法——特尔菲法确定。其中:计量
指标权重为 80%,非计量指标(评议指标)权重为加%。在实施操作过程中,为计算方便,
三层次指标权数均先分别按百分制设定,然后按权重还原。各指标的权数列表如表 2-3 所
示。
表 2-3 企业效绩评价指标权数表
财务效益状况 净资产收益率 25
(38) 总资产报酬率 13
资产营运状况 总资产周转率 9
基本指标 (18) 流动资产周转率 9
(100) 偿债能力状况 资产负债率 12
(20) 已获利息倍数 8
发展能力状况 销售(营业)增长率 12
(24) 资本积累率 12
资本保值增值率 12
财务效益状况 主营业务利润率 8
(38)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8
成本费用利润率 10
存货周转率 5
资产营运状况
修正指标 应收账款周转率 5
(18)
(100) 不良资产比率 8
偿债能力状况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10
(20) 速动比率 10
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 9
发展能力状况
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 8
(24)
技术投入比率 7
经营者基本素质 18
产品市场占有能力(服务满意 16
度)
基础管理水平 12
评议指标 发展创新能力 14
(100) 经营发展战略 12
在岗员工素质 10
技术设备更新水平(服务硬环 10
境)
综合社会贡献 8
  (三)确定评价标准
  企业效绩评价标准是实施企业效绩评价的参照系,包括计量指标评价标准和评议指标
(非计量指标)评价参考标准两类。
  1、计量指标评价标准
  计量指标评价标准是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评价的依据,由标准值和标准系数构成。
  (1)计量指标全国评价标准由国家财政主管部门根据全国企业财务报表数据资料及有
关统计信息,在剔除有关企业不合理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国民经济近期发展水平,运用移动
加权平均等数理统计方法统一制定。根据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和企业规模划分标准
等国家标准,按照行业重要程度和样本数量,企业效绩评价计量指标评价标准值划分为四个
层次约 150 个行业,在各行业全行业标准值下又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种规模。为了提
高评价计分的准确性,每个计量指标评价标准值划分为五个档次,分别为优( A)、良
(B)、中(C)、低(D)、差(E)。
  (2)标准系数是评价标准值所对应的水平系数,反映了评价指标实际值对应评价标准
值所达到的水平档次。与优(A)、良(B)、中(C)、低(D)、差(E)五档评价标准值相
对应的标准系数分别为 1.0、0.8、0.6、0.4、0.2,差(E)以下为 0。
  2、评议指标参考标准
  评议指标参考标准以国家的有关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制度等为基础,结合我国国情和
企业管理经验,按照重要性原则具体制定。每个评议指标参考标准也分为优( A)、良
(B)、中(C)、低(D)、差(E)五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的等级参数分别为
1.0、0.8、0.6、0.4、0.2。
  实际评价中,应当按规定的要求正确选用评价标准,这是公正评价企业经营效绩的前提。
  (四)评价计分方法
  企业效绩评价的主要计分方法是功效系数法,用于计量指标的评价计分;辅助计分方法
是综合分析判断法,用于评议指标的评价计分。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三层次结构,企业效绩
评价的计分方法分为基本指标计分方法、修正指标计分方法、评议指标计分方法和定量与定
性结合计分方法。
  1、基本指标计分方法。是指运用企业效绩评价基本指标,将指标实际值对照相应评价标
准值,计算各项指标实际得分。计算公式为:
  基本指标总得分=∑单项基本指标得分
  单项基本指标得分=本档基础分+调整分
  本档基础分=指标权数×本档标准系数
  调整分=[(实际值-本档标准值)÷(上档标准值-本档标准值)]
      ×(上档基础分-本档基础分)
  上档基础分=指标权数×上档标准系数
  在具体计分时,对于净资产收益率、资本积累率指标,当分母为 0 或小于 0 时,该指标
得 0 分;对于已获利息倍数指标,当分母为 0 时,则当利润总额大于 0 时,该指标得满分,
当利润总额小于或等于 0,则指标得 0 分。
  在每一部分指标评价分数计算出来后,要计算该部分指标的分析系数。分析系数是指企
业财务效益、资产营运、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四部分评价内容各自的评价分数与该部分权数的
比率。基本指标分析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某部分基本指标分析系数=该部分指标得分÷该部分权数
  2、修正指标计分方法。是在基本指标计分结果的基础上,运用修正指标对企业效绩基本
指标计分结果作进一步调整。修正指标的计分方法仍运用功效系数法原理,以各部分基本指
标的评价得分为基础,计算各部分的综合修正系数,再据此计算出修正指标分数。计算公式
为:
  修正后总得分=∑四部分修正后得分
  各部分修正后得分=该部分基本指标分数×该部分综合修正系数
  综合修正系数=∑该部分各指标加权修正系数
  某指标加权修正系数=(修正指标权数÷该部分权数)×该指标单项修正系数
某指标单项修正系数=1.0+(本档标准系数+功效系数×0.2-该部分基本指标分析系数)
  功效系数=(指标实际值-本档标准值)÷(上档标准值-本档标准值)
  该部分基本指标分析系数=该部分基本指标得分÷该部分权数
  在计算修正指标的修正系数时,当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的分母为 0 或负数时,如果分子为
正,则其单项修正系数确定为 1.0;如果分子也为负,则其单项修正系数确定为 0.9。
  如果资本保值增值率和 3 年资本平均增长率指标的分子、分母出现负数或分母为 0 时,
则按如下方法确定其单项修正系数:
  (1)如果分母为负,分子为正,则单项修正系数确定为 1.1。
  (2)如果分母及分子都为负,但分子的绝对值小于分母的绝对值,则单项修正系数确
定为 1.0;反之,分子的绝对值大于分母的绝对值,则单项修正系数确定为 0.8。
  (3)如果分母为正,分子为负,则单项修正系数确定为 0.9。
  (4)当分母为 0 时,如果分子为正,其单项修正系数确定为 1.0;如果分子为负,其
单项修正系数确定为 0.9。
  如果不良资产比率指标实际值低于或等于行业平均值,单项修正系数确定为 1.0;如果
高于行业平均值,用以上计算公式计算。
  如果技术投入比率指标没有行业标准,该指标单项修正系数确定为 1.0。
  在每一部分修正后的评价分数计算出来后,要计算该部分修正后的分析系数,用于分析
每部分的得分情况。计算公式为:
  某部分修正后分析系数=该部分修正后分数÷该部分权数
  3、评议指标计分方法。是根据评价工作需要;运用评议指标对影响企业经营效绩的相关
非计量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作出企业经营状况的定性分析判断。具体根据评议指标所考核的
内容。由不少于 5 名的评议人员依据评价参考标准判定指标达到的等级,然后计算评议指标
得分。公式为:
  评议指标总分=∑单项指标分数
  单项指标分数=∑[(单项指标权数×每位评议人员选定的等级参数)÷评议人员总数

  如果被评价企业会计信息发生严重失真、丢失或因客观原因无法提供真实、合法会计数
据资料等异常情况,以及受国家政策、市场环境等因素的重大影响,利用企业提供的会计数
据已无法形成客观、公正的评价结论时,经相关的评价组织机构批准,可单独运用评议指标
进行定性评价,得出评价结论。
  4、定量与定性结合计分方法。是将定量指标评价分数和定性指标评议分数按照规定的权
重拟合形成综合评价结果,即根据评议指标得分对定量评价结论进行校正,计算出综合评价
得分,其计算公式为:
  定量与定性结合评价得分=定量指标分数×80%+定性指标分数×20%
  (五)核实确认评价基础数据
  企业效绩评价的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企业提供的评价年度会计决算报表等资料。为确保
基础数据的真实、完整、合理,在具体评价前必须对评价基础数据进行核实,对有关数据的
口径进行确认。
  (六)形成评价结果
  企业效绩评价结果以评价得分和评价类型加评价级别表示,并据此编制评价报告。评价
类型是评价分数体现出来的企业经营效绩水平。用文字和字母表示,分为优( A)、良
(B)、中(C)、低(D)、差(E)五种类型;评价级别是指对每种类型再划分级次,以体
现同一类型中的不同差异,采用在字母后标注“+”、“-”号的方式表示。
  1、类型判定
  评价类型以评价得分为依据,按 85、70、50、40 四个分数线作为类型判定的资格界线。
  优(A):评价得分达到 85 分以上(含 85 分);
  良(B):评价得分达到 70 分~85 分(含 70 分);
  中(C):评价得分达到 50 分~70 分(含 50 分);
  低(D):评价得分在 40 分~50 分(含 40 分);
  差(E):评价得分在 40 分以下。
  2、级别标注
  以上五种评价类型再划分为十个级别,分别是:
  优:A++  A+  A;
  良:B+  B  B-;
  中:C  C-;
  低:D;
  差:E。
  当评价得分属于“优”、“良”类型时,以本类分数段最低限为基准,每高出 5 分(含
5 分,小数点四舍五入),提高一个级别;当评价得分属“中”类型,60 分以下用“C-”
表示,60 分以上(含 60 分)用“C”表示;当评价得分属于“低”、“差”类型,不分级别,
一律用“D”、“E”表示。
  企业效绩评价结果以汉字、英文和“+”、“-”符号共同标示,如优(A+)、低
(D)。
  3、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是企业经营效绩的综合评述文件,参照《评价文本格式》的规定编制。有关具体
要求如下:
  (1)报告内容应包括被评价企业基本概况及企业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
力状况、发展能力状况等四个主要方面效绩的文字描述。
  (2)评价报告应明确评价年限、工作范围及所采用的评价标准值,评价结论要有充分
的说服力。
  (3)语言应简洁、规范,字数在 2000 字左右。
  (4)评语表达应含义明确,尽量避免产生歧义。
  (5)对影响企业经营效绩评价结果的有关重要事项应进行充分披露。
  (6)评价报告应标明评价时间,评价实施单位及评价负责人需要签名盖章。
第三章 财务预测和财务预算
第一节 资金需要量预测
  一、资金需要量预测的意义
  财务预测作为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内容包括资金需要量预测、成本费用预测、
收入利润预测等,其中,资金需求量预测是财务预测的重要内容,本章只是简要介绍财务预
测中有关资金需要量预测和利润预测的一些方法。
  资金需要量预测是指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需求,对未来所需资金的估计和推测,它是企
业制定融资计划的基础。企业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地产生对资金的需求,需要筹措资
金。同时,企业进行对外投资和调整资本结构,也需要筹措资金。企业所需要的这些资金,
一部分来自企业内部,另一部分通过外部融资取得。由于对外融资时,企业不但需要寻找资
金提供者,而且还需要作出还本付息的承诺或提供企业盈利前景,使资金提供者确信其投资
是安全的并可获利,这个过程往往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因此,企业需要预先知道自身的财
务需求,确定资金的需要量,提前安排融资计计划,以免影响资金周转。
  资金需要量预测有助于改善企业的投资决策。虽然投资是决定是否需要筹资和筹资多少
的重要因素,但是根据销售前景估计出的融资需求,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全部满足。这就需要
根据可能筹措到的资金来安排销售增长以及有关的投资项目,使投资决策建立在可行的基础
上。
  二、资金需要量预测的步骤
  资金需要量预测一般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销售预测
  销售预测是企业财务预测的起点。销售预测本身不是财务管理的职能,但它是财务预测
的基础,销售预测完成后才能开始财务预测。因此,企业资金需要量的预测也应当以销售预
测为基础。
  (二)估计需要的资产
  资产通常是销售量的函数,根据历史数据可以分析出该函数关系。根据预计销售量和资
产销售函数,可以预测所需资产的总量。某些流动负债也是销售的函数,相应的也可以预测
负债的自发增长率,这种增长可以减少企业外部融资的数额。
  (三)估计收入、费用和留存收益
  收入和费用与销售额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因此,可以根据销售额估计收入和费
用,并确定净利润。净利润和股利支付率,共同决定了留存收益所能提供的资金数额。
  (四)估计所需要的追加资金需要量,确定外部融资数额
  根据预计资产总量,减去已有的资金来源、负债的自发增长和内部提供的留存收益,得
出应追加的资金需要量,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确定所需的外部融资数额。
  三、资金需要量预测的方法
  (一)销售百分比法
  销售百分比法是根据销售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预测企业融资需
求数量的一种方法。利用销售百分比法进行财务预测时,首先要假设收入、费用、资产、负债
与销售收入之间有着固定的比例,然后根据预计销售额和相应的比例,预计资产、负债和所
有者权益,再确定出所需的融资数量。
  在实际运用销售百分比法时,一般是借助预计利润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进行的。通过预
计利润表预测企业留存收益的增加额;通过预计资产负债表预测企业资金需要总额和外部融
资数额。
  1、预计利润表
  预计利润表是运用销售百分比法的原理预测利润及留存收益的一种预测方法。预计利润
表与实际利润表的内容、格式相同。通过预计利润表,既可预测留存收益的数额,也可为预
计资产负债表和预测外部融资数额提供依据。
  预计利润表的编制步骤如下:
  (1)收集基年实际利润表资料,计算确定利润表各项目与销售额的百分比。
  (2)取得预测年度销售收入的预计数,用该预计销售额乘以基年实际利润表各项目与
实际销售额的百分比。计算出预测年度预计利润表各项目的预计数,并编制预计利润表。
  (3)用预计利润表中的预计净利润和预定的股利支付率,测算出留存收益的数额。
  下面举例说明如下:
  [例 1]某企业 20×5 年度利润表如表 3-1 所示。
表 3-1 20×5 年度利润表(简表)  单位:元
项 目 金  额
销售收入 300000000
 减:销售成本 22800000
销售费用 120000
管理费用 6120000
财务费用 60000
利润总额 900000
 减:所得税 270000
净利润 630000
  ※假定该企业所得税率为 30%。
  若该企业 20×6 年度预计销售额为 38000000 元,则 20×6 年度预计利润表可测算如表
3-2:
36 财务与会计
表 3-2   20×6 年度预计利润表(简表)       单位:元
20×5 年实际 占销售收入的 20×6 年预计
项 目
数 百分比(%) 数
销售收入 300000000 100.00 38000000
 减:销售成本 22800000 76.00 28880000
销售费用 120000 0.40 152000
管理费用 6120000 20.40 7752000
财务费用 60000 0.20 76000
利润总额 900000 3.00 1140000
 减:所得税 270000 342000
净利润 630000 798000

若该企业预定的股利支付率为 50%,则 2006 年预测留存收益增加额为 399000 元,即:


留存收益增加额=预计净利润×(1-股利支付率)
       =798000×(1-50%)=399000(元)
  2、预计资产负债表
  预计资产负债表是运用销售百分比法的原理预测企业外部融资额的一种方法。预计资产
负债表与实际资产负债表的内容、格式相同。通过预计资产负债表,可预测资产、负债及留存
收益有关项目的数额,进而预测企业所需的外部融资数额。
  在分析资产负债表项目与销售关系时,要注意区分敏感项目与非敏感项目。所谓敏感项
目是指直接随销售额变动的资产、负债项目,例如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应付职工
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费用等项目。所谓非敏感项目是指不随销售额变动的资产、负债项目,
如固定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短期借款、应付债券、实收资本、留存收益等项目。
  下面举例说明预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例 2]假定某企业 20×5 年度实际销售收入 30000000 元,20×6 年度预测销售收入
38000000 元。20×5 年度资产负债表如表 3-3 所示。
表 3-3   20×5 年度资产负债表(简表)  单位:元
项  目 金  额
 资产:
  现金 150000
  应收账款 4800000
  存货 5220000
  其他流动资产 20000
  固定资产净值 570000
  资产总额 107600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应付票据 1000000
  应付账款 5280000
  应付职工薪酬 210000
  应付债券 110000
  负债合计 6600000
  实收资本 500000
  留存收益 3660000
 所有者权益合计 41600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 10760000

  根据上列资料,编制该企业 20×6 年预计资产负债表,如表 3-4 所示。


表 3-4  20×6 年预计资产负债表(简表)           单位:元
20×5 销售收
项 目 20×5 年实际数 20×6 年预计数
百分比(%)
资产:
 现金 150000 0.50 190000
 应收账款 4800000 16.00 6080000
 存货 5220000 17.40 6612000
 其他流动资产 20000 — 20000
 固定资产净值 570000 — 570000
资产总额 10760000 134720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应付票据 1000000 — 1000000
 应付账款 5280000 17.60 6688000
 应付职工薪酬 210000 0.70 266000
 应付债券 110000 — 110000
负债合计 6600000 8064000
 实收资本 500000 — 500000
 留存收益 3660000 — 3660000
所有者权益合计 4160000 41600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 10760000 12224000
  在上面的预计资产负债表中,可以看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而会计等式表明资产
=负债+所有者权益。根据这个原理,参考前面资料可以计算出应筹集的资金数额。
  由于 20×6 年预计资产负债表中,总资产=13472000(元),而负债+所有者权益=
12224000(元),二者差额=13472000-12224000=1248000(元)。这部分资金是
20×6 年需要的资金总额,但是,在 20×6 年预计利润表中知道 20×6 年可以有 399000 元
作为未分配利润留给企业使用,因此,企业应在外部筹集资金数额为 1248000-399000=
849000(元)。
  上面介绍了如何运用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利润表预测资金需要量,这种方法可以利用
公式计算。预测外部资金需求量的公式为:
  追加资金需要量:=RA∕S×△S-RL∕S×△S-△RE
  式中:△S——预计年度销售增加额;
     RA——基期敏感资产总额;
     RL——基期敏感负债总额;
     S——基期销售额;
     △RE——预计年度留存收益增加额。
    根 据 上 例 资 料 , 20×6 年 销 售 增 加 额 ( △ S ) 为 8000000 元 ( 38000000 -
30000000 ) ; 20×5 年 敏 感 资 产 总 额 ( RA ) 为 10170000 元 ( 150000 + 4800000 +
5220000);20×5 年敏感负债总额(RL)为 5490000 元(5280000+210000);20×5
年销售额 30000000 元;20×6 年留存收益增加额为 399000 元,则运用上述公式可计算如
下:
追 加 资 金 需 要 量 = 8000000× ( 10170000 - 5490000 ) ∕ 30000000 - 399000 =
849000(元)
  (二)资金需要量的回归分析预测法
回归分析预测法是假定资金需要量与销售额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然后根据历史资料,用
最小二乘法确定回归直线方程的参数,利用直线方程预测资金需要量的一种方法。其预测模
型为:
  y=a+bx
式中:y——资金需要量
   a——固定的资金需要量(即不随销售额增加而变化的资金需要量);
   b——变动资金率(即每增加 1 元的销售额需要增加的资金);
   x——销售额。
参数 a、b 利用最小二乘法来确定,公式为:

b
 x y  n xy
           x   n x
2 2

a  y  bx
式中 x 、 y 为 x 和 y 的平均值,即:
         x =1∕n×∑x
         y =1∕n×∑y
[例 3]某企业 20×0~20×5 年 6 年的销售额及资金需要量如表 3-5 所示。该企业的生
产较稳定,若 20×6 年企业计划销售额为 500 万元,利用回归分析预测法预测企业 20×6 年
的资金需要量。
表 3-5                 单位:万元
年  份 20×0 年 20×1 年 20×2 年 20×3 年 20×4 年 20×5 年
销售额(x) 380 460 400 480 520 560
资金需要量 200 240 220 250 280 290
(Y)

利用回归分析法,假设资金需要量(Y)与销售额(X)之间存在线形关系:
  Y=a+bx
利用表 3-6 可以计算:
表 3-6                 单位:万元
年份 20×0 年 20×1 年 20×2 年 20×3 年 20×4 年 20×5 年 合计
x 380 460 400 480 520 560 2800
Y 200 240 220 250 280 290 1480
2
X 144400 211600 160000 230400 270400 313600 1330400
XY 76000 110400 88000 120000 145600 162400 702400

b
 x y  n xy = 2800  1486  6  702400 =0.49
  x   n x
2 2
2800  6  1330400
2

a=1480/6-0.49×2800/6=18
即: y=18+0.49x
当 20×6 年的销售额为 500 万元时,资金需要量为:
y=18+0.49×500=263(万元)
第二节 利润预测
  利润预测是企业确定计划期目标利润并选择实现目标利润最佳途径的过程,它是企业编
制期间预算的基础,也是财务预测的基本内容。利润预测的具体方法很多,这里只介绍利用
本量利分析法预测企业利润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一、利润预测常用的几项指标
  本量利分析法是根据商品销售数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函数关系测算某项财务指标的一
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预测企业利润须熟悉以下指标的含义及其计算技术。
  (一)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或固定费用,下同)是指与商品产销数量没有直接联系,在一定时期和一定
产销数量范围内其发生总额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成本;变动成本(或变动费用,下同)是指
其发生额随商品产销数量的增减变化而相应变动的成本。即固定成本与产销数量无关;变动
成本与产销数量有关。但是,对单位成本而言,单位固定成本是与产销量的增减成反方向变
动的,即产销量的增加,每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将相应的减少:而单位变动成本则固定
不变。
  当前我国企业成本核算采用的是制造成本法,即商品的生产或销售成本既包括固定成本
又包括变动成本。为了进行量本利分析,需要将总成本分解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其方法
有个别成本分解法和总成本分解法。个别成本分解法是根据会计明细账逐项查找固定成本和
变动成本,然后分别进行汇总确定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一种方法。总成本分解法又称高低
点分解法或变动成本率分解法,即比较两个时期的销售收入与总成本,然后求出变动成本率,
从而对总成本进行分解的一种方法。例如,某企业上期的销售收入为 5000 万元,总成本为
4800 万元:本期销售收入为 6000 万元,总成本为 5400 万元。上期同本期比较,在固定成
本总额不变的情况下,变动成本率为(5400-4800)÷(6000-5000)×100%=60%。
有了变动成本率,就可以把总成本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上期的变动成本为
5000×60%=3000(万元),固定成本为 4800-3000=1800(万元),本期的变动成本
为 6000×60%=3600(万元),固定成本为 5400-3600=1800(万元)。
  将企业的总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则企业的总成本的构成是:
  总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
  =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产销量)
  (二)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又称边际利润或贡献毛益,它是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以后的金额。边际贡献
抵偿固定成本以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利润总额。边际贡献的计算公式为: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销售数量
      =单位边际贡献×销售数量
      =固定成本+利润
  (三)盈亏临界点销售量(额)
  盈亏临界点也称保本点、损益平衡点。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处于不亏不赚,即利润总额
为零的状态。表示盈亏临界点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实物数量来表示,即盈亏临界点销售
量;另一种是用货币金额来表示,即盈亏临界点销售额。盈亏临界点销售量(额)是企业利
润总额为零时的销售量(额),当达到企业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额)时,企业既不亏损也
不盈利;当企业的销售量(额)大于盈亏临界点销售量(额)时,企业盈利;当企业的销售
量(额)小于盈亏临界点销售量(额)时,企业亏损。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的计算公式为: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单位产品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总额∕单位边际贡献
  这一公式适用于产销单一产品的企业。
  [例 4]假设计划年度某种产品的销售价格为 38 元,单位变动成本为 22 元,固定成本
总额为 16000 元,则该产品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为: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16000∕(38-22)=1000(件)
  对于产销多种产品的企业,可以采用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额来计算临界值,计算公式为:
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1-变动成本率)
        =固定成本总额∕边际贡献率
  [例 5]假没某公司计划年度的销售收入为 780000 元,固定成本总额为 175000 元,
变动成本率为 65%,则该公司计划年度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为:
  盈亏临界点销售额=175000∕(1-65%)=500000(元)
  二、预测目标利润额
  利用本量利分析法预测目标利润的公式为:
  P=(S-SBcp)-(S-SBcp)×Vr=(S-SBcp)×(1-Vr)
   =(S-SBcp)×Mr
  式中:P——利润预测值;
    S——销售收入预测值;
    SBcp——盈亏临界点销售收入;
    Vr——变动成本率;
    Mr——边际贡献率。
  公式中“S-SBcp”是盈亏临界点以上的销售额,由于企业的固定成本已经从盈亏临界
点销售收入中扣除,所以盈亏临界点以上的销售额减去其中的变动成本就是利润额。
  在上面例子中,销售收入为 780000 元时的利润为:
  P=(780000-500000)×(1-65%)=98000(元)
  三、预测实现目标利润必须达到的经济指标
  影响企业利润的主要经济指标有产品销售数量、销售价格、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等。为了
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企业可以从以上几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例 6]某企业上年度甲产品的销售数量(Q)为 1000 件,售价(SP)为 18000 元,
单位变动成本(V)为 12000 元,固定成本总额(F)为 5000000 元。那么,甲产品上年度
的利润为:
  P=Q×SP—Q×V—F
  =1000×18000-1000×12000-5000000=1000000(元)
  在此基础上,如果要求下年度的利润增长 12%,即达到 1120000 元[1000000×(1+
12%)],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1、增加销售数量
  因为:1120000=18000Q-12000Q-5000000
  Q×(18000-12000)=6120000
  所以:Q=6120000∕(18000-12000)=1020(件)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销售数量增加 2%[(1020-1000)/1000×100%],达到
1020 件时,可实现目标利润。
  2、提高销售价格
  因为:1120000=1000SP-1000×12000-5000000
  1000SP=18120000
  所以:sP=18120000∕1000=18120(元)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销售价格提高 0.67%[(18120-18000)/18000×100%],
达到 18120 元时,可实现目标利润。
  3、降低固定成本总额
  因为:1120000=1000×18000-1000×12000-F
  1120000=18000000-12000000-F
  所以:F=18000000-12000000-1120000=4880000(元)
    在 其 他 条 件 不 变 时 , 固 定 成 本 总 额 降 低 2.4 % [ ( 4880000 - 5000000 ) /
5000000×100%],降低为 4880000 元时,可实现目标利润。
  4、降低单位变动成本
  因为:1120000=1000×18000-1000V-5000000
  1000V=1000×18000-5000000-1120000=11880000
  所以:V=11880000/1000=11880(元)
    在 其 他 条 件 不 变 时 , 单 位 变 动 成 本 降 低 1.00 % [ ( 11880 - 12000 ) /
12000×100%],降低为 11880 元时,可实现目标利润。
42 财务与会计
第三节 财务预算
  一、全面预算
  (一)全面预算的内容
  现代企业的管理体系已经逐步形成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的管理模式,利用
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将各个部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全面预算是企
业为了实现其生产经营目标,将企业各个部门的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形成的一套反映企业预
期经营活动的实施方案。财务预算是全面预算的核心内容。
  全面预算是由一系列的预算组成,各种预算相互联系,构成非常复杂,图 3-1 简要地
反映了全面预算的内容及相互关系。
         企业发展战略
       当年经营目标及预算方针
    销售预算         资本支出预算
期末存货预算←→生产预算
直接材| |直接人| |制造费| | 销售费、
料预算| |工预算| |用预算| |管理费预算
产品成本预算|  |现金预算
预计利润表|  |预计资产负债表
  图 3-1 企业预算体系图
  从图 3-1 中可以看出,企业全面预算通常包括销售预算、资本支出预算和财务预算三
个部分。企业首先应根据市场需求及自身的生产能力,制定企业销售预算,销售预算是全面
预算的起点。根据销售预算,企业分析生产能力能否达到生产要求,编制资本支出预算,资
本支出预算是企业满足生产需要而进行的长期投资,如固定资产的购建、扩建、改造等,资
本支出预算常需要长期筹资预算相配合;同时,根据销售预算确定生产预算,来安排直接材
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预算、销售费用预算、管理费用预算等。将前面各种预算汇总即得到财
务预算,财务预算主要包括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现金流量表。
  在上述三类预算中,财务预算的综合性最强,是预算的核心内容;而财务预算的各项指
标又依赖于生产预算和资本支出预算,因此,生产预算和资本支出预算是财务预算的基础;
生产预算与资本支出预算根据销售预算来编制,销售预算是整个预算管理体系的前提。
  (二)全面预算的作用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综合管理方法将管理决策数量化,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重要
作用。
  1、明确企业经营目标。全面预算是企业目标的具体化,而预算管理体系将企业的各个部
门都纳入预算来管理,将企业的总目标分解为各个部门的目标,各个部门根据各自的预算,
对当年的生产经营情况有明确的目标。
  2、协调各方面关系。企业的生产过程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而如果出现问题再去协调就
会影响生产的顺利进行。在编制预算时,由于各个部门都要参加,实际是将当年的生产在纸
上演练一次,在编制预算时就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在生产还没有开始就将各种关系协
调好。
  3、控制经济活动。由于预算的安排,各个部门必须要按照预算来组织生产,否则会影响
整个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因此,以预算控制各个部门的生产活动可以保证企业整体的顺利
运行。当实际状态和预算出现较大差距时,需要对预算进行调整。
  4、考核评价业绩。利用预算对各个部门及个人进行考核可以使考核规范化、科学化,改
进了以往考核没有一个客观指标的局面。当然,如果由于客观原因造成预算执行数与预算数
的差距时,需要进行具体分析。
  二、财务预算
  (一)财务预算的内容
  在企业全面预算体系中,财务预算非常重要,财务预算包括: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
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现金流量表。
  现金预算又称现金收支预算,是反映企业在预算期内全部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以及由
此预计的现金收支所产生的结果的预算。现金预算以生产经营预算及成本、费用预算为基础
编制,是财务预算的核心。现金预算的内容包括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余缺及资金的筹集
与运用。现金收入包括期初现金余额、预算期销售现金收入:现金支出包括预算期内各种现
金支出;现金余缺指预算期内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差额;资金的筹集与运用反映预算期内
向银行借款、还款、支付利息、短期投资、投资收回等内容。
  预计利润表是反映和控制企业在预算期内损益情况和盈利水平的预算。它是在汇总销售
预算、各项成本费用预算、资本支出预算等资料的基础上编制的;预计资产负债表是反映预
算期末企业财务状况的预算,它以报告期的资产负债表为基础。结合企业各种业务预算、资
本预算和现金预算编制的;预计现金流量表是从现金流入和流出两个方面反映企业经营活动、
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的预算。
  (二)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
  1、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
  固定预算是根据预算期内正常的、可实现的固定业务量作为编制预算基础的预算编制方
法。它适合于业务量水平较为稳定的企业或非盈利组织,固定预算编制方法简单、易行;但
是它的可比性差,同时,机械、呆板。
  弹性预算是在成本习性分析的基础上,以业务量、成本和利润间关系为依据,根据各种
业务量水平编制的预算。弹性预算的适用范围宽、可比性强;但是编制比较复杂。弹性预算适
用于与业务量有关的各种预算。
  2、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
  增量预算是以基期成本费用水平为基数:结合预算期业务量水平及降低、成本的措施,
通过调整有关费用项目而编制的预算。增量预算优点是简单、工作量小;缺点是受原有项目
制约、不利于根据情况的变化调整预算。
  零基预算是在编制预算时,不考虑以前的情况,从零出发,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重新考
察每一项的收入及支出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的预算。零基预算的优点是一切
从现实出发分析企业的各项收支,能调动备方面的积极性,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缺点是
工作量大。
  3、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
  定期预算是指编制预算的时间不变,一般以一个会计年度为一个完整的预算期。优点是
预算期与会计期间相等,便于利用预算管理和考核企业;缺点是具有滞后性和间断性。滚动
预算是预算的编制随着预算的执行不断补充,逐期向后滚动,使预算期保持不变的预算编制
方法。滚动预算根据滚动的时间单位分为逐月滚动。逐季滚动和混合滚动。滚动预算的优点是
透明度高,及时反映企业的变化,使预算连续、完整:缺点是工作量大。

第四章 筹资管理

第一节 企业筹集资金的原因与要求
  一、企业筹集资金的原因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需要一定数额的资金;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和
不断发展的需要,企业需要不断地筹集资金。从企业筹集资金的具体情况来看,其原因是不
完全相同的,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筹集企业资本金
  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 3 万元,法律、行
政法规对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有较高规定的,从其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
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 10 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 500 万元,
法律、行政法规对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有较高规定的,从其规定。可见,企业
设立时必须依法注入一定数额的资本金,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提供基本的资金保障。
  (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一个具有良好发展前途的企业,生产和经销的商品的品种和数量都会不断增加,对内、
对外投资额也会不断扩大。为此,企业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筹集资金,包括所
有者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所有者权益资金可向企业原所有者筹集,也可向其他投资者筹集;
债务资金可向金融机构借款或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
  (三)调整资金结构
  所有者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以及不同筹资方式所筹资金的比重,
反映企业的资金结构,资金结构及其变化会直接关系到所有者、债权人、国家及其他有关主
体的利益。在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某种原因会出现资金结构不合理的情况,甚至影响到企
业的生存和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往往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筹集资金,并保持合理的
资金结构。当企业权益资金比重偏小而债务资金比重偏大时,应增加权益资金的筹集;反之
应筹集债务资金。当长期资金偏小而短期资金偏多时,应增加长期资金筹集;反之应筹集短
期资金。
  (四)偿还债务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负债经营普遍存在于企业界。对承担债务的企业来说,有按时偿还
债务本金和支付利息的责任。偿还本金及利息需要现金,而当企业现金流出现短缺时,可举
新债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偿还旧的债务,以维护企业的信誉。
  二、企业筹集资金的要求
  企业筹集资金是为了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从而实现企业目标。因此,筹集资金必须
按下列要求进行。
46 财务与会计
  (一)认真选择投资方向
  企业筹集资金的目的是满足日常生产经营的需要及对外投资的需要,为了提高筹集资金
的经济效果,企业必须认真研究和选择投资方向,即对投资项目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经济上的效益性和合理性,建设条件上的可靠性和可行性,进行反复调查、研究和论证,在
此基础上确定最佳投资方案。只有明确了有利的投资方向,企业筹集资金才有实际意义。
  (二)合理确定资金数额和投放时间
  企业资金不足,必然影响生产经营活动;资金过多,又会降低其利用效果。因此,企业
要根据实际需要,结合经济核算的要求合理确定资金需要数额。在企业的实际经济活动中,
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投资,资金的投放都不是一次进行的,而应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安排
资金的投放时间,以提高资金利用效果。
  (三)正确运用负债经营,降低企业风险
  企业的资本金是一定量的、并保持相对的稳定,而企业对资金的需要则会随着经营活动
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增加。因此;要适度利用债务资金,正确运用负债经营。当企业需要资金
而所有者资金不足时,利用负债有利于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当资产息税前利润率大于债
务资金成本率时,利用负债资金有利于企业获得财务杠杆利益。负债的增加会增加企业的财
务风险,企业过多的负债会使企业的风险过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四)认真选择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
  企业的资金可以从多种渠道、采用不同方式筹集。但是,不同渠道、不同方式筹集的资金,
企业付出的代价互不相同,这种成本为资金成本。企业在筹集资金时,应该考虑各种来源的
资金成本不同。一般来说,负债资金成本低于所有者权益资金成本,因此,企业喜欢选择负
债资金;但是,负债的增加又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要协调收益与风险之间的
关系,选择适当的资金来源和筹资方式。
  三、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
  (一)筹资渠道
  筹资渠道是指企业取得资金的来源,筹资渠道受制于国家经济体制和国家对资金的管理
政策,也与企业的组织形式及企业的所有制形式有关。目前,我国企业的筹资渠道主要有:
  1、国家财政资金。是国家以财政拨款或注资的方式投入企业的资金。虽然目前国家拨款
或注资的数额逐渐减少,但仍是国有企业的一条重要的筹资渠道。
  2、银行信贷资金。是各商业银行借给企业的资金。银行信贷资金是企业非常重要的债务
资金来源。
  3、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将社会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向需要资金的企
业提供借款,也是企业重要的债务资金来源。
  4、其他企业的资金。是指能提供给企业资金的其他企业的资金。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有时会有闲置多余的资金,这些资金可以购买其他企业的股票或债券,将暂时不用的资金提
供给需要资金的企业使用。
  5、居民的资金。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渐提高,居民的多余资金越来
越多,逐渐成为企业筹资的主要渠道。
  6、企业的留存收益。由于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不同,当企业当年取得利润以后,可以留
给企业使用,等以后取得更多的利润后一起分配给投资者,留存收益是企业筹集所有者权益
资金的重要途径。
  (二)筹资方式
  企业筹资方式是指企业取得资金的手段。企业资金来源的多样化要求筹资方式的多样化,
筹资方式同样与国家经济管理体制、财务管理体制相联系。筹资方式分为所有者权益资金的
筹集方式和负债资金的筹集方式,所有者权益资金的筹集方式包括: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
票、利用未分配利润;负债资金的筹集方式包括:银行借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
具体的筹资方式下面具体介绍。
第二节 所有者权益资金的筹集
  一、所有者权益资金的特点与内容
  所有者权益资金又称自有资金,是企业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金和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
形成的留存收益等,留存收益包括积累的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资本金分为国家资本金、
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及外商资本金;盈余公积金是企业按一定比例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
部分;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历年利润分配以后累计结余的部分。所有者权益资金的特点如下:
  1、所有权属于企业所有者。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金是所有者权益资金的基本组成部分,
无论是企业设立时投入的资金还是设立以后在生产经营期间追加投入的资金,其所有权均属
于所有者。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利润及未分配利润的所有权也属于企业所有者。所有者权益
资金的所有者凭借所有权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利润分配,对企业经营状况承担有限责任。
  2、企业及其经营者能长期占有和自主使用。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者权益资金的所有
者不能直接使用这部分资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直接使用这部分资金的是企业及其经营者。
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持续进行,有关法规规定,公司成立后,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
金,除依法转让外,不得抽逃出资;对于企业积累的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也由企业的
经营者使用。这些规定保证了企业经营的持续稳定。
  二、筹集所有者权益资金的方式
  (一)吸收直接投资
  吸收直接投资是企业吸收国家、法人、个人和外商以货币、实物、无形资产等形式出资形
成企业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它是企业筹集资本金的重要途径。对于非股份制企业来说,吸
收直接投资形成的资本金包括:
  1、国家资本金。国家资本金为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以国有资产投入企
业形成的资本金。当国有企业需要改变经营形式时,首先由企业组织力量自行清查财产、债
权、债务,做到账目清楚,数额准确,账实相符;然后委托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确
定资产评估价值并由注册会计师出具验资报告,界定所有者权益;最后将企业全部资产、所
有者权益和债务移交给改变经营形式以后的企业,其中所有者权益作为改变经营形式以后企
业的所有者权益,国家投资额作为改变经营形式以后企业的国家资本金。
48 财务与会计
  2、法人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为法人单位包括企业法人和社团法人以其依法可支配的资产
投入企业形成的资本金。如公司制企业组建时,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单位,可以以货币或
非货币资金进行投资,形成法人资本金。
  3、个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为社会个人或者本企业内部职工以个人合法财产投入企业所
形成的资本金。
  4、外商资本金。外商资本金为境外投资者(包括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投资者)对
企业投资所形成的资本金。外商投资可以支付外汇,也可投入实物和无形资产。
  企业采用吸收投资者直接投资筹集资本金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吸收直接投资筹集资本金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合资企业、有限责任
公司等,股份有限公司不采用这种方式筹集资本金。
  2、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实物、知识产
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全体股东的货币
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 30%。
  3、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
  (二)发行股票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为筹集资本金而发行的有价证券,是持股人拥有股份有限公司股份
的凭证。股票持有人为公司股东,拥有公司部分所有权,并以所持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
  1、股票的种类。股票的种类很多,不同的股票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也有不同的特点,
企业在利用股票筹资时,应分清采用哪种股票。
  (1)按股东权利不同,股票分为普通股票和优先股票。普通股票是最基本的、标准的股
票;优先股票是相对于普通股票而言有优先权的一种股票,其优先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 优先股股东在分配股利时优先于普通股分配股利,而且经常是固定的股息;②公司破产或
解散清算时,优先股股东优先分配公司剩余财产。
  由于拥有优先权,优先股股东的风险低于普通股股东,但是,优先股票的权利受到限制:
①表决权受到限制,一般来说,只有当公司活动直接涉及优先股股东的利益时,优先股股东
才享有一定表决权;②优先股股东不能参与公司的生产经营,没有选举权。普通股股东相对
于优先股股东来讲,投资的风险较大,主要表现在:①普通股股东的股利不确定,它根据公
司利润变化而变化并在优先股股利分配之后分配;②当公司破产清算时,普通股股东对公司
剩余财产的索偿权在优先股股东之后。当然,普通股的权利大于优先股,主要表现在:①公
司经营景气时,普通股股东的股利比优先股股东的股息高;②公司发行新股票时,普通股股
东具有优先认购权;③普通股股东有权参与和监督公司的经营管理,并享有在股东大会上的
表决权和选举权。
  (2)按有无记名,股票分为记名股票和不记名股票。记名股票是在股票票面和企业股
权手册上记载股东姓名的股票;不记名股票是股票票面上和企业股权手册不记载股东姓名的
股票,持有人即为股份所有人,可凭股票领取股利。
  (3)按票面是否标明金额,股票分为有面值股票和无面值股票。有面值股票是在票面
上标明金额的股票。持有这种股票的股东,对公司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以其所持股票
票面金额占公司发行在外的股票总面值的比例而定。无面值股票是不在票面上标明金额,但
在票面上载明所占公司股本总额的比例或股份数的股票。无面值股票的股东对公司享有的权
利和承担的义务,直接由股票标明的比例或股份而定。
  2、股票发行和销售方式。股票发行和股票销售是股份有限公司以发行股票筹集资金活动
中的两个具体环节。
  (1)股票发行方式。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的方式一般有两种,即公开发行和不公开
发行。公开发行是依照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规定,在办理发行股票申请程序以后,公开向社会
公众发行股票;不公开发行是股份有限公司向少数特定对象直接发行股票。
  采用公开发行股票,一般由证券经营机构承销。具有以下优点:①股票发行对象多、范
围广,而且股票的变现性强,有利于企业及时、足额募集股本:②股票发行的影响面大,能
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扩大影响力。缺点是手续比较复杂,发行费用比较高。
  不公开发行股票的优点是:手续简便、费用较低。缺点是:①不利于企业及时、足额筹集
股本;②不利于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且股票变现性差。
  (2)股票销售的方式。股票的销售方式也有两种,一是自销,二是委托承销。
  自销是企业直接将股票出售给投资者,而不经过证券机构。这种销售方式的优点是企业
能控制股票的发行过程;节省发行费用。缺点是会延长股票的发行时间,而且公司要承担股
票发行的全部风险。因此,自销方式一般适用于发行数额不大、发行风险较小的企业。
  委托承销方式是发行公司将股票销售业务委托给证券机构代理,证券机构是专门从事证
券买卖业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如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委托承销又分为包销和代销。包
销是企业与证券中介机构签订的承销协议,由证券经营机构全权办理公司股票的发售业务,
剩余部分的股票由证券机构全部购买。包销方式的优点是发行风险由承销商承担:缺点是发
行费用较高。代销是企业与证券机构签订的承销协议,由证券机构代理股票发售业务,如果
实际募集的股份达不到发行股份数,证券机构不购买剩余股票。采用代销方式的发行公司承
担的风险比较高,但相应的筹资费用较低。
  3、股票的发行价格。股票的发行价格是指企业将股票出售给投资者所采用的价格,其金
额等于投资者购买股票所支付的款项。股票的发行价格是由股票面值、公司财务状况、股市行
情等因素决定的。以募集方式设立公司首次发行股票时,股票价格由发起人决定;公司增资
发行新股时,股票价格由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决定。
  股票的发行价格一般有三种:
  (1)平价。即以股票的面值为发行价格。平价发行股票容易推销,但发行公司不能取得
股票溢价收入。
  (2)时价。时价是以本公司股票的现行市场价格作为发行新股票的价格。公司增资时采
用时价发行股票比较符合实际,因为公司以往发行的股票其市场价格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样
有利于处理新老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
  (3)中间价。中间价是以股票面值和时价的平均值作为股票的发行价格。
  股票的发行价格高于面值的发行称为溢价发行:低于面值的发行称为折价发行;等于面
值的发行称为平价发行。溢价发行股票所得的溢价收入列入资本公积;我国公司法规定,股
票发行价格不得低于票面金额(即不允许折价发行)。
  4、普通股筹资方式的优缺点。
  企业利用普通股票筹集资金具有下列优点:
50 财务与会计
  (1)不需要偿还本金。普通股票筹集的资金是公司的股本,股本是企业存在的根本,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长期使用。除非企业进行清算,否则不用偿还本金。
  (2)没有固定的利息负担,财务风险低。普通股票筹集的资金不需要事先确定固定的
收益率,因此,不需要支付固定的股息。普通股股东参与利润分配,但这种分配是根据公司
的获利水平和股利政策进行的,分配的股利由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不
必如筹集负债资金时需要固定支付利息。而财务风险是由于负债引起的,采用股票筹资,可
以减少负债,因此可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3)能增强企业实力。普通股票筹集的是企业的永久占用的资金,是企业最稳定的资
金来源,它可以是负债的保证。股票筹资越多,对债权人的保证越强,企业的实力也越强,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信誉。
  利用普通股票筹集资金的缺点为:
  (1)资金成本较高。股票筹资比债务筹资的,成本高,这是因为:①对投资者来说,
投资于普通股票得不到固定的收益,而且普通股票除依法转让以外不能要求收回投资,当公
司发生亏损或者破产清算时还要以投资额承担有限责任,投资风险很大。因此,投资者对普
通股投资要求得到较高的收益率,这就增加了筹资公司的资金成本:②普通股股利由净利润
支付,净利润需要先缴纳所得税,筹资公司得不到抵减税款的好处;③普通股票的发行手续
复杂,发行费用一般比其他筹资方式高。
  (2)公司的控制权容易分散。普通股的投资者是公司的股东,股东越多公司的控制权
就越分散,越不利于公司控制。尤其是公司发行新股票时,新股东不仅分享公司的控制权,
而且还分享未发行新股票以前所积累的盈余,这就会降低每股收益,从而引起公司股价下跌。
  5、优先股筹资方式的优缺点。
  优先股筹资方式的优点有:
  (1)发行优先股票增加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可以增强企业的实力及负债的能力;
  (2)发行优先股票筹集的资金是企业的长期资金,没有还本的压力;
  (3)优先股票的股东一般没有投票权,不会分散企业的控制权;
  (4)优先股票的股利固定,在企业盈利能力较强时,可以为普通股股东创造更多的股
利。
  优先股筹资方式的缺点有:
  (1)发行优先股票筹资的资金成本比负债资金的资金成本高;
  (2)虽然优先股的股利较低。但当企业盈利能力不强时,固定的股利支付会给企业很
大的压力。当企业无力支付股利时,企业的形象又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三)企业未分配利润
  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筹集所有者权益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增加了未分配利润等于增加了
所有者权益。未分配利润可以用来转增资本金、弥补企业亏损、分配给投资者等,在未安排使
用以前可直接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未分配利润作为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不仅可以避免办理各种筹资手续和节省
筹资费用,还有增强企业财务实力、降低资金成本、避免财务风险和提高企业信誉的优点。
第三节 债务资金的筹集
  一、债务资金的特点与内容
  债务资金又称借入资金,是企业债权人按契约借给企业要求按时付息并在到期日归还本
金的资金,其特点如下:
  1、所有权属于债权人。债权人借给企业的资金是需要归还的,其所有权属于债权人;而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债务资金是企业应付但尚未偿付的短期债务,如应付账款、应
交税金等,所有权同样属于债权人。企业按规定的时间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因此,债权人
不享有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权力;不能参与企业利润分配;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也不承担责
任。
  2、企业只能在一定时期内使用,由于债务资金按契约要求必须按时还本付息,企业只
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而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债务资金虽然不需要支付利息,但必须
按规定的时间偿付。
  企业的债务资金全部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它由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部分构成。流
动负债又称短期负债,包括向金融机构借入的短期资金、发行短期债券筹集的资金以及在生
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应付、应交款项;非流动负债包括企业向金融机构借入的长期资金、
发行长期债券筹集的资金以及通过融资租赁形成的长期应付款项等。
  二、筹集债务资金的方式
  (一)发行公司债券
  发行公司债券是企业筹集债务资金的重要途径。公司债券,是指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
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我国公司发行公司债券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
券法》规定的发行条件。发行公司债券的申请经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核准后,应当公告公司债
券募集办法。公司债券募集办法中应当载明下列主要事项:①公司名称;②债券募集资金的
用途;③债券总额和债券的票面金额;④债券利率的确定方式;⑤还本付息的期限和方式;
⑥债券担保情况;⑦债券的发行价格、发行的起止日期;⑧公司净资产额;⑨已发行的尚未
到期的公司债券总额;⑩公司债券的承销机构。
  1、公司债券的种类
  公司债券的种类很多,发行企业可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选择债券的种类。
  (1)按债券是否记名,可分为记名债券和无记名债券。公司发行公司债券应当置备公
司债券存根簿。发行记名公司债券的,应当在公司债券存根簿上载明下列事项:①债券持有
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及住所;②债券持有人取得债券的日期及债券的编号;③债券总额,债券
的票面金额、利率、还本付息的期限和方式;④债券的发行日期。发行无记名公司债券的,应
当在公司债券存根簿上载明债券总额、利率、偿还期限和方式、发行日期及债券的编号。记名
公司债券的登记结算机构应当建立债券登记、存管、付息、兑付等相关制度。公司债券可以转
让,转让价格由转让人与受让人约定。公司债券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按照证券交易所
的交易规则转让。记名公司债券,由债券持有人以背书方式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
方式转让:转让后由公司将受让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及住所记载于公司债券存根簿。无记名公
司债券的转让,由债券持有人将该债券交付给受让人后即发生转让的效力。
52 财务与会计
  (2)按能否转换为公司股票,可分为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和不可转换为股票的公
司债券。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简称可转换债券。上市公司经股东大会决议可以发行可转
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并在公司债券募集办法中规定具体的转换办法。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
为股票的公司债券,应当报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发行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
应当在债券上标明可转换公司债券字样,并在公司债券存根簿上载明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数额。
公司应当发行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后,按照其转换办法向债券持有人换发股票,但债券
持有人对转换股票或者不转换股票有选择权。
  (3)按是否上市流通,可分为上市债券和非上市债券。经有关机构审批,发行后可在
证券交易所买卖的债券为上市债券或挂牌债券;不具备上市流通条件的债券,不能在证券交
易所买卖,这类债券为非上市债券。
  (4)按偿还期限的长短,可分为长期债券和短期债券。偿还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为长期
债券,在一年以内的为短期债券。长期债券筹集的资金为长期资金,短期债券筹集的资金为
短期资金。
  (5)按支付利息的形式不同,可分为固定利息债券、浮动利息债券和贴息债券。票面标
明固定利率的债券为固定利息债券;利率随市场利率变动而调整的债券为浮动利息债券;以
低于票面金额发行,到期按票面金额偿还,其差额即利息的债券为贴息债券(也称贴水债
券)。
  (6)按发行的保证条件不同,可分为抵押债券、担保债券和信用债券。以发行公司的特
定资产作抵押品发行的债券为抵押债券,具体做法有多种:以公司全部财产作抵押品发行的
债券为一般抵押债券;以设备作抵押品发行的债券为设备抵押债券;以交付给信托公司的有
价证券作抵押品发行的债券为证券信托抵押债券;以土地、房屋等不动产作抵押品发行的债
券为不动产抵押债券;由第三者出具保函担保偿还本息的债券为担保债券;没有特定的财产
作抵押品和担保人,仅凭企业信用发行的债券为信用债券。
  2、公司债券的发行价格
  公司债券的发行价格是指发行公司将债券出售给投资者时所采用的价格,在金额上等于
投资者购买债券时所支付的款项。影响债券发行价格的因素有:
  (1)债券面值。债券面值是影响债券发行价格的基本因素,面值越大,发行价格就越
高;反之,则低。不过,债券的发行价格不一定等于其面值,因为发行价格还受许多其他因
素的影响,而面值是发行公司到期归还投资者本金的数额。
  (2)债券利率。债券利率是在债券票面上标明的利率,它是发行公司按期支付给投资
者的利息与票面金额的比率。一般来说,债券利率越高,发行价格就越高;反之,则低。
  (3)市场利率。债券发行时的市场利率与债券利率往往是不相等的,因为债券利率是
在债券发行前在债券票面上标明的利率。市场利率和债券利率都影响债券的发行价格,但效
果相反。市场利率越高,债券价格就越低;市场利率越低,债券价格就越高。
  (4)债券期限。债券的期限越长,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就越大,债券的发行价格与面值
的差距越大;债券的期限越短,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就越小。债券的发行价格与面值的差距越
小。所以,债券随着距到期日的时间越近,债券的价格越接近票面值。
  由于以上因素的影响,公司债券的发行价格有:溢价、折价和平价三种形式。溢价是指
以高于债券票面金额的价格作为债券的发行价格;折价是指以低于债券票面金额的价格作为
债券的发行价格;平价是指以债券的票面金额作为债券的发行价格。理论上,债券发行价格
的计算公式为:

债券面值 n
债券各期利息
  债券发行价格=
(1 市场利率) n
 
t 1 (1  市场利率)
t

  式中:n——债券期限(年);
     t——支付利息的期数。
  按上列公式确定的债券发行价格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债券到期归还本金按市场利率
折现以后的现值,另一部分是债券各期利息的现值。
  [例 1]某公司发行一种债券,该债券的面值为 1000 元,票面利率为 8%,每年年底
付息一次,期限为 10 年。若市场年利率为 10%,则该债券的发行价格为多少?若市场年利
率为 6%,则该债券的发行价格为多少?
  根据债券估价模型:
  (1)当市场年利率为 10%时:
  P=A×PVk,n+I×PVAk,n
  =1000×PV10%,10+1000×8%×PVA10%,10
  =1000×0.3855+80×6.1446
  =877.1(元)
  (2)当市场年利率为 6%时:
  P=I×PVk,n+A×PVk,n
  =1000×8%×PVA6%,10+1000×PV6%,n
  =80×7.3601+1000×0.5584
  =1147.2(元)
  从例子可以看到,当市场利率发生变化时,债券的价格也会发生变化。一般来讲,当债
券票面利率一定时,市场利率越高,债券发行价格越低;市场利率越低,债券发行价格越高。
  3、债券的信用等级
  企业公开发行债券需要由资信评级机构评定债券信用等级。债券信用等级表示债券质量
的优劣,反映发行公司还本付息能力的强弱和债券投资风险的大小。国际上流行的债券等级,
一般分为九级。AAA 级为最高级,AA 级为高级,A 级为中上级,BBB 级为中级,BB 级为中
下级,B 级为投机级,CCC 级为完全投机级,CC 级为最大投机级,C 级为最低级。
  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债券等级标准,尚未建立系统的债券评级制度。根据中国人民银
行的规定,凡是向社会公开发行债券的企业,需由中国人民银行及其授权的分行指定的资信
评级机构或者公证机构进行信用评级。
  4、债券筹资方式的优缺点
  企业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具有以下优点:
  (1)资金成本较低。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其成本比较低,这是因为:①债
券筹资的风险小,筹资企业支付的利息少;②债券利息在税前收益列支,企业可以得到抵减
应纳税所得的利益。
  (2)能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企业负债经营,债务利率是固定不变的,当资产净利润率
提高时,债券利息不会增加,而所有者的利润会有更大提高。债务对所有者收益的这种影响
称为财务杠杆。
54 财务与会计
  (3)保障所有者对企业的控制权。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是企业的借入资金,债权人无
权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因此,债券筹资不会影响所有者对企业的控制权。
  企业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的缺点:
  (1)财务风险较高。运用债券筹集资金,企业要按规定的时间偿还本金和支付固定的
利息,而负债的增加会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较多地采用负债方式筹资会加大企业财务风
险。
  (2)限制条件较多。企业发行债券的限制条件要比其他债务筹资方式的限制条件多,
如我国公司法对此有许多规定。另外,企业发行债券所筹集的资金必须用于审批机关批准的
用途,不得用于弥补亏损和非生产性支出;前一次发行债券尚未募足的,对债务有违约或延
迟支付本息呈持续状态的,不得再发行新债券。由于种种限制,从而约束了企业对债券筹资
方式的运用。
  (二)金融机构借款
  金融机构借款包括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
  1、短期借款
  短期借款是企业根据借款合同向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款
项。短期借款按担保条件不同区分为抵押借款、担保借款和信用借款。
  (1)短期借款的信用条件。短期借款往往带有一定的信用条件,内容有:
  ①信用额度。信用额度是金融机构对借款企业规定的无抵押、无担保借款的最高限额。企
业在信用额度以内,可随时使用借款,但金融机构并不承担必须提供全部信用额度的义务。
如果企业信用恶化,即使在信用额度内企业也不一定能获得借款,对此金融机构不承担法律
责任。
  ②周转信用协议。周转信用协议是金融机构与企业签订的一种正式的最高限额的借款协
议。在协议有效期内,只要企业的借款总额未超过协议规定的最高限额,金融机构须满足企
业提出的借款要求,对周转信用协议负法律责任,而借款企业则必须按借款限额未使用部分
的一定比例向金融机构支付承诺费。
  ③补偿余额。补偿余额是金融机构要求借款企业在其存款账户上保留按实际借款额的一
定比例(如 10%~20%)计算的存款余额。对企业来说,补偿余额提高了借款的实际利率;
从金融机构来看,它可以降低贷款风险,补偿贷款损失。
  ④借款抵押。金融机构为了避免投资风险,对企业借款往往要求有抵押品担保。短期借
款的抵押品通常是借款企业的存货、有价证券、应收账款等。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借款的金额
应根据抵押品的价值(经评估确认)确定,一般为抵押品价值的 30%~90%,其比例的大
小取决于抵押品的变现能力和金融机构对投资风险的态度。通常情况下,抵押借款的成本比
非抵押借款要高,因为金融机构将抵押贷款看成是一种风险投资,管理抵押贷款要比管理非
抵押贷款的难度大,因此抵押贷款的利率较高。
  (2)短期借款的利率。短期借款利率有多种,企业应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合理选择:
  ①按金融机构的利率政策可分为优惠利率和非优惠利率。优惠利率是金融机构向财务状
况良好、信誉较高的企业提供贷款时所使用的利率,比非优惠利率要低。非优惠利率是金融
机构向财务状况和信誉一般的企业提供贷款时所使用的利率,比优惠利率要高。
  ②按利率的基本特征可分为简单利率、浮动利率、贴现利率和加息利率。简单利率是按固
定的单利计算利息并于借款到期日随本金一并支付时所使用的利率。浮动利率是随市场利率
的变动而相应调整的利率。贴现利率是金融机构向企业发放贷款时,先从贷款额中扣收利息,
待贷款到期由借款企业偿还全部贷款的条件下所使用的利率。使用这种利率,企业可利用的
借款是全部借款减去利息以后的差额,因此,借款的实际利率高于名义利率。加息利率是金
融机构向企业发放分期等额偿还贷款时所使用的利率。在分期等额偿还贷款的情况下,企业
要按借款总额和名义利率计算利息。由于借款分期等额偿还,企业实际上只使用了借款的一
部分,但要支付全部金额的利息,所以,企业负担的实际利率要高于名义利率。
  (3)短期借款筹资方式的优点。
  短期借款方式筹集资金的优点:①筹资速度快。企业申请短期借款一般金额小,归还时
间短,借款手续简便,筹资速度较快。②款项使用灵活。企业申请短期借款,具体问题可以
与金融机构协商,所需款项可根据实际需要随借随还,灵活使用,以调剂企业资金余缺。
  2、长期借款
  长期借款是企业根据借款合同向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款
项。长期借款的种类较多,按借款的来源可分为政策性银行借款、商业银行借款、保险公司借
款、信托投资公司借款和财务公司借款;按借款的担保条件可分为抵押借款、担保借款和信
用借款;按借款的用途可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借款、更新改造借款、新产品试制借款和科技开
发借款;按借款的偿还方式可分为一次偿还借款和分次偿还借款。
  (1)长期借款的条件和程序。企业申请长期借款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①借款企业实
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有法人资格;②借款用途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金融机构贷款办法
所规定的范围;③借款企业或担保单位具有一定的财产保证;④借款企业具有偿还借款的能
力;⑤借款企业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制度健全,经济效益良好;⑥借款企业在银行开立账户
和办理结算。
  具备借款条件的企业应按下列程序办理借款手续:①企业提出借款申请。借款申请书要
说明借款的原因、金额、用款计划、还款期限;②金融机构审批。审批的内容包括企业的财务
状况、信用情况、利润水平、发展前景、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等;③签订借款合同。企业借款
申请经金融机构审查同意后,应进一步协商借款的具体事宜,如借款的用途、金额、利率、期
限、还款的方式及资金来源、违约责任及借款的保护性条款等,在此基础上以借款合同的形
式将其法律化;④企业取得借款。借款合同生效以后,企业可在借款指标范围内,根据用款
计划和实际需要,从金融机构取得借款并转入企业存款结算账户。
  (2)长期借款的利率。一般情况下,长期借款利率高于短期借款利率,这是因为债权
人把资金在较长的时间内让渡给债务人使用具有较大的投资风险,要求获得较高的收益。但
是,对于那些财务状况好、信誉高的企业来说,仍然可以争取到利率较低的长期借款。长期
借款利率通常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两种。对于借款企业来说,在市场利率呈上升趋势的
情况下使用固定利率有利,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使用浮动利率为佳,因为这样可以减少企业
未来的利息支出。
  (3)长期借款方式筹资的优缺点。
  长期借款方式筹集资金具有以下优点:①筹资速度快。办理长期借款的程序和手续要比
发行股票和债券简便,所需时间较少,融资速度较快。②资金成本较低。长期借款的利率一
般低于债券利率;而且借款属于直接融资,筹资费用也比较少。与发行股票和债券相比,长
期借款的资金成本比较低。③款项使用灵活。企业申请长期借款,有关事宜可通过谈判确定;
用款过程中如有变化,借贷双方可以再协商。而发行债券或股票筹集资金时,企业面对社会
广大投资者,筹资条件和款项使用不具有长期借款的灵活性。
56 财务与会计
  长期借款筹集资金的缺点:①财务风险较高。长期借款也是筹集负债资金,而负债资金
的增加会使利息增加,利息是影响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长期借款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②限制性条件较多。企业申请长期借款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除此之外,金融机构通常还对
借款企业提出一些有助于保证贷款按时足额偿还的条件,并要求写进借款合同,这就影响到
企业对长期借款的使用。
  (三)租赁
  租赁是指在约定的期间内,出租人将资产使用权让与承租人,以获取租金的协议。企业
租入资产,意味着增加资产而不需要增加相应的投资,这与借款购买资产的效果是相同的。
所以说,租赁也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形式。
  租赁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
  1、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又称购物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
其所有权最终可能转移,也可能不转移。融资租赁是一种长期租赁,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方式
租入设备,主要目的是融通资金并获得设备的使用权。采用这种方式租入设备等于出租公司
为承租企业筹集了购买设备的价款,而承租企业只需要按规定交纳租金。
  融资租赁的具体形式有下列四种:
  (1)直接租赁。出租公司出资向生产厂商购买承租企业所需要的设备,然后再租赁给
承租企业。
  (2)转租租赁。出租公司从其他租赁公司或制造厂商租入设备,然后再转租给承租企
业。
  (3)售后回租。承租企业将自己拥有的设备出售给出租公司,然后再从出租公司租回
设备的使用权。
  (4)杠杆租赁。由出租公司出部分资金,其余资金以设备作抵押向金融机构借款,购
买设备,然后将设备出租给承租企业。这种融资租赁方式,由于租金收入一般大于借款所支
付的本息,租赁公司可从中获得财务杠杆利益,故称杠杆租赁。
  影响融资租赁租金的因素主要有:
  (1)租赁设备的购买价款、运杂费用和运输途中保险费用。
  (2)租赁手续费用。即出租公司承办租赁业务收取的手续费用,实际上是出租公司的
一部分营业收入。
  (3)利息。即出租公司为承租公司购买设备款项的应计利息。
  (4)设备残值。即租赁期满时预计设备可变现净值。
  (5)租赁费的支付方式。租赁费支付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按年、半年、季、月支付;也
可以在期初或期末支付;还可以按等额或不等额支付。租金支付方式不同,租金的负担也有
差异。
  与经营租赁比较,融资租赁的特点是:
  (1)租赁物的专用性较强,一般为专用设备;
  (2)租赁期内承租方将租赁物视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并计提折旧及负责维修保养,不
得单方解除租赁合同;
  (3)租赁期较长,一般超过设备寿命周期的 75%或接近其寿命周期;
  (4)当租赁期满后,出租公司一般将设备作价卖给承租企业。
  2、经营租赁
  经营租赁又称服务租赁,是指除融资租赁以外的其他租赁。通常情况下,在经营租赁中,
租赁资产的所有权不转移,租赁期届满后,承租人有退租或续租的选择权,而不存在优惠购
买选择权。经营租赁是一种短期租赁,企业通过经营租赁方式租入设备,目的在于获得其使
用权,从理财的角度来看,也能起到筹集资金的作用。
  一般来说,经营租赁具有下列特点:
  (1)租赁物一般为通用设备;
  (2)租赁期内出租方提供技术服务并负责维修,承租方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解除租赁
合同;
  (3)租赁期较短,租赁物可反复租赁给不同的承租人使用;
  (4)租赁期满后,租赁物一般退还给出租人,不发生转让行为。
  租赁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特殊方式,与其他筹资方式相比较,其优缺点如下:
  (1)及时获得所需设备的使用权。当企业资金短缺而又急需设备时。租赁比企业筹措资
金后再购买设备的手续简便,能及时获得所需设备,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持续进行。
  (2)减少设备投资的风险。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条件下,设备投资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因
新设备的技术含量提高而使旧设备贬值或提前报废,而租赁则不必承担由于设备贬值而造成
的损失,有利于企业及时选用技术先进的设备,从而加速技术进步和避免设备投资风险。
  (3)租赁费用较高。一般来说,租金除了包含设备的价款以外,还要包括出租公司的
成本、费用及利润,因此,租金较购买设备要高。
  (四)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商品交易中以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方式进行购销活动所发生的信用形式。早
在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商品交易中就已出现赊购赊销现象。在现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条
件下,商业信用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从企业筹集资金的角度来说,商业信用的形式主要有以
下几种:
  1、应付账款
  应付账款是在商品交易中买方先取货后付款时发生的一种信用形式。由于购买商品还没
有付款,相当于卖方将资金给买方无偿使用。应付账款是一种典型的商业信用,在买方未付
货款以前意味着卖方为买方提供了贷款或筹集了资金。对卖方来说,这种信用形式能起到扩
大商品销售的作用。
  2、应付票据
  应付票据是在延期付款的商品交易中所采用的一种信用凭证。可用来为企业筹集资金的
信用凭证主要是商业汇票。商业汇票是由收款人(卖方)或付款人(买方)签发,由付款人
或其开户银行承兑的一种信用凭证。按承兑人不同,商业汇票又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
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是由收款人签发,经付款人承兑,或由付款人签发并承兑的汇票;银
行承兑汇票是由收款人或付款人签发,由付款人向开户银行申请承兑,并经银行审查同意承
兑的汇票。商业汇票的承兑期限由交易双方商定,如属分期付款,应一次签发数张不同期限
的汇票。
58 财务与会计
  商业汇票是一种期票,对于买方来说,它是筹集短期资金的一种方式;对于卖方来说,
可以起到如期结算、防止对方拖欠货款的作用。
  3、预收货款
  预收货款是在商品交易中,卖方在交货之前向买方预先收取部分或全部货款所发生的一
种信用形式。在卖方未交货以前,意味着买方为卖方提供了资金。
  对于生产周期较长、售价较高的房地产、电梯等行业的企业,常采用向买方预收货款,
取得一定的免费短期资金来源,这种方式对于卖方来说可以解决资金不足的矛盾,对于买方
来说可以有计划地取得期货。
  (五)票据贴现
  票据贴现是企业急需资金时,将未到期的有价证券交付银行,由银行按贴现率扣除贴现
利息后取得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银行开展贴现业务实际上是银行放款的一种形式,即通过
贴现先把款项贷放给票据持有者(或被背书人),然后待票据到期时从票据付款者处收回贷
款。当票据贴现时银行扣除的贴现利息即为贷款利息。
  票据贴现这种信用形式能把一定日期以后的现金收入转化为即日的现金收入,以缓解企
业当前资金紧缺的矛盾。但是,企业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即支付一定的贴现利息。票据贴
现是一种筹集短期资金的方法。
第四节 资金成本
  一、资金成本的意义
  (一)资金成本的概念
  资金成本是指资金使用者为筹集和使用资金所支付的代价,它包括资金的使用费用和筹
集费用。企业从金融市场筹集资金,对资金供应者来说,他暂时或长久失去了使用这部分资
金的获利机会,因此,要求得到相应的报酬,即得到一定数额的资金时间价值;对于筹集资
金的企业来说,他得到了使用资金的权力,需要按规定支付一定的费用。在投资有风险的情
况下。资金供应者除了要求获得资金的时间价值以外,还要求得到一定的风险价值。同时,
资金使用者在筹集资金过程中还需要支付筹资费用,如股票、债券的印刷费、发行费、公证费、
广告费、律师费及筹资手续费等。
  资金成本可用绝对数表示,也可用相对数表示。但一般采用相对数即资金成本率来表示。
资金成本率是资金使用者所支付的报酬与所取得资金实有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资金成本率=使用资金支付的报酬∕(筹资总额-筹资费用)
     =筹资总额×资金使用报酬率∕[筹资总额×(1-筹资费用率)]
       =资金使用报酬率∕(1-筹资费用率)
  公式中使用资金支付的报酬是指在资金使用期内按年或按月支付给资金供应者的报酬,
如股息、红利、利息、租金等:筹资总额是指通过某种方式筹集的全部资金;筹资费用是指在
资金筹集过程中所支付的费用,如委托证券经营机构代理发行股票、债券所支付的代办费等,
这些费用是一次性的,不需要在资金使用期内按年、按月支付。筹资费用实际上是筹资总额
的减少,所以要从筹资总额中扣除。下面将资金成本率直接称为资金成本。
  (二)资金成本的意义
  资金成本是理财的一项重要工具,对企业理财具有重要意义。
  1、资金成本是选择筹资渠道与筹资方式的重要依据。企业筹集资金可以采用股票、债券、
贷款、租赁等不同方式来进行,也有不同的资金来源。不同来源、不同方式筹集的资金,企业
付出的代价是不相同的。以资金成本为依据,选择资金成本低的资金来源与筹资方式。当然,
筹集资金时,还需要考虑资金使用期的长短、取得资金难易程度等因素,但资金成本是评价
筹资方案的重要因素。
  2、资金成本为投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标准。任何投资项目,只有它的预期投资收益率超
过它的资金成本才能获得收益,否则,企业将发生亏损,投资就失去了意义。可见,资金成
本实际上是企业投资项目必须达到的最低收益率,是企业评价投资项目的重要标准。
  3、资金成本为负债经营提供了重要的经济信息。企业负债经营是有条件的,这不仅表现
在资金结构要求合理,而且表现在必须有利于提高企业收益。提高企业收益只有在负债资金
成本低于企业资产息税前利润率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否则,负债对企业是不利的。
  二、不同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
  (一)债券资金成本
  债券资金的成本由企业实际负担的债券利息和发行债券支付的筹资费用构成。企业发行
债券要事先规定债券利息率,以便到期按规定利息率支付利息。但是,利息计入当期财务费
用会减少当期的应税所得,从而减少上交国家的所得税额。同时考虑到企业的筹资费用。债
券资金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I( 1  T)
   K 
B( 1  F)
  式中:K——债券资金成本;
     B——债券筹资额;
     I——债券票面年利息;
     T——企业使用的所得税率;
     F——债券筹资费用率。
  [例 2]某公司发行长期债券 600 万元,债券利息率为 12%,筹资费用率为 2%,所得
税率为 33%,则长期债券资金成本为:
600  12%  (1  33%)
    100% =8.2%
600 ( 1  2%)
  长期银行借款资金成本的计算方法与债券资金成本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只是长期借款
的筹资费用较少,可以不用考虑。
  (二)优先股票的资金成本
  优先股资金成本是企业以优先股方式筹集资金所支付的各项费用。企业发行优先股筹集
资金要支付筹资费用和固定股息,因此,优先股资金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D
   K 
P( 1  F)
60 财务与会计
  式中:K——优先股资金成本;
     D——优先股年股利;
     P——优先股筹资额;
     F——优先股筹资费用率。
  [例 3]某公司发行优先股 8000 股,每股面值 50 元,固定年股利率为 14%,发行费
用率为 3%,则优先股资金成本率为:
800  50  15%
    100%  14.4%
8000  50 
( 1  3%)
  (三)普通股票的资金成本
  普通股的资金成本是企业以普通股方式筹集资金所支付的各项费用。企业发行普通股筹
集资金要支付筹资费用和股利,普通股的般利是不固定的,一般呈增长的趋势,计算其成本
时需要考虑这一因索。一般来说,企业普通股股利率越高,它的股利和市价也越高。
因此,普通股资金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D
   K  g
P( 1  F)
  式中:K——普通股资金成本;
     D——预计下年的每股股利;
     P——当前每股市价;
     F——普通股筹资费用率;
     g——股利的年增长率。
  [例 4]某公司发行普通股每股市价为 40 元(平价),每股股利预计为 5 元,每股筹
资费用率为 2.5%,预计股利每年增长 3%,则该普通股资金成本为:
5
    3%= 15.82%
40 
( 1  2.5%)
  (四)保留盈余资金成本
  保留盈余资金成本是一种机会成本,可比照普通股资金成本予以确定。保留盈余即留存
收益属企业所有者投资额的增加额,所有者虽然没有以某种形式取得这部分利益,但是,可
以从其投资额的增值中得到补偿,这就等于所有者对企业追加了投资。保留盈余资金成本的
计算方法与普通股资金成本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只不过不用考虑筹资费用,计算公式为:
D
   K  g
P
  式中:K——保留盈余资金成本;
     D——预计下年每股股利;
     P——每股市价;
     g——股利的年增长率。
  [例 5]某企业当前普通股每股市价为 40 元,近期每股股利为 5 元,预计股利每年增
长 3%,则保留盈余资金成本为:
  (5/40+0.03)×100%=15.5%
  三、综合资金成本
  综合资金成本是企业筹集和使用全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受多种因素影响,企业不可能
只使用某种单一的筹资方式,往往需要通过多种方式筹集所需资金。综合资金成本是各种筹
资方式的资金成本的加权平均数,其权数为各种筹集方式资金的数额占全部资金的比重,因
此亦称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综合资金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n
  Kw= W  K
i 1
i i

  式中:Kw——综合资金成本;
     Wi——第 1 种筹资方式的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
     Ki——第 1 种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
  [例 6]某企业长期债券、普通股和保留盈余资金分别为 600 万元、120 万元和 20 万元,
资金成本分别为 8.2%、15.82%和 15.5%,则综合的资金成本为:
  600∕(600+120+20)×8.2%+120∕(600+120+20)×15.82+20∕(600+
120+20)×15.5%=9.64%
第五节 资金结构
  资金结构也称资本结构,是指企业筹集的各类资金的构成及其比重。广义的资金结构包
括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的结构、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的结构、长期资金内部的结构等;狭义
的资金结构是指长期资金中,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结构。资金结构问题是筹资决策的关键,
对企业加强管理降低资金成本、降低财务风险:增加财务杠杆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教材只
涉及狭义资金结构。
  一、影响资金结构的因素
  在企业的长期资金中,主要是由所有者权益和非流动负债组成,这两部分资金的性质不
同,所有者权益资金是由企业长期使用的,在使用过程中并不规定固定的回报率;而负债资
金的使用是有一定期限的,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支付固定的利息费用。在决定采用哪种资金结
构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资金成本。一般来讲,负债资金的资金成本较低;所有者权益资金的资金成本较高。
两者的差异造成企业喜欢利用负债方式筹集资金。增加负债,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综合资金成
本,但会造成企业的全部资金来源中负债所占比重很大。
  2、财务风险。企业增加负债资金,就相应地增加固定支付利息的压力。利息是引起企业
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过多的负债,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而多采用所有者权益资金,可
以减少利息的压力,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3、企业的资产结构。企业所属行业不同,其资产结构会有很大差别。重工业企业长期资
产所占比重一般比轻工业企业要大。轻工业企业长期资产的比重一般较低。长期资产需要长
期占用资金,需要企业能在较长时间内具有这部分资金的使用权,所有者权益资金可以满足
其要求,应多采用所有者权益资金。
  4、企业的筹资策略。筹资策略有积极型、保守型和中庸型筹资策略,积极型筹资策略是
尽量利用短期资金用于长期资产投资,负债比重会高一些;保守型筹资策略是将长期资金投
资流动资产,所有者权益资金会多一些;中庸型筹资策略介于二者之间。
  二、资金结构选择方法
  在影响资金结构的因素中,重要的是综合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在决定企业资金结构时,
要充分考虑二者的影响。选择资金结构的方法很多,我们只介绍比较资金成本法和每股收益
无差别点分析法。
  (一)比较资金成本法
  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随着负债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所有者权益资金的增加而上升。所以,
比较资金成本法是在多个筹资方案中,选择综合资金成本最低的方案。
  [例 7]某企业的有关资料如下:
  (1)企业上年度的资金结构及资金成本见表 4-1。
表 4-1
筹资方式 金额(万元) 资金成本
普通股 1640 20%
长期债券 1600 13%
长期借款 40 12%

  (2)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 25%。
  (3)该公司计划年度需要增加资金 1200 万元,提出以下两个备选方案:
  甲方案:发行长期债券 1200 万元,年利率为 14%,筹资费用率为 2%;企业的股票价
格变为每股 38 元,预计每股年末发放股利 5.2 元,股利增长率 3%;
  乙方案:发行长期债券 500 万元,年利率为 14%,筹资费用率为 2%,另发行普通股
票 700 万元,每股面值 44 元,预计每股年末发放股利 5 元,股利增长率 3%,每股发行费
1 元,股票发行价格为 46 元。
  要求通过计算选择筹资方案。
  根据以上资料计算如下:
  (1)甲方案的综合资金成本为:
    1640∕ ( 3280 + 1200 ) × ( 5.2∕38 + 3% ) + 1600∕ ( 3280 + 1200 ) ×13% +
1200∕ ( 3280 + 1200 ) × ( 14%× ( 1 - 25% ) ∕ ( 1 - 2% ) + 40∕ ( 3280 +
1200)×12%=13.73%
(2)乙方案的综合资金成本为:
  (1640+700)∕(3280+1200)×(5∕(46-1)+3%)+1600∕(3280+
1200 ) ×13% + 500∕ ( 3280 + 1200 ) × ( 14%× ( 1 - 25% ) ∕ ( 1 - 2% ) +
40∕(3280+1200)×12%=13.30%
  从计算结果看,采用乙方案筹资的综合资金成本低于甲方案,因此,企业应选择乙方案。
  采用乙方案的企业资金结构如下:权益资金 2340 万元(1640+700),债务资金 2140
万元(1600+40+500),资产总额 4480 万元,资产负债率为 47.77%(2140/4480)。
  (二)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分析法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各备选筹资方案的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并进行比较来
选择最佳资金结构融资方案的方法。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是指每股收益不受融资方式影响的销
售水平。由于与每股收益关系最直接的两个指标是销售额和息税前利润(EBIT),所以对每
股收益无差别点也有两种解释:即每股收益不受融资方式影响的销售额,或每股收益不受融
资方式影响的息税前利润。根据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销售额,可以分析判断在什么样的销售
水平下最佳资金结构应选择的融资方案是哪一种?同样,根据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息税前利
润,可以分析判断在什么样的息税前利润水平下最佳资金结构应选择的融资方案是哪一种?
  每股收益(EPS)无差别点的息税前利润或销售额的计算公式为:
( EBIT  I) 
( 1  T)  PD
   EPS 
N
( S  VC  a  I) 
( 1  T)  PD
或    
N
  式中:EBIT——息税前利润;
     I  ——每年支付的利息;
     T  ——所得税税率;
     PD ——优先股股利;
     N  ——普通股股数;
     S  ——销售收入总额;
     VC ——变动成本总额;
     a  ——固定成本总额。
  在每股收益无差别点上,无论是采用债务资本,还是采用权益资本,每股收益都是相等
的。若以 EPS1、EPS2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资金结构下的每股收益,则每股收益无差别的息税
前利润(EBIT)满足:

( EBIT  I 1) 
( 1  T)  PD1 ( EBIT  I 2) 
( 1  T)  PD2
   
N1 N2

  通过上述公式,可以求出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息税前利润。
  同理,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销售额(S)可以通过下列公式计算求得:

( S  VC1  a  I 1) 
( 1  T)  PD1 ( S  VC2  a  I 2) ( 1  T)  PD2
   
N1 N2
下面举例说明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分析法的应用。
[例 8]某企业资产总额为 1000 万元,资金结构如表 4-2 所示。
表 4-2
资金来源 筹资数额(万元)
实收资本 26(面值 1 元,发行价格 25
元)
资本公积金 624
债券 350(利率 8%)

  企业发展需要资金 500 万元,现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


  甲方案:采用发行股票方式筹集资金,股票的面值为 1 元,发行价格为 25 元,发行 20
万股,不考虑筹资费用。
64 财务与会计
  乙方案:采用发行债券方式筹集资金,债券票面利率 10%,不考虑发行价格。
  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 25%,资产总额平均余额为 1000 万元,如果该企业的基本获
利率为 10%,则应采用何种方式筹集资金?如果该企业的基本获利率为 9%,则又应采用
何种方式筹集资金?
  利用每股收益计算公式:
( EBIT  I) 
( 1  T)  PD
   EPS 
N
( S  VC  a  I) 
( 1  T)  PD
或    
N
  如果两个方案的每股收益相等,则:
( EBIT  28) 
( 1  25%) ( EBIT  78) 
( 1  25%)
   
26  20 26
  解出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息税前利润:
EBIT=43(万元)
    EPS
                    乙方案

                    甲方案

                  EBIT
 根据上面图示,我们可以知道 EPS 与 EBIT 之间的关系,当企业实际 EBIT 大于每股收益
无差别点时,乙方案的每股收益大于甲方案,应选择乙方案进行筹资;当企业实际 EBIT 小
于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时,甲方案的每股收益大于乙方案,应选择甲方案进行筹资。
  当企业基本获利率为 10%时,EBIT=1500×10%=150(万元),大于每股收益无差
别点,故应选择乙方案,即发行 500 万元的债券进行筹资。
当企业基本获利率为 9%时,EBIT=1500×9%=135(万元),小于每股收益无差别
点,故应选择甲方案,即发行 500 万元的股票进行筹资。
pp1
第五章 投资资管理
第一节 投资的意义和分类
  一、投资的意义
  投资是把资金直接或间接投放于一定对象,以期望在未来获取收益的经济活动,它对企
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投资是企业获得利润的前提
  利润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财务成果。企业要获得利润,必须将筹集的资金投
入使用:将资金直接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或将资金以股权、债权的方式投给其他企业以
获取报酬。可见,要获取利润就必须进行投资。
  (二)投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手段
  企业从事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时,各项生产要素不断更新,为了保证生产的持续进行,
就要求企业不断地将现金形态的资金投入使用,这是企业生存的基本条件。同样,当企业要
扩大生产规模时,也需要进一步地投资才能使企业的资产增加,而当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后。
为了保证正常的生产,还需要追加营运资金,而这一切只有投资才能实现。
  (三)投资是企业降低风险的重要途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可避免地存在风险,其基本原因在于商品销
售数量的不确定性,而影响销售数量的因素较多,如商品的质量、市场对商品的需求、企业
的销售策略和服务水平、企业的成本费用等。为了降低风险,企业经常要保持质量、技术领先
水平,通过投资提高企业设备的技术含量;为了降低风险,企业还要进行多品种、跨行业经
营,同样需要投资来支持。
  二、投资的分类
  投资是一项很复杂的经济活动,为了加强管理和提高投资收益,有必要对投资进行科学
的分类。
  (一)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
  按投资回收期限的长短,投资可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短期投资是指回收期在一年
以内的投资,主要包括现金、应收款项、存货、短期有价证券等投资;长期投资是指回收期在
一年以上的投资,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长期投资等。
  (二)对内投资与对外投资
  按投资的方向,投资可分为对内投资与对外投资。对内投资是指把资金投向企业内部,
形成各项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投资;对外投资是指把资金投向企业
外部,兴建子公司、分公司或购买股票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和购买其他企业的债券等债权性投
资。
66 财务与会计
  (三)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
  按投资的方式,投资可分为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直接投资是把资金投放于生产经营
(或服务)中,以获取收益的投资;间接投资是把资金投放于证券等金融资产,以获取投资
收益和资本利息的投资。前者是指企业将资金直接投放于生产经营领域;后者则是企业将资
金通过金融工具投放于生产经营领域。
  在实际经济活动中,投资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例如,按照投资
者的权益不同,可分为股权投资与债权投资;按照投资的目的不同,可分为增加收益的投资
与扩大股权的投资;按照投资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分为战略性投资与战术性投资等。
第二节 流动资产投资管理
  一、流动资产的定义与特点
  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或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
或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或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
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等资产。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及预
付款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存货等。
  流动性强是流动资产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周转速度快,循环周期短。流动资产在一个营业周期内就可以变现,相对于固定资产
来说,流动资产的变现速度快。
  2、实物形态的多样性与易变性。流动资产的实物形态是随着生产的过程而变化的,不保
持一种形态,各种形态的资金形态依次继起同时并存。流动资产管理的一个任务是调整各种
形态资产的数额。
  3、流动资产占用量具有波动性。流动资产占用量随着市场的变化及生产的规律而变化,
在管理时需要了解到其规律性,根据需要进行投资。
  流动资产投资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
  1、准确分析流动资产的占用量,保证生产对流动资产的需要。
  2、在保证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尽量减少流动资产投资数额。
  3、加速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提高流动资产的管理水平。
  4、增加企业短期筹资能力,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
  二、现金的管理
  (一)现金管理目标
  现金是企业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企业开展正常生产活动的基
础,是保证企业避免支付危机的必要条件;同时,现金又是获利能力最弱的一项资产,过多
地持有现金会降低资产的获利能力。现金的管理要与其持有现金的动机联系起来考虑,企业
持有现金的动机为:
  1、交易性动机。企业持有现金是为了满足日常生产经营的需要,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需要购买原材料,支付各种成本费用,为了满足这种要求,企业应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
  2、预防性动机。企业在先进管理时,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为了应付企业发上
生意外可能对现金的需要,企业准备一定的预防性现金。
  3、投机性动机。企业的现金是与有价证券投资联系在一起的,即多余的现金购买有价证
券,需要现金将有价证券变现成现金。但是,有价证券的价格与利率的关系非常紧密,一般
来说,利率的下降会使有价证券的价格上升;利率上升会使有价证券的价格下降。当企业持
有大量现金要购买有价证券时,可能由于预测利率将要上升而停止购买有价证券,这样企业
就会持有一定量的现金,即投机性现金需求。
  针对企业持有现金的动机,我们可以看到,预防性动机和投机性动机持有的现金对于企
业来讲不容易确定,现金管理主要指交易性现金的管理,其管理目标为:
  1、在满足需要的基础上尽量减少现金的持有量。
  2、加快现金的周转速度。
  (二)现金管理方法
  1、制度管理。企业对现金的管理,首先要遵守国家关于现金的管理规定;其次,要建立
企业内部的关于现金管理的制度。国家关于现金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现金的使用范围;库
存现金的限额;现金的存取规定等。企业内部现金管理制度包括:专人管理制度、现金登记
制度、内部审计制度。
  2、预算管理。以现金预算作为管理现金活动的标准。主要包括:现金收入管理、现金支出
管理、现金余额管理等内容。利用预算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3、收支管理。收支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加速收款,采取一些技术手段尽量使现
金回收的时间缩短;二是控制现金支出,在不影响企业信誉的情况下,尽可能推迟款项的支
付,利用银行存款的浮游量。
  (三)最佳现金余额的确定
  企业应持有多少现金要根据企业的生产需要确定,确定现金持有量的方法有很多种,最
基本的是利用存货模式。它是利用现金和有价证券来管理现金的方法,企业多余的现金全部
买成有价证券,当企业需要现金时,出售一定数量的有价证券来满足对现金的需要。在这里
要考虑两种成本:一是持有成本,是由于持有现金损失其他投资机会而发生损失,它与现金
持有量成正比;二是转换成本,是将有价证券转换现金发生的手续费等开支,它与转换次数
成正比,与现金的持有量成反比;持有现金的总成本为二者之和。用公式表示为:
Q T
  C=持有成本+转换成本= ×R+ ×F
2 Q
  式中:C——持有现金总成本;
     Q——现金持有量;
     R——有价证券的报酬率;
     T——全年现金需求总量;
     F——一次的转换成本。
  最佳现金持有量是使持有现金总成本最小的现金持有量。根据数学求极值问题的方法,
可知最佳现金持有量为:
2TF
   Q 
R
  [例 1]假设某企业明年需要现金 8400 万元,已知有价证券的报酬率为 7%,将有价
证券转换为现金的转换成本为 150 元,则最佳现金持有量应为:
68 财务与会计
2  84000000  150
   Q  =6000000(元)
7%
  即企业应持有现金 600 万元以满足正常生产的需要。
  三、应收账款管理
  (一)应收账款管理目标
  1、应收账款存在的原因。企业的应收账款是企业在销售产品时由于延迟收款而形成的,
企业应收账款的存在,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客观上是由于目前商品在销售时中介
机构的介入,导致货款不能在销售商品后立即结算;主观因素是企业为了促销,将赊销作为
竞争的一种手段,主观上给客户一段时间资金的使用权,以此来吸引客户购买商品。
  2、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对企业有利的影响是增加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产品销售,增
加企业盈利。不利影响是占用企业的资金,企业在管理应收账款时会增加成本,有一些应收
账款可能会出现坏账损失。
  3、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由于应收账款的存在,一方面增加企业的利润,另一方面会使
企业产生费用,所以,管理应收账款的目标应为:在适当利用赊销增加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
率的条件下控制应收账款的余额;加快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
  (二)企业信用政策
  企业信用政策是管理和控制应收账款余额的政策,它由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款政策
组成。
  1、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企业用来衡量客户是否有资格享受商业信用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客户达到了
信用标准,享受赊销条件;达不到信用标准,不能享受赊销,必须要支付现金。信用标准由
企业根据其销售政策来制定,国外通常采用“5C”系统来评价。即品行(Character)、能力
(Capacity)、资本(Capital)、担保(Collateral)、条件(Condition)。
  2、信用条件
  信用条件是客户可以享受的优惠条件,包括:信用期间、现金折扣和折扣期间。信用期
间是企业允许客户从购买商品到付款的最长时间,信用期间越长,越利于企业销售商品,但
是会占用资金,增加坏账损失的可能性。现金折扣是企业为了吸引客户提前付款而给予的价
格上的优惠,现金折扣越高,提前付款的客户越多,但是,会减少企业的利润。折扣期间是
企业给予客户享受现金折扣的时间,客户只有在这个期间付款才能得到现金折扣。信用条件
经常表示为(30,1/10),它的含义是:客户在购买货物后,可以在 30 日内付款;如果
客户在 10 日内付款,可以享受价格 1%的折扣。
  3、收账政策
  收账政策是在信用条件被违反时企业采取的收账策略,有积极型和消极型两种。采用积
极型收账政策,对超过信用期限的客户通过派人催收等措施加紧收款,必要时行使法律程序;
采用消极型收账政策,对超过信用期限的客户通过发函催收或等待客户主动偿还。积极型的
收账政策有利于减少坏账损失,加快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但是,会加大收账成本。消极型
的收账政策有利于减少收账成本,但是,会加大坏账损失,减慢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
  (三)信用政策决策
  信用政策是在衡量前面的各种优缺点的条件下制定企业的信用政策的过程。
  [例 2]某企业生产某种家用电器,年销售量为 100 万台,每台单价 8000 元,企业销
售利润率(税前利润÷销售收入)为 20%,企业为扩大销售,准备下一年度实行新的信用
政策,现有 A、B 两个方案:A 方案:信用条件是对所有客户实行“2/10,n/30”,这样销
量可增加 20 万台。客户中,享受现金折扣的占 40%,其余享受商业信用,商业信用管理成
本占销售收入的 1%,坏账损失率为销售收入的 4%,收账费用为销售收入的 2%。B 方案:
信用条件为“2/20,n/60”,这样销量可增加 50 万台。客户中,享受现金折扣的为 20%,
其余享受商业信用,商业信用管理成本占销售收入的 2%,坏账损失率为销售收入的 8%,
收账成本占销售收入 7%。如果企业预计在下一年度里销售利润率保持不变,有价证券的报
酬率为 8%,试评价两个方案并从中选出最优方案。
  分别计算两个方案能为企业带来多少利润:
  (1)A 方案的利润
  销售产品的利润:120×8000×20%=192000(万元)
  应收账款的收款时间:10×40%+30×60%=22(天)
  应收账款余额:120×8000×22∕360=58666.67(万元)
  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58666.67×8%=4693.33(万元)
  现金折扣数额:120×8000×40%×2%=7680(万元)
  坏账损失为:120×8000×4%=38400(万元)
  管理成本:120×8000×1%=9600(万元)
  收账成本:120×8000×2%=19200(万元)
  A 方案的利润:
  192000-4693.33-7680-38400-9600-19200=112420.67(万元)
  (2)B 方案的利润
  销售产品的利润:150×8000×20%=240000(万元)
  应收账款的收款时间:20×20%+60×80%=52(天)
  应收账款余额:150×8000×52∕360=173333.33(万元)
  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173333.33×8%=13866.67(万元)
  现金折扣数额:150×8000×20%×2%=4800(万元)
  坏账损失为:150×8000×8%=96000(万元)
  管理成本:150×8000×2%=24000(万元)
  收账成本:150×8000×7%=84000(万元)
  B 方案的利润:
  240000-13866.67-4800-96000-24000-84000=17333.33(万元)
  根据计算可知,A 方案的利润 112420.67 万元,B 方案的利润为 17333.33 万元。因此,
A 方案比较好,应选择 A 方案来执行。
  四、存货管理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和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
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
品、修理用备件、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外购商品等。
70 财务与会计
  (一)存货管理目标
  1、存货的作用。存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起的作用主要有:防止停工待料,适当的存货可
以防止原材料不能及时供应而出现的停工待料现象;适应市场的变化,存货可以调节市场供
求出现失衡对企业生产的影响;降低进货成本,大量订货可以使企业享受供应商的价格优惠
措施;维持均衡生产,对季节性产品,存货可以维持企业生产的持续。
  2、存货管理目标。根据存货的特点,增加存货会占用企业的资金;而降低存货又可能会
影响企业生产。因此,存货管理目标为:合理确定存货量,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存
货;加强存货的日常控制,加快存货的周转速度。
  (二)存货的日常管理
  1、存货的归口分级管理。是集中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
合的一种存货日常管理制度。它的作用是:有利于调动各职能部门、各级单位和职工群众管
好用好存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存货管理同生产经营管理结合起来;有利于财务部门面向
生产,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把存货的集中统一管理和分管紧密结合起来,使企
业整个流动资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存货 A、B、C 分类管理。是按照一定标准,将企业的存货划分为 A、B、C 三类,分别实
行重点管理、一般管理和总额灵活管理的存货管理方法。分类的标准有两个:一是金额标准,
金额大的为 A 类、金额小的为 C 类;二是数额标准,数量多的为 C 类,数量少的为 A 类。
第三节 有价证券投资管理
  企业在金融市场上购买有价证券是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形式,根据购买有价证券的种类,
可以分为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在证券市场中,购买股份公司发行在外的股票,这种投资称
为股票投资;在证券市场中,购买债务单位发行在外的债券,这种投资称为债券投资。
  一、股票投资
  (一)股票投资的优缺点
  股票投资的缺点为风险大,但是它的优点有:
  1、投资收益高。虽然普通股票的价格变动频繁,但优质股票的价格总是呈上涨趋势。随
着股份公司的发展,股东获得的股利也会不断增加。只要投资决策正确,股票投资收益是比
较高的。
  2、能降低购买力的损失。普通股票的股利是不固定的,随着股份公司收益的增长而提高。
在通货膨胀时期,股份公司的收益增长率一般仍大于通货膨胀率,股东获得的股利可全部或
部分抵消通货膨胀带来的购买力损失。
  3、流动性很强。上市股票的流动性很强,投资者有闲散资金可随时买入,需要资金时又
可随时卖出。这既有利于增强资产的流动性,又有利于提高其收益水平。
  4、能达到控制股份公司的目的。投资者是股份公司的股东,有权参与或监督公司的生产
经营活动。当投资者的投资额达到公司股本一定比例时,就能实现控制公司的目的。
  (二)股票投资的动机
  不同投资者的动机是不相同的,主要动机有:一是短期投资,结合企业管理现金,将暂
时闲置的资金投资购买股票以获取短期投资收益;二是长期投资,是以实现参与股份公司的
经营管理和控制股份公司为目标。前者将股票投资作为证券投资的一个组成部分,目的是为
了获利;后者是为了控制被投资公司,需要使投资额达到目标公司股本的一定比例。
  (三)股票的估价模型
  股票投资的关键是确定购买价格,判断股票的价格是否具有投资价值。根据股票投资得
到的股利,结合资金的时间价值可以确定股票的价格。股利的特点是不固定,这样,每年不
固定分配的股利就构成了普通股票投资的现金流入量。下面分几种情况分别建立股票的估价
模型:
  1、基本模型
  由于普通股票的价值是由各年股利所形成的现金流入量表示出来的,因此,将各年股利
的现值加总即为普通股票的价值。
  对永远持有的普通股票,其估价模型为:

d1 d2 dn n
di
   P  +
1  k (1  k ) 2
+ +
(1  k ) n
=  (1 k )
i 1
i

  式中:P——普通股票的价值:
     di——第 i 年应支付的股利;
     k——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
若投资者只持有 n 期,在第 n 期末将股票以 Pn 的价格出售,则股票估价模型为:

d1 d2 dn pn
P + + + +
1 k (1 k ) 2
(1 k ) n
(1 k ) n

n
di pn
    =  (1 k ) +
i 1
i
(1  k ) n
  式中:P——普通股票的价值;
      di——第 i 年应支付的股利;
      Pn——在第 n 期末将股票出售的价格;
      k——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
  2、零增长模型
  零增长模型是普通股票的股利增长速度为零,即每年的股利保持不变,这种股票价格的
估价模型为:
  P=d0∕k
  式中:P——普通股票的价值;
      d0——上一期刚支付的固定股利;
      k——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
72 财务与会计
  3、固定增长模型
  若普通股票的股利每年都增长,并且增长速度相等,这种条件下,我们容易得到其估价
模型:如果上年刚分配的股利为 d0,股利的增长速度为 g,则:
  第 1 年末的股利为:d0=d0×(1+g)
  第 2 年末的股利为:d2=d0×(1+g)2
  第 3 年末的股利为:d3=d0×(1+g)3
  第 n 年末的股利为:dn=d0×(1+g)n
  根据股票估价的基本模型:

d1 d 0 ((1  g )1 d 0 (1  g ) d
   P   (1  K )1  (1  k )1 = k  g  k 1 g

  式中:P——普通股票的价值;
     d0——上一期刚支付的股利;
     d1——下一期预计支付的股利;
     g——股利的增长速度;
     k——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
  [例 3]某公司普通股票上年每股分配股利 1.2 元,公司每年股利的增长速度为 3%,
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为 8%,则该公司的股票价格为多少?
  根据固定增长股票的估价模型,计算该公司的股票价格为:

d 0 (1 g ) 1.2  (1  3%)


  P= = =24.72(元)
kg 8%  3 %

  二、债券投资
  (一)债券投资的优缺点
  1、对投资债券来说,债券投资具有以下优点:
  (1)投资收益比较稳定。债券收益主要包括利息和买卖差价两部分。由于债券票面一般
标有固定利率,而发行单位又有按规定支付利息的法定义务,所以利息收入是稳定的;同样,
由于债券的未来利息比较稳定,所以,债券的转让价格及买卖价差也比较稳定。
  (2)投资安全性好。政府债券由有关国家的财力作后盾,通常称为无风险债券;公司
债券优先于股票求偿,保证了债券投资的安全性比股票好。
  2、债券投资的缺点表现在:购买债券不能达到参与和控制发行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目
的。
  (二)债券估价模型
  投资者购买债券实际上是取得了一种权利,即按时得到利息并在债券到期日收回本金。
因此,债券的持有人就会得到一种现金流入量,这种现金流入量的价值就是债券的价值。但
是,在考虑债券价值时,由于不同债券的风险不同以及不同的投资人对其资金的报酬率要求
不同,会导致所使用的贴现率不同。因此,确定债券价值的难点在于如何确定适当的贴现率。
  1、一年付息一次的债券估价模型
  一年付息一次的债券是每年底债券的持有人都会得到当年的利息,在债券到期日收回债
券的本金,这种债券可以用下面图形表示:
  I  I  ……  I  I+A
  其中:I 为每年收到的利息;A 为债券本金。
  则该债券的价值可由下式计算:
I I I A
   P= + ++ +
1  k (1  k ) 2
(1  k ) n
(1  k ) n
   =I×PVAk,n+A×PVk,n
  其中:P——债券价值;
     k——适用的贴现率;
     A——票面值;
     n——债券距到期日的时间。
  [例 4]某公司投资购入一种债券,该债券的面值为 1000 元,票面利率为 8%,每年
底付息一次,期限为 10 年。若市场利率为 10%,则该债券的价值为多少?若市场利率为
6%,则该债券的价值又为多少?
  根据债券估价模型,该债券的价值为:
  (1)当市场利率为 10%时:
  P=I×PVAk,n+A×PVk,n=1000×8%×PVAI0%,I0+1000×PVI0%,I0
  =80×6.1446+1000×0.3855=877.1(元)
  (2)当市场利率为 6%时:
  P=I×PVAk,n+A×PVk,n=1000×8%×PVA6%,10+1000×PV6%,10
  =80×7.3601+1000×0.5584=1147.2(元)
  从例子中可以看到,当市场利率发生变化时,债券的价值也会发生变化。一般来讲,当
市场利率高于票面利率时,市场利率越高,债券价值越低;当市场利率低于票面利率时,市
场利率越低,债券价值越高;当市场利率等于票面利率时,债券实际价值等于债券票面价格。
  2、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估价模型
  这种债券在未到期之前不支付利息,当债券到期时,一次支付全部的本金及利息,一般
情况下,这种债券的利息是按单利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估价模型为:
A( 1+ n  i)
   P 
( 1  k) n
  其中:P——债券价值;
     i——票面利率;
     k——市场利率;
     A——票面值;
     n——债券距到期日的时间。
  [例 5]假设目前证券市场上有一种债券,面值为 2000 元,票面利率为 8%,单利计
息,期限为 5 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若市场利率为 7%,则该债券的价值为多少?若市场
利率为 8%,则该债券的价值为多少?若市场利率为 9%,则该债券的价值为多少?
  根据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估价模型,计算如下:
  (1)当市场利率为 7%时:
A( 1+ n  i) 2000 
( 1+ 5  8%)
   P  = =1996.4(元)
( 1  k) n
( 1  7%) 5
74 财务与会计
(2)当市场利率为 8%时:
A( 1+ n  i) 2000 
( 1+ 5  8%)
   P  = =1905.6(元)
( 1  k) n
( 1  8%) 5
  (3)当市场利率为 9%时:
A( 1+ n  i) 2000 
( 1+ 5  8%)
     P  = =1819.8(元)
( 1  k) n
( 1  9%) 5
  3、贴现发行债券的估价模型
  贴现发行的债券是在债券上没有票面利率,只有票面值的债券。在债券发行时,以低于
票面值的价格发行,到期时按面值偿还,面值与发行价格的差额作为债券的利息。贴现发行
债券的估价模型为:
A
   P 
( 1  k) n
  其中:P——债券价值;
     A——票面值;
     k——市场利率;
     n——债券距到期日的时间。
  [例 6]某公司发行贴现债券,票面金额为 5000 元,期限为 8 年,目前市场利率为
6%,则该债券的价值应为多少?
  根据贴现发行债券的估价模型,计算该债券的价值为:
A 5000
   P  n = =3137.06(元)
( 1  k) ( 1  6%) 8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与流动资产投资相比,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主要有:
  1、单项资产投资的数额大。固定资产主要是形成企业的生产能力,设备及建筑物单项价
值较高,相对于流动资产来讲,投资固定资产的资金多。
  2、回收时间长。固定资产是在一段时间内发挥作用,为了保证企业利润的稳定性,会计
上都采用计提折旧的方式来收回固定资产投资,收回投资就需要较长的时间,而流动资产是
在一个营业周期内收回投资。
  3、对企业影响长远。由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数额大及回收时间长的特点,如果出现投资决
策的失误,在很长时间内都会给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从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看,固定资产投资管理需要更加谨慎,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
决策。为此,关于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下面将主要介绍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常用方法。
  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
  (一)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
  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需要一个重要的指标——现金流量,现金流量是指投
资项目所涉及的在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数量的总称,将现金流入量减现金流出
量的余额称为净现金流量。预测投资方案的预期现金流量是投资决策分析的首要环节,投资
决策分析方法的运用是在估算出投资方案预期现金流量的基础上进行的。
  1、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构成
  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原始投资。即开始投资时发生的现金流量,主要为现金流出量。一般包括:固定资
产投资,即房屋和建筑物、机器设备等的购入或建造、运输、安装成本等;流动资产投资,即
由于新增固定资产而增加的营运资金:其他投资费用,与固定资产投资有关的其他费用,如
筹建费用、职工培训费;原有固定资产的变现收入,表现为现金流入,常见于固定资产更新
投资。
  (2)固定资产使用中的现金流量。是固定资产在投产后,由于正常业务所引起的现金
流量。营业收入是主要的现金流入量;发生的成本费用是主要的流出量。需要注意的是折旧,
虽然折旧在会计核算中确认为费用,但是,这部分资金并没有流出企业,所以不能作为现金
的流出量。
  (3)固定资产清理的现金流量。这是指固定资产使用期满,进行清理阶段发生的现金
流量,包括收回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回原垫付的流动资金等,都是企业的现金流入。
  2、投资项目的现金净流量
  现金净流量是项目的现金流入量减现金流出量的余额。在原始投资阶段,现金流出量大
于现金流入量,现金净流量为负,表现为净流出;在固定资产使用阶段,现金流入量大于现
金流出量,现金净流量为正,表现为净流入;在固定资产清理阶段,现金净流量也为正,表
现为净流入。现金净流量的计算公式为:
  现金净流量=各年的现金流入量-各年的现金流出量
       =销售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净利润+固定资产的折旧额
  付现成本是指不包括折旧的成本。
  [例 7]某企业计划投资购买一台设备,设备价值为 35 万元,使用寿命 5 年,直线法
计提折旧,期末无残值,使用该设备每年给企业带来销售收入 38 万元,付现成本 15 万元,
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 30%。计算该项目的现金净流量。
折旧额=(设备原值-残值)∕使用年限=35∕5=7(万元)
税前利润=销售收入-付现成本-折旧
    =38-15-7=16(万元)
  所得税=16×30%=4.8(万元)
  每年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折旧+税后利润=18.2(万元)
  (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常用方法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方法很多,其中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投资回收期法
  投资回收期是指收回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期限。缩短投资回收期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降低投资风险,因此,投资回收期是评选投资方案的重要标准。投资回收期一般不能超过固
定资产使用期限的一半,多个方案中则以投资回收期最短者为优。
76 财务与会计
  根据各年现金净流量是否相等,投资回收期的计算方法为:
  (1)若各年的现金净流量相等:
  投资回收期(年)=投资总额÷年现金净流量
  (2)若各年的现金净流量不相等:
  考虑各年年末的累积的现金净流量与投资额的关系。如果原始投资是在第 n 年和第 n+1
年之间收回,则回收期的计算公式为:
  投资回收期=n+第 n 年末尚未收回的投资额∕第 n+1 年的现金净流量
  [例 8]某企业有甲、乙两个投资方案,甲方案需要投资 4500 万元,设备使用 6 年,每
年现金净流量为 2500 万元;乙方案需要投资 4000 万元,设备使用 7 年,每年现金净流量
为 1600 万元。计算甲、乙两个投资方案的投资回收期并判断选择投资方案。
  由于甲、乙方案每年现金净流量不相等,则投资回收期为:
  甲方案的投资回收期=4500/2500=1.8(年)
  乙方案的投资回收期=4000/1600=2.5(年)
  从计算结果看。甲方案的投资网收期比乙方案的投资回收期短,所以选择甲方案。
  [例 9]某企业计划投资一个项目,需要投资 10000 万元,现有甲、乙两个投资方案,
有关资料见表 5-1。
表 5-1         单位:万元
甲方案各年现金 甲方案年末累积 乙方案各年现金 乙方案年末累积
使用期间(年)
净流量 现金净流量 净流量 现金净流量
1 6000 6000 0 0
2 5000 11000 2000 2000
3 3000 14000 6000 8000
4 2000 16000 8000 16000

  两个方案的现金流量不相等,投资回收期为:
  甲方案的投资回收期=1+(10000-6000)∕5000=1+4000∕5000=1.8(年)
  乙方案的投资回收期=1+(10000-8000)∕8000=1+2000∕8000=3.25(年)
  从计算结果看,1 方案的投资回收期比乙方案的投资回收期短,所以选择甲方案投资。
  2、投资回收率法
  投资回收率是年均现金净流量与投资总额的比率。投资回收率的高低以相对数的形式反
映投资回收速度快慢,投资回收率越高,则方案越好。通过比较各方案的投资回收率,选择
投资回收率最高的方案。投资回收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投资回收率=年均现金净流量÷投资总额
  用例 8 的资料,可计算投资回收率如下:
  甲方案的投资回收率=(2500÷4500)×100%=55.5%
  乙方案的投资回收率=(1600÷4000)×100%=40%
  从计算结果来看,甲方案的投资回收率比乙方案的投资回收率高,所以,选择甲方案投
资。但是,利用投资回收率指标有时可能得出与投资回收期不一致的情况。
  用例 9 的资料,可计算投资回收率如下:
  甲方案的投资回收率=(16000÷4)÷10000×100%=40%
  乙方案的投资回收率=(16000÷4)÷10000×100%=40%
  这个结论与使用投资回收期法得出的结论不一致。
  3、净现值法
  净现值是指投资项目现金流入量减去现金流出量的净额的现值。净现值为正数的方案是
可取的,否则是不可取的。多个方案中,应选择净现值最大的方案投资。净现值的计算公式
如下:
n
I t  Ot n
Nt
   净现值    
t 0 (1  r ) t
t 0 (1  r )
t

  式中:I t——第 t 年的现金流入量;


      Ot——第 t 年的现金流出量;
      Nt——第 t 年的现金净流量;
      n——项目预计使用年限;
      r——贴现率。
  [例 10]利用例 7 资料,企业的资金成本为 14%,计算净现值为:
  由于各年现金净流量相等,可以按照年金现值的方法计算如下:
  净现值=18.2×PVA14%,5-35=18.2×3.433-35=27.4806(万元)
  该项目的净现值大于零,方案可以实施。
  4、现值指数法
  现值指数是现金流入量现值与现金流出量现值的比率。现值指数法是使用现值指数作为
评价方案优劣标准的方法,现值指数大于或等于 1 的方案是可取的;否则不可取。在现值指
数大于 1 的诸投资方案中,现值指数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现值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n
It
 (1  r ) t
   现值指数  t 0
n
Ot
 (1  r )
t 0
t

  式中:I t——第 t 年的现金流入量;


     Ot——第 t 年的现金流出量;
     n——项目预计使用年限;
     r——贴现率。
  [例 11]利用例 7 资料,企业的资金成本为 14%,计算现值指数为:
  现值指数=18.2×PVA14%,5÷35=18.2×3.433÷35=1.79
  该方案的现值指数大于 1,方案可取。
  5、内含报酬率法
内含报酬率是使投资方案现金流入量的现值与现金流出量现值相等的贴现率。内含报酬
率法是根据投资方案的现金流量,计算出内含报酬率,然后将各方案的内含报酬率进行比较,
选择内含报酬率最大的投资方案。内含报酬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n
It n
Ot

t  0 (1  r )
t
 
t 0 (1  r )
t

式中:It—第 t 年的现金流入量;
   Ot—第 t 年的现金流入量;
   n—项目预计使用年限;
   r—贴现率。
公事中使等式成立的 r 值,即是要求的内含报酬率。
[例 12]某企业有一个投资项目,需要在项目起点投资 4500 万元,设备使用 10 年,
每年现金净流量 1000 万元,计算该项目的内含报酬率。如果企业的资金成本为 16%,该项
目是否可行?
根据内含报酬率计算公式,有:
1000×PVAr,n=4500
PVAr,n=4.5
查年金现值系数表,得到:
PVA18%,10=4.4941
PVA16%,10=4.8332
由于 4.4941<4.5<4.8332,采用插值法:

r高- r低
R= r低+( PVA  PVA低 ) 
PVA高  PVA低

18%  16%
R=16%+(4.5-4.8332)×
4.4941- 4.8332
=17.96%
该项目内含报酬率为 17.96%,高于资金成本 16%,项目可行。

第六章 股利分配
第一节 利润分配的内容和程序
  一、利润分配的内容
股利分配是指企业向股东分派股利,按照我国《公司法》和有关法规的规定,企业税后
利润分配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盈余公积
盈余公积是企业在税后利润中计提的用于增强企业物质储备、防备不测时间的资金。盈
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税后利润的
10%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按规定提取法
定公积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 50%
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
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二)向股东分配利润
企业向股东分配利润(公司制企业为向股东分配股利),又称分配红利,是利润分配的
主要阶段。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税后利润,可以向股东分配利润。有限责任公司股
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股份有限
公司章程规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违反规定,在公
司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股东必须将违反规定分配的利润退还
公司。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不得分配利润。
  二、利润分配的程序
按照我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当年实现的利润总额,应按照国家有关规
定作相应调整后,依法缴纳所得税,然后按下列顺序分配:
  1、弥补亏损。按照税法规定,企业亏损在一定年限内可用税前利润抵补,超过规定的年
限,就只能用税后利润弥补,或用公司的盈余公积金弥补公司的亏损。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3、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4、支付普通股股利、
80 财务与会计
第二节 股利分配的政策
  一、股利分配政策
  股利分配政策是指公司确定股利以及与之有关的事项所采取的方针和策略,其核心是正
确处理公司与股东之间、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出一个恰当
的股利支付比例、支付形式和支付时间。在企业实现税后利润一定的情况下,选择股利分配
政策就是要寻求股利与企业留存收益之间的最佳比例关系。
  企业的股利分配政策受国家法律约束,并受企业经营环境、经营方针、经营情况和投资
者(股东)要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各企业股利分配的政策是不完全相同的。从股份
有限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剩余股利政策
  在企业有良好投资机会时,根据公司设定的目标资本结构(在此资本结构下,综合的资
本成本将降到最低水平),确定目标资本结构下投资所需的股东权益资本,先最大限度地使
用保留盈余来满足投资方案所需的所有者权益资本,然后将剩余的盈余作为股利发放给股东。
采用剩余股利政策,有利于企业保持理想的资金结构,充分利用筹资成本最低的资金来源,
使综合资金成本降至最低。但是,剩余股利政策会造成各年股利发放额不固定,甚至可能在
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发放股利,造成企业的股票价格波动。
  (二)固定股利政策
  企业将每年发放的股利固定在一定的水平上,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采用固定股利
政策,有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避免出现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而减少股利的情况;有利于
投资者安排股利收入和支出,特别是对那些对股利有着很强依赖性的股东更是如此;有利于
向市场传递企业正常发展的信息,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稳定股票价格;同时,保持较
低的资金成本。但是,采用固定股利政策,会造成股利的支付与盈余脱节,当企业盈余较低
时,仍然要支付固定的股利,这可能导致资金短缺,出现财务状况恶化。
  (三)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企业确定一个股利占盈余的比例,即股利支付比率,并在一定时期保持不变。采用固定
股利支付率政策,可以使得发放的股利随着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而上下波动,盈余较多的年
份发放的股利也较多;盈余较少的年份发放的股利也较少,体现了“多盈多分,少盈少分,
不盈不分”的原则。但是,采用此股利政策,会导致各年股利不稳定,波动较大,不利于稳
定股价,容易使股东产生企业发展不稳定的感觉。
  (四)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企业在一般情况下,每年发放数额较低的股利,当盈余较多时,企业再根据实际盈余向
股东发放额外股利的股利政策。采用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有利于公司灵活掌握资金
的调配;有利于维持股价的稳定,从而增强股东对公司的信心;有利于吸引那些依靠股利度
日的股东,使之每年可以得到比较稳定的股利收入。
  企业在确定股利分配政策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权衡各种
股利分配政策的利弊得失,从中选择最佳的股利分配政策。
  二、股利政策的理论分析
  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部分,股利政策有其独特的重要作用,因此,不能盲目地、任意地选
择某一种股利政策,应仔细分析、并判断股利政策是否会对企业价值(或股票价格)造成影
响,从而根据本企业所处的资本市场的特点,制定适当的股利政策。在股利分配对企业价值
的影响这一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观点,主要有:
  (一)股利无关论
  股利无关论,即股利政策不会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此观点认为:在完全市场(不存在
个人或企业所得税;不存在股票发行和交易费用;企业的投资决策与股利政策相互独立;企
业的投资者与管理者同等地获得关于企业未来投资机会的信息)中,投资者并不关心企业的
股利发放,对股利和资本收益没有偏好,因此,企业的价值完全由企业的投资获利能力决定,
企业的盈余在股利和保留盈余之间的分配不影响企业的价值,使得企业即使在有理想的投资
机会但又发放了高额股利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通过募集新股得到所需的资金,而新投资者会
认可企业的投资机会。上述股利政策中的剩余股利政策就体现了这一观点,它认为:在完全
市场中,股东对股利和资本收益没有偏好,因此,只要投资收益率高于股票的市场必要报酬
率,同时保证满足目标资本成本下投资的资金需求,企业价值就能达到最高。
  (二)股利相关论
  股利相关论,即企业的股利决策对企业的价格有影响,并不是无关的。此观点认为:在
现实生活中,股利无关论中完全市场是不存在的,而企业发放股利是在受到各种制约因素影
响下进行的。其中,影响因素包括:(1)《公司法》等有关法规的限制,如规定企业不能用
资本(包括股本和资本公积)发放股利;规定企业必须按净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
积金等。(2)股东对股利的态度,如依靠股利维持生活的股东,往往要求企业发放稳定的
股利,反对企业留存较多的利润,而企业原有的持有控股权的股东不愿看到企业因发放较高
的股利后缺少所需资金而发行新股、稀释了控制权的情况,从而希望企业不分配股利。(3)
企业对经营前景的看法,如企业认为未来有良好的投资机会,就会保留大量现金,少发股利,
将大部分盈余用于投资;若企业认为未来缺乏良好的投资机会,而保留大量现金会造成资金
的闲置,就可能会发放较高的股利。(4)其他诸如债务合同约束之类的影响因素。
  正因为存在上述各种影响因素,股利政策就不能与股票价格无关,企业的价值就不能仅
仅由其投资的获利能力决定。上述股利政策中的固定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和低正
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就体现了这一观点。
第三节 股利分配的形式
  一、股利分配形式
  企业向股东分配股利的形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一)现金
  支付现金是企业向股东分配股利的基本形式。在企业营运资金和现金较多而又不需要增
加投资的情况下,采用现金分配形式既有利于改善企业长短期资金结构,又有利于股东取得
现金收入和增强投资能力。否则,采用现金分配形式将会增加企业的财务压力,从而导致偿
债能力下降。
  82 财务与会计
  (二)股票
  对股份有限公司来说,股利分配除了采用现金、财产或债务的形式以外,经常还采用股
票这种形式。发放股票股利的优点主要有:①可以避免由于采用现金分配股利而导致企业支
付能力下降、财务风险加大的缺点;②当企业现金紧缺时,发放股票股利可起到稳定股利的
作用,从而维护企业的市场形象:③股票股利可避免发放现金股利后再筹集资本所发生的筹
资费用;④股票股利可增加企业股票的发行量和流动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不过,发
放股票股利会被认为是企业现金短缺的象征,有可能导致企业股票价格下跌。
  二、股利发放的程序
  当企业的股东较多,而且股票交易频繁时,发放股利就比较复杂。为了体现公开、公平
和公正的分配原则,发放股利要依次经过股利宣告日、股权登记日、除息日和股利支付日这
样一个过程。
  (一)股利宣告日
  股利宣告日即企业董事会将股利发放情况予以公告的日期,同时公布每股股利、股权登
记日、除息日和股利发放日。股利可按季、半年或年发放,大多数企业是按年向股东发放股利。
  (二)股权登记日
  股权登记日是指股东领取股利的资格登记截止日期。只有在股权登记日仍在企业股东名
册上的股东才有权分享股利。证券交易所的中央清算登记系统为股权登记提供了方便,一般
在股权登记日营业结束的当天即可打印出股东名册。
  (三)除息日
  除息日即领取股利的权利与股票相互分离的日期。在除息日之前,股利权从属于股票,
持有股票者享有般利;除息日以后,股利权不再从属于股票,新购入股票的人不能分享股利。
除息日以后买进股票的股东得不到,股利,股利只支付给除息日之前的股票持有者,因此,
除息日后股票的交易价格将会下跌。
  (四)股利支付日
股利支付日即企业向股东发放股利的日期。这一天,企业以现金等不同方式将股利支付
给股东;或通过证券交易所的中央清算登记系统转入股东资金账户。如果股东需要现款,可
通过证券代理商从其资金账户中支用。

第七章 财务会计概论
第一节 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假设和会计基础
  一、财务报告目标
  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对于现代会计来
说,会计是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也是处理经济信息的一个信息系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
济活动的各个领域无不需要和存在着会计管理活动,而且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已被人们普
遍接受。从会计发展的历史来看,一般认为,企业会计是现代会计的核心,而现代企业会计
一般又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领域。
财务会计是以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为主要依据,确认、计量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的增减变动,记录收入的取得、费用的发生和归属,以及收益的形成和分配,定期以财务报
告的形式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分析报表,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
获利能力等的一整套信息处理系统。财务会计信息主要是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管理部门、
社会公众等企业外部使用者的需要,但也可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部门的需要。管理会计是从传
统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来的,与财务会计并列,利用财务会计、统计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整
理、计算、对比和分析并产生一系列信息,满足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在编制计划、作出决策、
控制经济活动等方面的信息需要,同时直接参与企业决策控制过程,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
经济效益。管理会计信息主要是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部门等内部使用者开展决策活动等方面的
信息需要。本书所述的会计核算属于财务会计范畴。
企业应当编制财务报告。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
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
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
等。
  (一)投资者
  投资者,包括现在的和潜在的投资。在经营权和所有权相分离的情况下,作为公司或企
业的所有者即投资者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其投入资金的运作情况如何?企业的经营活
动、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等情况如何?这些方面情况的掌握一般要通过企业会计提供的信
息;同时,作为投资者还需要利用会计信息进行有关的决策,如根据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
成果决定是否应该对企业投入更多的资金(购入股份)、是否应该转让其在企业中的投资
(出售股份)等,与企业投资者的决策关系比较密切的是该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获利
能力、偿债能力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主要由企业的财务会计来提供。
84 财务与会计
  (二)债权人
  债权人,包括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业债券购买人及其他提供贷款的单位和个人。他
们主要通过企业的财务报表掌握其贷款的安全性,企业能否如期偿还贷款本金并支付利息,
决定是否贷给企业以更多的资金,或作出是否给企业贷款的决策。
  (三)政府及有关部门
  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通过财务会计信息了解企业所承担的义务。例如:税务部门需要利用
财务会计信息了解企业依法应纳多少税?是否依法纳税?未来的纳税前景如何?证券交易监
督管理部门,需要了解企业(公司)公开的财务信息是否充分?是否会误导投资者的决策?
投资者是否理解公司公开的财务信息?等等。
  (四)社会公众等其他外部使用者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为国民经济作出贡献,而企业财务报告通
过提供企业发展前景和活动范围的信息,可以对公众有所帮助。例如,社会公众是上市公司
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因为上市公司通常也被称为社会公众公司,而社会公众往往是某些
上市公司的投资者、潜在投资者或者其他利益相关者,上市公司的状况直接影响着一部分社
会公众的切身利益。又如,企业的客户,由于与企业进行着各种交易活动,存在着利害关系,
他们很关心他们的交易对象能否继续生存?财力是否充分?能否保证长期供货?产品的定价
是否合理?等等。
  此外,财务报告的使用者除了上述外部使用者以外,也可以为企业内部使用者所使用。
如企业内部各阶层的管理人员和企业职工也是企业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在经营活动中,企业
内部管理人员需要依据会计信息作出有关的判断和决策,如筹资决策、投资决策、生产决策、
营销决策和人事决策等。企业职工关心会计信息主要是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与获利情况是
否能保障企业持续经营、为职工提供稳定的就业?企业的工资福利待遇是否变动、是否与企
业的获利情况挂钩?等等。
  二、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核算主要包括确认、计量和报告三个方面,会计假设,是指组织会计核算工作应具
备的前提条件,也是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各种程序和方法适用的前提条件。会计核算的基本假
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等。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一个特定独立的或相对独立的
经营单位的经营活动为对象,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会
计主体典型的是企业,但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
的概念,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如企业法人;也可以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
体,如企业内部的相对独立核算单位、由多个企业法人组成的企业集团等。
  会计主体规定了会计核算内容的空间范围,这一前提就是要明确会计所提供的信息,特
别是财务报表,反映的是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既不能与其他会计主体相混
淆,也不能将本会计主体的会计事项遗漏或转嫁。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假设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的经营活动将以既定的经营方针和目标继续经营下去,而不会
面临破产清算。有了这一前提,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才能得到满足,会计
计量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才能发挥作用,企业在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上所采用会计方法才能保
持稳定,会计核算才能正常进行。例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破产清算的风险始终存在,
一旦企业发生破产清算,所有以持续经营为前提的会计程序与方法就不再适用。而应当采用
破产清算的会计程序和方法。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在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中,人为地划分一个个间距相等、首尾相接的
会计期间,以便确定每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和盈亏,确定该会计期间期初、期末的资
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数量,并据以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表。会计分期规定了会计核算
的时间范围。
  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以
年度为会计期间通常称为会计年度,会计年度的起讫时间,各个国家的划分方式不尽相同,
有的国家采用公历年度,有的国家则另设起止时间。在我国,以公历年度作为企业的会计年
度,即以公历 1 月 1 日起至 12 月 31 日止,在年度内,再划分为季度和月份等较短的期间,
这些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统称为中期。
  划分会计期间对企业会计核算有重大影响,它是企业分期反映经营活动和总结经营成果
的前提。
  (四)货币计量
  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企业会计核算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
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并假设币值保持不变。
  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计量,存在着多种计量单位,如实物数量、货币、重量、长度、体积等。
我们常把货币以外的计量单位称为非货币计量单位,由于各种经济活动的非货币计量单位具
有不同的性质,在量上无法比较。为了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会计
核算客观上需要一种统一的计量单位作为会计核算的计量尺度。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是一
般等价物,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因此,会计核算自然就选择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以
货币形式来反映和核算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企业会计核算采用货币作为经济活动的最好计量单位,如果企业的经济业务是多种货币
计量并存的情况,就需要确定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记账本位币,是指企业经营所处的
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通常应选择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
编报的财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企业选定记账本位币,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1、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的销售价格,通常以该货币进行商品和劳务的计价和结
算。
  2、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所需人工、材料和其他费用,通常以该货币进行上述费用
的计价和结算。
  3、融资活动获得的货币以及保存从经营活动中收取款项所使用的货币。
  如果企业存在境外经营,即通过在境外设立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分支机构开展
经营活动,企业选定境外经营的记账本位币,还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86 财务与会计
  1、境外经营对其所从事的活动是否拥有很强的自主性。
  2、境外经营活动中与企业的交易是否在境外经营活动中占有较大比重。
  3、境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是否可以随时汇回。
  4、境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足以偿还其现有债务和可预期的债务。
  企业记账本位币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除非企业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发生重大
变化。企业因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确需变更记账本位币的,应当采用变
更当日的即期汇率将所有项目折算为变更后的记账本位币。
  会计上把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同时假设货币的内在价值是稳定的,即使有所变动,应不
足以影响会计计量和会计信息的正确性。恶性通货膨胀环境下,货币价值的波动给会计计量
带来很大的困难,按常规方法编制的财务报表会严重失实,引起报表使用者的误解,在这种
情况下,就需要采用通货膨胀会计来解决。
  三、会计基础
  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
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
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都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权责发生制
以权利取得和责任完成作为收入和费用发生的标志,有助于正确计算企业的经营成果。
  我国会计实务中,还存在一种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方法,称之为收
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目前,我国的行政
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而企业则一律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第二节 财务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
  一、财务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会计要素是指会计核算的具体对象,也是组成企业财务报表的基本单位。企业应当按照
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企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组成资产负债表的会计
要素,亦称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是组成利润表的会计要素,亦称利润表要素。
  会计确认是指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和下列规定的确认标准的项目纳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的过程。它涉及以文字和金额表述一个项目并将该金额包括在资产负债表或利润表的总额中。
符合确认标准的项目,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或利润表内得到确认。对于这类项目未被确认,是
不能通过披露所采用的会计政策或者通过附注或说明性材料来加以纠正的。确认一个符合会
计要素定义的项目应符合下列两个基本条件:
  1、与该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主体。
  2、对该项目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
  各项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分述如下:
  (一)资产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
济利益的资源。资产有如下基本特征:
  首先,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资源。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
生产、建造行为或其他交易或者事项。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比如,已
经发生的固定资产购买交易才形成资产,而计划中的固定资产购买则不形成购买企业的资产。
  其次,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所谓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
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这种资源,可以是
货币形式存在的,也可以是实物形式存在的;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判断某项资
源是否属于企业的资产,主要从企业对该资源是否拥有所有权或控制权。如果企业不能拥有
或控制能创造经济利益的某资源,则企业不能将该资产视作其资产。比如某项专利权,如果
企业不能通过自创并申请成功、购入等方式拥有或控制它,那么企业就不能将该专利权视作
其资产。又比如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由于企业对其既无所有权又无控制权,因而不能将其
作为企业的资产;对于某些特殊方式形成的资产,例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虽然企业不拥
有其所有权,但能够控制它,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也应当将其作为企业的资产。
  最后,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所谓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
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如果某项目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那么该项目不能作为企业的资产。资产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单独或
与其他资产结合起来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换取其他资产、用于偿付债务。
  符合上述资产定义的资源,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应确认为资产: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符合资产定义和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人资产负债表;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
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在资产负债表上,企业的资产应按流动性分类,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归类为流动资产:
  1、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
  2、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
  3、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下同)变现。
  4、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
等价物。
  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交易性投资和存货等资产。
  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应当归类为非流动资产,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投
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
  (二)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有如下基本特征:
88 财务与会计
  首先,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
承担的义务。比如,银行借款是因为企业接受了银行贷款形成的负债,如果没有接受贷款就
不会发生银行借款这项负债。应付账款是因为采用信用购买商品或接受劳务形成的,在这种
购买未发生之前,相应的应付账款并不存在。企业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
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如,企业与供货单位签订在将来可能形成负债的供货合
同,在当前就不能将其作为一项负债。
  其次,是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无论负债对应的现时义务是法定义
务还是推定义务,通常需要由企业在未来某个时日加以清偿,其清偿义务的履行预期均会导
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具体表现为交付资产、提供劳务、将一部分股权转给债权人等。对此,
企业不能或很少可以回避。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企业能够回避义务,则不能相应的确认为
一项负债。
  符合上述负债定义的义务,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负债: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符合负债定义和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负债定义、但不符合
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在资产负债表上。企业的负债应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负债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归类为流动负债:
  1、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
  2、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
  3、自资产负债表日起 1 年内到期应予以清偿。
  4、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 1 年以上。
  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
  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应当归类为非流动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
递延所得税负债等。
  注意,判断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时所称的一个正常营业周期,是指企业从购买用于加工
的资产起至实现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期间。正常营业周期通常短于 1 年,在 1 年内有几个营
业周期。但是,也存在正常营业周期长于 1 年的情况,如,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用于出售的
房地产开发产品,造船企业制造的用于对外出售的大型船只等,往往超过 1 年才变现、出售
或耗用,但仍应划分为流动资产;应付账款等经营性项目,属于企业正常经营周期中使用的
营运资金的一部分,有时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超过 1 年才到期清偿,也应划分为流动负债。正
常营业周期不能确定时,应当以 1 年(12 个月)作为划分流动资产或流动负债的标准。不符
合流动资产或流动负债标准的被划为非流动资产或非流动负债。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
为股东权益。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
益等。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
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利得是指由企
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
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
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所有者权益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所有者权益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所有者权益和负债同属权益,都是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企业的资产总额等于负债总额
加上所有者权益总额,可见,两者都能对企业的资产提出要求权。但是,所有者权益和负债
之间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1、性质上的区别。负债是企业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即债权,也是企业对债权人承
担的经济责任;所有者权益是企业的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即所有权,也是企业对投
资人承担的经济责任。同时,企业对债权和所有权满足的先后次序不同,一般规定债权优先
于所有权,债权是第一要求权,表现在当企业清算时,债权人对企业的剩余资产的要求权优
先于所有者。
  2、权利上的区别。作为企业负债对象的债权人与企业只有债权债务关系,无权参与企业
的经营管理,也不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而作为所有者权益对象的投资人则有法定参与管理
企业或委托他人管理企业的权利,同时也有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权利。
  3、偿还责任上的区别。负债有规定的偿还期限,一般要求企业按规定的利率计算并支付
利息,到期偿还本金。对债权人来说,预期收入的金额和时间较为固定,与企业的经营成果
并无多大关系,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所有者权益在企业正常经营期间,只要不发生清算、
破产或其他终止经营情况,无需偿还,投资人也不得要求返还投资。除非在发生减资、清算
的情况下,企业不存在所有者权益向其所有者偿还的问题,而负债是企业必须加以偿还的债
务。对投资人来说,其投资报酬与企业的经营成果有密切的关系,投资人对企业的经营活动
承担着比债权人更大的风险,同时也享受着分配企业利润的权利。在企业清算时,负债通常
要优先于所有者权益进行偿还。
  (四)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首先,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这里
所谓的“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
活动。例如,工业企业制造并销售产品、商业企业销售商品、保险公司签发保单、咨询公司提
供咨询服务、软件企业为客户开发软件、安装公司提供安装服务、商业银行对外贷款、租赁公
司出租资产等,均属于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由此产生的经济利益的
总流入构成收入;工业企业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出售原材料、对外投资(收取的利息收入、
股利收入)等,属于与经常性活动相关的其他活动,由此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也构成收
入。但是,工业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活动,不是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
经常性活动,也不属于与经常性活动相关的其他活动,由此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不构成
收入,应当确认为营业外收入。
  其次,收入的取得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者资产增加和负债减少
两者兼而有之,最终将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最后,因所有者投入资本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不属于收入。
  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
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符合收入定义和收入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90 财务与会计
  (五)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
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与收入相对应,费用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首先,费用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而像固
定资产清理损失因不属于日常活动的经济利益流出应归为损失。
  其次,费用最终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具体表现为企业资金的支出。
  最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相关的经济利益流出不属于费用。
  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
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
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
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导致
其承担了一项负债而又不确认为一项资产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符合费用定义和费用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六)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
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
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利润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二、财务会计计量
  计量是指为了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内确认和列示财务报表的要素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
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
  (一)历史成本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买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买
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
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
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二)重置成本
  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
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三)可变现净值
  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
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四)现值
  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
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五)公允价值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
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
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三、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
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
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
小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财务报告分为年度和中期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是企业会计人员根据日常会计核算资料归集、加工、汇总而形成的结果,是会
计核算工作的最终产品,是企业向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各个方面以及其他相关的机构传递信
息的基本手段,从而实现财务报告的基本目的。因此,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定期编制和报送财
务报告。企业不得编制和对外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报告。企业负责人对本企
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企业编制的财务报告应当根据真实的交易、事项以及完整、
准确的账簿记录等资料,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
进行编制,不得随意改变财务报告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任何组织或者个
人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企业编制和对外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报告。有关财务
报告的具体编制将在十七章说明。
第三节 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为了规范企业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我国企业会计准则
根据几十年来企业会计实践,同时借鉴国际会计惯例,确立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这些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归纳如下:
  一、可靠性
  这是指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
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会计核算的可靠性要求会计核算的结果应当与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
量相一致;对于经济业务的记录和报告,应当做到不偏不倚,以客观的事实为依据,不受会
计人员主观意志的左右,避免错误并减少偏差。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信
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因此,必须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和资料可靠。
92 财务与会计
  二、相关性
  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
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这一要求也称有用性要求。
  会计信息与使用者的决策密切相关,表现在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帮助决策者预测未来,把
握可能的结果,从而改善当前的决策;同时,提供的会计信息也能为决策者证实过去的决策
产生的结果,从而修正或坚持原来的决策。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应坚持上述基本原则,在收
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三、可理解性
  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对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说,首先要能弄懂财务报告反映的信息内容,才能加以利用,并作
为决策的依据,因此,可理解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要求。可理解性原则就是要求会计核
算提供的信息简明、易懂,能简单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能为大多
数使用者所理解。在会计核算中只有坚持可理解性原则,才能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准确、
完整地把握会计信息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利用。
  四、可比性
  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
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
径一致、相互可比。
  这一原则不仅要求不同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要具有横向的可比性,而且要求同一企业的
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要具有纵向的可比性。
  不同的企业可能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经济业务发生于不同时点,为了保证会计信
息能够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便于比较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
量,只要是相同的交易或事项,就应当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在同一企业的会计核算中,经常会出现相同的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
例如存货的计价方法等,企业可以在会计准则或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选择使用。但是,在一般
情况下,企业一经选定某一种方法,就不得随意变动,如果企业在不同的会计期间采用不同
的会计核算方法,将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理解,不利于会计信息作用的发挥。
当然也不是说企业所选择的会计核算方法不能做任何变更,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企业
也可以变更会计核算方法,并在企业财务报告中作相应披露。在会计核算中遵循可比性要求,
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可以防止某些企业和个人利用会计方法的变动,在会计核
算上弄虚作假,粉饰财务报表。
  五、实质重于形式
  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
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法律形式并不能真实反映其实质内容。为了使会计信
息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不能仅仅依据交易或事项的外在表现形式来进行核
算,而要反映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违背这一原则,就可能会出现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
决策。例如,会计核算上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就是这个原则的具体
体现。
  六、重要性
  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
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这一原则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要区别其重要程度,对资产、
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事项,必须
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的披露;对于次要的
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
可适当简化处理。
  会计核算中遵循重要性原则同时要考虑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问题,使得提供会计
信息的收益大于成本,避免出现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大于收益的情况出现,在全面反映企业
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础上,起到突出重点,简化核算,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会
计核算的工作效率。会计核算中,评价某些项目的重要性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
职业判断。一般来说,应当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性质上说,当某一事项有可能对
决策产生一定影响时,就属于重要项目;从数量方面来说,当某一项目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
时,就可能对决策产生影响。
  七、谨慎性
  这一原则亦称稳健性原则,或称保守主义,是指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
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
或费用,但不得设置秘密准备。遵循这一原则,要求企业在面临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的
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并处理会计事项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风险和损失,不高
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对于预计会发生的损失应计算入账;对于可能发生的
收益则不预计入账。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有多种表现,如,我国在当前的会计实务中采
用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减值准备等,是这一原则的具体体
现。当然,遵循这一原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任意设置各种秘密准备,否则,就属于滥用本
原则,将按照对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要求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八、及时性
  这是指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
提前或者延后。
  对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说,会计信息与决策的相关性不仅表现在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而
且表现在会计信息时效性上,过时的会计信息对决策者的使用价值就会大大降低,甚至无效。
在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越来越高,这一原则
越发显得重要。在会计核算中,坚持这一原则就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及时对会计信息
进行加工处理、及时传递会计信息,以满足各方面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94 财务与会计
第四节 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规范
  会计工作应遵循一定的规范。我国的企业会计核算规范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以下简称《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等组成,并已形成了以《会计法》为核
心的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一、会计法
  《会计法》于 1985 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并于同年 5 月 1 日起施行。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深化会计改革的需要, 1993 年 12 月和 1999 年 10 月
人大常委会对其进行了两次修订。《会计法》是我国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它在我国的会计规
范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是其他会计规范制定的基本依据。 《会计法》对我国会计工作的主要
方面作出规定,涉及我国会计工作的各个领域,它用法律形式确定了会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对我国会计管理的体制、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对象及内容、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
限以及有关的法律责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是我国进行会计工作的基本依据。
  此外,为了配合新修订《会计法》的实施,国务院于 2000 年颁布并实施了《企业财务会
计报告条例》,这一条例的核心在于确保企业提供的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完整,必然也是企业
开展会计核算所应遵循的基本规范。
  二、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亦称会计标准,是制定会计核算制度和组织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会计准则最
早出现在 20 世纪 30 年代的美国,其后,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制定了本国的会计
准则,70 年代,一些西方国家的职业会计团体发起成立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并发
布国际会计准则。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始于 1988 年,于 1992 年 11 月发布了我国第一个会
计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并于 1993 年 7 月 1 日开始施行。我国的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制
定并颁布。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两大部分。从 1997 年开始,
财政部陆续发布了 16 个具体会计准则,包括:“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收入”、“债务重组”、“建造合同”、“投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
正”、“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非货币性交易”、“或有事项”、“无形资产”、
“借款费用”、“租赁”、“存货”、“固定资产”、“中期财务报告”等。这些具体会计准则
与《企业会计制度》一起,作为并行的会计规范在企业中得到贯彻。
  2005 年以后,我国加快了企业会计准则制定步伐。2006 年 2 月 15 日,财政部发布了包
括 1 项基本准则和 38 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该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自 2007 年
1 月 1 日起全面取代以前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首先在上市公司施行,力争在
不长时间内,在所有大中型企业执行。
  2006 年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将由 1 项基本准则、38 项具体准则(参见本章附录 1)和
应用指南等构成。基本准则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主要规范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
定、会计基本原则、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等。具体准则又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的特
定业务准则和报告准则三类。而具体准则的应用指南主要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分录的编
制和报表的填报等操作层面的内容予以作出示范性指导。
  一般业务准则主要规范各类企业普遍适用的一般经济业务的确认和计量,如存货、固定
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无形资产、资产减值、借款费用、收入、外币折算等准则。
  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主要规范特殊行业中特定业务的确认和计量,如石油天然气、
生物资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及保险合同等准则。
  报告准则主要规范普遍适用于各类企业通用的报告类的准则、如财务报告的列报、现金
流量表、合并财务报表、中期财务报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分部报告、金融工具列报等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主要对具体准则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作出解释性规定并附以
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附录中的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涵盖了各类企业的各种交易或事项,是以会计准则中
确认、计量原则及其解释为依据所作的规定,其中对涉及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的
专用科目作了特别注明。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规定了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中记
录的规定。这部分规定赋予企业一定的灵活性。即在不违反准则及其解释的前提下,企业可
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不存在的交易或者事项,可以不设置相关的会
计科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附录中规定的统一会计科目见本章附录。
  三、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是在会计法和会计准则基础上制定的具体会计方法和程序的总称。我国的会计
制度是国家财政部门通过一定的行政程序制定、具有一定强制性的会计规范的总称,其中会
计核算制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1993 年以来,我国先后颁布并实施了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等
13 个行业会计制度以及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等会计核算制度,
按行业制定是这一会计核算制度体系的最大特点。1999 年颁布的新修订的《会计法》要求企
业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并且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我国财政部为了贯彻落
实《会计法》、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规的规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
求,在继续制定会计准则的同时,对会计核算制度进行了改革,确立了建立国家统一的、打
破行业、所有制界限、集财务会计于一体的会计核算制度,包括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
和报告全过程的会计核算标准。根据目前我国的会计制度改革思路,国家统一的企业会计核
算制度体系,将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按照企业性质和规模,分别建立《企业会计制度》、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所应遵循的一般原则;第二层次是在第一层次的
基础上,分别建立操作性较强的有关会计科目的设置、具体账务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
和对外提供办法;第三层次是在上述两个层次的基础上,对于各行业企业专业性较强的会计
核算,将陆续以专业会计核算办法的形式发布。为此,作为第一步,财政部制定并在 2000
年末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该制度于 2001 年 1 月 1 日起首先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
并将采取有计划、有目标地分步骤在各企业中实施。外商投资企业已于 2002 年 1 月 1 日起执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已于 2001 年 11 月颁布,并从 2002 年 1 月 1 日起
行《企业会计制度》。
首先在上市的金融企业范围内实施,同时鼓励其他股份制金融企业实施。 《小企业会计制度》
也已于 2004 年 5 月颁布,并从 2005 年 1 月 1 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实施。
96 财务与会计
  《企业会计制度》的结构和内容包括:一般规定、会计科目和财务报表,还附有主要会计
事项分录举例。一般规定部分,对会计要素和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确认,计量、报告等,以
条款的形式作了原则规定;会计科目和财务报表部分,规定了经济业务事项应当设置的会计
科目及使用说明,财务报表的格式及编制说明;附录部分列举了主要会计事项的具体账务处
理方法。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财务报表有资产负债表(月报、半年报、年报)、利润表(月报、半
年报、年报)、现金流量表(年报)、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年报)、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
(年报)、应交增值税明细表(半年报、年报)、利润分配表(年报)、分部报表(年报)。
  应当注意,企业及金融企业在执行 2006 年新企业会计准则后,新会计准则将取代《企
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目前仍应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
  除了上述专业性会计规范外,影响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还有其他一些相关法规,如
公司法、税收法规、证券法规、金融法规等。
跗录 1:2006 年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一览
(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2)企业会计准则第 1 号——存货
(3)企业会计准则第 2 号——长期股权投资
(4)企业会计准则第 3 号——投资性房地产
(5)企业会计准则第 4 号——固定资产
(6)企业会计准则第 5 号——生物资产
(7)企业会计准则第 6 号——无形资产
(8)企业会计准则第 7 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9)企业会计准则第 8 号——资产减值
(10)企业会计准则第 9 号——职工薪酬
(11)企业会计准则第 10 号——企业年金基金
(12)企业会计准则第 11 号——股份支付
(13)企业会计准则第 12 号——债务重组
(14)企业会计准则第 13 号——或有事项
(15)企业会计准则第 14 号——收入
(16)企业会计准则第 15 号——建造合同
(17)企业会计准则第 16 号——政府补助
(18)企业会计准则第 17 号——借款费用
(19)企业会计准则第 18 号——所得税
(20)企业会计准则第 19 号——外币折算
(21)企业会计准则第 20 号——企业合并
(22)企业会计准则第 21 号——租赁
(23)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24)企业会计准则第 23 号——金融资产转移
(25)企业会计准则第 24 号——套期保值
(26)企业会计准则第 25 号——原保险合同
(27)企业会计准则第 26 号——再保险合同
(28)企业会计准则第 27 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29)企业会计准则第 28 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30)企业会计准则第 29 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31)企业会计准则第 30 号——财务报表列报
(32)企业会计准则第 31 号——现金流量表
(33)企业会计准则第 32 号——中期财务报告
(34)企业会计准则第 33 号——合并财务报表
(35)企业会计准则第 34 号——每股收益
(36)企业会计准则第 35 号——分部报告
(37)企业会计准则第 36 号——关联方披露
(38)企业会计准则第 37 号——金融工具列报
(39)企业会计准则第 38 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附录 2: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附录中规定的会计科目
98 财务与会计 98~101
第八章 流动资产(一)
第一节 货币资金的核算
  一、现金的核算
  现金是企业中流动性最强的一项资产,是立即可以投入流通的交换媒介。现金有广义、
狭义之分。广义的现金包括纸币、硬币、银行活期存款、银行本票、银行汇票、旅行支票等内容。
狭义的现金仅指企业为满足日常零星开支而存放在财会部门金库中的各种货币,即库存现金。
广义的现金概念与我国会计中的货币资金概念几乎一致。货币资金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
中处于货币形态的那部分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货币资金是联结生
产与流通环节的纽带,是资金运动的起点和终点,在资产负债表中,往往列在资产项目的首
位。
  现金具有普遍的可接受性和流动频繁的特点,极易发生差错或被挪用、侵吞。狭义的现
金又是一种无法产生盈余的资产,企业不能积压过多现金。因此,必须加强现金的管理和内
部控制。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允许企业使用现金结算的范围是:(1)职工工
资、津贴;(2)个人劳务报酬;(3)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
等各种奖金;(4)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5)向个人收
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6)出差人员必须携带的差旅费;(7)结算起点(1000
元)以下的零星支出;(8)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凡不属于上述现
金结算范围的支出,企业应当通过银行进行转账结算。企业库存现金的数额,由开户银行根
据企业 3~5 天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的现金核定。边远地区、交通不便地区可适当放宽,但不得
超过 15 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现金。企业每日的现金结存数,不得超过核定的库存限额,
超过部分应及时送存银行;低于限额的部分,可以向银行提取现金补足。
  为了核算和监督库存现金的收入、支出和结存情况,企业应设置“库存现金”科目,由
负费总账的财会人员进行总分类核算。企业收到现金,借记“库存现金”科目,贷记有关科
目;支出现金,借记有关科目,贷记“库存现金”科目。该科目月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库存
现金的余额。“库存现金”科目可以根据现金收、付款凭证和银行付款凭证直接登记,如果
企业日常现金收支业务量比较大,为了简化核算工作,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汇总记
账凭证、科目汇总表等核算彤式,定期或月份终了根据汇总收付款凭证或科目汇总表等登记
入账。
  企业应设置“现金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的发生顺序逐笔
登记。每日终了,应计算当日的现金收入合计数、觋金支出会计数和结余数,并将结余数与
实际库存数核对,做到账款相符。有多币种现金的企业,应当按照币种分别设置“现金日记
账”进行明细核算。
  二、银行存款的核算
  银行存款是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凡是独立核算的企业都必须在当
地银行开设账户,以办理存款、取款和支付等结算。企业除了按核定限额留存的库存现金外,
其余的货币资金都必须存入银行;企业与其他单位之间的一切货币收付业务,除了在规定范
围内可以用现金支付的款项外,都必须通过银行办理支付结算。
  (一)银行支付结算方式
  结算方式是指用一定的形式和条件来实现企业间或企业与其他单位和个人间货币收付的
程序和方法。分现金结算和支付结算两种。企业除按规定的范围使用现金结算外,大部分货
币收付业务应通过银行办理支付结算。支付结算是指单位、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票据、
信用卡和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进行货币给付及其资金清算的行为。中国人民
银行发布的《支付结算办法》规定的国内人民币的支付结算方式,包括支票、银行本票、银行
汇票、商业汇票、信用卡、托收承付、委托收款、汇兑八种;另外还有国内信用证结算方式等。
下面主要说明企业单位常用的支付结算方式。
  1、支票
  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向收款人或者持票
人支付确定的金额的票据。支票分为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和普通支票。支票上印有“现金”字
样的为现金支票,现金支票只可用于从银行支取现金。支票上印有“转账”字样的为转账支
票,转账支票只能用于转账。支票上未印有“现金”或“转账”字样的为普通支票,普通支
票既可支取现金,又可转账。在普通支票左上角划有两条平行线的为划线支票,划线支票只
能用于转账,不得支取现金。
  支票是同城结算中应用很广泛的一种结算方式。单位和个人在同一票据交换区域的商品
交易、劳务供应、清偿债务等各种款项结算都可采用这种方式。企业应按规定使用支票结算方
式,明确支票的有关规定,如支票的提示付款期限为出票日起 10 天内,超过提示付款期限
提示付款的,持票人开户银行不予付款;支票的出票人应是在银行开立可以使用支票的存款
单位和个人;禁止签发空头支票;按规定出具并填写支票;用于转账的支票在有效期限内可
在同城票据交换区域内背书转让等。
  会计核算上,对于付款的支票,企业应根据支票存根和有关原始凭证编制付款凭证;对
予收款的支票,应填写进账单”连同支票送交银行,根据银行盖章退回的进账单第一联和有
关原始凭证编制收款凭证;正确及时反映银行存款的增减情况。
  2、银行本票
  银行本票是银行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向收款人或者持票人支付确定的金额
的票据。分不定额本票和定额本票两种。定额本票面额分别为 1000 元、5000 元、10000 元和
50000 元。银行本票由银行签发,保证兑付,信誉度高。银行本票可以用于转账,注明“现
金”字样的银行本票可以用于支取现金,但单位不得申请签发现金银行本票。单位和个人在
同一票据交换期限需要支付各种款项均可采用这种结算方式。银行本票的提示付款期限为出
票日起最长不得超过 2 个月,超过期限的银行不受理。在有效期限内收款人可以将银行本票
背书转让给被背书人。
  会计核算上,收款企业收到银行本票时,应填写进账单,连同银行本票一并送银行转账
收款,根据银行盖章退回的进账单第一联和有关原始凭证编制收款凭证,借记“银行存款”,
贷记“应收账款”等科目;付款企业申请使用银行本票,应填写“银行本票申请书”存根联
编制付款凭证,借记“其他货币资金”,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104 财务与会计
  3、银行汇票
  银行汇票是出票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按照实际结算金额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者
持票人的票据。银行汇票可以用于转账,填明“现金”字样的银行汇票也可以用于支取现金。
单位或个人各种款项结算均可使用这种结算方式,但签发现金银行汇票只适用于申请人和付
款人均为个人,单位不得使用。银行汇票具有使用灵活、票随人到、兑现性强等特点。按规定,
银行汇票的出票和付款,全国范围限于中国人民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参加“全国联行往来”的
银行机构办理;银行汇票的提示付款期限为 1 个月,持票人超过付款期限提示付款的,代理
付款人不予受理;代理付款人也不得受理未在本行开立存款账户的持票人为单位直接提交的
银行汇票;收款人可以将银行汇票背书转让给被背书人,但银行汇票的背书转让以不超过出
票金额的实际金额为准,未填写实际结算金额或实际结算金额超过出票金额的银行汇票不得
背书转让;银行汇票的实际结算金额不得更改。
  会计核算上,付款企业使用银行汇票,应向出票银行填写“银行汇票申请书”,银行受
理、收妥款项后签发银行汇票,企业取得银行汇票和解讫通知后,应根据“银行汇票申请
书”存根联编制付款凭证,借记“其他货币资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收款企业
收到付款单位的银行汇票和解讫通知,经审查无误后,在出票金额以内,根据实际需要的款
项办理结算,并将实际结算金额和多余金额准确、清晰地填人银行汇票和解讫通知的有关栏
内,实际结算金额不得超过出票金额;收款企业向银行提示付款时,应将银行汇票和解讫通
知、进账单一并交开户银行办理结算;根据银行盖章退回的进账单第一联编制收款凭证,借
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等科目。
  4、商业汇票
  商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
持票人的票据。商业汇票按其承兑人的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
汇票由银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兑,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承兑。商业汇票的付款人为承兑人。在
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必须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才能
使用商业汇票。
  根据规定,商业承兑汇票的出票人应是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与付
款人具有真实的委托付款关系,具有支付汇票金额的可靠资金来源;银行承兑汇票的出票人
也应是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与承兑银行具有真实的委托付款关系,资
信状况良好,具有支付汇票金额的可靠资金来源;出票人不得签发无对价的商业汇票用以骗
取银行或者其他票据当事人的资金;商业承兑汇票可以由付款人签发并承兑,也可由收款人
签发交由付款人承兑;银行承兑汇票应由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存款人签发;商业汇票
可以在出票时向付款人提示承兑后使用,也可以在出票后先使用再向付款人提示承兑;定日
付款或者出票后定期付款的商业汇票,持票人应当在汇票到期日前向付款人提示承兑;见票
后定期付款的汇票,持票人应当自出票日起 1 个月内向付款人提示承兑;汇票未按照规定期
限提示承兑的持票人丧失对其前手的追索权;经承兑的商业汇票,其付款期限最长不能超过
6 个月,定日付款的汇票付款期限自出票日起计算,并在汇票上记载具体的到期日,出票后
定期付款的汇票付款期限自出票日起按月计算,并在汇票上记载,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付
款期限自承兑或拒绝承兑日起按月计算并在汇票上记载;持票人应在提示付款期(自汇票到
期日起 10 日)内通过开户银行委托收款,或直接向付款人提示付款;商业承兑汇票的付款
人应在汇票到期日通过开户银行付款;银行承兑汇票的出票人(即付款人)应于汇票到期前
将票款足额交存其开户银行,承兑银行应在汇票到期日或到期日后的见票当日支付票款;符
合条件的商业汇票的持票人可持未到期的商业汇票连同贴现凭证向银行申请贴现,贴现期限
从其贴现之日起至汇票到期日止,实际贴现金额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日至汇票到期前 1 日的
利息计算,承兑人在异地的,贴现的期限以及贴现利息的计算应另加 3 天的划款日期。
  会计核算上,收款单位和付款单位应分别设置“应收票据”和“应付票据”科目进行核
算,有关具体核算详见本章第二节和第十二章有关内容。
  5、托收承付
  托收承付是指根据购销合同由收款企业发货后,委托银行向异地付款单位收取款项,由
付款单位向银行承付的一种结算方式。使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的收款单位和付款单位,必须
是国有企业、供销合作社以及经营管理较好并经开户银行审查同意的城乡集体所有制工业企
业。办理托收承付结算的款项,必须是商品交易以及因商品交易而产生的劳务供应的款项。
代销、寄销、赊销商品的款项,不得办理托收承付结算。
  根据规定,收付双方使用托收承付结算必须签有符合《经济合同法》的购销合同,并在
合同上订明使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收付双方办理托收承付结算,必须重合同、守信用;收
款单位办理托收,必须具有商品确已发运的证件(包括铁路、航运、公路等运输部门签发运
单副本和邮局包裹回执);托收承付结算的每笔金额起点为 10000 元,新华书店系统的托
收承付结算每笔的金额可降到 1000 元。
  会计核算上,收款企业按经济合同发货后,按规定签发托收承付结算凭证,连同发货单、
运单、合同副本一并提交银行办理托收,在银行审查无误并予以受理后,应作企业销货实现
的账务处理。付款单位接到银行转来的结算凭证及附件后,经审查无误,根据购销合同中规
定的承付货款方式,即验单付款或验货付款,办理贷款的承付;验单付款的承付期为 3 天,
验货付款的承付期为 10 天;若承认付款,应于承付时根据托收承付结算凭证的承付通知和
有关发票账单等原始凭证,编制付款凭证;对于既未承付又未拒付的款项,银行视为默认承
付,付款单位应于规定的承付期满的次日,编制付款凭证;若付款单位全部或部分拒绝付款,
必须填写“拒绝付款理由书”,注明拒绝付款理由,经开户银行审查同意的方可拒付,经开
户银行审查理由不符合拒付规定的,开户银行不予受理,并要实行强制扣款。收款企业对于
托收款项,应在收到银行的收账通知时,根据收账通知和有关原始凭证编制收款凭证。
  6、委托收款
  委托收款是收款人委托银行向付款人收取款项的一种结算方式。同城异地均可采用。单
位和个人凭已承兑商业汇票、债券、存单等付款人债务证明办理款项的结算,均可以使用这
种结算方式。
  会计核算上,收款企业委托银行收款时,应签发委托收款凭证,连同有关的债务证明向
银行提交,银行审查无误予以受理后,如为销货后委托收款,企业应根据委托托收凭证回单
及其他单据,作销货实现的会计处理。付款单位接到银行转来的委托收款凭证和有关附件后,
应在规定的付款期(接到通知日的次日起 3 日内)内付款,并编制付款凭证;如拒绝付款,
应在付款期内出具拒绝证明,连同有关债务证明单据送交银行,由银行转交收款人。收款人
在收到银行的收账通知时,根据收账通知编制收款凭证。
106 财务与会计
  7、汇兑
  汇兑是汇款人委托银行将其款项支付给收款人的一种结算方式。按凭证传送方法不同分
为信汇和电汇两种。单位和个人的各种款项的结算,如各单位之间的商品交易、劳务供应、资
金缴拨、清理旧账等,均可使用这种结算方式。
  会计核算上,汇款单位应在向银行办理汇款后,根据汇款回单编制付款凭证;收款人应
在收到银行的收账通知时,据以编制收款凭证。
  企业采用上述各种结算方式办理结算,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中国人民银行颁布
的《支付结算办法》等的各项规定,遵守结算纪律。严格按照《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开立、
使用账户,不准出租、出借账户。单位、个人和银行办理支付结算必须遵守下列原则:恪守信
用,履约付款;谁的钱进谁的账,由谁支配;银行不垫款。
  (二)银行存款业务的账务处理
  1、银行存款账户的开立
  我国银行存款包括人民币存款和外币存款两种。银行存款账户分为基本存款账户、一般
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和专用存款账户。基本存款账户是企业办理日常转账结算和现金收
付的账户,工资、奖金等现金的支取只能通过本账户办理;一般存款账户是在基本存款账户
以外的银行借款转存或与基本存款户的存款人不在同一地点的附属不独立核算单位开立的账
户,企业可以通过本账户办理转账结算和现金交存,但不能办理现金的支取;临时存款账户
是企业因临时经营活动需要而开立的账户,本账户可以办理转账和根据国家现金管理的规定
办理现金收付;专用存款账户是企业因特定用途而开立的账户。
  企业可以自主选择银行,银行也可以自愿选择存款人。但一个企业只能选择一家银行的
一个营业机构开立一个基本存款账户,不得在多家银行机构同时开立基本存款账户;不得在
同一家银行的几个分支机构同时开立一般存款账户。
  银行存款的收付由出纳人员办理,由专人保管空白支票和签发支票。银行存款总账由会
计登记掌管,银行存款日记账由出纳逐笔登记,并经常与银行提供的对账单进行核对,以便
进行内部控制。
  2、银行存款的核算
  为了总括反映银行存款的收支和结存情况,企业应设置“银行存款”总账科目。该科目
属于资产类科目,借方登记银行存款的增加数,贷方登记银行存款的减少数,借方余额反映
企业存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的余额。企业在不同的结算方式下,根据有关的原
始凭证编制银行存款的收付款凭证,记入企业的“银行存款”科目。企业将款项存入银行或
其他金融机构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库存现金”或有关科目;提取或支付在银
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中的存款时,借记“库存现金”或有关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企业应当按照开户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款种类等,分别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
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的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结出余额。“银
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单”核对,至少每月核对一次。月末。企业银行存款账
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应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有
外币业务的企业,应在本科目下分别人民币和各种外币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明细核
算。
  企业应当加强对银行存款的管理,定期对银行存款进行检查,对于存在银行或其他金融
机构的款项已经部分不能收回或者全部不能收回的,应当查明原因进行处理,有确凿证据表
明无法收回的,应当根据企业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
存款”科目。
  3、银行存款的对账
  为了保证银行存款的安全和核算的正确,企业应按期对账。银行存款的对账包括三个方
面:一是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存款收、付款凭证相互核对,做到账证相符;二是银行存款
日记账与银行存款总账相互核对,做到账账相符;三是在账证、账账相符的基础上,银行存
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相互核对,做到账单相符。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如
有不符,除记账错误外,未达账项的影响是主要原因。所谓未达账项,是指银行与企业之间,
由于凭证传递上的时间差,一方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尚未入账的收支项目。银行存款的未
达账项具体说有四种情况:(1)银行已入账但企业未入账的收入;(2)银行已入账但企
业未入账的支出;(3)企业已入账但银行未入账的收入;(4)企业已入账但银行未入账
的支出。
  对于未达账项,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调节。调节后,若无记账差错,双
方调整后的银行存款余额应该相等;调节后,双方余额如果仍不相符,说明记账有差错,需
进一步查对,更正错误记录。
  调节后的银行存款余额,反映了企业可以动用的银行存款实有数额。需要注意的是,银
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是用来核对企业和银行的记账有无错误,不能作为记账的依据。对于未达
账项,无须进行账面调整,待结算凭证收到后再进行账务处理。
  三、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其他货币资金是指企业除现金、银行存款以外的其他各种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
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出投资款等。为了核算各种其他货
币资金,企业应当设置“其他货币资金”总账科目,并按照外埠存款的开户银行,银行汇票
或本票、信用证的收款单位,分别“外埠存款”、“银行汇票”、“银行本票”、“信用卡”、
“信用证保证金”、“存出投资款”等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
的其他货币资金余额。
  (一)外埠存款
  外埠存款,是指企业到外地进行临时和零星采购时,汇往采购地银行开立采购专户存款
的款项。企业将款项委托当地银行汇往采购地开立专户时,根据汇出款项凭证编制付款凭证,
借记“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企业收到采购人员交来
的供货单位发货票、账单等报销凭证时,据以编制转账凭证,借记“材料采购”或“原材
料”、“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科目,贷记“其他货币
资金——外埠存款”科目;用外埠存款采购结束将多余资金转回时,根据银行的收账通知编
制收款凭证,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科目。
  (二)银行汇票存款
  银行汇票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银行汇票按照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企业在填送“银行
汇票申请书”并将款项交存银行,取得银行汇票后,根据银行签章退回的申请书存根联编制
付款凭证,借记“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企业使用银
行汇票后,根据发票账单等有关凭证编制转账凭证,借记“材料采购”或“原材料”、“库
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科目,贷记“其他货币资金——银
行汇票”科目;如有多余款或因汇票超过付款期限等原因而退回款项,企业应根据银行转来
的银行汇票第四联(多余款收账通知),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货币资金——
银行汇票”科目。
108 财务与会计
  (三)银行本票存款
  银行本票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银行本票按照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企业向银行提交
“银行本票申请书”并将款项交给银行,取得银行签发的银行本票后,应根据银行签章退回
的“银行本票申请书”存根联编制付款凭证,借记“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本票”科目,贷
记“银行存款”科目;企业使用银行本票后,应根据发票账单等有关单据编制转账凭证,借
记“材料采购”或“原材料”、“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等科目,贷记“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本票”科目。若本票因超过付款期等原因要求退款时,
应填写进账单一式两联,连同本票一并送交银行,根据银行盖章退回的进账单第一联编制收
款凭证,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本票”科目。
  (四)信用卡存款
  信用卡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信用卡按照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企业应按规定填制申请
表,连同支票和有关资料一并送交发卡银行,根据银行盖章退回的进账单第一联,借记“其
他货币资金——信用卡”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企业用信用卡购物或支付有关费用,
借记有关科目,贷记“其他货币资金——信用卡”科目;企业信用卡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向
其账户续存资金的,借记“其他货币资金——信用卡”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五)信用证保证金存款
  信用证保证金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信用证按规定存入银行的保证金。企业向银行申请
开立信用证,应按规定向银行提交开证申请书、信用证申请人承诺书和购销合同。企业向银
行交纳保证金,根据银行退回的进账单第一联编制付款凭证,借记“其他货币资金——信用
证保证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根据开证行交来的信用证通知书及有关单据列明
的金额,借记“材料采购”或“原材料”、“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
项税额)”等科目,贷记“其他货币资金——信用证保证金”科目;企业未用完的信用证保
证金余额转回开户银行时,根据收款通知编制收款凭证,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其他货
币资金——信用证存款”科目和“银行存款”科目。
  (六)存出投资款
  存出投资款,是指企业已存入证券公司但尚未进行交易性投资的现金。企业向证券公司
划出资金时,应按实际划出的金额,借记“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科目;购买股票、
债券等时,按实际发生的金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贷记“其他货币资金——存
出投资款”科目。
  企业应当加强对其他货币资金的管理,定期对其他货币资金进行检查,对于已经部分不
能收回或者全部不能收回的其他货币资金,应当查明原因进行处理,有确凿证据表明无法收
回的,应当根据企业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其他货币资
金”科目。
第二节 应收款项的核算
  应收款项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债权,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
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等。企业应严格将不同内容的应收款项分类加以
核算,以正确反映、监督各种短期债权的发生及收回情况,保证企业这部分资产的安全完整,
加速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
  一、应收票据的核算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
和商业承兑汇票。
  商业汇票按其承兑人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两种。
  商业汇票按其是否计息可分为不带息商业汇票和带息商业汇票两种。不带息商业汇票是
指票据到期时,承兑人只按票面金额(即面值)向收款人或被背书人支付款项的汇票,其票
据到期值等于面值。带息商业汇票是指票据到期时,承兑人应按票面金额加上票面规定利息
率计算的到期利息向收款人或被背书人支付款项的票据。带息票据的到期值等于其面值加上
到期应计利息。在我国,一般使用的商业汇票是不带息商业汇票。在涉外业务中,企业可能
会收到带息商业汇票。
  为了核算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商业汇票,企业应设置“应收票据”总
账科目,该科目属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应收票据的票面金额,贷方登记背书转让或到期收
回,或因未能收回票款而转作应收账款的应收票据票面金额,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
应收票据的票面金额。企业应当按照开出、承兑商业汇票的单位进行明细核算。同时应当设置
“应收票据备查簿”,逐笔登记每一商业汇票的种类、号数和出票日、票面金额、交易合同号
和付款人、承兑人、背书人的姓名或单位名称、到期日、背书转让日、贴现日、贴现率和贴现净
额以及收款日和收回金额、退票情况等资料,商业汇票到期结清票款或退票后,应当在备查
簿内逐笔注销。
  应收票据的账务处理主要包括:(1)收到应收票据的账务处理;(2)应收票据贴现
和背书转让的账务处理;(3)应收票据到期的账务处理。
  (一)收到应收票据的账务处理
  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按商业汇票的票面金
额,借记“应收票据”科目,按实现的营业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按增值税
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
  [例 1]某企业 3 月 1 日向 A 公司销售商品一批,货款和增值税销项税额分别为 20000
元和 3400 元,同日收到 A 公司签发并承兑的期限为 3 个月,面值为 23400 元的不带息商业
承兑汇票一张。企业应作会计分录:
  借:应收票据——A 公司 23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0
  (二)应收票据贴现和背书转让的账务处理
  1、应收票据贴现
  贴现是指企业以未到期票据向银行融通资金,银行按票据的应收金额扣除一定期间的利
息后的余额付给企业的融资行为。在我国,商业汇票的持票人向银行办理贴现必须具备下列
条件,即: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企业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与出票人或者直接前手之间具有
真实的商品交易关系;提供与其前手之间的增值税发票和商品发运单据复印件。
  (1)应收票据贴现额的计算
  贴现息=票据到期值×贴现率×贴现期
110 财务与会计
  贴现额=票据到期值一贴现息
  公式中,贴现率由银行统一制定,贴现期按银行规定计算,通常是指从贴现日至票据到
期日前 1 日的时期。
  票据有带息与不带息之分,其到期值的计算及账务处理也有所不同。不带息票据到期值
即票据面值,而带息票据到期值等于票据面值与票据利息之和,其中票据到期利息应按下列
公式计算:
  票据到期利息=应收票据面值×票面利率×时间
  以上公式中,票面利率有年、月、日利率之分。如需换算成月利率或日利率,每月统一按
30 天计算,全年按 360 天计算。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月利率=年利率÷12
  日利率=月利率÷30 或年利率÷360
  时间是指从票据生效之日起到票据到期之日止的时间间隔。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
  第一种以月表示,即按月计息。计算时一律以次月对日为一个月(如从 3 月 15 日至 4
月 15 日);月末签发的票据,不论月份大小,以到期月份的月末为到期日(如 1 月 31 日签
发票据,期限为一个月的票据于 2 月 28 日或 29 日到期,期限为两个月的票据于 3 月 31 日
到期)。计算利息的利率要换算成月利率。
  [例 2]一张面值 50000 元、利率为 10%、期限为 6 个月的商业汇票,其出票日为 3 月
18 日,其票据到期日应为 9 月 18 日。票据到期应计利息为:50000×10%×6/12=
2500(元)
  第二种以日数表示,即按日计息。计算时以实际日历天数计算到期日及利息,到期日那
天不计息,称为“算头不算尾”。
  [例 3]将上例中的商业汇票改为 180 天到期,其面值、利率不变,出票日仍为 3 月 18
日,则其票据到期日应为 9 月 14 日(3 月 18 日至月底计 14 天;4 月份 30 天;5 月份 31 天;
6 月份 30 天;7 月份 31 天;8 月份 31 天;至 9 月 13 日共 180 天,按“算头不算尾”的办
法,到期日应为 9 月 14 日,14 日不计息)。票据到期应计利息为:50000×10%×180/
360=2500(元)
  (2)应收票据贴现的账务处理
  企业持未到期的应收票据向银行贴现,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即减去贴现息后的净额),
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贴现息部分,借记“财务费用”等科目,按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
贷记“应收票据”科目(适用满足金融资产转移准则规定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的情形)
或“短期借款”科目(适用不满足金融资产转移准则规定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的情形)。
  [例 4]某企业 4 月 29 日售给本市 M 公司产品一批,货款总计 100000 元,适用增值
税税率为 17%。M 公司交来一张出票日为 5 月 1 日、面值 117000 元、期限为 3 个月的商业承
兑无息票据。该企业 6 月 1 日持票据到银行贴现,贴现率为 12%。如果本项贴现业务符合金
融资产转移准则规定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则企业应作会计分录:
  收到票据时:
  借:应收票据 117000
   贷:主营营业收入 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00
  6 月 1 日到银行贴现时,票据到期日为 8 月 1 日,贴现期为 2 个月(6 月 1 日至 8 月 1
日):
  票据到期值=票据票面金额=117000(元)
  贴现息=117000×12%×2/12=2340(元)
  贴现额=117000-2340=114660(元)
  借:银行存款 114660
    财务费用 2340
   贷:应收票据 117000
  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到期,因承兑人的银行存款账户不足支付,申请贴现的企业收到银
行退回的商业承兑汇票时(限适用于贴现企业没有终止确认原票据的情形),按商业汇票的
票面金额,借记“短期借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申请贴现企业的银行存款账户
余额不足,应按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应收票据”科目;银
行作逾期贷款处理。
  [例 5]上例中,到 8 月 1 日,企业已办理贴现的应收票据到期,若 M 公司无力向贴现
银行支付票款,贴现银行将票据退回企业并从该企业的账户将票据款划出。企业应作会计分
录:
  借:应收账款——M 公司 117000
   贷:银行存款     117000
  若该企业银行存款账户余额不足,则贴现银行将这笔款项金额作为逾期贷款通知该企业,
企业应作会计分录:
  借:应收账款——M 公司 117000
   贷:短期借款   117000
  上述票据到期承兑人无力向贴现银行支付票款的情况,一般发生在商业承兑汇票,银行
承兑汇票一般不会出现到期不能付款。
  2、应收票据背书转让
  企业将持有的商业汇票背书转让以取得所需物资时,按应计入取得物资成本的金额,借
记“材料采购”或“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按可抵扣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
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贷记“应收票据”科目,
如有差额,借记或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应收票据到期的账务处理
  应收商业汇票到期,应分别以下情况处理:
  1、商业汇票到期,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商业汇票的票面
金额,贷记“应收票据”科目。
  [例 6]6 月 1 日例 1 中为期 3 个月的商业承兑汇票到期,企业如数收回账款 23400 元。
企业应作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23400
   贷:应收票据 23400
  2、因付款人无力支付票款,收到银行退回的商业承兑汇票、委托收款凭证、未付票款通
知书或拒绝付款证明等,按应收票据的票面金额,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应收票
据”科目。
  [例 7]6 月 1 日例 1 中为期 3 个月的商业承兑汇票到期,A 公司无力支付票款且未签
发新票据,则企业应作票据到期退票的会计分录:
112 财务与会计
  借:应收账款——A 公司 23400
   贷:应收票据   23400
  二、应收账款的核算
  (一)应收账款的范围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应收账款的范围
是:
  1、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活动引起的债权。凡不是因销售活动而发生的应
收款项,不应列入应收账款。如应收职工欠款、应收债务人的利息、应收保险赔款、应收已宣
告分配的现金股利、应收股东的认股款等,均不应列入应收账款。
  2、应收账款是指流动资产性质的债权,不包括长期性质的债权,如因销售商品、产品、
提供劳务等,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属于长期应收
款。
  3、应收账款是企业应收客户的款项,不包括企业付出的各类存出保证金,如投标保证
金和租入包装物保证金。
  (二)应收账款的计价
  应收账款通常是由企业赊销活动所引起的,因此,应收账款的确认时间与收入的确认标
准密切相关,应收账款应于收入实现时确认。
  应收账款的计价,是指应收账款入账金额的确认。通常情况下,应收账款应按买卖双方
成交时的实际金额计价入账。但是在商业活动中由于存在商业折扣、现金折扣、销货退回与折
让等,使交换价格发生变动,从而影响应收账款价值的确定。
  1、商业折扣
  商业折扣,是指在商品交易时从价目单所列售价中扣减的一定数额。由于商业折扣在交
易成立及实际付款之前予以扣除,因此,对应收账款和营业收入均不产生影响,会计记录只
按商品定价扣除商业折扣后的净额入账。
  2、现金折扣
  现金折扣又称销货折扣,是指企业为了鼓励客户在一定时期内早日付款而给予的价格优
惠,折扣之多少由客户付款的早晚决定。它通常表示为 2/10、1/20、n/30,读作如果在
10 天内付款,可享受 2%的折扣,20 天内付款可享受 1%的折扣,超过 20 天付款,则无折
扣。
  由于现金折扣发生于交易成立之后,那么在交易日,应收账款和营业收入是以总额入账,
还是以扣除现金折扣后的净额入账?对此通常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一是总价法,二是净价
法。
  (1)总价法,是在销售业务发生时,应收账款和销售收入以未扣减现金折扣前的实际
售价作为入账价值,实际发生的现金折扣作为对客户提前付款的鼓励性支出,作为财务费用。
我国会计实务中规定采用总价法。
  总价法的优点是可以较好地反映销售的全过程,但在客户可能享受现金折扣的情况下,
会引起高估应收账款和销售收入,虚增应收账款余额。
  (2)净价法,是将扣除现金折扣后的金额作为应收账款和销售收入的入账价值。这种
方法是把客户取得现金折扣视为正常现象,认为一般客户都会提前付款,把因客户超过折扣
期限付款而多收的款项,视为提供信贷获得的收入,于收到账款时入账,作为其他收入或直
接冲减财务费用。
  净价法弥补了总价法的不足,但期末结账时,对已经超过期限而尚未付款的应收账款,
调整起来比较麻烦。
  (三)应收账款的账务处理
  应收账款的核算是通过“应收账款”科目进行的,该科目属资产类科目,借方登记应收
的金额,贷方登记客户归还的应收金额,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期
末如为贷方余额,反映企业预收的账款。预收货款不多的企业,为简化起见,也可不设“预
收账款”科目,而将预收货款业务直接记入“应收账款”科目。应收账款科目应当按照债务
人进行明细核算。
  1、企业发生应收账款时,按应收金额,借记“应收账款”科目,按实现的营业收入,
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
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收回应收账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应收账款”
科目。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
目。收回代垫费用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1)在没有商业折扣的情况下,应收账款应按应收的全部金额入账。
  [例 8]某企业赊销给 A 公司商品一批,货款总计 50000 元,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
17%,代垫运杂费 1000 元(假设不作为计税基数)。应作会计分录:
  借:应收账款 59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00
     银行存款 1000
  收到货款时:
  借:银行存款 59500
   贷:应收账款 59500
  (2)在有商业折扣的情况下,应收账款和销售收入按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入账。
  [例 9]某企业赊销商品一批,按价目表的价格计算,货款金额总计 100000 元,给买
方的商业折扣为 10%,适用增值税税率为 17%,代垫运杂费 5000 元(假设不作为计税基
数)。应作会计分录:
  借:应收账款 110300
   贷:主营业务收 9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5300
     银行存款 5000
  收到货款时:
  借:银行存款 110300
   贷:应收账款 110300
  (3)在有现金折扣的情况下,采用总价法或净价法核算。
  [例 10]某企业赊销一批商品,货款为 100000 元,规定对货款部分的付款条件为 2/
10、n/30,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 17%,代垫运杂费 3000 元(假设不作为计税基数)。应作
会计分录:
  销售业务发生时,根据有关销货发票:
  借:应收账款   12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00
     银行存款    3000
  假若客户于 10 天内付款时:
  借:银行存款 118000
    财务费用 2000
   贷:应收账款 120000
  假若客户超过 10 天付款,则无现金折扣:
  借:银行存款 120000
   贷:应收账款 120000
  [例 11]若将例 10 中资料用净价法进行账务处理,应作会计分录:
  销售业务发生时,根据有关销货发票:
  借:应收账款 118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98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00
     银行存款 3000
  10 天内收到货款时:
  借:银行存款 118000
   贷:应收账款 118000
  超过 10 天收到货款:
  借:银行存款 120000
   贷:应收账款 118000
     财务费用 2000
  2、企业与债务人进行债务重组,应当分别债务重组的不同方式进行账务处理。具体内容
见第十三章债务重组第一节。
  三、预付账款的核算
  预付账款是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预付账款虽款项已经付出,但对方的义务尚未尽到,要求对方履
行义务仍是企业的权利,因此,预付账款和应收账款一样,都是企业的短期债权。但是,两
者又有所区别。应收账款是企业销货引起的,是应向购货方收取的款项;而预付账款是企业
购货引起的,是预先付给供货方的款项。故二者应分别进行核算。
  企业预付的款项,应在款项付出时,以预付金额入账。
  企业发生的预付账款业务,通过“预付账款”科目核算。该科目属资产类科目,借方登
记预付的款项,贷方登记收到预购的材料或商品价款,借方余额表示预付的货款,贷方余额
表示应补付的货款。
  企业因购货而预付的款项,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收到所购
物资时,按应计入购入物资成本的金额,借记“材料采购”或“原材料”、“库存商品”等
科目,按可抵扣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应付
金额,贷记“预付账款”科目。补付的款项,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退回多
付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预付账款”科目。
  预付账款不多的企业,也可以不设“预付账款”科目,而将预付账款业务在“应付账
款”科目核算。预付货款时,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收到材料或
商品时,借记“材料采购”、“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应付
账款”科目。但在编制会计报表时,仍然要将“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的金额分开报告。
  四、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的核算
  (一)应收股利的账务处理
  应收股利是企业应收取的现金股利和应收取其他单位分配的利润。企业应设置“应收股
利”科目进行总账核算,该科目借方登记应收的股利,贷方登记实际收到的股利,期末借方
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该科目应按照被投资单位进行明细核算。
  应收股利的主要账务处理:
  1、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按其公允价值,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按发
生的交易费用,借记“投资收益”科目,按支付的价款中所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
金股利,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应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
记“投资收益”科目。
  2、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按根据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确定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借记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科目,按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或利润,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的,按应享有的份额,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
记“投资收益”(成本法)、“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权益法)科目。
  3、企业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按其公允价值与交易费用之和,借记“可供出售金

资产——成本”科目,按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借记“应收
股利”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
  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按应享有的份额,借记“应
收股利”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4、属于被投资单位在取得本企业的投资前实现的净利润的分配额,借记“应收股利”、
“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
金融资产”等科目。
  5、实际收到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应收股利”科目。
  (二)应收利息的账务处理
  应收利息是企业发放贷款、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应
收取的利息。企业应设置“应收利息”科目进行总账核算,该科目借方登记应收的利息,贷
方登记实际收到的利息,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利息。该科目应按照借款人或被
投资单位进行明细核算。
  应收利息的主要账务处理:
  1、企业取得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按支付的价款中所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
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
本”科目,按发生的交易费用,借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
款”等科目。
116 财务与会计
  2、企业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按其公允价值(不含支付的价款中所包含的、已到付
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与交易费用之和,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科目,按已到
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存放中央银行款
项”、“应交税费”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未发生减值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如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
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
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
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未发生减值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如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票面利
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科目,按持有至到期投
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
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3、未发生减值的可供出售债券如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应于资产负债表日
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可供出售债券摊余成本和实际
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可供出售金融
资产——利息调整”科目。
  未发生减值的可供出售债券如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票面利率
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科目,按持有至到期投
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
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科目。
  4、未发生减值贷款于资产负债表日按贷款的合同本金和合同约定的名义利率计算确定
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贷款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
入,贷记“利息收入”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贷款——利息调整”科目。
  5、发生的其他应收利息,按合同约定的名义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
收利息”科目,贷记“利息收入”等科目。合同约定的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差异较大的,应
采用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利息收入。
  6、实际收到利息,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应收利息”科目。
  五、其他应收款的核算
  其他应收款是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等经营活动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
暂付款项。其内容包括:(1)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2)应收出租包装物的租金;(3)
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4)备用金(向企业各职能科室、车间等拨付的备用金);
(5)存出的保证金,如租入包装物支付的押金;(6)其他各种的应收、暂付款项。不包括
企业拨出用于投资、购买物资的各种款项。
  其他应收款应按实际发生额入账。
  企业发生的各种其他应收款项目,应单独归类。以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把这些项目与由
于营业活动而发生的应收账款识别清楚。为此,企业应设置“其他应收款”科目对其他应收
款进行核算。该科目属资产类科目,借方登记发生的各种其他应收款,贷方登记企业收到的
款项和结转情况,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应收未收的其他应收款项;期末如为贷方余额,反
映企业尚未支付的其他应付款。
  企业应在“其他应收款”科目下,按债务人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例 12]某企业的供销部门实行定额备用金制度,会计部门以现金支票拨付备用金定
额 6000 元。
  备用金也称零用现金。建立备用金制度,目的是为了简化核算手续。它是由会计部门根
据实际情况核定、拨付一笔固定数额的现金,并规定使用范围。备用金经管人员在规定范围
内支付,按规定的间隔日期或在备用金不够周转时,凭有关凭证向会计部门报销,补足备用
金定额。备用金必须由专人经管,必须由指定的负责人签字同意才能支付。
  当以现金支票拨付备用金定额时,会计部门应作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备用金—供销科 6000
   贷:银行存款 6000
  供销部门凭发票报销 5000 元,以现金支票补足备用金:
  借:管理费用 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
  [例 13]5 月 6 日,职工张大勇借差旅费 900 元,以现金支付。
  借:其他应收款——张大勇 900
   贷:库存现金 900
  6 月 10 日,张大勇出差归来,报销差旅费 820 元,余款交回。
  借:管理费用 820
    库存现金 80
   贷:其他应收款——张大勇 900
  六、应收款项减值的核算
  企业应作分录:
  (一)应收款项等金融资产发生减值判断
  应收账款等应收款项是企业拥有的金融资产。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会计准则的规定,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
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是指金融资产初始确认后实际发生的,对该金融资
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有影响,且企业能够对该影响进行可靠计量的事项。金融资产发生减
值的客观证据,包括下列各项:
  1、发行方或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
  2、债务人违反了合同条款,如偿付利息或本金发生违约或逾期等。
  3、债权人出于经济或法律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对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作出让步。
  4、债务人很可能倒闭或进行其他财务重组。
  5、因发行方发生重大财务困难,该金融资产无法在活跃市场继续交易。
  6、无法辨认一组金融资产中的某项资产的现金流量是否已经减少,但根据公开的数据
对其进行总体评价后发现,该组金融资产自初始确认以来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确已减少且可
计量,如该组金融资产的债务人支付能力逐步恶化,或债务人所在国家或地区失业率提高、
担保物在其所在地区的价格明显下降、所处行业不景气等。
118 财务与会计
  7、发行方经营所处的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使权益工具投
资人可能无法收回投资成本。
  8、权益工具投资的公允价值发生严重或非暂时性下跌。
  9、其他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
  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应当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不包括
尚未发生的未来信用损失)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二)应收款项减值的确定
  企业对应收款项进行减值测试,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分为单项金额重大和非重大的
应收款项,分别进行减值测试,计算确定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应收款项的减值损失也
称坏账损失。
  对于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应当单独进行减值测试,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
的,应当根据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这种情况下,主要是要合理预计各项应收款项的未来现金流量,采用应收款项发生时的初始
折现率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进一步与该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比较,来确定是否发生减
值损失。
  对于单项金额非重大的应收款项以及单独测试后未发生减值的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
应当采用组合方式进行减值测试,分析判断是否发生减值。通常情况下,可以将这些应收款
项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划分为若干组合,在此基础上计算确定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三)应收款项减值的账务处理
  为了核算企业应收款项减值的情况,应设置“坏账准备”科目,该科目属资产类备抵账
户,贷方登记按期估计的坏账准备数额,借方登记已确认为坏账损失应予转销的应收账款数
额。余额通常在贷方,表示已经预提尚未注销的坏账准备数,在期末资产负债表上列作各项
应收款项的减项。
  应收账款减值的有关账务处理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期末按一定方法确定应收款项
的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二是实际发生坏账时的账务处理;三是已确认的坏
账又收回的账务处理。
  有关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下而仅对单项金额非重大的应收款项,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
分比法为例加以说明:
  1、计提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确定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按应计提
的坏账准备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本期应计提的坏账
准备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计提;应计提的金额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作相反的会
计分录。
  坏账准备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当期应提取的坏账准备=当期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取坏账准备金额-“坏账准备”科目的
贷方余额
  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坏账准备金额大于“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余额,应按其差额
提取坏账准备;如果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坏账准备金额小于“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余
额,应按其差额冲减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坏账准备金额为零,应将
“坏账准备”科目的余额全部冲回。
  2、发生坏账时的账务处理
  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作为坏账损失,转销应收款项,
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
“长期应收款”等科目。
  3、收回坏账的账务处理
  已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收回的,应按实际收回的金额,借记“应收账款”、
“预付账款”、“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科目,贷记“坏账准备”
科目;同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利息”、
“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科目。
  已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收回的,企业也可以按照实际收回的金额,借记“银行
存款”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
第三节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
  一、金融资产及分类
  金融资产,是指企业的下列资产:
  1、现金。
  2、持有的其他单位的权益工具。
  3、从其他单位收取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
  4、在潜在有利条件下,与其他单位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合同权利。
  5、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非衍生工具的合同权利,企业根据该
合同将收到非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
  6、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衍生工具的合同权利,但企业以固定
金额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换取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的衍生工具合同权利除外。其中,
企业自身权益工具不包括本身就是在将来收取或支付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合同。
  金融资产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下列四类: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2、持有至到期投资。
  3、贷款和应收款项。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划分
  根据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
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为交易日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权证投资等和
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根据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会计准则的规定,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
应当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120 财务与会计
  1、取得该金融资产或承担该金融负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或回购。
  2、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近期采
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
  3、属于衍生工具,但是,被指定且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属于财务担保合同的衍
生工具、与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挂钩并须通过
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工具除外。
  除了可以将可转换公司债券等混合工具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外,只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才可以在初始确
认时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1、该指定可以消除或明显减少由于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计量基础不同所导致的相
关利得或损失在确认或计量方面不一致的情况。
  2、企业风险管理或投资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已载明,该金融资产组合、该金融负债组合、
或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组合,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管理、评价并向关键管理人员报告。
  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不得指定为以公允价
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活跃市场,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市场:
  1、市场内交易的对象具有同质性。
  2、可随时找到自愿交易的买方和卖方。
  3、市场价格信息是公开的。
  三、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取得股利
和利息的处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价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置等方面的内容。为了总
括地核算和监督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应设置“交易性金融资产”科
目,该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其借方登记购入股票、债券、基金等交易性金融资产时的初始
入账金额;贷方登记企业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转出的成本等;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交
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应当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类别和品种,
分别“成本”、“公允价值变动”进行明细核算。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取得
  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相关的交易
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取得时所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
应当作为应收款项,单独列示。
  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按其公允价值(不含支付的价款中所包含的、已到付息期
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或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科
目,按发生的交易费用,借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或已宣告
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借记“应收利息”或“应收股利”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
“银行存款”等科目。
  [例 15]某企业 2007 年 3 月 5 日以银行存款购入甲公司已宣告但尚未分派现金股利的
股票 100000 股,作为交易性投资,每股成交价 19.6 元,其中,0.4 元为已宣告但尚未分派
的现金股利,股权登记日为 3 月 10 日。另支付相关税费等交易费用 8000 元。企业于 4 月 10
日收到甲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该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1)3 月 5 日购入股票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920000
    投资收益 8000
    应收股利  40000
    贷:银行存款  1968000
  (2)4 月 10 日收到现金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 40000
    贷:应收股利 40000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取得的现金股利和利息
  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债券票面利
率计算利息时,借记“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收到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股利”或“应收利
息”科目。
  票面利率与实际利率差异较大的,应采用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债券利息收入。
  (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
  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交易性金融
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
的差额,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例 15]长城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期末计量。假设该公司 2007 年 6
月 30 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的资料如表 8-1 所示。
表 8-1             单位:元
2007 年 6 月 30 日
项 目
账面价值 公允价值 差额
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券
甲企业债券 15100 13000 2100
乙企业债券 25000 21500 3500
丙企业债券 100350 101000 -650
小 计 140450 135500 4950
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
A 企业股票 60200 65000 -4800
B 企业股票 60100 54000 6100
小 计 120300 119000 1300
合 计 260750 254500 6250

根据表 8-1 资料,长城公司应在 2007 年 6 月 30 日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625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6250
122 财务与会计
  这样,长城公司 2007 年 6 月 30 日资产负债表上“交易性金融资产”的金额应为
254500 元,反映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四)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置
  企业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将处置时的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之间
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企业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该项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科目,按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
公允价值变动,贷记或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
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同时,将原计入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出,借
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例 16]接上例,长城公司于 2007 年 10 月 20 日将乙公司债券以 23000 元的价格全
部出售(不考虑交易费用),2007 年 12 月 31 日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资料
如表 8-2 所示。
表 8-2      单位:元
2007 年 12 月 30 日
项 目
账面价值 公允价值 差额
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券
甲企业债券 15100 16100 -1000
丙企业债券 100350 101150 -800
小 计 115450 117250 -1800
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
A 企业股票 60200 65200 -5000
B 企业股票 60100 56900 3200
小 计 120300 122100 -1800
合 计 235750 239350 -3600
根据表 8-2 资料,长城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1)2007 年 10 月 20 日,乙公司债券全部出售时
  借:银行存款 23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5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25000
     投资收益 1500
  借:投资收益 35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500
  (2)2007 年 12 月 31 日,期末计量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6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600
   这 样, 长城 公司 2007 年 12 月 31 日 资产 负债 表上 “交 易性 金融 资产 ”的 金额 为
239350 元。
第四节 外币交易的核算
  一、外币业务的内容
  (一)外币与外汇
  外币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外币是指本国货币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包括
各种纸币和铸币等。广义的外币是指所有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能够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除了国外的纸币和铸币外,还包括企业所拥有的外国的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其他货币
资金(如各种外币汇款、进出口贸易的外币性货款等)。从会计角度而言,外币就是指记账
本位币以外的货币计量单位。记账本位币是指记账和编制财务报表所用的货币。按照我国现
行制度的规定,企业一般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如果企业的业务收支以外国货币为主,
也可以选用某一种外国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均为外币。
  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根据我国的外汇管理条例规定,外汇
的具体内容包括:(1)外国货币,含纸币和铸币;(2)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公债、国
库券、公司债券、股票、息票等;(3)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支票、汇票、期票)、银行
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4)其他外汇资金。黄金可以用作国际支付和结算的手段,执
行世界货币的职能,所以,在许多国家也将其列入外汇范畴。
  外汇概念和外币概念是有区别的。作为外汇必须是:(1)以外币表示的资产;(2)在
国外能得到偿付的债权;(3)可以兑换成其他支付手段的外币资产。不能自由兑换成其他
国货币的外币不能称为外汇。但在会计上识别外币的标志是看其是否是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
币。另外,外汇对企业来说,一般都表示成外币资金的来源,但外币除了表示外汇资金来源
外,还可以作为一种计量单位,在企业并无实际发生外币收付业务时,也可能以外币计价和
反映,这是外币业务会计的一个重要特点。
  (二)外币交易的内容
  外币交易,是指以外币计价或者结算的交易。外币交易包括:
  (1)买入或者卖出以外币计价的商品或者劳务;
  (2)借入或者借出外币资金:
  (3)其他以外币计价或者结算的交易,如外币兑换业务,即一种货币兑换为另一种货
币的业务;投入外币资本业务,即投资人以外币作为资本投入企业的业务等等。
  二、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一)外币业务的记账方法
  企业外币业务记账方法的选择,与企业记账本位币的确定有密切关系。外币业务记账方
法有两种:一种是外币统账制,一种是外币分账制。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1、外币统账制
  外币统账制也称为“记账本位币制”。是以记账本位币作为统一记账金额的记账方法。
在这种记账方法下,所有外币的收支,都应折算为记账本位币进行反映,外币金额只在账上
作为补充资料进行反映。我国企业一般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所以,在外币统账制下,
当企业发生外币业务时,一般按人民币统一设账,统一记录,外币业务的金额均要换算为人
民币金额后入账反映,同时要设立不同外币种类的二级辅助账户,反映外币资金和外币债权、
债务的增减情况。
124 财务与会计
  外币统账制适用于涉及外币种类较少,而且外币收支业务不多的企业。本节主要介绍企
业选择外币统账制所进行的外币业务核算。
  2、外币分账制
  外币分账制又称原币记账制或分别记账制。在这种方法下,企业的记账本位币业务和外
币业务均应分别设立账户反映,即有几种币种入账,就应设立几套账户。在发生外币业务时,
以原币记账,而不立即折算为记账本位币记账。如果发生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业务,应通过
单独设置的“外币兑换”账户作为两种账户之间的桥梁来进行会计处理,分别与原币的对应
账户构成借贷关系。到会计期末,再按一定汇率将各种外币账户的余额换算成记账本位币编
制财务报表。各种外币的“外币兑换”账户期末余额按期末即期汇率折算成记账本位币金额,
与记账本位币的“外币兑换”账户金额之间的差额,作为汇兑损益处理。
  外币分账制适用于涉及外币种类较多,而且外币收支较大的企业,如商业银行等。
  采用分账制记账方法,只是账务处理方法不同,但其产生的汇兑差额的确认、计量的结
果和列报,应当与统账制处理结果一致。
  (二)汇率
  1、买入汇率、卖出汇率与中间汇率
  汇率,又称“汇价”,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比价,也就是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的比
率。我国外汇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市场汇价,即基准汇价(自 1995 年 4 月 1 日起,只
公布人民币对美元、日元、港元等三种货币的基准汇价),各外汇指定银行以此为依据,在
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浮动范围内自行挂牌,对客户买卖外汇。
  汇率从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可分为买入汇率、卖出汇率和中间汇率。买入汇率是指银行
向客户买入外币时所采用的汇率,亦称“买入价”。卖出汇率是指银行向客户出售外币时所
采用的汇率,亦称“卖出价”。中间汇率是指银行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的简单算术平均数。
  我国企业外币业务会计主要采用现行汇率制度。外币交易应当在初始确认时,采用交易
发生日的即期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
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
  2、汇率标价方法
  汇率的标价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标价法,另一种是间接标价法。在直接标价法下,
外币数量固定,称为“基准货币”,本币数量变动,称为“报价货币”,表明单位外国货币
可以兑换成多少本国货币。间接标价法与之相反,本币是基准货币,外币是报价货币,表明
单位本国货币可以兑换成多少外国货币。我国的人民币汇率是采用直接标价法。
  (三)外币交易的账务处理
  1、外币交易核算的基本程序
  外币交易的核算,首先应设置外币账户。企业应设置的外币账户主要包括外币现金、外
币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账户,以及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
账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股利、预收账款等债权债务外币账户。在外币业务核算中
涉及的如原材料、固定资产、实收资本等账户,属于非外币账户。企业应在涉及外币业务的账
户中按外币种类分别设置明细账户,详细反映外币账款的收付结存情况。
  不允许开立现汇账户的企业,可以设置外币现金和外币银行存款以外的其他外币账户。
  其次,企业对于发生的外币交易,应当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外币交易应
当在初始确认时,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也可以采
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
  即期汇率通常是指当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外汇牌价的中间价。企业发生的外币
兑换业务或涉及外币兑换的交易事项,应当以交易实际采用的汇率,即银行买入价或卖出价
折算。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是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
率,通常是指当期平均汇率或加权平均汇率等。通常情况下,企业应当采用即期汇率进行折
算。汇率波动不大的,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
的汇率折算,但前后各期应当采用相同的方法确定当期的近似汇率。
  再次,汇兑差额的会计处理,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下列规定对外币货币性项目
和外币非货币性项目进行处理:
  (1)外币货币性项目
  货币性项目,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或者偿付
的负债。货币性项目分为货币性资产和货币性负债。货币性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
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货币性负债包括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等。对于
外币货币性项目,应当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因汇率波动而产生的汇兑差额作
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增或调减外币货币性项目的记账本位币金额;需要计提
减值准备的,应当按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后,再计提减值准备。
  (2)外币非货币性项目
  非货币性项目,是货币性项目以外的项目,包括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
产、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
  对于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除其外币价值发生变动外,已在交易发生日
按当日即期汇率折算,资产负债表日不应改变其原记账本位币金额,不产生汇兑差额。
  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外币非货币性项目,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相应的汇
率变动的影响也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例 17]国内甲公司的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2007 年 12 月 2 日以 30000 港元购入乙公
司 H 股 10000 股作为短期投资,当日汇率为 1 港元=1.2 元人民币,款项已付。2007 年 12
月 31 日,由于市价变动,当月购入的乙公司 H 股变为 35000 港元,当日 1 港元=1 元人民
币。
  2007 年 12 月 2 日,该公司应对上述交易应作以下处理: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30000×1.2) 36000
   贷:银行存款(30000×1.2) 36000
  由于该项短期股票投资是从境外市场购入、以外币计价,在资产负债表日,不仅应考虑
其港币市价的变动,还应一并考虑汇率变动的影响,上述交易性金融资产以资产负债表日的
人民币 35000 元(即 35000×1)入账,与原账面价值 36000 元(即 30000×1.2)的差额
为 1000 元人民币,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相应的会计分录为: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1000
126 财务与会计
  1000 元人民币包含甲公司所购 H 股公允价值变动以及人民币与港币之间汇率变动的双
重影响。
  2、外币兑换业务
  外币兑换业务,包括企业把外币卖给银行、向银行结汇、购汇以及用一种外币向银行兑
换成另一种外币等。
  (1)企业把外币卖给银行
  企业把持有的外币卖给银行,银行按买入价将人民币兑付给企业。企业按实得人民币金
额借记“银行存款(人民币户)”科目,按实际兑出的外币额与按企业选定的折算汇率折算
的人民币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外币户)”科目,因银行买入价与折算汇率不一致而产生的
汇兑损益,记入“财务费用”科目。
  [例 18]某企业将 1000 美元卖给银行,当天美元买入价为 $1:¥7.8 实收人民币
7800 元。企业采用的记账折算汇率为$1:¥7.9。应作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人民币户) 7800
    财务费用   100
   贷:银行存款(美元户)($1000×7.9) 7900
  (2)向银行购汇
  企业向银行购入外汇时,银行按卖出价向企业收取人民币。企业实际支付的人民币金额
与按企业选定的折算汇率折合的人民币之间的差额记入财务费用。
  [例 19]某企业从银行买入美元 5000 元,当天银行卖出价为$1:¥8.0,企业实付人
民币 40000 元。企业折算汇率采用当月 1 日汇率$1:¥7.9。应作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美元户)(5000×7.9) 39500
    财务费用 500
   贷:银行存款(人民币户) 40000
  3、借入或借出外币资金业务
  企业借入外币资金时,按照借入外币时的市场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入账,同时按照借
入外币的金额登记相关的外币账户。
  [例 20]某企业按业务发生当日市场汇率作为记账汇率。4 月 1 日企业从银行借入
50000 美元,当日市场汇率为$1:¥8.0。应作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美元户)(50000×8.0)400000
   贷:短期借款(美元户)(50000×8.0)400000
  若企业于 5 月 1 日归还这笔借款,当日市场汇率为$1:¥7.95 应作会计分录:
  借:短期借款(美元户)(50000×7.95) 397500
   贷:银行存款(美元户)(50000×7.95) 397500
  “短期借款”科目借贷方差额在期末作为汇兑损益处理。短期借款的利息均记入“财务
费用”科目。
  4、买入或者卖出以外币计价的商品或者劳务
  企业发生买入或者卖出以外币计价的商品或者劳务时,应按企业选定的折算汇率将外币
金额折合为记账本位币入账。期末(月末、或季末、年末),对所有外币账户余额按期末市场
汇率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差额记入“财务费用”科目。
  [例 21]某企业外币业务核算采用当月月初的市场汇率作为即期汇率近似汇率,并作
为当月外币交易业务的折算汇率,并按月计算汇兑损益。 2000 年 5 月 1 日的市场汇率为
$1:¥8.1。2000 年 4 月 30 日的市场汇率为$1:¥8.1,各外币账户 2000 年 4 月 30 日的期
末余额见表 8-3。
表 8-3
外币账户 外币余额(美元) 折算汇率 记账本位币金额(人民币
元)
银行存款 100000 8.1 810000
应收账款——甲企业 10000 8.1 81000
应付账款——A 企业 10000 8.1 81000
短期借款 15000 8.1 121500
  该企业 5 月份外币收支业务如下:
  (1)5 日,收回甲企业货款 8000 美元。
  (2)8 日,支付 A 企业货款 5000 美元。
  (3)20 日,归还短期借款 10000 美元。
  (4)23 日,出售甲企业产品一批,货款 25000 美元,货已发出,货款尚未收到。
  根据上述业务资料,该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分录(不考虑增值税等相关税金):
  (1)借:银行存款(美元户)($8000×8.1) 64800
      贷:应收账款——甲企业(美元户)($8000×8.1) 64800
  (2)借:应付账款——A 企业(美元户)($5000×8.1) 40500
      贷:银行存款(美元户)($5000×8.1) 40500
  (3)借:短期借款(美元户)($10000×8.1) 81000
      贷:银行存款(美元户)($10000×8.1) 81000
  (4)借:应收账款——甲企业(美元户)($25000×8.1) 202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2500
  2000 年 5 月 31 日的市场汇率为$1:¥8.5,则该企业调整各外币账户余额见表 8-4~
表 8-7。
表 8-4 银行存款(美元户)
摘 要 美元 汇 率 人民币
期初余额(借) 100000 8.1 810000
借方发生额 8000 8.1 64800
贷方发生额 15000 8.1 121500
期末余额 93000 753300
期末调整 93000 8.05 748650
汇兑损益 4650(贷)

表 8-5 应收账款—甲企业(美元户)
摘 要 美元 汇 率 人民币
期初余额(借) 10000 8.1 81000
借方发生额 25000 8.1 202500
贷方发生额 8000 8.1 64800
期末余额 27000 218700
期末调整 27000 8.05 21735
汇兑损益 1350(贷)

表 8-6 应付账款—A 企业(美元户)


摘 要 美元 汇 率 人民币
期初余额(贷) 10000 8.1 81000
贷方发生额 0 8.1 0
借方发生额 5000 8.1 40500
期末余额 5000 40500
期末调整 5000 8.05 40250
汇兑损益 250(借)

表 8-7 短期借款(美元户)
摘 要 美元 汇 率 人民币
期初余额(贷) 15000 8.1 121500
贷方发生额 0 8.1 0
借方发生额 10000 8.1 81000
期末余额 5000 81000
期末调整 5000 8.05 40250
汇兑损益 250(借)

  根据对上述各外币账户的调整结果编制如下调整会计分录:
  借:应付账款—A 企业(美元户) 250
    短期借款(美元户)   250
    财务费用   5500
   贷:银行存款(美元户) 4650
     应收账款—甲企业(美元户) 1350
  5、外币投入资本
  外币投入资本属于外币非货币性项目,企业收到投资者以外币投入的资本,应当采用交
易日即期汇率折算,不得采用合同约定汇率和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折算,外币投入资本与相
应的货币性项目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之间不产生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第九章 流动资产(二)
第一节 存货的确认和计量
  一、存货的概念和确认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
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具体来讲,存货包括各类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以及周转材料、委托代销
商品等。
  1、原材料,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
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
料等。
  2、在产品,指企业正在制造尚未完工的生产物,包括正在各个生产工序加工的产品和
已加工完毕但尚未检验或已检验但尚未办理入库手续的产品。
  3、半成品,指经过每定生产过程并已检验合格交付半成品仓库保管,但尚未制造完工
成为产成品,仍需进一步加工的中间产品,但不包括从一个生产车间转给另一个生产车间继
续加工的自制半成品以及不能单独计算成本的自制半成品,这类自制半成品属于在产品。
  4、产成品,指制造企业已经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验收入库,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
送交订货单位,或者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企业接受外来原材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
和为外单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制造和修理完成验收入库后,应视同企业的产成品。
  5、商品,指企业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用于销售的各种商品。
  6、周转材料,是指企业能够多次使用,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态不确认为固
定资产的材料,如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以及企业(建造承包商)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
架和其他周转使用的材料等。
  7、委托代销商品,指企业委托其他单位代销的商品。
  需要注意的是,为建造固定资产等各项工程而储备的各种材料,虽然同属于材料,但是
由于用于建造固定资产等各项工程,其价值分次进行转移,并不符合存货的定义,因此不能
作为企业的存货进行核算。
  存货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
流入企业;(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实务中,存货范围的确认,通常应以企业
对存货是否具有法定所有权为依据,凡在盘存日,法定所有权属于企业的所有一切物品,不
论其存放地点,都应视为存货。即所有在库、在耗、在用、在途的存货均确认为企业的存货;
反之,凡是法定所有权不属于企业的物品,即使存放于企业,也不应确认为企业的存货。对
于代销商品,在售出前,所有权属于委托方,因此代销商品应作为委托方的存货处理。
130 财务与会计
  二、存货的计量
  (一)初始计量
  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这里的“成本”是指存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也称历
史成本。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不同存货的成本构成内容不同:原材
料、商品、周转材料等通过购买而取得的存货的成本由采购成本构成;产成品、在产品、半成
品、委托加工物资等通过进一步加工而取得的存货的成本由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及使存货
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成本构成。
  1、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
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企业(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
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根
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未售商品
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也可在发生时直接
计入当期损益。
  2、存货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企业应当根据制造
费用的性质,合理地选择制造费用分配方法。
  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同时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并且每种产品的加工成本不能直
接区分的,其加工成本应当按照合理的方法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3、存货的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
生的其他支出,如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所发生的设计费用等。
  对某些特殊存货项目,如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生产活动才能够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
占用借款而发生的借款费用,应按《企业会计准则第 17 号——借款费用》的有关规定予以资
本化(参见第十三章非流动负债)。
  根据存货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发生的下列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不计入
存货成本:
  (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2)仓储费用(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费用)。
  (3)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
  通过特定方式取得的存货,其初始计量方法如下:
  1、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除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外,应当按照投资合
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
  2、企业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存货的成本,按其公允价值确
定。
  3、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存货的成本,按下列规定确定:
  (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
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①该项交换具有商
业实质;②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定
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但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除外。
  在涉及补价的情况下,支付补价方收到的存货的成本,按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支付
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或换入存货的公允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确定,并将换
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在涉及补价的情况下,收到补价方收到的存货的成本,按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收到
的补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或换入存货的公允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确定,并将
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2)未同时满足上述第(1)条规定的两个条件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以换出资
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在涉及补价的情况下,支付补价方收到的存货的成本,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
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确定。
  在涉及补价的情况下,收到补价方收到的存货的成本,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收到
的补价并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确定。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换入多项资产的,在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时,应当分
别下列情况处理:
  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
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
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虽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
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
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
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货币性资产,
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
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
的资产。
  在涉及补价的情况下,判断一项资产交换是否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以补价占整
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 25%作为参考。支付的补价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出资产
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补价之和)的比例,或者收到的补价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入资产
公允价值和收到的补价之和)的比例低于 25%的,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高于 25%(含
25%)的,视为以货币性资产取得非货币性资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14 号——收入》等
相关准则。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①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
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②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在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企业应当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
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在下列情况下,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①换入或换出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表明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对于存在活跃市场的交易性证券、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货币性
资产,应当以资产的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
132 财务与会计
  ②换入或换出资产本身不存在活跃市场,但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表明该资产的公
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对于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
应当以调整后的类似资产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
  ③换入或换出资产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的公允价值
估计数的变动区间很小,或者在公允价值估计数变动区间内,各种用于确定公允价值估计数
的概率能够合理确定的,视为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应当分别下列情
况处理:
  ①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视同销售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14 号——收入》按其
公允价值确认商品销售收入,同时结转商品销售成本。
  ②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③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的,计入投资收益。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有关的下列信息:①换入资产、换出资产的
类别;②换入资产成本的确定方式;⑨换入资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及换出资产的账面
价值;④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认的损益。
  4、通过建造合同归集的存货成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15 号——建造合同》的规
定确定。
  5、企业在合并过程中取得的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20 号——企业合
并》的规定确定。
  6、企业提供劳务的,所发生的从事劳务提供人员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可归
属的间接费用,计入存货成本。
  (二)后续计量
  存货的后续计量是指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由于各种存货是分次购入或分批生产形成的,
同一项目的存货的单价或单位成本往往不同,要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就要选择一定的计价
方法。存货准则规定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加权平均法又分
为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
  在选用具体计价方法时需要注意,对于性质和用途相似的存货,应当采用相同的成本计
算方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
以及提供的劳务,通常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对于周转材料,如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可采用一次转销法、五五摊销法确定应当在当
期摊销的成本,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对建造承包商等企业的钢模板、木模板、
脚手架和其他周转使用的材料等,可以采用一次摊销法、五五摊销法或分次摊销法进行摊销。
详见本章第三节。
  1、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假定“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并根据这种假定的成本流转次序确定发出
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例 1]假定 B 公司存货的收、发、存数据资料如表 9-1 所示。
表 9-1
收入 发出
日期 结存数量
数量 单位成本 数量 单位成本
12 月 1 日结存 300 2.00 300
12 月 8 日购入 200 2.20 500
12 月 14 日发出 400 100
12 月 20 日购入 300 2.30 400
12 月 28 日发出 200 200
12 月 31 日购入 200 2.50 400

B 公司期末存货 400 单位的价值,可计算确定如下:


第二批购货:200 单位按每单位 2.30 元计算,其成本为 460 元;
第三批购货:200 单位按每单位 2.50 元计算,其成本为 500 元;
期末结存存货总成本为 960 元[460+500=960(元)]。
使用先进先出法时,逐笔计算收、发、结存的成本如表 9-2 所示。
表 9-2
收入 发出 结存
日期
数量 单位成本 总成本 数量 单位成本 总成本 数量 单位成本 总成本
12 月 1 日 300 2.00 600
12 月 8 日 200 2.20 440 300 2.00 600
200 2.20 400
12 月 14 300 2.00 600
日 100 2.20 220 100 2.20 220
12 月 20 300 2.30 600 100 2.20 220
日 300 2.30 690
12 月 28 100 2.20 220
日 100 2.30 230 200 2.30 460
12 月 31 200 2.50 500 200 2.30 460
日 200 2.50 500
  2、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在材料等存货按实际成本进行明细分类核算时,以本月各批进货
数量和月初数量为权数计算材料等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即以本月进货数量和月
初数量之和,去除本月进货成本和月初成本总和,来确定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计算出本
月发出存货及月末存货的成本。计算公式是:

本月初库存存 本月各批进货的 本月各批进 


+   
存货的加权 货的实际成本  实际单位成本 货的数量 

平均单位成本 月初库存数量+  本月各批进货数量
134 财务与会计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的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例 2]以例 1 的数据为例,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其存货成本如下:
  平均单位成本=[2×300+(2×200+2.3×300+2.5×200)]∕[300+(200+
300+200)]=2.23(元)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600×2.23=1338(元)
  月末结存存货的成本=400×2.23=892(元)
  3、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每次收货以后,立即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出新的平
均单位成本的一种计算方法。计算公式是:
           本次进货之前库+本次进货
  存货的移动 = 存存货的实际成本+的实际成本
  平均单位成本=本次进货之前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的数量
  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移动平均单位成本
  月末库存存货的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月末存货的移动平均单位成本
  [例 3]以例 1 的数据为例,采用移动平均法计算月末存货成本及每次收货后的新的平
均单位成本(见表 9-3)。
  新的平均单位成本计算如下:
  第一批购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600+440)÷(300+200)=2.08(元)
  第二批购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208+690)÷(100+300)=2.25(元)
  第三批购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448+500)÷(200+200)=2.37(元)
表 9-3
收入 发出 结存
日期
数量 单位成本 总成本 数量 单位成本 总成本 数量 单位成本 总成本
12 月 1 日 300 2.00 600 300 2.00 600
12 月 8 日 200 2.20 440 500 2.08 1040
12 月 14 832
400 2.08
日 100 2.08 208
12 月 20 300 2.30 600 2.245
400 898

12 月 28 450
200 2.25
日 200 2.24 448
12 月 31 200 2.50 500 2.37
400 948

  4、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是指对库存和发出的每一特定存货或每一批特定存货的个别成本或每批成本
加以认定的一种方法。采用个别计价法,一般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存货项目必须是可以
辨别认定的;二是必须要有详细的记录,据以了解每一个别存货或每批存货项目的具体情况。
  在制造业,个别计价法主要适用于为某一特定的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并单独存放的存货。
这种方法不能用于可替代使用的存货,如果用于可替代使用的存货,则可能导致企业任意选
用较高或较低的单位成本进行计价,来调整当期的利润。
  在实务中,为了管理需要,企业通常还采用毛利率法、零售价法、计划成本法等来核算
发出存货的成本。
  毛利率法是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前期实际(或本月计划)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
并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本方法常见于商品流通企业。计算公式如下: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毛利率)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例 4]恒通公司某种商品期初存货成本 52000 元,本期购货净额 158000 元,本期销
售收入总额 258000 元,本期发生销售折让 5000 元,估计该商品销售毛利率为 30%。该商
品本期销售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计算如表 9-4:
表 9-4 存货估价(毛利率法)
期初存货成本 52000
本期购货净额 158000
可供销售的商品成本 210000
本期销售收入总额 258000
 减:本期销售退回和折让 5000
本期销售净额 253000
 减:估计销售毛利(253000×30%) 75900
估计的销售成本 177100
估计的期末存货成本 32900

  零售价法是指用成本占零售价的百分比计算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主要适用
于商业零售企业。其计算步骤和计算公式如下:
  (1)期初存货和本期购货同时按成本和零售价记录,以便计算可供销售的存货成本和
售价总额;
  (2)本期销货只按售价记录,从本期可供销售的存货售价总额中减去本期销售的售价
总额,计算出期末存货的售价总额;
  (3)计算存货成本占零售价的百分比,即成本率,公式为:
  成本率=(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 ∕(期初存货售价+本期购货售价)
×100%
  (4)计算期末存货成本,公式为:
  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售价总额×成本率
  (5)计算本期销售成本,公式为:
  本期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例 5]繁星商场本年度 10 月份有关资料如下:期初存货成本 68000 元,售价 100000
元;本期购入存货成本 254000 元,售价 360000 元,本期销售收入为 400000 元。按零售价
法估计本期销售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过程如表 9-5:
136 财务与会计
表 9-5  存货估价(零售价法)
成本 售价
期初存货 68000 100000
本期购货 254000 360000
可供销售的存货 322000 460000
 减:本期存货 400000
按零售价表示的期末存货 60000
成本与零售价比率(322000÷460000) 70%
期末存货成本 42000
本期销售成本 28000

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商品零售企业广泛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实际上,售价金额计价
法并不是一种单独的存货计价方法,而是零售价法的一种账务处理方式。这种方法是通过设
置“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进行处理的,平时商品存货的进、销、存均按售价记账,售价与进
价的差额记入“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期末通过计算进销差价率的办法计算本期已销商品应
分摊的进销差价,并据以调整本期销售成本。进销差价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 +当期发生的商品进销 差价
进销差价率=  100%
期初库存商品售价+当 期发生的商品售价
        =1-销售成本率
  本期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上述“当期发生的商品进销差价”包括当期购进、委托加工收回、销售退回等原因发生
的库存商品的进销差价。上述“当期发生的商品售价”包括当期购进商品的售价、销售退回
商品的售价等。
  委托代销商品可用上月的差价率计算应分摊的迸销差价;企业的差价率各月之间比较均
衡的,也可以采用上月的差价率计算分摊本月已销商品应负担的进销差价。企业无论是采用
当月的差价率还是采用上月的差价率计算并分摊进销差价,均应在年度终了,对商品的进销
差价进行一次核实调整。企业一般应按商品类别或实物负责人计算确定商品的差价率。
  商品进销差价率还可以按下列公式计算:
月末分摊前“商品进销 差价”科目余额
进销差价率=  100 %
“库存商品”科目月末 余额+“委托代销商品 ”科目月末余额+
“发出商品”科目月末 余额+本月“主营业务 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
“发出商品”科目月末余额+本月“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
  式中所称“主营业务收入”,是指采用售价进行商品日常核算的销售商品所取得的收入。
  期末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存货项目中的商品存货部分,应根据“库存商品”科目的期末
余额扣除“商品进销差价”科目的期末余额(即实际成本)列示。
如上例,繁星商场 10 月份的购货业务,可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  360000
   贷:银行存款 254000
     商品进销差价 106000
  记录 10 月份商品销售收入:
  借:银行存款 400000
   贷:商品销售收入 400000
  平时结转商品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400000
   贷:库存商品 400000
  计算 10 月份进销差价率和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进销差价率=(32000+106000)÷(100000+360000)=30%
  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400000×30%=120000(元)
  根据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冲转销售成本:
  借:商品进销差价 12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20000
  经过转账,10 月份商品销售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280000 元。
  计划成本法是指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成本
差异科目,登记、分摊、按期结转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期末将发出和结存存货的成
本调整为实际成本的一种计价方法。
  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必须按月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计算。发出存货应
负担的成本差异,除委托外部加工发出存货可以按月初成本差异率计算外,都应使用当月的
实际成本差异率;如果月初的成本差异率与本月成本差异率相差不大的,也可按月初的成本
差异率计算。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以材料为例,计算公式如下:
本月材料 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 异总额
=  100%
成本差异率 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 本总额
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 异
  月初材料成本差异率=  100%
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 本
  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成本差异额=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本月收入存货的计划成本中不包括暂估入账的存货的计划成本。
  企业应按照存货的类别或品种,如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对材料成本差异进
行明细核算,不能使用一个综合差异率来分摊发出存货和库存存货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例 6]A 公司期初库存材料 10 吨,计划成本 17800 元,材料成本差异 250 元,本月
购进材料 10 吨,总成本为 17600 元,本月发出材料 15 吨。
  (1)本月购进材料入账的计划成本为 17800 元
  (2)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为:(250-200)∕(17800+17800)×100%=0.14%
  (3)本月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5×1780=26700(元)
  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为:26700×0.14%=37.38(元)
  (4)本月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为 26737.38 元
  本月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 8900 元,成本差异为 12.62 元。
  计划成本法一般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
138 财务与会计
  选择正确的存货计价方法,对于真实地反映存货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正确计算购
入和发出存货的价值,才能准确地计算生产成本、销售成本、所得税和净损益。存货计价的方
法不同,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损益、所得税均有影响。对存货日常核算采用何种方法,由企
业根据实际情况自作决定,但计价方法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更,以保证前后各期一致。
  (三)期末计量
  企业的存货应当在期末(即资产负债表日)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可变现净
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即期末存货的计价方法采用成
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计量
的方法。即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期末存货按成本计量;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期
末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中的“成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即历史成本);如
企业在存货成本的日常核算中采用计划成本法、售价金额核算法等简化核算方法,则“成
本”为经调整后的实际成本。“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
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并不是指存货的现行
售价。
  由此可知,可变现净值是指存货的预计未来净现金流量而不是存货的售价或合同价。企
业预计的销售存货现金流量,并不完全等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存货在销售过程中可能发生
的销售费用以及为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还可能发生的加工成本等相关支出,构成现金流入的
抵减项目。企业预计的销售存货现金流量扣除这些抵减项目后,才能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使存货符合资产的定义。当存货的可变
现净值下跌至成本以下时,由此所形成的损失已不符合资产的定义,因而应将这部分损失从
资产价值中抵消,列入当期损益。否则,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价值时,如果仍然
以其历史成本计价,就会出现虚夸资产的现象,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因此成本与可变现净
值孰低法是谨慎原则(即稳健性原则)在存货会计上的具体运用,是对历史成本原则的修正。
  企业在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当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
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
  “确凿证据”是指对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有直接影响的客观证明,如产成品或商品的
市场销售价格、与产成品或商品相同或类似商品的市场销售价格、销售方提供的有关资料和
生产成本资料等。企业持有存货的目的不同,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计算方法也不同,如用
于出售的存货和用于继续加工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就不相同。企业持有存货的目的,
通常可以分为:(1)持有以备出售,如商品、产成品,其中又分为有合同约定的存货和没
有合同约定的存货;(2)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如材料等。企业在确定存
货的可变现净值时还应考虑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的影响,这些事项应能够确定资产负债表
日存货的存在状况,即在确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不仅要考虑资产负债表日
与该存货相关的价格与成本波动,而且还应考虑未来的相关事项。也就是说,不仅限于财务
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前发生的相关价格与成本波动,还应考虑以后期间发生的相关事项。
比如,2006 年 12 月 31 日。某一品牌小轿车的市场销售价格为 100000 元,根据可靠资料,
预计在 2007 年 5 月,该品牌汽车市场销售价格可能会下跌至 98000 元,则在编制 2006 年
12 月 31 日的资产负债表时,企业确定该品牌汽车的可变现净值时就可能需要考虑 2007 年
5 月汽车销售价格将下跌这一因素。
  企业持有的、目的不同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的确定方法如下:
  1、产成品、商品和用于出售的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
应当以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
  2、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以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
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
现净值。
  3、资产负债表日,同一项存货中一部分有合同价格约定、其他部分不存在合同价格的,
企业应分别确定其可变现净值,并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分别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
提或转回的金额。
  对于企业持有的各类存货,在确定其可变现净值时,应区别以下情况确定其估计售价:
  1、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通常应当以产成品或商品的合同价格
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如果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的,超出部分的
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一般销售价格为计算基础;如果企业销售合同所规定的标的物还没
有生产出来,但持有专门用于该标的物生产的原材料,其可变现净值也应当以合同价格作为
计算基础。
  2、没有销售合同约定的存货,但不包括用于出售的材料,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产成品
或商品一般销售价格(即市场销售价格)作为计算基础。
  3、用于出售的材料等,应当以市场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这里的市场价格
是指材料等的市场销售价格。
  另外,在期末,对于用于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如果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预
计高于产成品的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照其成本计量;如果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可
变现净值低于产成品的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其可变现净值计量。
  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如由于存货遭受毁损、全
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应按可变现
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果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则
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内转同,以此减少计提的存
货跌价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按照减去存货跌价准备的净额反映。
  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1)该存货的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2)企业使用该项原
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3)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
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4)因企业所提供的
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5)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零:( 1)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2)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3)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
值的存货;(4)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140 财务与会计
  存货跌价准备通常应当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在某些情况下,比如,①与在同一地区生
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具有相同或类似最终用途或目的,且难以与其他项目分开计量的
存货,可以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②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存货类别计
提存货跌价准备。即企业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计价时,有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可供选择,见表 9-6。
表 9-6
方法 定 义
  亦称逐项比较法或个别比较法,指对库存的每一种存货的成本
1、单项比较法 与可变现净值逐项进行比较,每项存货均取较低数确定期末的存货
成本
  亦称类比法,指按存货类别的成本与町变现净值进行比较,每
2、分类比较法
类存货取其较低数确定存货的期末成本
  亦称总额比较法,指按全部存货的总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总额相
3、综合比较法
比较,以较低数作为期末全都存货的成本

  [例 7]某企业有甲、乙两大类 A、B、C、D 四种存货,各种存货分别按三种计算方式确


定期末存货的成本,见表 9-7。
表 9-7 期末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比较表        单位:元
项目 成本 可变现净值 单项比较法 分类比较法 总额比较法
甲类存货 10000 9600 9600
A 存货 4000 3200 3200
B 存货 6000 6400 6000
乙类存货 20000 20800 20000
C 存货 8000 9200 8000
D 存货 12000 11600 11600
总计 30000 30400 28800 29600 30000

  由表 9-7 可知,单项比较法确定的期末存货成本最低,为 28800 元;分类比较法次之,


为 29600 元;总额比较法最高,为 30000 元。相应地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分别为 1200 元 、
400 元、0 元。
  [例 8]假定 A 公司 2005 年 12 月 31 日库存 W 型机器 12 台,成本(不含增值税)为
360 万元,单位成本为 30 万元。该批 W 型机器全部销售给 B 公司。与 B 公司签订的销售合
同约定,2006 年 1 月 20 日,A 公司应按每台 30 万元的价格(不含增值税)向 B 公司提供
W 型机器 12 台。
  A 公司销售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向长期客户——B 公司销售的 W 型机器的平均运杂
费等销售费用为 0.12 万元/台;向其他客户销售 W 型机器的平均运杂费等销售费用为 0.1
万元/台。
  2005 年 12 月 31 日,W 型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为 32 万元/台。
  在本例中,能够证明 W 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的确凿证据是 A 公司与 B 公司签订的有关
W 型机器的销售合同、市场销售价格资料、账簿记录和 A 公司销售部门提供的有关销售费用
的资料等。根据该销售合同规定,库存的 12 台 W 型机器的销售价格全部由销售合同约定。
  在这种情况下,W 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应以销售合同约定的价格 30 万元/台为基础确
定。据此,W 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30×12-0.12×12=360-1.44=358.56(万元),低
于 W 型机器的成本(360 万元),应按其差额 1.44 万元己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假定以前未
对 W 型机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果 W 型机器的成本为 350 万元,则不需计提存货跌价
准备。
  因存货价值回升而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按上述同一原则确定当期应转回的金额。
  企业应设置“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核算实际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贷方登记期末实际计
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借方登记冲减或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累计已计
提但尚未转销的存货跌价准备。该科目可按存货项目或类别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具体做法是:每一会计期末,比较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算出应计提的跌价准备,然后与
“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的余额进行比较,若应提数大于已提数,应予补提;反之,应冲减部
分已提数(必须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冲减)。提取和补提存货跌价准备时,借
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冲减存货跌价准备时,作相反会计
分录。
  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中已经销售的部分、用于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部分,
应在将其成本结转为当期损益的同时,结转其已计提的跌价准备,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
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
  [例 9]华丰公司自 2001 年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期末某类存货进行
计价,并运用分类比较法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假设公司 2001 年至 2004 年年末该类存货的账
面成本均为 200000 元。
  (1)假设 2001 年年末该类存货的预计可变现净值为 180000 元,则应计提的存货跌价
准备为 20000 元。会计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20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20000
  (2)假设 2002 年年末该类存货的预计可变现净值为 170000 元,则应补提的存货跌价
准备为 10000 元。会计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10000
  (3)假设 2003 年 11 月 30 日,因存货用于对外销售而转出已提跌价准备 5000 元。会
计分录为:
  借:存货跌价准备 5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5000
  (4)假设 2003 年年末该类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有所恢复,预计可变现净值为 194000 元,
则应冲减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30000-5000-6000=19000 元。会计分录为:
  借:存货跌价准备 19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19000
  (5)假设 2004 年年末该类存货的可变现净值进一步恢复,预计可变现净值为 205000
元,则应冲减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6000 元(以已经计提的跌价准备为限)。会计分录为:
  借:存货跌价准备 6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6000
  企业应当合理地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如有确凿证据表明企业不恰
当地运用了谨慎性原则计提秘密准备的,应当作为重大会计差错予以更正,并在财务报表附
注中说明事项的性质、调整金额,以及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
  三、存货的信息披露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存货有关的下列信息:
  1、各类存货的期初和期末账面价值。
  2、确定发出存货成本所采用的方法。
  3、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依据,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当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的金额,当期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以及计提和转回的有关情况。
  4、用于担保的存货账面价值。
第二节 原材料的核算
  一、科目设置
  原材料是指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
件)、修理用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
  企业原材料的日常核算,可以采用计划成本,也可以采用实际成本。具体采用哪一种方
法,由企业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决定。
原材料品种繁多的企业,一般可以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对于某些品种不多,但
占产品成本比重较大的原料或主要材料,也可以单独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核算。规模较小,原
材料品种简单,采购业务不多的企业,也可以全部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的日常核算。
  采用计划成本进行原材料日常核算的企业,原材料计划成本所包括的内容应与其实际成
本相一致,并应当尽可能地接近实际。计划成本除有特殊情况应当随时调整外,在年度内一
般不作变动。
  企业应设置“原材料”科目核算库存的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借方登记外购、
自制、委托加工完成、其他单位投入、盘盈等原因增加的原材料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贷方登
记领用、发出加工、对外销售以及盘亏、毁损等原因减少的原材料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期末
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
  企业对外进行来料加工装配业务而收到的原材料、零件等,应单独设置备查簿进行登记;
委托外单位加工的材料、商品的加工成本,直接在“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核算;企业购入的
在建工程所需要的材料、机器设备等,在“工程物资”科目核算。
  “原材料”科目应按材料的保管地点(仓库)、材料的类别、品种和规格设置材料明细
账(或材料卡片)进行明细核算。材料明细账根据收料凭证和发料凭证逐笔登记。一个企业
至少应有一套有数量和金额的材料明细账。这套明细账可以由财务会计部门登记,也可以由
材料仓库的管理人员登记。在后一种情况下,财务会计部门对仓库登记的材料明细账,必须
定期稽核,以保证记录正确无误。
  二、按实际成本计价的原材料核算
  (一)在途原材料的核算
  企业应设置“在途物资”科目,核算企业购入的、货款已付但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
的各种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借方登记支付或承付的材料价款和运杂费等;贷方登记已经付款
或已开出承兑商业汇票并已验收入库的材料的采购成本,应向供应单位、运输单位收回的材
料物资短缺或其他应增减采购成本的索赔款项,需要报经批准或尚待查明原因处理的途中短
缺和毁损,以及由于意外事故造成的非常损失;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已付款或已开出承兑
商业汇票但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材料的采购成本。该科目应按供应单位设置明细
账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购入的原材料,在支付货款和运杂费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时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
库的,按准予抵扣的增值税额和消费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按实际支付金额或应付的款项与准予抵扣的增值税额和
消费税额的差额,借记“在途物资”科目,按实际支付金额或应付的款项,贷记“银行存
款”、“应付票据”等科目。由企业运输部门以自备运输工具,将外购的原材料运回企业,
计算购入原材料应分担的运输费用时,借记“在途物资”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等科目。
  注意:企业根据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购货定金或部分货款,应作为预付购货款在
“预付账款”科目核算,不应将预付的账款作为材料价款在“在途物资”科目核算。只有在
收到购货发票和账单后,才能根据发票账单所列金额据以登记“在途物资”科目,同时结转
预付的购货款。
  (二)原材料的收发核算
  1、企业购入的已验收入库的原材料,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1)发票账单已到,并已支付款项的,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在途物资”、
“预付账款”等科目。
  (2)发票账单与原材料同时到达,物资验收入库,但尚未支付货款和运杂费或尚未开
出承兑商业汇票的,借记“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科目,
贷记“应付账款”等科目。
  (3)发票账单与原材料同时到达,物资验收入库,同时支付货款和运杂费或开出承兑
商业汇票,借记“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科目,贷记“银
行存款”、“应付票据”等科目。
  (4)尚未收到发票账单的,按暂估价值入账,借记“原材料”等科目,贷记“应付账
款——暂估应付账款”科目;下月初作相反的会计记录,予以冲回,以便下月付款或开出承
兑商业汇票后,按正常程序处理。
  [例 10]某企业采购一批原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原材料价款 470 万元,增
值税额为 79.9 万元。双方商定采用商业承兑汇票结算方式支付货款,付款期限为 3 个月,材
料尚未到达。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在途物资 47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799000
   贷:应付票据 5499000
  以后材料到达验收入库时,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144 财务与会计
  借:原材料 4700000
   贷:在途物资 4700000
  [例 11]若上例采购材料取得的是普通发票,列明金额为 549.9 万元,还是采用商业
承兑汇票结算方式支付货款,付款期限为 3 个月,材料尚未到达。则会计分录为:
  借:在途物资 5499000
   贷:应付票据 5499000
  [例 12]某企业 2007 年 1 月 28 日验收入库材料一批,月末尚未收到发票账单,货款
未付,合同作价 45 万元。应作会计处理为:
  1 月 28 日验收入库时可暂不入账,1 月 31 日,为反映库存真实情况,根据合同价暂估
入账,会计分录为:
  借:原材料 450000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450000
  2 月 1 日,用红字编制相同分录冲销:
  借:原材料 450000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450000
  2 月 5 日,收到上述购入材料托收结算凭证和发票账单,专用发票列明材料价款 44 万
元,增值税额 7.48 万元,以银行存款予以承付,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      44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74800
   贷:银行存款  514800
  2、自制或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并已验收入库的原材料,按实际成本,借记“原材
料”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科目或“委托加工物资”科目。
  3、投资者投入的原材料,按确定的实际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
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其在注册资本中所
占有的份额,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科目。
  4、企业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原材料,或以应收债权换入的
原材料,按确定的实际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按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借记“应
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应收债权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借记“坏账准
备”科目,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余额,贷记“应收账款”等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贷记
“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按支付的补价,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
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或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例 13]甲企业因销售商品应收乙企业的账款余额为 80000 元,已计提坏账准备 5000
元。2007 年 11 月 30 日,甲企业同意乙企业以一批实物(甲企业作为原材料管理和核算)清
偿该项债务。该批实物适用增值税税率 17%,计税价格为 60000 元,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
票一张。交换过程中甲企业以银行存款支付其他相关税费 3000 元。
甲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             6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0200
    坏账准备             50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7800
   贷:银行存款 3000
     应收账款  80000
  5、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的原材料,按确定的实际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
按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收到
或支付的补价,借记或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贷记“银行存款”
等科目,按换出资产的不同类型,分别贷记有关科目。
  [例 14]甲企业以其生产的产品 A 向乙企业换入原材料 B,产品 A 的成本为 36 万元
(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不含税售价为 50 万元。换入的原材料 B 的不含税售价为 50 万元。
甲企业支付运杂费 5000 元。甲、乙双方均为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 17%。假设交换过
程不涉及其他税费,甲、乙双方均取得对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甲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
  (1)换出产品 A 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为:50×17%=8.5(万元)
  (2)换入原材料 B 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50×17%=8.5(万元)
  (3)换入原材料 B 的入账价值为:50+0.5=50.5(万元)
  (4)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B 505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000
     银行存款   5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360000
   贷:库存商品  360000
  注:若甲、乙双方交换的资产的不含税售价(即公允价值)均不能可靠计量,则甲企业
换入原材料 B 的入账价值为 36+0.5=36.5(万元)。
  6、企业生产经营领用原材料,按实际成本,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
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原材料”科目;企业
发出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原材料,按实际成本,借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贷记“原材料”
科目;基建工程等部门领用的原材料,按实际成本加上不予抵扣的增值税额等,借记“在建
工程”等科目,按实际成本,贷记“原材料”科目,按不予抵扣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
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等科目。
  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企业,发出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
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方法计算确定。对不同的原材料可以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材料计
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例 15]某一般纳税企业的在建工程领用库存原材料,金额 58000 元,生产车间领用
库存原材料,金额 47000 元。原材料适用增值税税率为 17%。会计分录如下:
  (1)借:在建工程 67860
      贷:原材料 58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9860
  (2)借:生产成本 47000
      贷:原材料  47000
146 财务与会计
  7、出售原材料,按已收或应收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等科目,按
实现的营业收入,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按应交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
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月度终了,按出售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借记“其他业务成
本”科目,贷记“原材料”科目。同时按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
目,贷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
  8、将原材料用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抵偿债务,按发出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借记“其他业
务成本”科目,贷记“原材料”科目;结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借记“存货跌价准备”
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
  [例 16]甲公司以其积压的原材料 A 一批换取乙公司的设备 B 一台,该批原材料 A 的
账面成本为 46 万元,不含税售价为 41 万元,已提存货跌价准备 4 万元;该台设备 B 的账
面原值为 50 万元,累计折旧为 10 万元,公允价值为 35 万元,计提减值准备 5 万元;乙公
司向甲公司支付补价 6 万元。甲公司为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 17%,向乙公司开具增
值税专用发票一张。甲公司将换入的设备 B 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乙公司将换入的原材料 A 作
为库存材料管理。假设整个交易过程没有发生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 1 )由于收到的补价与换出资产的公 允价值的比例为: 6÷41=14.63%,小于
25%,因此这一交换行为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2)换出原材料 A 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为:41×17%=6.97(万元)
  (3)设备 B 的入账价值为:41-6+6.97=41.97(万元)
  (4)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60000
    固定资产    4197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4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9700
  借:其他业务成本  460000
   贷:原材料  460000
  借:存货跌价准备  40000
   贷:其他业务成本 40000
  乙公司所作的账务处理如下:
  原材料入账价值为:35+6=41(万元)
  借:原材料——A  4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9700
   贷:银行存款   60000
    固定资产清理   4197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350000
    累计折旧  1000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0000
   贷:固定资产  500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69700
   贷:营业外收入 69700
  9、原材料盘亏、毁损的核算见本章第四节。
  注:在进行原材料收入的核算时,如原材料属于已税消费品且所含消费税额按规定准予
抵扣的,应将这部分消费税额从实际成本中分离出来,记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
目的借方,同样这类原材料用于除“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外的项目时,原按规定准予抵扣
的消费税额应转入对应项目的成本,借记有关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
  (三)原材料采购过程中的短缺和毁损的处理
  采购材料在途中发生短缺和毁损,应根据造成短缺或毁损的原因分别处理,不能全部计
入外购材料的采购成本。
  1、定额内合理的途中损耗,计入材料的采购成本。
  2、能确定由供应单位、运输单位、保险公司或其他过失人赔偿的,应向有关单位或责任
人索赔,自“在途物资”科目转入“应付账款”或“其他应收款”科目。
  3、凡尚待查明原因和需要报经批准才能转销处理的损失,应将其损失从“在途物资”
科目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查明原因后再分别处理:①属于应由供货单位、运输单
位、保险公司或其他过失人负责赔偿的,将其损失从“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转入“应付账
款”或“其他应收款”科目;②属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应按扣除残料价值和保险公司赔
偿后的净损失,从“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转入“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③属于
无法收回的其他损失,报经批准后,将其从“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转入“管理费用”科目。
  4、在上述 2 和 3 两种情况下,短缺和毁损的材料所负担的增值税额和准予抵扣的消费
税额应自“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和“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随
同“在途物资”科目转入相对应科目。
  [例 17]材料运输途中发生超定额损耗,价款 5000 元,增值税额 850 元,原因尚未查
明,会计分录如下: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5850
   贷:在途物资 5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
  上述损耗原因已查明,是由于意外灾害造成的,经批准后计入营业外支出,会计分录为:
  借:营业外支出 585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5850
  三、按计划成本计价的原材料核算
  (一)成本差异的确定
  原材料成本差异是指相同数量的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实际成本大于计
划成本的差异为超支额,反之,为节约额。材料成本差异必须根据规定的方法计算出分配率,
按月进行分配,不得任意多摊、少摊或不摊。
  (二)科目设置及账务处理
  按计划成本进行原材料的收发核算,除设置“原材料”科目外,还应设置“材料采购”
和“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148 财务与会计
  1、“材料采购”科目,用来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注:包括包装物、低值易
耗品)日常核算而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借方登记支付或承付的材料实际采购成本;贷方登
记转出的已经付款或已开出承兑商业汇票并已验收入库的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应向供应单
位、运输单位收回的材料物资短缺或其他应增减采购成本的索赔款项,需要报经批准或尚待
查明原因处理的途中短缺和毁损,以及由于意外事故造成的非常损失;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
业已收到发票账单但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材料的采购成本。该科目应按供应单位
和物资品种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原材料采购业务,不管结算方
式如何,一律通过“材料采购”科目核算。
  企业购入原材料收到发票账单时,按应计入材料采购成本的金额,借记“材料采购”科
目,按可抵扣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实际支
付或应付的款项,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其他货币资金”、“应付账款”、
“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科目。
  2、“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用来核算企业材料(注:包括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的实际
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借方登记材料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超支额)和结转
的材料的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以及调整库存材料计划成本时调整减少的计划成本;
贷方登记材料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节约额)和结转的各种材料的成本差异,以及
调整库存材料计划成本时调整增加的计划成本;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
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该科目
应当分别“原材料”、“周转材料”等进行明细核算,并分别计算成本差异率。
  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单独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也可以在“原材料”、“周
转材料”等科目下设置“成本差异”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三)原材料的收发核算
  1、购入并已验收入库的原材料,月末,根据仓库转来的外购收料凭证(包括本月付款
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的上月收料凭证),按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材料采
购”科目,将计划成本小于实际成本的差异,借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贷记“材料采
购”科目;计划成本大于实际成本的差异,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月末,对于尚未收到发票账单的收料凭证,应按计划成本暂估入账,借记“原材料”科
目,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科目,下月初用作相反分录予以冲回。下月收到发
票账单时,借记“材料采购”科目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
“银行存款”、“应付票据”等科目。并在下月末一并转入“原材料”科目。
  2、自制或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并已验收入库的原材料,按计划成本,借记“原材
料”科目,按实际成本,贷记“生产成本”科目或“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按计划成本与实
际成本的差异,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3、以其他方式增加的原材料,在原材料验收入库时,按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科
目,按不同方式下确定的原材料的实际成本,贷记有关科目,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
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4、原材料发出。日常领用、发出原材料均按计划成本记账,月度终了,按照发出各种原
材料的计划成本,计算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实
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作相反的会计分录)。材料成本差异应按发出材料的不同去向进
行分配,计入相应会计科目:(1)产品生产、辅助生产等领用的材料应分摊的成本差异,
应转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
目;(2)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的材料应分摊的成本差异,转入“管理费用”科目;
(3)对外销售材料应分摊的成本差异,应转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 4)发出委托加
工材料应分摊的成本差异,转入“委托加工物资”科目;(5)基建工程等部门领用的材料
应分摊的成本差异,转入“在建工程”科目;(6)销售机构领用的材料应分摊的成本差异,
转入“销售费用”科目。另外,盘亏、毁损材料应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应转入“待处理财
产损溢”科目。
  材料成本差异的结转,一般在月份终了时进行,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计算。材料成本
差异率及成本差异结转额的计算公式见本章第一节。
  5、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应当尽可能接近实际成本。除特殊情况外,计划成本在年度内不
得随意变更。企业调整材料计划成本时,调整的金额应自“原材料”等科目转入“材料成本
差异”科目:调整减少计划成本的金额,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借方:调整增加计划
成本的金额,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贷方。
  [例 18]某一般纳税企业购入甲材料一批,价款 50000 元(不含增值税),材料已验
收入库,发票账单已到,货款已通过银行支付,该批材料的计划成本为 52000 元。会计分录
为:
  (1)借:材料采购 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
     贷:银行存款   58500
  (2)借:原材料 52000
     贷:材料采购 50000
       材料成本差异 2000
  [例 19]企业生产车间自制材料完工交库一批,计划成本为 25000 元。月末,根据成
本计算资料等,该批材料应负担 2000 元的材料成本差异(超支)。会计分录为:
  借:原材料 25000
    材料成本差异 2000
   贷:生产成本 27000
  [例 20]发出材料 10 件委托外单位加工,每件材料的计划成本为 800 元,发出材料应
负担的成本差异额为-400 元,会计分录为:
  (1)借:委托加工物资 8000
      贷:原材料  8000
  (2)借:材料成本差异 400
      贷:委托加工物资 400
  [例 21]续前例,委托外单位加工的材料已收回验收入库,计划成本每件 1000 元。支
付加工费 900 元,支付增值税额 153 元。会计分录为:
  (1)借:委托加工物资 9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53
     贷:银行存款 1053
  (2)借:原材料 10000
      贷:委托加工物资 8500
        材料成本差异 1500
150 财务与会计
  [例 22]本月领用的材料如下:基本生产车间领用 40000 元,辅助生产车间领用
10000 元,车间管理部门领用 5000 元,企业管理部门领用 5000 元,若月终计算出的材料
成本差异率为-5%。会计分录为:
  (1)借:生产成本 50000
       制造费用 5000
       管理费用 5000
      贷:原材料 60000
  (2)借:材料成本差异 3000
      贷:生产成本 2500
        制造费用 250
        管理费用 250
第三节 其他存货的核算
  一、委托加工物资的核算
  与材料的销售不同,企业发出委托外单位加工的物资,只是改变了物资的存放地点,仍
属于企业存货的范畴。为了核算委托加工物资的实际成本,企业应设置“委托加工物资”科
目。本科目的借方核算发出加工物资的实际成本,以及支付的加工费和往返运杂费、保险费;
贷方核算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的物资的实际成本,以及退回剩余材料的实际成本;期末借方余
额反映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尚未完成物资的实际成本(包括原发出的材料价值,已发生的加
工费和运杂费等)。
  “委托加工物资”科目应按加工合同、受托加工单位以及加工物资的品种等设置明细科
目,进行明细核算。
  发给外单位加工的物资,按实际成本,借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贷记“原材料”、
“库存商品”等科目;按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的企业,还应当同时结转成本差异或商品
进销差价,借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贷记“材料成本差异”或“商品进销差价”等科目;
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企业支付加工费用、应承担的运杂费等,借记“委托加工物资”、“应交税费——应交
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需要缴纳消费税的委托加工物资,
其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分别以下情况处理:
  (1)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应将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计入委托加工物资成本,
借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贷记“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
  (2)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按规定准予抵扣的,按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借记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贷记“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
  2、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的物资和剩余的物资,按加工收回物资的实际成本和剩余物资的
实际成本。借记“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采用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的企业,按计
划成本或售价记入“原材料”或“库存商品”科目,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或售价之间的差异,
计入“材料成本差异”或“商品进销差异”科目),贷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
  [例 23]某公司委托乙单位加工汽车外胎 20 个,发出材料的实际总成本为 4000 元,
加工费为 800 元,乙单位同类外胎的单位销售价格为 400 元。11 月 20 日该企业将外胎提回
后当即投入整胎生产(加工费及乙单位代缴的消费税均未结算),生产出的整胎于 12 月 15
日全部售出,售价为 40000 元。轮胎的消费税率为 10%。该公司委托加工外胎和销售整胎的
消费税及相应的会计处理如下:
  委托加工外胎的消费税=400×20×10%=800(元)
  销售整胎的消费税=40000×10%=4000(元)
  (1)委托加工的外胎提回时:
  借:原材料 4800
   贷:委托加工物资 4800
  同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800
   贷:应付账款 800
  委托加工发出材料成本、应支付的加工费和增值税额、往返运费等会计分录略。
  (2)整胎销售时: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4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4000
  (3)实际缴纳时:
实际缴纳消费税税额=4000-800=3200(元)
  借: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3200
   贷:银行存款       3200
  二、周转材料的核算
  周转材料主要包括企业能够多次使用,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态不确认为固定
资产的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以及建筑承包企业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和其他周转使
用的材料等。周转材料符合固定资产定义和确认条件的,应当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包装物,指为了包装本企业产成品和商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如桶、箱、瓶、坛、袋
等。其范围包括:(1)生产过程中用于包装产品作为产品组成部分的包装物;(2)随同产
品出售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3)随同产品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4)出租或出借给
购买单位使用的包装物。企业的各种包装材料,如纸、绳、铁丝、铁皮等,应在“原材料”科
目内核算,用于储存和保管产品、材料而不对外出售的包装物,应按其价值的大小和使用年
限的长短,分别在“固定资产”或“周转材料”或单设的“低值易耗品”科目核算;计划上
单独列作企业商品产品的自制包装物,应作为库存商品处理。低值易耗品,指不能作为固定
资产的各种用具物品,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劳动保护用品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
用的容器等。
  为了核算企业周转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应设置“周转材料”科目,该科目应按
周转材料的种类,分别“在库”、“在用”、“摊销”进行明细核算。该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
反映企业在库周转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以及在用周转材料的摊余价值。
  对于企业的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也可以单独设置“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科目进
行核算。
  周转材料的主要账务处理包括:
152 财务与会计
  1、购入、自制、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的周转材料等,应当比照“原材料”科目
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2、采用一次摊销法的,领用时按其账面价值,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
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科目。
  周转材料报废时,应按报废周转材料的残料价值,借记“原材料”等科目,贷记“管理
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
  3、采用其他摊销方法的,如五五摊销法,领用时按其账面价值,借记“周转材料——
在用”科目,贷记“周转材料——在库”科目;摊销时应按摊销额,借记“管理费用”、
“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摊销”科目。
  周转材料报废时应补提摊销额,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
程施工”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摊销”科目;同时,按报废周转材料的残料价值,借
记“原材料”等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
目;并转销全部已提摊销额,借记“周转材料——摊销”科目,贷记“周转材料——在用”
科目。
  4、周转材料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领用等发出周转材料时,还应同时结转应
分摊的成本差异。
  [例 24]某企业发出包装物采用一次摊销法进行核算,该企业有关包装物收发的经济
业务(不考虑消费税)及应作的会计分录如下:
  (1)生产领用包装物一批,计划成本 2000 元。
  借:生产成本 2000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2000
  (2)企业销售产品时,领用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其计划成本为 1000 元。
  借:销售费用 1000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1000
  (3)企业销售产品时,领用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其计划成本为 500 元。
  借:其他业务成本 500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500
  (4)仓库发出新包装物一批,出租给购货单位,计划成本为 5000 元,收到租金 500
元,存入银行。
  借:其他业务成本 5000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5000
  同时,收到租金:
  借:银行存款 5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427.3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72.65
  (5)出借新包装物一批,计划成本为 3000 元,收到押金 1000 元,存入银行。
  借:销售费用 3000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3000
  同时,收到押金:
  借:银行存款 1000
   贷:其他应付款 1000
  (6)出借包装物逾期未退,按规定没收其押金 1000 元。
  借:其他应付款    1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854.7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45.30
  (7)出租包装物收回后,不能继续使用而报废,收回残料入库,价值 600 元。
  借:原材料 600
   贷:其他业务成本 600
  (8)月末,按-5%的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结转本月生产领用、出售以及出租、出借包
装物分摊的成本差异。
  生产领用:2000×(-5%)=-100(元)
  出售(不单独计价):1000×(-5%)=-50(元)
  出售(单独计价):500×(-5%)=-25(元)
  出租:5000×(-5%)=-250(元)
  出借:3000×(-5%)=-150(元)
  借:材料成本差异 575
   贷:生产成本 100
     其他业务成本 275
     销售费用 200
  [例 25]某企业低值易耗品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并按五五摊销法进行摊销。该企业生
产车间 3 月 10 日从仓库领用工具一批,实际成本 10000 元。6 月 30 日该批工具全部报废,
报废时的残料价值为 500 元,作为原材料入库。该企业有关此项低值易耗品领用、摊销和报
废的会计分录为:
  3 月 10 日领用时:
  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 10000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库) 10000
  借:制造费用 5000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5000
  6 月 30 日报废时:
  借:制造费用 5000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5000
  借:原材料 500
   贷:制造费用 500
  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10000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 10000
  三、库存商品的核算
  库存商品包括库存的外购商品、自制产成品、存放在门市部准备出售的商品、发出展览的
商品以及寄存在外的商品等。工业企业接受来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和为外单位加工修理的代
修品,在制造和修理完成验收入库后,视同企业的产成品,属于库存商品;可以降价出售的
不合格品,也属于库存商品,但应当与合格商品分开记账。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商品,不属于
库存商品;已经完成销售手续并确认销售收入,但购买单位在月末未提取的商品,应作为代
管商品处理,单独设置“代管商品”备查簿进行登记,不属于库存商品。
154 财务与会计
  企业应设置“库存商品”科目核算库存的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
(或售价),并按库存商品的种类、品种和规格及有效地点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存放
在本企业所属门市部准备销售的商品,送交展览会展出的商品,以及已发出尚未办理托收手
续的商品,都应在本科目下单设明细账进行核算。“库存商品”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
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
  1、工业企业库存商品的核算。
  工业企业的库存商品主要指产成品,在特殊情况下,也有少量的外购商品。
  (1)工业企业生产的产成品一般应按实际成本进行核算,产成品的收入、发出和销售,
平时只记数量不记金额;月末计算入库产成品的实际成本;对发出和销售的产成品,可以采
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核算方法一
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产成品种类比较多的企业,也可以按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其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
差异,可以单独设置“产品成本差异”科目进行核算,或在“库存商品”科目下设置“成本
差异”二级科目进行核算,计划成本的确定以及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参照“材料成本差异”科
目。
  在这种情况下,产成品的收入、发出和销售,平时按计划成本进行核算,月末计算入库
产成品的实际成本,按产成品的计划成本记入“库存商品”科目,并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
的差异记入“产品成本差异”科目,然后再将产品成本差异在发出、销售和结存的产成品之
间进行分配。
  (2)工业企业生产完成验收入库的产成品,按实际成本,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
记“生产成本”等科目;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企业,按计划成本,借记“库存商品”科目。
按实际成本,贷记“生产成本”等科目,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借记或贷记“产品
成本差异”科目。
  工业企业对外销售产成品(包括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产成品),结转销售成本时,借
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还应结转应分摊
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记“产品成本差异”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3)工业企业购入、委托外单位加工库存商品等,比照“原材料”、“委托加工物资”
科目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2、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的核算。
  商品流通企业的库存商品主要指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用于销售的各种商品。
  (1)外购商品或委托加工商品的发票账单已到、但尚未验收入库,其采购成本或加工
成本在“在途物资”科目或“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核算,可比照原材料和委托加工材料进行
会计处理。
  (2)库存商品采用进价核算的企业:
  ①企业已采购的商品到达验收入库后,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在途物资”科目;
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收回的商品,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
  ②购入的商品已经到达并已验收入库,同时收到发票账单,但尚未支付货款和运杂费或
尚未开出承兑商业汇票的,借记“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等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等科目。
  ③购入商品与发票账单同时到达,商品验收入库,同时支付货款和运杂费或开出承兑商
业汇票,借记“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科目,贷记“银
行存款”、“应付票据”等科目。
  ④购入的商品已经到达并已验收入库,尚未收到发票账单的,按暂估价值入账,借记
“库存商品”科目,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科目:下月初用红字作同样的记录,
予以冲回,以便下月付款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后,比照(3)进行处理。
  ⑤企业对外销售发出的商品(包括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结转销售成本时,可
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毛利率法等方法计算已销商品的销售
成本,核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企业结转发出商品的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
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
  (3)库存商品采用售价金额核算的企业。
  企业应设置“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商品的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并在月末分摊已
销商品的进销差价。“商品进销差价”科目应按商品类别或实物负责人设置明细账,进行明
细核算;其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商品的商品进销差价。
  ①已采购的商品到达验收入库后,按商品售价,借记“库存商品”科目,按商品进价
(实际成本),贷记“在途物资”科目,按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贷记“商品进销差
价”科目;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收回的商品,按商品售价,借记“库存商品”科目,按委托
加工商品的进价(实际成本),贷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按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
贷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
  ②其他形式的购入业务,可比照上述(2)②~④进行处理,并将售价与进价的差额确
认为“商品进销差价”。
  ③企业对外销售发出的商品(包括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平时结转销售成本时
可按商品售价结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月末应按商品进
销差价率计算分摊本月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借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贷记“主
营业务成本”科目。
  3、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库存商品、接受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库存
商品以及非货币性交易取得的库存商品等,应根据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比照上述 1 和 2 进
行会计处理。
  4、对库存商品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参见本章第一节。
  如企业对商品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进货费用单独进行核算的,企业还应设置“待摊进货费
用”科目。该科目核算企业在采购商品的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运输
途中的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商品采购成本的费用,期末借方余
额反映企业尚未销售商品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进货费用的余额。该科目应当按照所购商品的
种类、品种和规格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在采购商品的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和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商品采购成本的费用,借记“待摊进货费用”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期末,应按所购商品的销售比例计算确定与该商
品相关的进货费用的金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待摊进货费用”科目。
156 财务与会计
  四、发出商品的核算
  企业在日常的销售活动中,有时会出现对外销售已发出商品、但不满足收入准则规定的
确认条件的情况,因而不能结转商品销售成本。因此,企业应设置“发出商品”科目,核算
这部分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采用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的,
其对应的成本差异(或进销差价)仍在“产品成本差异”(或“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
“发出商品”科目应当按照购货单位及商品类别和品种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其期末借
方余额反映企业商品销售中不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已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
成本(或售价)。
  企业委托其他单位代销的商品,也在“发出商品”科目核算,对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
托其他单位代销的商品,企业也可以另设“委托代销商品”科目,并按照受托单位进行明细
核算。
  企业发出商品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1、对于不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发出商品,应按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
成本(或售价),借记“发出商品”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
  2、发出商品满足收入确认条件时,应结转销售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
记“发出商品”科目。采用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的,还应结转应分摊的产品成本差异或商品
进销差价,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或进价小于售价的差异,借记“产品成本差异”或
“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或进价
大于售价的差异,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3、发出商品如发生退回,应按退回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
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发出商品”科目。
第四节 存货清查的核算
  一、存货数量的确定方法
  企业确定存货的实物数量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实地盘存制;另一种是永续盘存制。
  (一)实地盘存制
  “实地盘存制”又称“定期盘存制”,是指企业平时只在账簿中登记存货的增加数,不
记减少数,期末根据清点所得的实存数,计算本期存货的减少数。使用这种方法平时的核算
工作比较简便,但不能随时反映各种物资的收发结存情况,不能随时结转成本,并把物资的
自然和人为短缺数隐含在发出数量之内;同时由于缺乏经常性资料,不便于对存货进行计划
和控制,所以实地盘存制的实用性较差。通常仅适用于一些单位价值较低、自然损耗大、数量
不稳定、进出频繁的特定货物。
  (二)永续盘存制
  “永续盘存制”又称“账面盘存制”,是指企业设置各种数量金额的存货明细账,根据
有关凭证,逐日逐笔登记材料、产品、商品等的收发领退数量和金额,随时结出账面结存数
量和金额。采用永续盘存制,可随时掌握各种存货的收发、结存情况,有利于存货管理。
  为了核对存货账面记录,永续盘存制亦要求进行存货的实物盘点。盘点可定期或不定期
进行,通常在生产经营活动的间隙盘点部分或全部存货;会计年度终了,应进行一次全面的
盘点清查,并编制盘点表,保证账物相符,如有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我国企业会计实务中,存货的数量核算一般采用永续盘存制。但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前
后各期应保持一致。
  二、存货清查的账务处理
  企业存货应当定期盘点,盘点结果如果与账面记录不符,应于期末前查明原因,并根据
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后,在期末结
账前处理完毕。
  盘盈或盘亏的存货,如在期末结账前尚未经批准,应在对外提供财务报告时先按上述规
定进行处理,并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作出说明,如果其后批准处理的金额与已处理的金额不一
致,应按其差额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
  为核算企业在存货清查过程中查明的各项存货盘盈、盘亏和毁损的价值,企业应设置
“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进行核算。该科目处理前的借方余额,反
映企业尚未处理的各种财产的净损失;处理前的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处理的各种财产的
净溢余。期末,处理后该科目应无余额。
  盘盈的各种存货,借记“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
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
  盘亏、毁损的各种存货,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
“原材料”、“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应交税费—
—应交消费税”等科目。采用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的,还应当同时结转成本差异(或商
品进销差价)。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还应当同时结转存货跌价准备。
  盘盈、盘亏、毁损的存货,报经批准后处理时:盘盈的存货,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
—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盘亏、毁损的存货,按处置收入或
残料价值,借记“现金”、“原材料”等科目,按可收回的保险赔偿或过失人赔偿,借记
“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按“待处
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余额,借记或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
流动资产损溢”科目,按其借方余额,属于管理原因造成的,借记“管理费用”科目,属于
非正常损失的,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按其贷方余额,贷记“管理费用”、
“营业外收入”科目。
  [例 26]某公司采用实际成本法对存货进行计价,期末盘点存货时发现 10000 元的原
材料发生毁损,其进项税额为 1700 元。经批准的处理意见是:由保管员赔偿 10%,其余部
分计入本期损益。该公司应作的会计分录如下:
  (1)盘出原材料毁损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1700
   贷:原材料 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700
  (2)经批准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 1170
    管理费用 1053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1700
第十章 非流动资产(一)
第一节 固定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
  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2、使用年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上述两个特征表明,会计上将某一有形资产作为固定资产,其持有目的一定是企业为了
企业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其中“出租”不包括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以经
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建筑物;同时,必须具有一定耐用性,其使用寿命一定要超过一个会计年
度。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
或提供劳务的数量。
由于企业的经营内容、经营规模等各不相同,固定资产的价值并不强求绝对一致,各企
业应根据上述规定的固定资产的标准,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加以确定。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会计准则,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固定资产目录,包括每
类或每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并编制成册,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
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等的规定报送有关各方备案。固定
资产目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仍应履行上述程序,并按《企业会计准则第 28
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规定加以处理。
  二、固定资产的确认
固定资产在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才能加以确认:
  1、该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企业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确认时,对符合固定资产特征和确认条件的有形资产,应当确认
为固定资产;不符合的确认为存货。
对于企业的环保设备和安全设备等资产,虽然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却有助于
企业从相关资产获得经济利益,也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但这类资产与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
之和不能超过这两类资产可收回金额总额。对于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如果各自具有不同
的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从而适用不同的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
应当单独确认为固定资产。
  三、固定资产的计量
固定资产的计量分为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是指固定资产取得时入
账价值的确定;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是指对固定资产的适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各期折旧额
以及减值的确定。
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已入账的固定资产成本也被称为固定资产原值。
由于企业取得固定资产的途径和方式不,其成本的确定也有所差异。
  1、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
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比例对
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
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
借款费用会计准则规定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
  2、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于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
支出构成。
因自行建造固定资产从银行借款或发行债券等而发生的借款费用,应按照借款费用会计
准则的规定,确定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
  3、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
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固定资产成本,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7 号—非货币性资
产交换》的要求加以确定。有关内容参见第九章第一节。
  5、债务重组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12 号—债务重组》的要求,
对取得的固定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
  6、企业合并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20 号—企业合并》的要求
加以确定。
  7、融资租赁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21 号—租赁》的要求加以
确定。
  8、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企业会计准则第 17 号—借款费用》的规定处
理。
此外,在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当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弃置费用通常是指根据国
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
如核电站 的弃置和恢复环境义务等。企业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13 号—或有事项》的
规定,按照现值计算确定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和相应的预计负债。油气资产的弃置费
用,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27 号—石油天然气开采》及其应用指南的规定处理。不属于
弃置义务的固定资产报废清理费,应当在发生时作为固定资产的处置费用处理。
第二节 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
为了核算企业持有的固定资产原价,企业应设置“固定资产”科目,该科目借方登记固
定资产原价的增加额,贷方登记固定资产原价的减少额,期末借方余额反应企业固定资产的
账面原价。下列各项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也在本科目核算:
160 财务与会计
  1、企业(建造承包商)为保证施工和管理的正常进行而购建的各种临时设施。
  2、企业购置计算机硬件所附带的、未单独计价的软件,与所购置的计算机硬件一并作为
固定资产。
  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已出租的建筑物,在“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未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工具、器具等,在“周转材料”科目核算。
  为了反映固定资产的具体情况,企业应通过设置“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
片”等,对固定资产按类别或项目进行明细核算。企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在“固定资
产”科目下设置“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企业固定资产取得的方式,主要有外购、自行建造、投资者投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
债务重组取得、企业合并取得、融资租赁取得等。不同来源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其账务处理
方法也不尽相同。
  一、外购的固定资产
  企业外购的固定资产包括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和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企业
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按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
“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应付票据”等科目。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先记入
“在建工程”科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如果购入固定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如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实质
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则应按所购固定资产应付购买价款的现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或
“在建工程”科目,按应支付的金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
融资费用”科目。
  [例 1]某企业以银行存款购入一台生产用不需要安装的设备,发票价格 200000 元,
增值税进项税额 34000 元,包装费 800 元,运费 1200 元,该设备已交付使用。企业应作会
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236000
   贷:银行存款 236000
  [例 2]某企业从 M 公司购入生产用需要安装的机器一台,买价 150000 元,适用增值
税税率 17%,包装费 1800 元,运费 2000 元,购入后发生安装费 2700 元。所有款项以银行
存款支付。该机器安装完毕后交付使用。企业应作会计分录:
(1)购入机器时:
  借:在建工程  179300
 贷:银行存款 179300
(2)发生安装费用时:
  借:在建工程  2700
 贷:银行存款 2700
(3)安装完毕后交付使用时:
  借:固定资产——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182000
 贷:在建工程        182000
  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是企业为了新建、改建、扩建固定资产或者对固定资产进行技术改
造、设备更新而由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企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核算,主要是通过设
置“在建工程”和“工程物资”等科目进行的。企业进行的固定资产新建工程、改建、扩建工
程、大修理工程和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应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工程完工经验
收交付使用时再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在建工程”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基建、技改等在建工程发生的价值,该科目借方登记各
项发生的实际支出,贷方登记工程完工结转的实际成本,借方余额表示企业尚未完工的基建
工程发生的各项实际支出。企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包括固定资产发生的日常修理
费、大修理费用、更新改造支出、房屋的装修费用等,满足固定资产准则规定的固定资产确认
条件的,也在本科目核算;没有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在“管理费用”科目核算,不
在本科目核算。该科目应当按照“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在安装设备”、“待摊支
出”以及单项工程进行明细核算。在建工程发生减值的,应在本科目设置“减值准备”明细
科目进行核算。
  “工程物资”科目用于核算企业为在建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的价值,包括工程用材料、
尚未安装的设备以及为生产准备的工器具等,该科目借方登记购入为工程准备的物资价值等,
贷方登记工程领用的物资价值,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为在建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的价值。
该科目应当按照“专用材料”、“专用设备”、“工器具”等进行明细核算。工程物资发生减
值准备的,应在“工程物资”科目下设置“减值准备”明细科目进行核算,也可以单独设置
“工程物资减值准备”科目进行核算。
  企业在建工程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1、企业发包的在建工程,按合同规定向承包企业预付工程款、备料款时,借记“在建工
程”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将设备交付承包企业进行安装时,借记“在建工程—
—在安装设备”科目,贷记“工程物资”科目。
  与承包企业办理工程价款结算时,按补付的工程款,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银
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
  2、企业自营的在建工程领用工程物资、本企业原材料或库存商品的,借记“在建工程”
科目,贷记“工程物资”、“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应同时
结转应分摊的成本差异。上述事项涉及增值税的,应结转相应的增值税额。在建工程应负担
的职工薪酬,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辅助生产部门为工程提
供的水、电、设备安装、修理、运输等劳务,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生产成本——辅
助生产成本”等科目。
  3、在建工程发生的管理费、征地费、可行性研究费、临时设施费、公证费、监理费及应负
担的税费等,借记“在建工程——待摊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在建工程发生的借款费用满足借款费用准则资本化条件的,借记“在建工程——待摊支
出”科目,贷记“长期借款”、“应付利息”等科目。
  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在建工程报废或毁损,减去残料价值和过失人或保险公司等
赔款后的净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贷记“在建工程——建筑工程、
安装工程等”科目。
  建设期间发生的工程物资盘亏、报废及毁损净损失,借记“在建工程——待摊支出”科
目,贷记“工程物资”科目;盘盈的工程物资或处置净收益,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在建工程进行负荷联合试车发生的费用,借记“在建工程 ——待摊支出”科目,贷记
“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试车形成的产品对外销售或转为库存商品的,借记“银
行存款”、“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在建工程——待摊支出”科目。
162 财务与会计
  4、在建工程完工已领出的剩余物资应办理退库手续,借记“工程物资”科目,贷记
“在建工程”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工程完工后剩余的物资转作本企业存货的,借记“原材料”等科目,贷记“工程物资”
科目。涉及增值税的,应结转相应的增值税额。
  5、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应计算分配待摊支出,借记“在建工程——某工
程”科目,贷记“在建工程——待摊支出”科目;结转在建工程成本时,借记“固定资产”
等科目,贷记“在建工程——某工程”科目。
  应当注意,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如果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
的,可先按估计价值入账,待确定实际成本后再进行调整。
  [例 3]某企业自行建造一生产车间厂房,建造期间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购入为工程准备的物资一批,买价 320000 元,增值税额 54400 元,运费 3500
元,以银行存款支付:
  借:工程物资 377900
   贷:银行存款 377900
  (2)工程领用工程物资 377900 元:
  借:在建工程——厂房 377900
   贷:工程物资 377900
  (3)由于工程需要,领用本企业生产的电机一台,生产成本 2400 元,售价 3100 元,
应计增值税为 527 元(3100×17%):
  借:在建工程——厂房 2927
   贷:库存商品 24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27
  (4)计算应付自营工程人员工资 118000 元:
  借:在建工程——厂房 118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18000
(5)分配并结转辅助生产部门提供的水、电、运输劳务等费用 34000 元:
  借:在建工程——厂房 3400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34000
(6)工程完工,退回剩余物资 8000 元;:
  借:工程物资    8000
   贷:在建工程——厂房 8000
(7)车间用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借:固定资产——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524827
   贷:在建工程——厂房 524827
  三、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
  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
目,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等科目。
  [例 4]某企业接受乙公司设备一套作为投资,投资合同约定的价值为 200000 元。企
业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200000
   贷:实收资本——乙公司 200000
  四、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的固定资产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的固定资产,在取得时,应按以下两种换入固定资产成本确定方
法分别进行账务处理:
  (一)按照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固定资产成本
  如果非货币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而且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的,
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但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
允价值更加可靠的除外。
  1、支付补价的,换入固定资产成本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
费之和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2、收到补价的,换入固定资产成本加收到的补价之和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应支付的
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例 5]长江公司与华山公司经协商,长江公司以其拥有的专利权与华山公司拥有的生
产用设备交换。长江公司专利权的账面价值为 300 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公允价值和计
税价格均为 420 万元,营业税税率为 5%;华山公司生产用设备的账面原价为 600 万元,已
提折旧为 170 万元,已提减值准备为 30 万元,公允价值为 400 万元,在资产交换过程中发
生设备搬运费 2 万元;华山公司另支付 20 万元给长江公司。长江公司收到换入的设备作为
固定资产核算;华山公司收到换入的专利权作为无形资产核算。
  本例中,长江公司以其拥有的专利权与华山公司生产用设备交换,经判断,此项交换具
有商业实质。由于在这项交易中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涉及补价 20 万元。首先应判断此
项交换是否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长江公司收到补价:收到的补价 20 万元÷换出资产公允价值 420 万元=4.76%<25%
  华山公司支付补价:支付的补价 20 万元÷(支付的补价 20 万元+换出资产公允价值
400 万元)=4.76%<25%
  可见,此项交换的补价占整个交易的比例小于 25%,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长江公司的会计处理:
  换入设备的入账价值=420+420×5%-20=421(万元)
  借:固定资产  4210000
    银行存款   200000
   贷:无形资产  3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210000
    营业外收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 1200000
164 财务与会计
  华山公司的会计处理:
  换入专利权的入账价值=400+20+2=422(万元)
  借:固定资产清 4300000
    累计折旧  1700000
   贷:固定资产 6000000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0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300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220000
   贷:银行存款   220000
  借:无形资产  422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4220000
  (二)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固定资产成本
  如果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虽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固定资产的公允价
值不能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
  1、支付补价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作为换入固定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2、收到补价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收到的补价并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
费,作为换入固定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例 6]以例 5 资料,假设长江公司和华山公司之间的此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
业实质,则长江公司的会计处理:
  换入设备的入账价值=3004-420×5%-20=301(万元)
  借:固定资产 3010000
    银行存款 200000
   贷:无形资产 3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210000
  由于华山公司换出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等于公允价值,所以其会计处理与例 5 相同。
  注意:如果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换入多项固定资产的,在确定各项换入固定资产的成
本时,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
应当按照换入各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固定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固定资
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固定资产的成本。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虽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固定资产的公允
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换入各项固定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占换入固定资产原账面价值
总额的比例,对换入固定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固定资产的成本。
  五、债务重组取得的固定资产
  企业与债务人达成债务重组协议,接受债务人以固定资产清偿债务的,企业应当对受让
的固定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对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受让的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
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已对债权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当先将该差额冲减减值准备,减值
准备不足以冲减的部分,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固定资产时,按取得固定资产的公允
价值加上相关税费,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按该项应收债权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借记“坏
账准备”科目,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余额,贷记“应收账款”等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 ——债务重组损
失”科目或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六、企业合并取得的固定资产
  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
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一)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固定资产
  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
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合并日取得对其他参与合并企业控制
权的一方为合并方,参与合并的其他企业为被合并方。
  合并方企业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合并日在被合并方企业的账面价值
计量。合并方企业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或发行股份面值总
额)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固定资产
  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
业合并。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购买日取得对其他参与合并企业控制权的一方为购买
方,参与合并的其他企业为被购买方。
  购买方企业在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固定资产,如果该固定资产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很可
能流入企业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的,应当单独予以确认并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七、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租赁是指在约定的期间内,出租人将资产使用权让与承租人,以获取租金的协议。按照
租赁资产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归属程度进行分类,可以将租赁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
这里的风险包括:由于经营情况变化造成相关收益的变动,以及由于资产闲置、技术陈旧等
造成的损失等;报酬是指在资产可使用年限内直接使用资产而获得的经济利益、资产增值,
以及处置资产所实现的收益等。
  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其所有权最终
可能转移,也可能不转移。经营租赁是指除融资租赁以外的其他租赁。企业在对租赁分类时,
应当全面考虑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所有权是否转移给承租人、承租人是否有购买租赁资产
的选择权、租赁期占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的比例等各种因素。满足以下一项或数项标准的
租赁,应当认定为融资租赁:
  1、在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
  2、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买价款预计将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稠
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因而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确定承租人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
  3、即使资产的所有权不转移,但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通常是租赁期
大于、等于资产使用年限的 75%。
  4、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
价值;出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
值。通常是租赁最低付款额的现值大于、等于资产公允价值的 90%。
166 财务与会计
  5、租赁资产性质特殊,如果不作较大改造,只有承租人才能使用。
  从这些标准可以看出,企业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尽管在法律形式上资产的
所有权在租赁期间仍然属于出租方,但由于资产租赁期基本上包括了资产有效使用年限,承
租企业实质上获得了租赁资产所提供的主要经济利益,同时承担与资产有关的风险。因此,
企业应将融资租入资产作为一项固定资产计价入账,同时确认相应的负债,并计提固定资产
的折旧。
  对于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企业应当单独设置“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区别于企业的其他自有固定资产。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
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加上初始直接费用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借记
“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科目,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
贷记“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科目,按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
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租赁期届满,企业取得该项固定资产所
有权的,应将该项固定资产从“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明细科目转入有关明细科目。租赁期满,
如合同规定将设备所有权转归承租企业,应进行转账,将固定资产从“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明细科目转入有关明细科目。
  这里,最低租赁付款额,是指在租赁期内,承租人应支付或可能被要求支付的款项(不
包括或有租金和履约成本),加上由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承租人有
购买租赁资产选择权,所订立的购买价款预计将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
因而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确定承租人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的,购买价款应当计入最低租
赁付款额。承租人在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时,能够取得出租人租赁内含利率的,应当
采用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折现率;否则,应当采用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作为折现率。承租人无
法取得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且租赁合同没有规定利率的,应当采用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作为
折现率。
  租赁内含利率,是指在租赁开始日,使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
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之和的折现率。担保余值,就承租人而言,
是指由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就出租人而言,是指就承租人而言的担
保余值加上独立于承租人和出租人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资产余值,是指在租赁开始日
估计的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未担保余值,是指租赁资产余值中扣除就出租人
而言的担保余值以后的资产余值。
  如果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在租赁开始日需要经过安装,应先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安装完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由“在建工程”科目转入“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
资产”科目。
  承租人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可归属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律师费、
差旅费、印花税等初始直接费用,应当计入租入资产价值。
  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承租人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
认当期的融资费用,计入各期财务费用。企业在每期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应按当期应分
摊的未确认融资费用金额,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承租人应当采用与自有固定资产相一致的折旧政策计提租赁资产折旧。能够合理确定租
赁期届满时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资产使用寿命内计提折旧。无法合理确定租
赁期届满时能够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期与租赁资产使用寿命两者中较短的期
间内计提折旧。
  或有租金和履约成本应当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其中,或有租金是指金额不固定、
以时间长短以外的其他因素(如销售量、使用量、物价指数等)为依据计算的租金;履约成
本是指租赁期内为租赁资产支付的各种使用费用,如技术咨询和服务费、人员培训费、维修
费、保险费等。
  [例 7]某企业以融资方式租入需要安装的设备一台,该设备的公允价值等于最低租赁
付款额现值,均为 1200000 元,租赁合同规定的最低租赁付款额为 1500000 元。设备租入
后需进行安装,共发生安装调试费 50000 元,其中,从仓库领用材料 10000 元,应计增值
税 1700 元,其余以银行存款支付。用银行存款支付的此项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
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为 50000 元。按租赁协议规定,租赁期满,该设备转归企业拥有。
  根据上述资料,该企业应作的有关会计分录如下:
  (1)租入设备时:
  借:在建工程 1250000
    未确认融资费用 300000
   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1500000
     银行存款 50000
  (2)支付安装调试费时:
  借:在建工程 50000
   贷:原材料 1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700
     银行存款 38300
  (3)安装完毕交付使用时: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1300000
   贷:在建工程 1300000
  (4)租赁期满,资产产权转入企业时:
  借:固定资产——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1300000
   贷: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1300000
  这里应注意,对于经营租赁,承租人主要是为解决生产经营的季节性、临时性需要而租
入资产,并不是长期拥有,租赁期限相对较短。资产的所有权仍属于出租人,承租人只是在
租赁期内拥有资产的使用权;租赁期满,承租人将资产退还给出租人。因此,在经营租赁方
式下,与租赁资产相关的风险和报酬仍然归属出租人,作为承租人的企业,对租入的固定资
产不需要也不应该作为本企业的资产入账,也无需计提折旧。
  此外,企业在财产清查中若发现盘盈固定资产,应作为前期会计差错进行更正,通过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对存在弃置义务的固定资产,应在取得固定资产时,按预计弃置费用的现值,借记“固
定资产”科目,贷记“预计负债”科目。在该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弃置费用计算确
定各期应负担的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预计负债”科目。固定资产装修
发生的装修费用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也应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
等科目。
168 财务与会计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
  一、固定资产折旧概述
  (一)固定资产折旧的性质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
  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
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从本质上讲,折旧是一种费用,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逐渐损耗而减少的那部分
价值。固定资产损耗,分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两种。有形损耗是指固定资产由于使用和自然
力的影响而引起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损失:无形损耗是指固定资产由于科学技术进步而引起
的在价值上的损失。根据配比原则,对固定资产损耗的价值,应在固定资产的预计有效使用
期内,以计提折旧的方式计入各期成本费用,从各期营业收入中逐步得到补偿。
  (二)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基本因素
  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基本因素或者说企业计算提取各期固定资产折旧的主要依据有:
  1、固定资产的原值。固定资产的原值是指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的基数,也即固定资
产取得时的入账价值或原价。
  2、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预计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
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日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因
此,在计算应计折旧额时,预计净残值应从固定资产原值中扣除。由于固定资产的残余价值
和清理费用均是人为预计的,难以准确计算,在税法上为了避免人为因素对固定资产净残值
乃至折旧额的调整,如我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细则规定了固定资产残值比例指标。残
值比例是指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细则规
定,残值比例在原价的 5%以内,由企业自行确定;由于情况特殊,需调整残值比例的,应
报主管财税机关备案。
  3、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
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长短,直接影响到各期应
计提的折旧额。企业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应当考虑下列因素:(1)预计生产能力或实
物产量;(2)预计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如设备使用中发生磨损、房屋建筑物受到自然侵蚀
等有形损耗,如因新技术的出现而使现有的资产技术水平相对陈旧、市场需求变化使产品过
时等无形损耗;(3)法律或者类似规定对资产使用的限制。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除非当企业按规定定期对固定
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核时,发现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的预期数与原先的估计数有重大差异,
则应当调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4 号——固定资产》的规定,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
资产计提折旧:
  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2、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在确定固定资产折旧范围时,还应注意:
  1、对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无论是否交付使用,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
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认为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按实际成本
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2、对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固定资产装修费用,应当在两次装修期间与固定资产剩
余使用寿命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计提折旧。
  3、对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装修费用,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
在两次装修期间、剩余租赁期与固定资产剩余使用寿命三者中较短的期间内计提折旧。
  4、处于更新改造过程而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转入在
建工程,停止计提折旧;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不应转入在建工程,照提折旧。
  5、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管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
也不再补提折旧。所谓提足折旧,是指已经提足该项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应计折旧额,
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
产,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二、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企业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企
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选择上述折旧方法,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
得随意变更。除非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
产折旧方法。折旧方法变更,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更新改造时,应将更新改造的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
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更新改造后固定资产原价。处于更新改造过程而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因
已转入在建工程,因此不计提折旧,待更新改造项目达到可使用状态转为固定资产后,再按
重新确定的折旧方法和该项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计提折旧。企业因进行大修理而停用的固
定资产,应当照提折旧,计提的折旧应计入相关成本费用。
  (一)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可折旧价值平均分摊于其可折旧年限内的一种方法。这种
折旧方法假定固定资产依使用年限均匀损耗,按使用年限平均计提折旧,因此,在使用期内
的各会计期间(年份或月份)计提的折旧额相等,折旧的积累额呈一直线上升的趋势,故这
种方法又称直线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在各个会计期间使用程度比较均衡的固定资产。其计算
公式为: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收入-预计清理费用)]÷固定资产
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
  在会计实务中,通常以折旧率这个相对数来反映固定资产在单位时间的折旧程度,每月
应计提的折旧额,一般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值乘以月折旧率计算的。折旧率即一定期间内固
定资产折旧额对固定资产原价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00%
  或者: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
170 财务与会计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例 8]某企业某项固定资产原值为 120000 元,预计使用年限为 10 年,预计残值收入
5800 元,预计清理费用 1000 元,则:
  固定资产净残值率=[(5800-1000)÷120000]×100%=4%
  年折旧额=[120000-(5800-1000)]÷10=11520(元)
  年折旧率=(11520÷120000)×100%=9.6%
  或者:年折旧率=[(1-4%)÷10]×100%=9.6%
  月折旧率=9.6%÷12=0.8%
  月折旧额=120000×0.8%=960(元)
  上例中计算出来的折旧率,是按某项固定资产计算的,称之为个别折旧率或单项折旧率,
它是某项固定资产在一定期间的折旧额与该项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此外,还有分类折旧率
和综合折旧率。分类折旧率是指固定资产分类折旧额与该类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采用这种
方法,应先把性质、结构和使用年限接近的固定资产归为一类,再按类计算平均折旧率;综
合折旧率是指某一期间企业的全部固定资产折旧额与全部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以上三种折
旧率各有其优缺点,现行会计实务中一般采用分类折旧率。分类折旧率和综合折旧率计算公
式为:
  年分类折旧率=(某类固定资产折旧额÷某类固定资产原值)×100%
  月分类折旧率=年分类折旧率÷12
  年综合折旧率=(企业全部固定资产折旧额÷企业全部固定资产原值)×100%
  月综合折旧率=年综合折旧率÷12
  (二)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又称作业量法,是根据固定资产在使用期间完成的总的工作量平均计算折旧的
一种方法。工作量法和平均年限法都是平均计算折旧的方法,都属直线法。但是,工作量法
是假定固定资产在使用期内依工作量均匀损耗,按工作量平均计算折旧,在一定期间内固定
资产的工作量越多,其计提的折旧也就越多。因此,固定资产在各会计期间的工作量不同,
其计提的折旧额也就不会相等。这与平均年限法又有所不同。这种方法适用于损耗程度与完
成工作量成正比关系的固定资产或者在使用期内不能均衡使用的固定资产。
  其计算公式为: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总工作量
          =[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月折旧额=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当月实际完成工作量
  在会计实务中,工作量法广泛应用于以下三种方式:
  1、按照工作小时计算折旧
  单位工作小时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总工作小时
           =[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小时
  2、按行驶里程计算折旧
  单位里程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总行驶里程
          =[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行驶里程
  3、按台班计算折旧
  单位台班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总工作台班数
  =[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俞班数
  [例 9]某企业新购置货运卡车一辆,原值 60000 元,预计净残值率为 5%,预计行驶
400000 公里/吨,本月实际行驶 8000 公里/吨。本月应计提折旧额为:
  单位里程折旧额=[60000×(1-5%)]÷400000=0.1425(元)
  本月折旧额=0.1425×8000=1140(元)
  (三)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加速折旧法的一种,是按直线法折旧率的两倍,乘以固定资产在每个
会计期间的期初账面净值计算折旧的方法。在计算折旧率时通常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
其计算公式为:
  在不考虑预计残值时:
  直线折旧率=(1/预计使用年限)×100%
  年折旧率(双倍直线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
  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双倍直线折旧率
  月折旧率=双倍直线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或者: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由于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在确定折旧率时不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因素,因此,在采用这
种方法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由于每年的折旧额是递减的,因而可能出现某年按双倍余额递减法所提折旧额小于
按直线法计提的折旧额。当这一情况在某一折旧年度出现时,应换为按直线法计提折旧。通
常在下列条件成立时,换为直线法计提折旧:
  该年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折旧额<(当期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预计净残值)÷
剩余使用年限
  2、各年计提折旧后,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不能小于预计净残值。避免这一现象的方法是:
在可能出现此现象的那一年转换为直线法,即:将当年年初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减去预计净
残值,其差额在剩余的使用年限中平均摊销。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一般采用简化的办法,
在固定资产预计耐用年限到期前两年转换成直线法。
  [例 10]某企业对机械设备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企业的某项设备原值
160000 元,预计净残值率为 3%,预计使用年限为 5 年。每年应计提折旧额计算如下:
  双倍直线折旧率=(2÷5)×100%=40%
  预计净残值=160000×3%=4800(元)
  各年应计提折旧额计算如表 10-1。
表 10-1 折旧计算表(双倍余额递减法) 单位:元
年次 年初账面净值 折旧率 折旧额 累计折旧额 期末账面净值
1 160000 40% 64000 64000 96000
2 96000 40% 38400 102400 57600
3 57600 40% 23040 125440 34560
4 34560 — 14880 140320 19680
5 19680 — 14880 155200 4800

172 财务与会计
  表 10-1 中第 4 年由于 34560×40%<(34560-4800)÷2,所以,自第 4 年起换为
直线法,其年折旧额为:(34560-4800)÷2=14880(元)
  (四)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是以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为基数,以一个逐年递减的
分数为折旧率,计算各年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折旧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计算折旧的
基数是固定不变的,折旧率依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来确定,各年折旧率呈递减趋势,依此
计算的折旧额也呈递减趋势。
  年数总和法的各年折旧率,是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作分子,以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
逐年数字之和作分母。假定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为 n 年,分母即为 1+2+3+……+n=n(n
+1)/2。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逐年数字总和
  =(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预计使用年限)/2]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例 11]某企业购置设备一台,原值为 122500 元,预计净残值率为 4%,预计使用年
限为 6 年,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预计净残值=122500×4%=4900(元)
  计提折旧基数=122500-4900=117600(元)
  年折旧率的分母=6×(1+6)/2=21
  各年折旧率为:第一年 6/21;第二年 5/21;第三年 4/21;第 4 年 3/21;第五年
2/21;第 6 年 1/21。
  各年折旧额计算如表 10-2 所示。
表 10-2 折旧计算表 1 年数总和法) 单位:元
年次 原值-预计净残值 折旧率 折旧额 累计折旧额 期末账面净值
1 117600 6∕21 33600 33600 88900
2 117600 5∕21 28000 61600 60900
3 117600 4∕21 22400 84000 38500
4 117600 3∕21 16800 100800 21700
5 117600 2∕21 11200 112000 10500
6 117600 1∕21 5600 117600 4900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
核。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预计
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
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
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三、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折旧通过“累计折旧”科目核算,该科目属资产类科目,是“固定资产”科目
的备抵科目。贷方登记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额和增加固定资产时而相应增加的折旧额;借方
登记因出售、报废清理、盘亏等原因减少固定资产时转销的所提折旧额;余额在贷方,表示
企业现有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额。
  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通常对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
提折旧;对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
不论是否继续使用,均不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所谓提足折
旧,是指已经提足该项固定资产应提的折旧总额。应提的折旧总额为固定资产原价减去预计
残值加上预计清理费用或销售费用。
  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认为固
定资产,并计提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
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每月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应根据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借记“制
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研发支出”等科目,贷记
“累计折旧”科目。在会计实务中,每月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是通过编制“固定资产折旧计
算表”进行的。折旧计算表是在上月份计提折旧的基础上,对上月固定资产的增减情况进行
调整后计算当月应计提的折旧。本月应提折旧额计算公式为:
  本月应 = 上月应 +上月增加的固定-上月减少的固定
  提折旧额=提折旧额+资产应提折旧额-资产应提折旧额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可以由会计部门编制,也可以由各使用部门编制,最后由会计部门
按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进行汇总编制固定资产折旧汇总表,据以编制记账凭证。
  [例 12]某企业 2007 年 4 月份的网定资产折旧汇总计算表如表 10-3。
表 10-3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汇总表
2007 年 4 月份     单位:元
上月计提折 加:上月增加固定 减:上月减少固定 本月应计应计
使用部门
旧颓 资产应计提折旧额 资产应计提折旧额 提折旧额
A 车间 28350 1250 29600
B 车间 21000 850 20150
C 车间 24150 24150
车间合计 73500 1250 850 73900
行政管理部门 4050 250 4300
出租 1200 1200
合计 78750 1500 850 79400

根据表 10-3,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制造费用   73900
    管理费用   4300
    其他业务成本 1200
   贷:累计折旧  79400
174 财务与会计
第四节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处置的核算
  一、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使用期间还会发生包括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日常修理费、大
修理费用、更新改造支出、房屋的装修费用等,这些支出统称为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对于发生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在账务处理上应区分为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和费用化的后
续支出两种情况,分别进行处理,其会计处理原则如下:
  1、固定资产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房屋装修费用等,符合确认固定资产的两个特征的,
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不符合确认固定资产的两个特
征的,应当在发生时应计入当期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
  2、固定资产的大修理费用和日常修理费用,通常不符合确认固定资产的两个特征,应
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不得采用预提或待摊方式处理。
  3、将发生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应当终止确认被替换部分的账面
价值。
  注意:企业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应予资本化,作为长期待
摊费用,合理进行摊销。
  二、固定资产的处置
  固定资产的处置是指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转让、报废和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
交换、债务重组等。
  固定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予以终止确认:
  1、该固定资产处于处置状态。
  2、该固定资产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
  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是指在当前状况下仅根据出售同类固定资产的惯例就可以直接出
售且极可能出售的,如已经与买主签订了不可撤销的销售协议等。企业对于持有待售的固定
资产,应当根据其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金额孰低进行计量。持有待售的
固定资产从划归为持有待售之日起停止计提折旧和减值测试。持有待售的无形资产等也按相
同原则处理。
  企业出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发生固定资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
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是固定资产成本扣减累计折旧和累计
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为了核算企业因出售、报废和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原因转入
清理的固定资产价值以及在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等,企业应设置“固定
资产清理”科目,该科目借方反映被清理固定资产账面净额、清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及其相
关税费;贷方反映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以及应由保险公司或过
失人赔偿的损失等;期末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清理完毕固定资产的价值以及清理净损益(清
理收入减去清理费用)。该科目应按照被清理的固定资产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固定资产清理的核算,可按下列具体情况分别进行账务处理:
  1、企业因出售、转让、报废和毁损、对外投资、融资租赁、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
处置固定资产,按该项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折
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原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按其
账面原价,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2、清理过程中发生的其他费用以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等科目。出售收入和取得残料等借记“银
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应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赔偿的
损失,借记“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3、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借方余额,属于筹建期间的,借记
“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属于生产经营期间由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
原因造成的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属
于生产经营期间正常的处理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科目,贷记
“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贷方余额,属于筹建期间的,借记“固
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属于生产经营期间的,借记“固定资产清理”
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科目。
  [例 13]某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出售一建筑物,原价 2500000 元,已提折旧 700000
元,出售前发生清理费 3000 元,出售价格为 2100000 元,适用营业税率为 5%。企业应作
会计分录:
(1)注销出售的固定资产账面原值和已提折旧:
  借:固定资产清理 1800000
    累计折旧 700000
   贷:固定资产 2500000
(2)支付清理费用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 3000
   贷:银行存款 3000
(3)收到价款时:
  借:银行存款 210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2100000
(4)计算应缴纳的营业税:
应交营业税额=2100000×5%=105000(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 105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105000
(5)结转净收益时:
净收益=2100000-1800000-105000-3000=192000(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 192000
   贷: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 192000
76 财务与会计
  [例 14]某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出售一台不需用新机器,原值 119500 元,双方议定价
格为 110000 元,款项已存入银行。企业应作会计分录:
  (1)注销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借:固定资产清理    119500
   贷: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 119500
(2)取得出售机器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11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10000
(3)结转净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 95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9500
  [例 15]某企业有旧仓库一座,原值 1500000 元,已提折旧 1455000 元,因使用期满
经批准报废。在清理过程中以银行存款支付拆除费 18000 元,出售残值取得变价收入 36000
元。企业应作会计分录:
  (1)注销报废的固定资产账面原值和已提折旧:
  借:固定资产清理 45000
    累计折旧 1455000
   贷:固定资产——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1500000
  (2)支付清理费用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 18000
   贷:银行存款 18000
  (3)收到残值变价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36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36000
  (4)结转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 27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27000
  [例 16]某企业因火灾烧毁检验用精密仪器一台,原值 236000 元,已提折旧 137352
元,经保险公司核准应赔偿款 84000 元,清理中以现金支付清理费 150 元,残值变价收入
2400 元存入银行。企业应作会计分录:
(1)注销损毁固定资产账面原值和已提折旧:
  借:固定资产清理 98648
    累计折旧 137352
   贷:固定资产——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236000
(2)支付清理费用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 150
   贷:现金 150
(3)取得残值变价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24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2400
  (4)结转应收保险公司赔偿款时:
  借:其他应收款——保险公司 84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84000
  (5)结转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12398
   贷:固定资产清理 12398
  另外,企业因固定资产盘亏造成的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对于盘亏的固定资产,按其账面价值,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按已提折旧,
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该项固定资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
目,按固定资产原价,贷记“固定资产”科目;盘亏的损失在报经批准处理时,借记“营业
外支出——盘亏损失”科目。
  [例 17]某企业在期末财产清查中,发现盘亏机器一台,其账面原值为 55000 元,已
提折旧 21230 元,经查此项盘亏损失属于非正常损失。企业应作会计分录为:
  (1)发现盘亏固定资产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23770
    累计折旧  21230
   贷:固定资产——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55000
  (2)报经批准后:
  借:营业外支出——盘亏损失  2377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23770
第五节 无形资产的核算
  一、无形资产的内容和特征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包括
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
  (一)专利权
  专利权是指专利发明人经过专利申请获得批准,从而得到法律保护的对某一产品的设计、
造型、配方、结构、制造工艺或程序等拥有的专门权利。根据我国的专利法规定,专利权分为
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两种,自申请日起计算,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 20 年,
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 10 年。发明者在取得专利权后,在有效期限内将享有
专利的独占权。
  (二)非专利技术
  非专利技术是指专利权未经申请的没有公开的专门技术、工艺规程、经验和产品设计等。
非专利技术因为它未经法定机关按法律程序批准和认可,所以它不受法律保护。非专利技术
没有法律上的有效年限,只有经济上的有效年限。
  (三)商标权
  商标权是商标所有者将某类指定的产品或商品上使用的特定名称或图案即商标,依法注
册登记后,取得的受法律保护的独家使用权利。商标是用来辨认特定商品和劳务的标记,代
表着企业的一种信誉,从而具有相应的经济价值。根据我国商标法规定,注册商标的有效期
限为 10 年,期满可依法延长。
178 财务与会计
  (四)著作权
  著作权又称版权,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科学和艺术作品依法享有的某些特殊权利。
著作权包括两方面的权利,即精神权利(人身权利)和经济权利(财产权利)。前者指作品
署名、发表作品、确认作者身份、保护作品的完整性、修改已经发表的作品等权利,包括发表
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后者指以出版、表演、广播、展览、录制唱片、摄制影
片等方式使用作品以及因授权他人使用作品而获得经济利益的权利。
  (五)土地使用权
  土地使用权是某一企业按照法律规定所取得的在一定时期对国有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和
经营的权利。在我国,根据法律规定,在我国境内的土地都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任何单位
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非法转让。国家和集体可以依照法定程序对土地使用权实行有
偿出让,企业也可以依照法定程序取得土地使用权,或将已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企
业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方式大致有:划拨取得、外购取得、投资者投入取得等。
  (六)特许权
  特许权,又称特许经营权、专营权,指企业在某一地区经营或销售某种特定商品的权利
或是一家企业接受另一家企业使用其商标、商号、技术秘密等权利。前者一般是由政府机构授
权准许企业使用或在一定地区享有经营某种业务的特权,如烟草专卖权;后者指企业间依照
签订的合同,有期限或无期限使用另一家企业的某些权利,如连锁店分店使用总店的名称等。
  上述各项无形资产具有如下共同特征:
  1、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无形资产通常表现为某种权力、技术或获取超额利润的综
合能力。它没有实物形态,却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或使企业获取超额收益。不具
有实物形态是无形资产区别于其他资产的显著特征。无形资产引起的未来经济利益可能包括
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收入、或企业使用该无形资产而“节约”的成本或获得的其他利益。
例如,在生产工序中使用知识产权,可能会降低未来生产成本,而不是增加未来收入。
  2、无形资产是可辨认的。将无形资产定义为可辨认的,主要是与商誉清楚地区分开来。
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商誉代表了购买者为了从不能单独辨认并独立确认的资产中获得预期未来
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支付。这些未来经济利益可能产生于取得的可辨认资产之间的协同作用,
也可能产生于购买者在企业合并中准备支付的、但却不符合在财务报表上确认条件的资产。
  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符合无形资产定义中的可辨认性标准:
  (1)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
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
  (2)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
务中转移或者分离。
  3、无形资产属于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区别于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
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在于,其属于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因此,无形资产不仅仅是没有实物形态,
而且还应是非货币性长期资产。作为长期资产应能在超过企业的一个营业周期内为企业创造
经济利益,有些虽然具有无形资产的其他特性,却不能在超过一个经营周期内为企业服务的
资产,不能作为无形资产核算。
  4、无形资产的可控制性。当企业有权获得潜在资源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并能约束其他
方获取这些利益,说明企业控制了该资产。企业控制无形资产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一
般来自可强制执行的法定权利,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来控制未来经济利益。如果某项资源产
生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缺乏法定权利来保护或其他方式来控制,则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如
企业可能拥有一定的客户基础或市场份额,并由于为建立客户关系和信赖付出了努力而期望
这些客户继续与其进行商业往来,但是这种与客户的关系或客户对企业的信赖往往缺乏法定
权利来保护,企业无法对其进行控制,所以,如客户基础、市场份额、客户关系和客户信赖
等项目,通常不作为无形资产。
  商誉是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取得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其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企业自创的商誉以及未满足无形资产确认条
件的其他项目。不能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
  二、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一)无形资产的确认
  无形资产在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企业才能确认:
  1、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应能够控制无形资产所产生的经济利益,即企业拥有无形资产的法定所有权,或企
业与他人签订了协议,使得企业的相关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
  企业在判断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时,应当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
用寿命内可能存在的各种经济因素作出合理估计,并且应当有明确证据支持。
  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二)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无形资产的计量分为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两方面。
  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应按照取得无形资产的不同来源分别计量,确定
入账价值:
  1、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
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如果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无形资
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
按照借款费用会计准则规定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
  2、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包括自某无形项目满足无形资产确认条件以及在其开
发阶段支出满足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支出总额,但是对于以
前期间已经费用化的支出不再调整。
  3、投资者投入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
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的
规定加以确定。
180 财务与会计
  5、债务重组取得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规定加以确定。
  6、接受政府补助取得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政府补助会计准则的规定加以确定。
  7、企业合并取得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企业合并会计准则的规定加以确定。企业
合并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单独确认为无形资产。企业合并取
得的无形资产,通常按照合同或法律规定产生的权利加以确认;某些并非合同或法律规定的
权利,但能够与被购买企业的其他资产区分并单独出售或转让的,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
  (三)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企业应当于取得无形资产时分析判断其使用寿命。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为有限的,应当
估计该使用寿命的年限或者构成使用寿命的产量等类似计量单位数量;无法预见无形资产为
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期限的,应当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应摊销金额应当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摊销金额一
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无形资产发生减值应按资产减
值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处理。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
复核。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改变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
在每个会计期间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核。如果有证据表明无形资
产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应当估计其使用寿命,并按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进行处理。
  三、无形资产取得的核算
  为了核算企业持有的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
等无形资产成本的增加、减少和结存的情况,企业应设置“无形资产”科目。该科目借方登
记取得的无形资产成本,贷方登记转出的无形资产成本,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无形
资产的成本。该科目应按无形资产的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和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在
“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核算,不在“无形资产”科目核算。
  根据无形资产的不同取得方式,其账务处理如下:
  (一)外购的无形资产
  企业外购的无形资产,按应计入无形资产成本的金额,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
“银行存款”等科目。购入无形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
的,应按所购无形资产购买价款的现值,借记“无形资产”科目,按应支付的金额,贷记
“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例 18]甲企业从外部某单位购入 A 项专利权,价款 60000 元,用银行存款付讫。会
计分录为:
  借:无形资产——专利权 A 60000
   贷:银行存款 60000
  (二)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
  企业自行进行的无形资产研究开发项目,区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
  研究阶段,是指为获取新的技术和知识等进行的有计划的调查,研究阶段是探索性的,
为进一步开发活动进行资料及相关方面的准备,已进行的研究活动将来是否会转入开发、开
发后是否会形成无形资产等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比如,意于获取知识而进行的活动,研
究成果或其他知识的应用研究、评价和最终选择,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替代品
的研究,新的或经改进的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的可能替代品的配制、设计、评
价和最终选择等,均属于研究活动。
  相对于研究阶段而言,开发阶段应当已完成研究阶段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已具备形成
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基本条件。比如,生产前或使用前的原型和模型的设计、建造和测试,
含新技术的工具、夹具、模具和冲模的设计,不具有商业性生产经济规模的试生产设施的设
计、建造和运营,新的或经改造的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所选定的替代品的设计、
建造和测试等,均属于开发活动。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发生的支出,按下列规定处理:
  1、企业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2、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
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3、无法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应当将其所发生的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
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对于企业内部开发项目发生的开发支出,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
  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判断无形资产的开发在技术上是否具有可行性,应当以目前阶段的成果为基础,并提供
相关证据和材料,证明企业进行开发所需的技术条件等已经具备,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或其
他不确定性。比如,企业已经完成了全部计划、设计和测试活动,这些活动是使资产能够达
到设计规划书中的功能、特征和技术所必需的活动,或经过专家鉴定等。
  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企业能够说明其开发无形资产的目的。
  3、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
  无形资产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应当对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产品的市场情况进
行可靠预计,以证明所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并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或能够证明市场上
存在对该类无形资产的需求。
  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
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企业能够证明无形资产开发所需的技术、财务和其他资源,以及获得这些资源的相关计
划。比如,企业自有资金不足以提供支持的,是否存在外部其他方面的资金支持,如银行等
金融机构愿意为该无形资产的开发提供所需资金的声明等。
  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对研究开发的支出应当能够单独核算,比如,直接发生的研发人员工资、材料费,
以及相关设备折旧费等能够对象化;同时从事多项研究开发活动的,所发生的支出能够按照
合理的标准在各项研究开发活动之间进行分配。研发支出无法明确分配的,应当计入当期损
益,不计入开发活动的成本。
182 财务与会计
  为了核算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企业应设置“研发支
出”科目,该科目为费用类科目,借方登记实际发生的研发支出,贷方登记转为无形资产和
管理费用的金额,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正在进行中的研究开发项目中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支出。
企业应当按照研究开发项目,分别“费用化支出”与“资本化支出”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费
用化支出”科目,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支出”科目,贷记“原
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企业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正在进行中研究开发项目,应按确定的金额,借记“研发支出—
—资本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以后发生的研发支出,比照上述企业自行
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进行处理。
  企业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应按“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
目的余额,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
  期末,企业应将研发支出科目归集的费用化支出金额转入“管理费用”科目,借记“管
理费用”科目,贷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
  (三)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
  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实收
资本”或“股本”等科目。
  [例 19]甲企业 2007 年 1 月 1 日接受某公司以 B 特许权作为投入资本,该项商标权经
评估后,双方确认的价值为 1200000 元。会计分录为:
  借:无形资产——B 商标权 200000
   贷:实收资本     1200000
  (四)接受政府补助取得的无形资产
  企业接受政府补助而取得的无形资产,应按照所取得的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如果
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也可以按照名义金额入账。收到无形资产时,按公允价值或名义金
额,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递延收益”科目。
  (五)其他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
  企业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其账务处理
如同采用这些方式取得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这里不再赘述。
  四、无形资产摊销的核算
  企业摊销某项无形资产时,首先应于取得该项无形资产时判断其使用寿命。无形资产的
使用寿命为有限的,应当估计该使用寿命的年限或者构成使用寿命的产量等类似计量单位数
量;无法预见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期限的,应当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企业持有的无形资产,通常来源于合同性权利或是其他法定权利,且合同规定或法律规
定有明确的使用年限。
  来源于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的无形资产,其使用寿命不应超过合同性权利或其他
法定权利的期限:如果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能够在到期时因续约等延续,且有证据表
明企业续约不需要付出大额成本,续约期应当计入使用寿命。合同或法律没有规定使用寿命
的,企业应当综合各方面情况判断,以确定无形资产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期限。比
如,与同行业的情况进行比较、参考历史经验,或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论证等。
  企业确定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1、该资产通常的产品寿命周期、可获得的类似资产使用寿命的信息;
  2、技术、工艺等方面的现实情况及对未来发展的估计;
  3、以该资产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情况;
  4、现在或潜在的竞争者预期采取的行动;
  5、为维持该资产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预期的维护支出,以及企业预计支付有关支
出的能力;
  6、对该资产的控制期限,使用的法律或类似限制,如特许使用期间、租赁期间等;
  7、与企业持有的其他资产使用寿命的关联性等。
  按照上述方法仍无法合理确定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期限的,该项无形资产应作
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应摊销金额应当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
  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为其成本扣除预计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
还应扣除已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残值应当视为
零,但下列情况除外:
  1、有第三方承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购买该无形资产。
  2、可以根据活跃市场得到预计残值信息,并且该市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很可
能存在。
  摊销期限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
  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
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
  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一般应确认为当期损益,计入管理费用。某项无形资产包含的经济
利益通过所生产的产品或其他资产实现的,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可以计入产品或其他资产成
本。
  为了核算企业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计提的累计摊销,应设置“累计摊销”科目,
该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是“无形资产”科目的备抵科目。贷方登记计提的无形资产摊销额;
借方登记因出售、报废转销固定资产成本时转出的已计提累计摊销额;余额在贷方,表示企
业现有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累计摊销额。该科目应按无形资产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应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根据其使用寿命,采用一定的摊销方法,按月计提
无形资产摊销。企业按月计提无形资产摊销,应借记“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等科
目,贷记“累计摊销”科目。
  [例 20]依上述例 18、例 19,若甲企业将专利权 A 和 B 特许权分别按 5 年和 6 年平均
摊销,专利权 A 每月摊销 1000 元,B 特许权每月摊销 10000 元。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11000
   贷:累计摊销——专利权 A 1000
         ——特许权 B 10000
  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通常应确认为无形资产,但改变土地使用权的用途、用于出租或
增值目的时,应当将其转为投资性房地产。在土地上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地上建筑物时,土
地使用权与地上建筑物应当分别进行摊销和提取折旧。但下列情况除外:
184 财务与会计
  1、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土地用于建造对外出售的房屋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应当
计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筑物成本。
  2、企业外购的房屋建筑物支付的价款应当在地上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之间进行分配;
难以分配的,应当全部作为固定资产,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4 号——固定资产》的规定
进行处理。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
复核。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改变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
同时,企业应当在每个会计期间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核。如果有
证据表明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应当估计其使用寿命,并按规定处理。
  五、无形资产处置和报废的核算
  (一)无形资产出售
  企业出售无形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已计提的累
计摊销,借记“累计摊销”科目,原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借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贷记“应交税费”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无形资产”科目,
按其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科目或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置
非流动资产损失”科目。
  [例 21]某企业购入一项专利权,支付价款共计 150000 元,作无形资产入账,确定
的摊销期限为 10 年;该企业在购入该项专利权使用 18 个月后又将其所有权出售给其他单
位,取得出售收入 130000 元,按 5%营业税率计算的应交营业税为 6500 元,该项专利权
未计提减值准备。有关会计分录如下:
  (1)购入专利权时:
  借:无形资产——某项专利权 150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0
  (2)按月摊销时:[月摊销额=150000÷10÷12=1250(元)]
  借:管理费用 1250
   贷:累计摊销——某项专利权 1250
  (3)出售时:
  借:银行存款 130000
    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 4000
    累计摊销——某项专利权 22500(1250×18)
   贷:无形资产——某项专利权 150000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6500
  (二)无形资产报废
  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应当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报废。
  当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应按已计提的累计摊销,借记“累计摊
销”科目,原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借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
“无形资产”科目,按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
第六节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的核算
  对于企业拥有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其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
值的迹象;对于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低于账
面价值的,应当按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金额,计提减值准备。下一章中有关采用权
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以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
地产等资产的减值核算比照本节内容进行。
  一、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发生减值的判断
  存在下列迹象的,表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可能发生了减值:
  1、资产的市价当期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
下跌。
  2、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
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3、市场利率或者其他市场投资报酬率在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影响企业计算资产预计未
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导致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
  4、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
  5、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
  6、企业内部报告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如资产所创造
的净现金流量或者实现的营业利润(或者亏损)远远低于(或者高于)预计金额等。
  7、其他表明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值的迹象。
  在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时,应当考虑重要性原则。
  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
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
  二、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在估计资产可收
回金额时,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即:以前报告期间的计算结果表明,资产可收回金额显著
高于其账面价值,之后又没有消除这一差异的交易或者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可以不重新估计
该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以前报告期间的计算与分析表明,资产可收回金额相对于某种减值迹
象反应不敏感,在本报告期间又发生了该减值迹象的,可以不因该减值迹象的出现而重新估
计该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比如,当期市场利率或市场投资报酬率上升,对计算资产未来现金
流量现值采用的折现率影响不大的,可以不重新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
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一)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净额的确定
  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应当分别是否存在资产销售协议和活跃市场处
理:
186 财务与会计
  1、对于存在资产销售协议的,应当根据公平交易中销售协议价格减去可直接归属于该
资产处置费用的金额确定。
  处置费用包括与资产处置有关的法律费用、相关税费、搬运费以及为使资产达到可销售
状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等。
  2、对于不存在销售协议但存在资产活跃市场的,应当按照该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处置
费用后的金额确定。
  资产的市场价格通常应当根据资产的买方出价确定。
  3、在销售协议和资产活跃市场均不存在的情况下,应当以可获取的最佳信息为基础,
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该净额可以参考同行业类似资产的最近交易价
格或者结果进行估计。
  (二)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
  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按照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预计资产未来现金
流量的现值,应当综合考虑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使用寿命和折现率等因素。
  1、预计未来现金流量
  (1)预计的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内容
  预计的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包括下列各项:
  ①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预计产生的现金流入。
  ②为实现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入所必需的预计现金流出(包括为使资产达
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发生的现金流出)。该现金流出应当是可直接归属于或者可通过合理和
一致的基础分配到资产中的现金流出。
  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资产所收到或者支付的净现金流量。该现金流量应当是在
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交易时,企业预期可从资产的处置中获取或者支
付的、减去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
  预计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应当以资产的当前状况为基础,不应当包括与将来可能会发
生的、尚未作出承诺的重组事项或者与资产改良有关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也不应当包括筹
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或者流出以及与所得税收付有关的现金流量。
  企业已经承诺重组的,在确定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时,预计的未来现金流入和流
出数,应当反映重组所能节约的费用和由重组所带来的其他利益,以及因重组所导致的估计
未来现金流出数。其中重组所能节约的费用和由重组所带来的其他利益,通常应当根据企业
管理层批准的最近财务预算或者预测数据进行估计;因重组所导致的估计未来现金流出数应
当根据或有事项会计准则的规定所确认的因重组所发生的预计负债金额进行估计。
  (2)企业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基础
  企业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建立在以下基础上:
  ①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时,企业管理层应当在合理和有依据的基础上对资产剩余使用
寿命内整个经济状况进行最佳估计。企业管理层应当通过分析过去预计现金流量和实际现金
流量的差额产生的原因,来评价目前预计现金流量所依据假设的合理性。
  ②预计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应当以经企业管理层批准的最近财务预算或者预测数据,
以及该预算或者预测期之后年份稳定的或者递减的增长率为基础。企业管理层如能证明递增
的增长率是合理的,可以以递增的增长率为基础。建立在预算或者预测基础上的预计现金流
量最多涵盖 5 年,企业管理层如能证明更长的期间是合理的,可以涵盖更长的期间。
  ③在对预算或者预测期之后年份的现金流量进行预计时,所使用的增长率除了企业能够
证明更高的增长率是合理的之外,不应当超过企业经营的产品、市场、所处的行业或者所在
国家或者地区的长期平均增长率,或者该资产所处市场的长期平均增长率。
  (3)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方法
  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通常应当根据资产未来每期最有可能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预测。
采用期望现金流量法更为合理的,应当采用期望现金流量法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采用期
望现金流量法,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根据每期现金流量期望值进行预计,每期现金流量期
望值,按照各种可能情况下的现金流量乘以相应的发生概率加总计算。
  (4)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考虑的因素
  ①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应当在一致的基础上考虑因一般通货膨胀而导致物价上
涨因素的影响。如果折现率考虑了这一影响因素,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也应当考虑;折现
率没有考虑这一影响因素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也不应考虑。
  ②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分析以前期间现金流量预计数与实际数差异的情况,以
评判预计当期现金流量依据假设的合理性。通常应当确保当期预计现金流量依据的假设与前
期实际结果相一致。
  ③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以资产的当前状况为基础,不应包括与将来可能会发生的、
尚未作出承诺的重组事项或者与资产改良有关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但未来发生的现金流出
是为了维持资产正常运转或者资产原定正常产出水平所必需的,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时应
当将其考虑在内。
  ④预计在建工程、开发过程中的无形资产等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应当包括预期为使该
类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而发生的全部现金流出。
  ⑤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受内部转移价格影响的,应当采用在公平交易的前提下,企业管
理层能够达成的最佳的未来价格估计数进行预计。
  2、折现率
  折现率是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风险的税前利率。该折现率是企业在购
置或者投资资产时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在预计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时已经对资产特定风险
的影响作了调整的,估计折现率不需要考虑这些特定风险。如果用于估计折现率的基础是税
后的,应当将其调整为税前的折现率。
  折现率的确定通常应当以该资产的市场利率为依据。该资产的利率无法从市场获得的,
可以使用替代利率估计折现率。替代利率可以根据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增量借款利率或者其
他相关市场借款利率作适当调整后确定。调整时,应当考虑与资产预计现金流量有关的特定
风险以及其他有关政治风险、货币风险和价格风险等。
  估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通常应当使用单一的折现率。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对
未来不同期间的风险差异或者利率的期间结构反应敏感的,应当在未来各不同期间采用不同
的折现率。
188 财务与会计
  3、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算
  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根据该资产预计的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在资产剩余使
用寿命内予以折现后的金额确定。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第 t 年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1+折现率)t]
  [例 22]某公司 2007 年末对甲装置进行减值测试。该装置原值为 20000 万元,累计折
旧 5440 万元,2007 年末账面价值为 14560 万元,预计尚可使用 6 年。假定甲装置的公允价
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难以确定,但甲装置能独立生产产品并带来收入,因此,该公司通
过计算其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确定可收回金额。公司在考虑了与甲装置有关的货币时间价值
和特定风险因素后,确定 10%为该资产的最低必要报酬率,并将其作为计算未来现金流量
现值时使用的折现率。该公司根据历史资料和发展趋势,估计甲装置在 2008 至 2013 年每年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如表 10-4 中所示。
  根据上述资料,公司编制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算表如表 10-4 所示(表中现
值系数可根据公式计算或者直接查复利现值系数表取得)。
表 10-4   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算表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 现值系数(折现率为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
年度
(万元) 10%) 现值(万元)
2008 2500 0.9091 2273
2009 2460 0.8264 2033
2010 2380 0.7513 1788
2011 2360 0.6830 1612
2012 2390 0.6209 1484
2013 2470 0.5645 1394
合计 14560 — 10584

  根据表 10-4 预测计算的结果,该公司甲装置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 10584 万元,


以此作为可收回金额,而甲装置的账面价值为 14560 万元,则该公司 2007 年末应将甲装置
账面价值高于可收回金额的差额 3976 万元确认为当期资产减值损失,并计提相应的减值准
备。
  应当注意,如果预计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涉及外币的,应当以该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现金
流量的结算货币为基础,按照该货币适用的折现率计算资产的现值;然后将该外币现值按照
计算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当日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
  三、资产减值损失的账务处理
  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企业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
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资产的账
面价值是资产成本扣减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减值资产
的折旧或者摊销费用应当在未来期间作相应调整,以使该资产在剩余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
摊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该项资
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需要摊销
的无形资产,应当按照该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摊销额。资产减
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为了核算企业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发生减值时计提的减值准备,应设置“固定资产减值
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总账科目,该科目贷方登记发生减值时计提的减值准备,借
方登记资产处置时应结转的已计提减值准备,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
资产减值准备。
  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资产减值准则确定固定资产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
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或“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
目。处置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时,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例 23]根据例 22 所提供的资料和计算结果,则该公司 2007 年末应编制如下会计分
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397600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9760000
  [例 24]以例 19 资料,2007 年 1 月 1 日,甲企业取得 B 特许权这一无形资产。根据相
关规定,甲企业尚可使用 B 特许权的预计使用年限为 6 年,预计净残值为零,B 特许权成本
可以按直线法在 6 年内摊销。2008 年 12 月 31 日,由于与 B 特许权相关的经济因素发生不
利变化,致使 B 特许权发生价值减损。甲企业据此估计其可收回金额为 35 万元。假设不考虑
所得税及其他相关税费的影响;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保持不变。
  根据上述资料,可以编制 B 特许权取得后,在整个使用年限共 6 年的会计分录如下:
  (1)2007 年、2008 年摊销 B 特许权无形资产账面价值:
  借:管理费用 200000
   贷:累计摊销 200000
  (2)2008 年计提 B 特许权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45000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B 特许权减值准备 450000
  (3)2009 年至 2012 年各年摊销 B 特许权无形资产账面价值:
  借:管理费用 87500
   贷:累计摊销 87500
  (4)2012 年 12 月 31 日转销“无形资产——B 特许权”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B
特许权减值准备”的余额:
  借:无形资产减值准备——B 特许权减值准备 450000
    累计摊销   750000
   贷:无形资产——B 特许权  1200000
  应当注意,有迹象表明一项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企业应当以单项资产为基础估计其可
收回金额。企业难以对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的,应当以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
础确定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
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此外,有迹象表明某项总部资产可能
发生减值的,企业应当计算确定该总部资产所归属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
然后将其与相应的账面价值相比较,据以判断是否需要确认减值损失。其中,资产组组合,
是指由若干个资产组组成的最小资产组组合,包括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以及按合理方法
分摊的总部资产部分。企业总部资产包括企业集团或其事业部的办公楼、电子数据处理设备
等资产。总部资产的显著特征是难以脱离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独立的现金流入,而且其
账面价值不能完全归属于某一资产组。限于篇幅,有关资产组和总部资产等资产的减值问题,
具体内容可参见《企业会计准则第 8 号——资产减值》有关规定。
第十一章 非流动资产(二)
  第一节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及其划分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
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上述定义可以看到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基本特征:
  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例如,企业从二级市场上购入的固定利率三年期
国债、浮动利率两年期债券等,如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条件,可以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购入的股权投资因其没有固定的到期日,不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条件,不能划分为持有至
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通常具有长期性质,但期限较短(1 年以内)的债券投资,如符
合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条件,也可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2、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持有意图和能力进行
评价。如果发生变化的,应当重新划分并按照有关规定处理。但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表明
企业没有明确意图将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
  (1)持有该金融资产的期限不确定。
  (2)发生市场利率变化、流动性需要变化、替代投资机会及其投资收益率变化、融资来
源和条件变化、外汇风险变化等情况时,将出售该金融资产。但是,无法控制、预期不会重复
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项引起的金融资产出售除外。
  (3)该金融资产的发行方可以按照明显低于其摊余成本的金额清偿。
  (4)其他表明企业没有明确意图将该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的情况。
  3、属于非衍生金融资产
  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初始确
认时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贷款和应收款项等非衍生金融资产不应当划分为
持有至到期投资。
  企业将尚未到期的某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本会计年度内出售或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
产的金额,相对于该类投资在出售或重分类前的总额较大时,应当将该类投资的剩余部分重
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且在本会计年度及以后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内不得再将该金融资
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但是,下列情况除外:
  (1)出售日或重分类日距离该项投资到期日或赎回日较近(如到期前三个月内),市
场利率变化对该项投资的公允价值没有显著影响。
  (2)根据合同约定的定期偿付或提前还款方式收回该投资几乎所有(通常指该投资收
回部分达到或超过初始本金总额 95%的情形)初始本金后,将剩余部分予以出售或重分类。
  (3)出售或重分类是由于企业无法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
项所引起。此种情况主要包括:①因被投资单位信用状况严重恶化,将持有至到期投资予以
出售;②因相关税收法规取消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税前可抵扣政策,或显著减少了税前
可抵扣金额,将持有至到期投资予以出售;③因发生重大企业合并或重大处置,为保持现行
利率风险头寸或维持现行信用风险政策,将持有至到期投资予以出售;④因法律、行政法规
对允许投资的范围或特定投资品种的投资限额作出重大调整,将持有至到期投资予以出售;
⑤因监管部门要求大幅度提高资产流动性,或大幅度提高持有至到期投资在计算资本充足率
耐的风险权重,将持有至到期投资予以出售。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计量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支付
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发放债券利息的,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
  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应当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
收益。实际利率应当在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确定,在随后期间保持不变。实际利率与票面
利率差别很小的,也可按票面利率计算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
  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按摊余成本计量。持有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是指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
成的累计摊销额。
  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处置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应将所取得价款与该投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
  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
  为了核算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价值的增减变动情况,应设置“持有至到期投资”总账
科目。该科目应当按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类别和品种,分别通过“成本”、“利息调整”、
“应计利息”等进行明细核算。该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主要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
和利息收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处置、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等内容。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取得
  企业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按该投资的面值,即其公允价值(不含支付的价款中所
包括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与交易费用之和,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科目,按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
交税费”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下面以购入长期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例,加以说明。
  [例 1]甲企业 2007 年 1 月 3 日购入财政部 2007 年 1 月 1 日发行的五年期固定利率国
债,该债券每年付息一次,最后一年还本金并付最后一次利息,票面年利率 12%,债券面
值 1000 元(等于公允价值),甲企业按 1050 元的溢价价格购入 800 张,票款以银行存款
付讫,不考虑交易费用。
  根据本例资料,甲企业在 2007 年 1 月 3 日购入本批债券时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192 财务与会计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800000
           ——利息调整 40000
   贷:银行存款       840000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投资收益
  持有至到期投资取得时发生的利息调整额实际上是企业长期债券投资等持有至到期投资
取得时发生的折溢价。如果是溢折价购入的,则该债券当期的票面应计利息不等于当期的利
息收益。购入债券时发生的溢价额,实际是企业预先垫付将来各期以较高利率多取得利息的
代价;而购入债券时发生的折价额,实际是企业预先取得的以后各期少取得利息的补偿。因
此,债券的溢折价应在持有期内分期摊销,调整各期的实际利息收入,即以当期的票面应计
利息减去当期应分摊的溢价额或加上当期应分摊的折价额作为当期利息收入。
  对长期债券投资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溢折价摊销,企业应采用实际利率法。实际利率法,
是指按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实
际利率,是指将持有至到期投资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
为该持有至到期投资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采用实际利率法在计算实际利率时,如为分期付息债券,到期一次收回本金和最后一期
利息的,应根据“债券面值+债券溢价(或减去债券折价)=债券到期应收本金的贴现值+
各期收取的债券利息的贴现值”公式,并采用“插入法”计算得出。
  对长期债券投资溢折价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时,可采用如下计算公式:
  溢折价的=每期按票面利率-债券的每期期初账 ×实际
  摊销额 =计算应计利息 -面价值(摊余成本)×利率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的主要账务处理有:
  未发生减值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如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
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
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
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未发生减值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如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票面利
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科目,持有至到期投资摊
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收到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借记
“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应收利息”科目。
  收到分期付息、一次还本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期间支付的利息,借记“银行存款”等科
目,贷记“应收利息”科目。
  [例 2]以例 1 资料,若甲企业投资乙公司债券发生的溢折价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并按年计算利息,则有关的计算如下:
  (1)投资时投资额(800×1050)840000
  减:成本(800×1000)800000
    债券溢价 40000
  (2)年度终了按实际利率法计算利息调整额(溢价摊销额)和投资收益(利息)
  由于本例甲公司持有债券系分期付息债券,可根据“债券面值+债券溢价(或减去债券
折价)=债券到期应收本金的贴现值+各期收取的债券利息的贴现值”公式,采用“插入
法”计算确定实际利率如下:
  根据上述公式,先按 10%的利率测试:
  800000×0.620921+96000×3.790787=860652>840000
  上述计算中,0.620921 是根据“期终 1 元的现值表”查得的五年后收取的 1 元按 10%
利率贴现的贴现值;3.790787 是根据“年金 1 元的现值表”查得的五年中每年收取的 1 元
按 10%的利率贴现的贴现值。
  再按 11%的利率测试:
  800000×0.593451+96000×3.695897=829567<840000
  上述计算中,0.593451 是根据“期终 1 元的现值表”查得的五年后收取的 1 元按 11%
利率贴现的贴现值;3.695897 是根据“年金 1 元的现值表”查得的五年中每年收取的 1 元
按 11%的利率贴现的贴现值。
    根 据 插 入 法 计 算 实 际 利 率 = 10 % + ( 11 % - 10 % ) × ( 860652 -
840000)÷(860652-829567)=10.66%
  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各期利息调整额,见表 11-1。
表 11—1 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利息调整计算表  单位:元
持有至到期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
计息日期 应收利息 投资收益
—利息调整 (债券)摊余成本
2007-1-1 840000
2007-12-31 96000 89544 6456 833544
2008-12-31 96000 88855.7 7144.21 826399.79
9
2009-12-31 96000 88094.2 7905.78 818494.01
2
2010-12-31 96000 87251.4 8748.54 809745.47
6
2011-12-31 96000 86254.3 9745.47(注 1) 800000
3
合计 48000 440000 40000 —

  注:指利息调整最后一年的摊销额考虑计算过程中的保留小数关系,一般采用倒挤数确
定,即本例中 2011 年 12 月 31 日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账面价值应该等于初始成本
800000 元。如果实际利率非常精确和计算时很精确的话,应该是初始成本 800000 元。
  根据表 11-1 计算结果,各年年末应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
  2007 年 12 月 31 日,确认投资收益时:
  借:应收利息 96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6456
     投资收益 89544
  收到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96000
   贷:应收利息 96000
  如果该债券以后年度未发生减值,则以后各年的会计分录可根据表 11-1 所列数据,
比照 2007 年 12 月 31 日所作会计分录编制。
  债券到期收回债券本金和最后一期利息时:
194 财务与会计
  借:银行存款 896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800000
     应收利息  96000
  (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处置
  处置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应将所取得对价的公允价值与该投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
为投资收益。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终止确认、发生减值或摊销时产生
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应按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
的,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按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应
在重分类日按其公允价值,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借记“持
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
应计利息)”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照金融
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采用成本或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的,应在重分类日按其公允价值,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等科目,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
产”科目。
  (四)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对拥有的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所拥有的持
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的,应当根据其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差额计算确认
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为了核算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时计提的减值准备,应设置“持有至到期投资减
值准备”总账科目,该科目贷方登记计提的减值准备,借方登记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持有至到
期投资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的金额和转销的金额,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
销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该科目应当按照持有至到期投资类别和品种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确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的,
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已
计提减值准备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
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例 3]仍以本章例 1、例 2 资料为例,如果甲公司持有的乙公司债券在第四年,即
2010 年 12 月 31 日经检查,该批债券已发生减值,预计只能收回本息 500000 元。
  甲公司 2010 年 12 月 31 日应作如下处理:
  该批债券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500000/(1+10.66%)=451834.45(元)
  未提减值准备前持有至到期债券的账面价值=809745.47(元)
  应计提减值准备=809745.47-451834.45=357911.02(元)
  计提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借:资产减值损失 357911.02
   贷:持有至到期债券减值准备 357911.02
  2011 年 12 月 31 日(第五年末),应作如下处理:
  应收利息=96000(元)
  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收益:
  (809745.47-357911.02)×10.66%=48165.55(元)
  差额=96000-48165.55=47834.45(元)
  借:应收利息 96000
   贷:投资收益 48165.55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7834.45
  此时,持有至到期债券账面余额:809745.47-47834.45=761911.02(元)(同时,
持有至到期债券减值准备科目有余额 357911.02 元)。实际收到本息 500000 元时:
  借:银行存款 500000
    持有至到期债券减值准备 357911.02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38088.98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800000
     投资收益 96000
第二节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
  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及其确认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通常是指企业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而且没有划分为以
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
产。例如,购入的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债券等,企业基于风险管理需要且有意图将
其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可划分为此类。基于特定的风险管理或资本管理需要,企业也
可将某项金融资产直接指定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计量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按取得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
金额。支付的价款中包含了已宣告发放的债券利息或现金股利的,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应当计入投资收益。资产负债表日,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应按取得的价款与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
计额对应处置部分的金额,与该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对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
产发生减值的,应当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分析判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否发生减
值,应当注重该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是否持续下降。通常情况下,如果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
允价值发生较大幅度下降,或在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后,预期这种下降趋势属于非暂时性
的,可以认定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已发生减值,应当确认减值损失。
196 财务与会计
  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
  为了核算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包括划分为可供出售的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等
金融资产)的价值的变动情况,企业应设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总账科目,该科目应当按
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类别和品种,分别通过“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公允
价值变动”等进行明细核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可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明细
科目核算,也可单独设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进行核算。下文假定通过“公
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核算。
  企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1、企业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应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与交易费用之和,
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
  2、在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间收到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债券利息或现金股利,借
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对于收到的属于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发放的债券利息或现金
股利,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科目。
  3、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可供
出售金融资产”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
的差额,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确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
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同时,按应
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的累计损失,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
本公积”科目。
  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公允价值上升的,应在原已计提
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
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权益工具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公允价
值上升的,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
产”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4、企业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
应在重分类日按该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公允价值,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已计提
减值准备的,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持有至到期投
资——投资成本、溢折价、应计利息”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
本公积”科目。
  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采用成本或摊余成本计量的
金融资产,应在重分类日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等科目,
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
  5、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可
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
资收益”科目。按原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的金额,借记或贷记“资本公
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例 4]丙公司于 2007 年 6 月 30 日以银行存款购入丁公司全部普通股的 4%,实际买
价(等于公允价值)为 2000000 元。购入后,丙公司打算持有这部分普通股以实现长期增值
和收益。由于丙公司的持股比例不足以对丁公司的管理施加重大影响,而且持有该股票的时
间长短并不确定,因此,丙公司将对丁公司的股票投资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上述股
票投资,丙公司作如下会计处理:
  2007 年 6 月 30 日购入时: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200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00
  如果 2007 年 12 月 31 日,丙公司持有的对丁公司股票投资的公允价值为 1950000 元,
低于账面成本,但考虑到整个市场的股价下跌,且丁公司的财务状况依然良好,丙公司判断
对丁公司股票投资没有减值,打算继续持有。由于对丁公司股票投资的公允价值低于账面投
资成本的差额 50000 元,丙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500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50000
  2008 年 12 月 31 日,丙公司了解到,丁公司由于产品质量问题造成严重不良后果,产
生巨大损失并已宣布它无法支付 2008 年的股利,对此,丙公司判断该股票投资发生了非暂
时性损失,减值损失为股票投资账面成本与 2008 年 12 月 31 日的公允价值 1550000 元的差
额,为 450000 元,同时,将原计入资本公积的累计损失应转出计入当期损益,即 50000 元
的损失应转出。会计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450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500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400000
对于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在后续会计期间公允价值上升且客观上与原
减值损失确认后发生的事项有关的,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节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
  一、长期股权投资取得的核算
  投资是企业为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谋求其他利益,而将其他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
获得的另一项资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范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内容包括:企业持有的能够
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子公司投资;企业持有的能够与其他合营方一同
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投资;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
位施加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即对联营企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
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除上述情况以外,企业持有的其他权益性及债权性投资,包括为交易目的持有的投资,
以及对被投资单位在重大影响以下,且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权益
性投资等,应当按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核算。这些内容已在本教材交
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各节中阐述。
  为了核算企业持有的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设置“长期股权投
资”总账科目并按被投资单位进行明细核算。采用权益法核算的企业,应当分别设置“成
本”、“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进行明细核算。该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长期
股权投资的价值。
98 财务与会计
  (一)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
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
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合并日取得对其他参与合并企业控制
权的一方为合并方,参与合并的其他企业为被合并方。合并日,是指合并方实际取得对被合
并方控制权的日期。
  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
业合并。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购买日取得对其他参与合并企业控制权的一方为购买
方,参与合并的其他企业为被购买方。购买日,是指购买方实际取得对被购买方控制权的日
期。
  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1)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
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
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
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2)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
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按照发行股份的面值总额作为股
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所发行股份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
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在合并日按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
价值的份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科目,按应自被投资单位收取的已宣告但尚未
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支付的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贷记或借
记有关资产、负债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如为
借方差额,借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
价)不足冲减的,应依次借记“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购买方在购买日应当按照企业合并会计准则确定的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
资成本。
  购买方应当区别下列情况确定合并成本:
  (1)一次交换交易实现的企业合并,合并成本为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
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
  (2)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实现的企业合并,合并成本为每一单项交易成本之和。
  (3)购买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也应当计入企业合并成本。
(4)在合并合同或协议中对可能影响合并成本的未来事项作出约定的,购买日如果估
计未来事项很可能发生并且对合并成本的影响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的,购买方应当将其计入合
并成本。
  购买方在购买日对作为企业合并对价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
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在购买日按企业合并成本,借记“长期
股权投资”科目,按支付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贷记或借记有关资产、负债科目,按发生的
直接相关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或借记“营业外
支出”等科目。企业合并成本中包含的应自被投资单位收取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或利润,应作为应收股利进行核算。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涉及以库存商品等作为合并对价
的,应按库存商品的公允价值,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并同时结转相关的成本。涉及
增值税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二)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除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下列规
定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并应根据各自确定的初始投资成本,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无论以何种方式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对价
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作为应收项目单独核算,不作为取得的长
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1、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初始投资成本包括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
  [例 5]育新公司 2007 年 1 月 5 日以每股 1.4 元的价格购入 A 公司每股面值为 1 元的
股票 400 万股,占 A 公司总股本 40%,用银行存款实际支付价款 5650000 元,其中包括已
宣告发放尚未支取的现金股利 50000 元。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A 公司股权投资成本 5600000
    应收股利 50000
   贷:银行存款 5650000
  [例 6]育新公司 2007 年 1 月 1 日用银行存款 150000 元购入一年内不准备变现的 B
公司普通股股票 100000 股,每股面值 1 元,占 B 公司总股本的 10%。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B 公司股权投资成本 150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0
  2、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
初始投资成本。
  3、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
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4、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当按照非货币性资
产交换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加以确定。
  5、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当按照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
相关规定加以确定。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核算
  (一)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下列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成本法核算:
  1、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
200 财务与会计
  控制,是指有权决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
利益。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具体情形包括:
  (1)投资企业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
  (2)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或以下的表决权,但能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也视
为投资企业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
  ①通过与被投资单位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
  ②根据公司章程或协议,有权决定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
  ③有权任免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的多数成员;
  ④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占多数表决权。
  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被投资单位为其子公司,投资企业应当将子公
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
但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
  2、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
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通常,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
权资本总额 20%以下,或对其他单位的投资虽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 20%或 20%以上,
但不具有重大影响的,以及被投资单位在严格的限制下经营,其向投资企业转移资金的能力
受到限制,如被投资单位在国外,外汇受所在国管制,其外汇汇出受到限制,应当采用成本
法核算。
  共同控制,是指按照合同约定对某项经济活动所共有的控制,仅在与该项经济活动相关
的重要财务和经营决策需要分享控制权的投资方一致同意时存在。投资企业与其他方对被投
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被投资单位为其合营企业。
  重大影响,是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能够控制或者
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被投
资单位为其联营企业。
  在确定能否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时,应当考虑投资企业和
其他方持有的被投资单位当期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可执行认股权证等潜在表决权因素。
  (二)成本法下的账务处理
  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投资
收益,而且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
额,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
  通常情况下,投资企业在取得投资当年自被投资单位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作为投资
成本的收回;以后年度,被投资单位累计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超过投资以后至上年末止被
投资单位累计实现净利润的,投资企业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部分应作为投资成本的收
回。
  在投资年度,可以按以下公式计算确认投资收益或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
  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投资当年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投资企业持
股比例×[当年投资持有月份÷全年月份(12)]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被投资单位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企业持股比例-
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
  在投资年度以后,可以按以下公式计算确认投资收益或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
  投资企业投资年度以后确认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
位累积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后至上年末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损益)×投资企业
持股比例-投资企业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
  投资企业投资年度以后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投资企业当年获得的利润或股利-应冲减初
始投资成本的金额
  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企业应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中属
于本企业的部分,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属于被投资单位在取得
投资前实现净利润的分配额,应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科目。
  [例 7]上述例 6 育新公司购入 B 公司股票,育新公司对 B 公司无重大影响,采用成本
法核算股票投资。如果:
  (1)2007 年 3 月 20 日 B 公司宣告发放 2006 年度现金股利,每股派现金股利 0.2 元,
共 200000 元。假设 B 公司 2007 年 1 月 1 日的股东权益合计为 1800000 元,其中股本
1000000 元,资本公积 600000 元,未分配利润为 200000 元。则育新公司 2007 年 3 月 20
日的会计处理如下:
  育新公司应收股利=100000×0.2=20000(元)
  由于这部分股利不属于育新公司购入 B 公司股票后产生的净利润的分配额,因此,应
冲减初始投资成本,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股利——B 公司 2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 公司 20000
  (2)2007 年度 B 公司实现净利润 500000 元,2008 年 3 月 20 日 B 公司宣告发放
2007 年度现金股利,每股分派现金股利 0.3 元,共 300000 元。则育新公司 2008 年 3 月 20
日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 额=( 500000-500000 )×10 %-20000=- 20000
(元)
  ②应确认的投资收益=100000×0.3-(-20000)=50000(元)
  借:应收股利 30000
    长期股权投资——B 公司 20000
   贷:投资收益 50000
  (3)假设上述 B 公司于 2008 年 3 月 20 日宣告发放 2007 年度现金股利,每股分派现
金股利 0.55 元,共 550000 元。则育新公司 2008 年 3 月 20 日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 200000+550000-500000)×10%-20000=
5000(元)
  ②应确认的投资收益=(550000×10%)-5000=50000(元)
  借:应收股利 55000
   贷:投资收益   50000
     长期股权投资——B 公司 5000
  三、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核算
  (一)适用范围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通常情况下,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 20%或 20%以上,
但不超过 50%,或虽投资不足 20%但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202 财务与会计
  (二)权益法下的账务处理
  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应考虑以下几个环节:
  1、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时,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
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的处理。
  长期股权投资取得入账时,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
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已确认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
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应按其差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科目,贷记
“营业外收入”科目。
  这里,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是指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资产的公
允价值减去负债及或有负债公允价值后的余额。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应当
比照企业合并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确定。
  [例 8]华通公司于 2000 年 6 月 1 日以银行存款 1450000 元投资华联公司普通股,占
华联公司普通股的 40%,华通公司按权益法核算对华联公司的投资。华联公司 2000 年 5 月
31 日经确认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 3350000 元,则初始投资时,华通公司应享有华联
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为 1340000 元(3350000×40%)。本例中,初始投资成
本 1450000 元大于应享有华联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 1340000 元,差额为
110000 元。因此,华通公司 6 月 1 日投资时,应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华联公司) 1450000
   贷:银行存款  1450000
  [例 9]如果上例中,华联公司 2000 年 5 月 31 日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 4000000
元,如华通公司对华联公司的初始投资成本、持股比例均不变,则华通公司 6 月 1 日长期股
权投资入账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华联公司) 1450000
   贷:银行存款  1450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华联公司) 150000
   贷:营业外收入  150000
  2、投资收益的确认。
  投资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应当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的
份额,确认投资损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企业按照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
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分得的部分,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投资企业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应当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
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认。比如,以取得投
资时被投资单位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提的折旧额或摊销额,相对于被投
资单位已计提的折旧额、摊销额之间存在差额的,应按其差额对被投资单位净损益进行调整,
并按调整后的净损益和持股比例计算确认投资损益。在进行有关调整时,应当考虑重要性项
目。如某投资企业于 2007 年 1 月 1 日取得对联营企业 30%的股权,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
的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为 1200 万元,账面价值为 600 万元,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为 10
年,净残值为零,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被投资单位 2007 年度利润表中净利润为 500 万元,
其中被投资单位当期利润表中已按其账面价值计算扣除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为 60 万元,按
照取得投资时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计算确定的折旧费用为 120 万元,不考虑所得税影响,
按照被投资单位的账面净利润计算确定的投资收益应为 150 万元(500×30%)。按该固定
资产的公允价值计算的净利润为 440 万元(500-60),投资企业按照持股比例计算确认的
当期投资收益应为 132 万元(440×30%)。
  被投资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与投资企业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投资企业的会计
政策及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并据以确认投资损益,不应仅按照被投
资单位的账面净利润与持股比例计算的结果简单确定。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按照被投资单位的账面净损益与持股比例计算确认投资损益,
但应在附注中说明这一事实及其原因。
  (1)无法可靠确定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
  (2)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较小。
  (3)其他原因导致无法对被投资单位净损益进行调整。
  投资企业应按根据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或经调整的净利润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借记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被投资单位以后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企业计算应分得的部分,借记“应收股
利”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科目。
  收到被投资单位发放的股票股利,不进行账务处理,但应在备查簿中登记。
  [例 10]依例 5 资料,育新公司对 A 公司股票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若 A 公司 2007 年
实现净利润 120 万元,2008 年 1 月 20 日宣告发放现金股利 80 万元。育新公司应作如下会
计处理:
  (1)根据 A 公司 2007 年度实现净利润,计算确定投资收益 48 万元(120×40%),
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户。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480000
   贷:投资收益 480000
  (2)2008 年 1 月 20 日当 A 公司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计算应收股利为 32 万元
(80×40%)。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股利  32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320000
  3、投资企业在被投资单位发生净亏损时的处理。
  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应当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以及其他实质
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减记至零为限,投资企业负有承担额外损失义务的除
外。这里,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通常是指长期性的应收项目。
比如,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长期债权,该债权没有明确的清收计划,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期间
不准备收回,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的净投资。
  在确认应分担被投资单位发生的亏损时,应当按照以下顺序序进行处理:
  首先,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其次,如果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不足以冲减的,应当以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
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账面价值为限继续确认投资损失。
  第三,在进行上述处理后,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企业仍承担额外义务的,应按预计
承担的义务确认预计负债,计入当期投资损失。
204 财务与会计
  被投资单位以后期间实现盈利的,扣除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后,应按与上述顺序相反的
顺序处理,减记已确认预计负债的账面余额、恢复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
益、恢复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确认投资收益。
  被投资单位发生亏损、分担亏损份额超过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以其他实质上构成
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账面价值为限继续确认投资损失的,应借记“投资收益”科
目,贷记“长期应收款”等科目。
  发生亏损的被投资单位以后实现净利润的,企业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如有未确认投资损
失的,应先弥补未确认的投资损失,弥补损失后仍有余额的,如原因按合同或协议约定确认
了投资损失,同时作为预计负债的,应首先冲减预计负债的余额,剩余部分再依次借记“长
期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等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例 11]华联公司 2007 年 1 月 2 日以土地使用权向运通公司投资,占运通公司有表决
权股份的 40%,其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的运通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份额相等。华
联公司投资时,该项土地使用权的入账成本为 1300000 元;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相等,均
为 1100000 元;已累计摊销 200000 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2007 年运
通公司全年实现净利润 600000 元;2008 年 2 月份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400000 元;2008 年
运通公司全年净亏损 3000000 元;2009 年运通公司全年实现净利润 800000 元。投资合同
约定,如果运通公司发生亏损,华联公司无须承担额外损失义务。
  根据上述资料,华联公司对运通公司投资的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2007 年 1 月 2 日,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1100000
    累计摊销——土地使用权 200000
   贷:无形资产——土地使用  1300000
  2007 年 12 月 31 日,根据运通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华联公司确认投资收益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240000
   贷:投资收益 240000
  2008 年运通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  16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60000
  宣告分派现金股利后,华联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账面余额为 1180000 元。
  2008 年 12 月 31 日,运通公司全年净亏损 3000000 元,华联公司按持股比例计算应承
担的亏损额为 1200000 元(3000000×40%),但因“长期股权投资——运通公司”科目
的账面余额为 1180000 元,而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只能减记至零为限,未确认的亏损
分担额为 20000 元(1200000-1180000),该部分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应在备查簿中进
行登记。
  借:投资收益 118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180000
  2009 年 12 月 31 日,因运通公司实现净利润 800000 元,按持股比例计算华联公司可
享有 320000 元,按规定可享有的投资收益首先应当减去以前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 20000 元,
差额部分 300000 元,才可恢复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300000
   贷:投资收益 300000
  4、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其他所有者权益的变动。
  企业对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
按照持股比例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额计算应享有或承担的部分,
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增加或减少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即企业按持股
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科目,贷记或借记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持股比例变动但仍需按照权益法核算的,按照新的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
产的份额与长期股权投资原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应确认为当期投资损益,借记或贷记“长
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四、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
  (一)权益法改为成本法
  投资企业因减少投资等原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并且在活跃
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改按成本法核算,除构成企
业合并的以外,应按中止采用权益法时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例 12]大发公司 2003 年对华山公司投资,占华山公司注册资本的 20%。华山公司的
其他股份分别由其他四个公司平均持有。大发公司按权益法核算对华山公司的股权投资,至
2006 年 12 月 31 日,大发公司对华山公司投资的账面价值为 600 万元,其中,投资成本
400 万元,损益调整 200 万元。2007 年 1 月 2 日,华山公司的某一股东——大通公司收购了
除大发公司以外的其他投资者对华山公司的股份,同时以 350 万元收购了大发公司对华山
公司投资的 50%。自此,大通公司持有华山公司 90%的股份,并控制华山公司;大发公司
持有华山公司 10%的股份,并失去了重大影响力。为此,大发公司改按成本法核算。2007 年
3 月 1 日,华山公司宣告分派 2003 年度现金股利,大发公司可获得现金股利 40 万元。大发
公司的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1)出售 10%的股权。
  借:银行存款 35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华山公司(投资成本) 2000000
           ——华山公司(损益调整) 1000000
     投资收益 500000
  (2)出售部分股权后投资的账面价值为 3000000 元,即为新的投资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华山公司 30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华山公司(投资成本) 2000000
           ——华山公司(损益调整) 1000000
  (3)2007 年 3 月 1 日,华山公司分派 2003 年度的现金股利,大发公司可分得现金股
利 400000 元,应作为新的股权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账面价值。
  借:应收股利 4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华山公司 400000
  (二)成本法改为权益法
  根据上述有关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核算方法的适用范围,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由成本法
转为权益法时,应区别形成该转换的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206 财务与会计
  1、原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
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追加投资导致持股比例上升,能够对被投资
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是实施共同控制的,在自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应区分原持有的长期股
权投资以及新增长期股权投资两部分分别处理:
  第一,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与按照原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
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属于通过投资作价体现的商誉部分(即
原取得投资时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部分),不调整
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属于原取得投资时因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
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一方面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调整留存收益。
  第二,对于新取得的股权投资,应比较新增投资的成本与取得该部分投资时应享有被投
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其中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
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
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应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同时计入取得当期的营业外收入,
即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上述与原持股比例相对应的商誉或是应计入留存收益的金额与新取得投资过程中体现的
商誉及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应综合考虑,在此基础上确定与整体投资相关的商誉或是因投资
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应计入留存收益或是损益的金额。
  第三,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至新取得投资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的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属于在此期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份额的,一
方面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调整留存收益;属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被投资单位
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应当计
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2、因处置投资导致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能力由控制转为具有重大影响或者与其他投资
方一起实施共同控制的情况下,首先应按处置或收回投资的比例结转应终止确认的长期股权
投资成本。
  在此基础上,应当比较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与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原投资时应享
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属于投资作价中体现的商誉部分,不调整长期
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属于投资成本小于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份额的,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同时,应调整留存收益。
  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转为权益法核算之前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的份额,一方面
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调整留存收益;其他原因导致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
益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应当计入“资本公积——其
他资本公积”科目。
  长期股权投资自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后,未来期间应当按照现行准则规定计算确认应享有
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及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份额。
  [例 13]甲公司于 2007 年 1 月 1 日以 316 万元购入乙公司股票,占乙公司实际发行在
外股份数的 10%,另支付 4 万元相关税费等,取得时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
3000 万元(假设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投资后,因甲公司对乙公司不具有重大影响且
无法可靠确定该项投资的公允价值,甲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
  乙公司 2007 年度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净利润为 200 万元,未派发现金股利或利润。
除所实现净利润外,未发生其他计入资本公积的交易或事项。
  2008 年 1 月 2 日甲公司再以 630 万元购入乙公司实际发行在外股份数的 20%,另支付
10 万元的相关税费等。至此持股比例达到 30%,按乙公司章程规定,甲公司能够派人参与
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应改用权益法核算此项投资。2008 年 1 月 1 日乙公司的可辨认净资
产的公允价值为 3300 万元。甲、乙两公司均按照净利润的 10%提取盈余公积。
  甲公司对上述股权投资业务的会计处理如下:
  (1)2007 年 1 月 1 日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3200000
   贷:银行存款 3200000
  (2)2008 年 1 月 2 日再次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6400000
   贷:银行存款 6400000
  3、甲公司 2008 年 1 月 2 日再次投资后,对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账面价值
为 9600000 元(3200000+6400000)。有关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如下:
  (1)对于原 10%股权投资的成本 320 万元与原投资时应享有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
价值份额 300 万元(3000×10%)之间的差额 20 万元,属于原投资时体现的商誉,该部分
差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2)对于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在原投资时至新增投资交易日之间公允价值的变动
(3300-3000)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 30 万元,其中属于投资后乙公司实现净利润部分
20 万元(200×10%),应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同时调整留存收益;除实
现净损益外其他原因导致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 10 万元,应当调整增加长期股权
投资的账面余额,同时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该部分调整,甲公司应作如下会计
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300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00000
     盈余公积 20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80000
  (3)甲公司 2008 年 1 月 2 日新取得的股权投资,其投资成本 640 万元小于占乙公司
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660 万元(3300×20%),差额为 20 万元,甲公司应作如下会
计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 200000
   贷:营业外收入 200000
  五、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其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款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采用权益
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而计入所有者权
益的,处置该项投资时应当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按相应比例转入当期损益。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原已计提减值
准备的,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按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贷记“应收股利”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
益”科目。
208 财务与会计
  处置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时,还应按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比例结转
原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的金额,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
积”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例 14]某公司将长期持有的 W 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出售,共得价款 15.8 万元,存入银
行;该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为 15.2 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58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152000
     投资收益 6000
  六、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
  对于按成本法核算的、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其减值应当按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会计准则处理;其他按照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准则核算的
长期股权投资,其减值应当按照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处理。
  为了核算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发生减值时计提的减值准备,企业应设置“长期股权投资减
值准备”总账科目,并按被投资单位进行明细核算。该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计提但
尚未转销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资产减值或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确定长期股权投资发
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科目。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例 15]新龙公司对大成公司的股权投资按成本法核算。有关资料及账务处理如下:
  (1)2007 年 1 月新龙公司以银行存款 100000 元购入大成公司股票,作为长期股权投
资。投资时,新龙公司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大成公司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2)考虑到大成公司在 2008 年度发生严重亏损,其股票市价已低于账面价值的情况,
至 2008 年 12 月 31 日,预计新龙公司对大成公司投资的可收回金额为 70000 元,则新龙公
司应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30000 元。新龙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3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30000
  (3)2009 年 2 月,新龙公司出售对大成公司的股权投资,出售所得价款为 105000 元,
款项已存入银行,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05000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3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100000
     投资收益 35000
  七、长期股权投资的信息披露
  投资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长期股权投资有关的下列信息:
  1、子公司、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清单,包括企业名称、注册地、业务性质、投资企业的持
股比例和表决权比例。
  2、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当期的主要财务信息,包括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的合计金额。
  3、被投资单位向投资企业转移资金的能力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
  4、当期及累计未确认的投资损失金额。
  5、与对子公司、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投资相关的或有负债的。
第四节 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主要包括:
已出租的建筑物、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1、已出租的建筑物和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是指从租赁期开始日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
的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包括自行建造或开发完成后用于出租的房地产。其中,用于出租的
建筑物是指企业拥有产权的建筑物;用于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是指企业通过出让和转让方式取
得的土地使用权。
  2、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是指企业取得的、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
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认定的闲置土地,不属于持有并准备增值的土地使用权。
  3、一项房地产,部分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部分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经营管
理,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的部分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的,可以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4、企业将建筑物出租,按租赁协议向承租人提供的相关辅助服务在整个协议中不重大
的,应当将该建筑物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比如,企业将办公楼出租并向承租人提供保安、
维修等辅助服务。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
  投资性房地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
  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分为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两个阶段。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
  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取得成本应根据以下不同取
得方式分别确定。
  1、外购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和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
出。
  2、自行建造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
要支出构成。
  3、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确定。
210 财务与会计
  4、与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后续支出,满足投资性房地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投资性
房地产成本;不满足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日采用一定的计量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价值
进行的计量。根据采用的计量模式不同,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分为成本模式和公允
价值模式两种计量模式。
  1、成本模式
  企业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计量。在成本模式下,企业应当按照
《企业会计准则第 4 号——固定资产》和《企业会计准则第 6 号——无形资产》对已出租的建
筑物或土地使用权进行计量,并计提折旧或摊销;如果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按照《企业会
计准则第 8 号——资产减值》进行减值测试,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2、公允价值模式
  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
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同时满足以下
条件:
  (1)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意味着投资性房地产可以在房地
产交易市场中直接交易。其中,所在地,通常是指投资性房地产所在的城市,对于大中城市,
应当具体化为投资性房地产所在的城区。活跃市场,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市场:①市场
内交易对象具有同质性;②可随时找到自愿交易的买方和卖方;③市场价格信息是公开的。
  (2)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
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科学合理的估计。这里所谓的同类或类似的房地产,对
建筑物而言,是指所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相同、性质相同、结构类型相同或相近、新旧程度
相同或相近、可使用状况相同或相近的建筑物;对于土地使用权而言,是指同一城区、同一
位置区域、所处地理环境相同或相近、可使用状况相同或相近的土地。
  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
的,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28 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
错更正》处理。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
式。
  四、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
  (一)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条件
  企业有确凿证据表明房地产用途发生改变,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将投资性房地产
转换为其他资产或者将其他资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1、投资性房地产开始自用。
  2、作为存货的房地产,改为出租。
  3、自用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
  4、自用建筑物停止自用,改为出租。
  (二)转换日的确定
  1、投资性房地产开始自用,转换日是指房地产达到自用状态,企业开始将房地产用于
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者经营管理的日期。
  2、作为存货的房地产改为出租,或者自用建筑物或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改为出租,转
换日应当为租赁期开始日。租赁期开始日是指承租人有权行使其使用租赁资产权利的日期。
  3、自用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改为用于资本增值,转换日是指停止将该项土地使用权
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经营管理,且该土地使用权能够单独计量和转让的日期。
  (三)转换时的计量
  在成本模式下,应当将房地产转换前的账面价值作为转换后的入账价值。
  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
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量。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作为公允价值
变动损益,计入当期损益。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作为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计入所有者权益。处置该项投资性房地产时,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
应当转入处置当期的投资收益。
  五、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
  当投资性房地产被处置,或者永久退出使用且预计不能从其处置中取得经济利益时,应
当终止确认该项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出售、转让、报废投资性房地产或者发生投资性房地产毁
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其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六、投资性房地产的账务处理
  为了核算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的增减变动情况,包括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和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应设置“投资性房地产”科目。该科目属于
资产类科目,借方登记投资性房地产价值的增加额;贷方登记投资性房地产价值的减少额;
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成本,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
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反映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该科目应当按照投资性房地产类别和项
目进行明细核算,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还应当分别通过“成本”和“公
允价值变动”进行明细核算。
  会计处理上,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比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进行核算。下
面主要说明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采用成本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1、企业外购、自行建造等取得的投资性房地产,按应计入投资性房地产成本的金额,借
记“投资性房地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在建工程”等科目。
  2、将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应按其在转换日的账面余额,借记
“投资性房地产”科目,贷记“开发产品”等科目。已计提跌价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跌价
准备。
  将自用的建筑物等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应按其在转换日的原价、累计折旧、减值准
备等,分别转入“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投资性房
地产减值准备”科目。
  3、按期(月)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贷
记“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科目。取得的租金收入,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
  4、将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时,应按其在转换日的账面余额、累计折旧、减值准备等,
分别转入“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科目。
  5、处置投资性房地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
他业务收入”科目。按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借记“投资性房地产累计
折旧(摊销)”科目,按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按其
差额,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例 16]2007 年 1 月 2 日,甲公司购入一幢建筑物用于出租,取得时实际支付的价款
为 1500000 元,已支付。假定该建筑物的预计净残值率为 4%,预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采
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
  (1)购入建筑物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投资性房地产——××建筑物 1500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00
  (2)2007 年 2 月底应计提折旧 2400 元[[1500000×(1-4%)]÷50÷12],作
如下会计分录:
  借:其他业务成本 2400
   贷:累计折旧 2400
  在计提投资性房地产的减值准备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投资性房地产减值
准备”科目,贷记“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科目。
  [例 17]承接例 16,假设 2007 年底,该建筑物的可收回金额为 1350000 元,账面净
额为 1473600 元(1500000-2400×11),应计提 123600 元的减值,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123600
   贷: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建筑物 123600
  (二)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1、企业外购、自行建造等取得的投资性房地产,应按应计入投资性房地产成本的金额,
借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在建工程”等科目。
  2、将作为存货的房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按该项房产在
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借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开发产
品”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或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
益”科目。已计提跌价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将自用土地使用权或建筑物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按该项土地
使用权或建筑物在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借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科目,按已计提的累
计折旧等,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账面余额,贷记“固定资产”等科目,按其差额,贷
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或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
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3、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投资性房
地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
的差额,作相反的会计分录。取得的租金收入,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他业务
收入”科目。
  4、将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时,应按在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
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
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5、处置投资性房地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
他业务收入”科目。按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贷记“投资
性房地产——成本”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同时,按
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
“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按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在转换日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借记“资本公
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
  6、投资性房地产作为企业主营业务的,应通过“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
科目核算相关的损益。
  [例 18]2007 年 1 月 2 日,某房地产开发企业将一自用建筑物转为投资性房地产,并
打算采用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该建筑物的原值为 2200000 元,累计计提折旧余额为
200000 元,已计提减值准备 50000 元,在转换日公允价值为 2500000 元。
  根据以上资料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1)根据转换日该建筑物的账面价值
  借:投资性房地产——××建筑物(成本) 1550000
    累计折旧 2000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0000
   贷:固定资产 2200000
  (2)同时,按该项房产在转换日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
  借:投资性房地产——××建筑物(公允价值变动) 950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950000
  [例 19]承接例 18,假定在 2007 年 12 月 31 日该建筑物的公允价值为 2800000 元,
根据公允价值的变动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投资性房地产——××建筑物(公允价值变动) 30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00000
  [例 20]仍承接例 18,假设 2008 年 2 月公司将该建筑物出售,实得款项为 3000000
元。根据以上资料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3000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建筑物(成本) 1550000
     投资性房地产——××建筑物(公允价值变动) 1250000
     投资收益 200000
  同时,将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转为投资收益。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00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950000
   贷:投资收 1250000
  七、投资性房地产的信息披露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下列信息:
  1、投资性房地产的种类、金额和计量模式。
  2、采用成本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或摊销,以及减值准备的计提情况。
  3、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说明公允价值的确定依据和方法,以及公允价值变动对损益
的影响。
  214 财务与会计
  4、房地产转换情况、理由,以及对损益或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5、当期处置的投资性房地产及其对损益的影响。
第五节 长期待摊费用的核算
  一、长期待摊费用及其划分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 1 年以上
(不含 1 年)的各项费用,如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等。应当由本
期负担的借款利息、租金等,不得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处理。长期待摊费用应该单独核算,在
费用项目的受益期限内分期平均摊销,若不能使以后的会计期间受益,应当将尚未摊销的该
项目的摊余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是指能增加租入固定资产的效用或延长其使用寿命
的改装、翻修、改建等支出。应在租赁期限与预计可使用年限两者孰短的期限内平均摊销。
  二、长期待摊费用的账务处理
  为了核算和监督长期待摊费用发生和摊销情况,企业应设置“长期待摊费用”科目,其
借方登记企业发生的各项长期待摊费用,贷方登记各期摊销转出的各项长期待摊费用,期末
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摊销完毕的长期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科目可按费用项目设置
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发生的长期待摊费用,借记“长期待摊费用”,贷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
科目。摊销长期待摊费用,借记“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长期待摊费
用”科目。
第十二章 流动负债
第一节 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据的核算
  一、应付账款的核算
  (一)应付账款的确认与计最
  应付账款指因购买材料、商品或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发生的债务。这是买卖双方在购销活
动中由于取得物资与支付货款在时间上不一致而产生的负债。
  应付账款入账时间的确定,应以所购买物资的所有权转移或接受劳务已发生为标志。
  但在实际工作中,应区别两种情况分别进行处理:
  1、在物资和发票账单同时到达的情况下,要区分两种情况处理:如果物资验收入库的
同时支付货款,则不通过“应付账款”科目核算;如果物资验收入库后仍未付款,则按发票
账单登记入账。按发票账单登记入账主要是为了确认所购入的物资是否在质量、数量和品种
上都与合同上订明的条件相符。
  2、在物资和发票账单不是同时到达的情况下,也要区分两种情况处理:在发票账单已
到,物资来到的情况下,应当直接根据发票账萍支付物资价价款运杂费,计入有关物资的成
本和“应付账款”(未能及时支付货款时),不需要按照应付债务估计入账;在物资已到,
发票账单来到也无法确定实际成本的情况下,在月度终了,需要按照所购物资和应付债务估
计入账,待下月初作相反的会计分录予以冲回。
  应付账款一般接应付金额入账,而不按到期应付金额的现值入账。如果购入的资产在形
成一笔应付账款时是带有现金折扣的,应付账款入账金额按发票上记载的应付金额 的总值
(即不扣除折扣)确定。在这种方法下,应按发票上记载的全部应付金额,借记有关科目,
贷记“应付账款”科目;现金折扣实际获得时,冲减财务费用。
  应付账款一般在较短期限内支付,但有时应付账款由于债权单位撤销或其他原因而无法
支付,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直接转入营业外收入。
  (二)应付账款的核算
  为了总括反映和监督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产生的债务及其偿还情况,
企业应设置“应付账款”科目。该科目贷方登记企业购买材料、商品、接受劳务的应付而未付
的款项;借方登记偿还的应付账款以及用商业汇票抵付的应付账款;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尚未
偿还或抵付的应付账歉。该科目应按债权人设置明细账。
  企业购入材料、商品等时,若货款尚未支付,根据有关凭证(发票账单、随货同行发票
上记载的实际价款或暂估价值),借记“材料采购”、“在途物资”等科目,按可抵扣的增
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科目,按应付的价款,贷记“应
付账款”科目。
  企业接受供应单位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付未付款项,根据供应单位的发票账单,借记
“生产成本”、“管理费用”等科同,贷记“应付账款”科目。
  企业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抵付应付账款,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应付票据”科目。
  企业偿付应付款时,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企业将应付账款划转出去或者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应按其账面余额,借记“应付
账款”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其他”科目。
  [例 1]向阳公司向 A 公司购入材料一批,价款 40000 元,增值税率 17%,付款条件
为 2/10,n/30。材料已验收入库,货款暂欠。
  (1)借:原材料 4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800
      贷:应付账款——A 公司 46800
  (2)若 10 天内付款:
  借:应付账款——A 公司 46800
   贷:银行存款 45864
     财务费用 936
  二、应付票据的核算
  (一)应付票据的概念
  应付票据是由出票人出票,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
持票人的票据。应付票据也是委托付款人允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一定款额的书面证明。应付
票据与应付账款不同,虽然都是由于交易而引起的流动负债,但应付账款是尚未结清的债务,
而应付票据是一种期票,是延期付款的证明,有承诺付款的票据作为凭据。应付票据分为带
息和不带息两种。由于应付票据的期限较短,不论是否带息,一般按面值记账。
  (二)应付票据的核算
  为了反映企业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等而开出承兑商业汇票的情况,企业应设置
“应付票据”科目。该科目贷方登记开出的商业汇票面值和应计利息,借方登记支付票据的
款项,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开出的尚未到期的应付票据本息。
  1、企业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或以承兑商业汇票抵付货款、应付账款时,借记“材料采购”、
“在途物资”、“库存商品”、“应付账款”、“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
科目,贷记“应付票据”科目。
  2、支付银行承兑汇票的手续费,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收到
银行支付到期票据的付款通知,借记“应付票据”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3、应付票据到期,如企业无力支付票款,按应付票据的账面余额,借记“应付票据”
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如为银行承兑汇票,则贷记“短期借款”科目)。
  企业应当设置“应付票据备查簿”,详细登记每一应付票据的种类、号数、签发日期、到
期日、票面金额、票面利率、合同交易号、收款人姓名或单位名称,以及付款日期和金额等资
料。应付票据到期结清时,应当在备查簿内逐笔注销。
  [例 2]黄河公司(一般纳税企业)2007 年 2 月 1 日购入一批价格为 30000 元的商品
(尚未验收入库),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一张,注明增值税额 5100 元;同时出具了一张期
限为 3 个月的商业汇票。根据上述资料,黄河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1)2007 年 2 月 1 日购入商品时
  借:在途物资 3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100
   贷:应付票据 35100
(2)2007 年 5 月 1 日到期付款时
  借:应付票据 35100
   贷:银行存款 35100
(3)如 2007 年 5 月 1 日到期无力付款时:
该商业汇票如为商业承兑汇票,则
  借:应付票据 35100
   贷:应付账款 35100
该商业汇票如为银行承兑汇票,则
  借:应付票据 35100
   贷:短期借款 35100
第二节 应交税费的核算
  企业作为商品生产和经营者,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履行纳税义务,对其经营所得依法交纳
各种税费。这些应交的税费应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确认、计提,在尚未交纳之前暂时留在
企业,形成一项负债。
  为了总括地反映和监督企业应交税费的计算和交纳情况,应设置“应交税费”科目,并
按具体税费项目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该科目的贷方登记应交纳的各种税费,借方登
记已交纳的各种税费,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尚未交纳的税费;期末如为借方余额反映多交或尚
未抵扣的税费。“应交税费”科目核算的税费项目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土地
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
保险保障基金、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印花税、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不需通过该科目
核算。
  一、增值税
  (一)一般纳税企业账务处理
  1、扣税和记账依据
  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一般纳税企业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增值税
(以下简称“进项税额”),可以从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按规定收取的增值税(以下简
称“销项税额”)中抵扣,但必须取得以下凭证:
  (1)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记载了销售货物的售价、税率以及税额等,购货
方以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购进货物已支付的税额,作为扣税和记账的依据。
  如果一般纳税企业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未按照规定取得并保存增值税扣税凭证,或
者增值税扣税凭证上未按照规定注明增值税额及其他有关事项的,或者增值税扣税凭证上的
项目之间逻辑关系有误的,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218 财务与会计
  (2)完税凭证。企业进口货物必须交纳增值税,其交纳的增值税在完税凭证上注明。企
业以完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作为扣税和记账的依据。
  (3)收购凭证。一般纳税企业购进免税农产品、收购废旧物资,根据经主管税务机关批
准使用的收购凭证上注明的买价和规定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按照计算出的进项税额作为
扣税和记账的依据。
  (4)货物运输发票。是指一般纳税企业外购货物(固定资产除外)所支付的运输费用,
以及销售应税货物所支付的运输费用(代垫运费除外)所取得的运费结算单据。纳税人根据
准予抵扣的货物运输发票所列运费金额和规定的扣除率计算迸项税额,按照计算出的进项税
额作为扣税和记账的依据。但随同运费支付的装卸费、保险费等其他杂费不得计算扣除进项
税额。
  如果一般纳税企业不能按规定取得上述扣税凭证,则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增
值税额不能作为进项税额抵扣,只能计入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的成本。
  2、科目设置
  一般纳税企业应交的增值税,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和“未交增值
税”两个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反映企业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进项
税额、实际已交纳的增值税额和月终转出的当月应交未交的增值税额;贷方发生额,反映企
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收取的销项税额、出口企业收到的出口退税以及进项税额转出数
和转出多交增值税;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抵扣的增值税。
  “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反映企业月终转入的多交的增值税;贷方发生
额,反映企业月终转入的当月发生的应交未交增值税;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多交的增值税,贷
方余额反映未交的增值税。
  为了详细核算企业应交纳增值税的计算和解缴、抵扣等情况,企业应在“应交增值税”
明细科目下设置“进项税额”、“已交税金”、“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
额”、“转出未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转出多交增
值税”等专栏。
  “进项税额”专栏,记录企业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而支付的、按规定准予从销项税
额中抵扣的增值税额。企业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进项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所
购货物应冲销的进项税额,用红字登记。
  “已交税金”专栏,记录企业本月已交纳的增值税额。企业本月已交纳的增值税额用蓝
字登记;退回本月多交的增值税额用红字登记。
  “减免税款”专栏。记录企业按规定享受直接减免的增值税款。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专栏,记录企业按规定的退税率计算的出口货物的当期
抵免税额。
  “转出未交增值税”专栏,记录企业月终转出应交未交的增值税。月终,企业转出当月
发生的应交未交的增值税额用蓝字登记。
  “销项税额”专栏,记录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收取的增值税额。企业销售货
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收取的销项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销售货物应冲销的销项税额,用红
字登记。
  “出口退税”专栏,记录企业出口货物按规定计算的当期免抵退税额或按规定直接计算
的应收出口退税额;出口货物办理退税后发生退货或者退关而补交已退的税款,用红字登记。
  “进项税额转出”专栏,记录企业的购进货物、在产品、产成品等发生非正常损失以及
其他原因而不应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按规定转出的进项税额。
  “转出多交增值税”专栏,记录企业月终转出本月多交的增值税。月终,企业转出本月
多交的增值税额用蓝字登记;收到退回本月多交的增值税额用红字登记。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日常稽查办法的通知》,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税务机关
对其增值税纳税情况进行检查后,凡涉及到应交增值税账务调整的,应设立“应交税费——
增值税检查调整”专门账户。凡检查后应调减账面进项税额或调增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转出
的,借记有关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凡检查后应调增账面进项税额
或调减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转出的,借记“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贷记有关科目;
全部调账事项入账后,应对该账户的余额进行处理,处理后,该账户无余额。
  3、账务处理
  (1)一般购销业务的账务处理
  ①企业采购货物、接受应税劳务等要进行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核算。即按增值税专用发票
(或海关开具的进口货物完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科目,按发票上记载的应计入采购成本或加工修理等货物成本的金额,借记
“材料采购”、“在途物资”或“原材料”、“库存商品”、“生产成本”、“管理费用”、
“委托加工物资”等科目,按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
“银行存款”等科目。购入货物发生退货时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企业采购货物、接受应税劳务等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完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最
终能否申报抵扣,应按增值税法规的有关规定进行认证、审核。对于最终经认定不得申报抵
扣的进项税额,应转入或直接计入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的成本。
  ②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等要进行增值税销项税额的核算。即按实现的营业收入
(不含增值税)和应收增值税额,借记“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银行存款”等科目,
按实现的营业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按实现的营业收入和
规定的税率计算出的应收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
如发生销售退回,则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例 3]某一般纳税企业购入原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原材料价款 600 万
元,增值税额为 102 万元。货款已经支付,材料已到达并验收入库。该企业当期销售产品不
含税收入为 1200 万元,货款尚未收到。假如该产品适用增值税率为 17%,不交纳消费税。
  根据上述经济业务,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分录(该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材料核算。
原材料入库分录略):
  ①借:材料采购  6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020000
   贷:银行存款  7020000
② 销项税额=1200×17%=204(万元)
  借:应收账款 1404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2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040000
220 财务与会计
  (2)购入免税农产品的账务处理
  购入免税农产品可以按买价和规定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并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扣除。
这里的买价是指企业购进免税农产品支付给农业生产者的价款。按购进免税农产品使用的经
主管税务机关批准的收购凭证上注明的金额(买价),扣除依规定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
作为购进农产品的成本,借记“材料采购”、“库存商品”等科目;按计算的进项税额,借
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金)”科目;按应付或实际支付的价款,贷记“银行
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科目。
  [例 4]某一般纳税企业收购农产品一批,适用扣除率为 13%,实际支付的价款为 150
万元,收购的农产品已入库。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分录(该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材料核
算。原材料入库分录略):
进项税额=150×13%=19.5(万元)
  借:材料采购 1305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95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00
(3)收购废旧物资的账务处理
  企业从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购进废旧物资,按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开具的由税务机
关监制的普通发票上注明的价款和规定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予以抵扣。账务处理可比照
(2)进行。
  (4)外购或销售货物支付运输费用的账务处理
  根据规定,一般纳税企业外购货物(固定资产除外)所支付的运输费用及建设基金,以
及一般纳税企业销售货物所支付的运输费用(不包括代垫运费),可按取得的货物运输发票
所列运费金额,依规定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予以抵扣。账务处理比照(2)进行。
  (5)进货退回与进货折让的账务处理
  企业购进货物后,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发生全部退货、部分退货与进货折让等事项。
对此,应分别不同情况进行账务处理。
  ①企业进货后尚未入账就发生退货或折让的,无论货物是否入库,必须将取得的扣税凭
证主动退还给销售方注销或重新开具。不需作任何会计处理。
  ②企业进货后已作会计处理,发生退货或索取折让时,若专用发票的发票联和抵扣联无
法退还,企业必须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进货退出或索取折让证明单”送交销售方,
作为销售方开具红字专用发票的合法依据。企业收到销售方开来的红字专用发票时,按发票
上注明的增值税额,红字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发票上注
明的价款,红字借记“原材料”等科目,按价税合计数,红字贷记“应付账款”、“银行存
款”等科目:
  (6)购进的货物、在产品、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的账务处理
  企业购进的货物、在产品、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其进项税额应相应转入有关科目,
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
属于转作待处理财产损失的部分,应与遭受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在产品、产成品成本一
并处理。
  (7)不予抵扣项目的账务处理
  对于按规定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账务处理上采用不同的方法:
  ①购入货物时即能认定其进项税额不能抵扣的,如购进固定资产(不包括购置增值税防
伪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购入货物直接用于免税项目,或者直接用于非应税项目,
或者直接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的,其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直接计入购入
货物及接受应税劳务的成本。
  ②购入货物时不能直接认定其进项税额能否抵扣的,其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
额,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如果这部分购入货物以后用于按
规定不得抵扣进项税额项目的,应将原已计入进项税额并已支付的增值税转入有关的承担者
予以承担,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转入有关的“在建工
程”、“生产成本”、“管理费用”、“待处理财产损溢”等科目。如无法准确划分不得抵扣
的进项税额的,应按增值税法规规定的方法和公式进行计算。
  [例 5]某一般纳税企业购入一批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为 20.4 万
元,材料价款为 120 万元。材料已入库,货款已经支付(假设该企业材料采用实际成本进行
核算)。材料入库后,该企业将该批材料的一半用于工程项目。根据该项经济业务,企业可
作如下会计分录:
  ①材料入库
  借:原材料  1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04000
   贷:银行存款  1404000
  ②工程领用材料
  借:在建工程  702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02000
     原材料  600000
  (8)视同销售的账务处理
  在具体会计处理上,不同的视同销售行为采取不同的方法:
  ①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用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抵偿债务的,按换出资
产的公允价值和规定的税率计算销项税额,并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业务进行账务
处理。
  ②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按照视同销售计算出的销项税额和货
物的成本,借记“在建工程”、“生产成本”、“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库存商品”等科目。
  ③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或用于实物折扣,根据按视同销
售计算出的销项税额和货物的成本,借记“销售费用”、“营业外支出”等科目,贷记“应
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库存商品”等科目。
  (9)出口货物的账务处理
  ①实行“免、抵、退”办法的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时,按规
定计算的当期出口货物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计入出口物资成本,借记“主营业务
成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按规定计算的当期
免抵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科目,贷记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科目;按规定计算的当期应退税额,借记“其他
应收款”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科目;收到退回的税款,借
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科目。
222 财务与会计
  如果企业在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时,未考虑出口货物中所含的免税购进原
材料价格,企业应在收到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等资料后,
按证明上注明的“不得抵扣税额抵减额”,用红字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额转出)”科目,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②未实行“免、抵、退”办法的企业,出口货物时,按当期出口货物应收的款项,借记
“应收账款”等科目,按规定计算的应收出口退税,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按规定计算
的不予退回的税金,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按当期出口货物实现的营业收入,贷记
“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按规定计算的增值税,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额)”科目。收到退回的税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科目。
  (10)上交增值税的账务处理
  企业按规定期限申报缴纳的增值税,在收到银行退回的税收缴款书后,借记“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11)月终未交和多交增值税的结转
  月份终了,企业应将当月发生的应交未交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
(转出未交增值税)”科目,贷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或将当月多交的增值
税额,借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
增值税)”科目。
  未交增值税在以后月份上交时,借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贷记“银行存
款”科目;多交的增值税在以后月份退回或抵交当月应交增值税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
或“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科目,贷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
  (二)小规模纳税企业的账务处理
  小规模纳税企业仍然使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账户,仍沿用三栏式账户,不需
要在“应交增值税”账户中设置专栏。
  [例 6]某工业企业核定为小规模纳税企业,本期购入原材料,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上
记载的原材料成本为 100 万元,支付的增值税额为 17 万元,企业开出商业承兑汇票,材料
尚未到达;该企业本期销售产品,含税价格为 90 万元,货款尚未收到。根据上述经济业务,
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1)购进货物
  借:材料采购 1170000
   贷:应付票据 1170000
  (2)销售货物
  不含税价格=90÷(1+6%)=84.9(万元)
  应交增值税=84.9×6%=5.1(万元)
  借:应收账款 9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49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51000
(3)上交本月应纳增值税 51000 元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51000
   贷:银行存款  51000
  二、消费税
  (一)科目设置
  消费税实行价内征收,企业(包括有金银首饰批发、销售业务的企业)按规定应交的消
费税,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消费税”明细科目核算。“应交消费税”明细科目
的借方发生额反映企业实际交纳的消费税和待抵扣的消费税;贷方发生额反映企业按规定应
交的消费税;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尚未交纳的消费税;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多交或待抵扣的消费
税。
  (二)产品销售的账务处理
  企业销售产品按规定计算出应交纳的消费税,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等科目,贷记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退税时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例 7]某公司(一般纳税企业)当月销售摩托车 10 辆,每辆售价 1.5 万元(不含增
值税),货款尚未收到,摩托车每辆成本 575 元。适用消费税税率为 10%。根据这项经济业
务,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应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额=15000×10×17%=25500(元)
  应交消费税=15000×10×10%=15000(元)
  借:应收账款 175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5500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15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15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50000
   贷:库存商品  50000
  (三)将自产应税消费品用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在建工程、非应税项目、非
生产机构、管理部门、提供劳务以及用于馈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
的账务处理
  企业对按规定计算的应交消费税,借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营业外支出”、
“管理费用”、“应付职工薪酬”、“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
—应交消费税”科目。
  [例 8]某汽车制造企业(一般纳税企业)将自产的一辆汽车用于在建工程,同类汽车
销售价格为 20 万元,该汽车成本为 14 万元,适用消费税税率为 5%,增值税率为 17%。企
业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应交消费税=200000×5%=10000(元)
  应交增值税=200000×17%=34000(元)
  借:在建工程 184000
   贷:库存商品 140000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34000
  (四)包装物销售的会计处理
  企业随同产品出售但单独计价的包装物,按规定应交纳的消费税,借记“营业税金及附
加”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
  企业收取的包装物押金,或者因逾期未退还包装物而没收的押金,或者没收的加收押金、
逾期未退还的包装物押金,按规定应交纳的消费税,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应付
款”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
224 财务与会计
  (五)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和外购应税消费品的账务处理
  1、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受托方将按规定计算的应扣税款金额借记“应收账款”、
“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受托加工或翻新改制金银首
饰的企业除外)。委托方将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收回后,直接用于对外销售或用于其他方面
的,委托方应将代收代交的消费税计入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成本,借记“委托加工物资”
等科目,贷记“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按规定准
予抵扣的,委托方应按代收代交的消费税款,借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贷记
“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
  委托加工收回的应税消费品在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过程中,如改变用途,应将改变用
途的部分所负担的消费税从“应交消费税”科目的借方转出。
  [例 9]黄河公司委托外单位加工材料(非金银首饰)一批,原材料价款为 40000 元,
加工费用 20000 元,收到普通发票一张,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为 3000 元,材料已经
加工完毕入库,加工费用已经支付。假如黄河公司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根据上述资料,
黄河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1)如果委托方黄河公司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用于继续生产应税消费品
  借:委托加工物资 40000
   贷:原材料   40000
  借:委托加工物资  20000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3000
   贷:银行存款  23000
  借:原材料  60000
   贷:委托加工物资 60000
  (2)如果委托方黄河公司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直接对外销售
  借:委托加工物资 40000
   贷:原材料 40000
  借:委托加工物资 23000
   贷:银行存款 23000
  借:原材料 63000
   贷:委托加工物资 63000
  2、外购(含进口)应税消费品用于生产应税消费品。按所含税额,借记“应交税费——
应交消费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用于其他方面或直接对外销售的,不得抵扣,
计入其成本。
  外购(含进口)应税消费品在生产应税消费品的过程中,改变用途的,如用于非货币性
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在建工程等,应将改变用途的部分所负担的消费税从“应交税费——
应交消费税”科目的借方转出。
  3、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而换入应税消费品的账务处理比照上述(2)执行。
  4、纳税人用委托加工收回的或外购的已税珠宝玉石生产的改在零售环节征收消费税的
金银首饰,在计税时一律不得扣除在委托加工或外购环节已纳的税款。
  5、企业因受托加工或翻新改制金银首饰按规定应交纳的消费税,于企业向委托方交货
时,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
  (六)出口产品的账务处理
  免征消费税的出口应税消费品分别以不同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1、属于生产企业直接出口应税消费品或通过外贸企业出口应税消费品,按规定直接予
以免税的,可不计算应交消费税。出口后如发生退关或退货,经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批准,
可暂不办理补税,待其转为国内销售时,再计缴消费税。
  2、通过外贸企业出口应税消费品时,如按规定实行先征后退办法的:
  (1)属于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应税消费品的生产企业,应在计算消费税时,按应交
消费税额,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应税消费品出
口收到外贸企业退回的税金,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发生退关、
退货而补交已退的消费税,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代理出口应税消费品的外贸企业将应税消费品出口后,收到税务部门退回生产企业交纳
的消费税,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将此项税金退还企业时,借记
“应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发生退关、退货而补交已退的消费税,借记
“应收账款——应收生产企业消费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收到生产企业退还的
税款,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2)属于企业将应税消费品销售给外贸企业,由外贸企业自营出口的,其交纳的消费
税视同一般销售业务处理。自营出口应税消费品的外贸企业,应在应税消费品报关出口后申
请出口退税时,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实际收到出口应税
消费品退回的税金,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科目。发生退关或退货而
补交已退的消费税,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七)金银首饰零售业务等的账务处理
  有金银首饰零售业务的以及采用以旧换新方式销售金银首饰的企业,在营业收入实现时,
按应交消费税额,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
有金银首饰零售业务的企业因受托代销金银首饰按规定应交纳的消费税,应分别以不同情况
处理:以收取手续费方式代销金银首饰的,其应交的消费税,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等科
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以其他方式代销首饰的,其交纳的消费税等,
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
  有金银首饰批发、零售业务的企业将金银首饰用于馈赠、赞助、广告、职工福利、奖励等方
面的,应于移送时,按应交纳的消费税,借记“营业外支出”、“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
  随同金银首饰出售但单独计价的包装物,按规定应交纳的消费税,借记“营业税金及附
加”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
  (八)上交消费税及退税的账务处理
  企业按期交纳消费税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
目。
226 财务与会计
  三、营业税
  (一)科目设置
  企业按规定应交的营业税,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营业税”明细科目核算。
“应交营业税”明细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反映企业已交纳的营业税;贷方发生额,反映应交
的营业税;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多交的营业税,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尚未交纳的营业税。
  (二)账务处理
  1、工业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提供应税劳务的账务处理
  企业经营工业生产和商品销售以外的营业税劳务所取得的收入,按规定应交的营业税,
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科目。
  2、工业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销售不动产的账务处理
  企业销售不动产,应向不动产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交纳营业税。企业销售不动产按
规定应交的营业税,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科目。
  3、工业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转让无形资产的账务处理
  企业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的,即出租无形资产,按规定应交的营业税,借记“营业税金
及附加”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科目;企业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的,即出
售无形资产,按规定应交的营业税,计入“营业外收入——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科目或“营
业外支出——出售无形资产损失”科目。
  4、工业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以外的企业发生营业税应税行为,按其营业额和规定的税
率,计算应交纳的营业税额,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营业
税”科目。
  5、企业上交或预交营业税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科目,贷记“银行存
款”科目。
  四、资源税
  企业按规定应交的资源税,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资源税”明细科目核算。
“应交资源税”明细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反映企业已交的或按规定允许抵扣的资源税;贷方
发生额,反映应交的资源税;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多交或尚未抵扣的资源税,期末贷方余额反
映尚未交纳的资源税。
  企业销售应税产品按规定应交纳的资源税,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应交
税费——应交资源税”科目;企业自产自用或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抵偿债务、对外捐赠等转
出应税产品应交纳的资源税,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
—应交资源税”科目;企业收购未税矿产品,按实际支付的收购款,借记“材料采购”等科
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代扣代交的资源税,借记“材料采购”等科目,贷记“应
交税费——应交资源税”科目。
  企业外购液体盐加工固体盐的,在购入液体盐时,按所允许抵扣的资源税,借记“应交
税费——应交资源税”科目,按外购价款扣除允许抵扣资源税后的数额,借记“材料采购”
等科目,按应支付的全部价款,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企业加工成固体
盐后,在销售时,按计算出的销售固体盐应交的资源税,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贷
记“应交税费——应交资源税”科目;将销售固体盐应纳资源税扣抵液体盐已纳资源税后的
差额上交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资源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企业按规定上交资源税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资源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
科目。
  [例 10]某企业将自己开采的煤炭 40000 吨用于产品加工,每吨应交资源税 5 元,企
业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生产成本  20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资源税  200000
  五、土地增值税
  企业交纳的土地增值税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科目核算。
  主营房地产业务的企业,应由当期营业收入负担的土地增值税,借记“营业税金及附
加”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科目。
  兼营房地产业务的工业企业,应由当期营业收入负担的土地增值税,借记“营业税金及
附加”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科目。
  转让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连同地上建筑物及其他附着物一并在“固定资产”或“在建工
程”等科目核算的,转让时应交纳的土地增值税,借记“固定资产清理”、“在建工程”等
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科目。
  企业在项目交付使用前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按税法规定预交的土地增值税,借记
“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待该房地产营业收入实现
时,再按上述营业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处理。该项目全部交付使用后进行清算,收到退
回多交的土地增值税,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科目;
补交的土地增值税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企业交纳土地增值税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科目,贷记“银行存
款”利目。
  六、其他税费
  其他税费的具体核算如下:
  1、企业按规定应交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应交税
费——应交城建税”科目;上交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城建税”科目,贷记“银行存
款”科目。
  2、企业按规定应交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
“应交税费——应交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科目;上交时,借记“应交税费—
—应交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3、企业按规定计算应代扣代交的职工个人所得税,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科目;上交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科
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4、企业按规定计算应交的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
“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应交矿产资源补偿费”科目。
上交时,借记“应交教育费附加、应交矿产资源补偿费”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5、企业交纳的印花税,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企业按规定交
纳的耕地占用税,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企业购置应税车辆,按
规定交纳的车辆购置税;以及购置的减税、免税车辆改制后用途发生变化的,按规定应补交
的车辆购置税,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6、应交企业所得税的账务处理,参见第十五章。
228 财务与会计
第三节 其他流动负债的核算
  一、短期借款的核算
  短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 1 年以下(含 1 年)的各种款
项。短期借款应当按照借款本金和确定的利率按期计提利息,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应设置“短期借款”科目核算借入的各种短期借款,贷方登记取得的各种短期借款,
借方登记归还的各种借款,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偿还的借款本金。该科目应按债权人
设置明细账,并按借款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按规定借入的各种短期借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短期借款”科目。资
产负债表日,应按用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短期借款利息的金额,借记“财务费用”等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实际利率与合同约定的名义利率差异很小的,也可以采用合同约
定的名义利率计算确定利息费用。企业归还借款本金时,借记“短期借款”科目,贷记“银
行存款”科目。
  在以应收债权取得质押借款的情况下,与应收债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并未转移,企业自
行承担应收债权可能产生的风险,企业应按照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
实际支付的手续费,借记“财务费用”科目,按银行贷款本金并考虑借款期限,贷记“短期
借款”等科目。企业应设置备查簿,详细记录质押的应收债权的账面金额、质押期限及回款
情况等。
  企业在出售应收债权的过程中如附有追索权,即在有关应收债权到期无法从债务人处收
回时,银行有权力向出售应收债权的企业追偿,或按照协议约定,企业有义务按照约定金额
自银行等金融机构回购部分应收债权,应收债权的坏账风险由售出应收债权的企业负担。在
这种情况下,企业应按以应收债权为质押取得借款的会计处理原则进行处理。
  二、预收账款的核算
  预收账款是指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方预收的款项。这项负债要用以后的商品或劳
务偿付。预收账款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入账。
  为了核算企业的预收账款,在预收账款业务较多的企业,一般应设置“预收账款”科目。
该科目贷方登记预收的款项以及购货单位补付的款项;借方登记销售实现时结转的款项和退
回多收的余款。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向购货单位预收的款项;期末如为借方余额,反映企
业应向购货单位补收的款项。该科目按购货单位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向购货单位预收款项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预收账款”科目;销售
实现时,按实现的收入和应交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借记“预收账款”科目,按实现的营业收
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按应交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等科目。购货单位补付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预收账
款”科目;退回多付的款项,作相反会计分录。
  如果企业的预收账款业务不多,也可以不设“预收账款”科目,而是将预收的款项直接
记入“应收账款”科目的贷方。
  三、代销商品款的核算
  代销商品款是指企业接受代销商品的价款(包括代销国外商品的价款)。企业应设置
“代销商品款”科目核算,并应按委托单位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该科目的期末贷方余
额反映企业尚未销售的接受代销商品的价款。
  同时,企业应设置“受托代销商品”科目核算企业接受代销商品的进价(即接受价)或
售价,并应按照委托单位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该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销
售的接受代销商品的进价或售价。
  企业收到受托代销商品时,采用进价核算的,按接收价,借记“受托代销商品”科目,
贷记“代销商品款”科目。采用售价核算的,按售价,借记“受托代销商品”科目,按接收
价,贷记“代销商品款”科目,按售价与接收价之间的差额,贷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
  采取收取手续费方式代销的商品,售出受托代销商品后,按售价和应收的增值税额,借
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科目,按应交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
税(销项税额)”科目,按应付委托单位的款项,贷记“应付账款——××委托代销单位”
科目。收到委托单位开来的票据时,按可抵扣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科目,贷记“应付账款——××委托代销单位”科目;同时,按接收价,借
记“代销商品款”科目,按接收价或售价,贷记“受托代销商品”科目,按接收价与售价的
差额,借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计算代销手续费等收入时,借记“应付账款——××委
托代销单位”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付款时,按实际支付给委托单位的代销款
项,借记“应付账款——××委托代销单位”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例 11]乙企业委托甲商店代销 A 产品 1000 件,单位售价 1170 元(含 17%的增值
税),单位成本 680 元,于 7 月 20 日发出该批产品。次月 20 日收到甲商店转来的代销清单
上列示已售出 400 件,共收手续费 5000 元,乙企业按售价向甲商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一
张。假设乙企业对存货采用实际成本法计价,甲企业对代销商品采用进价核算。
  乙企业有关的会计分录如下:
  (1)发出该批产品时
  借:发出商品 680000
   贷:库存商品 680000
  (2)次月 20 日收到代销清单时
  借:应收账款——甲商店 468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8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272000
   贷:发出商品 272000
  借:销售费用 5000
   贷:应收账款——甲商店 5000
230 财务与会计
  (3)收到甲商店汇来的货款净额 463000 元时
  借:银行存款 463000
   贷:应收账款——甲商店 463000
  甲商店有关的会计分录如下:
  (1)收到 A 产品时
  借:受托代销商品 680000
   贷:代销商品款 680000
  (2)实际销售时
  借:银行存款 468000
   贷:应付账款 4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8000
  (3)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8000
   贷:应付账款  68000
  借:代销商品款 272000
   贷:受托代销商品 272000
  (4)确认代销手续费,支付乙企业货款时
  借:应付账款 5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00
  借:应付账款 463000
   贷:银行存款 463000
  不采取收取手续费方式代销的商品,售出受托代销商品后,按售价和应收的增值税,借
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科目,按实现的营业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
按应交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结转营业成本时,
采用进价核算的,按接收价,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受托代销商品”科目,
同时,按接收价,借记“代销商品款”科目,按收到的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应付委托单位的款项,贷记“应付账款
——××委托代销单位”科目;采用售价核算的,按售价,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
贷记“受托代销商品”科目。同时,按接收价,借记“代销商品款”科目,按收到的专用发
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应付账
款——××委托代销单位”科目。月末应分摊已销代销商品的进销差价并调整当期的主营业
务成本。
  四、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一)职工薪酬的概念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也
就是说,职工薪酬是指企业在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提供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
包括提供给职工本人的薪酬,以及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或其他被赡养人的福利等。职工薪
酬通常可分为:(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2)职工福利费;(3)医疗保险费、
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4)住房公积金;
(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6)非货币性福利;(7)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
的补偿;(8)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上述“职工”是指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也包括
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如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等;还包括
在企业的计划和控制下,虽与企业未订立劳动合同或企业未正式任命,但为企业提供与职工
类似服务的人员。
  上述“养老保险费”包括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
费,以及根据企业年金计划向企业年金基金相关管理人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企业按规定
缴费后形成的企业年金基金的核算,应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 10 号——企业年金基金》。
  上述“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以自产产品或外购商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将企业拥
有的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为职工无偿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等。
  上述“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在职工劳动
合同尚未到期前,不论职工本人是否愿意,企业决定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给予的补偿;
(2)在职工劳动合同尚未到期前,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的补偿,职工有权利选
择继续在职或接受补偿离职。
  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通常采取在解除劳动关系时一次性支付补偿的方式,
也有通过提高退休后养老金或其他离职后福利标准的方式,或者将职工薪酬的工资部分支付
到辞退后未来某一期间。
  企业以购买商业保险形式提供给职工的各种保险待遇亦属于职工薪酬。
  企业对职工的股份支付也属于职工薪酬,但应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 11 号——股份支
付》。
  (二)应付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
  企业职工薪酬按下列办法确认和计量:
  1、企业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除解除劳动关系补偿(亦称辞退福利)全部
计入当期费用以外,其他职工薪酬均应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将应确认的职工薪酬
(包括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同时确认为应付职工薪
酬负债。其中:
  (1)应由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
  (2)应由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建造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成本。
  (3)上述(1)和(2)之外的其他职工薪酬,计入当期损益。
  2、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
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工资总额的一定比
例计算,并按照上述第 1 条的办法处理。
  在企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中,国家有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应当按照国家规
定的标准计提。比如,应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等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包括根据
企业年金计划向企业年金基金相关管理人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
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应向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缴存的住房公积金,以及工会经费
和职工教育经费等。国家没有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如职工福利费等,企业应当根据
历史经验数据和实际情况,合理预计当期的应付职工薪酬。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大于预计金额
的,应当补提应付职工薪酬;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小于预计金额的,应当冲回多提的应付职工
薪酬。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的期间,如有确凿证据表明需要调整资产
负债表日原确认的应付职工薪酬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29 号——资产负债表日后
事项》处理。
232 财务与会计
  对于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末以后一年以上到期的应付职工薪酬,企业应当选择合理
的折现率,以应付职工薪酬折现后金额,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应付职工薪酬金额
与其折现后金额相差不大的,也可以以未折现金额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
  3、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
减而提出给予补偿的建议,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
偿而产生的应付职工薪酬(预计负债),同时计入当期损益。
  (1)企业已经制定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提出自愿裁减建议,并即将实施。
  该计划或建议应包括拟解除劳动关系或裁减的职工所在部门、职位及数量;根据有关规
定按工作类别或职位确定的解除劳动关系或裁减补偿金额;拟解除劳动关系或裁减的时间。
  正式的辞退计划或建议应当由企业与职工代表大会或工会组织达成一致意见后,经过董
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批准。辞退工作一般应当在一年内实施完毕,但因付款程序等原因使部
分付款推迟至一年后支付的,视为符合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的确认条件。
  (2)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
  企业应严格按照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条款的规定,根据拟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数量、
每一职位的补偿等,合理预计并计提解除职工劳动关系产生的应付职工薪酬,预计数与实际
发生数差额较大的,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产生差额较大的原因。
  对于自愿接受裁减的建议,因接受裁减的职工数量不确定,企业应当预计将会接受裁减
建议的职工数量,根据预计的职工数量和每一职位的辞退补偿等,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13
号——或有事项》规定,合理预计并计提应付职工薪酬。
  职工虽然没有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但未来不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企业承诺提供实
质上具有辞退福利性质的经济补偿,比照解除劳动关系补偿处理。
  对于符合规定的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确认条件、实质性辞退工作在一年内完成、
但付款时间超过一年的,企业应当以折现后的金额计量辞退福利。
  (三)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企业应设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贷方
登记本月实际发生的应付职工薪酬总额,即应付职工薪酬的分配数,借方登记本月实际支付
的各种应付职工薪酬,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支付的应付职工薪酬。该科目应当按照
“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
费”、“非货币性福利”、“辞退福利”、“股份支付”等应付职工薪酬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1、企业支付应付职工薪酬时,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津贴等,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
“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
  企业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还的各种款项(代垫的家属药费、个人所得税等),借记“应
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等科目。
  企业向职工支付职工福利费,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
现金”等科目。
  企业支付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用于工会运作和职工培训,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
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
记“银行存款”科目。
  企业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向职工给予的补偿,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
“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
  企业支付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所发生的租金,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2、企业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对发生的职工薪酬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处理:
  生产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科目,贷
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管理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销售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应由在建工程、研发支出负担的职工薪酬,借记“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科目,贷
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
科目。
  无偿向职工提供住房等资产使用的,按应计提的折旧额,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
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同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的,每期应支付的租金,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
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也在“应付职工薪酬”科
目核算。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借记“利润分配——
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四)非货币性福利的处理方法
  1、企业以其自产产品或外购商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
按照该产品或商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
工薪酬。
  2、将企业拥有的住房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该住房每
期应计提的折旧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费用,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
无偿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每期应付的租金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费用,并确认应付
职工薪酬。难以认定受益对象的非货币性福利,直接计入管理费用和应付职工薪酬。
  企业以其自产产品发给职工作为职工薪酬的,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制
造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企业以其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的,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
科目,同时,还应结转产成品的成本。涉及增值税销项税额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五)应付职工薪酬的信息披露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职工薪酬有关的下列信息:
  1、应当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234 财务与会计
  2、应当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
社会保险费,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3、应当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4、为职工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及其计算依据。
  5、应当支付的因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6、其他职工薪酬。
  因自愿接受裁减建议的职工数量、补偿标准等不确定而产生的或有负债,应当按照《企
业会计准则第 13 号——或有事项》披露。
  [例 12]长江公司本月应付职工薪酬总额为 202000 元,其中:车间生产工人工资
150000 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20000 元,厂部行政管理人员工资 20000 元,从事专项工程
人员工资 10000 元,生产工人家庭福利 2000 元。月末长江公司应进行如下的会计处理:
  借:生产成本 152000
    制造费用 20000
    管理费用 20000
    在建工程  1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202000
  [例 13]A 公司为一家家用电器制造企业,2006 年 9 月,为了能够在下一年度顺利实
施转产,公司管理层制定了一项辞退计划,拟从 2007 年 1 月 1 日起,以职工自愿方式辞退
其平面直角系列彩电生产车间职工。辞退计划的详细内容均已与职工沟通,并达成一致意见。
辞退计划已于当年 12 月 10 日经董事会正式批准,并将于下一个年度内实施完毕。计划的详
细内容如表 12-1 所示。
表 12-1    A 公司 2007 年辞退计划一览表
所属部门 职位 辞退数量(人) 工龄(年) 每人补偿(万
元)
1~10 15
车间主任
10 10~20 20
副主任
20~30 25
1~10 10
彩电车间 高级技工 50 10~20 15
20~30 20
1~10 5
一般技工 100 10~20 10
20~30 15
合 计 160

  假定车间主任、副主任级别的工龄在 10~20 年的职工,接受辞退的各种数量发生概率


如表 12-2 所示。
表 12-2
接受辞退的职工数量 0 1 2 3 4 5 6 7 9 10
发生概率 0 3% 5% 5% 20% 15% 25% 8% 12% 7%

  根据表 12-1、表 12-2 可计算出车间主任、副主任级别的工龄在 10~20 年的职工,接


受 辞 退 的 人 数 的 最 佳 估 计 数 为 5.67 人 , 公 司 应 确 认 该 职 级 年 龄 段 的 辞 退 福 利 金 额 为
5.67×20=113.4(万元),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 1134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134000
  [例 14]甲公司为一家彩电生产企业,共有职工 200 名,2008 年 2 月,公司以其生产
的每台成本为 10000 元的液晶彩电作为福利发放给公司每名职工。该型号液晶彩电的售价为
每台 14000 元,适用增值税率为 17%。假定公司职工中 70 名为直接参加生产的人员,30 名
为总部管理人员。
  液晶彩电的增值税销项税额=170×14000×17%+30×14000×17%
  =404600+71400=476000(元)
  借:生产成本 2784600
    管理费用 4914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3276000
  借:应付职工薪酬 3276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8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476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2000000
   贷:库存商品 2000000
  (六)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形成的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职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务而授予权益工具或者承担以权益工具为
基础确定的负债的交易。股份支付分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和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服务承担以股份或其他权益工具(仅指企业自
身权益工具)为基础计算确定的交付现金或其他资产义务的交易。
  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应当以真实、完整、有效的股份支付协议为基础。
  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应当按照企业承担的以股份或其他权益工具为基础计算确定的
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
  授予后立即可行权的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应当在授予日以企业承担负债的公允价值
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相应增加负债。
  完成等待期内的服务或达到规定业绩条件以后才可行权的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在等
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应当以对可行权情况的最佳估计为基础,按照企业承担负债的
公允价值金额,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入成本或费用和相应的负债。
  在资产负债表日,后续信息表明企业当期承担债务的公允价值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
进行调整,并在可行权日调整至实际可行权水平。
  企业在可行权日之后不再确认由换入服务引起的成本费用增加,但应当在相关负债结算
前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以及结算日,对负债的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
允价值变动损益)。
  企业对于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形成的负债,应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下设置“股份
支付”二级科目核算。
236 财务与会计
  [例 15]2001 年 11 月,B 公司董事会批准了一项股份支付协议。协议规定,2002 年 1
月 1 日,公司为其 200 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每人授予 100 份现金股票增值权,这些管理人
员必须在该公司连续服务 3 年,即可自 2004 年 12 月 31 日起根据股价的增长幅度可以行权
获得现金。该股票增值权应在 2006 年 12 月 31 日之前行使完毕。B 公司估计,该股票增值权
在负债结算之前每一个资产负债表日以及结算日的公允价值和可行权后的每份股票增值权现
金支出额如表 12-3 所示。
表 12-3        单位:元
年份 公允价值 支付现金
2002 14
2003 15
2004 18 16
2005 21 20
2006 25

  第一年有 20 名管理人员离开 A 公司,B 公司估计三年中还将有 15 名管理人员离开;第


二年又有 10 名管理人员离开公司,公司估计还将有 10 名管理人员离开;第三年又有 15 名
管理人员离开。假定:第三年末有 70 人行使了股份增值权,第四年末有 50 人行使了股份增
值权,第五年末剩余 35 人全部行使了股份增值权。
  (1)费用和应付职工薪酬计算过程见表 12-4。
表 12-4   单位:元
年份 负债计算(1) 支付现金(2) 当期费用
(3)
2002 (200-35)×100×14×1∕3=77000 77000
2003 (200-40)×100×15×2∕3=160000 83000
2004 (200-45-70)×100×18=153000 700×100×16=112000 105000
2005 (200-45-70-50)×100×21= 50×100×20=100000 20500
73500
2006 73500-73500=0 35×100×25=875000 14000
总额 299500 299500

  其中:本期(3)=本期(1)-上期(1)+本期(2)
  (2)会计处理:
  ① 2002 年 1 月 1 日
  授予日不作处理。
  ② 2002 年 12 月 31 日
  借:管理费用 77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77000
  ③ 2003 年 12 月 31 日
  借:管理费用 83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83000
  ④ 2004 年 12 月 31 日
  借:管理费用 105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105000
  借: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112000
   贷:银行存款 112000
  ⑤ 2005 年 12 月 31 日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5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20500
  借: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⑥ 2006 年 12 月 31 日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4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14000
  借: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87500
   贷:银行存款 87500
  五、交易性金融负债
  企业为核算其承担的交易性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和持有的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
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应设置“交易性金融负债”科目,并按照交易性金融负债类别,
分别通过“本金”、“公允价值变动”进行明细核算。该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承担
的交易性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
  企业承担交易性金融负债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发生
的交易费用,借记“投资收益”科目,按交易性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贷记“交易性金融负
债(本金)”科目。
  资产负债表日,按交易性金融负债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
“应付利息”科目。
  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公允价值变
动损益”科目,贷记“交易性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
的差额,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企业出售交易性金融负债时,应按其账面余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负债(本金、公允价
值变动)”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
“投资收益”科目。同时,按该项交易性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
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六、应付利息的核算
  企业为核算其按照合同约定应支付的各类利息,如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借款、企业
债券等应支付的利息,应设置“应付利息”科目,并按债权人进行明细核算。该科目期末贷
方余额反映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应支付但尚未支付的利息。
238 财务与会计
  企业采用合同约定的名义利率计算确定利息费用时,应按合同约定的名义利率计算确定
的应付利息的金额,借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
贷记“应付利息”科目。
  采用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利息费用时,应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借
记“存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按合同约定的名义利率
计算确定的应付利息的金额,贷记“应付利息”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长期借款—
—利息调整”等科目。
  实际支付利息时,借记“应付利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七、其他应付款的核算
  企业除了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交税费、短期借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交易性金
融负债、应付利息等以外,还会发生一些经营活动以外的其他各项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
人的款项,包括应付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和包装物租金(含预付的租金);存入保证金(如收
取的包装物押金等):应付、暂收所属单位、个人的款项。
  企业应设置“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贷方登记应付
或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借方登记已经偿还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期末贷方余额
反映企业尚未支付的其他应付款项;期末余额如为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其他应收
款项。本科目应按其他应付款的项目和单位或个人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发生其他各种应付、暂收款项时,借记“银行存款”、“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
“其他应付款”科目;支付的其他各种应付、暂收款项,借记“其他应付款”科目,贷记
“银行存款”等科目。
  [例 16]黄河公司出租包装物,收到押金 5000 元,存入银行。出租期满,对方单位退
同包装物,黄河公司退回押金。黄河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1)黄河公司收到押金时
  借:银行存款 5000
   贷:其他应付款——存入保证金 5000
  (2)黄河公司退回押金时
  借:其他应付款——存入保证金 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
  采用售后回购方式融资的,在发出商品等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或应收的金额,借记
“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按其差额,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回购价格与原销售
价格之间的差额,应在售后回购期间内按期计提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
“其他应付款”科目。购回该项商品等时,应按回购商品等的价款,借记“其他应付款”科
目,按可抵扣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实际支
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例 17]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增值税税率 17%。2007 年 5 月 1 日,甲
企业与乙企业签订协议,向乙企业销售一批商品,成本为 900000 元,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
明销售价格为 1100000 元,增值税为 187000 元。协议规定,甲企业应在 9 月 30 日将所售
商品购回,回购价为 1200000 元,另需支付增值税 204000 元。货款已实际收付,不考虑其
他相关税费。
  甲企业的会计分录如下:
  (1)发出商品时:
  借:银行存款  1287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87000
     其他应付款  1100000
  借:发出商品  900000
   贷:库存商品 900000
  (2)由于回购价大于原售价,因而应在销售与回购期间内按期计提利息费用,计提的
利息费用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因为售后回购本质上属于一种融资交易,回购价大于原价
的差额相当于融资费用,因而应在计提时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5~9 月,每月应计提的利息费用为:(1200000-1100000)÷5=20000(元)
  借:财务费用 20000
   贷:其他应付款 20000
  (3)9 月 30 日,甲企业购回 5 月 1 日销售的商品,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
1200000 元,增值税额为 204000 元。
  借:其他应付款 1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04000
   贷:银行存款 1404000
  借:库存商品 900000
   贷:发出商品 900000
第十三章 非流动负债
  非流动负债,也称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在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
债务。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扩建厂房、增加设备等原因往往需要大量长期资金。企业
需要的长期资金,其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由企业所有者投入新的资金,如股份公司可以增
发股票由股东投入资金;二是举借长期债务。因此,非流动负债是企业向债权人筹集,可供
长期使用的一种资金来源。非流动负债除了具有负债的一般特性外,还具有债务偿还期限长、
债务金额大等特点。
  目前我国企业的非流动负债主要包括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长期借款、发行的企
业债券(或称公司债券)即应付债券、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发生的应付账
款、融资租赁方式下的租赁固定资产的应付款等长期应付款、专项应付款以及递延所得税负
债等。企业应对各种非流动负债分别加以核算,在资产负偾表上分项列示。
  第一节 借款费用的核算
  一、借款费用的概念和内容
  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困借入资金所付出的代价,包括借款利息、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辅
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等。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各项内容:
  1、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
  包括企业向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梅等借入资金发生的利息、发行公司债券发生的利息,
以及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发生的带息债务所承担的利息等。
  2、因借款而发生的折价或溢价的摊销
  因借款而发生的折价或者溢价主要是指发行债券等所发生的折价或者溢价,发行债券中
的折价或者溢价,其实质是对债券票面利息的调整(即将债券票面利率调整为实际利率),
属于借款费用的范畴。
  3、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
  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是指由于汇率变动导致市场汇率与账面汇率出现差异,
从而对外币借款本金及其利息的记账本位币金额所产生的影响金额。由于汇率的变化往往和
利率的变化相联动,它是企业外币借款所需承担的风险,因此,因外币借款相关汇率变化所
导致的汇兑差额属于借款费用的有机组成部分。
  4、因借款而发生的辅助费用
  因借款而发生的辅助费用,是指企业在借款过程中发生的诸如手续费、佣金、印刷费等
费用,由予这些费用是因安排借款而发生的,也属予借入资金所付出的代价,是借款费用的
构成部分。
  二、借款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二)应予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和借款范围
  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是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
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
产。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包括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其中专门借款,是指为购建或者生产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通常箍订有标明该用途的借款合同;一般借款是
指除专门借款之外的借款。
  (二)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时点的确定
借款费用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时,才能允许开始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
  1、资产支出已经发生。资产支出包括为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以支付现金、
转移非现金资产和承担带息债务形式所发生的支出。支付现金是指用货币资金支付符合资本
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支出;转移非现金资产是指企业将自己的非现金资产用于符合
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生产,如将自产产品用于固定资产建造;承担带息债务是指企业
为了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所需用物资等而承担带息应付款项(如带息应付票
据),即企业以带息票据购入工程物资,在赊购日即认为资产支出已经发生,如为不带息票
据,则应在实际支付票款时作为资产支出的发生日。如果企业委托其他单位建造固定资产,
则企业向受托单位支付第一笔预付款或第一笔进度款时,即认为资产支出已经发生。
  2、借款费用已经发生。指企业已经发生了因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专门借
入款项的借款费用或者所占用的一般借款的借款费用。
  3、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已经开始。是指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实体建造或生产工作已经开始,如主体设备的安装、厂房的实际开
工建造等。不包括仅仅持有资产。但没有发生为改变资产形态而进行实质上的建造或者生产
活动的情况,如只购置了建筑用地但未发生有关房屋建造活动等。
  (三)借款费用的具体确认原则
  企业发生的各项借款费用中,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汇兑差额、辅助费用确认原则有
所不同。
  对于因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确认原则为:在资本化期
间内,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成本;其他的借款利息、折价或溢价
的摊销应当于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
  资本化期间,是指从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时点到停止资本化时点的期间,借款费用暂停
资本化的期间不包括在内。
  汇兑差额确认原则为:在资本化期间内,外币专门借款本金及利息的汇兑差额,应当予
以资本化,计入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成本。
  辅助费用的确认原则为:专门借款发生的辅助费用,在所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
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之前发生的,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予以资本
化,计入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成本;在所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
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之后发生的,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
益。一般借款发生的辅助费用,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上
述资本化或计入当期损益的辅助费用的发生额,是指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
工具确认和计量》,按照实际利率法所确定的金融负债交易费用对每期利息费用的调整额。
由于辅助费用的发生会导致相关借款实际利率的上升,从而需要对各期利息费用作相应调整,
因此,在确定相关借款辅助费用资本化金额时可以结合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一起计算。
242 财务与会计
  (四)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企业每期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金额,包括当期应予资本化的利息、借款折价或溢价的
摊销、辅助费用和汇兑差额。
  1、利息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按规定,利息资本化金额仅限于资本化期间内。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根据借款的类别
不同分为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
  (1)专门借款,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借入专门借款的,应当以专
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减去将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进
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确定为专门借款利息费用的资本化金额,在资本化
期间内,应当全部计入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成本,不计算借款资本化率。
  (2)一般借款,在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内,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
占用了一般借款的,应当根据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所
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计算确定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
的利息金额应当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
×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
  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所占用一般借款加权平均利率=所占用一般借款当期实际
发生的利息之和÷所占用一般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
  所占用一般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所占用每笔一般借款本金×(每笔一般借款在当
期所占用的天数/当期天数)]
  [例 1]ABC 公司于 2008 年 1 月 1 日正式动工兴建一幢办公楼,工期预计为 1 年零 6
个月,工程采用出包方式,分别于 2008 年 1 月 1 日、2008 年 7 月 1 日和 2009 年 1 月 1 日支
付工程进度款。
  公司为建造办公楼于 2008 年 1 月 1 日专门借款 2000 万元,借款期限为 3 年,年利率
为 6%。另外在 2008 年 7 月 1 日又专门借款 4000 万元,借款期限为 5 年,年利率为 7%。借
款利息按年支付。(如无特别说明,本章例题中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均相同)
  闲置借款资金均用于固定收益债券短期投资,该短期投资月收益率为 0.5%。
  办公楼于 2009 年 6 月 30 日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公司为建造该办公楼的支出金额如表 13-1 所示。
表 13-1           单位:万元
日 期 每期资产支出金额 累计资产支出金额 闲置借款资金用于短期投资金额
2008 年 1 月 1 1500 1500 500

2008 年 7 月 1 2500 4000 2000

2009 年 1 月 1 1500 5500 500

总 计 5500 3000

  由于 ABC 公司使用了专门借款建造办公楼,而且办公楼建造支出没有超过专门借款金


额,因此公司 2008 年、2009 年为建造办公楼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计算如下:
  (1)确定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为 2008 年 1 月 1 日至 2009 年 6 月 30 日。
  (2)计算在资本化期间内专门借款实际发生的利息金额:
  2008 年专门借款发生的利息金额=2000×6%+4000×7%×6/12=260(万元)
    2009 年 1 月 1 日 ~ 6 月 30 日 专 门 借 款 发 生 的 利 息 金 额 = 2000×6 % ×6 / 12 +
4000×7%×6/12=200(万元)
  (3)计算在资本化期间内利用闲置的专门借款资金进行短期投资的收益:
  2008 年短期投资收益=500×0.5%×6+2000×0.5%×6=75(万元)
  2009 年 1 月 1 日~6 月 30 日短期投资收益=500×0.5%×6=15(万元)
  (4)由于在资本化期间内,专门借款利息费用的资本化金额应当以其实际发生的利息
费用减去将闲置的借款资金进行短期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确定,因此:
  公司 2008 年的利息资本化金额=260-75=185(万元)
  公司 2009 年的利息资本化金额=200-15=185(万元)
  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2008 年 12 月 31 日
  借:在建工程 1850000
    应收利息(或银行存款) 750000
   贷:应付利息 2600000
  2009 年 6 月 30 日:
  借:在建工程  1850000
    应收利息(或银行存款) 150000
   贷:应付利息  2000000
  [例 2]沿用例 1,假定 ABC 公司建造办公楼没有专门借款,占用的都是一般借款 。
ABC 公司为建造办公楼占用的一般借款有两笔,具体如下:
  (1)向 A 银行长期贷款 2000 万元,期限为 2007 年 12 月 1 日至 2010 年 12 月 1 日,
年利率为 6%,按年支付利息。
  (2)发行公司债券 1 亿元,于 2007 年 1 月 1 日发行,期限为 5 年,年利率为 8%,按
年支付利息。
  假定这两笔一般借款除了用于办公楼建设外,没有用于其他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
建或者生产活动。
  假定全年按 360 天计算,其他资料沿用例 1。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应当首先计算专门借款利息的资本化金额,然后计算所占一般借款
利息的资本化金额。具体如下:
  (1)计算累计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
  2008 年累计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1500×360/360+2500×180/360=2750(万
元)
  2009 年累计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4000+1500)×180/360=2750(万元)
  (2)计算所占用一般借款资本化率:
    一 般 借 款 资 本 化 率 ( 年 ) = ( 2000×6 % + 10000×8 % ) / ( 2000 + 10000 ) =
7.67%
  (3)计算每期利息资本化金额:
244 财务与会计
  2008 年为建造办公楼的利息资本化金额=2750×7.67%=210.93(万元)
  2008 年实际发生的一般借款利息费用=2000×6%4.10000×8%=920(万元)
  2009 年为建造办公楼的利息资本化金额=2750×7.67%=210.93(万元)
  2009 年 1 月 1 日~6 月 30 日实际发生的一般借款利息费用=2000×6%×180/360+
10000×8%×180/360=460(万元)
  (4)根据上述计算结果,账务处理如下:
  2008 年 12 月 31 日:
  借:在建工程 2109300
    财务费用 7090700
   贷:应付利息 9200000
  2009 年 6 月 30 日:
  借:在建工程 2109300
    财务费用 2490700
   贷:应付利息 4600000
  计算利息时,如果所涉及的借款存在折价或者溢价的,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确定每一会
计期间应摊销的折价或者溢价金额,调整每期利息金额。在实际利率法下,企业应当按照期
初借款余额乘以实际利率计算确定每期借款利息费用。实际利率是企业在借款期限内未来应
支付的利息和本金折现为借款当前账面价值的利率。具体的计算可参照本章第二节,如果按
照名义(合同)利率和实际利率计算的每期利息费用相差不大的,可以按照名义利率计算确
定每期借款利息。
  在资本化期间内,每一会计期间的利息资本化金额,不应当超过当期相关借款实际发生
的利息金额。
  2、借款辅助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应予资本化或计入当期损益的借款辅助费用的发生额,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按照实际利率法所确定的金融负债交易费用对每期利息费用的
调整额。借款实际利率与合同利率差异较小的,也可以采用合同利率计算确定利息费用。
  3、外币专门借款汇兑差额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汇兑差额的资本化金额为当期外币专门借款本金及利息所发生的汇兑差额。
  (五)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暂停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在购建或者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非正常中断。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
3 个月的,应当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在中断期间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当确认为费用,计入
当期损益,直至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重新开始。如果中断是所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
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必要的程序,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应当继续进行。
  非正常中断,通常是由于企业管理决策上的原因或者其他不可预见的原因等所导致的中
断。比如,企业因与施工方发生了质量纠纷,或者工程、生产用料没有及时供应,或者资金
周转发生了困难,或者施工、生产发生了安全事故,或者发生了与资产购建、生产有关的劳
动纠纷等原因,导致资产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发生中断,均属于非正常中断。
  非正常中断与正常中断有显著不同。正常中断通常仅限于因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
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程序,或者事先可预见的不可抗力因素导
致的中断。比如,某些工程建造到一定阶段必须暂停下来进行质量或者安全检查,检查通过
后才可继续下一阶段的建造工作,这类中断是在施工前可以预见的,而且是工程建造必须经
过的程序,属于正常中断。
  某些地区的工程在建造过程中,由于可预见的不可抗力因素(如雨季或冰冻季节等原
因)导致施工出现停顿,也属于正常中断。比如,某企业在北方某地建造某工程期间,正遇
冰冻季节,工程施工因此中断,待冰冻季节过后方能继续施工。由于该地区在施工期间出现
较长时间的冰冻为正常情况,由此导致的施工中断是可预见的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中断,也
属于正常中断。
  (六)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停止
  当所购建或生产符合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或者可销售状态时,应当停止其
借款费用的资本化;以后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
益。所购建或生产符合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或者可销售状态,可从下列几个方
面进行判断:
  1、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实体建造(包括安装)或者生产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或者实
质上已经完成。
  2、所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与设计要求、合同规定或者生产要求相符或
者基本相符,即使有极个别与设计、合同或者生产要求不相符的地方,也不影响其正常使用
或者销售。
  3、继续发生在所购建或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上的支出金额很少或者几乎不再
发生。
  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需要试生产或者试运行的,在试生产结果表明资产
能够正常生产出合格产品、或者试运行结果表明资产能够正常运转或者营业时,应当认为该
资产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
  如果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各部分分别完工,且每部分在其他部分继
续建造过程中可供使用或者可对外销售,且为使该部分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所
必要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实质上已经完成的,应当停止与该部分资产相关的借款费用的资本
化。
  购建或者生产的资产的各部分分别完工,但必须等到整体完工后才可使用或者可对外销
售的,应当在该资产整体完工时停止借款费用的资本化。
  三、借款费用的账务处理
  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包括利息、折溢价摊销、辅助费用、汇兑差额等),应按照规定,
分别计入有关科目:
  1、属于筹建期间不应计入相关资产价值的借款费用,计入管理费用。
  2、属于经营期间不应计入相关资产价值的借款费用,计入财务费用。
  3、属于发生的与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有关的借款费用,按规定在购建
或者生产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前应予以资本化的,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
视资产的不同,分别计入“在建工程”、“制造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
  4、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后所发生的借
款费用以及规定不能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计入财务费用。
246 财务与会计
第二节 应付债券的核算
  一、应付债券的种类
  应付债券是企业举借长期债务而发行的一种书面凭证,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对外发行、
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发行债券是企业筹集长期资金的重要方式。
  应付债券有很多种类,可按不同的标准加以分类。按发行方式可分为记名应付债券、无
记名应付债券和可转换应付债券;按有无担保可分为有抵押应付债券和信用应付债券;按偿
还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定期偿还的应付债券和分期偿还的应付债券;按计息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应付债券和一次还本付息的应付债券。企业发行的偿还期超过一年以
上的债券,构成一项非流动负债。
  二、债券发行的账务处理
  公司债券的发行方式有三种,即面值发行、溢价发行、折价发行。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债
券的票面利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时,可按超过债券票面价值的价格发行,称为溢价发行。
溢价是企业以后各期多付利息而事先得到的补偿;如果债权的票面利率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
率,可按低于债券面值的价格发行,称为折价发行。折价是企业以后各期少付利息而预先给
投资者的补偿。如果债券的票面利率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相同,可按票面价格发行,称为面
值发行。溢价或折价是发行债券企业在债券存续期间内对利息费用的一种调整。
  无论是按面值发行,还是溢价发行或折价发行,均按债券面值记入“应付债券”科目的
“面值”明细科目,实际收到的款项与面值的差额,记入“利息调整”明细科目。企业发行
债券时,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按债券票面价值,
贷记“应付债券——面值”科目,按实际收到的款项与票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贷记或借记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三、应付债券利息费用的账务处理
  对于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债券,应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债券利息费用,
借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按票面利率计算确
定的应付未付利息,贷记“应付利息”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利息调
整”科目。
  对于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债券利
息费用,借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按票面利
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贷记“应付债券——应计利息”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差异较小的,也可以采用票面利率计算确定利息费用。
  四、应付债券偿还的账务处理
  采用一次还本付息方式的,企业应于债券到期支付债券本息时,借记“应付债券——面
值、应计利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采用分期付息、一次还本方式的,在每期支付
利息时,借记“应付利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债券到期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
期利息时,借记“应付债券——面值”、“在建工程”、“财务费用”、“制造费用”等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借贷双方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
目:
  [例 3]某公司于 2008 年 1 月 1 日折价发行了 5 年期面值为 1250 万元公司债券,发行
价格为 1000 万元,票面利率为 4.72%,按年付息,到期一次还本(交易费用略)。假定公
司发行债券募集的资金专门用于建造一条生产线,生产线从 2008 年 1 月 1 日开始建设,于
2010 年底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根据上述经济业务,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1)2008 年 1 月 1 日发行债券时
  借:银行存款 1000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250000
   贷:应付债券——面值 1250000
(2)计算利息费用
  公司每年应支付的利息为:1250×4.72%=59(万元)。则该公司债券实际利率 R 为:
由于 1000=59×(1+R)-1+59×(1+R)-2+59×(1+R)-3+59×(1+R)-4+(59
+1250)×(1+R)-5,由此计算得出 R=10%。
  则每年折价摊销表如表 13-2 所示。
表 13-2           单位:万元
实际利息费用
期初公司债券 每年支付现金 期末公司债券摊余成本
年 份 (B)(按 10%计
余额(A) (C) (D=A+B-C)
算)
2008 1000 100 59 1041
2009 1041 104 59 1086
2010 1086 109 59 1136
2011 1136 113 59 1190
2012 1190 119 1250+59 0

2008 年 12 月 31 日:
  借:在建工程 1000000
   贷:应付利息 590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410000
2009 年 12 月 31 日:
  借:在建工程 1040000
   贷:应付利息 590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450000
2010 年 12 月 31 日:
  借:在建工程 1090000
   贷:应付利息 590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500000
248 财务与会计
2011 年 12 月 31 日:
  借:财务费用 1130000
   贷:应付利息 590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540000
2012 年 12 月 31 日:
  借:财务费用 1190000
   贷:应付利息 590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600000
(3)2012 年 12 月 31 日到期偿还本金
  借:应付债券——面值 1250000
   贷:银行存款 1250000
  五、应付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账务处理
  我国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采取记名式无纸化发行方式,债券最短期限为 3 年,最长期限
为 5 年。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在“应付债券”科目下设置“可转换公司债券”明细科
目核算。
  可转换公司债券,属于混合金融工具,对于发行方而言,既有负债性质,又有权益工具
性质,应当在初始确认该金融工具时将负债和权益成分进行分拆。将负债成分确认为应付债
券、将权益成分确认为资本公积。在进行分拆时,应当采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确定负债成
分的初始入账价值,再按该金融工具的发行价格扣除负债成分初始入账价值后的金额确定权
益成分的初始入账价值。
  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该项可转
换公司债券包含的负债成分的面值,贷记“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科目,
按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可转换公司债券在转换为股票之前,其所包含的负债成分,应当比照上述一般长期债券
进行处理。
  当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行使转换权利,将其持有的债券转换为股票,按可转换公司债
券的余额,借记“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利息调整)”科目,按其权益成分
的金额,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股票面值和转换的股数计算的股票面
值总额,贷记“股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如用现金支
付不可转换股票的部分,还应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未转换股份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到期还本付息,应当比照上述一般长期债券进行处理。
  [例 4]某公司经批准于 2008 年 1 月 1 日按面值发行 5 年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可转换公
司债券 200000000 元,款项已收存银行,债券票面年利率为 6%。债券发行 1 年后可转换为
普通股股票,初始转股价为每股 10 元,股票面值为每股 1 元。假定按转换日的账面价值转
股,假定 2009 年 1 月 1 日债券持有人将持有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全部转换为普通股股票,甲
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二级市场上与之类似的没有附带转换权的债券市场利率为 9%,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1)2008 年 1 月 1 日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借:银行存款 200000000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23343600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200000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3343600
  可转换公司债券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为:
  200000000×0.6499+200000000×6%×3.8897=176656400(元)
  可转换公司债券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为:
  200000000-176656400=23343600(元)
  (2)2008 年 12 月 31 日确认利息费用时
  借:财务费用等 15899076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应计利息) 12000000
         ——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3899076
  (3)2009 年 1 月 1 日债券持有人行使转换权时
  转换的股份数为:(200000000+12000000)/10=21200000(股)
  不足 1 股的部分支付现金 0.6 元。
  借: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200000000
        ——可转换公司债券(应计利息)12000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3343600
   贷:股本 21200000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19444524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194699076
第三节 其他非流动负债的核算
  一、长期借款的核算
  长期借款是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期限在 1 年以上(不含 1 年)的各项借款。
  企业借入各种长期借款时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长期借款——
本金”,按其差额,借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
  在资产负债表日,应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长期借款的利息费用,借记“在
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按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
未付利息,贷记“应付利息”,按其差额,贷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
  实际利率与合同利率差异较小的,也可以采用合同利率计算确定利息费用。
  企业归还长期借款,按归还的长期借款本金,借记“长期借款——本金”,按转销的利
息调整金额,贷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按实际归还的款项,贷记“银行存款”,按
借贷双方之间的差额,借记“在建工程”、“财务费用”、“制造费用”等科目。
  二、长期应付款的核算
  长期应付款是指除长期借款和企业债券以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项,包括以分期付款
方式购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发生的应付账款、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等。为了核
算企业各种长期应付款,应设置“长期应付款”科目,该科目应按其种类和债权人进行明细
核算。该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应付未付的长期应付款项。
250 财务与会计
  (一)具有融资性质的延期付款购买资产
  企业购入有关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按购买
价款的现值,借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研发支出”等科目,按应
支付的金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按期支付价款时,借记“长期应付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企业应当
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当期的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研发支
出”科目,贷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例 5]某公司 2008 年 1 月 1 日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入一台设备,总价款为 150 万元,
购货合同约定购买之日首付 60 万元,以后每年年末支付 30 万元,分三年于 2010 年 12 月
31 日付清,假设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为 10%。根据上述经济业务,公司应作会计处理如下:
  (1)2008 年 1 月 1 日购入时
    分 期 应 付 款 的 应 付 本 金 = 每 期 分 期 付 款 300000 元 的 年 金 现 值 =
30000×PVA(3,10%)=300000×2.4869=746070(元)[查表得知 PVA(3,10%)
=2.4869]
  总价款的现值=600000+746070=1346070(元)
 未确认融资费用=1500000-1346070=153930(元)
  借:固定资产 1346070
    未确认融资费用 153930
   贷:长期应付款 900000
     银行存款 600000
(2)按期支付价款、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
合同付款期内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摊融资费用(见表 13-3)。
表 13-3     单位:元
日 期 每期付款金额 确认的融资费用 应付本金减少额 应付本金余额
① ② ③=期初⑤×10% ④=②-③ 期末⑤=⑤-④
746070
2008-12-31 300000 74607 225393 520677
2009-12-31 300000 52067.70 247932.30 272744.70
2010-12-31 300000 27255.3 272744.70 0
合计 900000 153930 746070

2008 年 12 月 31 日,支付第一期应付款:
  借:长期应付款 300000
   贷:银行存款 300000
  借:财务费用 74607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74607
  2009 年 12 月 31 日,支付第二期应付款:
  借:长期应付款 300000
   贷:银行存款 300000
  借:财务费用 52067.70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52067.70
  2010 年 12 月 31 日,支付第三期应付款:
  借:长期应付款 300000
   贷:银行存款 300000
  借:财务费用 27255.30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27255.30
  (二)应付融资租赁款
  通过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是企业取得固定资产的重要途径。因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而发生的应付融资租赁费。形成企业的一笔非流动负债。
  企业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时,应当在租赁开始日,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
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的较低者作为入账价值,借记“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科目,
按最低租赁付款额,贷记“长期应付款”,按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
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
  按期支付融资租赁费时,借记“长期应付款”,贷记“银行存款”。同时,采用实际利
率法计算确定的当期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科目,贷记“未确认融资
费用”科目。
  企业在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时,如果能够取得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应当采用
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折现率;否则,应当采用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作为折现率。如果
无法取得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且租赁合同没有规定利率的,应当采用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作
为折现率。
  企业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根据租赁期开始日租入资产入账价值的
不同情况,对未确认融资费用采用不同的分摊率:
  1、以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入资
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2、以合同规定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入资产入账价
值的,应当将合同规定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3、以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入资产入
账价值的,应当将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4、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为入账价值的,应当重新计算分摊率。该分摊率是使最低租赁付
款额的现值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折现率。
  [例 6]假设某公司 2007 年 12 月 1 日,与东方租赁公司签订了一份融资租赁合同。某
公司以融资租赁方式向东方租赁公司租入一台设备,合同主要条款如下:
  ①租赁开始日:2008 年 1 月 1 日。
  ②租赁期:2008 年 1 月 1 日~2011 年 12 月 31 日,共 4 年。
  ③租金支付:自租赁开始日每年年末支付租金 150000 元。
  ④该机器在 2008 年 1 月 1 日的公允价值为 500000 元。
252 财务与会计
  ⑤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为 7%(年利率)。
  ⑥承租人与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均为 1000 元。
  ⑦租赁期届满时,某公司享有优惠购买该机器的选择权,购买价为 100 元,估计该日
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为 80000 元。
  (1)租赁开始日的会计处理
  第一步,计算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确定租赁资产入账价值
  最低租赁付款额=各期租金之和+行使优惠购买选择权支付的金额=150000×4+100
  =600100(元)
  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的过程如下:
  每期租金 150000 三的年金现值:150000×PA(4,7%)
  优惠购买选择权行使价 100 元的复利现值=100×PV(4,7%)
  查表得知 PA(4,7%)=3.3872,PV(4,7%)=0.7629
  现值合计=150000×3.3872+100×0.7629
  =508156.29(元)>500000 元
  根据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孰低原则,租赁资产的入
账价值应为资产公允价值 500000 元。
  第二步,计算未确认融资费用
  未确认融资费用=最低租赁付款额-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
  =600100-500000=100100(元)
  第三步,租赁资产最终的入账价值=资产公允价值 500000+初始直接费用 1000
  =501000(元)
  第四步,2008 年 1 月 1 日作以下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501000
    未确认融资费用      100100
   贷:长期应付款       600100
     银行存款         1000
  (2)按期支付租赁款、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
  第一步,确定融资费用分摊率
  由于租赁资产入账价值为公允价值,因此应重新计算融资费用分摊率,计算过程如下:
根据下列公式,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付款的现值=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因为分期
支付租金,所以可以得出:150000×PA(4,r)+100×PV(4,r)=500000(元)
  可在多次测试的基础上,用插值法计算融资费用分摊率。
  当 r=7%时:
  150000×3.3872+100×0.7629=508156.29>500000
  当 r=8%时:
  150000×3.3121+100×0.7350=496888.5<500000
  因此,7%<r<8%。用插值法计算如下:
  现值  利率
  508156.29   7%
  500000     r
  496888.5    8%
(508156.29-500000)/(508156.29-496888.5)=(7%-r)/(7%-8%)
计算得出:r=7.72%。即融资费用分摊率为 7.72%。
第二步,在租赁期内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摊融资费用(如表 13-4 所示)
表 13-4       单位:元
日  期 租金 确认的融资费用 应付本金减少额 应付本金余额
① ② ③=期初⑤×7.72% ④=②-③ 期末⑤=⑤-④
500000
2008-12-31 150000 38600 111400 388600
2009-12-31 150000 29999.92 120000.08 268599.92
2010-12-31 150000 20735.91 129264.09 139335.83
2011-12-31 150000 10764.17 139235.83 100
2012-1-1 100 100 0
合计 600100 100100 500000

  第三步,会计分录
  2008 年 12 月 31 日,支付第一期租金:
  借:长期应付款 150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0
  借:财务费用 38600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38600
  2009 年 12 月 31 日,支付第二期租金:
  借:长期应付款 150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0
  借:财务费用 29999.92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29999.92
  2010 年 12 月 31 日,支付第三期租金:
  借:长期应付款 150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0
  借:财务费用 20735.91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20735.91
  2011 年 12 月 31 日,支付第四期租金:
  借:长期应付款 150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0
  借:财务费用 10764.17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0764.17
  (3)租赁期届满时,购买该机器
  2012 年 1 月 1 日作以下会计分录:
254 财务与会计
  借:长期应付款 100
   贷:银行存款 100
  三、专项应付款
  专项应付款是指企业取得的国家指定为资本性投入的具有专项或特定用途的款项,如属
于工程项目的资本性拨款等。该科目应当按照拨入资本性投资项目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收到资本性拨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专项应付款”科目。
  将专项或特定用途的拨款用于工程项目,借记“在建工程”、“公益性生物资产”等科
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工程项目完工,形成固定资产或公益性生物资产的部分,借记“专项应付款”科目,贷
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科目;对未形成固定资产需要核销的部分,借记“专项应付
款”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等科目;拨款结余需要返还的,借记“专项应付款”科目,贷
记“银行存款”科目。
第四节 预计负债的核算
  一、或有事项及其特征
  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
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常见的或有事项主要包括:未决诉讼或仲裁、债务担保、产品质量保证
(含产品安全保证)、承诺、亏损合同、重组义务、环境污染整治、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方式的债
务重组等。
  或有事项与不确定性联系在一起,但在会计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并不都形成或有
事项,如固定资产折旧,虽然存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和残值等不确定性,但由于固定资产的
原价本身是确定的,其价值最终转移到产品中去也是确定的,因而固定资产折旧不是或有事
项。其他的如固定资产大修理、正常维护等,还有如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坏账准备等,均不属于或有事项。或有事项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由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是指或有事项的现存状况是过去交易或事项引起的客观存
在。
  比如,未决诉讼虽然是正在进行中的诉讼,但该诉讼是企业因过去的经济行为导致起诉
其他单位或被其他单位起诉。这是现存的一种状况而不是未来将要发生的事项。未来可能发
生的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经营亏损等,不属于或有事项。
  2、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是指或有事项的结果是否发生具有不确定性,或者或有事项的
结果预计将会发生,但发生的具体时间或金额具有不确定性。
  比如,债务担保事项的担保方到期是否承担和履行连带责任,需要根据被担保方债务到
期时能否按时还款加以确定。这一事项的结果在担保协议达成时具有不确定性。
  3、由未来事项决定,是指或有事项的结果只能由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
决定。
  比如,债务担保事项只有在被担保方到期无力还款时,企业(担保方)才履行连带责任。
  二、预计负债的核算
  (一)预计负债的确认
  根据或有事项准则的规定,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的,应当确认
为预计负债:
  1、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是指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是在企业当前条件下已承
担的义务,而非潜在义务。企业没有其他现实的选择,只能履行该义务,如法律要求企业履
行、有关各方合理预期企业应当履行等。
  “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是指履行与或有事项相关的现时义务时,
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可能性超过 50%。
  履行或有事项相关义务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可能性,通常应当结合下列情况加以判
断:
  结果的可能性  对应的概率区间
  基本确定    大于 95%但小于 100%
  很可能     大于 50%但小于或等于 95%
  可能      大于 5%但小于或等于 50%
  极小可能    大于 0 但小于或等于 5%
  “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是指与或有事项相关的现时义务的金额能够合理地估
计。企业通常应当考虑下列情况,计量预计负债的金额:
  1、充分考虑与或有事项有关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在此基础上按照最佳估计数确定预计
负债的金额。
  2、预计负债的金额通常等于未来应支付的金额,但未来应支付金额与其现值相差较大
的,如油井或核电站的弃置费用等,应当按照未来应支付金额的现值确定。
  3、有确凿证据表明相关未来事项将会发生的,如未来技术进步、相关法规出台等,确定
预计负债金额时应考虑相关未来事项的影响。
  4、确定预计负债的金额不应考虑预期处置相关资产形成的利得。
  在实务中,企业应当注意以下两点:
  1、不应当就未来经营亏损确认预计负债。
  2、不应当确认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
  或有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
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
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计量。
  或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潜在资产,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
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
  (二)预计负债的计量
  预计负债的计量包括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256 财务与会计
  1、预计负债的初始计量
  预计负债应当按照履行相关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初始计量。
  最佳估计数的确定分两种情况考虑。第一,如果所需支出存在一个连续范围,且该范围
内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同的,最佳估计数应当按照该范围内的中间值确定,即最佳估计
数应按该范围的上、下限金额的平均数确定。例如:某公司售出产品发生的保修费用为销售
额的 1%至 1.5%之间,则最佳估计数的比例应为销售额的 1.25%。第二,在其他情况下,
最佳估计数应按涉及的项目多少分别确定:①或有事项涉及单个项目的,按照最可能发生金
额确定。例如:某公司涉及一起诉讼,根据类似案件的经验以及公司所聘律师的意见判断,
该公司在该起诉讼中胜诉的可能性有 30%,败诉的可能性有 70%,如果败诉将要赔偿 50
万元,在这种情况下,该公司应确认的负债金额(最佳估计数)应为最可能发生金额 50 万
元。②或有事项涉及多个项目的,按照各种可能结果及相关概率计算确定。例如:某公司本
年销售甲产品 5000 万元,根据产品质量保证条款的规定,产品售出一年内,如发生正常质
量问题,企业将负责免费修理。根据公司以往经验,如果出现小的质量问题则发生的修理费
为销售额的 2%,而出现较大的质量问题则发生的修理费为销售额的 5%。据预测,本年度
售出的产品中有 85%不会发生质量问题,有 10%将发生较小的质量问题,有 5%将发生较
大的质量问题。据此,本年度末该公司应确认的负债金额(最佳估计数)为:
(5000×2%)×10%+(5000×5%)×5%=22.5(万元)。
  当企业清偿预计负债所需支出全部或部分预期由第三方补偿的,补偿金额只有在基本确
定能够收到时才能作为资产单独确认,而且确认的补偿金额不应当超过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
例如:发生交通事故等情况时,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合理的补偿;在某些索赔诉讼中,企业
可以通过反诉的方式对索赔人或第三方另行提出赔偿要求;在债务担保业务中,企业履行担
保义务的同时,通常可以向被担保企业提出额外追偿要求。
  2、预计负债的后续计量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有确凿证据表明该账面价值
不能真实反映当前最佳估计数的,应当按照当前最佳估计数对该账面价值进行调整。但属于
会计差错的,应当根据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准则进行处理。
  (三)预计负债的会计处理
  为了正确核算和披露预计负债,并区别于其他负债项目,企业应设置“预计负债”科目,
该科目借方反映实际发生的费用以及预计负债的冲销额,如支付产品维修费用、因败诉而支
付的赔偿款等;贷方反映确认的预计负债金额;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预计尚未清偿的债
务金额。同时企业应在“预计负债”科目下分别不同性质设置“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
“预计未决诉讼损失”、“预计担保损失”、“预计重组损失”等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1、产品质量保证
  产品质量保证是企业为了树立信誉、扩大销售、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所采取的对于出售的
产品附有的各种各样的质量保证,如对售出产品实行“三包”,即包退、包换和包修等措施。
由于产品的质量问题通常在所难免,所以伴随企业对售出产品的质量保证而发生的费用,如
修理费用等,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当肯定的,其发生的金额往往也可以根据以往经验合理预
计,所以产品质量保证通常可以确认为一项预计负债。通常可以在产品售出后,根据产品质
量保证条款的规定、产品的销售额以及预计质量保证费用的最佳估计数确认产品质量保证负
债金额,在确认时,应借记“销售费用——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科目,贷记“预计负债
——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科目;平时,实际发生产品质量保证费用时,应借记“预计负
债——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例 7]华宝公司是生产和销售空调器的企业。本年第一季度销售 A 型空调器 5000 台,
每台售价 8000 元。华宝公司 A 型空调器的质量保证条款规定:产品在售出两年内如出现非
意外事件造成的故障和质量问题,公司免费负责保修。根据以往经验,发生保修费一般为销
售额的 1%至 3%之间。根据上述业务,华宝公司在第一季度应确认的产品质量保证负债金
额为 800000 元[(5000×8000)×(1%+3%)÷2],应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销售费用——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 800000
   贷:预计负债——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 800000
  若华宝公司在第一季度实际以银行存款支出的 A 型空调器维修费为 50000 元,则应编
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预计负债——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 50000
   贷:银行存款 50000
  产品质量保证负债核算时还应注意:如果发现保证费用的实际发生额与预计数相差较大,
应及时对预计比例进行调整;企业针对特定批次产品确认预计负债,在保修期结束时,应将
“预计负债——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余额冲销,不留余额;已对其确认预计负债的产品,
如企业不再生产,则应在相应的产品质量保证期满后,将“预计负债——预计产品质量保证
损失”余额冲销,不留余额。
  2、未决诉讼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经常会涉及经济诉讼、仲裁等案件,但这些审理中的诉讼、仲裁事项
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多大影响,企业因此要承担多大风险,具有不确定性。
如果这些未决诉讼引起的相关义务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预计败诉的可能性属于“很可
能”、要发生的诉讼等费用也能可靠预计,则企业应将预计要发生的支出确认为预计负债,
借记“营业外支出”、“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预计负债——预计未决诉讼损失”科目;
因败诉实际支付诉讼等费用时,应借记“预计负债——预计未决诉讼损失”科目,贷记“银
行存款”等科目。
  [例 8]2006 年 11 月 20 日,华通公司从 A 银行取得一笔信用贷款 5000 万元,期限为
一年,年利率为 7.2%。2007 年 11 月 20 日,华通公司的借款(本金和利息)到期。华通公
司具有还款能力,但因与 A 银行之间存在其他经济纠纷,而未按时归还 A 银行的贷款。A 银
行遂与华通公司协商,但未达成协议,于 2007 年 12 月 20 日向法院提起诉讼。截至 2007 年
12 月 31 日,法院尚未对 A 银行提起的诉讼进行审理。2007 年 12 月 31 日,华通公司对此诉
讼案件进行分析,认为如无特殊情况,本公司很可能败诉,为此不仅要偿还贷款本息,还需
要支付罚息和承担诉讼费等费用。假设华通公司预计将要支付的罚息、诉讼费等费用估计为
50 万元至 60 万元之间,其中包括对方支付的诉讼费 5 万元,则华通公司在 2007 年 12 月
31 日应确认的负债为 55 万元[(50+60)/2],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诉讼费 50000
    营业外支出——罚息支出 500000
   贷:预计负债——预计未决诉讼损失 550000
  3、对外担保事项
  企业对外提供担保可能产生的负债,如果符合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应当确认为预计负
债。
  (1)在担保涉及诉讼的情况下,如果企业已被判决败诉,则应当按照法院判决的应承
担的损失金额,确认为预计负债,并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不含诉讼费,实际发生的诉讼费
应计入当期的“管理费用”,下同);如果已判决败诉,但企业正在上诉,或者经上一级法
院裁定暂缓执行,或者由上一级法院发回重审等,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已有判决
结果合理估计可能产生的损失金额,确认为预计负债,并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如果法院尚
未判决,企业应向其律师或法律顾问等咨询,估计败诉的可能性,以及败诉后可能发生的损
失金额,并取得有关书面意见。如果败诉的可能性大于胜诉的可能性,并且损失金额能够合
理估计的,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将预计担保损失金额,确认为预计负债,并计入当期营业外
支出。
  (2)企业当期实际发生的担保诉讼损失金额与已计提的相关预计负债之间的差额,应
分别情况处理:
  ①企业在前期资产负债表日,依据当时实际情况和所掌握的证据,合理预计了预计负债,
应当将当期实际发生的担保诉讼损失金额与已计提的相关预计负债之间的差额,直接计入当
期营业外支出或营业外收入。
  ②企业在前期资产负债表日,依据当时实际情况和所掌握的证据,本应当能够合理估计
并确认和计量因担保诉讼所产生的损失,但企业所作的估计却与当时的事实严重不符(如未
合理预计损失或不恰当地多计或少计损失),应当视为滥用会计估计,按照重大会计差错更
正的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③企业在前期资产负债表日,依据当时实际情况和所掌握的证据,确实无法合理确认和
计量因担保诉讼所产生的损失,因而未确认预计负债的,则在该项损失实际发生的当期,直
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3)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担保诉讼事
项,按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4、待执行合同变成亏损合同事项
  待执行合同,是指合同各方尚未履行任何合同义务,或部分地履行了同等义务的合同。
企业与其他方签订的尚未履行或部分履行了同等义务的合同,如商品买卖合同、劳务合同、
租赁合同等,均属于待执行合同。
  亏损合同,是指履行合同义务不可避免会发生的成本超过预期经济利益的合同。
  根据或有事项准则的规定,待执行合同变成亏损合同的,该亏损合同产生的义务满足规
定条件的,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
  企业在履行合同义务过程中,如发生的成本预期将超过与合同相关的未来流入的经济利
益的,待执行合同即变成了亏损合同,此时,如果与该合同相关的义务不需支付任何补偿即
可撤销,通常不存在现时义务,不应确认预计负债。如果与该合同相关的义务不可撤销,企
业就存在了现时义务,同时满足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和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的,通常应当确认预计负债。
  例如,某公司 2007 年 1 月采用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生产线生产产品,租赁期 3 年,生产
的产品预计每年均可获利。2008 年 12 月,市政规划要求公司迁址,加之宏观政策调整该公
司决定停产上述产品,原经营租赁合同为不可撤销合同,还要持续 1 年,生产线无法转租给
其他单位。此时,该公司执行原经营租赁合同发生的费用很可能超过预期获得的经济利益,
该租赁合同变为亏损合同,应当在 2008 年 12 月 31 日根据未来期间(2009 年)应支付的
租金确认预计负债。
  待执行合同变成亏损合同时,企业拥有合同标的资产的,应当先对标的资产进行减值测
试并按规定确认减值损失,如预计亏损超过该减值损失,应将超过部分确认为预计负债。企
业没有合同标的资产的,亏损合同相关义务满足规定条件时,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
  例如,商品销售合同属于待执行合同,在其售价低于成本时,该合同即变为亏损合同,
该合同存在标的资产(存货)的,应当确认减值损失和存货跌价准备,不确认预计负债;如
果合同不存在标的资产(存货),企业应在满足负债确认条件时确认预计负债。
  5、重组事项
  重组是指企业制定和控制的,将显著改变企业组织形式、经营范围或经营方式的计划实
施行为。属于重组的事项主要包括:
  (1)出售或终止企业的部分经营业务;
  (2)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较大调整;
  (3)关闭企业的部分营业场所,或将营业活动由一个国家或地区迁移到其他国家或地
区。
  重组不同于企业合并和债务重组。重组通常是企业内部资源的调整和组合,谋求现有资
产效能的最大化;企业合并是在不同企业之间的资本重组和规模扩张;债务重组是债权人对
债务人作出让步,债务人减轻债务负担,债权人尽可能减少损失。
  根据或有事项准则的规定,同时存在下列情况时,表明企业承担了重组义务:
  (1)有详细、正式的重组计划,包括重组涉及的业务、主要地点、需要补偿的职工人数
及其岗位性质、预计重组支出、计划实施时间等;
  (2)该重组计划已对外公告。
  根据或有事项准则的规定,企业承担的重组义务满足规定条件的,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
  例如,某公司董事会决定关闭一个事业部。如果有关决定尚未传达到受影响的各方,也
未采取任何措施实施该项决定,表明该公司没有承担重组义务,不应确认预计负债;如果有
关决定已经传达到受影响的各方,各方预期公司将关闭该事业部,通常表明公司开始承担重
组义务,同时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应当确认预计负债。
  企业应当按照与重组有关的直接支出确定预计负债金额。直接支出不包括留用职工岗前
培训、市场推广、新系统和营销网络投入等支出。
  三、或有事项的信息披露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或有事项有关的下列信息:
  1、预计负债。
  (1)预计负债的种类、形成原因以及经济利益流出不确定性的说明。
  (2)各类预计负债的期初、期末余额和本期变动情况。
  (3)与预计负债有关的预期补偿金额和本期已确认的预期补偿金额。
  2、或有负债(不包括极小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或有负债)。
  (1)或有负债的种类及其形成原因,包括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未决诉讼、未决仲裁、
对外提供担保等形成的或有负债。
260 财务与会计
  (2)经济利益流出不确定性的说明。
  (3)或有负债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以及获得补偿的可能性;无法预计的,应当说明
原因。
  3、企业通常不应当披露或有资产。但或有资产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应当披
露其形成的原因、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等。
  在涉及未决诉讼、未决仲裁的情况下,如按照上述规定披露全部或部分信息预期对企业
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企业无须披露这些信息,但应当披露该未决诉讼、未决仲裁的性质,
以及没有披露这些信息的事实和原因。
第五节 债务重组的核算
  一、债务重组的概念和方式
  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
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是指因债务人出现资金周转困难、
经营陷入困境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其无法或者没有能力按原定条件偿还债务的情况。“债权
人作出让步”,是指债权人同意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现在或者将来以低于重组债务账面价
值的金额或者价值偿还债务。“债权人作出让步”的情形主要包括:债权人减免债务人部分
债务本金或者利息、降低债务人应付债务的利率等。
  债务重组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四种:
  1、以资产清偿债务;
  2、将债务转为资本;
  3、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如减少债务本金、减少债务利息等,不包括上述 1 和 2 两种方式;
  4、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等。
  债务重组日的确定。债务重组可能发生在债务到期前、到期日或到期后。债务重组日为债
务重组完成日,即债务人履行协议或法院裁定,将相关资产转让给债权人、将债务转为资本
或修改后的偿债条件开始执行的日期。
  例如,甲企业欠乙企业货款 1200 万元,到期日为 2007 年 3 月 1 日。甲企业发生财务困
难,经协商,乙企业同意甲企业以价值 800 万元的产品抵债。甲企业于 2007 年 3 月 20 日将
产品运抵乙企业并办理有关债务解除手续。在此项债务重组交易中,2007 年 3 月 20 日为债
务重组日。如果甲企业分批将产品运往乙企业,最后一批运抵的日期为 2007 年 3 月 30 日,
且在这一天办理有关债务解除手续,则债务重组日为 2007 年 3 月 30 日。
  债务重组中公允价值的确定。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
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债务重组交易中,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应当按照下
列规定进行计量:(1)非现金资产属于企业持有的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资产的,应当按
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确定其公允价值。(2)非现金资
产属于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其他资产且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其市场价格为基础
确定其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其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类似资产的市场
价格为基础作适当调整后,确定其公允价值;采用上述两种方法仍不能确定非现金资产公允
价值的,应当根据交易双方自愿进行的、公允的资产交易金额为基础,采用估值技术等合理
的方法确定其公允价值。
  二、债务重组的账务处理
  (一)以现金清偿债务
  以现金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的现金之间的差额,确
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收到的现金之间的差
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债权人已对债权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当先将该差
额冲减减值准备,减值准备不足以冲减的部分,计入营业外支出;多计提的减值准备,冲减
“资产减值损失”。
  上述债务的“账面价值”如有利息的,还应加上应计未付利息,如长期借款;有溢
(折)价的,还应加上尚未摊销的溢价或减去尚未摊销的折价(如应付债券,下同)。
  债务人按应付债务的账面余额,借记“应付账款”等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
“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科目;债权人应按
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应收债权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借记“坏账准
备”科目,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余额,贷记“应收账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
出——债务重组损失”科目。
  在债权人已对重组债权计提了坏账准备的情况下,如果实际收到的现金金额大于重组债
权的账面价值,债权人应按实际收到的现金,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重组债权已计提
的坏账准备,借记“坏账准备”科目,按该项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贷记“应收账款”等科
目,按其差额,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例 9]2007 年 2 月 10 日,光明公司销售一批材料给长江公司,不含税价格为
200000 元,增值税税率为 17%。当年 3 月 20 日,长江公司财务发生困难,无法按合同规定
偿还债务,经双方协议,光明公司同意减免长江公司 40000 元债务,余额用银行存款立即
偿清。光明公司已对该债权计提了 1000 元坏账准备金。
  (1)长江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应付账款 234000
   贷:银行存款 1940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40000
  (2)光明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194000
    坏账准备 10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39000
   贷:应收账款 234000
  (二)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
  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
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
价值的差额,应当分别下列情况进行处理:(1)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为存货的,应当作为销
售处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14 号——收入》的规定以按其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同时结转
相应的成本。(2)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和
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间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3)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为
长期股权投资或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间的差额,
计入投资收益。
262 财务与会计
  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权人应当对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重组债
权的账面余额与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间的差额,比照上述第
(一)种重组方式处理。
  1、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债务人应按应付债务的账面余额,借记“应付账款”等科目,按用于清偿债务的非现金
资产的公允价值,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固定
资产清理”、“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科目,按应交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
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科目。
  债务人结转用于清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支付应付的相关税费的账务处理参
见有关章节。
  2、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债权人应按接受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借记“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
产”、“无形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科目,按可抵扣的增值税额,
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重组债权日,提的坏账准备,借记
“坏账准备”科目,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贷记“应收账款”等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
费,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或贷记
“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例 10]华强公司欠三星公司购货款 800000 元。经协商,华强公司以其产品偿还债务,
该产品的公允价值(即计税价格)为 600000 元,实际成本为 400000 元,未计提存货跌价
准备。两公司均为一般纳税企业,增值税税率为 17%。三星公司对应收华强公司货款未计提
坏账准备,接受华强公司以产品偿还债务时,将该产品作为商品入库。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根据上述资料,华强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应付账款——三星公司 8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6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020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98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400000
   贷:库存商品 400000
  三星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库存商品 6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020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98000
   贷:应收账款——华强公司 800000
  [例 11]华诚公司于 2007 年 3 月 1 日从长青公司购入一批材料,货款 400000 元,至
2007 年 4 月 30 日尚未支付货款。经与长青公司协商,长青公司同意华诚公司以一台设备偿
还债务。该项设备的账面原价为 400000 元,已提折旧 80000 元,计提的减值准备为 5000
元,公允价值为 325000 元。长青公司对该项应收华诚公司账款提取坏账准备 20000 元。不
考虑其他相关税费,根据上述资料,华诚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应付账款——长青公司 40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3250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75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315000
    累计折旧 800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000
   贷:固定资产 400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10000
   贷:营业外收入 10000
  长青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固定资产 325000
    坏账准备 200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55000
   贷:应收账款 400000
  [例 12]2006 年 12 月 30 日,光明公司销售一批材料给长江公司(与光明公司属非关
联方),含税价为 234000 元。2007 年 3 月 1 日,长江公司资金周转暂时发生困难,经双方
协议,光明公司同意长江公司将其拥有的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用于抵偿债务,并向长江公司
支付补价 10000 元。该项长期股权投资(长江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公允价值为 230000
元,账面余额为 260000 元,已计提了相关减值准备为 40000 元,已宣告但尚未分派的现金
股利。长江公司转让该项长期股权投资时发生相关费用 4000 元,光明公司对相关债权提取
了 24000 元坏账准备。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1)长江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应付账款 234000
    银行存款 1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丙公司 2300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14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4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丙公司 30000
     银行存款 4000
     投资收益 6000
  (2)光明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丙公司 230000
    坏账准备 24000
   贷:应收账款 234000
     银行存款 10000
     资产减值损失 10000
  [例 13]甲企业销售一批货物给乙公司(与甲企业属非关联方),价税合计 300000
元。现乙公司无法偿还,经双方商定进行债务重组,同意乙公司以一项公允价值为 200000
元的无形资产及银行存款 50000 元偿还全部债务。假设甲公司对该项债权未计提减值准备,
乙公司换出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为 210000 元,累计摊销 30000 元,未计提减值准备,转让
无形资产适用营业税税率 5%,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264 财务与会计
  (1)乙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付账款 300000
   贷:无形资产 200000
     银行存款 500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50000
  借:累计摊销 30000
   贷:无形资产 10000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10000
     营业外收入 10000
  (2)甲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50000
    无形资产 2000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50000
   贷:应收账款 300000
  (三)债务转为资本
  以债务转为资本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债权人放弃债权而享有
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将股份的面值总额
确认为股本(或者实收资本),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股本(或者实收资本)之间的差额确
认为资本公积。债权人应当将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确认为对债务人的投资,重组债权的账面
余额与股份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间的差额,比照上述第(一)种重组方式处理。
  债务人应按应付债务的账面余额,借记“应付账款”等科目,按债务的账面余额与债权
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科
目,按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份的面值,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按其差
额,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债权人应按应享有股份的公允价
值,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该项重组债权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借记“坏账准备”科
目,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贷记“应收账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
目或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债务转为资本,债务人发生的一些税费,与股票发行直接相关的手续费等,可以作为抵
减资本公积处理,其他税费,可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如印花税等。债权人发生的相关税费,
分别按长期股权投资或者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准则的规定进行处理。
  [例 14]2007 年 3 月 15 日,光明公司销售一批材料给长江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且
与光明公司属非关联方),同时收到长江公司签发并承兑的一张面值 200000 元、年利率
5%、6 个月期、到期还本付息的银行承兑汇票。9 月 15 日,长江公司与光明公司协商,以其
普通股抵偿票据。长江公司用于抵债的普通股为 20000 股,股票市价为每股 8 元。假定双方
适用的印花税税率均为 2‰,均以银行存款支付;光明公司准备长期持有该项股权;不考虑
其他相关税费。
  (1)长江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付票据 205000
   贷: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45000
     股本 20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40000
  借:管理费用 320
   贷:银行存款 320
(2)光明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16032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45000
   贷:应收票据 205000
     银行存款 320
  (四)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修改其他债务条件”,通常指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减少债务本金
或债务利息等。其中,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减少债务本金或债务利息,既包括在重组日债权
人豁免债务人的债务本金或债务利息,也包括重组日之后债权人豁免债务人的债务本金或债
务利息。
  1、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债务人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
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之间的差
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
  修改后的债务条款如涉及或有应付金额,且该或有应付金额符合《企业会计准则——或
有事项》中有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债务人应将该或有应付金额确认为“预计负债”。重
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和预计负债金额之和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
得或损失,计入营业外收入或支出。
  或有应付金额,是指需要根据未来某种事项出现而发生的应付金额,而且该未来事项的
出现具有不确定性。比如,债务重组协议规定,债务人在债务重组后一定期间内,其业绩改
善到一定程度或者符合一定要求(如扭亏为盈、摆脱财务困境等),则应向债权人额外支付
一定金额。当债务人承担的或有应付金额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时,应当将该或有应付金额
确认为预计负债。或有应付金额在后期没有发生的,企业应当冲销前期已确认的预计负债,
同时确认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债务人应按应付债务的账面余额,借记“应付账款”等科目,按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
务的公允价值,贷记“应付账款”等科目,按确认的或有应付金额,贷记“预计负债”科目,
按其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科目。
  2、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债权人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的债权的
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之间的
差额,比照上述第(一)种重组方式处理。
  修改后的债务条款中涉及或有应收金额的,债权人不应当确认或有应收金额,不得将其
计入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
  或有应收金额,是指需要根据未来某种事项出现而发生的应收金额,而且该未来事项的
出现具有不确定性。
  债权人应按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的债权的公允价值,借记“应收账款”等科目,按重组
债权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借记“坏账准备”科目,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贷记“应收账
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或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266 财务与会计
  [例 15]海星公司 2006 年 12 月 31 日应付昌河公司票据的账面余额为 208000 元,其
中,8000 元为累计未付的利息,票面年利率为 8%。由于海星公司连年亏损,资金困难,不
能偿付应于 2007 年 12 月 31 日前支付的应付票据。经双方协商,于 2007 年 1 月 1 日进行债
务重组。昌河公司同意将债务本金减至 160000 元,免去债务人 2006 年 12 月 31 日前所欠的
全部利息;将利率从 8%降低影响到 5%,并将债务到期日延长至 2008 年 12 月 31 日,利
息按年支付。假设昌河公司已对该项债权计提坏账准备 52000 元,现行贴现率为 5%。
  根据计算,债务重组后债务的公允价值(即现值)为 160000 元。
  (1)海星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①债务重组日
  借:应付票据 208000
   贷:应付账款——昌河公司 1600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48000
  ② 2007 年 12 月 31 日支付利息
  借:财务费用 8000
   贷:银行存款 8000
  ③ 2008 年 12 月 31 日偿还本金和最后一年利息
  借:应付账款——昌河公司 160000
    财务费用 8000
   贷:银行存款 168000
  (2)昌河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①债务重组日
  借:应收账款——海星公司(债务重组) 160000
    坏账准备 52000
   贷:应收票据 208000
  资产减值损失 4000
  ② 2007 年 12 月 31 日收到利息 8000 元(160000×5%)
  借:银行存款 8000
   贷:财务费用 8000
  ③ 2008 年 12 月 31 日收回本金和最后一年利息
  借:银行存款 168000
   贷:应收账款——海星公司(债务重组) 160000
     财务费用 8000
  [例 16]金达公司 2007 年 1 月 1 日与海通商业银行协商并达成协议,将海通商业银行
于 2006 年 1 月 1 日贷给金达公司的三年期、年利率为 9%、本金为 5000000 元的贷款进行债
务重组,海通商业银行同意将贷款延长至 2009 年 12 月 31 日,利率降至 6%,免除积欠的
利息 450000 元,本金减至 4200000 元,利息按年支付;同时规定,债务重组后的第一年
起若有赢利,则利率恢复至 9%,若无赢利,仍维持 6%利率。假设海通商业银行对该项贷
款没有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现行贴现率为 6%。金达公司估计在债务重组后第一年即很可能
赢利。
  根据计算,债务重组后债务的公允价值(即现值)为 4200000 元。
  (1)金达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①债务重组日
  借:长期借款 5450000
   贷:长期借款——债务重组 4200000
     预计负债——债务重组 3780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872000
  ② 2007 年 12 月 31 日支付利息时
  若金达公司 2007 年度没有赢利,但估计 2008 年很可能赢利的,则会计分录为:
  借:财务费用 252000
   贷:银行存款 252000
  借:预计负债 126000
   贷: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126000
  若金达公司 2007 年度有赢利,则会计分录为:
  借:财务费用 252000
    预计负债 126000
   贷:银行存款 378000
  ③ 2008 年 12 月 31 日支付利息时,其会计分录与上年相同。
  ④ 2009 年 12 月 31 日支付借款本息时
  支付借款本金的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借款——债务重组 4200000
   贷:银行存款 4200000
  支付借款利息的会计分录与 2007 年相同。
  (2)海通商业银行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①债务重组日
  借:贷款——债务重 42000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1250000
   贷:贷款 5000000
     应收利息 450000
  ② 2007 年 12 月 31 日收到利息时
  若金达公司 2007 年度没有赢利,按 6%计算利息,则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252000
   贷:利息收入 252000
  若金达公司 2007 年度有赢利,按 9%计算利息,则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378000
   贷:利息收入    378000
  ③ 2008 年 12 月 31 日收到利息时,其会计分录与上年相同。
  ④ 2009 年 12 月 31 日收回贷款本金及其利息时
  收回贷款本金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4200000
   贷:贷款——债务重组 4200000
  收回贷款利息的会计分录与 2007 年相同。
268 财务与会计
  (五)混合重组
  债务重组以现金清偿债务、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等方
式的组合进行的,债务人应当依次以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债权人享有
股份的公允价值冲减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再按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方式的规定处理;债权人
应当依次以收到的现金、接受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债权人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冲减重组
债权的账面余额,再按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方式的规定处理。
  [例 17]深广公司销售一批商品给红星公司(非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广公司属非关联
方),价款 1170000 元(含增值税)。债务到期时,因财务发生困难,红星公司与深广公司
商议进行债务重组。重组协议如下:红星公司支付现金 200000 元;以账面价值为 250000
元、累计摊销 50000 元的无形资产,吸收深广公司对红星公司股权投资 600000 元抵偿债务
800000 元;深广公司豁免债务 70000 元,余下债务 1 年后偿付;红星公司没有对用于抵债
的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深广公司也没有对重组债权计提坏账准备。经测定红星公司用于
偿债的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为 200000 元,深广公司拟长期持有对红星公司的股权投资,不
考虑交易过程中的任何税费。
  红星公司:
  (1)计算
  指定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重组债务金额=117-20-80=17(万元)
  重组后该项债务的公允价值为 17-7=10(万元)
  (2)账务处理
  借:应付账款 117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0
     无形资产 200000
     实收资本 600000
     应付账款——债务重组 1000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70000
  借:累计摊销  50000
   贷:无形资产 50000
  深广公司:
  借:银行存款 200000
    长期股权投资 600000
    无形资产 200000
    应收账款——债务重组 1000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70000
   贷:应收账款 1170000
  [例 18]甲公司销售一批商品给乙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与甲公司属非关联方),价
款 936000 元(含增值税)。双方协议,乙公司以一批产品偿还债务的一部分,剩下的部分
转为甲公司对乙公司的投资。乙公司转让的该批产品的成本为 300000 元,市价为 340000
元(不含增值税);用于抵债的普通股为 100000 股,每股面值 1 元,股票市价为每股 5
元,印花税税率为 2‰。乙公司没有对转让的产品计提减值准备,甲公司也未对债权计提坏
账准备。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税率为 17%。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
税费。
  (1)乙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付账款 936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4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78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38200
     股本  100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400000
  借:管理费用 1000
   贷:银行存款 1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300000
   贷:库存商品 300000
  (2)甲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501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7800
    库存商品 3400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38200
   贷:应收账款 936000
     银行存款 1000
  三、债务重组的信息披露
  债务人应当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与债务重组有关的下列信息:
  1、债务重组方式。
  2、确认的债务重组利得总额。
  3、将债务转为资本所导致的股本(或者实收资本)增加额。
  4、或有应付金额。
  5、债务重组中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由债务转成的股份的公允价值和修改其
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及依据。
  债权人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与债务重组有关的下列信息:
  1、债务重组方式。
  2、确认的债务重组损失总额。
  3、债权转为股份所导致的投资增加额及该投资占债务人股份总额的比例。
  4、或有应收金额。
5、债务重组中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由债权转成的股份的公允价值和修改其
他债务条件后债权的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及依据。
pp4
第十四章 所有者权益
第一节 投入资本的核算
  一、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它可以按不同的形式进行分类,如按照所有制形式,
可分为国有企业、集体所有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如股份制企业和中外合
资企业)等。从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核算角度,对企业按照组织形式分类更为重要,原因在于
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在对各自企业的资产、负债、成本费用和收入利润的会计核算上基本
相同,但在所有者权益的核算上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对企业的组织形式,国际上通行的是将企业分为以下三种组织形式:第一种是独资企业,
是指由单个投资者(如某一个人)出资设立的企业。第二种是合伙企业,是指由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投资者按照协议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的企业。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出资人
往往也是企业的经营者,而且在其出资人所承担的责任方面也有相同之处,即出资人均需要。
对企业的债务负无限的连带清偿责任。上述两种类型的企业也被称为非公司企业组织。第三
种是公司企业,它是依法定程序登记并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公司企业按照出资人即股东所负责任的不同,又可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等
多种形式。在企业组织形式中,公司组织是目前国际上最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其中,股份
有限公司又是被广泛推崇的公司形式。本章将以公司这一企业组织形式说明其所有者权益的
会计核算。
  2006 年 1 月 1 日公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对我国的
公司组织形式作了明确的规范。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
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企业法人。 《公司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有限
责任公司由五十人以下的股东出资设立。 《公司法》第七十九条规定: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
当有二人以上二百人以下为发起人,其中须有半数以上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二、投资者投入资本的形式及计价
  拥有一定量的资本是任何一个企业法人设立并开展其经营活动的前提,这些资本主要是
由企业的投资者投入资本所形成的,可供企业长期周转使用。 《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
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公司全体股东首次出资额不得
低于注册资本的 20%,也不得低于法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
低限额为人民币 3 万元),其余部分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其中,投资公司
可以在 5 年内缴足。法律、行政法规对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有较高规定的,从
其规定。对于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发起式设立的,注册资本为
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发起火认购的股本总额。公司全体发起人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
于注册资本的 20%,其余部分由发起人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其中,投资公司可
以在 5 年内缴足。在缴足前,不得向其他人募集股份。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募集方式设立的,
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实收股本总额。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
币 500 万元。法律、行政法规对殷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有较高规定的,从其规定。
  在我国,投入资本按其投资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国家投入资本、法人投入资本、个人投
入资本和外商投入资本等。国家投入资本是指国家作为投资主体向企业投入的资本;法人投
入资本是指单位以入股或联营等方式向企业投入的资本;个人投入资本是指个人向企业投入
的资本;外商投入资本是指境外(包括港、澳、台地区)企业或个人向企业投入的资本。
  投资主体可以采用国家法律许可的各种形式向企业投资。在我国,投资者投入资本可以
采取以下两种形式:
  (一)以现金投入的资本
  指投资者直接以货币资金向企业出资。如国家直接向企业拨付资金,国家、其他法人或
个人以货币资金认购企业股份等进行的投资,以及外商以某种外币投入的资本。
  (二)以非现金资产投入的资本
  指投资者以非货币资金向企业出资。非货币资金主要包括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
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
出资的财产除外。
  投入资本的计价是指投资者投入资本的入账金额确定的方法。按规定,投资者投入的资
本应按实际投资额计价入账。不同的投资形式,其实际投资数额的确定并不完全相同。
  如果企业为非股份有限公司,则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可以按如下方式计价:
  1、投资者以现金投入的资本,应当以实际收到或者存入企业开户银行的金额作为实收
资本入账。实际收到或者存入企业开户银行的金额超过其在该企业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
分,一般记入资本公积。
  2、投资者以非现金资产投入的资本,应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实收资本入
账,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3、投资者投入的外币,采用交易日即期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即外币投入资本与相
应的货币性项目的记账本位币金额相等,不产生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4、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依照准则规定,在合作期间归还投资者投资的,在实收资本科目
下设置”已归还投资”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对于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本,应按以下原则来确定:
  1、公司的股本应当在核定的股本总额及核定的股份总额的范围内发行股票取得。公司发
行的股票,应按其面值作为股本,超过面值发行取得的收入,其超过面值的部分,作为股本
溢价,记入资本公积。
  2、境外上市公司以及在境内发行外资股的公司,按确定的人民币股票面值和核定的股
份总额的乘积计算的金额,作为股本入账,按交易日即期汇率折合的人民币金额与按人民币
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处理。
  在会计核算上,为了反映投资者投入资本的情况,对于非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国有独资
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应设置“实收资本”总账科目,核算按照企业章程的规定,投资者投
入企业的资本的情况,该科目的贷方反映企业实际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数额;借方反映按
规定程序减少的资本数额;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实有的资本数额。该科目应按投资者设
置明细科目,具体反映各投资者投入资本的情况。
272 财务与会计
  对于股份有限公司,应设置“股本”总账科目,用以核算股东投入的资本,并将核定的
股本总额、股份总数、每股面值,在股本账户中作备查登记。为了反映公司股份的构成情况,
应在“股本”科目下,按股票种类(普通股和优先股)及股东单位或姓名设置明细账。
  企业的股本应在核定的股本总额范围内,发行股票取得。但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发行股
票取得的收入与股本总额往往不一致,公司发行股票取得的收入大于股本总额的,称为溢价
发行;小于股本总额的,称为折价发行;等于股本总额的,为面值发行。我国不允许企业折
价发行股票。在采用溢价发行股票的情况下,企业应将相当于股票面值的部分计入“股本”
科目,其余部分在扣除发行手续费、佣金等发行费用后记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
  三、有限责任公司实收资本的核算
  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五十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我国《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
资本形成以及股东对公司出资等作出了相应的规范。 《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
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实缴的出资额,同时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
限额为人民币 3 万元。法律、行政法规对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有较高规定的,
从其规定。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 20%,也不得低于法定的注册资
本最低限额,其余部分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其中,投资公司可以在 5 年内
缴足。而且,股东全部缴纳出资后,必须经法定的验资机构验资并出具证明。股东按照实缴
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但是,
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除外。股东向股
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
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 30 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
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
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
优先购买权。
  有限责任公司投入资本的会计核算应按出资股东设置明细账,分别反映各个股东的投入
资本情况。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投入的资本还应按不同情况处理,有限责任公司新设时,股东
按照合同、章程投入公司的资本,应全部计入“实收资本”科目,实收资本应等于各个股东
已经缴入的资本;在有限责任公司增资扩股时,如有新投资者介入,新投资者缴纳的出资额
大于其按约定比例计算的在公司缴入资本中所占的份额部分,应作为资本溢价,记入“资本
公积”科目。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应按照合同、协议和章程规定的投资形式出资。下面分别以
不同的投资形式说明有限责任公司投入资本的核算。
  (一)以现金投入
  当收到投资者投入现金,应在实际收到或存入企业开户银行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
贷记“实收资本——××股东”科目;若投入的金额超过按约定比例计算的其在注册资本中
所占的份额部分,其超过部分作为资本溢价,应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科目。
  [例 1]某有限责任公司收到 A 公司的货币资金出资 200 万元,款项已存入银行。该公
司应作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2000000
   贷:实收资本——A 公司 2000000
  (二)以非现金资产投入以实物资产投资,应在办理实物产权转移手续时,作账务处理
  1、当收到投资者以原材料等存货出资时,如果按计划成本核算,则应按存货的计划成
本,借记“原材料”等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
税(进项税额)”科目,应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贷记“实收资本”和“资本公
积”科目,按计划成本与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
异”等科目。如按实际成本法核算,则按实际成本借记“原材料”等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
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
值,贷记“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科目。
  2、当收到投资者以固定资产出资时,应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借记“固定资
产”科目,贷记“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等科目。
  3、当收到投资者以无形资产出资时,应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借记“无形资
产”科目,贷记“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等科目。
  在上述以非现金资产出资的情况下,如果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则应按公
允价值确定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
  [例 2]某新设有限责任公司(假设为一般纳税人、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收到 B 公
司按合同、章程出资的协议确认的价值为 200 万元的非现金资产,包括固定资产设备一台、
一项专利权和一批原材料,其中,双方确认的投入固定资产设备的价值为 130 万元,双方
确认的投入专利权价值为 30 万元,双方确认的投入原材料价值为 40 万元,该批原材料的
增值税的进项税额为 6.8 万元。固定资产已交付使用,原材料也已验收入库,该批原材料的
计划成本为 42 万元。该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 1300000
    无形资产 300000
    原材料 42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8000
   贷:实收资本——B 公司 2000000
     材料成本差异 20000
     资本公积 68000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
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
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评估作
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法律、行政法规对评估作价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全
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 30%。
274 财务与会计
  四、股份有限公司股本的核算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全部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募集资本,股东以其所持
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公司发行
的股票按照股东享有的权利加以分类,可以分成普通股和优先股两大类。普通股是公司的基
本股份,与优先股相比,它在公司利润分配方面没有优先权;而优先股则享有一种或几种比
普通股优先的权利。普通股的基本权利包括有权参加股东大会并行使投票表决权,以此参与
公司的管理、有权参与公司利润的分配、在公司增发股票时有优先认股权和当公司终止营业
清算解散时有权分得剩余财产等权利;优先股的优先权利主要有股利的优先分配权、剩余财
产的优先分配权等权利,但优先股一般没有参与公司管理的权利。
  我国《公司法》对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以及股本的形成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
的设立,可以采取发起设立或者募集设立的方式,由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的全部股份而设
立的公司即为发起设立;由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股份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向社会公开募集
而设立的公司即为募集设立。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 2 人以上 200 人以下为发起人,其
中须有半数以上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
500 万元。
  股份有限公司与其他企业组织形式相比较,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将公司的全部资本划分为
等额股份,并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来募集资本,股票的面值与股份总数的乘积为股本总额。
  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方式不同,其投入资本的具体会计核算也不同。
  (一)发起设立
  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发起设立,其特点是公司的股份全部由发起人认购,不向发起人以外
的任何人募集股份。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发起设立方式设立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
记的全体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总额。公司全体发起人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 20%,
其余部分由发起人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其中,投资公司可以在 5 年内缴足。在缴
足前,不得向他人募集股份。按规定,发起人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
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依法转让的非货币性财产作价出资。发起人以非货币资产出
资的,必须进行资产评估作价,核实财产。发起人应当书面认足公司章程规定其认购的股份;
一次缴纳的,应即缴纳全部出资;分期缴纳的,应即缴纳首期出资。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
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
  股份有限公司在收到发起人的出资时,应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股本”等科
目。
  [例 3]甲公司是由 A、B、C、D 和 E5 个发起人共同发起、依法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经
核定的股本总额为 5000 万元,划分为 5000 万股,每股面值为 1 元。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发
起人的出资比例和出资方式:A 占 50%,全部以非货币资产出资,折合股份 2500 万股,其
中包括固定资产和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账面原价 1800 万元,经评估确认的价值为 1700
万 元 ; 经 评 估 确 认 的 土 地 使 用 权 的 价 值 为 850 万 元 , 上 述 财 产 已 依 法 转 入 甲 公 司 ;
B、C、D、E 各占 12.5%,全部以货币资金出资,有关出资已全部到位,存入银行。甲公司在
收到上述各方出资时,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 17000000
    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8500000
    银行存款 25000000
   贷:股本——A 25000000
     股本——B 6250000
     股本——C 6250000
     股本——D 6250000
     股本——E 6250000
     资本公积 500000
  (二)募集设立
  我国《公司法》规定,以募集设立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认购的股份不得少
于公司股份总数的 35%。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向社会公开募集的股份,应当由依法设立的证券经营机构承销,
签订承销协议,并与银行签订代收股款协议。按照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份的发行,实行公
平、公正的原则,同种类的每一股份应当具有同等权利。同次发行的同种类股票,每股的发
行条件和价格应当相同;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所认购的股份,每股应当支付相同价额。股票发
行价格可以按票面金额,也可以超过票面金额,但不得低于票面金额。
  公司发行股票一般需要经过股东认购、实收股款、发行股票等阶段。会计实务中,公开募
集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投入资本核算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发起人认购的股份,可以比照上述
发起设立公司有关股本形成的核算加以处理;二是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募集的股份,一般是
在股票发行后,实际收到股款时,将股票面值的金额贷记“股本”科目,实收股款超过股票
面值的部分,则记入“资本公积”科目的贷方。
  [例 4]某股份公司经批准向社会公开发行普通股票 1500 万股,每股票面金额为 1 元,
溢价发行。若发行后,实收股款为 6000 万元,则该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60000000
   贷:股本——普通股 15000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45000000
  上述股份公司设立的两种不同方式,在设立时发生的筹集资本的费用在数量上有较大差
距,因而对该项费用的会计处理也不相同。发起式设立公司,因股东是固定的,无须聘请证
券商向社会广泛募集,其发生的筹资费用通常较少,如发生一些如股权证明印刷费等少量费
用,可以直接计入财务费用。采用募集方式设立公司,需要由公司发起人聘请证券商发行股
票,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票数量大,印刷费用高,需要做大量的发行工作。所以,支付给证
券商的发行费用一般较高,在会计上应进行特别的处理。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支付的手续
费或佣金等发行费用,减去发行股票冻结期间产生的利息收入后的余额,如股票溢价发行的,
从发行股票的溢价中抵扣;股票发行没有溢价或溢价金额不足以支付发行费用的部分,应将
不足支付的发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五、企业资本(或股本)变动的核算
  企业在符合法定条件和履行法定程序后可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
  (一)增资
  在企业按规定接受投资者额外投入实现增资时,企业应按实际收到的款项或其他资产,
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增加的实收资本或股本金额,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科
目,按两者之间的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
企业采用资本公积或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企业应按照转增资本金额,借记“资本公积”或
“盈余公积”科目,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
276 财务与会计
  在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批准采用发放股票股利的方式增资时,公司应在实
施该方案并办理增资手续后,根据实际发放的股票股利数,借记“利润分配——转作股本的
普通股股利”科目,贷记“股本”科目。
  另外,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按规定转为股本时,应按“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
债券”科目余额,借记“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利息调整)”科目,按其权
益成分的金额,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股票面值和转换的股数计算的
股票面值总额,贷记“股本”科目,按实际用现金支付的不可转换为股票的部分,贷记“库
存现金”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
  最后,企业将重组债务转为资本的,应按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借记“应付账款”等科
目,按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本企业股份的面值总额,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
按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相应的实收资本或股本之间的差额,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资
本溢价”或“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
得”科目。
  企业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或其他方提供服务的,应在行权日,按实际行权情
况的权益工具数摄计算确定的金额,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应计入实
收资本或股本的金额,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
  (二)减资
  在企业按照法定程序报经批准减少注册资本时,应按照减资金额,借记“实收资本”或
“股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
  股份有限公司采用收购本企业股票方式减资的,按注销股票的面值总额减少股本,购回
股票支付的价款超过面值总额的部分,应依次冲减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借记“实收资本”
或“股本”科目、“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贷记
“库存股”科目;购回股票支付的价款低于面值总额的,应按股票面值总额,借记“实收资
本”或“股本”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库存股”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
积——股本溢价”科目。
  六、库存股的核算
  库存股是指企业收购的尚未转让或注销的本公司股份,为了核算这部分股份的金额,应
设置“库存股”科目。该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本公司股份的金额。
  库存股的主要账务处理:
  1、企业为减少注册资本而收购本公司股份的,应按实际支付的金额,借记“库存股”
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2、为奖励本公司职工而收购本公司股份,应按实际支付的金额,借记“库存股”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作备查登记。将收购的股份奖励给本公司职工属于以权益
结算的股份支付,如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根据职工获取奖励股份
的实际情况确定的金额,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奖励库存股的账面余
额,贷记“库存股”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
  3、股东因对股东大会作出的公司合并、分立决议持有异议而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的,企
业应按实际支付的金额,借记“库存股”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4、转让库存股,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转让库存股的账
面余额,贷记“库存股”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如为借方
差额的,借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应依次冲减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借记“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5、注销库存股,应按股票面值和注销股数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借记“股本”科目,
按注销库存股的账面余额,贷记“库存股”科目,按其差额,借记“资本公积 ——股本溢
价”科目,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应依次冲减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借记“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第二节 资本公积的核算
  一、资本公积概述
  资本公积是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指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
本)中所占的份额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在我国,资本公积的内容包括:
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根据我国公司法等法律的规定,资本公积的用途主要是用来转增资本(或股本)。但对
于其他资本公积项目,在相关资产处置之前,不能用于转增资本或股本。
  会计核算上应设置“资本公积”科目,用以反映资本公积的增减变动情况。增加资本公
积贷记该科目,减少资本公积借记该科目,该科目余额在贷方,反映企业实有的资本公积。
  该科目应按资本公积形成的类别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资本公积一般应设置的明
细科目有:“资本(或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等明细科目。
  二、资本公积的账务处理
  资本公积具有不同的形成来源,各自的账务处理存在着差异,分别说明如下:
  (一)资本溢价和股本溢价
  资本(或股本)溢价是指企业收到投资者的超出其在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
额的部分,形成资本(或股本)溢价的原因有溢价发行股票、投资者超额缴入资本等。如有
限责任公司的投资者实际交付的出资额超出接受投资企业确认为实收资本的差额,即为资本
溢价。在企业创立之初,投资者所认缴的出资额应全部作为实收资本,计入“实收资本”科
目。在企业创立之后,如有新的投资者加入,其出资额未必全部作为实收资本处理,其原因
是:一方面,在企业正常经营过程中投入与企业创立之时同样数额的资本,其获利能力未必
相同,企业创立时要经过筹建、试营业,为产品寻觅市场、开辟市场等一系列艰辛的创立过
程,从资本投入到取得投资回报,需要许多时间,冒着较大风险,其间的资本利润率又源于
企业创办之初必要的垫支资本,企业的创办者为此付出了代价,因此同样数额的资本,出资
时间越早,对企业的影响就越大,相应的,投资者享有的权利也大些,这样新加入的投资者
为了取得一定的投资比例,往往需要付出大于按这一投资比例计算的实收资本额;另一方面,
企业经营过程中因赢利而形成的留存收益是企业所有者的权益,但未转入实收资本,新加人
的投资者如要分享这部分留存收益,也应该付出大于按一定投资比例计算的出资额。投资者
投入的资本中按其投资比例计算的出资额部分,应记入“实收资本”科目,大于部分应记入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科目。
278 财务与会计
  [例 5]某有限责任公司是由甲、乙、丙三方各出资 50 万元设立的,设立时的实收资本
为 150 万元,已经经营若干年,留存收益已达 20 万元。为扩大经营规模,三方决定重组公
司,吸收丁投资者加入,同意丁投资者以现金出资 60 万元,投入后占该公司全部资本的
25%,同时公司的注册资本增资为 200 万元。则该公司在收到丁投资者的出资时,应作如下
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600000
   贷:实收资本——丁 500000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100000
  在股份有限公司,资本溢价表现为股本溢价。与发行权益性证券直接相关的手续费、佣
金等交易费用,借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例 6]某股份有限公司溢价发行股票。甲公司认购该种股票 20000 股,每股面值 1 元,
计 20000 元,其中有 8000 股系用固定资产认购,其确认价值为 8400 元,原价为 10000 元;
其余股份均用银行存款认购,实际缴款 12000 元,已存入发行企业银行。该公司应作如下会
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 8400
    银行存款 12000
   贷:股本——普通股 20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400
  如前所述,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按规定转为股本时,企业将债务科目转为资本时,
均可能会产生“资本公积——资本(或股本)溢价”。
  (二)因长期股权投资调整形成的资本公积
  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情况下,企业对于被投资单位除净利润以外其他所有者
权益的变动,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按照持股比例与被投资单位除净利润以外其他所有
者权益的变动额计算应享有或承担的部分,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增加或减少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具体说,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
所有权权益的其他变动,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
—其他权益变动”科目,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三)因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形成的资本公积
  企业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或其他方提供服务的,应按权益工具授予日的公允
价值,借记“管理费用”等相关成本费用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四)自用房地产或存货的转换形成的资本公积(参见第十一章相关内容)
  (五)因金融工具形成的相关资本公积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除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
汇兑差额外,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
资本公积”科目,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损失,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2、金融资产的重分类
  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采用成本或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重分类日该金融资
产的公允价值或账面价值作为成本或摊余成本,该金融资产没有固定到期日的,与该金融资
产相关、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应当仍然记入“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
积”科目,在该金融资产被处置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重分类日,
该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在该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或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按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但以前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企业应当在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时改按公允价值计量,将相关账面
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在其发生减值或终止
确认时将上述差额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六)因套期形成的资本公积
  资产负债表日,满足运用套期会计方法条件的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产生
的利得或损失,属于有效套期的,借记或贷记有关科目,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
本公积”科目;属于无效套期的,借记或贷记有关科目,贷记或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科目。
  除了上述六个方面的资本公积变动之外,还涉及其他两个方面的资本公积增减的核算。
第一类为企业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用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应借记“资本公积——资
本溢价”或“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第二类为
公司采用收购本企业股票方式减资的,按注销股票的面值总额减少股本,购回股票支付的价
款超过面值总额的部分,应依次冲减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借记“股本”、“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科目;
购回股票支付的价款低于面值总额的,应按股票面值总额,借记“股本”科目,按实际支付
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或
股本)溢价”科目。
第三节 留存收益的核算
  一、盈余公积
  留存收益是指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业的内部积累。它是从企
业经营所得的净利润中积累而形成的,也属于所有者权益,但不同于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
其区别在于,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来源于企业的资本投入,而留存收益则来源于企业资本增
值。留存收益主要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一)盈余公积的组成内容
  一般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的盈余公积主要包括:
  1、法定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法律规定的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例如,按
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应按照净利润的 10%提取法定公积金,
计提的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达到注册资本的 50%以上时,可以不再提取。公司的法定公积金
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
280 财务与会计
  2、任意盈余公积,是指企业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批准按照规定的比例从净利润中提
取的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的提取比例由企业自行确定,国家有关法规不作强制规定。
  这里应当注意,因我国有关外商投资企业法律的特别规定,外商投资企业的盈余公积的
组成内容与一般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有所不同,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储备基金,是指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经批准用于弥补亏损和
增加资本的储备基金。
  2、企业发展基金,是指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用于企业发展和经
批准用于增加资本的企业发展基金。
  3、利润归还投资,指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按规定在合作期间以利润归还投资者的投资。
  (二)盈余公积的用途
  企业提取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可以用于以下三个方面:
  1、弥补亏损。企业发生经营亏损的弥补方式有三种:一是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按
规定企业亏损在规定期限(现行制度规定为 5 年)内可由税前利润弥补;二是用以后年度税
后利润弥补,即指超过税前利润弥补期的剩余亏损额应由税后利润弥补;三是用盈余公积补
亏,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应当由董事会提议,股东大会批准,或者由类似的机构批准。
  2、转增资本(股本)。经股东大会决议,可将盈余公积转增资本。转增时,应先办理增
资手续并经股东大会或类似的机构批准,再按所有者(股东)的原出资比例增加资本。按规
定,用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转增后留存的盈余公积不得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 25%。
  3、分配现金股利或利润。企业分配现金股利或利润应以实现一定的净利润为前提,无净
利润实现时,原则上不分配。但有时,企业为了维护企业信誉等原因,经股东大会特别决议,
也可用部分盈余公积分配少量股利。
  (三)账务处理
  为了总括反映企业各项盈余公积的提取和使用情况,企业应设置“盈余公积”总账科目,
该科目贷方反映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各项盈余公积,借方反映盈余公积的使用,贷方余额反
映提取的盈余公积余额。为了具体反映各项盈余公积的提取和使用,该科目应按盈余公积的
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一般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应设置“法定盈余公积”和“任
意盈余公积”两个明细科目;外商投资企业应设置“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和“利
润归还投资”三个明细科目。
  1、盈余公积形成的账务处理
  企业按规定提取的盈余公积,借记“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
积”科目,贷记“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科目。
  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提取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借记“利润
分配——提取储备基金、提取企业发展基金、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科目,贷记“盈余
公积——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科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2、盈余公积使用的账务处理
  企业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用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应借记“盈余公积”科目,贷
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
  [例 7]某股份公司经股东大会决议,决定将法定盈余公积 50 万元转增资本,按规定
增资程序获得批准后,该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500000
   贷:股本 500000
  企业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将盈余公积用于弥补亏损时,应当借记“盈余公积”
科目,贷记“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科目。
  [例 8]某股份有限公司发生经营亏损 20 万元,经股东大会决议,用法定盈余公积弥
补,会计核算上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200000
   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200000
  企业在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后,如果仍有结余,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用于发放
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应当借记“盈余公积”科目,贷记“应付股利”科目。
  [例 9]某股份有限公司本年经营状况不佳,发生少量亏损,考虑到公司前景和股票信
誉,经股东大会决议,决定按股票面值的 4%分配股利,由结存的任意盈余公积列支。假设
该公司发行在外普通股 1500 万股,每股面值为 1 元,则本次用于发放股利的盈余公积为 60
万元(1×4%×1500),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600000
   贷:应付股利 600000
  此外,企业经股东大会决议,可用盈余公积派送新股,按派送新股计算的金额,借记
“盈余公积”科目,按股票面值和派送新股总数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贷记“股本”科目,
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在经营期间用利润归还投资,应按实际归还投资的金额,借记“实收
资本——已归还投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利润分配——利润归
还投资”科目,贷记“盈余公积——利润归还投资”科目。
  二、未分配利润
  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尚未向投资者分配的净利润,包括企业以前年度积存的留待以后年
度分配的净利润和当年待分配的净利润。这部分净利润既没有分配给投资者,也没有指定用
途,企业可随时分配使用。未分配利润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其数额反映在“利润分配”科
目下的“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的贷方余额。各年末未分配利润的金额可通过“本年利润”
科目和“利润分配”科目下除“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以外的明细科目的结转来确定。
  另外,企业发生的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其调整的结果也应转入并调整“利润分配
——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
  对于公司本年度发生的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应设置“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
行核算。公司调整增加的以前年度利润或调整减少的以前年度亏损,应借记有关科目,贷记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公司调整减少的以前年度利润或调整增加的以前年度亏损,应
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贷记有关科目。公司由于调整增加或减少以前年度利润或
亏损而相应增加的所得税,应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
得税”科目;由于调整减少或增加以前年度利润或亏损而相应减少的所得税,应作相反的会
计分录。经过上述调整后,应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
配利润”科目,结转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应无余额。

第十五章 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
第一节 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一、收入的内容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比
如,①工业企业制造并销售产品、商业企业销售商品、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服务、软件企业为客
户开发软件、安装公司提供安装服务、租赁公司出租资产等,均属于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
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由此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构成收入。②企业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
出售原材料等,属于与经常性活动相关的活动,由此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也构成收入。
  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活动,不是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
也不属于与经常性活动相关的活动,由此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不构成收入,应当确认为
营业外收入。
  收入通常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建造合同收入、租赁
收入等,但不包括企业为第三方收取的款项,如增值税等,企业应将此作为负债处理。
  收入还可以按照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不同行业其主
营业务收入所包括的内容也不同,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包括销售商品、自制半成品、
代制品、代修品、提供工业性劳务等所取得的收入;商品流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包括
销售商品所取得的收入;旅游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包括客房收入、餐饮收入等。其他业
务收入主要包括转让技术取得的收入、销售材料取得的收入、资产出租收入等。
  二、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收入的确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流转税纳税时间的确定,还会影响成
本、费用的正确结转,以至于影响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及应纳所得税额计算的正确性。同时
还应区分会计核算上的收入确认与税法上作为纳税依据的收入确认,不能混为一谈。
  收入的确认实际上是指收入在什么时候入账,并在利润表上反映。 《收入》、
《建造合同》
和《租赁》三个企业会计准则根据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建造合同、租赁等分
别规定了收入的确认原则。
  (一)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企业销售商品时,如同时满足以下 5 个条件,即可以确认为收入: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是指与商品所有权有关的主要
风险和报酬同时转移。与商品所有权有关的风险,是指商品可能发生减值或毁损等形成的损
失;与商品所有权有关的报酬,是指商品价值增值或通过使用商品等形成的经济利益。
  判断企业是否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应当关注交易的实质,
并结合所有权凭证的转移进行判断。通常情况下,转移商品所有权凭证并交付实物后,商品
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随之转移,如大多数零售商品。某些情况下,转移商品所有权凭
证但未交付实物,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随之转移,企业只保留了次要风险和报酬,
如交款提货方式销售商品。有时,已交付实物但未转移商品所有权凭证,商品所有权上的主
要风险和报酬来随之转移,如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的商品。在有些情况下,商品所
有权凭证转移并且实物交付后,商品所有权上风险和报酬并未随之。转移,比如,(1)企
业销售的商品在质量、品种、规格等方面不符合合同规定的要求,又未根据正当的保证条款
予以弥补,因而仍负有责任,这种销售商品收入应递延到已按购货方要求进行弥补时确认;
(2)企业尚未完成售出商品的安装或检验工作,且此项安装或检验任务是销售合同的重要
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在完成安装或检验合格后才能确认收入;(3)销售合同中
规定了由于特定原因买方有权退货的条款,而企业又不能确定退货的可能性,这种情况下,
只有当购货方正式接受商品并且退货期已满时确认收入。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
制。
  企业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后,如仍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
的继续管理权,或仍然对售出商品实施控制,则此项销售不能成立,不能确认相应的销售收
入。如某房地产企业 A 将尚待开发的土地销售给 B 企业,合同同时规定由 A 企业开发这片土
地,开发后的土地售出后,利润由 A、B 两企业按一定比例分配。这意味着 A 企业仍保留了与
该土地所有权柑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不能确认收入。
  但如果企业对售出的商品保留了与所有权无关的管理权,则不受本条件限制。例如,房
地产企业将开发的房地产售出后,保留了对该房产的物业管理权,由于此项管理权与房产所
有权无关,房地产销售成立。企业提供的物业管理应视为一个单独的劳务合同,有关收入确
认为劳务收入。
  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销售商品的收入如果不能可靠地计量,则不能也无法确认收入。企业在锖售商品时,
售价通常已经确定,但销售过程中由于某种不确定因素,也有可能出现售价变动的情况,在
新的售价未确定前不应确认收入。
  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流入企业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在商品交易中,与交易相关的
经济利益即为销售商品的价款。销售商品的价款能否收回是收入确认的一个基本条件,企业
在销售商品时,如估计价款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即使收入确认的其他条件均满足,也不能确
认收入的实现。销售商品的价款能否收回,主要根据企业以前和购货方交往的直接经验,或
从其他方面取得的信息,或政府的有关政策等进行判断。实务中,如果企业售出的商品符合
合同或协议规定的要求,企业已将发票账单交付购货方,购货方也承诺付款,即说明商品销
售的价款很可能收回。
  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根据收入与成本必须配比的会计基本原则,如果为赚取收入而发生的成本不能可靠地计
量,也不能确认收入,如已收到价款,收到的价款应确认为一项负债,例如订货销售。
  企业销售商品应同时满足上述 5 个条件,才能确认收入。任何一个条件没有满足,即使
收到货款,也不能确认收入。
284 财务与会计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商品销售可以按以下原则确认收入:
  1、办妥托收手续销售商品的,在办妥托收手续时确认收入。
  2、采用预收款方式销售商品的,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预收的货款应确认为负债。
  3、售出商品需要安装和检验的,在购买方接受交货以及安装和检验完毕前,不确认收
入。如果安装程序比较简单或检验是为了最终确定合同或协议价格而必须进行的程序,在发
出商品时确认收入。
  4、采用以旧换新方式销售商品的,销售的商品应当按照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确认收
入,回收的商品作为购进商品处理。
  5、对于订货销售,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预收的货款应确认为负债。
  6、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商品的,在收到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采用视同买断方
式委托代销商品的,按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确认收入。
  7、采用售后回购方式销售商品的,通常不确认收入,收到的款项应确认为负债;回购
价格大于原售价的,差额应在回购期间按期计提利息,计入财务费用。参见第十二章第三节
“其他应付款”核算部分。有确凿证据表明售后回购交易是按照公允价值达成的,销售的商
品按售价确认收入,回购的商品作为购进商品处理。
  8、采用售后租回方式销售商品的,通常不确认收入,收到的款项应确认为负债;售价
与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分摊,作为折旧费用或租金费用的调
整。有确凿证据表明认定为经营租赁的售后租回交易是按照公允价值达成的,销售的商品按
售价确认收入,并按账面价值结转成本。
  9、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在这种销售方式下,购货方依照有关协议有权退货。
如果企业能够按照以往的经验对退货的可能性作出合理估计的,应在发出商品时,将估计不
会发生退货的部分确认收入,估计可能发生退货的部分,不确认收入。如果企业不能合理地
确定退货的可能性,则在商品销售退货期满时确认收入。
  10、房地产销售。房地产销售就是房地产经营商自行开发房地产,并在市场上进行的销
售,应按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原则确认销售收入。如房地产经营商事先与买方签订合同且不
可撤销,并按合同要求开发房地产的,应作为建造合同,根据《建造合同》的规定确认收入。
  企业销售商品满足收入确认条件时,应当按照从购货方已收或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
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从购货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通常为公允价值。
某些情况下,合同或协议明确规定销售商品需要延期收取价款,如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实质
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现值确定其公允价值。应收的合同或
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按照应收款项的摊余成本和
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金额进行摊销,冲减财务费用。
  判断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是否公允时,应当关注企业与购货方之间的关系。通
常情况下,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不公允。
  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有时会代第三方收取一些款项,例如,企业代国家收取增值税,
代贷款人收取利息以及旅行社代客户购买门票、飞机票收取票款等。这些代收款应作为暂收
款记入相应的负债类科目,不作为企业的收入处理。
  此外,企业在确定销售商品收入时,不考虑各种预计可能发生的现金折扣、销售折让和
销售退回。
  1、现金折扣是指债权人为鼓励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扣除。
销售商品涉及现金折扣的,应当按照扣除现金折扣前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现金折
扣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发生当期的财务费用。
  2、销售折让是指企业因售出商品的质量不合格等原因而在售价上给予的减让。企业已经
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折让的,应当在发生时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收入。销售
折让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29 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3、销售退回是指企业售出的商品由于质量、品种不符合要求等原因而发生的退货。企业
已经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退回的,应当在发生时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收入。
销售退回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29 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
项》。
  根据配比原则,企业应在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时,确认销售商品成本。销售商品成本金额
的计算应按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确定。销售商品成本的结转可以在销售实现时进行,也可以
统一在月末集中进行。
  (二)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企业提供劳务的种类很多,如旅游、运输(包括交通运输、民航运输等)、饮食、广告、理
发、照相、洗染、咨询、代理、培训、产品安装、物业管理等。提供劳务的内容不同,完成劳务的
时间也不等,有的劳务一次就能完成,且一般均为现金交易,如饮食、理发、照相等;有的
劳务需要花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完成,如安装、旅游、培训、远洋运输等。
  1、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应当采用完工百分比法
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完工百分比法,是指按照提供劳务交易的完工进度确认收入与费用的方法。
  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是指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收入的金额能够可
靠地计量;(2)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3)交易的完工进度能够可靠地确定;
(4)交易中已发生和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确定提供劳务交易的 完工进度,可以选用下列方法:( 1)已完工作的测量;
(2)已经提供的劳务占应提供劳务总量的比例;(3)已经发生的成本占估计总成本的比
例。
  企业应当按照从接受劳务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提供劳务收入
总额。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提供劳务收入总额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
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后的金额,确认当期提供劳务收入的金额;同时,按照提供劳务估计总成
本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劳务成本后的金额,结转当期劳务成本。
  企业与其他企业签订的合同或协议包括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时,销售商品部分和提供劳
务部分能够区分且能够单独计量的,应当将销售商品的部分作为销售商品处理,将提供劳务
的部分作为提供劳务处理。销售商品部分和提供劳务部分不能够区分,或虽能区分但不能够
单独计量的,应当将销售商品部分和提供劳务部分全部作为销售商品处理。
  2、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够可靠估计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286 财务与会计
  (1)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的,按照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金额确认提
供劳务收入,并按相同金额结转劳务成本。
  (2)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不能够得到补偿的,应当将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计入当
期营业成本,不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3、特殊劳务交易的收入确认:
  (1)安装费,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安装的完工进度确认收入。安装工作是商品销售附
带条件的,安装费在确认商品销售实现时确认收入。
  (2)宣传媒介的收费,在相关的广告或商业行为开始出现于公众面前时确认收入。广
告的制作费,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广告的完工进度确认收入。
  (3)为特定客户开发软件的收费,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开发的完工进度确认收入。
  (4)包括在商品售价内可区分的服务费,在提供服务的期间内分期确认收入。
  (5)艺术表演、招待宴会和其他特殊活动的收费,在相关活动发生时确认收入。收费涉
及几项活动的,预收的款项应合理分配给每项活动,分别确认收入。
  (6)申请入会费和会员费只允许取得会籍,所有其他服务或商品都要另行收费的,在
款项收回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时确认收入。申请入会费和会员费能使会员在会员期内得到各
种服务或出版物,或者以低于非会员的价格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在整个受益期内分期确
认收入。
  (7)属于提供设备和其他有形资产的特许权费,在交付资产或转移资产所有权时确认
收入;属于提供初始及后续服务的特许权费,在提供服务时确认收入。
  (8)长期为客户提供重复的劳务收取的劳务费,一次性收取若干期的,收取的款项在
相关劳务活动发生时分期确认收入:分期收取的,在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
  (9)高尔夫球场会员一次性购入若干果岭券,待提供服务收回果岭券时,确认收入;
合同期满,未消费的果岭券全部确认收入。会员在消费时购买的果岭券(即企业在为会员提
供服务时会员购买的果岭券),于会员购买果岭券时确认收入。
  (三)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包括他人使用本企业现金而收取的利息收入和他人使用本企业的无
形资产(如商标权、专利权、专营权、软件、版权)等而形成的使用费收入。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应在以下条件同时满足时,才能予以确认:
  1、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这是任何交易均应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企业应根
据对方的信誉情况、当年的效益情况以及双方就结算方式、付款期限等达成的协议等方面进
行判断。如果企业估计收入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就不应确认收入。
  2、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利息收入金额按照他人使用本企业货币资金的时间和实
际利率计算确定;使用费收入金额按照有关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收费时间和方法计算确定。
  根据配比原则,让渡资产使用权发生的相关成本应在取得的收入确认时确认并结转,其
金额按负债和无形资产的核算要求确定。
  注意: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有
关的下列信息:(1)收入确认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包括确定提供劳务交易完工进度的方法;
(2)本期确认的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利息收入和使用费收入的金额。
  (四)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建造合同,是指为建造一项或数项在设计、技术、功能、最终用途等方面密切相关的资产
而订立的合同。其中,所指资产主要包括房屋、道路、桥梁、水坝等建筑物以及船舶、飞机、大
型机械设备等。建造合同的主要特征在于:(1)先有买主(即客户),后有标底(即资
产),建造资产的造价在合同签订时就已经确定;(2)资产的建设周期长,一般都要跨越
一个会计年度,有的长达数年;(3)所建造资产的体积大,造价高;(4)建造合同一般
为不可撤销合同。
  建造合同分为固定造价合同和成本加成合同两类。固定造价合同是指按照固定的合同价
或固定单价确定工程价款的建造合同。成本加成合同是指以合同约定或其他方式议定的成本
为基础,加上该成本的一定比例或定额费用确定工程价款的建造合同。
  企业通常应当按照单项建造合同进行会计处理。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为了反映一项或
一组合同的实质,需要将单项合同进行分立或将数项合同进行合并。
  一项包括建造数项资产的建造合同,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每项资产应当分立为单项合
同:(1)每项资产均有独立的建造计划;(2)与客户就每项资产单独进行谈判,双方能
够接受或拒绝与每项资产有关的合同条款;(3)每项资产的收入和成本可以单独辨认。
  追加资产的建造,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作为单项合同:(1)该追加资产在设计、
技术或功能上与原合同包括的一项或数项资产存在重大差异;(2)议定该追加资产的造价
时,不需要考虑原合同价款。
  一组合同无论对应单个客户还是多个客户,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合并为单项合同:
(1)该组合同按一揽子交易签订;(2)该组合同密切相关,每项合同实际上已构成一项
综合利润率工程的组成部分;(3)该组合同同时或依次履行。
  合同收入包括合同规定的初始收入和因合同变更、索赔、奖励等形成的收入两部分。合同
规定的初始收入,即建造承包商与客户在双方签订的合同中最初商订的合同总金额,它构成
了合同收入的基本内容。因合同变更、索赔、奖励等形成的收入并不构成合同双方在签订合同
时已在合同中商订的合同总金额,而是在执行合同过程中由于合同变更、索赔、奖励等原因
而形成的追加收入。
  合同变更是指客户为改变合同规定的作业内容而提出的调整;索赔款是指因客户或第三
方原因造成的、向客户或第三方收取的、用以补偿不包括在合同造价中成本的款项;奖励款
是指工程达到或超过规定的标准,客户同意支付的额外款项。
  合同成本应当包括从合同签订开始至合同完成止所发生的、与执行合同有关的直接费用
和间接费用。合同的直接费用包括耗用的材料费用、人工费用、机械使用费和与设计有关的技
术援助费用、施工现场材料的二次搬运费、生产工具和用具使用费、检验试验费、工程定位复
测费、工程点交费用、场地清理费用等其他可以直接计入合同成本的直接费用。间接费用是企
业下属的施工单位或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临时设施摊销
费用和施工、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劳动保护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及修理费、物料消
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财产保险费、工程保修费、排污费等。
合同成本不包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下列费用:(1)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
经营活动所发生的管理费用;(2)船舶等制造企业的销售费用;(3)企业筹集生产经营
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财务费用;(4)因订立合同而发生的有关费用。
  直接费用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合同成本,间接费用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
分摊计入合同成本;合同完成后处置残余物资取得的收益等与合同有关的零星收益,应当冲
减合同成本。
288 财务与会计
  合同收入和费用应按下列原则确认:
  1、在资产负债表日,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企业应当根据完工百分比法确
认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
  完工百分比法,是指根据合同完工进度确认收入与费用的方法。
  固定造价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是指同时满足以下 4 项条件:(1)合同总收入能
够可靠地计量;(2)与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3)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
能够清楚地区分和可靠地计量;(4)合同完工进度和为完成合同尚需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
地确定。
  成本加成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是指同时满足以下 2 项条件:(1)与合同相关的
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能够清楚地区分和可靠地计量。
  企业确定合同完工进度可以选用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已
经完成的合同工作量占合同预计总工作量的比例、实际测定完工进度 3 种方法中的一种。
  采用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确定合同完工进度的,累计实际
发生的合同成本不包括下列内容:(1)施工中尚未安装或使用的材料成本等与合同未来活
动相关的合同成本;(2)在分包工程的工作量完成之前预付给分包单位的款项。
  2、在资产负债表日,应当按照合同总收入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
收入后的金额,确认为当期合同收入;同时,按照合同预计总成本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会
计期间累计已确认合同费用后的金额,确认为当期合同费用。
  3、当期完成的建造合同,应按实际合同总收入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收入后的
金额,确认为当期合同收入;同时,按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
认合同费用后的金额,确认为当期合同费用。
  4、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应当分别以下几种情况处理:
  (1)合同成本能够收回的,合同收入根据能够收回的实际合同成本予以确认,合同成
本在其发生的当期确认为合同费用。
  (2)合同成本不可能收回的,在发生时立即确认为合同费用,不确认合同收入。
  使建造合同的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不确定因素不复存在的,应当按照上述第 1 条原则确
认与建造合同有关的收入和费用。
  5、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完成的建造合同,应当在完成时确认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
  6、如果合同预计总成本超过合同总收入的,应当将预计损失确认为当期费用。
  7、因合同变更而增加的收入,应当在客户能够认可因变更而增加的收入,并且收入能
够可靠地计量时予以确认;因索赔款而形成的收入,只有在预计对方能够同意该项索赔(根
据谈判情况判断),并且对方同意接受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时予以确认;因奖励而形成的
收入,应当根据合同目前完成情况,足以判断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能够达到或超过规定的标
准,并且奖励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注意: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建造合同有关的下列信息:(1)各项合同总金额,以
及确定合同完工进度的方法;(2)各项合同累计已发生成本、累计已确认毛利(或亏损);
(3)各项合同已办理结算的价款金额;(4)当期预计损失的原因和金额。
  (五)租赁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根据《租赁》准则,出租人的租赁收入分为融资租赁收入和经营租赁收入两类。
  1、融资租赁收入
  出租人应当将根据《租赁》准则确认的未实现融资收益,采用实际利率法在租赁期内各
个期间进行分配,计算确认当期的融资收入;同时将计入应收融资租赁款入账价值的初始直
接费用进行分摊,调整确认的融资收入。
  出租人采用实际利率法分配未实现融资收益时,应当将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未实现融资收
益的分配率。租赁内含利率,是指在租赁开始日,使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与未担保余值的
现值之和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之和的折现率。
  出租人应当在实际收到或有租金时将其确认为融资收入。
  或有租金,是指金额不固定、以时间长短以外的其他因素(如销售量、使用量、物价指数
等)为依据计算的租金。
  租赁期限届满,承租人行使优惠购买选择权时,若存在未担保余值的,应将未担保余值
冲减融资收入;租赁期限届满,收到承租人交还租赁资产时,若收回租赁资产的价值扣除未
担保余值后的余额低于担保余值的,应将向承租人收取的价值损失补偿金额确认为融资收入。
  2、经营租赁收入
  对于经营租赁的租金,出租人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按照直线法确认为当期经营租赁
收入;其他方法更为系统合理的,也可以采用。
  出租人应当在实际收到或有租金时将其确认为经营租赁收入。
  对于经营租赁资产中的固定资产,出租人应当采用类似资产的折旧政策计提折旧;对于
其他经营租赁资产,应当采用系统合理的方法进行摊销。
第二节 收入的核算
  收入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两类。对于不同的行业,
收入的内容并不相同,因此,下面主要以工商企业为例说明有关收入的核算。
  一、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的核算
  (一)科目设置
  1、为了总括地反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实现情况,企业应设置“主营主务收入”科目。
该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收入》准则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的收入,贷方登记销
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取得的收入,借方登记因发生销售退回、销售折让等业务而冲减的收入,
贷方余额为营业净收入。期末应将该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应无余额。
该科目应按主营业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2、根据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原则,企业应设置“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等科目。
  (1)“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收入》准则确认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
业务收入时应结转的成本,借方登记销售各种商品、提供的各种劳务等的实际成本,贷方登
记因发生销售退回等业务而冲减的成本。期末应将该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
转后应无余额。该科目应按主营业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2)“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
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期末应将该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
目,结转后应无余额。
290 财务与会计
  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在“管理费用”科目核算,不在“营业税金及
附加”科目核算,但与投资性房地产相关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在“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
核算。
  (二)销售商品业务的账务处理
  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的账务处理
  企业销售商品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应在收入确认时,按实际收到或应收的价款,借记
“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科目,按销售收入的金额,贷记“主营业务
收入”科目,按应交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如
企业代第三方收取款项,应按代收的金额,同时贷记“其他应付款”等科目。
  [例 1]长城公司 10 月 5 日发给长虹机器厂甲产品 1000 件,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货款
500000 元,增值税额 85000 元,代垫运杂费 10000 元,已向银行办妥托收手续。其会计分
录为:
  借:应收账款 595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主营业务收入 5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000
  [例 2]长城公司 10 月 15 日向新华工厂销售乙产品 400 件,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
160000 元,增值税额 27200 元,企业代垫运杂费 2000 元,新华工厂开出期限三个月的商
业承兑汇票一张。其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票据 189200
   贷:银行存款 2000
     主营业务收入 16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7200
  [例 3]长城公司 10 月 25 日向东方工厂销售乙产品 300 件,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
120000 元,增值税额 20400 元,企业收到东方工厂的银行汇票一张,已办理好收款手续。
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40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2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0400
  [例 4]长城公司 10 月 10 日向繁星商场采用预收货款方式销售甲产品。
  (1)10 月 10 日按合同规定向繁星商场预收货款 500000 元,作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500000
   贷:预收账款 500000
  (2)10 月 28 日按合同规定向繁星商场发出甲产品 800 件,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
400000 元,增值税额 68000 元,确认销售收入实现,作会计分录:
  借:预收账款 468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8000
  (3)同日将多余款项退还给繁星商场,作会计分录:
  借:预收账款 32000
   贷:银行存款 32000
  2、结转主营业务成本的账务处理
  企业销售商品通常在月末汇总结转已销商品的实际成本。根据计算的已确认收入的销售
商品应结转的实际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发出商品”等
科目。
  采用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库存商品的,平时的营业成本按计划成本或售价结转,月末计
算并结转本月已确认收入的销售商品应分摊的产品成本差异或商品进销差价,调整当期的主
营业务成本。
  [例 5]长城公司 10 月末根据已确认收入的销售商品编制了“一般商品销售业务商品
发出汇总表”(见表 15-1),并结转发出产品的销售成本。
表 15-1 商品销售业务商品发出汇总表
20××年 10 月 31 日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数量 单位成本(元) 总成本(元)
甲产品 件 1800 350 630000
乙产品 件 700 280 196000
合计 826000

  其会计分录为:
  借:主营业务成本——甲产品 630000
          ——乙产品 196000
   贷:库存商品——甲产品 630000
         ——乙产品 196000·
  [例 6]假设例 1 长城公司 10 月 5 日发给长虹机器厂的 1000 件甲产品,在发出商品并
办妥托收手续后得知,该厂在另一笔交易中发生巨额损失,资金周转十分困难,经与购货方
交涉,确定此项收入本月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决定不确认收入。则长城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
理:
  (1)将已发出商品成本转入“发出商品”科目,该批商品的成本为 350000 元。会计分
录为:
  借:发出商品 350000
   贷:库存商品——甲产品 350000
  (2)将增值税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转入应收账款。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账款——长虹机器厂 85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000
  注:如果销售该批商品的纳税义务尚未发生,则不作这笔分录,待实际发生时再作该笔
分录。
  假如 12 月 20 日长城公司得知长虹机器厂经营和财务状况已经好转,长虹机器厂也承
诺付款,此时,长城公司确认该项收入时,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账款——长虹机器厂 5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0000
292 财务与会计
  同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 350000
   贷:发出商品 350000
  3、营业税金及附加的账务处理
  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出主营业务发生的应交税金及附加,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
目,贷记“应交税费(按各税金分列明细科目)”等科目。
  企业收到的因享受税收优惠而返还的消费税、营业税等原记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
的各种税金,在“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企业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
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例 7]长城公司 10 月末,根据本月一般商品销售业务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计算应
缴纳的消费税为 94400 元,城市维护建设税为 20650 元,教育费附加为 8850 元。会计分录
为: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1239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94400
         ——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20650
         ——应交教育费附加    8850
  4、分期收款方式下销售商品的账务处理
  企业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在满足收入确认条件时,应
按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借记“长期应收款”科目,按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贷
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按销售商品等应交纳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
税(销项税额)”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每期收到价款时,借记
“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长期应收款”科目。月末一并计算并结转销售商品成本。
  按期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利息收入,借记“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贷记“财务费
用”科目。
  [例 8]某公司于 2007 年 1 月 1 日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大型设备,合同价格为 1000
万元,分 5 年于每年年末收取。假定该大型设备不采用分期收款方式时的销售价格为 800 万
元,不考虑增值税。
  该项销售应收款项的收取时间较长,相当于对客户提供信贷,具有融资性质,因此应按
800 万元确认收入,合同价格 1000 万元与 800 万元的差额 200 万元应当作为未实现融资收
益,在 5 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冲减财务费用。
  根据 1 元年金现值系数表,可计算得出年金 200 万元、期数 5 年、现值 800 万元的折现
率为 7.93%,即为该笔应收款项的实际利率。
  该笔应收款项账面余额。减去未实现融资收益账面余额后的差额,即为应收款项的摊余
成本;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 7.93%的乘积即为当期应冲减的财务费用。
  各年应摊销的未实现融资收益计算如下:
  第 1 年=(1000-200)×7.93%=63.44(万元)
  第 2 年=[800-(200-63.44)]×7.93%=52.61(万元)
  第 3 年=[600-(200-63.44-52.61)]×7.93%=40.92(万元)
  第 4 年=[400-(200-63.44-52.61-40.92)]×7.93%=28.31(万元)
  第 5 年=200-63.44-52.61-40.92-28.31=14.72(万元)
  会计分录如下:
  (1)销售成立时
  借:长期应收款 100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000000
  未实现融资收益 2000000
  (2)第 1 年末
  借:银行存款 2000000
   贷:长期应收款 2000000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634400
   贷:财务费用 634400
  (3)第 5 年末
  借:银行存款 2000000
   贷:长期应收款 2000000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147200
   贷:财务费用 147200
  5、委托代销商品的账务处理
  (1)视同买断方式
  视同买断方式,是指由委托方和受托方签订协议,委托方按协议价收取所代销商品的货
款,实际售价可由受托方自定,实际售价与协议价之间的差额归受托方所有的销售方式。在
这种销售方式下,委托方在交付商品后,根据收入确认条件判断何时确认收入。确认收入时,
按应收的款项,借记“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科目,按实现的营业收入,贷记“主营
业务收入”等科目,按应交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
目。
  (2)收取手续费方式
  收取手续费方式是指受托方根据所代销的商品数量向委托方收取手续费的销售方式。在
这种代销方式下,委托方应在受托方将商品销售后,并收到受托方开具的代销清单时,确认
收入,根据代销清单上注明的已销商品货款的实现情况,按应收的款项,借记“应收账款”、
“应收票据”等科目,按实现的营业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按应交的增值税
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按应支付的代销手续费,借记
“销售费用”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等科目。
  企业将委托代销的商品发交受托方时,按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
借记“发出商品”(或“委托代销商品”)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确认委托代销商
品收入时按代销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借记“主营业务成本”
等科目,贷记“发出商品”(或“委托代销商品”)科目;采用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的
企业,月末应结转售出委托代销商品应分摊的产品成本差异或商品进销差价,调整当期的主
营业务成本。
  企业应与受托方订立代销合同,规定代销方应于代销后及时、定期或至少按月报送已销
商品清单(载明售出商品的名称、数量、销售单价和销售金额,应扣的代交税金和代销手续
费等),并将货款净额及时汇交企业。
294 财务与会计
  关于受托方的账务处理,参见第十二章第三节“代销商品款”的核算部分。
  [例 9]A 企业委托 B 企业销售甲商品 100 件,协议价为 100 元/件,该商品实际成本
60 元∕件,增值税率 17%。A 企业收到 B 企业开来的代销清单时确认销售收入并开具增值
税专用发票,发票上注明售价 10000 元,增值税 1700 元。B 企业实际销售时开具的增值税
专用发票上注明售价 12000 元,增值税为 2040 元。假设 B 企业对代销商品采用进价核算。
  (1)A 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① A 企业将甲商品交付 B 企业时:
  借:发出商品 6000
   贷:库存商品  6000
  ② A 企业收到代销清单时:
  借:应收账款——B 企业 117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6000
   贷:发出商品 6000
  ③收到 B 企业汇来的货款:11700 元时:
  借:银行存款 11700
   贷:应收账款——B 企业 11700
  (2)B 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①收到甲商品时:
  借:受托代销商品 10000
   贷:代销商品款 10000
  ②实际销售时:
  借:银行存款 1404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2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04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0000
   贷:受托代销商品 10000
  ③收到 A 企业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时:
  借:代销商品款 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
   贷:应付账款——A 企业    11700
  ④实际向 A 企业付款时:
  借:应付账款——A 企业 11700
   贷:银行存款 11700
  6、销售退回、销售折让的账务处理
  (1)企业发生销售退回后,应按照有关的原始凭证,办理商品入库手续。凡是本月发
生已确认收入的销售退回,无论是属于本年度还是以前年度销售的商品,均应冲减本月的销
售收入,借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贷记
“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科目。如已经结转销售成本,同时应冲减同一
月份的主营业务成本,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未确认收入的
发出商品的退回按计入“发出商品”科目的金额,借记“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发出商
品”科目。资产负债表日及之前售出的商品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
发生退回的,应当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调整事项处理。
  [例 10]某生产企业 2007 年 12 月 1 日销售 A 商品一批,售价 50000 元,增值税额
8500 元,成本 26000 元。合同规定现金折扣条件为 2/10、1/20、n/30,买方于 12 月 27
日付款。2008 年 5 月 20 日该批产品因质量严重不合格被退回。
  该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1)销售商品时:
  借:应收账款 58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26000
   贷:库存商品 26000
  (2)收回货款时:
  借:银行存款 57330
    财务费用 1170
   贷:应收账款 58500
  (3)销售退回时:
  借:主营业务收入   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00
   贷:银行存款 57330
     财务费用 1170
  借:库存商品 26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26000
  如上述销售退回是在 2007 年 12 月 31 日以后,2008 年 4 月 24 日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
前发生的(假定发生在年终所得税汇算清缴前),该项销售退回应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处理,在 2007 年账上作如下调整分录(假定该企业适用所得税率为 33%,不考虑其他相关
税费):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50000-1170)4883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00
   贷:银行存款 57330
  借:库存商品 26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6000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7533.9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7533.9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 15296.1 元应转入“利润分配”科目: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5296.1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5296.1
296 财务与会计
  企业应根据其已制定的利润分配方案调整利润分配的有关数据,并调整报告年度会计报
表相关项目的数字。
  (2)企业发生的销售折让,在发生时只冲减当期销售收入,不调整主营业务成本,账
务处理比照销售退回的相关部分进行。
  7、附有销售退回条件商品销售的账务处理
  在附有销售退回条件商品销售方式下,对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部分,按正常销售商品业
务进行账务处理,对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将发出商品的成本转入“发出商品”科目,将
已确认应收的增值税税额转入“应收账款”科目。
  [例 11]甲公司 1 月 10 日对外销售商品 50 件,单位不含税售价 500 元(适用增值税
税率为 17%),单位成本 400 元,已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一张。购货协议约定,购货方于 2
月 1 日前全部付款 6 月 30 日前有权退货。假设退货时可冲减增值税税额。
  (1)若甲公司根据经验估计购货方的退货率为 20%,则甲公司的账务处理为:
  ① 1 月 10 日对外发出商品时:
  借:应收账款 23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
  借:应收账款 85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0
  ② 1 月 31 日结转商品成本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 16000
    发出商品 4000
   贷:库存商品 20000
  ③ 2 月 1 日收到货款时:
  借:银行存款 29250
   贷:应收账款 24250
     预收账款 5000
  ④ 6 月 30 日,若未发生退货,则:
  借:预收账款 5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4000
   贷:发出商品  4000
  若发生退货,在退货数量等于 10 件时,将“发出商品”科目的商品成本转入“库存商
品”科目;在退货数量小于 10 件时,实际退货部分的成本转入“库存商品”科目,与 10
件的差额部分确认销售收入,结转销售成本;在退货数量大于 10 件时,将未确认销售部分
(10 件)的成本转入“库存商品”科目,对超过 10 件的部分,作销售退回处理。
  (2)若甲公司无法估计购货方退货的可能性,则甲公司的账务处理为:
  ① 1 月 10 日对外发出商品时:
  借:应收账款 425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4250
  ② 1 月 31 日结转商品成本时:
  借:发出商品 20000
   贷:库存商品 20000
  ③ 2 月 1 日收到货款时:
  借:银行存款 29250
   贷:应收账款 4250
     预收账款 25000
  ④ 6 月 30 日,将未退货的部分确认销售收入,结转销售成本;将退货的部分的成本转
入“库存商品”科目。
  (三)提供劳务业务的账务处理
  企业对外提供劳务,在根据《收入》准则规定确认收入时,应按确认的收入金额,借记
“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同时相应的结转成本,
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劳务成本”科目。实际收到的款项超过确认的收入金
额的部分,作为负债处理,计入“预收账款”科目。
  “劳务成本”科目核算企业对外提供劳务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借方登记发生的各项劳
务成本,贷方登记结转已完成劳务的成本,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完成或尚未结转的劳
务成本。本科目应按提供劳务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企业发生的各项劳务成本,借
记“劳务成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等科目。结转劳务
的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劳务成本”科目。
  企业采用分期收款方式提供劳务、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其账务处理比照采用此方式
销售商品的账务处理进行。
  [例 12]某软件开发企业(适用增值税率为 17%)于 2006 年 10 月 5 日为客户定制一
项软件,工期大约 5 个月,合同总收,4680000 元(含税),至 2006 年 12 月 31 日已发生
成本 2200000 元(不考虑进项税额),预收账款 2925000 元。预计开发完整个软件还将发
生成本 800000 元。2006 年 12 月 31 日经专业测量师测量,软件的开发程度为 60%。
  2006 年确认收入=劳务总收入×劳务的完成程度-以前年度已确认的收入
  =4000000×60%-0=2400000(元)
  2006 年确认营业成本=劳务总成本×劳务的完成程度-以前年度已确认的营业成本
  =(2200000+800000)×60%-0=1800000(元)
  该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1)发生成本时:
  借:劳务成本  2200000
   贷:银行存款 2200000
  (2)预收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2925000
   贷:预收账款 2925000
  (3)确认收入:
  借:预收账款 2808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4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408000
  (4)结转成本:
298 财务与会计
  借:主营业务成本 1800000
   贷:劳务成本 1800000
  发生的成本为 2200000 元,扣除已结转的成本 1800000 元,余额 400000 元应并入年
度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内反映。
  [例 13]某企业于 2006 年 11 月 1 日接受一项产品安装任务,安装期 3 个月,合同总
收入 300000 元,至年底已预收款项 220000 元,实际发生成本 140000 元,估计还会发生
60000 元的成本。假设该企业适用营业税税率为 3%,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则应作如下会计
处理:
  (1)按实际发生的成本占估计总成本的比例确定劳务的完成程度
  实际发生的成本占估计成本的比例=140000÷(140000+60000)=70%
  2006 年确认收入=300000×70%-0=210000(元)
  2006 年结转成本=200000×70%-0=140000(元)
  (2)会计分录
  ①实际发生成本
  借:劳务成本 140000
   贷:银行存款 140000
  ②预收账款
  借:银行存款 220000
   贷:预收账款 220000
  ③确认收入
  借:预收账款 21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10000
  ④结转成本、确认税金
  借:主营业务成本 140000
   贷:劳务成本 140000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6300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6300
  (四)建造合同业务的账务处理
  企业为核算建造合同业务应设置“工程施工”、“工程结算”科目。
  1、“工程施工”科目(船舶等制造企业亦可使用“生产成本”科目),核算企业实际
发生的合同成本和合同毛利。本科目应当按照建造合同,分别“合同成本”、“间接费用”、
“合同毛利”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完工的建造合同成本和合同毛利。
  企业进行合同建造时发生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以及施工现场材料的二次搬运
费、生产工具和用具使用费、检验试验费、临时设施折旧费等其他直接费用,借记“工程施工
(合同成本)”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等科目;发生的施工、生产单位
管理人员职工薪酬、固定资产折旧费、财产保险费、工程保修费、排污费等间接费用,借记
“工程施工(间接费用)”科目,贷记“累计折旧”、“银行存款”等科目。月末,将间接
费用分配计入有关合同成本时,借记“工程施工(合同成本)”科目,贷记“工程施工(间
接费用)”科目。
  根据建造合同准则确认合同收入、合同费用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主
营业务收入”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工程施工(合同毛利)”科目。
  合同完工时,将“工程施工”科目余额与相应的“工程结算”科目对冲,借记“工程结
算”科目,贷记“工程施工”科目。
  2、“工程结算”科目,核算企业根据建造合同约定向购买方办理结算的累计金额。本科
目是“工程施工”科目的备抵科目,应当按照建造合同进行明细核算,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
业尚未完工建造合同已办理结算的累计金额。
  企业向购买方办理工程价款结算时,按应结算的金额,借记“应收账款”等科目,贷记
“工程结算”科目。合同完工时,将“工程结算”科目余额与相应的“工程施工”科目对冲,
借记“工程结算”科目,贷记“工程施工”科目。
  在建造合同未开工或实施过程中,如果合同的预计总成本超过总收入,则应当确认预计
损失。未开工时,按其差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预计负债”科目;实施过
程中,按其差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 ——合同预计损失准
备”科目;合同完工时,借记“预计负债”或“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科目,
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例 14]某造船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率 17%。2007 年 1 月,企业与
一客户签订了一项总额为 6786000 元(含增值税)的固定造价合同,承建一艘船舶。工程已
于 2007 年 2 月开工,预计 2009 年 8 月完工。最初,预计工程总成本为 5500000 元;至
2008 年底,由于钢材价格上涨等因素调整了预计总成本,预计工程总成本已达到 6000000
元。该造船企业于 2009 年 6 月提前两个月完成了合同,工程优良,客户同意支付奖励款
234000 元(含增值税)。建造该船舶的其他有关资料如表 15-2 所示(不考虑其他相关税
费)。
表 15-2       单位:元
年 份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到目前为止已发生的成本 1540000 4800000 5950000
完成合同尚需发生成本 3960000 1200000 —
已结算合同价款 2035800 3463200 1521000
实际收到价款 1985000 3393000 1638000

  (1)2007 年的账务处理
  ①登记发生的合同成本
  借:工程施工 1540000
   贷: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等 1540000
  ②登记已结算的合同价款
  借:应收账款 2035800
   贷:工程结算 2035800
  ③登记实际收到的合同价款
  借:银行存款 1985000
   贷:应收账款 1985000
  ④确认和计量当年的收入、费用和毛利,并登记入账
  2007 年的完工进度=1540000/(1540000+3960000)=28%
300 财务与会计
  2007 年应确认的合同收入=5800000×28%=1624000(元)
  2007 年应确认的毛利=(5800000-1540000-3960000)×28%=84000(元)
  2007 年应确认的合同费用=1624000-84000=1540000(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1540000
    工程结算 276080
    工程施工——毛利 84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624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76080
  (2)2008 年的账务处理
  ①登记发生的合同成本
  借:工程施工 3260000
   贷: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等 3260000
  ②登记已结算的合同价款
  借:应收账款 3463200
   贷:工程结算 3463200
  ③登记实际收到的合同价款
  借:银行存款 3393000
   贷:应收账款 3393000
  ④确认和计量当年的收入、费用和毛利,并登记入账
  2008 年的完工进度=4800000/(4800000+1200000)=80%
  2008 年应确认的合同收入=5800000×80%-1624000=3016000(元)
    2008 年 应 确 认 的 毛 利 = ( 5800000 - 4800000 - 1200000 ) ×80 % - 84000 = -
244000(元)
  2008 年应确认的合同费用=3016000+244000=3260000(元)
  2008 年确认的合同预计损失=(4800000+1200000-5800000)×(1-80%)
  =40000(元)
  注:在 2008 年底,由于该合同预计总成本 6000000 元,大于合同总收入 5800000 元,
预计发生损失总额为 200000 元;由于在“工程施工——毛利”科目中反映了 160000 元的
亏损(84000-244000),因此,应将剩余的、为完成工程将发生的预计损失 40000 元确认
为当期损失。
  借:主营业务成本 3260000
    工程结算 5127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16000
     工程施工——毛利 244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12700
  同时,确认合同预计损失
  借:资产减值损失 40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 40000
 (3)2009 年的账务处理
  ①登记发生的合同成本
  借:工程施工 1150000
   贷: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等 1150000
  ②登记已结算的合同价款
  借:应收账款 1521000
   贷:工程结算 1521000
  ③登记实际收到的合同价款
  借:银行存款 1638000
   贷:应收账款 1638000
  ④确认和计量当年的收入、费用和毛利,并登记入账
  2009 年应确认的合同收入=合同总金额-至目前止累计已确认的收入
  =(5800000+200000)-(1624000+3016000)=1360000(元)
  2009 年应确认的毛利=[(5800000+200000)-5950000]-(84000-244000)
  =50000+160000=210000(元)
  2009 年应确认的合同费用=当年确认的合同收入-当年确认的毛利
  =1360000-210000=1150000(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1150000
    工程结算 231200
    工程施工——毛利 21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36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31200
  ⑤ 2009 年工程全部完工,应将确认的合同预计损失转回,同时将“工程施工”科目的
余额与“工程结算”科目的余额相对冲
  借: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 4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40000
  借:工程结算 6000000
   贷:工程施工 5950000
     工程施工——毛利 50000
  二、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成本的核算
  企业应按规定相应地设置“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成本”科目。
  “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收入准则确认的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
现的收入,包括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出租包装物和商品、销售材料、提供劳务、用材
料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情
况下)或债务重组等实现的收入,以及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取得的租金收入。
本科目应当按照其他业务收入种类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
科目,结转后应无余额。
  企业确认的其他业务收入,借记“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
等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等科目。
  关于融资租赁收入的处理。企业确认的融资租赁收入,借记“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
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分摊计入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初始直接费用,借记“其他业务收
入”科目,贷记“长期应收款”科目;租赁期限届满,承租人行使了优惠购买选择权的,若
存在未担保余值,按未担保余值,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未担保余值”科目;租
赁期限届满,收到承租人交还租赁资产时,若收回租赁资产的价值扣除未担保余值后的余额
低于担保余值的,按应向承租人收取的价值损失补偿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
“营业外收入”科目。
302 财务与会计
  无论是融资租赁还是经营租赁,出租人在实际收到或有租金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
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
  “其他业务成本”科目核算企业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包
括销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出租无形资产的累计摊销、出租包装物的成本
或摊销额、租赁资产发生的或有支出、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房地产的累计折旧或累计摊
销、代销商品的成本、提供劳务的成本、用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
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或债务重组的材料成本等。本科目应当按照其他
业务成本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应无余
额。
  企业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发生的相关税费,在“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
核算,不在“其他业务成本”科目核算。
  企业发生的其他业务成本,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原材料”、“包装物及
低值易耗品”、“材料成本差异”、“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生产成本”、“应付职工
薪酬”、“银行存款”等科目。
  在某些情况下,出租人可能对经营租赁提供激励措施,如免租期、承担承租人的某些费
用等。在出租人提供免租期的情况下,出租人应将租金总额在整个租赁期内,而不是在租赁
期扣除免租期后的期间内,按直线法或其他合理的方法进行分配,免租期内应确认租金收入;
在出租人承担了承租人的某些费用的情况下,出租人应将该费用从租金总额中扣除,并将租
金余额在租赁期内进行分配。
  其他业务发生的销售退回,比照主营业务的销售退回处理。
  [例 15]2007 年 1 月 1 日,甲公司向乙公司租出全新办公用房一套,租期为 3 年。办
公用房原账面价值为 30000000 元,预计使用年限为 25 年。租赁合同规定,租赁开始日乙公
司向甲公司一次性预付租金 1200000 元,第一年末支付租金 100000 元,第二年末支付租
金 100000 元,第三年末支付租金 250000:元。租赁期满后预付租金不退回,甲公司收回办
公用房使用权。
  该项租赁不符合融资租赁的任何一条标准,应作为经营租赁处理。出租人(甲公司)确
认租金收入时,不能依据各期实际收到租金的金额确定,而应采用直线法平均分配确认各期
的租金收入。此项租赁总金额为 1650000 元,按直线法计算,每年应确认的租金收入为
550000 元。
  甲公司所作会计分录为:
  2007 年 1 月 1 日
  借:银行存款 1200000
   贷:其他应付款 1200000
  2007 年 12 月 31 日
  借:银行存款 100000
    其他应付款 450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经营租赁收入 550000
  2008 年 12 月 31 日
  借:银行存款 100000
    其他应付款 450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经营租赁收入 550000
  2009 年 12 月 31 日
  借:银行存款 250000
    其他应付款 300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经营租赁收入 550000
  出租人(甲公司)应按同类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计提折旧,作为出租固定资产的成本,计
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
  [例 16]A 企业向 B 企业转让某项专利权的使用权,转让期为 5 年,每年收取使用费
60000 元。假设符合收入确认条件,则 A 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 60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60000
  使用费收入应交的税费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
第三节 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及基本方法
  一、成本费用的概念
  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耗费,如材料耗费、薪金支出、折旧费
用等。成本通常可分为产品成本和劳务成本。
  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费用通常可
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期间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可分为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三
项。
  二、科目的设置
  (一)“生产成本”科目
  “生产成本”科目用于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生产各种产
品(如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提供加工劳务、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该科目借
方登记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贷方登记
生产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产成品、自制半成品、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以及提供加工
劳务的实际成本,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加工完成的各项在产品成本。
  “生产成本”科目下一般应设“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科目。基
本生产成本应当分别按照基本生产车间和成本核算对象(如产品的品种、类别、订单、批别、
生产阶段等)设置明细账(或成本计算单,下同),并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设置专栏。
  企业发生的各项直接生产费用,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
目,贷记“原材料”、“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企业各生产车间
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贷记“制造
费用”科目。
304 财务与会计
  企业辅助生产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的劳务和产品,月末
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给各受益对象,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管理费
用”、“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成本”、“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生产成本(辅助生产
成本)”科目。
  企业已经生产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产成品以及入库的自制半成品,应于月末,借记“库
存商品”等科目,贷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
  (二)“制造费用”科目
  “制造费用”科目核算企业生产车间、部门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
用,包括职工薪酬、折旧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季节性修理期间的停
工损失等。本科目应当按照不同的生产车间、部门和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在“管理费用”科目
核算,不在“制造费用”科目核算。
  企业生产车间、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不满足固定资产准则规定的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
日常修理费用和大修理费用等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在“管理费用”科目核算,不在“制造费
用”科目核算。
  生产车间发生的机物料消耗,借记“制造费用”科目,贷记“原材料”等科目。发生的
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等职工薪酬,借记“制造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生产车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借记“制造费用”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生产车间
支付的办公费、水电费等,借记“制造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发生季节性
的停工损失,借记“制造费用”科目,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
等科目。
  将制造费用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核算对象,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
成本)”、“劳务成本”科目,贷记“制造费用”科目。
  季节性生产企业制造费用全年实际发生数与分配数的差额,除其中属于为下一年开工生
产作准备的可留待下一年分配外,其余部分实际发生额大于分配额的差额,借记“生产成本
——基本生产成本”科目,贷记“制造费用”科目;实际发生额小于分配额的差额,作相反
的会计分录。
  除季节性的生产性企业外,“制造费用”科目期末应无余额。
  三、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工业企业生产费用的发生过程,就是产品生产成本形成的过程。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过
程,就是各种要素费用按其经济用途进行归集和分配,最后计入本月各种产品生产成本,按
成本项目反映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过程。因此,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为:
  1、对生产费用进行审核和控制,确定应否开支,开支的费用应否计入产品生产成本;
  2、将应该计入本月产品生产成本的各项要素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按照成本项目进行
归集和分配,计算各种产品生产成本;
  3、对于有月初、月末在产品的产品,还应将月初在产品成本与本月生产费用之和,在完
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归集和分配,即将本月生产费用加上月初在产品成本,减去月
末在产品成本,计算各种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
  图 15-1 列示了产品成本核算过程中的账务处理程序。
图 15-1
     说明:
     ①分配各项要素费用   ②分配辅助生产车间制造费用
     ③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④分配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
     ⑤结转产品成本
  四、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归集和分配
  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归集和分配后,当月初、月末都没有在产品时,本月发生的生
产费用就是本月完工产品的成本;如果月初、月末都有在产品时,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与月
初在产品成本之和,还应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以计算完工产品成本。根
据公式“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生产费
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公式前两项之和按一定比例在
后两项之间进行分配,同时算出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成本;另一种是先确定月末在产品
的成本,再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成本。
  (一)在产品数量的核算
  核算在产品的数量,先要划分哪些属于在产品,哪些不属于在产品。企业在产品是指没
有完成全部生产过程、不能作为商品销售的产品。包括正在车间加工的产品;已经完成一个
或几个加工步骤、但还需继续加工的半成品;未经装配和未经验收入库的产品以及返修的废
品等。应该指出,不可修复的废品应当及时报废,已领未用的原材料应当办理“假退料”手
续,这些都不应列入在产品之内,对外销售的自制半成品,属于商品产品,验收入库后也不
应列入在产品之内。以上对在产品的划分,是就整个企业来说的。从某一个生产步骤、某一车
间来说,在产品包括正在车间加工中的那部分在产品(包括返修废品),以及车间已完工但
尚未验收转出(入库或转下一生产步骤)的产品(或半成品)。
  在产品数量的核算,同其他材料物资的核算一样,应同时具备账面核算资料和实际盘点
资料。一方面要做好在产品收发结存的日常核算工作;另一方面又要做好在产品的定期清查
工作。
  在产品收发结存的日常核算,在车间内应按产品的品种和在产品的品名(如零部件的品
名)设置“在产品收发结存账”(实际工作中也称“在产品台账”),根据领料凭证、在产
品内部转移凭证,以及产品交库凭证,随时登记在产品的收发数量。
306 财务与会计
  为了核实在产品的数量,必须做好在产品的清查工作。清查的结果应编制“在产品盘点
表”,并与在产品收发结存账相核对,如果账实不符,应查明盈亏原因并及时处理。
  发生在产品盘盈时,应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及其有关的明细账,贷
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按照规定核转时,则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管
理费用”科目,以冲减管理费用。
  发生在产品盘亏、毁损,以及非正常损失,应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生
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同时将其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已抵扣的进项税额
和准予抵扣的消费税额,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转出)”、“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按规定核销时,应根据不同情况
分别将损失从“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及有关明细账贷方转出,记入有关科目:其中准予核
销计入产品成本的损失,转入“管理费用”科目的借方;应由过失人赔偿的,则转入“其他
应收款”科目及其有关的明细账的借方,要求赔偿;非正常损失的部分,转入“营业外支
出”科目。为了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在产品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应当在月末计算产品成
本之前进行。
  (二)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企业应当根据产品的生产特点(如在产品数量的多少及其各月变化的大小,各项费用在
成本中所占比重等),选择既合理又简便的分配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以下 6 种: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即在产品成本为零)。这种方法是本月发生的产品费用,全部由
其完工产品成本负担。一般在各月末的在产品数量很小,算不算在产品成本对完工产品成本
影响不大时,为简化核算工作,可以不计算在产品成本。
  2、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这种方法与第一种方法类似。因为在产品成本每月都
按年初数固定不变,也就是说每月初在产品成本与月末在产品成本相等,当月发生的费用,
全部由当月完工产品成本负担。只有在年终时,才根据实际盘点的在产品数量,重新计算在
产品成本。这种方法一般是在各月末在产品数量比较稳定、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应用。
  3、在产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费用计算。这种方法是在产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
料费用计算,其他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成本负担。当原材料费用在生产成本中占的比重大,
而且原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就全部投入时,为了简化核算工作,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月
末在产品可以只计算原材料费用,其他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
  4、按约当产量比例计算。将实际结存的在产品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合为大约相当的完工
产品产量,称为在产品的约当产量,然后按照在产品约当产量和完工产品产量的比例分配生
产费用。这种分配方法称为约当产量比例法。它适用于在产品数量较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
动也较大,同时产品成本中各项费用的比重又相差不多的企业。计算公式如下: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百分比
  某项费用分配率=某项费用总额÷(完工产品产量+在产品约当产量)
  完工产品应负担费用=完工产品产量×费用分配率
  在产品应负担费用=在产品约当产量×费用分配率
  采用这种方法分配费用应按成本项目进行,在分配直接材料费用时,应按产品生产时原
材料的不同投料方式,采用不同的分配程序。如果原材料是生产开工时一次投入,在产品无
论完工程度如何,都应负担全部原材料费用,即按在产品实际数量与完工产品产量的比例直
接分配材料费用;如果原材料是分次投入,则在产品的直接材料费用负担额应按完工程度确
定,此时,在产品应按完工程度折合为约当产量与完工产品产量的比例进行分配。
对于加工费用的分配,应按上述公式计算分配。
  [例 17]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产品,本月完工 300 件,月末在产品 40 件,甲产
品月初在产品成本和本期生产费用总额 147500 元,其中直接材料 71400 元,直接人工
25600 元,制造费用为 50500 元。原材料在开工时一次投入,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为 50%。
按约当产量比例法计算分配如下:
  (1)在产品约当产品量的计算:
  约当产量=40×50%=20(件)
  (2)直接材料的分配:
  直接材料分配率=71400÷(300+40)=210
  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40×210=8400(元)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300×210=63000(元)
  (3)直接人工的分配:
  直接人工分配率=25600÷(300+20)=80
  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20×80=1600(元)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300×80=24000(元)
  (4)制造费用的分配:
  制造费用分配率=50500÷(300+20)=157.8125
  在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20×157.8125=3156.25(元)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300×157.8125=4734·3.75(元)
  (5)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的计算:
  月末在产品总成本=8400+1600+3156.25=13156.25(元)
  完工产品总成本=6300+24000+47343.75=7764-3.75(元)
  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确定期末在产品的完工程度是重要的一环,一般是根据月末在产
品的数量,用技术测定或其他方法来计算在产品的完工程度。如果企业具备较健全的产品工
时定额资料,也可以按每道工序累计单位工时定额计算在该工序的在产品完工程序,计算公
式为:
前工序累计工时定额+ 本工序工时定额  50%
  产品完工率= ×100%
单位产品工时定额
  根据各工序在产品完工程度和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就可以计算出各工序在产品的约当产
量,各工序在产品约当产量的合计数即为某产品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5、定额比例法。在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的情况下,如果各项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稳
定,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可以按照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进行分配,这种方法
称为定额比例法。计算公式如下:
  定额比例 =月初在产品实际费用+本月实际费用
(费用分配率)=完工产品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月末在产品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
  完工产品实际费用=完工产品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费用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实际费用=月末在产品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费用分配率
采用该法分配时,直接材料一般按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比例分配,加工费用一般按定额工
时比例分配。
308 财务与会计
  [例 18]某种产品的月初在产品直接材料费用为 3200 元,直接人工费用为 500 元,制
造费用为 300 元;本月内发生的直接材料费用为 8400 元,直接人工费用为 1000 元,制造
费用为 600 元。本月完工产品 400 件,每件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为 5 公斤,工时定额为 10
小时;月末在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共计为 500 公斤,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共计为 1000 小时。
按定额比例法计算分配如下:
  (1)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
  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率=(3200+8400)÷(400×5+500)=4.64
  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费用=500×4.64=2320(元)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费用=2000×4.64=9280(元)
  (2)直接人工费用的分配
  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500+1000)÷(400×10+1000)=0.3
  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费用=1000×0.3=300(元)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费用=4000×0.3=1200(元)
  (3)制造费用的分配
  制造费用分配率=(300+600)÷(400×10+1000)=0.18
  在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1000×0.18=180(元)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4000×0.18=720(元)
  (4)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计算
  在产品总成本=2320+300+180=2800(元)
  完工产品总成本=9280+1200+720=11200(元)
  6、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算。根据月末实际结存的在产品数量和各项费用的单位定额,计
算出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再将月初在产品费用加上本月生产费用,减去按定额成本计算的
月末在产品成本,即为完工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在产品成本时,月末在产品成本脱离
定额的差异全部由完工产品成本负担。因此,这种方法适合在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各
项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稳定的情况下采用。计算公式如下:
  月末在产品直接=月末在产× 单位在产品 ×材料计
   材料定额成本 = 品数量 ×材料消耗定额×划单价
  月末在产品直接=月末在产×单位在产品×单位定额工时
   人工定额成本 = 品数量 × 工时定额 × 的人工费用
  月末在产品制造= 月末在 ×单位在产品× 单位定额
   费用定额成本 =产品数量× 工时定额 ×工时的费用
  月末在产品=月末在产品直接+月末在产品直接+月末在产品制造
   定额成本 = 材料定额成本 + 人工定额成本 + 费用定额成本
  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
  [例 19]某产品所耗直接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完工产品的直接材料费用定额
就是在产品的直接材料费用定额为 85 元;月末在产品 300 件,定额工时共计 1650 小时,
单位定额工时的直接人工定额为 4.35 元、制造费用定额为 3.48 元;月初在产品和本月生产
费用累计为:直接材料费用为 63450 元,直接人工费用为 15460 元,制造费用为 12580 元
按定额成本计算法分配如下:
  (1)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
  月末在产品直接材料定额成本=300×85=25500(元)
  月末在产品直接人工定额成本=1650×4.35=7177.5(元)
  月末在产品制造费用定额成本=1650×3.48=5742(元)
  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25500+7177.5+5742=38419.5(元)
  (2)完工产品成本
  完工产品直接材料成本=63450-25500=37950(元)
  完工产品直接人工成本=15460-7177.5=8282.5(元)
  完工产品制造费用=12580-5742=6838(元)
  完工产品成本=37950+8282.5+6838=53070.5(元)
  工业企业的生产费用,通过各项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计算出各种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后,
其完工入库产品的成本,应从“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转入“库存商品”科目。
经过转账后,“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的月末余额即为在产品成本。
  五、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一)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
  成本计算对象,是指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生产成本的承担物(如产品品种等)。为
了正确计算产品生产成本,首先要确定成本计算对象,然后按每一成本计算对象,分别设置
成本计算单,归集和分配各成本计算对象所应承担的生产费用,最终计算出各成本计算对象
的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成本计算对象应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来确定。工业企业的生产按工艺过程的特点,
可分为单步骤生产和多步骤生产两种类型。单步骤生产指工艺过程不可间断或不能分散在不
同地点进行的生产,如发电、采煤等。多步骤生产指工艺过程是由许多工艺上可间断的加工
步骤组成,生产活动可以在不同时间、地点进行的生产,如纺织生产和机械制造等。工业企
业的生产按生产组织的特点,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分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类型;成
批生产按批量大小,又可分为大批生产和小批生产。大量生产是指不断重复生产一种或几种
产品,如面粉和化肥生产;大批生产类似于大量生产;小批生产和单件生产,是企业根据订
货单位的要求按照批别或件别组织生产,如服装生产和造船。企业的生产特点不同,管理要
求也不同,有的要求计算各种产品的成本,有的要求计算不同批别产品的成本,有的还要求
计算各生产步骤的成本。
  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决定了三种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即产品品种、产品生产批别
和产品的生产步骤。
  (二)成本计算的主要方法
  以上述三种成本计算对象为标志,产生了三种主要的成本计算方法。
  1、品种法
  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既不要求按
产品批别计算成本,也不要求按生产步骤计算成本。它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如发
电、采掘等生产,或者管理上不要求分步计算产品成本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
  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的一般程序如下:
  (1)按产品品种设置明细账,按成本项目设置专栏。
310 财务与会计
  (2)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将各项费用分别按产品品种计入各有关成本项目。
  (3)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月末,将各种产品成本明细账按成本项目归
集的各种成本费用分别加总,扣除在产品成本后,就是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分别除以各自的
产量,即为各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2、分批法
  分批法是按产品批别(或订单)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由于每批或单件产品的品种、
数量以及计划开工、完工时间一般都是按客户的订单确定,所以分批法又称订单法。它适用
于单件小批单步骤生产和管理上不要求分步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如精密仪器和船舶制造、
服装加工等生产。
  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的一般程序如下:
  (1)按批别或订单设置成本明细账,按成本项目分设专栏。
  (2)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将各项费用分别按产品批别或订单产品成本明细账计入各
有关成本项目。
  (3)根据批别或订单产品完工通知单,将计入已完工的该批或该订单产品成本明细账
中的各项费用,按成本项目加以汇总,计算该批或该订单产品总成本,以总成本除以产量计
算出产品的单位成本。
  (4)如同批或同订单产品中有跨月陆续完工并已销售或提货,需要按计划成本结转已
完工产品成本者,可先按完工数量和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结转“产成品”科目,在该批产品全
部完工后,应按实际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加以汇总计算出该批或该订单产品的实际总成本,
再将实际总成本扣除已按计划成本结转的差额结转“产成品”科目,将原按计划成本结转数
自动调整为实际成本。
  3、分步法
  分步法是按产品的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
而且管理上要求分步计算产品成本的工业企业。如纺织、冶金、造纸及机械制造等生产。
  分步法按其是否计算半成品成本又可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
  (1)逐步结转分步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是按产品加工步骤的先后顺序,逐步计算并结转各步骤半成品成本。直
至最后计算出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各步骤半成品有独立的经济意义,管理上要求
核算半成品成本的企业。
  如将各步骤半成品视作产成品,就可以发现,逐步结转分步法实际上是品种法的连续应
用,因此其计算产品成本的程序与品种法基本相同。
  (2)平行结转分步法
  平行结转分步法是指不计算各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而只计算本步骤发出的费用和应由产
成品负担的份额,将各步骤成本计算单中产成品应负担的份额平行汇总来计算产品成本的一
种方法。
  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的一般程序如下:
  ①按照品种法成本计算的程序,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和记账凭证登记各步骤半成品成本
明细账;
  ②将各步骤半成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在本步骤完工半成品与在产品之间采
用适当方法进行分配,计算出完工半成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③将最终产品耗用本步骤半成品的数量乘以单位成本求得本步骤应转入最终产品的“份
额”,并平行结转入最终产品成本明细账;
  ④将各步骤平行结转入最终产品成本明细账的“份额”加以汇总求得最终产品的总成本
和单位成本。
  企业应当根据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适合本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成
本项目和成本计算方法。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以及成本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
更,如需变更,应当根据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
批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第四节 期间费用的核算
  一、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
生的开办费、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
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薪酬、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经营租
赁费、折旧费等)、工会经费、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聘请中
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
花税、技术转让费、无形资产摊销、矿产资源补偿费、研究费用、排污费、存货盘亏或盘盈、融
资租赁发生的履约成本、经营租赁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等。
  企业发生的管理费用,应设置“管理费用”科目核算,并在“管理费用”科目中按费用
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应将“管理费用”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结转后应无余额。
  企业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不满足固定资产准则规定的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
日常修理费用和大修理费用等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也在“管理费用”科目核算。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发生的直接相关费用,也在“管理费用”科目核算。
  商品流通企业管理费用不多的,可不设置“管理费用”科目,而将应核算内容并入“销
售费用”科目核算。
  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
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借款费用等在实际发生时,借记“管理费用(开办费)”
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行政管理部门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发生的办公费、水电费、业务招待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诉讼费、技术转让费、研
究费用,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研发支出”等科目。
  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时,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长期待摊费用”科目。
  按规定计算确定的应交矿产资源补偿费的金额,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交税
费”科目。
  按规定计算确定的应交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借记“管理费用”科目,
贷记“应交税费”科目。
312 财务与会计
  对于经营租赁的租金支出,在出租人提供了免租期的情况下,承租人应将租金总额在整
个租赁期内,而不是在租赁期扣除免租期后的期间内,按直线法或其他合理的方法进行分摊,
免租期内应确认租金费用;在出租人承担了承租人的某些费用的情况下,承租人应将该费用
从租金总额中扣除,并将租金余额在租赁期内进行分摊。
  二、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保险费、
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
装卸费等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
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
  企业发生的销售费用,应设置“销售费用”科目核算,并在“销售费用”科目中按费用
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应将“销售费用”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结转后应无余额。
  企业发生的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不满足固定资产准则规定的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日常修
理费用和大修理费用等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也在“销售费用”科目核算。
  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运输费、装卸费等费用,
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科目。
  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时,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长期待摊费用”科目。
  企业发生的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薪酬、业务费等经营费用,借记
“销售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累计折旧”等科目。
  三、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
息收入)、汇兑差额以及相关的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或收到的现金折扣、未确认融资
费用摊销、分期收款销售方式下“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等。
  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应设置“财务费用”科目核算,并在“财务费用”科目中按费用
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应将“财务费用”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结转后应无余额。
  为购建或生产满足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发生的应予资本化借款费用,在“在建工程”、
“制造费用”等科目核算,不在“财务费用”科目核算。
  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未确认融资费
用”等科目。发生的应冲减财务费用的利息收入、汇兑差额、现金折扣,借记“银行存款”、
“应付账款”等科目,贷记“财务费用”科目。
第五节 利润的核算
  一、利润总额的计算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
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
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和损失。
  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根据利润表,
利润总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二、资产减值损失的核算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根据资产减值等准则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资产
减值准备具体包括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
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
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未担保余值减值准备等。
  企业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应设置“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核算,并在“资产减值损失”
科目中按资产减值损失的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应将“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余额转入
“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应无余额。
  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核算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指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
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业务中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
得或损失、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
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等。
  企业发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应设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核算,并在“公允价
值变动损益”科目中按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投资性房地产等进行明细核算。期
末应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应无余额。
  四、投资收益的核算
  投资收益是指企业根据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确认的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取得、持有、出
售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实现的损益,
承担、出售交易性金融负债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实现
的损益,持有、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实现的损益,持有、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实现的损益
等。
  企业发生的投资收益,应设置“投资收益”科目核算,并在“投资收益”科目中按具体
投资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应将“投资收益”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应
无余额。
  五、营业外收入的核算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净收入,主要包括处置非流
动资产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融资租赁时最低租赁收款额与未担保余
值的现值之和大于该项融资租赁资产账面余额的差额、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
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罚没利得、政府补助利
得、收到的因享受税收优惠而返还的消费税和营业税等税金、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和按
规定程序经批准后划转出去的应付款项、捐赠利得、盘盈利得等。
314 财务与会计
  企业发生的营业外收入,应设置“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并在“营业外收入”科目中
按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应将“营业外收入”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
后应无余额。
  企业发生的营业外收入,借记“现金”、“银行存款”、“待处理财产损溢”、“固定资
产清理”、“应付账款”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关于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1)企业取得的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如果用于补偿企
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在取得时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按根据政府补助准则确认的
补助金额,借记“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2)企
业取得的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如果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在取得
时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以后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营业外收入,按根据政府补助准则确
认的补助金额,借记“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递延收益”科目;在以
后期间确认相关费用时,按应予以补偿的金额,借记“递延收益”科目,贷记“营业外收
入”科目。(3)企业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自相关资产达到
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起,在该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分次计入以后各期的营业外收入;相
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应将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余额
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营业外收入。按根据政府补助准则确认的补助金额,借记“银行
存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递延收益”科目;按应分配的金额或应全部结转的
金额,借记“递延收益”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4)已确认的政府补助需要返
还的,在存在相关递延收益时,冲减相关递延收益账面余额,超出部分计入当期损益;不存
在相关递延收益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按应返还的金额,借记“递延收益”、“营业外收
入”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
  六、营业外支出的核算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净支出,包括处置非流动资
产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融资租赁时最低租赁收款额与未担保余值的
现值之和小于该项融资租赁资产账面余额的差额、罚款支出、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
亏损失等。
  企业发生的营业外支出,应设置“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并在“营业外支出”科目中
按具体支出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应将“营业外支出”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结转后应无余额。
  企业发生的营业外支出,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现
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清理”等科目。
  七、利润的核算
  为了进行本年利润的核算,企业应设置“本年利润”科目,核算企业本年度实现的利润
(或亏损)。年度终了时,企业应将各收益类科目的余额转入本科目贷方,将各费用、支出
类科目的余额转入本科目借方。结转以后,“本年利润”科目余额如在借方,则表示企业发
生的亏损总额,余额如在贷方,则反映企业本年度累计实现的利润总额。
  [例 20]假设某企业 3 月末未转账前损益类科目的余额如下(单位:元):
  收入科目(贷方余额)
  主营业务收入  30000   投资收益   3000
  其他业务收入  5000   营业外收入  2000
  支出科目(借方余额)
  营业税金及附加 2000
  主营业务成本  22000   管理费用  380
  销售费用    1000   财务费用  200
  其他业务成本  2000   营业外支出  800
  根据上述资料,企业月终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1)将所有收入类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借:主营业务收入 30000
    其他业务收入 5000
    投资收益 3000
    营业外收入 2000
   贷:本年利润 40000
  (2)将所有支出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借:本年利润 28380
   贷:营业税金及附加 2000
     主营业务成本 22000
     销售费用  1000
     其他业务成本 2000
     管理费用  380
     财务费用  200
     营业外支出  800
  经过以上结转后,该企业 3 月份“本年利润”科目增加贷方余额 11620 元(40000-
28380),即该企业 3 月份实现的利润总额为 11620 元。
  年终,企业按上述步骤和方法计算出“本年利润”余额后,不论赢利还是亏损,均应按
照国家税收的有关规定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确认当期所得税费用,并将所得税费用转入
“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然后才能将“本年利润”科目的最终余额(即净利润)转入“利
润分配”科目。若为借方余额,则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贷记“本年利
润”科目;若为贷方余额,则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
目。结转后,“本年利润”科目应无余额。
第六节 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企业会计准则是为了规范企业的财务会计行为,保护投资者和股东的利益,对经营者的
经营成果在计算标准、内容、方法上所作的规定;而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是按照税法处理国
家和纳税人之间的分配关系,两者的目的不同,因此,两者对于收入、成本、费用、利润、资
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的确认与计量亦不完全相同。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
行条例》(以下简称《所得税条例》)第九条规定: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其财务、
会计处理办法同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有抵触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计算纳税。这
就是说,企业当期应交的所得税与当期按会计利润计算的所得税费用之间存在差异。其中,
一部分差异是由于会计准则与税法对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计量的规定不同引起的,在以后会计
期间,随着资产价值的收回和负债的支付,这部分差异会逐期转回,因此,根据权责发生制
原则(某项应税交易或事项在某一会计期间确认,与其相关的所得税影响亦应在该期间确
认)和配比原则(同一会计期间的会计利润与所得税费用应相互配比),企业应将这部分差
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316 财务与会计
  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
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或
费用在税前列支的金额,用公式表示如下: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资产在某一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资产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例如,对某项已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来说,其账面价值等于其入账时的实际成本减去已
计提的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后的余额,而其计税基础等于其入账时的实际成本减去已计提的
累计折旧后的余额。
  通常情况下,资产在取得时其入账价值(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是相同的。但由于在
后续计量过程中因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使得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
产生了暂时性差异。
  例如,固定资产折旧与减值准备的计提。假设某项环保设备的原价为 1000 万元,使用
年限为 10 年,会计处理时按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收处理时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税前扣除
折旧费用,净残值为 0。在使用 2 年后的会计期末,企业对该项设备计提了 80 万元的固定资
产减值准备。则在该会计期末,该项设备的账面价值为 1000-100-100-80=720(万
元),计税基础为 1000-200-160=640(万元),二者之间的暂时性差异为 80 万元。
  (二)负债的计税基础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
予抵扣的金额。即:
  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通常情况下,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负债的确认和偿还,不会对
当期损益和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因此其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但在某些情况下,对自
费用中提取的负债的确认可能会影响损益,并影响不同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使其计税基础
与账面价值之间产生差额。
  例如,企业因或有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于预计负债,在满足确认
条件时,按照履行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确认。假定企业因产品售后服务确认了
100 万元预计负债,计入当期损益。按照税法规定,与预计负债相关的费用,视相关交易事
项的具体情况,一般在实际发生时准予税前扣除,因此该项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为 0。这就
是说,在期末资产负债表中,该项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为 100 万元,计税基础为 0,二者之
间的暂时性差异为 100 万元。
  二、暂时性差异的类型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
认的项目,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
于暂时性差异。例如,对企业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尚未确认的收入,按税法规定,
应当计缴所得税,这就是说,虽然企业没有将应收的款项确认为一项资产,但仍产生了暂时
性差异。
  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可将暂时性差异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
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例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
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应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而税法规定交
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即其计税基础保持不变,这就
产生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
  [例 21]假定某企业持有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为 1000 万元,期末公允价值为
1500 万元,即期末账面价值为 1500 万元,而计税基础仍维持 1000 万元不变。由于该项资
产的升值部分为 500 万元,在将来收回时将会产生应交所得税,因此该项资产的账面价值
1500 万元与其计税基础 1000 万元之间的差额 500 万元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
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例 22]某企业期末持有一批存货,原账面价值(账面成本)为 1000 万元,估计其可
变现净值为 800 万元,按照存货准则规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 200 万元。但是税法规定存
货跌价损失在发生实质性损失前不允许税前扣除,因此该批存货的计税基础仍为 1000 万元。
由于存货跌价准备在存货处置时可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在期末资产负债表中,该批存货
的账面价值 800 万元与其计税基础 1000 万元之间的差额 200 万元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由上可知,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的,产
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的,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的可抵扣亏损及可结转以后年度的税款抵减,
按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原则处理。
  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并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资产的账面
价值和计税基础的变化情况,重新计算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期末数。如果资
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期末数存在差异的,应当按准则的规定,分别认定为应
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318 财务与会计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期末,企业应按照暂时性差异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
延所得税负债。其中,根据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为递延所得税资
产,根据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例 23]根据例 21、例 22 的资料,假定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 33%,递延所得税
资产和负债不存在期初余额,则对于存货项目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00 万元,应确认
66 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产生的 500 万元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
确认 165 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当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企业在确定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时,
包括未来期间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及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
间因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转回增加的应纳税所得额,并应提供相关的证据。资产负债表日,
有确凿证据表明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
当确认以前期间未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企业对于能够结转以后年度的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应当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
扣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企业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同时满足下列条
件的,应当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1、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
  2、未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
  除下列交易中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企业应当确认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
递延所得税负债:
  1、商誉的初始确认。
  2、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交易中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
  (1)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
  (2)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
  企业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当确认相应的
递延所得税负债。但是,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除外:
  1、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
  2、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
  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交易中因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不予确认:
  1、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
  2、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
  资产负债表目,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根据税法规定,按照预期
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量。
  适用税率发生变化的,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重新计量,
除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者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
应当将其影响数计入变化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应当反映资产负债表日企业预期收回资产或
清偿负债方式的所得税影响,即在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应当采用与收
回资产或清偿债务的预期方式相一致的税率和计税基础。
  企业不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折现。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转回
  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后,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
异于以后期间转回的,应当调整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即在资产负
债表日,企业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
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
在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记的金额应当转回。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应当将当期和以前期间应交未交的所得税确认为所得税负债,将已
支付的所得税超过应支付的部分确认为所得税资产。这里的所得税资产与所得税负债不同于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于当期和以前期间形成的当期所得
税负债(或资产),应当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预期应交纳(或返还)的所得税金额计量。
  四、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即当期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由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当期所得税费用(即当期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两
部分组成。其中递延所得税费用等于因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而产生的所得税费用减去因确认
递延所得税资产而产生的所得税费用,差额为负数的,即为递延所得税收益。根据例 23,企
业当期的递延所得税费用为 165-66=99(万元)。
  显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计算的关键在于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的计算,而递
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计算的关键在于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
础一经确定,即可计算暂时性差异并在此基础上确认、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
债以及递延所得税费用。
  企业应设置“所得税费用”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
除的所得税费用,并按照“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进行明细核算。期末,
应将该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企业应设置“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产生的所得税资产,并按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该科目期末借方余
额反映企业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根据税法规定可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的亏
损及税款抵减产生的所得税资产,也在该科目核算。
  企业应设置“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产生的所得税负债,并按照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该科目期末贷方余
额反映企业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当期应交所得税,借记“所得税费用——
当期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
320 财务与会计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递延所得税资
产”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
目。本期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确认;本期应确认的递延
所得税资产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作相反的会计分录。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资产、
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于购买日根据所得税准则确
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调整商誉,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贷记“商誉”科目。
  资产负债表日,预计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
性差异的,按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中应减记的金额,借记“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
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借记“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科
目。本期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确认;应予确认的递延
所得税负债小于其账面余额的,作相反的会计分录。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资产、负
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应于购买日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
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时调整商誉,借记“商誉”科目,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
  企业根据税收优惠政策向税务部门申请获得退回的所得税,无论是在资产负债表日以后、
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前收到,还是在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后收到,一律应在实际收到时
冲减收到当期的所得税费用,即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
费用”科目。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结转所得税费用,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当
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科目。
  企业缴纳所得税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例 24]甲公司 2007 年 12 月 31 日和 2008 年 12 月 31 日资产负债表中有关项目金额
及其计税基础分别如表 15-3、表 15-4 所示。
表 15-3        单位:元
序 暂时性差异
项目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号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 存货 20000000 22000000 2000000
2 无形资产 600000 0 600000
3 预计负债 1000000 0 1000000
合计 600000 3000000

表 15-4       单位:元
暂时性差异

项目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应纳税暂时性差 可抵扣暂时性差

异 异
1 存货 16000000 16000000 0
2 无形资产 7000000 8000000 1000000
3 预计负债 600000 0 600000
4 交易性金融资产 4000000 2000000 2000000
合计 2000000 1600000

  除上述项目外,该公司其他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存在差异,且递延所
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2007 年不存在期初余额,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 33%。假定按照
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 2007 年应交所得税为 600 万元,2008 年应交所得税为 660 万元。该公
司预计在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007 年 12 月 31 日,甲公司计算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
费用以及所得税费用如下:
  递延所得税负债=600000×33%=198000(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3000000×33%=990000(元)
  递延所得税费用=198000-990000=-792000(元)
  所得税费用=6000000-792000=5208000(元)
  所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600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6000000
  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1980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9800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990000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990000
  2008 年 12 月 31 日,甲公司计算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
费用以及所得税费用如下:
  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2000000×33%=660000(元)
  减: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 198000 元
  本年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  462000 元
  期末所得税资产=1600000×33%=528000(元)
  减: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990000 元
  本年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  462000 元
  递延所得税费用=462000+462000=924000(元)
  所得税费用=6600000+924000=7524000(元)
  所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660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6600000
  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4620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462000
322 财务与会计
  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4620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462000
  五、递延所得税的特殊处理
  (一)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根据准则规定,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者事项相关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
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使相关的资
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形成暂时性差异的,应按照准则规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
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并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二)企业合并中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因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对企业合并类型的划分标准不同,可能造成合并中取得
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因企业合并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
暂时性差异的影响,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同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费
用(或收益),一般应调整在企业合并中应予确认的商誉。
  [例 25]假定甲公司发行 6000 万元的股份购入乙公司 100%的净资产,该项合并符合
税法规定的免税改组条件,购买日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及其计税基础如下表 15
-5 所示。
表 15-5        单位:万元
公允价值 计税基础 暂时性差异
固定资产 2700 1550 1150
应收账款 2100 2100 0
存货 1740 1240 500
其他应付款 (300) (0) (300)
应付账款 (1200) (1200) (0)
不包括递延所得税的可
5040 3690 1350
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

  假定乙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 30%,则该项交易中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商誉金
额如下:
  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5040
  减:递延所得税负债(1350×30%) 405
  可辨认净资产的税后公允价值    4635
  加:商誉             1365
  企业合并成本           6000(万元)
  六、所得税的信息披露
  1、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分别作为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负债在资产负
债表中列示。
  2、所得税费用应当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
  3、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所得税有关的下列信息:
  (1)所得税费用(收益)的主要组成部分。
  (2)所得税费用(收益)与会计利润关系的说明。
  (3)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抵扣亏损的金额(如果存在到期
日,还应披露到期日)。
  (4)对每一类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亏损,在列报期间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
得税负债的金额,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依据。
  (5)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与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暂时性
差异金额。
第七节 利润分配的核算
  一、科目设置
  企业的净利润应按照规定顺序进行分配。为了核算企业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和
历年分配(或弥补)后的积存余额,企业应设置“利润分配”科目,并在该科目下设置提取
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提取储备基金、提取企业发展基金、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
基金、利润归还投资、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转作股本的股利、盈余公积补亏、未分配利润等明
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年度终了,企业应将“利润分配”科目下除“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外的所有明细科目
的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结转后,“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的贷方
余额,为企业历年积存的可供分配利润:如为借方余额,为尚未弥补的亏损。结转后,其他
明细科目应无余额。
  二、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
  企业按规定提取的盈余公积,借记“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
积)”科目,贷记“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科目。
  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提取的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借记“利
润分配(提取储备基金、提取企业发展基金、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科目,贷记“盈
余公积——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企业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利润
分配(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科目,贷记“应付股利”科目。
  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分配给股东的股票股利,应在办理增资手续后,借记“利
润分配(转作股本的股利)”科目,贷记“股本”科目。如有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股
本溢价”科目。
  企业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借记“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或任意盈余公积”科目,
贷记“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科目。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在经营期间用利润归还投资的,应按实际归还投资的金额,借记“利
润分配(利润归还投资)”科目,贷记“盈余公积——利润归还投资”科目。
  企业实际支付股利(或利润)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第十六章 会计调整
第一节 会计政策变更
  一、会计政策变更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企业
采用的会计计量基础也属于会计政策。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应在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会计准则所规定的会计政策范围内,结
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会计政策,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
批准,并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等的规定报送有关各方备案。
  企业应当对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相同的会计政策进行处理。如在实务中某
项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具体会计准则或其应用指南未作规范的,企业应当根据《企业会
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的原则、基础和方法进行处理;待作出具体规定时,从其规定。
  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每一会计期间和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需
变更,应重新履行上述程序。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
的行为。也就是说,在不同的会计期间执行不同的会计政策。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变更会计政策:
  第一,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含企业会计准则)等要求变更。即制
定了新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或修订了原有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要求变更会计政策。
比如,发布实拖了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对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计量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第二,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总是
根据企业当时所处的特定经济环境以及某类业务的实际情况作出,但是随着经济环境和客观
情况发生变化,继续采用原来的会计政策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时,就需要改
变会计政策。例如,企业原来对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但随着科技进步,采用加速
折旧法更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需要改变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以提供更
为可靠、更为相关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有充分、合理的证据表明其变更的合理性,
并说明变更会计政策后,能够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
关的会、计信息的理由。
  会计政策变更,并不意味着以前期间的会计政策是错误的,只是由于情况发生了变化,
或者掌握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使得变更会计政策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
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如果以前期间会计政策的运用是错误的,则属于前期差错,应按
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对会计政策变更的认定,直接影响着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因此,在会计实务中,企业
应当分清哪些情形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哪些情形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以下两种情形不属于
会计政策变更:
  第一,本期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这是因
为,会计政策总是针对特定类型的交易或事项,如果发生交易或事项与其他交易或事项有本
质区别,那么,企业实际上是为新的交易或事项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并没有改变原有的会
计政策。例如,企业以往租入设备都是为了满足临时经营需要,按合同条款将其确认为经营
租赁,并采用了经营租赁会计处理方法。当年租入新的设备,或者续租原设备,从租赁期、
租金的计算以及租金期满时设备的处理等因素考虑,都属于融资租赁,因而采用了融资租赁
会计处理方法。由于新的租赁合同或续租合同与以前的合同相比,已经发生了本质变化,从
经营租赁变为融资租赁,在这种情况下改变会计处理方法,则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第二,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与上述第一种情况类
似,初次发生某类交易或事项,或者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项,采用适当的会计政策,并没有二
改变原有的会计政策。例如,企业以前没有建造合同业务,当年承接的建造合同则属于初次
发生的交易,企业采用完工百分比法进行核算,并不是会计政策变更。
  二、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企业根据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会计政策的,应当按照国
家相关会计规定执行。
  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在能切实可行地确定该项会计政
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时,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将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调整列报前期
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和列报前期披露的其他比较数据也应当一并调
整;在不能切实可行地确定该项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时,应当从可追溯调整的最早期间
期初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在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不切
实可行的,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一)追溯调整法
  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
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即应当计算会计政策
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并相应调整变更年度的期初留存收益以及会计报表的相关项目。
  追溯调整法运用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计算确定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第二步,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
  第三步,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
  第四步,披露信息。
  其中,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是指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
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即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是以下两个金额之间的差额:(1)在变更会计政策的当期,按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
期追溯计算,所得到的期初留存收益金额;(2)变更会计政策当期期初的留存收益金额。
  上述留存收益包括当期和以前期的未分配利润和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提取并累积的盈余公
积。调整期初留存收益是指对期初末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两个项目的调整,不考虑由于损益
的变化而应当补分配的利润或股利。例如,由于会计政策变化,增加了以前期间可供分配的
利润,该企业通常按净利润的 20%分派股利。但在计算调整会计政策变更当期期初的留存收
益时,不应当考虑由于以前期间净利润的变化而需要分派的股利。
326 财务与会计
  上述变更会计政策当期期初的留存收益,即为上期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留存收益,可以
从上期资产负债表项目中获得,需要计算确定的是第一项,即按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
期追溯计算,得到新的期初留存收益金额。上述留存收益金额,都是指所得税后的净额。即
按新的会计政策计算确定留存收益时,应当考虑由于损益变化所导致的递延所得税费用的变
化。
  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计算获得:
  第一步,根据新的会计政策重新计算受影响的前期交易或事项;
  第二步,计算两种会计政策下的差异;
  第三步,计算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
  第四步,确定以前各期的税后差异;
  第五步,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例 1]X 公司于 2004 年 1 月 1 日对 Y 公司进行长期股权投资,占 Y 公司有表决权股
份的 20%,按当时会计制度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该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为 900000 元,
且与应享有的 Y 公司所有者权益份额相等。2007 年 1 月 1 日起按新会计准则规定改按权益法
核算。X 公司按净利润的 15%提取盈余公积金,且除净利润外,无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事项。
按税法规定,X 公司与 Y 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率均为 33%,企业对其他单位投资分得的利润
或股利以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股利时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Y 公司 2004 年、2005 年、2006 年的净利润以及 X 公司于 2004 年、2005 年从 Y 公司分
得的现金股利如表 16-1 所示。
表 16-1        单位:元
X 公司确认的投资收益
年度 Y 公司税后利润
(按成本法核算)
2004 200000 0
2005 100000 20000
2006 150000 15000
合计 450000 35000

  第一步,计算确定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计算如表 16-2 所示。
表 16-2 累积影响数计算表 单位:元
按原会计政策确 按变更后的会计政 应纳税暂 递延所得税
年度 累积影响数
认的投资收益 策计算的投资收益 时性差异 费用影响
2004 0 40000 40000 0 40000
2005 20000 20000 0 0 0
2006 15000 30000 15000 0 15000
合计 35000 90000 55000 0 55000

  第二步,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
  调整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
  借:长期股权投资——Y 公司(损益调整)55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5000
  调整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55000×15%)8250
   贷:盈余公积 8250
  第三步,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
  企业在会计政策变更当年,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年初留存收益数,以及利润表“上年金
额”栏有关项目。
  X 公司在编制 2007 年度会计报表时,应当调增资产负债表年初留存收益数、长期股权
投资数,即调增盈余公积 8250 元,调增未分配利润 46750 元,调增长期股权投资 55000 元。
同时调增利润表中“上年金额”栏的投资收益、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的数字,同时调
增 15000 元。报表列示如表 16-3、表 16-4 所示。
表 16-3 资产负债表(局部)
编制单位:X 公司        2007 年 12 月 31 日      单位:元
年初数 负债和所有 年初数
资产
调整前 调增(减) 调整后 者权益 调整前 调增(减) 调整后
长期股权投资 900000 55000 955000 盈余公积 76935 8250 85185
…… …… …… 未分配利润 133065 46750 179815

表 16-4 利润表(局部)
编制单位:X 公司       2007 年度        单位:元
上年数
项目
调整前 调增(减) 调整后
 ……
 加:投资收益 50000 15000 65000
三、营业利润 970000 15000 985000
 加:营业外收入 100000 — 100000
 减:营业外支出 70000 — 70000
四、利润总额 1050000 15000 1065000
 减:所得税费用 346500 — 346500
五、净利润 703500 15000 718500

  如果对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而采用了成本法,或应采用成本法而采用了权益法,
则属于前期差错,应按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二)未来适用法
  未来适用法,是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或者
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的方法。既不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
累积影响数,也不必调整变更当年年初的留存收益,只在变更当年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并计
算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当期净利润的影响数。
328 财务与会计
  [例 2]M 公司原对存货采用移动平均法,由于管理的需要,公司从 2007 年 1 月 1 日
起改用先进先出法。2007 年 1 月 1 日存货的价值为 2500000 元,公司购入存货实际成本为
18000000 元,2007 年 12 月 31 日按先进先出法计算确定的存货价值为 2200000 元,当年
销售额为 25000000 元,适用所得税率为 33%,税法允许按先进先出法计算的存货成本在
税前扣除。假设 2007 年 12 月 31 日按移动平均法计算的存货价值为 4500000 元。
  M 公司由于管理环境发生变化而改变会计政策,因而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由于采用先进
先出法对以前年度的存货成本不能进行合理的调整,因此,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处理,即对
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从 2007 年起才适用,不需要计算 2007 年 1 月 1 日以前按移动平均法
计算存货应有的余额,以及对留存收益的影响金额。
  (1)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销售成本为:
  期初存货+购入存货实际成本-期末存货=2500000+18000000-2200000
                    =18300000(元)
  (2)采用移动平均法计算的销售成本为:
  期初存货+购入存货实际成本-期末存货=2500000+18000000-4500000
                    =16000000(元)
  即由于会计政策变更使公司当期净利润减少:
  (18300000-16000000)×(1-33%)=1541000(元)
  三、会计政策变更的信息披露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会计政策变更有关的下列信息:(1)会计政策变更的性质、
内容和原因。(2)当期和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调整金额。(3)无
法进行追溯调整的,说明该事实和原因以及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的时点、具体应用情
况。
  在以后期间的财务报表中,不需要重复披露在以前期间的附注中已披露的会计政策变更
信息。
第二节 会计估计变更
  一、会计估计变更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
需要进行会计估计的项目通常有:坏账准备计提的比率;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
时;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固定资产的耐用年限与净残值;无形资产的受益年限;递延资产的
分摊期间;收入确认中的估计,如或有损失和或有收益,等等。
  企业应当根据准则的规定,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会计估计、经股东大会或董事
会、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并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等的规定报送有关各方备案。
企业的会计估计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重新履行上述程序。
  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据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或者由于取得新信息、积累更
多经验以及后来的发展变化,可能需要对会计估计进行修订。
  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
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会计估计变更的依据应当真
实、可靠。
  会计估计变更,并不意味着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是错误的,只是由于情况发生变化,或
者掌握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使得变更会计估计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资产和负
债状况。如果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是错误的,则属于前期差错,按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办法进行处理。
  通常,企业可能由于以下原因而发生会计估计变更:
  第一,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例如,企业某项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原定为 10
年,以后发生的情况表明,该资产的收益年限已变为 8 年,相应调减摊销年限。
  第二,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例如,企业根据当时能够得到的信息,对
应收账款每年按其余额的 5%计提坏账准备。现在掌握了新的信息,判定不能收回的应收账
款比例已达 15%,企业改按 15%的比例计提坏账准备。
  二、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对于会计估计变更,企业应采用未来适用法。即在会计估计变更当年及以后期间,采用
新的会计估计,不改变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也不调整以前期间的报告结果。具体处理方法
为:
  1、如果会计估计变更仅影响变更当期的,其影响数应当在变更当期予以确认。例如,企
业原按应收账款余额的 5%提取坏账准备,由于企业估计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的比例已达
10%,则企业改按应收账款余额的 10%提取坏账准备,这类会计估计的变更,只影响变更
当期。因此,应于变更当期确认。
  2、如果会计估计的变更既影响变更当期又影响未来期间的,其影响数应当在变更当期
和未来期间予以确认。例如,可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其有效使用年限或预计净残值的估计发
生变更,常常影响变更当期及以后使用年限内各个期间的折旧费用。因此,这类会计估计的
变更,应于变更当期及以后各期确认。
  3、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应计入变更当期与前期相同的项目中。为了使不同期间的财务
报表能够可比,如果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计入日常经营活动损益,则以后期间
也应计入日常经营活动损益;如果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计入特殊项目,则以后
期间也应计入特殊项目。
  [例 3]A 公司 2002 年 12 月 30 日购入的一台管理用设备,原始价值 84000 元,原估
计使用年限为 8 年,预计净残值 4000 元,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由于技术因素以及更新
办公设施的原因,已不能继续按原定使用年限计提折旧,于 2007 年 1 月 1 日将该设备的折
旧年限改为 6 年,预计残值为 2000 元。假设税法允许按变更后的折旧额在税前扣除。
  A 公司的管理用设备已计提折旧 4 年,累计折旧 40000 元,固定资产净值 44000 元 。
2007 年 1 月 1 日 起 , 改 按 新 的 使 用 年 限 计 提 折 旧 , 每 年 折 旧 费 用 为 : ( 44000 -
2000)÷(6-4)=21000(元)
  2007 年 12 月 31 日,该公司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21000
   贷:累计折旧 21000
  三、会计估计变更的信息披露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会计估计变更有关的下列信息:(1)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和原因。
(2)会计估计变更对当期和未来期间的影响数。(3)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不能确定的,
披露这一事实和原因。
330 财务与会计
第三节 前期差错更正
  一、前期差错
  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下列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或
错报。
  1、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
  2、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
  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
以及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等。
  二、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企业发现前期差错时,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切实可行的,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
重要的前期差错;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可以从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间开
始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也应当一并调整,也可以采
用未来适用法。
  企业应当在重要的前期差错发现当期的财务报表中,调整前期比较数据。
  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
的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
  企业应设置“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企业本年度发现的重要前期差错更正涉及调
整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以及本年度发生的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
  1、企业调整增加以前年度利润或减少以前年度亏损,借记有关科目,贷记“以前年度
损益调整”科目;调整减少以前年度利润或增加以前年度亏损,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科目,贷记有关科目。
  2、由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增加的所得税费用,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贷记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
由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减少的所得税费用,借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或“递延
所得税资产”科目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3、经上述调整后,应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
利润”科目。如为贷方余额,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
利润”科目;如为借方余额,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例 4]E 公司于 2007 年 12 月发现,2006 年漏记了一项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 150000
元,但在所得税申报表中扣除了该项折旧费用。此外,2006 年适用所得税税率为 33%,并
对该项固定资产记录了 49500 元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该公司按净利润
的 15%提取盈余公积金。
  根据以上资料,E 公司应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1)前期差错的分析
  上年少计提折旧费用 150000 元;多计递延所得税费用 49500 元(150000×33%);
多计净利润 100500 元;多计递延所得税负债 49500 元;多提盈余公积金 15075 元。
  (2)账务处理
  补提折旧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50000
   贷:累计折旧 150000
转回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495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9500
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转入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005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0500
调整利润分配有关数字
  借:盈余公积 1507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5075
(3)调整报表(见表 16-5、表 16-6)
表 16-5 资产负债表(局部)
编制单位:E 公司       2007 年 12 月 31 日       单位:元
年初数 负债和所有 年初数
资产
调整前 调增(减) 调整后 者权益 调整前 调增(减) 调整后
递延所得税
固定资产净值 1600000 -15000 1450000 49500 -49500 0
负债
盈余公积 60000 -15075 44925
未分配利润 100000 -85425 14575
…… …… …… ……

表 16-6 利润表(局部)
编制单位:E 公司          2007 年度          单位:元
上年数
项目
调整前 调增(减) 调整后
 ……
 减:管理费用 150000 150000 300000
 …… …… ……
三、营业利润 1110000 -150000 960000
 …… …… …… ……
四、利润总额 1200000 -150000 1050000
 减:所得税费用 396000 -49500 346500
五、净利润 804000 -100500 703500

332 财务与会计
  三、前期差错更正的信息披露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前期差错更正有关的下列信息:(1)前期差错的性质。(2)
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更正金额。(3)无法进行追溯重述的,说明
该事实和原因以及对前期差错开始进行更正的时点、具体更正情况。
  在以后期间的财务报表中,不需要重复披露在以前期间的附注中已披露的前期差错更正
信息。
第四节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类型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
事项。这里的“资产负债表日”包括年度末和中期(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
间)期末。这里的“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是指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报出的日期,
通常是指对财务报告的内容负有法律责任的单位或个人批准财务报告向企业外部公布的日期。
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可以对外公布的日期至实际对外公布的日期之间发生的事项,
也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由此影响财务报告对外公布日期的,以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再次
批准财务报告对外公布的日期为准。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限定在一个特定的期间内,即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
之间发生的事项,它是对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的一种补充或说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表
明持续经营假设不再适用的,企业不应当在持续经营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一)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是指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证
据的事项。这类事项所提供的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有助于对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的有关金
额作出重新估计,并据此对资产负债表日所确认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及资产负债
表日所属期间的收入、费用等进行调整。调整事项的特点是:(1)在资产负债表日或以前已
经存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得以证实的事项;(2)对按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编制的会计报
表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调整事项的例子有:
  1、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现时
义务,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与该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或确认一项新负债。这一事项是
指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某项现时义务未完全确认或尚未确认,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
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获得了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表明需要对已确认的金额进行调整,或确
认一项新负债。例如,甲企业与丁企业未按合同规定按时提供商品,致使丁企业发生经济损
失,丁企业于 2007 年 10 月提起诉讼,要求甲企业赔偿违约经济损失 500000 元。由于案件
尚在审理过程中,2007 年 12 月 31 日尚未作出最终判决,甲企业于 2007 年 12 月 31 日根
据当时的资料判断可能会败诉,估计赔偿金额为 200000 元,按此估计金额确认为预计负债。
但在 2008 年 3 月 1 日财务报告批准报出前经一审判决,甲企业需赔偿丁企业经济损失
450000 元,甲企业和丁企业均接受此判决,不再上诉。对此,甲企业应对资产负债表日编
制的会计报表中有关预计负债、费用或支出等相关项目的数字进行调整。
  2、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表明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了减值或者需要
调整该项资产原先确认的减值金额。这一事项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当时资料判断某项
资产可能发生了减值,但没有最后确定是否会发生,因而按照当时最佳的估计金额反映在会
计报表中;但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所取得的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能
证明该事实成立,即某项资产已经发生了减值,则应对资产负债表日所作的估计予以修正。
例如:甲企业应收乙企业账款 5600000 元,按合同约定应在 2007 年 11 月 10 日前偿还。在
2007 年 12 月 31 日结账时,甲企业尚未收到这笔应收账款,并已知乙企业财务状况不佳,
近期内难以偿还债务,甲企业对该项应收账款提取 10%的坏账准备。2008 年 2 月 10 日,在
甲企业报出财务会计报告之前收到乙企业通知,乙企业已宣告破产,无法偿付部分欠款。从
这一例子可见,甲企业于 2007 年 12 月 31 日结账时已经知道乙企业财务状况不佳,即在
2007 年 12 月 31 日资产负债表日,乙企业财务状况不佳的事实已经存在,但未得到乙企业
破产的确切证据。2008 年 2 月 10 日甲企业正式收到乙企业通知,得知乙企业已破产,并且
无法偿还部分货款,即 2008 年 2 月 10 日对 2007 年 12 月 31 日存在的状况提供了新的证据,
表明根据 2007 年 12 月 31 日存在状况提供的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应收乙企业账款中已有部
分成为坏账,依据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编制的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已不能真实反映企业
的实际情况,因此,应据此对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进行调整。
  3、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例
如,乙企业 2007 年 12 月销售一批商品,由于销售商品的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 ,
货款能够收回,符合收入确认原则,企业确认了收入并结转了成本;2009 年 1 月 10 日财务
报告批准报出日前,乙企业收到退回的 2007 年 12 月销售的商品,对于这一销售退回事项,
虽然是 2007 年销售的,但在 2008 年报告年度的资产负债表日后(2009 年 1 月 10 日)退
回,也应当作为调整事项,调整报告年度(2008 年度)会计相关项目的数字。
  4、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了财务报表舞弊或差错。
  (二)非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是指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情况的事项。非调整事项
的特点是:(1)资产负债表日并未发生或存在,完全是期后才发生的事项。(2)对理解和
分析财务报告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例如,A 企业应收 B 企业一笔货款,在 2007 年 12 月 31 日时,B 企业经营状况良好,
并无显示财务困难的迹象。但在 2008 年 1 月 25 日,B 企业发生火灾,烧毁了全部厂房、设
备和存货,无法偿还 A 企业的货款。对于这一事项,完全是由于资产负债表日后新发生的,
与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状况无关。
  企业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通常包括下列各项:(1)资产负债表日后发
生重大诉讼、仲裁、承诺。(2)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价格、税收政策、外汇汇率发生重大变化。
(3)资产负债表日后因自然灾害导致资产发生重大损失。(4)资产负债表日后发行股票和
债券以及其他巨额举债。(5)资产负债表日后资本公积转增资本。(6)资产负债表日后发
生巨额亏损。(7)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企业合并或处置子公司。
  调整事项与非调整事项的区别在于:调整事项是存在于资产负债表日或以前,资产负债
表日后提供了证据对以前已存在的事项所作的进一步说明;而非调整事项是在资产负债表日
尚未存在,但在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前发生或存在。这两类事项的共同点在于:凋整
事项和非调整事项都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存在或发生的,对
报告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所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334 财务与会计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会计处理
  企业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
  企业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不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日后,企业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的以及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润,
不确认为资产负债表日的负债,但应当在附注中单独披露。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调整事项应当分别以下情况进行账务处理:
  1、涉及损益的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调整增加以前年度收益或调整
减少以前年度亏损的事项,及其调整减少的所得税,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贷方;
调整减少以前年度收益或调整增加以前年度亏损的事项,以及调整增加的所得税,计入“以
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借方。“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贷方或借方余额,转入“利润
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2、涉及利润分配调整的事项,直接在“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
  3、不涉及损益以及利润分配的事项,调整相关科目。
  4、通过上述账务处理后,还应同时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主要包括:
  (1)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
  (2)当期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
  (3)经过上述调整后,如果涉及财务报表附注的,还应当调整财务报表附注相关项目
的数字。
  以下举例说明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
  所有例子均是针对上市公司而言的,并假定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均为次年 4 月 30 日,
所得税率为 33%,资产负债表日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和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均
大于 0,经调整后不会发生亏损。公司按净利润的 15%提取盈余公积,提取盈余公积之后,
不再作其他分配。
  [例 5]E 公司 2007 年 4 月销售给 F 企业一批产品,价款为 46800 万元(含应向购货
方收取的增值税额),F 企业于 5 月份收到所购物资并验收入库。按合同规定,F 企业应于
收到所购货物后 1 个月内付款。由于 F 企业财务状况不佳,到 2007 年 12 月 31 日仍未付款 。
E 公司于 12 月 31 日编制 2007 年度会计报表时,已为该项应收账款提取坏账准备 2340 万
元(假定坏账准备提取比例为 5%)。12 月 31 日,“应收账款”科目的余额为 80000 万元,
“坏账准备”科目的余额为 4000 万元。E 公司于 2008 年 3 月 2 日收到 F 企业通知,F 企业
已进行破产清算,无力偿还所欠部分货款,预计 E 公司可收回应收账款的 40%。假定税法允
许税前扣除的坏账准备提取比例为 5%。
  E 公司在接到 F 企业通知时,首先判断是否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并
根据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进行如下处理:
  (1)补提坏账准备
  应补提的坏账准备=46800×60%-2340=25740(万元)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57400000
   贷:坏账准备 257400000
  (2)调整所得税费用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84942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84942000
  (3)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72458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72458000
  (4)调整利润分配有关数字
  借:盈余公积 258687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5868700
  (5)调整报告年度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略)
  [例 6]乙公司 2007 年 11 月销售给丙企业一批产品,销售价格 25000 万元(不含应向
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额),销售成本 20000 万元,货款于当年 12 月 31 日尚未收到。2007
年 12 月 25 日接到丙企业通知,丙企业在验收货物时,发现该批产品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
需要退货。乙公司希望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并与丙企业协商解决办法。乙公司在 12 月 31 日
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将该应收账款 29250 万元(包括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额)列示于资
产负债表的“应收账款”项目内,公司按应收账款年末余额的 5%计提坏账准备。2008 年 1
月 10 日双方协商未成,乙公司收到丙企业通知,该批产品已经全部退回。乙公司于 2008 年
1 月 15 日收到退回的产品,以及购货方退回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发票联和税款抵扣联(假
设乙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该产品适用增值税率为 17%,税法允许税前扣除的坏账准
备提取比例为 5%,尚未进行年终申报纳税工作,不考虑其他税费因素)。
  乙公司首先应根据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的规定,判断该事项属于调整事项,再按调
整事项的处理原则进行如下处理:
  (1)调整销售收入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50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42500000
   贷:应收账款 292500000
  (2)调整坏账准备余额
  借:坏账准备 14625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4625000
  (3)调整销售成本
  借:库存商品 20000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0000000
  (4)调整应交所得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167375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1673750
  (5)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转入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370125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3701250
  (6)调整利润分配有关数字
  借:盈余公积 3555187.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555187.5
336 财务与会计
  (7)调整报告年度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略)
  [例 7]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项供销合同,合同中订明甲公司在 2007 年 11 月份供给
乙公司一批物资。由于甲公司未能按照合同发货,致使乙公司发生重大损失。乙公司通过法
律程序要求甲公司赔偿经济损失 55000 万元。该诉讼案件在 12 月 31 日尚未判决,甲公司记
录了 40000 万元的预计负债,并将该项赔偿款反映在 12 月 31 日的财务报表上,乙公司未
记录应收赔偿款。2008 年 2 月 7 日,经法院一审判决,甲公司需要赔付乙公司经济损失
50000 万元,甲公司不再上诉,并于 2 月 12 日以银行存款支付了赔偿款。假设甲公司在
2008 年 2 月 7 日前尚未进行年终纳税申报。
  甲公司首先应根据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的规定,判断该事项属于调整事项,并分别
按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进行如下处理:
  (1)记录应支付的赔偿款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0000000
    预计负债 400000000
   贷:其他应付款 500000000
  (2)调整应交所得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6500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3000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132000000
  (3)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转入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700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7000000
  (4)调整利润分配有关数字
  借:盈余公积 10050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0050000
  (5)调整报告年度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略)
  (6)2008 年 2 月 12 日实际付款时
  借:其他应付款 500000000
   贷:银行存款 500000000
  乙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1)记录已收到的赔偿款
  借:其他应收款 5000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0000000
  借:银行存款 50000000
   贷:其他应收款 50000000
  (2)调整应交所得税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650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50000000×33%) 16500000
  (3)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转入利润分配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3500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3500000
  (4)调整利润分配有关数字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025000
   贷:盈余公积(33500000×15%) 5025000
  (5)调整报告年度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略)。
  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信息披露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有关的下列信息:(1)财务报告的批准
报出者和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等规定,企业所有者或其他方面有
权对报出的财务报告进行修改的,应当披露这一情况。(2)每项重要的资产负债表日后非
调整事项的性质、内容,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无法作出估计的,应当说明原因。
  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了影响资产负债表日存在情况的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应当
调整与之相关的披露信息。
第十七章 财务报告
  笫一节 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和内容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它是根据“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这一会计基本等式,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顺序,把企业在一
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予以适当排列编制而成的。资产负债表是企业的基
本会计报表之一,该报表主要为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及这些经济资
源的分布和构成的信息,提供企业资金的来源构成的信息,包括企业所承担的债务,所有者
在企业中所拥有的权益等,同时,通过对该表的分析,可以使使用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尤其是企业偿债能力的情况,若把前后期的资产负债表加以对比分析,还可以把握企业资金
结构的变化情况及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等方面的信息。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账户式的,即报表左右对称结构,左方列资产
各项目反映全部资产的分布及存在形态,一般按资产流动性大小排列,右方列负债和所有者
权益。(股东权益)各项目反映全部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内容及构成情况,一般按要求清偿
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另一种是报告式的,即按上下顺序依次列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股
东权益)项目。我国采用账户式的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按照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分类分项列示。资产类项目主
要接项目的流动性排列,即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两大类,并分项列示。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的资产应,当归类为流动资产;(1)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2)
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 3)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下同)变现;
(4)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
价物。流动资产项目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
息、其他应收款、存货等。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应当归类为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包括可供
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应收款、固定资产、在建
工程、无形资产、开发支出、商誉等若干项目。负债类项目按照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进行分类
并分项列示。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负债应当归类为流动负债:(1)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
期中清偿;(2)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3)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应予以清偿;
(4)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这里所指的一个正常营业周
期,是指企业从购买用于加工的资产起至实现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期间。流动负债包括短期
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
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应当归类为非流动负债。非流动负
债项目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若干项目。对于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
的负债,企业预计能够自主地将清偿义务展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的,应当归类为非
流动负债;不能自主地将清偿义务展期的,即使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前
签订了重新安排清偿计划协议,该项仍应归类为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按照实
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项目分别列示。
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类项目金额合计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项目金额合计必须
相等。各项资产与负债的金额一般不应相互抵消。
对于资产负债表中有关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以及其他有助于理解和分析资产负债表的
重要事项,应在报表附注中逐一列示和说明。
另外,资产负债表除了列示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项目的期末余额
外,通常还列示这些项目的年初余额,通过对年初数与期末数的比较,可以看出各项资产、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的变动。这种格式的资产负债表称为比较资产负债表。
  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一般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和内容如表 17-1 所示。
表 17-1  资产负债表
                             会企01表
   编制单位:××单位    2008年12月31日      单位:元
行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行
资产 期末余额 年初余额 期末余额 年初余额
次 (或股东权益) 次
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货币资金 66000 60720 短期借款 22000 11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 55000 11000 交易性金融负债
应收票据 11000 55000 应付票据 5500 4400
应收账款 62700 41800 应付账款 12650 9900
预付款项 7150 4400 预收款项 7400 7700
应收利息 应付职工薪酬 2200 1100
应收股利 应交税费 15950 14850
其他应收款 1650 550 应付利息
存货 8800 11000 应付股利 1100
其他应付款 3300 1100
一年内非到期的流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 5500 3850
动资产 负债
其他流动资产 4400 2200 其他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合计 216700 186670 流动负债合计 74500 55000
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负债: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长期借款 44000 60500
持有至到期投资 23000 300 应付债券 33000 22000
长期应收款 长期应付款 5500 5500
长期股权投资 32000 8000 专项应付款
投资性房地产 预计负债 2500
固定资产 111870 825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1000 2000
在建工程 4400 其他非流动负债
工程物资 非流动负债合计 86000 90000
固定资产清理 3300 9900 负债合计 160500 145000
所有者权益(或股东
生产性生物资产
权益):
油气资产 实收资本(或股本) 110000 110000
无形资产 7700 1100 资本公积 10000 9000
开发支出 减:库存股
商誉 盈余公积 95370 22000
长期待摊费用 2200 3300 未分配利润 25300 8470
所有者权益(或股东
递延所得税资产 240670 149470
权益)合计
其他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合计 184470 107800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资产总计 401170 294470 401170 294470
(或股东权益)总计

  (一)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列报说明
  1、“货币资金”项目,反映企业期末持有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等总额。
  2、“交易性金融资产”项目,反映企业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算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权证投资等金融资产。
  3、“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存
货”、“消耗性生物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应收款”、
“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固定
资产清理”、“生产性生物资产”、“油气资产”、“无形资产”、“开发支出”、“商誉”、
“长期待摊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其他非流动资产”等项目,反映企业期末持有
的相应资产的账面余额扣减累计折旧(折耗)、累计摊销、累计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
  4、“存货”项目还反映建造承包商的“工程施工”期末余额大于“工程结算”期末余
额的差额。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项目,反映长期应收款、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待摊费用
等资产中将于一年内到期或摊销完毕的部分。
  “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反映企业期末持有的“衍生工具”、“套期工具”、“被套
期项目”等。
  融资租赁方租方以及分期收款销售且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长期应收款”项目,反映
扣碱相应的“未实现融资收益”后的净额(折现值)。
  有公益性生物资产的企业,应增设“公益性生物资产”项目,列在“生产性生物资产”
项目之后。
  5、“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款项”、
“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其他流
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专项应付款”、“递延所得税负债”、“预计负
债”等项目,通常反映企业期末尚未偿还的各项负债的账面余额。
  6、“应付账款”项目还反映建造承包商的“工程施工”期末余额小于“工程结算”期
末余额的差额。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项目,反映长期应付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预计负债等
负债中将于一年内到期的部分等。
  “其他非流动负债”项目,反映企业期末持有的“衍生工具”、“套期工具”、“被套
期项目”以及“递延收益”中将于一年内到期的部分等。
  “长期应付款”项目,反映企业除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项。其
中,融资租赁承租方以及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且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反映扣减相应的
“未实现融资费用”后的净额(折现值)。
  7、“实收资本(或股本)”、“库存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
润”等项目,通常应反映企业期末持有的接受投资者投入企业的实收资本,企业收购的尚未
转让或注销的本公司股份金额,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余额等。
  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的企业,可以增设“外币报表折算差额”项目,列
在“未分配利润”项目之后。
  (二)“年初余额”栏的填列方法
  资产负债表“年初余额”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栏内所
列数字填列。如果上年度资产负债表规定的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同本年度不相一致,应对
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照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本表“年初余
额”栏内。
  (三)“期末余额”栏的填列方法
  资产负债表内“期末余额”栏内各项数字,一般应根据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期末类
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主要包括以下方式:
  1、根据总账科目余额填列。资产负债表中的有些项目,可直接根据有关总账科目的余额
填列,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等项目;有
些项目则需根据几个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计算填列,如“货币资金”项目,需根据“库存现
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三个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的合计数填列。
  2、根据明细账科目余额计算填列。如“应付账款”项目,需要根据“应付账款”和“预
付款项”两个科目所属的相关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计算填列;“应收账款”项目,需要
根据“应收账款”和“预收款项”两个科目所属的相关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计算填列。
  3、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账科目余额分析计算填列。如“长期借款”项目,需要根据“长
期借款”总账科目余额扣除“长期借款”科目所属的明细科目中将在一年内到期,且企业不
能自主地将清偿义务展期的长期借款后的金额计算填列。
  4、根据有关科目余额减去其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如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
款”项目,应当根据“应收账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固定资产”项目,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折旧”、“固定资产
减值准备”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等。
  5、综合运用上述填列方法分析填列。如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需要根据“原材
料”、“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周转材料”、“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发
出商品”、“材料成本差异”等总账科目期末余额的分析汇总数,再减去“存货跌价准备”
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342 财务与会计
第二节 利 润 表
  一、利润表的格式和内容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利润表的列报必须充分反映
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来源和构成,有助于使用者判断净利润的质量及其风险,有助于使用者
预测净利润的持续性,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通过利润表、可以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收
入实现情况,如:实现的营业收入有多少,实现的投资收益有多少,实现的营业外收入有多
少等;可以反映一定会计期间的费用耗费情况,如:耗费的营业成本有多少,营业税费有多
少,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各有多少,营业外支出有多少等;可以反映企业生产经
营活动的成果,即净利润的实现情况,据以判断资本保值、增值情况。将利润表中的信息与
资产负债表中的信息相结合,还可以提供进行财务分析的基本资料,如将赊销收入净额与应
收账款平均余额进行比较,计算出应收账款周转率;将销货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进行比较,
计算出存货周转率;将净利润与资产总额进行比较,计算出资产收益率等,可以表现企业资
金周转情况以及企业的盈利能办和水平,便于报表使用者判断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经
济决策。
  由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会计信息要求不完全相同,利润表的结构也不完全相同,但目
前比较普遍的利润表的结构有单步式和多步式两种。我国一般采用多步式利润表格《企业会
计准则》应用指南规定的一般企业利润表的格式和内容如表 17-2 所示。
表 17-2 利润表
                                  会企 02 表
编制单位:××单位           2008 年            单位:元
项 目 行次 本期金额 上期金额
一、营业收入 1022000
 减:营业成本 560000
   营业税金及附加 49500
   销售费用 22000
   管理费用 92400
   财务费用 22000
   资产减值损失 1100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1100
   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15400
    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二、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291500
 加:营业外收入 381500
 减:营业外支出 19800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4500
三、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号填列) 310200
 减:所得税费用 110000
四、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 200200
五、每股收益:
(一)基本每股收益 —
(二)稀释每股收益 —

  利润表主要反映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营业收入,由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组成。
  2、营业利润,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
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即
为营业利润。
  3、利润总额,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即为利润总额。
  4、净利润,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即为净利润。
  5、每股收益,普通股或潜在普通股已公开交易的企业,以及正处于公开发行普通股或
潜在普通股过程中的企业,还应当在利润表中列示每股收益信息,包括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
每股收益两项指标。
  二、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1、利润表(表 17-2)中的“上年金额”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度利润表“本年
金额”栏内所列数字填列:,如果上年度利润表规定的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同本年度不相
一致,应对上年度利润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本表“上年金
额”栏内。
  2、利润表(表 17-2)中“本年金额”栏内各项数字一般应当反映以下内容:
  (1)“营业收入”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
  (2)“营业成本”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发生的实际成本总额。
  “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业务应负担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
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
  “销售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包装费、广告费等费用和为销售
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薪酬、业务费等经营费用。
  “管理费用”项目,反映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发生的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项目,反映企业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项目,反映企业各项资产发生的减值损失。
  发生勘探费用的企业,应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项目之间增设“勘探费用”项
目。
344 财务与会计
  (3)“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项目,反映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
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
失。
  “投资净收益”项目,反映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其中,“对联营企
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项目,反映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投资在被投
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中应享有的份额(不包括处置投资形成的收益)。
  (4)“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无直接关
系的各项收入和支出。其中,处置非流动资产净损失,应当单独列示。
  (5)“所得税费用”项目,反映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
的所得税费用。
  (6)“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项目,应当根据每股收益准则的规定计算
的金额填列。
第三节 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会计报表。
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信息,表明企业获得现
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
  编制现金流量表,主要是为企业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
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信息,以便于报表使用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
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通过编报现金流量表,能够说明企业一定期间内现金流入和
流出的原因,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股利的能力;也能够用以分析企业未来获取现金的
能力,分析企业投资和理财活动对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影响,有助于对企业的整体财务状
况作出客观评价。
  二、现金和现金流量
  (一)现金的概念
  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这里的现金是相对广义的现金,不仅包括企业的库
存现金,还包括企业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以及现金等价物。具体包括:
  1、库存现金。库存现金是指企业持有可随时用于支付的现金,也就是目前企业会计核算
中“现金”科目核算的内容。
  2、银行存款。银行存款是指企业存放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随时可以用于支付的存款,
与目前企业会计核算中“银行存款”科目核算的内容基本一致,它不包括不能随时支取的定
期存款,但提前通知金融企业便可支取的定期存款,应包括在现金范围内。
  3、其他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是指企业存在银行有特定用途的资金,包括外埠存款、
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等,与目前企业会计核算中“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核算的内容
一致。
  4、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
风险很小的投资。期限短,一般是指从购买日起 3 个月内到期。现金等价物通常包括 3 个月
内到期的短期债券投资。权益性投资变现的金额通常不确定,因而一般不属于现金等价物。
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现金等价物的范围,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改变划分标准,
应视为会计政策的变更。企业确定现金等价物的原则及其变更,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二)现金流量及其分类
  现金流量是指企业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出售固
定资产、从银行取得借款等取得的现金,即为现金流入;而企业购买商品或接受劳务、购建
固定资产、偿还银行借款等支出的现金,即为现金流出。现金流量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是否
良好、偿债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包括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
活动等日常经营业务。其中,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
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筹资
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但并不是所有的经营业务都影响
现金流量,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若只是涉及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变动或非现金项目之间的增
减变动,如从银行提取现金、用现金购买短期到期的国库券等业务属于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各
项目之间转换,不会发生现金流量,而以固定资产清偿债务、用原材料或固定资产等对外投
资等经营业务,则属于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也不会发生现金流量:只有发生的经
济业务涉及现金各项目与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时,如用现金购买原材料、用现金对
外投资、收回长期债券投资等,才会影响现金流量。
  企业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和流出是由各种因素产生的,为了给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企
业现金流量的具体信息,现金流量表首先要对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发生的现金流量进行合理的
分类。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现金流量分为以下三类:经营活动
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三类现金流量的具
体现金流入和流出项目见表 17-3。
  三、现金流量表列报的基本格式
《企业会计准则》指南规定的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基本格式如表 17-3 所示。
表 17-3 现金流量表
                                   会企 03 表
编制单位:××单位           2008 年            单位:元

项    目 本期金额 上期金额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1144260
 收到的税费返还
 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13450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1157710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617760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124800
 支付的各项税费 122400
 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48840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913800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43910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
 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 1500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 4500
 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净额
 收到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6000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 11000
 投资支付的现金 44000
 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的现金净额
 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55000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49000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 11000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 11000
 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22000
 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 16500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 165980
 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182480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60480
四、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
五、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34430
  加: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 11770
六、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 46200

  四、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一)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的编制方法
  编制现金流量表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编制方法通常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直接法
是通过现金收入和支出的主要类别反映来自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而间接法是指以净利
润为起算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等有关项目,剔除投资活动、筹资活
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据此计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直接法能显示经营活动现金流
量的各项流入流出的内容,比间接法更能体现现金流量表的目的,提供的信息有助于评价企
业未来的现金流量;间接法确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则有助于分析影响现金流量的原因以
及从现金流量角度分析企业净利润的质量。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按直接法编制现金流
量表,进一步在附注中提供按间接法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
  上述现金流量表(表 17-3)中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和流出各项目,其编制方法,分别
说明如下: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
现金,以及前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本期收到的现金(包括销售收入和应向购买者收取的增
值税销项税额)和本期预收的款项,减去本期销售本期退回的商品和前期销售本期退回的商
品支付的现金。企业销售材料和代购代销业务收到的现金,也在本项目反映。
  2、“收到的税费返还”项同,反映企业收到返还的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消费税、关
税和教育费附加等各种税费返还款。
  3、“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收到的罚款收入、经营租赁收到
的租金等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入,金额较大的应当单独列示。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本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实际支
付的现金(包括增值税进项税额),以及本期支付前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的未付款项和本
期预付款项,减去本期发生的购货退回收到的现金。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本期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工资、
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等职工薪酬,但是应由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负担的职工薪酬以及支付
的离退休人员的职工薪酬除外。
  6、“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反映企业本期发生并支付的、本期支付以前各期发生的以
及预交的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印花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税、预交的营
业税等税费,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实际支付的耕地占用税、本期退回的增值税、所得税等除外。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支付的罚款支出、支付的差旅
费、业务招待费、保险费、经营租赁支付的现金等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出,金额较大
的应当单独列示。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编制方法
  现金流量表中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和流出各项目的编制方法如下:
  1、“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出售、转让或到期收回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
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而收到的现金,以及收回长期债权投资本金而收到的现金,
但长期债权投资收回的利息除外。
  2、“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因股权性投资而分得的现金股利,从
子公司、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分回利润而收到的现金,以及因债权性投资而取得的现金利息
收入,但股票股利除外。
  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反映企业出售、
报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取得的现金(包括因资产毁损而收到的保险赔偿
收入),减去为处置这些资产而支付的有关费用后的净额,但现金净额为负数的除外。
  4、“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净额”项目,反映企业处置子公司及其他
营业单位所取得的现金减去相关处置费用后的净额。
  5、“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购买、建造
固定资产、取得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及增值税款、支付的应由在建工程和
无形资产负担的职工薪酬现金支出,但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借款利息资本化部分、融资
租入固定资产所支付的租赁费除外。
  6、“投资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取得的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权益性投资和债权
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以及支付的佣金、手续费等附加费用。
348 财务与会计
  7、“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的现金净额”项目,反映企业购买子公司及其他
营业单位购买出价中以现金支付的部分,减去子公司或其他营业单位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
物后的净额。
  8、“收到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
映企业除上述 1 至 7 各项目外,收到或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入或流出,金额
较大的应当单独列示。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表中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和流出各项目的编制方法如下:
  1、“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以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实际收到
的款项,减去直接支付给金融企业的佣金、手续费、宣传费、咨询费、印刷费等发行费用后的
净额。
  2、“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举借各种短期、长期借款而收到的现金。
  3、“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以现金偿还债务的本金。
  4、“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实际支付的现金股利、支
付给其他投资单位的利润或用现金支付的借款利息、债券利息。
  5、“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
映企业除上述 1 至 4 项目外,收到或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入或流出,包括以
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而由企业直接支付的审计和咨询等费用,为购建固定资产而
发生的借款利息资本化部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所支付的租赁费,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建固定
资产以后各期支付的现金等。
  此外,“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项目,反映下列项目之间的差额:
  1、企业外币现金流量及境外子公司的现金流量折算为记账本位币时,所采用的现金流
量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或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现金流量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
折算的金额。
  2、“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中外币现金净增加额按期末汇率折算的金额。
  五、现金流量表附注披露
  (一)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披露格式及有关内容说明(见表 17-4)
表 17-4        单位:元
补充资料 行次 本期金额 上期金额
1.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净利润 200200
 加:资产减值准备 1100
   固定资产折旧、油气资产折耗、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 11000
   无形资产摊销 110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1100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收益
4500
以“-”号填列)
   固定资产报废损失(收益以“-”号填列) 1100
   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收益以“-”号填列) -1100
   财务费用(收益以“-”号填列) 20000
   投资损失(收益以“-”号填列) -15400
   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增加以“-”号填列)
   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减少以“-”号填列) 1000
   存货的减少(增加以“-”号填列) 22000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增加以“-”号填列) -20350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少以“-”号填列) 12350
   其他 6300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43910
2.不涉及现金收支的重大投资和筹资活动:
 债务转为资本
 一年内到期的可转换公司债券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3.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变动情况:
 现金的期末余额 46200
 减:现金的期初余额 11770
 加:现金等价物的期末余额
 减:现金等价物的期初余额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34430

  1、“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1)“资产减值准备”项目,反映企业本期计提的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
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固定
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
准备、油气资产减值准备等资产减值准备。
  (2)“固定资产折旧”、“油气资产折耗”、“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项目,分别反映
企业本期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油气资产折耗、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
  (3)“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项目,分别反映企业本期计提的无形
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4)“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项目,反映企业本期处置固
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发生的损益。
  (5)“公允价值变动损失”项目,反映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
价值计量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6)“财务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利润表“财务费用”项目的金额。
  (7)“投资损失”项目,反映企业利润表“投资收益”项目的金额。
  (8)“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项目,反映企业资产负债表“递延所得税资产”项目的
期初余额与期末余额的差额。
  (9)“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项目,反映企业资产负债表“递延所得税负债”项目的
期初余额与期末余额的差额。
  (10)“存货的减少”项目,反映企业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的期初余额与期末余
额的差额。
350 财务与会计
  (11)“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项目,反映企业本期经营性应收项目(包括应收票
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长期应收款和其他应收款中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部分及应收的增值税
销项税额等)的期初余额与期末余额的差额。
  (12)“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项目,反映企业本期经营性应付项目(包括应付票
据、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长期应付款、其他应
付款中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部分及应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的期初余额与期末余额的差额。
  2、“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影响资产或负债但不
形成该期现金收支的所有投资和筹资活动的信息:
  (1)“债务转为资本”项目,反映企业本期转为资本的债务金额。
  (2)“一年内到期的可转换公司债券”项目,反映企业一年内到期的可转换公司债券
的本息。
  (3)“融资租入固定资产”项目,反映企业本期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最低租赁付款额
扣除应分期计入利息费用的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净额。
  3、“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与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项目的金额应当相等。
  (二)以总额披露取得或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有关信息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以总额披露当期取得或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有关信息,如表
17-5 所示。
表 17-5
项    目 金额
(略)
一、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的有关信息:
 1.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的价格
 2.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减: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3.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的现金净额
 4.取得子公司的净资产
  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非流动负债
二、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的有关信息:
 1.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的价格
 2.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减: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3.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净额
 4.处置子公司的净资产
  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非流动负债
  (三)披露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有关信息(见表 17-6)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构成、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在资产负债表中列
报项目的相应金额以及企业持有但不能由其母公司或集团内其他子公司使用的大额现金和现
金等价物的金额,如国外经营的子公司受当地外汇管制等限制而不能由集团内母公司或其他
子公司正常使用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等。
表 17-6               单位:元
项    目 本期金额 上期金额
一、现金 46200
 其中:库存现金 1000
  可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存款 45200
  可随时用于支付的其他货币资金
二、现金等价物
 其中:交易性债券投资
三、调整前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余额 46200
 加: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
三、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 46200
 其中:母公司或集团内子公司使用受限制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第四节 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
  一、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的格式和内容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指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当期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所有
者权益变动表应当全面反映一定时期所有者权益变动的情况,不仅包括所有者权益总量的增
减变动,还包括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重要结构性信息,特别是要反映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
的利得和损失,让报表使用者准确理解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根源。
  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企业至少应当单独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项目:(1)净利润;
(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及其总额;( 3)会计政策变更和差错更正的
累积影响金额;(4)所有者投入资本和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5)提取的盈余公积;
(6)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期初和期末余额及其调节情况。
  为了清楚地表明构成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的增减变动情况,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应当以矩阵的形式列示:一方面,列示导致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交易或事项,改变了以往仅仅
按照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反映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而是从所有者权益变动的来源对一
定时期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进行全面反映;另一方面,按照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包括实
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库存股)及其总额列示交易或事项对所有者权益
的影响。此外,企业还需要提供比较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还就各项目再分
为“本年金额”和“上年金额”两栏分别填列。
  《企业会计准则》指南规定的一般企业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的格式和内容
如表 17-7 所示。
  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的编制方法
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表 17-7)各项目应当根据当期净利润、直接计入
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所有者投入资本和向所有者权益分配利润、提取盈余公积等
情况分析填列。
表17-7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会企04表
编制单位:                                年                           单位:元
本年金额 上年金额(略)
项目 行次实收资本(或资本公减:库存 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或资本公减:库存盈余公未分配利 所有者权益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股本) 积 股 合计 股本) 积 股 积 润 合计
一、上年年末余额 110000 9000 22000 8470 149470
 1、会计政策变更
 2、前期差错更正
二、本年年初余额 110000 9000 22000 8470 149470
三、本年增减变动金额(减少以“-”
号填列)
(一)本年净利润 200200 200200
(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

2.现金流量表套期工具公允价值表面
变动净额
3.与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相关的所得
税影响
4.其他 1000 1000
上述(一)和(二)小计 1000 200200 201200
(三)所有者投入和减少资本
1.所有者投入资本
2.股份支付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金额
3.其他
(四)利润分配
1.提取盈余公积 73370 -73370 0
2.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 -110000 -110000
3.其他
(五)所有者权益内部结转
1.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或股本)
2.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或股本)
3.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4.其他
四、本期期末余额 110000 10000 95370 25300 240670
308 / 310 大家网 TopSage.com

354财务与会计
  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表17-7)中,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
应包含在净利润中: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主要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
价值变动净额、现金流量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净额等,单列项目反映。
第五节 附  注
  财务报表附注是对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
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财务报表附注是财务报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报表使用者为了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应当全面阅读附注,附注相对于报表而言,同样具有重要性。
  财务报表附注的相关信息应当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等报表中列示的项目相互参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财务报表附注应当按照一定的结构进行系统合理的排列和分类
有顺序地披露信息。企业会计准则解释规定附注中至少披露下列内容,但是,非重要项目除
外:
  一、企业的基本情况
  1、企业注册地、组织形式和总部地址。
  2、企业的业务性质和主要经营活动。
  3、母公司以及集团最终母公司的名称。
  4、财务报告的批准报出者和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等规定,
企业所有者或其他方面有权对报出的财务报告进行修改的事实。
  二、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1、会计年度。
  2、记账本位币。
  3、会计计量所运用的计量基础。
  4、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构成。
  三、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企业应当明确说明编制的财务报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
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信息。
  四、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企业应当披露采用的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不重要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可以不披
露。
  1、重要会计政策的说明
  由于企业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多样化,某些经济业务可以有多种会计处理方法,也即存
在不止一种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企业在发生某项经济业务时,必须从允许的会计处理方法
中选择适合本企业特点的会计政策,企业选择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可能极大地影响企业的
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而编制出不同的财务报表。为了有助于使用者理解,有必要对这些
会计政策加以披露。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说明会计政策时还需要披露下列两项内容:
  (1)财务报表项目的计量基础。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
现值和公允价值,这直接显著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分析,这项披露要求便于使用者了解企业财
务报表中的项目是按何种计量基础予以计量的,如存货是按成本还是可变现净值计量等。
  (2)会计政策的确定依据。主要是指企业在运用会计政策过程中所作的对报表中确认
的项目金额最具影响的判断。例如,企业如何判断持有的金融资产是持有至到期的投资而不
是交易性投资;又比如,对于拥有的持股不足50%的关联企业,企业为何判断企业拥有控

大家学习网 http://www.topsage.com 更多精品在大家!


TopSage.com 大家网 309 / 310

制权因此将其纳入合并范围;再比如,企业如何判断与租赁资产相关的所有风险和报酬已转
移给企业,从而符合融资租赁的标准;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的判断标准是什么等等,这些判断
对在报表中确认的项目金额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这项披露要求有助于使用者理解企业选择
和运用会计政策的背景,增加财务报表的可理解性。
  2、重要会计估计的说明
  企业应当披露会计估计中所采用的关键假设和不确定因素的确定依据,这些关键假设和
不确定因素在下一会计期间内很可能导致资产、负债账面价值进行重大调整。在确定报表中
确认的资产和负债的账面金额过程中,企业有时需要对不确定的未来事项在资产负债表日对
这些资产和负债的影响加以估计。例如,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算需要根据其公允价值减
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的较高者确定,在计算资产预计未
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时需要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预测,并选择适当的折现率,应当在附注中披
露未来现金流量预测所采用的假设及其依据、所选择的折现率为什么是合理的等。这些假设
的变动对这些资产和负债项目金额的确定影响很大,有可能会在下一个会计年度内作出重大
调整。因此,强调这一披露要求,有助于提高财务报表的可理解性。
  五、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
  1、会计政策变更的性质、内容和原因。
  2、当期和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调整金额。
  3、会计政策变更无法进行追溯调整的事实和原因以及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的时
点、具体应用情况。
  4、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和原因。
  5、会计估计变更对当期和未来期间的影响金额。
  6、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不能确定的事实和原因。
  7、前期差错的性质。
  8、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更正金额;前期差错对当期财务报表
也有影响的,还应披露当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金额。
  9、前期差错无法进行追溯重述的事实和原因以及对前期差错开始进行更正的时点、具
体更正情况。
356财务与会计
  六、重要报表项目的说明
  企业应当尽可能以列表形式披露重要报表项目的构成或当期增减变动情况。对重要报表
项目的明细说明,应当按照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顺序以
及报表项目列示的顺序进行披露,应当以文字和数字描述相结合进行披露,并与报表项目相
互参照。
  七、或有和承诺事项的说明
  1、预计负债的种类、形成原因以及经济利益流出不确定性的说明。
  2、与预计负债有关的预期补偿金额和本期已确认的预期补偿金额。
  3、或有负债的种类、形成原因及经济利益流出不确定性的说明。
  4、或有负债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以及获得补偿的可能性;无法预计的,应当说明原
因。
  5、或有资产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其形成的原因、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等
  6、在涉及未决诉讼、未决仲裁的情况下,披露全部或部分信息预期对企业造成重大不
利影响的,该未决诉讼、未决仲裁的性质以及没有披露这些信息的事实和原因。
  八、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
  每项重要的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性质、内容,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

更多精品在大家! http://www.topsage.com 大家学习网


310 / 310 大家网 TopSage.com

响无法做出估计的,应当说明原因。
  九、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
  1、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名称。母公司不是该企业最终控制方的,说明最终控制方名称。
  母公司和最终控制方均不对外提供财务报表的,说明母公司之上与其最相近的对外提供
财务报表的母公司名称。
  2、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业务性质、注册地、注册资本(或实收资本、股本)及其当期发
生的变化。
  3、母公司对该企业或者该企业对子公司的持股比例和表决权比例。
  4、企业与关联方发生关联方交易的,该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类型及交易要素。交
易要素至少应当包括:
  (1)交易的金额。
  (2)未结算项目的金额、条款和条件,以及有关提供或取得担保的信息。
  (3)未结算应收项目的坏账准备金额。
  (4)定价政策。
  5、企业应当分别通过关联方以及交易类型披露关联方交易。

大家学习网 http://www.topsage.com 更多精品在大家!

You might also like